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导法师的烦恼和功夫 (龙泉日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6 17: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慧炬常明 于 2010-2-12 16:17 编辑

转帖

班导法师的烦恼和功夫


  班导制度估计是丛林学院化的一个产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佛教教学。
  经过方丈的抉择,根据弟子们的根性,一个有学习经验和奉献素质的比丘负责一群后学弟子的学习、劳动乃至生活。
  跟社会上的大学有些类似。看祖师传记,古代的丛林大多是一个师父带着一群弟子,有几个根器高的,被耳提面命,培养出一些法门龙象。到了近代,需要办学,大规模地培养僧才,学习方式开始改变,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师父指导班导法师,班导法师执行师父的教学方向乃至具体的教学方式。
  事项上有教学方式的便利,宗教意义上还有传承意义和对弟子的次第培养的意义。
  临近春节,各班都有很多的安排,学修上的,弘法上的,管理上的。各班的人才不同,需要互相补充,比如,这个班有会开车的,就会常常去别的班帮忙,等等。
  早斋过后,丙班的沙弥贤山师恭敬地向丁班班导贤地法师请示,可不可以在丁班找一个人帮忙。

  贤地法师当下拒绝,不可以。
  贤山师很意外,大概是没想到被拒绝的这么坚定,就开始解释,还是希望能获得帮助。贤地法师再次拒绝,贤山师还没死心,继续解释,只是说话的声音小了一点,贤地法师坚决拒绝。
  贤山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就光剩嘴巴动了,听不出说的是什么。最后很失望地走了。
  丛林制度里,沙弥要绝对服从比丘。可能贤山师觉得自己的事情很重要,也不是自己的私事,也不仅仅是丙班的一件事情,而是整个僧团事情。所以会磨一会儿,一般情况下,比丘法师说不行了,沙弥就不会再磨蹭。
  贤地法师拒绝是因为丁班的人承担的太多了,每天都要跟拧魔方一样调配人和事,这个同学最近太累,需要让他休息,他的事情就要交给别人做,那个同学最近情绪不好,需要调整,事情需要调配新人来做,反反复复就那么几个人,事情不会见少,只会见多,所以,总是越调越调不过来。
  这是事项上的,最要命的是内心上的。弟子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什么秉性的都有,身体好的要关心他不要太累,身体不好的差点病死,就一点也不能耽误地张罗。
  事无大小,都要牵挂。出家了,僧团就是家,总是要管的。人活在世界上,内心到肉体都需要有个依赖,虽然都是成年人,但每个成年人都有不成年的一面。一不留神就依赖了。
  盘点一下去年的教学事迹,依赖就不提了,光是跟法师抬杠就不计其数。法师说一个话题,有人抬杠,一抬就把话题转过去,然后绕一大圈再转回来,其实,不把话题转过去,生生地掐掉,肯定会打杀掉一个人的学习热情,因为,别人觉得是抬杠,但抬杠的本人觉得是需要,是求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思想,有的人出家前自学了十多年的佛,那得多深的知见啊,有的人什么也没学,有的读过多年的书,有的种过多年的地,很难说谁的高谁的低,用佛法的眼光来看,没有觉悟以前,都一样。那就有劳法师要容纳所有的习气,观点和认知。
  第一天上课,一个同学开口发言,从七点多发言到十点多,真是有劳法师耐心地听啊听,情之所至的同学在发言受到鼓励后甚至当场回忆出一副他以前做的对联,上联是,如果你到我家来,下联是,我就给你一杯啤酒。
  真是匪夷所思。
  事后发现,正是法师的耐心倾听,改变了这个同学的人生轨迹。因为,后来,这个同学一直爱发言,爱承担,爱学习,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中途曾有巨大的动摇,在大多数人都对其失去信心的时候,法师一直在牵挂着他,安排僧团为他回向。
  使得他终又回到僧团。
  可以想像,一个在社会上遭受无数挫折,从未有人认真倾听过他的倾诉的人,忽然发现有人如此真诚地倾听他的心声的时候,他是怎么样的感动啊。
  当然,更多的并不都是这么感人的事情,更多的还是抬杠,抬啊抬的,比那副极不靠谱的对联更不靠谱的比比皆是。
  这期间,只有一次,班导法师被逼急了,态度有些焦虑,大多数都是以和宽容和成就他人的心一一化解。
  偶尔遇到暂时死活不愿意被调教的弟子,法师说,实在我要是调教不了他,那就正好由他来调教我。我以此练心,让自己有更多的进步。
  比丘法师断然拒绝沙弥师的态度是很少见的。旁观者也很意外。事也不是大事。但是,贤山师肯定很为难。
  再为难也是爱莫能助。
  第二天,遇到贤山法师,因为目睹了昨天他的尴尬,所以礼貌性地安慰了一下,说,你还好吧。
  贤山师说,很好啊,昨天中午,贤地法师找我来,跟我忏悔,说他当时的态度非常不好,他确实太累,一心都在班级上,跟着班级出坡、上课,自己还要学修上课,平时自己还有承担。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时刻牵挂着。我当时的态度也不好,没有注意到法师的状态。
  真的是看到了一个法师的功夫。贤山师还说,他也看到了法师的功夫,他不会因为自己是比丘就觉得向沙弥忏悔会丢面子。一个人的修行功夫就看他从发现问题到迅速忏悔的间隔时间有多长。上午有境界,中午就忏悔。
  最后,贤山师讲,他当下也反省了,觉得自己对比丘法师观过,正准备去找法师忏悔,还没去,法师就先找自己来忏悔了。
  听完这个故事,实在是惭愧的不行。也意识到佛门里的真功夫不是大道理,更不是神通感应,真的功夫是对自我的驾驭,真的看穿事项上的高低差别,随时摸到理上的平等,真的能够反省,能行持,行持起来有速度,有力量。
  真的是榜样。值得努力学习和效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0gzfk.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0-2-6 22:47:30 | 只看该作者
佛门里的真功夫不是大道理,更不是神通感应,真的功夫是对自我的驾驭,真的看穿事项上的高低差别,随时摸到理上的平等,真的能够反省,能行持,行持起来有速度,有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5 04: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