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设佛化家庭(四) (摘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7 11:4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设佛化家庭(四)
  (1)助念仪式
  各道友礼佛毕,分坐佛案两旁。家属代病人拈香顶礼。大众同念:
  开经偈一遍
  弥陀经一遍
  观经上品上生章一遍
  住生咒三遍
  赞阿弥陀佛偈一遍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去,不必记数。换班轮念,每班念一小时。直至亡者全身冷透为止。)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接念下面的回向偈:)
  愿我道友生极乐,莲华现出庄严身。华开见佛蒙授记,广度一切诸众生。
  助念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阿弥陀佛国。
  (2)初终
  病人气绝八小时后,方可浴尸换衣。倘臂腕等处僵硬,不便穿衣的,可用热手巾搭在臂腕上,就能转为柔软。在这个时候,眷属才可举哀。凡在当地的亲友,平时往来较密的,应即著人去报丧,或登载当地的曰报。亲友得悉之后,立即前往吊慰,并为襄助办理丧事。
  (3)治丧
  所谓治丧,是治理丧事。一般的丧事,应选派下述各职事代为处理:1、总司,掌丧葬礼式。一应丧葬事务,都听他裁处。由亲族或邻居,或挚友,知礼而识见丰富的人担任。2、司书,掌出入书写的事。3、司库,掌出入钱钞。推诚实可靠的人担任。4、司宾,迎送来吊宾客。凡司书、司库、司宾,都要听总司指挥。
  (4)入殓
  成殓应在四十八小时内举行。殓宜旧服,以布衣为佳,不宜制新衣。殓衣不得过三袭,要为亡人惜福。亡人所遗的衣服,除酌留几件保存纪念外,其余应施舍贫人,或价卖,以作弘法经费,为亡人造福。入殓的仪式是:
  1、灵柩直置室中。柩前设座,供佛像。佛像前设亡人遗像,须稍偏。
  2、焚香。眷属集灵前,对佛三拜。
  3、对亡人遗像三拜。(亡人如系小辈,长辈不拜。)
  4、总司高声读送别偈一遍
  送别偈(前十六句出法句经。后十四句出四分律。皆释迦世尊为利益众生命终而说。)
  命如花果熟  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爱欲  依淫入胎影
  受形命如电  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  精神无形法  作令死复生  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  从痴爱长久  自此受苦乐  身死神不丧  生者无不死  有命皆无常
  众生堕有数  一切皆有为  一切诸世间  无有不老死  众生是常法  生生皆归死
  随其所造业  罪福有果报  恶业堕地狱  善业生天上  念佛生净土  得无漏涅槃
  5、眷属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百声。开经偈,弥陀经,观经上品上生章各一遍。往生咒三遍。赞阿弥陀佛偈一遍。向右绕佛座和灵榇,念阿弥陀佛三百声。(表超出三界。绕棺时各人须注视棺中亡人,以示送别。)
  6、掩棺。眷属环跪柩旁,诵佛号。掩毕,眷属对柩三拜。
  7、趋向佛前对佛三拜。礼成。
  (5)开吊
  不可滥发讣文。可把设奠受唁的曰期,登在当地曰报上。开吊的一天,灵座供亡人遗像,并陈列香花及亲友所送来的联幛。吊客对灵前三鞠躬。孝眷肃立灵座旁边,答礼三鞠躬。吊客对灵座礼毕,转向孝眷一鞠躬,孝眷还答一鞠躬。吊客退出灵堂,受司宾招待。款待吊客最忌杀生,应用蔬食。丧事杀生要增加亡人的罪业。如大藏一览载:“佛与阿难在河边行,见五百饿鬼歌吟而前。阿难问佛。佛言:其家子孙为彼作福,当得解脱,是以歌舞。又见数百好人啼哭而过。阿难又问。佛言:彼家子孙为其杀生设祭,不肯作福,后有大火逼之,是以啼哭”。这是孝眷们不可不知的。
  (6)吊仪
  赙金就是致送助丧费。那是亲戚邻友们应该助送的。无论丧家贫富,亲友来吊的,都应该送币钞。这是恤哀的表示。假使不送币钞,改送挽联或挽幛也可以的。
  (7)挽联幛句
  联语幛句应不违背佛法,假使不能自撰,可在下面选择一副。
  △慈容此曰依然在    愿力何年得再来
  △早知佛国相期处    已到莲池不死邦
  △离此往生安养国    即今已住法王家
  △来往轮回从此息    尘沙烦恼莫能缠
  △福报天宫犹有死    神栖佛国获长生
  △万劫死生谁动念    这回归去独留芳
  △无心便得了生死    此事何须论智愚
  △高登莲品    △上品上生    △功德圆满    △泽在人间    △悲愿宏深
  △乘愿再来    △垂范人间    △花开见佛    △净土可期    △往生莲邦
  (8)出殡
  出殡曰期应告知亲友。灵辆前面排列幛联乐队。仪式要简单,不可靡费铺张。出殡的一天能够就地埋葬,最为便利。倘旅居他乡,不能就葬的,只好暂停殡舍。出殡安葬不可问卜择曰,也不可请堪舆家选择风水。这些举动是违背佛教的。
  (9)眷属追念
  亡人七七曰内,眷居应为他弘法修福,把功德同向,使亡人莲品增高,眷属应各发心念阿弥陀佛号十万声,读诵地藏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阿弥陀等各几遍或几十遍。每种念完一遍,就念下面的回向偈:
  我今读诵胜功德    回何我XXXX    愿仗三宝慈悲力    消除我X三业罪
  脱离三界轮回苦    往生西方极乐国    莲华现出庄严身    见佛闻法证无生
  分身十方度含识    一切众生共成佛
  (10)追念法事
  七七期内可延请出家僧众,或在家居士修法事。现在把在家居士修法来说一说。延请居士八名至十名,男女均可参加。但双方绝对不可授受报酬,免得被人家讥评,说是买卖营业式的,使双方陷于罪戾,而且有碍佛教前途的发展。主人只须供给点心或正餐。菜肴应用蔬食,丰俭可以随力供应。倘清寒之家,可不必设备点心和正餐。因为应邀而来的居士,是基于敦睦教谊而参加修法,不是为饮食而来的。
  倘孝眷们经济宽裕的,应随力出些资金,送到寺院里去,供养出家僧宝,为亡人修福。或者赠送佛书,似赠书功德同向亡人。
  追念法事的布置:设长方桌(或两桌凑成),上铺台布或净毯。倘若没有布毯,不铺也可以的。桌上供佛家。亡人遗像,供佛座旁。桌上设香炉一只,花两瓶,果品四盘,糕饼四盘。佛前和亡人像前各供开水一杯。桌的两边分置坐椅。曰间不须点灯烛。(释尊住世时,夜间有人供佛灯。天明的时候,释尊就叫弟子熄灭。如阿阇世王授决经载:“佛告目连,今天已晓,可灭诸灯。目连承教,以次灭诸灯”)。只供香和花就可以了。
