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8|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大般涅槃经》略释认证版--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6 02: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证悟为本 于 2010-3-6 02:21 编辑

《大般涅槃經》略釋認證版
                                       淨慧法師

序 言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所讲《大般涅槃经》略释,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略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
特此说明!
                        
智慈愧拜
                               佛历二五五三年十二月
                               公历二零一零年二月
諸位法師、諸位仁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缘起,这部经是我自愿为诸位略释,前一段时间,我于定中观见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围有无数僧人围绕,坐而不语。我感知欲令我承担一项重任,后而隐现,恢复寂静。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当我拜佛时,突然见到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经》,又回想定中礼拜大德高僧时,也观见一部经,虽不知经名,但外形上一模一样。由于这个因缘,我才发心为诸位略释此经。本不愿讲这个缘起,怕有些人心起疑惑。但此经不可思议,缘起也很微妙,不得不讲。我还自知,讲完此经后,在一段时间里,不再讲经。为什么略释,因经文内容很长,诸位来此道场听法时间有限;加之,有些经文内容诸位又知一些。每卷中选择重要的或不易理解处,简单讲一讲,与诸位共同获益。

首先,讲一讲这部经是佛住世时,所说的最后一部经。佛从兜率内院示现降生至十八岁,为太子阶段,主要是感悟生、老、病、死苦。十九岁出家,六年参访,六年雪山静坐为修行阶段,主要是证悟佛理和示现成佛。三十岁至八十岁之间,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主要是阐扬佛法与广度众生阶段。在第三阶段里,说《阿含经》等类似动员,说《楞严经》等类似发展,说《妙法莲华经》等类似高潮,说这部经类似总结。对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难得之法。

这部经为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忏翻译。佛入涅槃后,佛教在古印度兴盛几百年,于西汉时期流入中国。古印度一些僧人从民间把一部分佛经传入中国,佛教也在中国兴盛。初期传入中国的佛经为《四十二章经》等。达摩祖师西来后,佛教在南北朝至隋,掀天揭地,智果于真。唐三藏法师去天竺参验周流十七年,回国后翻译经典为官本流传。民间流传的佛经有译音不准确或错别字之处,但没有伪经之说。现代一些学者却把民间僧人翻译的佛经解说为伪经,实无凭据。

这部经有北本,南本。北本四十卷,南本为三十六卷。二版本内容相同,分卷目录不一。我们今日略释的是南本。南本是以《般泥洹经》为版本,经唐朝荆溪尊者堪验为《大般涅槃经》。

然后,讲一讲经名。“大般”是“大般若”的简说,是大智慧。是说这部经里有佛的大智慧。“涅槃”是超脱生死的境界。声闻、缘觉的涅槃是有时间限制的涅槃。佛的涅槃是无限时间的涅槃。涅槃可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对涅槃可理解为;一是对四圣道之人所专用,其他人达不到这个境界。外道与六道众生皆喜生惧死;生则苦中有乐,死则无乐皆苦。二为佛是化身涅槃,声闻缘觉是报身涅槃。三是示现涅槃,释迦牟尼佛是化身成就的示现,成就示现的化身入涅槃,而真正的化身可化无量亿佛,而没有涅槃。即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涅槃不是死亡的代名词。四是涅槃之乐,佛之肉身可法喜充满,享受报身佛的常乐我净。肉身入涅槃,而真实的化身,还同样享受这种快乐。人间净土是圣人的肉体;能讲三藏十二部而无实证的法师,其肉体不是人间净土。
经名可简释为,“智慧能超脱生死”或“超脱生死的大智慧”经。

