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唐朝的馬祖道一和尚與百丈大師,是禪宗第八代祖師,發起建叢林,提倡共修。建叢林,用現在話來說,就是發起辦佛教大學,使佛教的修學制度化,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百丈清規》第一條,「叢林以無事為興旺」。沒有事才是興旺,有事就不是興旺。我們今天的麻煩,就是兩個眼睛專門看別人的過失,不曉得回光返照自己。蕅益大師說:「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外面所有的人、事、物,沒有善惡、好壞,好壞在自己的心。你用惡心看外面的人都是惡人,用惡心看外面的事都是壞事,所以壞是自己壞,不是外面壞。
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善人,惡人看一切眾生都是惡人。大家好好去反省,自己到底是善是惡、是凡是聖、是迷是悟。自己無量無邊的罪業、過失不知道,都反應在外面;你看到外面的情況,實際是自己心態的反應,外面確實是中立的。蕅益大師這種說法,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佛說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看地獄眾生也是佛,佛對地獄眾生也恭敬,也不敢輕視。普賢菩薩十願教我們要「禮敬諸佛」,對地獄眾生、妖魔鬼怪都恭敬,都念「南無」,南無是皈依、禮敬的意思。這是事實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