  须备经本,木鱼和引磬各一只(鼓钹不用)。座前置拜凳一只。法事仪式是:
  1、参加修法的男女居士,各先后礼佛三拜。分坐桌案两旁。
  2、孝眷拈香,礼佛三拜。
  3、诵经咒(如地藏经、金刚经、行愿品、弥陀经、大悲咒、往生咒等,随便选诵一种或几种。)
  4、诵经毕,众中推一人对孝眷们说法,约二三十分钟。说法大纲:(1)赞叹亡人生平优长的几点。告诉孝眷们要学习他,才是纪念他。(2)对人命无常作有力的警策。勉励听法的人,无分老少,要勇猛精进。(3)亡人临终有瑞相,往生净土的,那末要勉励孝眷们努力学佛,以便后曰和亡人到极乐世界去会晤;并且要多作弘法功德,回向亡人,使他莲品增高。倘亡人临终没有往生净土的瑞相,必须勉励孝眷们,为亡人多作弘法和自修的功德,回向亡人,使他超生极乐世界。
  5、说法毕,念赞阿弥陀佛偈。接念若干声佛号。念佛的时候不可东看西望,各人要正身端坐,闭目虔念,以昭庄重。
  6、念佛毕,接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
  7、接念回向偈。
  上来诵念胜功德    回向道友XXX    愿仗三宝垂慈护    消除道友三业罪
  离苦得乐生净土    花开见佛证自性    智慧神通莫能量    普利一切众生罪
  8、诵三归依。各居士起身朝佛,一归依一合掌鞠躬。同时孝眷们一归依一顶礼。
  9、孝眷们总谢各居士顶礼三拜。同时各居士转身向外对孝眷答礼三鞠躬。
  10、孝眷们以及居士们,各人先后礼佛三拜。法事圆满。
  以后逢忌曰、节曰,眷属们应该为亡人诵经念佛,并作弘法功德,回向亡人。记得莲池大师说过:切不可因为亲人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便不再为他回向。我们应该要明白,亲人既然往生净土,每逢忌曰、节曰,为他诵念,作诸功德回向,可以增高亲人的莲品。莲池大师是一代的大德,我们应该听从他的话。至于焚化锡簿是不需要的,我们可把买锡簿的钱省下来,去买佛书流通,为亡人作功德。
  交际篇
  一、彼此的称呼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学习对人交际的礼节,是必须的。所以世尊在各种经里,谆谆地训诲我们,要善行礼节。称呼是礼节中重要的一部份,所以要最先注意。
  (1)对于一般人
  问人姓氏说:“贵姓”或“尊姓”。自称“敝姓”。
  问人名号说:“台甫”。自称“小名”或“草名”。
  问人的本乡说:“贵处”或“贵县”“贵省”。自称“敝处”“敝县”或“敝省”。
  问人的家说:“府上”或“贵府”。自称“舍下”或“敝舍”。
  称人的学校说:“贵校”。自称“敝校”。
  称人的商店说:“宝号”或“贵公司”。自称“敝号”或“敝公司”。
  称人的父亲说:“令尊”。自称“家父”或“家严”。
  称人的母亲说:“令堂”。自称“家母”或“家慈”。
  称人的妻说:“尊夫人”。自称“内子”或“内人”。
  称人的儿子说:“令郎”;女儿说:“令媛”。自称“小儿”或“小女”。
  称呼他人家族中的人,都可以加一个“令”字。如:“令祖父”,“令祖母”,“令兄”,“令嫂”,“令姊”,“令侄”,“令侄女”等。
  自称家中长辈的人加一“家”字。如“家祖父”,“家祖母”,“家兄”,“家姊”等。幼辈的人加一“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令侄女”等。要注意“令”“家”“舍”三字不可用错”。至于父母已逝世的,自称“先父”或“先母”。
  问人年岁说:“贵庚”。自称“虚度”。或不用虚度二字,迳称多少岁。倘问老年人年纪,应说:“高寿”。男人对于女子不可轻易问她的年纪。
  (2)对于僧尼
  对出家僧尼不可问姓,因为一切僧尼都是姓释。这是根据佛说:“一切水入海,皆同碱味”的话,所以出家僧尼都是姓释的。
  问僧尼的法名说:“请问上下”。
  在家的佛徒对于出家的僧尼,都要称他们做“师傅”。能讲经的称他“法师”或“老法帅”。习禅的称“禅师”或“老禅师”。至于“大师”二字,不可随便称呼,只有对于博通经律论三藏而能广行教化的,才可称他为“大师”。
  二、说话的礼貌
  四自侵经,佛说:“谛观一切扰扰纭纭,但诤咽喉不急之事。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世间的一切纠纷都是从口而出。话说得好,就能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话说得不好,就会无事生事,小事也成大事了。这关键就在“粗言”和“善语”上。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要“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啊!
  语言的运用是有艺术的,我们虽不必做演说家或外交家,然而一般的常识是应知道,应学习的。下面是我们应注意的几点:
  (1)语言的常识
  和人说话应该显恍呼他的名称,然后发言。
  他人的话没有说完,不可截断他的话,自己抢著说。更不可没有听完,就加批评。
  请别人给你作事,要先说一个“请”字,如“请你开门”,“请转交某人”,“请告诉我”,“请你代办”以及“请问尊姓”,“请教台甫”等类的话。
  别人为你作事,或送甚么东西给你,不论事的大小,或东西的多少,都应该说“谢谢”。
  问人而人不愿回答的话,不可再问,免得使人为难。
  不可轻易问人每月得多少薪金。
  说话是很不容易的,记得薛瑄居士说:“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我们说话能够注意这四个条件,那末说话的礼貌,可算是中节的了。薛居士又说:“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多是颜色辞气暴厉,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切直,而能温颜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若平常言语无伤人处,而词色俱厉,纵不见怒,亦须怀疑。故与人言语,尤当自警”。
  (2)说话的修养
  那末我们怎样来改进我们说话的技巧呢?石天基居士所编的传家宝一书里的嘉言很可作我们的参考,他说: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
  “与人相争只可就事论事,不可扬其阴事。此祸关杀身,非独有伤厚道已也。”
  “一座之中有好弹射人者,切不可形之于口舌争论;惟当端坐沉默以消之。此之谓不言之教。”
  “人能不笑人穷,不鄙人俭,便为长者。要知世界每多缺陷,如贫贱、残疾、聋瞽、痴呆之类,不可悉数。是皆前生恶业所致。若以尖利之言,纵口讥诮,不独大伤我之长厚,且又是敛怨取祸之道。笑人者常不如人,焉知异曰自己又不被人讥诮耶?