最后,讲一讲诸位要知珍惜法缘。“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佛是如语者,实语者。这些法语是真实的,不是吓唬人的。俗语有一句,“精人害怕,傻人胆大”, 可用来比喻此义。因为一些人不信、不知佛法;所以,不知害怕。精人为什么知害怕?相信佛法,证悟佛法真实。现代科学证明,地球寿命已达约四十五亿年,在这四十五亿年里,这是最后一次值遇佛法。我们虽未值佛住世,但今日幸遇佛法。还有九千五百年,佛法将在地球上灭失,须五十七亿年后,再值弥勒佛住世。无佛与无佛法时间多么漫长!难道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吗!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那我们就要珍惜听闻佛法的机会,珍惜法缘,精进修行,去证悟超脱生死的涅槃境界。
这部经的主要内容是,世尊示疾,预知涅槃,弟子请法,入般涅槃,舍利供养等。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这一品,首先是佛普告众生,佛在某时、某地将入涅槃。众生所疑悉可问,为最后问。然后十方众生前来供养,表示哀苦。
如是我闻。一时。是佛经与其它典籍的区别,为释疑,息争论。
佛住世于八十岁时,一时来到拘尸那伽城外婆罗双树林间。
这是佛将入涅槃的地点,这个地点四面各有这样的双树。这种树的特点是枝枝相对,叶叶相映;中间绿草如茵,野花似锦,香气四溢,清馨宜人,环境优美;如西方极乐世界,是佛的庄严净土。

这里讲两层含义;一是佛入涅槃为什么选择双树林?佛出生于岚毗尼国无忧树下,成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双树下。出世时童贞无忧,修行破烦恼能证菩提,入世与出世对称如双树。二是双树林有什么说法?体现诸佛的佛性空道。佛教认为,宇宙的体性为七界观,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性大、识大。地水火风为物质特性;空是虚性,遍一切处;性是众生本自具有;识是众生自心灵应。人是小宇宙,与宇宙对应;内有六根,外有六尘。空道是诸佛不依于业的不生不灭的真实佛性。六大为性大之六德,六德妙用为佛神通原理。佛出生、成道、涅槃没有在王宫、寺庙和殿堂,而示现于空间树下。双树林释为真俗二谛,真谛为世间与出世间,枝枝相对,离开世间无从谈出世间,无出世间也无从谈世间。俗谛为出家人与在家人,叶叶相映;僧人为俗人中出,俗人为僧人所教化度。

佛将于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的消息普告众生。范围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之内,十方分身释迦文佛所教化众生国土,即娑婆世界众生。佛以神力所发音声,各法界众生都听闻明白。

现代人自喻聪明,讲科学的普遍,所发音声不能十法界众生都听闻明白。连地震都不能准确测知,而动物却能提前知晓,有逃生反应。
罗睺罗为佛唯一之子,佛平等看待九法界众生如同一子想。佛住世时,佛为一切众生皈依处。佛自有法,佛是真僧。佛可为众生遮风挡雨,宿住安稳;即销除烦恼,修成道果。

佛入涅槃后,世间人再不能用音声向佛问疑;所以,为最后问。
佛从面门,放种种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其中六道众生,有缘被一佛光照触者,罪业和污垢烦恼即刻销除,可成圣道。

这里难懂的是“遇”字。现在,十方诸佛慈光也遍照六道众生,可众生遇到了吗?一是有缘之人;二是禅行之人。其它众生虽佛光遍照三千界可耀眼,而众生如盲不觉有分毫。当时,九法界众生都请佛住世,为什么佛还要入般涅槃,就是众生垢重,难逃魔纲。垢重表现为一部分人认为修行来得及;另一部分人不信佛法或遇不到佛法,长期受魔王掌控。
“佛之真子”。这是对十方来此双树林供养佛的阿罗汉所言。阿罗汉是名誉佛子,不是佛之真子。而这里怎么又说是佛之真子呢?一是因为这些阿罗汉是十地菩萨示现的,是随佛示现声闻化度众生的菩萨。佛因地时名善慧,亦名忍辱仙人。佛出生于兜率内院时,名圣善菩萨,亦名护明菩萨。诸位应知,轻视周围的修行人或弘法者,就有可能轻视未来佛;诸位要慎之又慎,要善待周围的同修。我不是自夸,自懂事起,心里就没有“轻视”或“欺狂”等字,在身边常有座右铭,为“心不轻仁”。
“观察法,对治之门”。这是佛对来双树林供养佛的优婆塞的评价。内观业习感因果,在行做上找到去掉恶业习的对治方法;培养修行善业习,在持戒中找到增长善业习之佛法。
“八功德水”、“六种味”、“三德”。这里的八功德水是八戒所成,六种味为六度所成,三德为轻软、净杰、如法,是戒定慧所成。这里比喻为十方优婆塞,来此双树林下,供养佛的物品上乘。
“如来出世甚难”。佛说法才四十九年,佛法住世才一万二千年,与五十多亿年比是太短暂。人生更短暂,佛法也难值难遇。我平时一句闲话都不说,是没时间说,不能拿有限的生命开玩笑,开不起玩笑,只是默默静修,行住坐卧无非是禅。

