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式行教,稱『天師道』。這時候才有較正式專職的道人。這些道人會將竹木堆在一處燃燒。煙就傳達了信息,看不到煙的地方,可以聽到竹子爆裂的聲音,這就是「爆竹」的由來。張道陵制度化後,改用當時的貨幣金子丟入火堆,就是所謂的「燒金」。真金不怕火,用來表示赤誠之心。當祭典結束後,等火熄了,廟觀裡的道人才將炭灰清理,取出金子,添購廟觀所需日用品,食物、油燈等;之後,所有剩餘的金子就購些藥品、衣物等分送給村落的貧苦人家。「燒金」最大的意義在供養道人,為眾生傳法。他們的行為道德崇高,能公正的將金子、物品分送給貧苦人家。他們是擁有崇高德行的人,所以我們稱他們為「道士」,而他們常自嘲「貧道」。
到了漢代,蔡倫發明了紙,當時社會已相當進步,士、農、商、工已有所專,若仍使用木柴、竹子已較不方便,腦筋動得快的商人,想出將金子加工成金薄片,貼在紙上成為真正的「金紙」。但是燃燒金紙,紙灰會隨熱流亂飛,所以用石頭圍成一圈,將金紙放在裡面燒,就萬無一失了,這就是「金爐」的最初形狀。當然祭典後或年末,清理出來的金子,也是購買廟觀所需及將剩餘救濟貧苦人家。此乃無量功德,亦是「燒金」真正的意義所在。
燒紙錢已失原來本意義,燒紙錢等於不斷的殺生造業,初一、十五,初二、十六各燒一把紙錢,加上喜慶及神明誕辰,一年可能燒去幾棵樹,一生就燒掉一大片山林。山林的昆蟲、鳥獸就失去了棲息而死,這不是間接在殺生嗎?如果台灣紙錢紙漿不是進口的,台灣很可能已成為沙漠了。世界森林的消失,會帶來人類的災難,大家都懂。不要再造業了,讓你所敬奉的神,背著你造的業,抬不起頭。流得青山在,子孫有水喝。
道教經典根本沒有燒紙錢的事,都是積非成是的風俗,已經失去原本意義了。禮記也無此記載,非禮勿為。神鬼不享非禮之祭,將購紙錢的錢,直接投入香油箱。由廟方統籌做社會公益。或捐給須要的人,為自己積德,替子孫邀福。積善之家有餘慶。善哉!善栽!
(轉載信件 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