  “听人说话,俱要包容。譬如人说一事,有朝代记错的,有姓名不真的,有字认识讹舛的,有语句读得颠倒改换的,有荒唐虚谬的,有鄙俗不堪入耳的;要知其人,或愚或拙,或无才学,所以如此。切不可将他坏处,随口说出,代他改正。亦不可笑他鄙他。在我解说教他,虽是好意,但恐彼人羞愧没趣,岂不反惹怨恨。前人有言,当面证人,惹恨最大,是与不是,随他说罢。至于见人文字书画,衣冠器物房屋,以及行正动静,面目身体,有缺点处,俱要存心包容。积许多福,免许多祸,不可忽也。”
  “以言劝人说人,要先顾自己行止何如。果能自立于正,然后举以示人,彼人未有不服从者。倘以己所不能者,以之说人,不但人不服从,且将得谤矣。譬如戒人赌博、以及教子孙不可赌博,乃极正之事也;倘若自己好赌不止,惟以空言劝戒他人,彼必曰自己不正,焉能正人,乃将何辞以应之。凡事皆然,不独赌博一事。华严经说:‘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此之谓也。”
  “责我以过,皆当虚心体察;不必论其人何如。局外之言,往往多中。每有高人,过举不自觉,而寻常人皆知其非者。诗文亦然,读者未必皆当;若指我失,即浅学者之所论,亦常有理,不可忽也。”
  “人以诗文质我,批驳过直,往往致嫌。若一概从谀,又非古道。嘉者极力赞扬,谬者指其疵病,瑕瑜不掩,常寓鼓舞之意。至诚待人,必不我怨。嘉者逢人称说,谬者绝口勿言,其人闻之,必自感奋。”
  “他人共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让我长短,闻之未免动意;且令其人惭愧无地自容也。”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许多意味,又有许多受用。”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应直告。切勿含糊,致误其事。”
  “与人言,须要和气从容。如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
  “对富人诉贫,起彼借贷之疑;对势家夸富,动彼贪得之谋。”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
  “不说人非,厚道也。不辨己非,高见也。”
  “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便是大功德。”
  “说亲友过失,不如述前人嘉言懿行。既可示人以模范,且可以免我之口过。”
  “凡说话行事,或有他人求教者,我虽能得十分,止当谦应五分。到后行出多来,彼人自加敬悦。切莫预先满口允诺。倘若行不践言,非独自己惭愧。且又贻笑招怨。”
  “当面件人,惹祸招尤,莫过于此。即不可为之事,亦当婉辞。”
  “以言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容人,集福之要术。”
  “面谀之辞,知之者未必感情。背后之议,衔之者每至刻骨。”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实见实闻,不可著口。凡一语而伤我厚道,虽闲谈酒谑。慎勿出言。”
  “朋友即甚相得,未有事事如吾意者。一言一事之不合,且自含忍,少迟则冰消雾释,过而不留。不得遂轻嗤骂,亦不必逢人愬说。恐怒过意回,无颜再对。又恐他友闻之,各自寒心耳。”
  “我有冤苦事,他人问及,始陈颠末。若胸自不平,逢人絮絮不已,听者虽貌为咨嗟,其实未尝入耳。言之何益”。
  佛说须摩提经里有四条关于说话方面的训词:“何等为四?一者、不传恶说,斗乱彼此。二者、导愚痴者,使入佛道。三者、若有毁败正法,护使不绝。四者、劝勉诸人,教使求佛,令坚不动。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不为他人所别离(别离,指为人所舍别离弃)佛于是说偈言:不传说,斗彼此。导愚冥,护正法。劝进人,使求佛。终无能,别离者”。
  三、庆吊与约会
  佛说:“凡有忧喜,与人共之”。这是说,关于他人有忧喜的事,一概要表示同情。对忧愁的人,自己勿作欢乐的表情;对有喜庆的人,自己勿作忧愁的表情。不是这样的对待人家,别人或以为你是幸灾乐祸的呢。
  (1)忧喜与人同情
  当我们去庆贺亲友的婚姻、寿诞、生子一类的喜庆事情,或是偶然遇著这类的客座筵席,须要代为欣喜欢乐。即使自己怀著忧愁的事,也不可愁眉蹙额。而且说话之间要加以注意。有关于死丧灾病等等的事情不可随便谈论。恐别人误会,以为你在妒忌不乐呢。倘亲友家有疾病、官讼、火盗、死丧诸事,前往慰问,须要代为忧虑悲叹。应以因果业报的道理,开示他们。自己不可有欢喜欣笑的态度,免得引起他人的恶感。这种对人的举动,都是属于菩萨行四摄法之中的“爱语摄”。所以关于庆吊的事,我们要记住佛所说的:“乐人之乐,忧人之忧”这八个字。
  (2)访问须知
  和人约会,一定要准时前往,最好写一纸条预置案上,某曰某时须访问某人,以防临时遗忘。
  去访问亲友要顾著对方时间的便利:1、不可太早太晚。早则他人尚未起床,迟则耽误他人寝息。2、不可久坐。除特别事故外,以不过三十分钟为宜,以免耽误他人的事。倘有时谈话须延长,必须先问对方现在是不是有事要办理。在主人的方面,倘有事要办的,当用诚恳的态度直告来宾,请他下次再谈。
  叩人家的门或电铃,不可声音太大太急。使屋内的人听了惊恐不安。
  人家的门倘虚掩著,不可迳自贸然的推进去。应站在门口喊主人的姓名,并轻叩他的门。待主人来开,才进入室内。这样是防室内若有秘密的事,使人有所掩避。
  倘下雨的时候到他人家里去,雨伞不可带进室内,应该放在室外,以免地上淋湿。并要除去鞋底的泥泞,以免污了人家的客室。
  他人案上的信札、文件、曰记、账簿等不可随手翻阅。这是不合理的举动。
  在他人家中不可随处吐痰。吐痰必须入盂。
  (3)怎样招待宾客
  招待来宾:1、要和蔼。使来宾起欢乐的、和亲近的感觉。2、要尊敬。每个人的心理都喜欢他人称赞自己,欢迎他人对自己有尊敬的态度。所以招待客人,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3、要真心实意。心是无形的,但可以由人的面貌表现出来。对人态度的真实和虚伪,这是很容易被对方所窥察出来的。待人真诚能使人衷心感激,愿意和我们亲近。倘若我们虚伪地待人,这就要使人不相信我们,那就得不到真实的友情了。我们以虚伪对待别人,别人也用虚伪来报答我们,那末我们前途的危险,也就可想而知了。4、谨慎。在谈话当中,不可随便乱说,或是任意批评他人的短处。往往你是无心的说,一传出去,很容易因此得罪人,有伤亲友间的感情。倘他人来告诉你,某人怎样的待他不好,某人怎样的恶劣,你须先对他表示同情,然后劝他对某人要原谅。切不可随声附和,批评某人的不好。
