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
中国自古因工作业务之不同,将人民分为四种“士”知识分子,“农”耕种,“工”制造,“商”买卖。
先民以物易物,但所需各有不同,唯有以一种代表为价值标准,因我国以农耕为主,不近海岸,海贝稀有,故一切买卖及与经济有关之文字,皆从“贝”如贵贱、贬赞、赔赚、贿赂、赏赐、贩卖。逐渐发现金属,较贝更难得,更能长久保存。黄金最贵重,铜铁较适用,古时赏赐或馈赠金若干两,除注明黄金外,其余大多指铜铁。但金属携带不便,交易愈广泛,币制愈趋向信用、便利流通,因而票据、钞票、汇票、支票逐渐流通。再因某一国之富强,其货币成为其他各国作为国际贸易之取值,如英镑、美金,于是富者愈富。富而骄奢,奢而滥,滥而轻贱,于是酿成金融危机。能操控金融者,唯既工又商之企业家,于是可以左右政治,可以兴衰国家,在国际之地位无其他业务能与之比抗。
富而乐,富而好礼,于是而有儒商。
儒商必须具备财富与文化,有实质、有文化,方能文质彬彬,能彬彬方能儒雅。
古时开国者,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之。是以汉初外尊儒术、内用黄老。宋之开国元勋赵朴,自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哪半部?儒家从未治理过天下,他也是外尊儒术、内用黄老,而有宋之文化。
儒是知识分子,是读书人,虽然世上唯有读书好,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唯一功用是继承文化、传扬文化。继承与传扬,必须深切广博了知,并能使之适应于现世。若是仅仅诵习,不过在数计糟糠,自己困守旧仓,终生不见天日,无益民生人世。
古时科举取士,所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是以儒为王者席上珍。但是现实很现实,若儒仅是社会上的点缀,时过境迁必遭淘汰。必须格物致知、通权达变,非死读书,是读活书。一本书能传下来,历久不衰,必有其应世变之权能。儒能使旧书发新香,方是读书人的本份。商能利用多余的时间、多余的精力,将书籍、经验融合,适用于现前的、普遍的世间,完成儒的责任,便是儒商。
从前世称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创业,第二代见到创业的艰辛而能守成,第三代只知享受其成,再骄奢淫逸,必定败家。所以外国大企业家都深知其害,使子侄先受教育,后从企业的最低职务工作开始,所以方能历久不衰。
儒之贵,贵在明理。理能明了,则知根本,也知应变。儒说仁义、讲道德。仁者二人,有己有人,方能生存。生存之道,必须有义。义者宜也,宜于己还须宜于人。使人人皆有宜得之道,便是道德。道德仁义不是名词,不是空谈,是实际,是实行,是实用。最有智慧的人最提倡道德,实用仁义。商是重利,虽重利不忘义便是儒商。
http://www.wxym.org/messageInfo.do;jsessionid=BAC35E2C3DAE32D2D40AC21E114071EA?operate=toyueduxiangxiYan&id=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