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闻思修慧与四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6 18:5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漏慧的实证,必以闻、思、修三有漏慧为方便。如不闻、不思即不能引发修慧,也即不能得无漏慧。‘杂含’(卷三0·八四三经)曾说四预流支:“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惟法次法向”。这是从师而起闻、思、修三慧,才能证觉真理,得须陀洹──预流果。这是修行的必然程序,不能躐等。然从师而起三慧的修学程序,可能发生流弊,所以释尊又说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做为修学的依准。
  一、亲近善知识,目的在听闻佛法。但知识的善与恶,不是容易判断的。佛法流传得那样久,不免羼杂了一些异说,或者传闻失实,所以即使是品德可尊的,也不能保证传授的可信。善知识应该亲近,而不足为佛法真伪的标准,这惟有“依法不依人”。依法考辨的方法,‘增一阿含经’“声闻品”,曾略示大纲:“便作是语:我能诵经,持法,奉行禁戒,博学多闻。正使彼比丘有所说者,不应承受,不足笃信。当取彼比丘而共论议案法共论。……与契经相应,律法相应者,便受持之。设不与契经、律、阿 昙相应者,当报彼人作是语:卿当知之!此非如来所说”。
  考辨的方法,佛说为四类:
  一、教典与“契经、律、阿 昙都不与相应,…不与戒行相应,……此非
    如来之藏”,即否认它是佛法。
  二、如教典不合,而照他的解说,都是“与义相应”的。这应该说:“此是
    义说,非正经本。尔时,当取彼义,勿受经本”。这是虽非佛说而合于
    佛法的,可以采取它的义理。
  三、如不能确定“为是如来所说也,为非也”,而传说者又是“解味不解义”
    的,那应该“以戒行而问之”。如合于戒行,还是可以采取的。
  四、如合于教典,合于义理的,“此真是如来所说,义不错乱”,应该信受奉
    行。这即是以佛语具三相来考辨。释尊或专约教典,说“以经为量”。或
    专约法义,说“三法印”。或专约戒行,说“波罗提木叉是汝大师”。
这依法不依人,是佛法慧命所寄,是古代佛法的考证法。在依师修学时,这是唯一可靠的标准。我们要修学佛法,不能为宗派所缚,口传所限,邪师所害,应积极发挥依法不依人的精神,辨别是佛说与非佛说,以佛说的正经为宗,以学者的义说为参考,才能引生正确的闻慧。
  二、从师多闻正法,要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语文的实义。如果重文而轻义,及执文害义,也是错误的,所以“依义不依语”。经上说:“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杂含卷一 二六经)。正法的多闻,不是专在名相中作活计,是理会真义而能引解脱的行证。多闻,决不能离圣典语文而空谈,但也不能执文害义。否则尽管博闻强记,在佛法中是一无所知的无闻愚夫!
  三、义理有随真理法相说,有曲就有情根性说,这即是了义与不了义,胜义说与世俗说。如不能分别,以随机的方便说,作为思考的标准,就不免颠倒。所以说:“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样,才能引发正确深彻的思慧。如以一切为了义,一切教为圆满,即造成佛法的 侗与混乱。
  四、法次法向是修慧。依取相分别的妄识而修,无论如何,也不能得解脱,不能引发无漏正智,所以说“依智不依识”。应依离相、无分别的智慧而修,才能正觉,引导德行而向于正觉的解脱。佛法以正觉的解脱为目标,而这必依闻,思,修三而达到;闻慧又要依贤师良友。这三慧的修学,有必然的次第,有应依的标准。这对于正法的修学者,是应该怎样的重视释尊的指示!


http://www.hhfg.org/xxsz/f37.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02: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