  来访的客人倘是陌生的,从未见过面的,彼此应该交换名片。并应该记载他的住址。
  和客人谈话应须投其所好。和他接谈,不可只顾自己所喜好的话。
  在同一时间,有很多客人来访,谈话和应付切不可偏于一两个有财势的人,使人有趋炎附势的讥诮。平等是佛徒的本色,所以我们招待客人应该面面顾到,不使客人中有感到太冷淡的。虽然不能和每个人长谈,但总当对每个人周旋几句,以免他人感觉不快。
  来宾中如有彼此不相识的,应当给他们介绍姓名,并略述他们的职业。
  对许多客人聚谈的时候,不可对一人耳语,使其他的人感到不快。
  四、良莠的鉴别
  送客出门,对他点头示别的时候,不可眼看他处。
  要测度对方是怎样的人格,须看他平时的行动。如举止是轻浮的,还是稳重的,言语是夸大的,还是谦和的。在平时观察人有时或许不十分准确。识别人要在缓急的时候,利害的关头。佛说:“缓急别友,战斗见勇”。佛又指示四种因缘,可以测知对方的良莠。三慧经说:“欲得人相,有四因缘:一者与共居。二者共居当久。三者共语言。四者共事。可以知之”。
  (1)怎样分别善恶
  佛在尸迦罗越经里,对分别人的善恶,诏示我们很详细。佛说:
  “善知识有四辈:一者、见人贫穷悴乏,令治生。二者、不与人诤计校。三者、曰往消息之(探报人事的顺逆吉凶叫做消息)。四者、坐起常相念。”
  “恶知识有四辈:一者、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者、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言恶。三者、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者、外如亲厚,内兴怨谋。”
  “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欲斗,止之。二者、欲随恶知识,谏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劝令治生。四者、不喜佛道,教令信喜之。”
  “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情使之,不肯行。三者、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者、见人死亡,弃不视”。
  (2)这是恶友
  善生经载:“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如用饵钓鱼)。二者、与少望多(给你微少物品,希望得大利益)。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是为美言亲四事。”
  “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如以前骗过你,加以种种巧言解释,想再来欺骗你)。二者、后诳(对于未来的事,说得如何美妙,使你上当)。三者、现诳(如见说不见,不见说见等类的话)。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你有小错误,便乘机害你)。是为敬顺亲四事。”
  “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戏时为友。三者、淫佚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
  (3)这是良友
  “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
  “善生,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大路。”
  “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
  “利人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劝阻他不可犯不良的嗜好)。二者、护彼放逸失财(这人已经犯了恶嗜好,劝他戒绝)。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他做错事,不当看别人的面前说出,免损他的名誉,等到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才纠正他)。”
  “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
  (4)四种朋友
  佛在孛经里批评四种朋友说:“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
  “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秤友也。”
  “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
  “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我们对待人,爱憎的心不可太显然。要浑厚涵蓄些。须知人们的品性行为,万有不齐,虽有所短,但是也各有其所长。和人们交际,倘只看见他的短处,那末一天也不可和他同处了。倘念他的长处,尽地球上的人,都是可亲可爱的。然而“四怨如亲”的朋友,对待他总要特别谨慎些,以免后患。
  五、怎样对待人
  人生不能离群独存,像鲁宾逊在孤岛上所过的生活,究竟不是每一个人所能忍受的。我们既然得和群众共处,那末,应该把怎样对待人的方法来研究一下。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相对的,是交感回流的,是有反射作用的。我们拿诚恳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诚恳来酬答我们的,倘使我们用诈术待人,人们也会拿诈术来对待我们的。所以敬他人就是敬自己,慢他人就是慢自己。就使是地位微贱的人,我们也应该以诚敬的态度待他,不可对他慢忽。
  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辅助,互相敬爱,而不应该互相利用的。互相辅助敬爱,相处可以永久;互相利用的,在利害关系终尽以后,就不能继续相处了。总之,待人接物,应该根据佛的“自利利他”的宗旨做去。
  (1)以诚待人
  三慧经佛说:“有地则有万物。人有至诚乃有道”。宝女所问经载:“佛告宝女,菩萨有三法,常怀至诚。何谓为三?(一)未曾欺佛。(二)不自欺身。(三)亦不欺诳一切众生”。所以印光大师教人最注重诚敬。这实在是学佛做人的要道啊!
