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慈悲喜舍菩萨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7 19:0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见琨法师

大慈大悲利有情

  “慈悲的心肠,庄严的仪表,举止像金山的光耀,语言像莲花的吐香,流露出清净的意志,是怎样的使人敬仰……”赞僧歌中的词句,赞叹着出家僧人超凡特出的气质;内心慈悲,仪表庄严,威仪三千,细行不失。外相的威仪可以由眼观见,而内心的慈悲又要从何来体会呢?《佛本行经》中记载:“所以离亲族,后图获大利,欲令一切生,永灭憎爱离。”僧众们为何出家?如佛陀所示现,为圆满成就佛果,为能舍离凡情出离生死,不独为自身求解脱,为令一切众生得离苦恼,而能清净安乐。这正是出家众慈悲的愿心。

  出家众不独为自利,更积极的一面是为利乐一切众生。因为不忍众生苦,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成佛,岂能眼见众生轮回受苦!再者,一切众生皆是生生世世的父母亲眷,所以一切众生皆与自己有关系,怎么忍心众生受苦沉溺呢?于是释迦牟尼佛舍下太子名位,放弃一切荣华情爱,出家修行,只为拔除众生苦,予众生出世间法乐。慈悲之心等念一切众生,而自然流露。

圆满六度菩萨行

  世尊出家成道后,四十九年间大转法轮,谈经三百余会,开演八万四千法门,度化一切有缘众生,以法药为众生解烦恼苦,与清凉乐,令心喜悦,从不休歇。佛陀在因地中圆修诸波罗蜜菩萨愿行,成就福慧庄严,皆是以慈悲为因,为众生拔苦予乐。因为不忍幼虎饿死,舍身喂虎,基于慈悲,行布施。因为不忍伤一切生命乃至草木,基于慈悲,行持戒。因为不忍人民遭受饥馑,为大鱼时忍痛任大众取身肉济饥渴,基于慈悲,行忍辱。为大施太子时,为令一切百姓无有匮乏,历尽艰辛取得龙王的如意珠,基于慈悲,行精进。为螺髻仙人时,不忍顶上鸟卵失去母鸟看顾而早亡,基于慈悲,行禅定。菩萨行诸波罗蜜,见众生得乐,而自心喜悦,但都以舍无量心,回归般若空性,由此妙菩提路得见湛然清净自性。

  许多人心地慈悯柔软,但缺乏智慧,不但无法为他人拔苦予乐,反而为境所转,自陷愁城,落入悲魔。菩萨以般若观慧,体知一切法本非实有,毕竟空寂,无有受苦之人、受苦之境,拔苦之人亦了不可得,三轮体空,而起大悲,以如幻假有,大作梦中佛事;以平等悲心,普济幻化有情。若能深解诸佛众生,原是一体;有缘无缘,同一法界;则能超越自他的隔碍分别,以般若深智,行无量慈,运无量悲。

真实解脱之大道

  《维摩诘经》中,文殊菩萨问:“云何行慈?”维摩诘居士言:“菩萨作是念,我当为众生说法,是则真实慈也。”“何谓为悲?”答:“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何谓为喜?”答:“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答:“所作福佑,无所希望。”菩萨行事,功德归三宝,好事与他人,坏事自己反省检讨。以法相授,乐见他人成就,只问付出不求回报。本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利他自利,断除贪欲,去除瞋恚,免离不乐,最终销归自性。所以人人皆可为菩萨,只要安住正念,行一切善法,于一切因缘中心存慈悲,乐见他人得益,而自己无有希求,这就是最实在的菩萨行。如此真实的解脱大道,诸修行人何乐而不为呢?


http://www.ctworld.org.tw/html/topics/topics02/02.ht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7 00: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