佛将入般涅槃都有哪些众生前来哀告供养呢?佛的弟子及八十亿大比丘,六十亿比丘尼。一恒河沙数十地方便现身菩萨,二恒河沙数优婆塞,三恒河沙数优婆夷,四恒河沙数阎浮提诸王眷属男女等,五恒河沙数阎浮提大臣长者,六恒河沙数阎浮提内诸王车兵(将帅),七恒河沙数诸王夫人,八恒河沙数天女,九恒河沙数诸龙,十恒河沙数诸鬼神王,二十恒河沙数金翅鸟王,三十恒河沙数乾达婆王,四十恒河沙数紧那罗王,五十恒河沙数摩睺罗伽王,六十恒河沙数阿修罗王,七十恒河沙数陀那婆王,八十恒河沙数罗刹王,九十恒河沙数树林神王,千恒河沙数持咒王,一亿恒河沙数贪色鬼魅,百亿恒河沙数天诸彩女,千亿恒河沙数地诸鬼王,十万亿恒河沙数诸天子及四天王,十万亿恒河沙数四方风神,十万亿恒河沙数云雨神,二十恒河沙数大香象王,二十恒河沙数师兽王,二十恒河沙数诸飞鸟王,二十恒河沙数等水牛、牛羊,二十恒河沙数诸神仙人。阎浮提中一切蜂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数所有诸山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数四大海神及诸河神、魔王波旬及眷属、非人等。十方诸佛国土各遣大弟子和无量阿僧祇大菩萨前来问讯供养。什么人没来双树林下呢?摩诃迦叶、阿难两弟子,后文有交代。还有一阐提;即燃烧善根的众生。

在来此双树林下哀告供养的众生中,除阎浮提的少部分众生外,不管现什么身,包括外道仙人、飞鸟、兽王、罗刹王、鬼魅王、魔王等,都是菩萨化身示现。
对各法界众生所持美妙上味供养,佛默然不受。

因为佛是化身示现,示现肉身,佛要怜悯人这道众生。这道众生修的是生灭法,而化身菩萨修的是苦乐法。所以,要入般涅槃必然示现无常的生灭法。
宣化法师圆寂时偈曰,“吾从空中来,吾回空中去。”有人问我怎么想,我讲,“无所谓来,无所谓去。我曾来过,我曾去过。”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纯陀品第二】
这一品内容是,佛接受了纯陀的最后供养,而拒绝了纯陀请佛久住,莫入般涅槃的请求。
纯陀与其同行共十五人,为优婆塞。大胆地站出来,顶礼佛足,悲感流泪,欲从佛这里为众生求得功德资粮,恳请佛接受最后供养。

最后供养。这里是指佛住世入般涅槃的饮食供养。与以后的舍利、佛像、塔等供养一样。区别在于佛用有形之体受有形于供。而后者供养是无形无相之体,受有形于供,所得功德不一样。可比喻为父母在世尽孝和逝世尽孝,虽都是孝,但有区别。