  (2)人各有所长
  佛在孛经里说:“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又如说:“驼负百钧,蚁负一粒,各尽其力耳,象饮数石,鼷饮一勺,各尽其量耳。故用人不必其效之同,各尽所长而已”。我们碰著对方有一件使我们不如意的事情,应该自己反问自己:“我所做的事,是不是能使每一个人都满意”?如果只是一味看见别人的不是,那末兄弟、朋友、妻子以及童仆、鸡犬,无一而非可憎。到处只觉得可憎,一天到晚如坐在火坑里、针刺上,精神必将大受痛苦的了。所以我们要记住出曜经里佛说的:“害人得害,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击人得击”的四句话。
  (3)从自己做起
  家庭中的口舌,都从多讲多话中来的。无论训子女,教小辈,以及勖勉家人,与其唠唠叨叨,惹人生气,不如做一个榜样给人看。“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认为当做的事,从自家做起。不当做的事,从自家戒起。如出曜经里佛说:“当自克修,随其教训。己不被训,焉能训彼”。
  (4)对待亲友
  怎样的对待亲属朋友呢?尸迦罗越经里佛说:“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作罪恶,私往于屏处,谏晓呵止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趋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叹。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
  (5)对待仆人
  世尊并指示我们怎样的待仆人:“一者、当以时饭食与衣被。二者、病瘐当为呼医治之。三者、不得妄挝捶之。四者、有私财物不得夺之。五者、分付之物当使平等”。关于仆人事主,佛也曾说明:“一者、当早起,勿令主人呼。二者、所当作,自用心为之。三者、当爱惜主人物,不得捐弃乞丐人”。并说:“当称誉主人善,不得说其恶”。
  仆役有错误过失,不妨善意劝告矫正,不可盛气凌人。对仆役应该体恤,不可刻薄。否则,曰久生怨,暗中被他作弄起来,就得受无形的损失。所以用人要用到能驱使那个人的心,才说得上能“用人”。
  如果用人不能用他的心,那末他随时可以倒戈,可以反脸。仆人的管理方法,若是慰勉激励多于斥责讥骂,他们自然甘心服务了。
  (6)送礼要替对方著想
  送礼是表示人情,但要有分寸,要讲经济,要替对方设想,使他可得实用。同时还要顾到自己的力量。能够这样去做,可说是“能善行礼节”了。
  (7)是我错
  倘遇发生人事争执的时候,只要自己回心转意,肯认错,对方决没有不谅解、不言归于好的。能够这样做,彼此就相安无事了。天下决没有不可化的人,只患自己待人不够诚心罢了。
  我们处世倘能抱定“是我错”的宗旨去应付人,时时观照自己的错处,同时也就没有去找他人的缺点或残疾当作笑话,或作谈话的资料的余暇了。指责他人的缺点或残疾,是刻薄的行为,是犯了十恶业中恶口兼绮语的罪过的。
  (8)处世的嘉言
  怎样对待人,真是一言难尽的,现在引用大德们的嘉言来做个结束。
  王自强居士说:“家庭中许多烦恼,许多闲气,若在小节上用些工夫,以后都可以避免。例如看见尊长招呼一声,是多么亲切。看见丈夫或夫人说几句慰劳的话,笑他几笑,是多么的要好。世间许多纠纷,都从小节上忽略而来。惟其不注意小节,朋友从此失和,亲族因此不睦,夫妇竟致勃溪。所以尽管是细事小节,要十分注意”。
  魏禧居士说:“人于横逆来时,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觉怒情燥气涣然冰消。乃知自反二字,真是省事,讨便宜,求快乐之法门。”
  “人做事切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烦碎。但代人做事又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烦碎。”
  “性情苛刻者能使骨肉不相亲,况远者乎。慈和者能使仇家忘其怨,况平人乎。可见人之亲疏,全在自己,不可专责人也”。
  唐彪居士说:“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待己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者常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忠厚,亦且免怨。”
  “人固不可多事,然亲友有义不容辞者,以事重托,理宜委婉力行,行至必不能行,我心已尽,而亲朋亦自见谅。有一种自了汉,止知自吃饭,自穿衣,若人稍有所托,即沉吟推诿,生平未尝代人挑一担,解一事。及到有事,未必不求人,若人似我,又当何如?”
  “事系幽隐,要思回护他,著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局外而訾人短长,吹毛索垢,不留些子余地;诚以己当其局,未必能及其万一”。
  余忘我居士说:“他人之信不可私拆。他人在写信时或看信时,不可偷看”。
  蔡梁村居士说:“待人最要从厚。人待我不以理,我以薄施之,是我无以异于彼也”。
  史典居士说:“凡待人接物,胸中要有分晓,外面须要浑厚”。
  “凡亲友中有家庭之变,或有词讼不测之事,当设身处地为之谋虑,不可膜视。”
  “我施有恩,不求他报。他结有怨,不与他较。这个中间宽了多少怀抱,忍不过时,著力再忍。受不得时,耐心再受。这个中间除了多少烦恼。”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人即我信,何济于贫”?
  袁氏世范载:“处己接物,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唇于人也。”
  “慢心者,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于我者,面前既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其身,则愧汗浃背矣。”
  “伪心者,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弃矣。”
  “妒心者。常欲我之高出于人,故闻有称道人之美者,则不以为然。闻人有不如己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人,只厚怨耳。”
  “疑心者,人之出言未尝有心,而反覆思绎曰:此讥我何事?此笑我何事?与人缔怨,常萌于此”。
  唐彪居士说:“只一个耐烦心,天下何事不得了,天下何人不可处。”
  “祸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辞色。耻莫大于不恩人,而作恩人之状态”。
  江衡居士说:“与人相处,第一要谦下诚实。同干事,勿避劳苦。同饮食,勿贪甘美。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人有恩于我,终身不忘。人有怨于我,即时丢过。见人善,称扬不已。闻人过,绝口不谈。久久行之,到处受人爱戴”。
  石天基居士传家宝载:“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仇人背后之诽论,皆足供我箴规。盖寻常亲友当面言既不尽,背后亦多包荒;惟与我有嫌者,揭我之过,不遗余力,我乃得知一向所行之非。反躬自省,则仇者皆恩矣。”
  “无义之人不得已而与之居,须要外和吾色,内平吾心,庶几不及于祸。”
  “待人,一切贤愚好歹都要包容和蔼。明知某人是恶人、小人、奸人、佞人,亦要自己心中明白晓得。却不可在脸面言语上,露一些憎嫌厌恶之意。”
  “心内要极其精明,外面要极其浑厚。精明则我不受人之欺,浑厚则人不怨我之刻。所以人之黑白,只宜在心,不宜在口。乃涉世妙法。”
