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
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唸得清清楚楚,口裡唸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了了。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
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
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污雜妄念,故名淨念。
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淨念相繼。
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唸佛三昧。
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
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
參考白話文:
要想攝住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常都好像是在佛前一樣,不敢起別的妄想。
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的清清楚楚,口裡念的清清楚楚。這樣,妄想自然漸漸消滅了。
即使是默念,也要聽。因為心一起念頭,就有聲相。自己的耳朵,聽自己心裡的聲相,仍然能明明了了。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心就是意根。口就是舌根,聽就是耳根。心念、口念、耳朵聽,這三根一攝住,眼睛也不會東張西望,鼻子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體也不敢放逸懈怠,所以叫做都攝六根。
都攝六根唸佛,自然沒有污雜的妄念,所以叫淨念。
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所以叫淨念相繼。
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就會得到唸佛三昧。
這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得到「唸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所以說, 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是三昧的別名。
這樣唸下去,一定會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