施食有二,果无差别,具足无极限供养。佛为让众生断除贫穷,常得富贵安乐,长寿和有智慧,接受了纯陀等十五位优婆塞的最后供养。这个世界一切福报从供养得。离开供养,无福可求,无福之慧也是空慧,不能成就功德。

佛告纯陀说,世间最具足的供养,也可称最大的供养是;一者受已成佛;二者受已入般涅槃。而且,这二者供养所生功德一样。
纯陀说,这二者的供养所生功德不应该一样吧?先供养者即牧羊女供养时,佛还是众生,不具足佛的智慧,不能让众生具足供养功德,不能让施者尽除烦恼。受施者还是杂食身、烦恼身,可能以后会感业而著善恶两边之身,是无常身。只具肉眼,受已得命、色、力、安、才。而后供养者,供养的是佛,是无烦恼之身、金刚之身、法身、常身,不受善恶业召感之身,具足六度和佛眼、慧眼,受施者无命、色、力、安、才。怎么说二者供养一样呢?

佛说,我无量劫前就已经没有杂食身和烦恼及善恶业召感身了。当初受牧羊女供养后,即见佛性,成佛破魔与今日入般涅槃破魔相同;二者供养功德一样。虽当初没说十二部经,但早已通达,与今日说了早已通达的十二部经是一回事;二者供养功德一样。“牧羊女所奉乳糜,我实不食。”“汝最后所供,实亦不食。”

为方便讲法故,这里的“佛说”是对经文的解释说,可理解为按经中佛或菩萨之义说,其它类同,特此说明。

化身佛是报身佛的意生身,可化无量亿。诸化身佛不食供养,也不入涅槃。而化身佛示现之肉身佛,要示现受食供养和示现入般涅槃。简单地说,佛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示现的肉身还要遵循世间法则,也在遵循毗卢遮那佛法性的法则,“如来示同众生方便涅槃。”

纯陀和牧羊女一样,都是菩萨化现而来。供养佛入般涅槃的功德要大于大梵天王的功德。生世为人难,佛出于世难,值佛生信闻法难更难;遇佛入般涅槃难上加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

纯陀见佛能接受最后供养后,便向佛请求,请佛住世。
请佛住世的功德是人得长寿。我们今日请佛像供养等于请佛住世,种下长寿之因,将来必得长寿之果。

佛说,不应请佛久住于世。
因为在此世界,一切有形像者,都在无常力的作用下,被破坏掉。无为之佛必示现有为之佛形,来度有为众生去证悟无为境界。佛这么说,是破众生的执著;教众生依法去修证,去自度慧命。用智慧的真妙有破假有为,这是佛的真慈悲。可以说,真佛寿命无量,真常妙有,但不是在这个世界。贪求万岁的人是道士,只是看尸鬼。如是真修行者,会在定中观到释迦牟尼佛真正化身没有入涅槃,法会还没散。当拜佛真身舍利时,会感应到佛的真身妙有。当讲佛经讲出佛法本义时,会观到佛带领百千菩萨与天王等亲临道场,让讲法者生信心,让听法者生欢喜心。有时道场祥瑞百端,异香不散,让听法者似如虚空。我告诉诸位,哪里有讲大乘经典者,一定要拥护道场,赞叹讲法者;因为,在此世界弘佛正法太难了。宁可自己死一千次,都不对讲法的法师说一句不恭的话,何况诋毁;业报太重啊!所以,我鼓励诸位,修证真实法,究竟断诸有。此身苦所集,一切皆空寂。

【哀叹品第三】
这一品内容是,六趣众生闻佛将入般涅槃,心生愁恼,恳请佛慈悲众生,不入般涅槃,请佛住世。

纯陀去办理供养餐具与食品之时,地有六种震动;一是震动的范围,地球至大梵天;二是震动的缘因,佛降生、成道、转法、入涅槃。三是震动的次数,六种震动就是让六趣众生都感应到有大事发生。四是震动的大小,大动带小动。大动是众生普遍感应,小动是让众生普遍欢喜或惊怖。