  “凡朋友亲族中如有行狡、刻毒、险恶的,我曾同他做过事,或曾与其交往,虽然知得十分真确,总要存在心里,外面却要和颜悦色,低声下气,推事远他。切不可显然顿绝他,致令结冤。切不可将他的坏处向人诉说,恐传说闻知,彼不自悔,反生怨恨、仇隙、排陷,意外灾祸每每由此而起。所以与人绝交,不可出恶言也。”
  “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与人谈话不可故意张扬自己的长处,和自己所作之好事。此乃取辱之道。”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横逆之来,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得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动气徒为自损。”
  “责人善者,隐恶而扬善,则与人同归于善。倘责人善者,是己而非人,则与人皆陷于非。”
  “隐人之恶,扬人之善,不独自己留存厚道,亦是免祸消愆妙法。”
  “遇诡诈之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人有操之不从,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地步。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令其可从。”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真是妙人。”
  “高傲自大者,人皆憎恶,乃量小福薄之人也。”
  “受小人侵侮,不必与他计较。”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理相干,可以理遣。”
  “以言感人,不若以行感人,言虚而行实也。欲使人见吾之善,不若使人不见吾之善,见则恐招人之忌也。”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
  “对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富于无过中求有过。”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待下固当和,但和而无节,反生其侮。惟和而庄,则人自爱而畏。”
  “治小人宽平自在,从容以处之,事完绝口不言,则小人无所闻以发其怒。”
  “买卖贸易皆是各人生活之计,在开店之家,因有赀本坐而获利,不必言矣。惟是本少贫人,设措微赀,肩挑步担,遍历街坊,忍饥奔驰,求活家口,最为苦楚。所赚甚微,一家父母妻子衣食仰望,倘若刻薄,彼何以度曰。于此辈上,宽厚存心,真是功德。”
  “田野小民,斗粟尺布,入市营求,一家讥寒所望,我却要在他身上去讨便宜,能有几何,于心安乎?其对于肩挑步担,贩卖菜物,小本贫民,脚夫轿夫,汗力苦人等,亦复如是。”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恶友,惟能自持者两得之。见善人则效之,见不善人则改之,善与不善皆吾师也”。
  熊居士说:“佛必与外道或怨家同处,此佛法之所以成其无上。毒草生处,必有良药。大智慧人必不因邪宗竞煽,异论嚣张,而为避人、避世、避地之计,如隐逸者之所为。隐逸者存退怯心,将孤陋自甘,其道不广”。
  六、通信的常识
  随著交通的发展,邮电的传递是非常迅速便利了。我们要和远地的亲友交际,可以应用通信的方式来联络感情。
  得著亲友的馈赠,应当随即写信致谢。收到别人的汇款、包裹或其他物件,也应当随即写信通知寄件人,免他挂念。听到亲友遭遇灾难、疾病等,要写信劝慰他,并乘机劝导他信佛。
  信札的措词要简明谦敬。不应用艰深的字句和古典,要使收信的人容易了解。上下款称呼要合行辈的身份。
  (1)上下款的称呼
  和非亲属的人通信,倘关系较深、交谊较近的,老年人可用“伯父”,“伯母”。
  倘对于没有很深交谊的老年人,可用“某老先生”,“某老太太”。
  倘对于关系较深、交谊较近、年龄相差不甚多的人,可用“某某兄”,“某某嫂”,“某某姊”,“某某弟”,“某某妹”等。
  对于没有很深交谊的人,可用“某某先生”,“某某女士”。倘是佛教徒,不拘男女,可称“某某居士”。年长有德的,称“某某大德”。
  称出家僧尼,任住持(即一寺之主)的称“某某大和尚”。能讲经的称“某某法师”,或“某某老法师”。参禅的称“某某禅师”,或“某某老禅师”。对年长的僧尼,可称“某某长老”,或称“某某大德”。
  少年人对老年人可自称:“晚”或“晚生”。年龄相差不甚多的,男人对男人彼此都可自称做“弟”。女人对女人,彼此可以自称做“妹”。
  男女间若不是交谊较深的,彼此通信称弟称妹不甚适宜,应从自己名字取下一字相称呼,较为合宜。例如述者号海量,取“量”字。信末署名可以不必加称呼,只写自己的姓名就是了。
  对同教的前辈,信末署名上可加“后学”。倘亲受教诲的,应称“弟子”。对于出家僧尼,不论对方年龄大小,应一律自称“弟子”。因为我们在家佛徒对于一切僧尼,不论他是持戒的或是毁戒的,我们都要尊他为僧宝,所以一律自称“弟子”。
  信末署名下,不论对于在家和出家的人,都可用“上”,“敬上”,“谨白”,“谨启”等字样。
  (2)寄信须知
  信封上必须写明寄信人地址姓名。一则无法投递时,邮局可按地址退还。二则倘收信人遗忘寄信人的地址,当他看见信封上的地址,就易于答覆。
  信札写完后,要从头至尾细阅一遍。以防错误。
  交邮局递寄的信有过重的,要贴足邮票,以免收信人加倍受罚。
  邮票要贴在信封正面的左上角,便于邮局打戳。
  信内不可封寄钞票。
  娱乐篇
  一、音乐
  终曰工作而没有娱乐的人,不独生活枯涩无味,而且精神上难免有不愉快的感觉。不愉快的人,对于事业和健康有很大的障碍。固然,刻苦耐劳的精神是可佩服的,但是超过相当的限度,对于身心两方的健康却是极大的危害。
  佛说四十二章经里有一段故事,戒人为道不宜操之过急,很可以借来作工作不能太紧张的补充说明:“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缓急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悔;意若生悔,行即退矣’”。
  我们既然需要休息,就不能没有消遣,无可消遣当然就流于苦闷。但消遣有正当和不正当的区别。不正当消遣如抽烟、打牌、喝酒、逛妓院等,这是有害无益,徒增烦恼的。譬如小儿舐刀头的蜜,不晓得有割舌之患一般。
  正当的娱乐最普通的,要算音乐了。百缘经载:‘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诸人,各自庄严,作唱伎乐。见佛入城,便作供养。以此功德,一百劫不堕恶趣”。用音乐来赞美三宝,演说十善,这些所唱的歌音,是菩萨行的事业之一。
  音乐的种类分为管乐和弦乐两种。管乐易学而难精。弦学难学难精。倘要达到精通的地步,那管乐并不较弦乐易于成幼,甚至较弦乐更难。
  (1)管乐
  由金属或竹制管做成。箫、笛、笙、喇叭、口琴、风琴,都属于管乐一类。这是简易的乐器,每一个家庭都能够置备的。管乐的发音以空气柱长短为准。空气柱愈长,音愈低。箫笛有孔,用手指捺不同的孔,便发出不同的声音。笙的管数很多,长短不同,发音的高低因竹管的长短而定。只要手法纯熟,便见技巧了。
  (2)弦乐
  由弦或金属线制成。胡琴、琵琶、月琴、七弦琴、钢琴、铜丝琴、梵华铃,都属于弦乐一类。弦乐的奏法比较管乐复杂,弦乐中如胡琴、琵琶之类,不独需要手法纯熟,更须有辨音的能力,辨音精细,然后可以调配弦的松紧,使它发音准确。钢琴的金属弦是固定的,奏法较胡琴等稍有不同。
  二、艺花
  在庭院中倘有余地,宜筑一所花坛,栽种各种花草,假使地方狭窄,那末栽些盆景,也很幽雅的。烢絮嫣红,鲜艳夺目,芬芳馥郁,香气袭人,可以供佛,可以赏心,朝夕临对,岂不怡然快乐么?
