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伏人生二十难之第十六难:会善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22 22:3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碧琉璃光 于 2015-2-22 22:58 编辑

第十六难:会善知识
佛说人有二十难,会善知识十六难;
良师益友善知识,普遍天地众生间;
开阔胸襟敞心田,世间声音皆良言;
缩小自己弃成见,会善知识有何难。


走在修行这条道路上,向前遥望,似乎是很长远的路,佛道遥远,想要追求真理,必定要很精进,就像走路一样,一点都不能停滞。

世间的路是用两只脚去走,菩萨道则是要用心去行。我们要观照自己的心,每天是否都能与道契合?我们的心念往往会脱经离道,向偏差的凡夫追逐,等到想再回头时,内心却已沾染许多烦恼。要去除烦恼心,实在是不容易。

学佛必定要懂得把握环境,常听人说“千里求师,万里求艺”,这是指古人要学一项功夫,往往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见到愿意传授功夫的师傅。因为得来不易,所以他会很珍惜,因此他会很认真地把握时间,用心学习。

但是现在的人,很多东西都太容易得到,就不觉得有什么好珍惜。因此“道”在身边,道场就在我们周围,自己却轻易放弃了,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事。佛陀说“我们的心念,念念都是难关”,而学佛修行就是要时时过关,不能有所偏差,一念偏差,这个难关就过不了。

“佛说人有二十难,会善知识十六难,良师益友善知识,普遍天地众生间,开阔胸襟敞心田,世间声音皆良言,缩小自己弃成见,会善知识有何难”。说起来很简单,生活的周围无不存在善知识,佛陀却说“会善知识”是第十六难。

老子与士成绮  
其实,良师是我们的善知识,益友也是我们的善知识,他们普遍存于天地众生间,而我们竟浑然不知。不只现在如此,过去在春秋时代也一样,当时的老子是一位道德很高的人,他的心胸宽大,思想非常超然,是一位了不起的道德家、哲学家,因此他的名声传遍天下。

有一天,有位名叫士成绮的学者去拜访老子,他常常听到有人称赞老子,觉得很好奇,难道老子的道德和学识果真如此超然?于是千里迢迢地找到老子的家。老子的居家环境很简陋,房子很破烂,看起来也很脏乱。

这位士成绮一看,心里就很不欢喜,开口就对老子说:“我听说你学识高又有智慧,是一位道德家,所以慕名千里而来,但是来到这里却很失望,你家简直是个老鼠洞,和牛、马、猪舍也差不多。我不知道这样还有什么值得让我请教的?真是失望!”

说完看看老子似乎浑然不觉,这位士成绮也就转头走了,回程途中,他的心却静不下来,一直想:“心里好像怪怪的,照理来说,老子的名望如此超然,我到他面前,为何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我用这么直接的话讽刺他,看他也没什么反应。如果说是我赢了,我应该很高兴,为什么反而觉得很空虚,这是什么道理?”

他再三思考。隔天忍不住又回去见老子:“奇怪,昨天我来请教你,对你这么不客气,说了一些话辱骂你,为什么你都没有反应,也不生气?”

老子很自在地回答:“什么是圣人不圣人?我早就将它当成一只破鞋,扔得远远的了。名分与我毫不相干,如果我是一个真正有道的人,不论你叫我牛、马或是老鼠,与我有何关系?这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当时士成绮听了内心很震撼,本来是坐在老子对面,赶快起来站到侧边,再也不敢正视老子。他低下头来对老子说:“我错了,我想要求道,竟然还在名相上打转。请你指教,到底要如何才能调伏这种虚浮的心念?”

老子就回答他:“你昨天来的时候,那种态度和眼神好像要找人打架似的,非常骄傲,就好比一匹在边地乱闯的野马,忽然间踩到陷阱,在慌乱中完全失去本性。其实,清净的本性就存在大自然间,如果你要学道,就要赶快回归自然的本性,这就是道。”

这段短短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得道的贤人,他的心境如此超越。而一个自以为是的学者,就很容易瞧不起人;这与受困的野马失去本性,又有何不同之处?

缩小自己弃成见  
我们应该将放纵的心收回来,回复清净的自然本性,才能见道。如此说来,只要我们多用一点心,就能体会良师益友、善识,无不普遍存在天地众生间,切勿以外在的形象来判断一个人,要用清净自然的本性来面对普天下的事物。

下面是“开阔胸襟敞心田,世间声音皆良言”,生活中,要时时放开心胸,依照不同的境遇好好耕耘心田。就像农夫要随顺季节,加以播种、插秧,修行更要时时照顾好这片心田,这才是一个“心田农夫”真正的本分。听听大地众生声,声声句句皆良言,心若清净,就能明白世间任何声音的涵义,无一不在对我们说法。

早上听到远处的鸡啼声,就知道昨日一天的时间又消逝了,今天又是另一个开始,我们的心该如何体念无常,如何精进不懈!所以,世间万物无不都在警醒我们。

心静下来,就能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时时缩小自己,就能海阔天空,所以“缩小自己弃成见”,不要被自大的心理蒙蔽而对人产生成见,这样生活就会海阔天空。所以佛陀教育我们,要时时调好自心,人与人之间应时时以礼相待,不可怠慢。

证严法师讲述
王端正记录

转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8 21: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