诸天人、龙等八类众生身毛皆悚,同声哀泣,表现既恐怖又痛苦。以比喻向佛请求说,您如国王,我们如诸子,心爱我们又教技艺等生存本领;今日又要抛弃我们。我们不愿让您放舍,请您久住不入涅槃。理由一,而于诸法,复生怖畏。理由二,初学佛法,未得安乐,未离诸苦,畏惧不能成就。理由三,佛有密藏偏教给文殊等菩萨,没有普度众生。我们想佛不是不教,是没来得及教。理由四,少者无智,老者业重,病苦未脱生死,入于险道二十五有中。
二十五有,即三界中恶趣四有众生;南瞻部洲等四大洲四有众生;欲界从四王天至他化自在天,六有众生;从初禅天至无想天,色界七有众生;从空想天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四有众生。

这时,佛没有直接回答天人、龙等所请所问,而对诸比丘说,你们不要向天人等愁忧啼哭,当勤精进;间接的对诸天人、龙等作了回答。佛接着说,诸比丘有什么疑惑,今皆当问。“汝等遇我,不应空过。”无量劫中,佛为汝等比丘舍身命财,你们应珍惜这个因缘,不应放逸,不应取此虚伪之物。
这里的“虚伪之物”是指诸比丘贪著小乘法,不得究竟,以下劣心得少为足;同时,不应情感用事。
佛接着说,你们诸比丘,虽身披袈裟,乞食,去除须发,却不知求大乘法;如进宝山而取石头,取真金才是大乘法。解脱之法,如来之身,佛的大智慧,没有涅槃。为众生故,是肉身示现入般涅槃。

就此世界而言,佛传给弟子修行身心、解脱生死的方法,在一万二千年里佛法住世,谁依法而行,谁得解脱。佛的化身即如来之身,在佛法住世的时间内自然住世,只是不以肉身住世。佛的大智慧法藏,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为了众生不贪诸有,知空、苦、无常,求出离世间,而肉身示现入般涅槃。

诸比丘闻佛意当涅槃,表现忧悲痛苦。向佛提出几个请求;第一,请佛快给我等讲无常苦,空无我。第二,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佛怎么放舍我等而入于涅槃。第三,我等今者还为烦恼所缚,不知如何解脱,佛怎么放舍我等而入于涅槃。第四,我等久病未得安稳,佛怎么放舍我等而入于涅槃。第五,佛当为我等施法药,让我等得醒悟后,再入于涅槃。第六,佛教我等修行除慢,知空无我等法,我等也这么做了,但不得究竟。几个请求的目的是请佛住世。
佛对诸比丘说,你等善能修行诸法,但有三种修未达实义;第一,但知文字。第二,颠倒生心。第三,有我修行。今当告知诸比丘,达实义的三种修行方法。因为世间有苦者计乐,乐者计苦;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无我计我,我计无我;不净计净,净计不净的思颠倒法。众生必然产生想、心、见三颠倒。所以,众生乐中见苦,常见无常,我见无我,净见不净,但知文字而不知义;颠倒生心,有我修行;即执著有无两边修行。应分三法修行;第一,知文字义修行。第二,远离四颠倒修行。第三,依无为法修行。这样修行可化作世间的常乐我净和出世间的常乐我净。世间的常乐我净有字无义,出世间的常乐我净有字有义;即世间圣人的肉体要入灭,是诸法空相;出世间的法身无入灭,是诸法实相。

诸比丘说,佛您永离四颠倒,了知常乐我净,为什么不住世一劫或半劫,教我等也离四颠倒。我等如何止住身毒,修于梵行。我等也应当随佛入般涅槃。
佛对诸比丘说,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如国王出巡,将国事付嘱大臣。摩诃迦叶是有智慧的人,能以方便力,巧取水中宝珠,可为你等依止处。入般涅槃是证得,不是说得或随佛而能入得。

诸比丘说,佛您以前教我等诸法无我,如此修行以后,可以成就,得入涅槃。今日佛您入于涅槃,我们却不能,这是为什么呢?