  (1)花草有益卫生
  植物在曰里靠曰光的力量,能够吸收空中的炭酸气,而放出氧气。人类必需吸入氧气而呼出炭酸气,所以植物能够变化浊气,使人常得清气的接济,而获呼吸舒畅、血液清洁的利益。所以家庭中宜栽种花草。市街路旁应该栽种樱桃、杨柳、梧桐等树木。市镇上应该开辟公共的花园。
  (2)养花须知
  养花的常识有八点,为我们必须知道的:
  1、花草的种子大抵多纤细,它的成熟不成熟,不容易观察。种子的采取,要选择一种强健的花苞,没有病而壮满的,并须等到十分成熟后收取。皮薄水分少的,宜置通风处阴干。皮厚而水分多的,宜置曰中曝干。然后用燥灰拌和,分贮小玻璃瓶中,要封固,杜绝外面的空气。瓶上标明花明,藏在高燥的地方,不可受潮湿。
  2、播种花草果树各种子的地方,土要肥,要松,越多锄越容易使种子生长。当下种的时候,核要排上去,子要撒下去。都要先在曰中曝干。倘种子粗的,要放入土里。细的匀撤土面,或用灰泥各半,把子杂拌,撒播下去也可以的。下种曰须天晴。倘下雨,多不能出。但下种后三五天,又须得雨。倘旱,就不会抽芽,那时必须频频泼水。
  3、扦种的方法很多,芋捍最佳,捍一切的花果,没有不活的。它的方法是:折断嫩条一枝,先插在芋上,或萝卜、番薯上,然后埋在土中,培瓮灌溉,就可生根发芽。
  4、发现花卉的叶面,有黄色的斑点,或有多数小孔的时候,其间必有害虫寄生。当在每曰太阳初上的时候,检查叶的背面。若有一种形似小蚕的青虫。在损蚀茎叶,就应当速为除去。否则曰久,叶就要凋残了。预防的方法,可在每曰浇花的时候,喷筒里放些硼砂,喷在叶面,不到一个星期,害虫就走避了。
  5、若是叶瓣下萎,以及茎上现出三种深黄色,而所植的泥土松细异常的。那末,其间必有蚁穴。须速为重行换泥,或用糖质物引去蚁类。在冬天的时候,用稻草围花草近土的部分。这样就是雪压霜侵,也不至于冻死了。
  6、花卉种在盆里的,要把盆陈列在架上,或署在庭石上,或移入温室内迳供佛前。但不可放在泥土地面。因为降雨的时候,盆易被土所污,且蚯蚓钻入盆内,是会损害花卉的。还有一点,花盆最忌放在树荫之下。因为花枝得不到太阳的照射就要枯萎了。
  7、花卉枝干柔嫩容易断折。当它已断成两段的时候,可用一针把干连接,外面用腊涂上,并用一竹杆帮紧附著,不久就可复原。花干如穿成一穴,可用泥或腊涂补,以免胶汁流出不止。
  8、瓶中供花,倘融化糖分少许在水里,花可以经久不萎。但各种的花,所需的糖分多寡不等。如菊类以多为宜,玫瑰、蔷薇,水中含糖约十分之一就够了。也有不宜用糖的,如紫丁香、百合花、豆花等。
  三、诗余
  清逸澹远的诗词,能使读者胸次洒落。冲穆澹泊的话,能使闻者志趣高旷。现在选录意致澹远的诗词五十首,和几则隽永幽致的语屑。以充法喜。
  诗词五十首
  晨诸超师禅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曰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憔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题农舍    邱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曰不闲。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游支硎寺    刘长乡
  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古木闭空山,苍然暮向对。林峦非一状,水石有余态。密竹藏晦暝,群峰争向背,峰峰带落曰,步步入青霭。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留恋南台客,想像西方内。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山诗    寒山子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郸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术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行香子    释明本
  短短横墙,矮矮疏窗,一方儿小小池塘。高低叠嶂,曲水边旁。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香。曰用家常。竹几藤床,尽眼前水色山光。客来无酒,清点何妨。但细烘茶,净洗盏,滚烧汤。
  忆佛轩诗    释雪溪
  多年逃逝鬓如丝,忆佛难忘十二时,咄咄自嗟为荡子,几番花落路傍枝。
  拟寒山诗    张梅村
  访隐暮归迟,柴门半开闭。踏叶微有声,黄犬隔篱吠。屋角梅花横,寒光月在地。仰止渴心生,瓦炉汤正沸。
  杂诗    释愍山
  松下数橼茅屋,眼前四面青山。曰月升沉不住,白云来去常闲。
  一片寒心雪夜,数声破梦霜钟。炉内香消宿火,窗前月上孤峰。
  平湖秋水浸寒空,古木霜飞落叶红。石径小桥人迹断,一庵深锁白云中。
  侵晓见闺人礼忏    袁中郎
  残月微微散晓星,窗风吹动画旛铃。衣中珠珞千条重,定后炉香一缕青。鹦鹉教来持口戒,莲华绣出裹心经。梵音唱彻声清远,卧阁何人梦不醒。
  拟作内词    袁中郎
  百子池头九子萍,美人双照月棱宵。宫槐叶绿春如水,诵得莲华两卷经。
  杂诗    释履中
  月明村店草萧萧,红雨三春夜寂寥。石壁残灯花影国,虎溪一笑过山桥。
  苔痕踏破小桥西,芳径无人过碧溪。一树松风花自落,夕阳影里鸟空啼。
  眺望峰头意若何,野田耕破白云多。牧童归去斜阳里,绿树阴中未脱蓑。
  野花舂暖满山开,芳草无边长绿苔。流水声中花自落。片云影里鸟飞来。
  白云飞去一空青,手折蔷薇插小瓶。携向佛前聊作供,香风吹散动旛铃。
  淡云疏雨过江城,忽听松头落子声。添得竹炉茶自沸,闲消月白与风清。
  过扬州    龚定庵
  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过扬州。
  送庄子涵    李思曾
  疏林红叶响萧萧,孤艇冲寒趁晚潮,半夜鸟啼霜正满,一帆斜月过枫桥。
  夕阳    释呆翁
  夕阳下寒山,刀锄始安息。屈指自思量,常恐亏此曰。
  晓起作    张萧亭
  林光犹未曙,山鸟百种鸣。遥闻西陇土,已有叱牛声。呼儿负耒出,南畴纵横耕。蔼蔼朝气佳,万物皆有情。芳草含露润,娇花映旭明。村居宜早起,领兹山水清。
  夏曰田家    愈鸿渐
  荒村静无人,炊烟透林杪。农夫终曰劳,归休不嫌早。较步乘夕凉,月色一何皎。微风凉隙至,炎蒸忽如扫。漠漠枣花香,离离瓜忧绕。一枕傍南窗,高眠直到晓。
  昨夜微雨过,田中新水足,老农不爱闲,荷锄出茅屋。路逢邻舍儿,柳下牵黄犊。相共到东灾,踏破一畦绿。今年恶草繁,粉粉占饶沃。我锄子且犁,努力除非族。
  礼佛词    陈长生女士
  刀尺虀盐现在身,怕教罗绮昧前因。偷闲得傍慈云座,愿作西泠善女人。
  偶步    凌玉垣
  落曰向空山,萧岑惬幽步。深林黄叶多,秋风曰在树。松云隐危径,萝月照寒渡。一犬吠隔溪,茅茨容小住。
  拟陶诗    张泉
  结庐南山下,邻曲人烟稀。荷锄月随行,送我缓缓归。稚子候衡宇,一见争牵衣。力作虽云苦,此愿莫相违。
  秋闺    骆绮兰女士
  蕉叶梧叶响萧萧,一卷金经伴寂寥。何必窗前有明月,秋灯自爱深宵。
  夜课    汪绮铃女士
  灯法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
  题雪景    张锡爵
  积云埋孤村,空山静寒夜。幽人应未眠,疏帘竹间下。隐隐壁留灯,经声出茅舍。
  即事    徐朗参
  把卷卧疏雨,雨断梦亦断。不知帘外风,吹我卷帙乱。湿云互明灭,庭柯夕阳半。屋角一带山,晴翠落几案。忽听幽鸟啼,余花卷书幔。
  晚晴    余江
  积云散江皋,远近转明静。虚窗凝寒翠,墙角淡霞影。窗林鸟声绝,落曰孤村冷。
  住西湖白云禅院    苏曼殊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题画    苏曼殊
  海天空阔九皋深,飞下松阴听鼓琴。朋曰飘然又何处,白云与尔共无心。
  礼佛    胡朴安
  微阳淡窗户,寒风振我衣。冻鸟宿枯木,敛翼不能飞。可怜空仓雀,终朝常苦饥。猛虎夜啸月。搏人任尔肥。秽土不可住,彷徨无所依,尘海多风浪,微佛谁与归。心香爇一瓣,顶礼仗神威。万物皆平等,泯然忘是非。
  禅绝    释芝峰
  春风漫烂雨初晴,最爱溪流蹙石声。抚扣无弦琴一曲,遥看天际白云生。
  浪花杂诗    释蕴光
  春至百花开,园中红一簇。野花得春风,也向阶前绿。花香堪薰衣,草短不础足。欣欣生意满,园小不嫌促。
  我爱寒石园,虽然小而促。园里有杏梅,园外多松竹。鹊来叫几声,莺来歌一曲。坐卧于其间,春意亦云足。
  明月生东山,长啸幽篁里。昏鸦初栖定。忽被我惊起。明月渐以高,碧天净如洗。促织何处鸣,声在瓜棚底。
  山中九十月,野菊有繁英。遍地颜色好,胜似布黄金。借问何因缘,此花香气清。因耐霜风冷,不逐春风荣。
  溪上梅花开,雪月常相拥。拟折一枝来,伴我幽窗梦。折来损天真,我心良不安。何如横斜影,留在水边看。
  前门种绿竹,宜疏不宜密。密则月不来,谁伴我吹笛。后门种绿竹,宜密不宜疏。疏则夏曰至,何处结跏趺。
  书寄家兄海量居士    陈立超
  孤舟泊处本无常,夜渡清秋荻叶荒。为看一天好明月,振衣枯坐耐寒霜。
  温陵别慧田    陈海量
  秋风吹我作蓬飘,潮去潮来自长消。珍重一声归去也,张帆已过洛阳桥。
  赠月圆上人    陈海量
  巉岩翠竹汤公洞,一坐蒲团岁月深。记取霜天从定起,盂溪浩月印禅心。
  语屑
  澹远的境界足以陶冶性情,挺拔气魄。兹参酌显卉的话如左:
  月影穿阶,云片飞帘,此光景不可不赏。
  瓶花窈窕,盆石精莹,此品物不可不畜。
  清晨诵经,昏夜念佛,此功夫不可不做。
  居士说法,高僧谈禅,此侪侣不可不接。
  松径巉岩,竹坞幽爽,此境界不可不游。
  圆觉简要,楞严精详,此法味不可不尝。
  恬适的领取,如焚香,试茶,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赏雪,高卧,静坐,缓行,负暄,对画,漱泉,礼佛,翻经,看山,临帖,支杖,倚竹,这些都是一人独享的乐趣。
  宋虎居士说:“长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绿崖淡水于草树间,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茅舍,燕处其中,兰菊艺之,临水多种梅花。霜月春风,曰有余思。儿童婢仆,皆布衣草履以给薪水。案无杂书,楞严圆觉数部而已。杖藜蹑履,往来川谷。听流水,看激湍,鉴澄潭,临危峤,探幽壑,升高峰,可谓乐矣”。
  程羽文居士说:“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平。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草间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屋角有圃,圃欲宽”。
  林洪居士说:“半间屋,六尺地,虽不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布作被,曰间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磬数声,木鱼几击,不贪荣,不贪利,闲便来,忙便去,在家出家,在世出世”。
  陈眉公居士说:“香令人幽,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清,棋令人闲,杖令人轻,水令人澹,雪令人旷,剑令人壮,蒲团令人静,花令人韵,金石鼎彝令人古”。
  郑瑄居士说:“湖山之佳无如清晓。常乘月至馆,景生残夜,水映岑楼。而翠黛临阶,吹流衣袂。莺声鸟韵,催起哄然。披衣步林中,则曙光薄户,明霞射几,轻风微散,海旭乍来。见沿堤春草霏霏,明媚如织,远岫朗润如沐,岚光晴气,舒卷不一,大是奇观”。
  莲池大师说:“读作之暇,或心烦时,静坐念佛,甚有利益。一念在佛,杂念退休,心境空寂,妙当如何”。
  散步郊外,或游览公园。纵观树木葱翠,静听流水潺湲。信步其中,默念佛号,心旷神怡,胸次豁然,人境两忘,其乐无央。
  最高尚之娱乐,其惟修习佛法?华严经云:“以法自娱,欢爱不舍”。良以寻常娱乐,若琴棋,若书画,玩久厌生。惟有佛法,愈能以此自娱,就愈觉其有味。所谓世味何如道味深。
  要获得佛法之真快乐,须念佛,或坐禅,或持咒。此皆佛教乐园之门。舍此而不进入游玩,其担麻弃金之谓乎?堪为太息!
  夏曰垂帘,坐对炉香,闲翻楞严,心身清凉。既而掩卷念佛,徐步檐下,偶翘首空际,看白云聚散,悟此身无常,荣辱悲欢,过眼云烟。一念回光,得大自在。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华藏莲社诚邀志愿者
本文转自:华藏佛友莲社 出处参考:http://www.hzfj.org/thread-73040-1-1.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1:49:32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9 00: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