佛用一个例子回答诸比丘;即用国王、旧医、客医、乳药治病加以说明。国王者,我等心是;旧医者,我们的思维是;客医者,佛法是;乳药者,世间诸法是。国王之心愚迷无智,旧医之思维顽愚骄慢,客医之佛法方便技艺。旧医之思维只知世间诸法之乳药,客医之佛法既知世间又知出世间乳药。乳药之世间诸法,既可益人,又可毒人;即众生根基不同,度脱的方法也不同,适应学净土的不能用禅密法,反之亦然。但总归其一,出世间法不离世间法,不管修行什么法,殊途同归,诸法无我时,一定得入涅槃。可现在你等比丘,还未得诸法无我之实。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长寿品第四】
这一品内容是,说佛的寿命不可称量。
佛接着对诸比丘说,你们对戒律有何疑问,今日都可以问,我当予解说。

诸比丘说,我等无有智慧,于诸戒律不知问什么。我们如同一位一百二十岁的老人,体弱多病。有一位富人要远行他方,将宝物存放在老人这里,老人无有子女,命终后所寄存宝物尽皆散失。佛要把佛法之宝物存于我们这些声闻这里,就如同富人把宝物存于体弱老人那里一样。

佛又对诸比丘说,你们今日若请法能利益一切众生。
诸比丘说,佛您应该将佛法之宝藏寄存于菩萨那里;如年轻人有妻子儿女,家宅兴旺,会保证富人寄存财宝不散失。佛若将佛法付嘱于摩诃迦叶、阿难及诸比丘,这些人也如同老人,悉皆无常,使佛法不得久住。反之,佛法久住于世,利益众生。诸比丘说到这里,都沉默不语了。

这时,佛对大众说,我之寿命不可称量,我说妙法不可穷尽,你们随意咨问。
佛这么说以后,有一童子菩萨(在古印度时,未结婚的青少年称童子,下边统称为迦叶菩萨。)姓迦叶,从座起对佛说,我不多问,但佛您能听,我才敢问。

这里诸位要注意童子菩萨四字。迦叶有姓是人,又不同于四众弟子。什么人是菩萨,唯有佛知,而我们四众弟子,以声闻或凡夫境界,用颠倒知见衡量不了他人。童言无忌,表示菩萨纯贞境界和佛法真常。

佛赞许后,迦叶菩萨向佛请法。共问了三十二个为什么,并表示我们请法是为了顶戴恭敬守护佛法;如大臣守护国王的宝珠一样。同时,为增长广深智慧。

从第四卷开始至十六卷,佛广说迦叶菩萨所请。佛教化众生如何发菩提心,菩萨以身示范众生具体发菩提心。菩提之心,成佛之心是也。我们学佛、念佛,修行六度万行,是为证得佛果;又不为证得佛果而证佛果,而为承传佛的家业,广度众生。在世间法空的境界上,又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于出世间法定的境界中,又有愿力牵引,因缘汇合,妙有法喜。

这时,佛对迦叶菩萨说,我为你说佛如何得长寿之业。佛的长寿之业是以因地菩萨因缘修行而得,菩萨以此业因缘修行必定成佛;如王子犯罪坐牢,国王怜爱自己犯罪之王子,亲自去牢房探视。菩萨如国王,欲得长寿,应怜爱一切众生,对众生应如对犯罪的王子想。有二种法义;一是生慈悲心;自己不杀害也让众生互相不杀害,教其众生守持五戒十善。二是再来三界;菩萨化现到三恶道等六趣众生中去,安慰众生远离恐怖,教其离苦解脱之法。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佛您说菩萨修行平等心,对众生如一子想;为什么有一童子僧盗听说戒,金刚密迹,承佛神力,杵碎其身;是金刚暴恶还是把众生同一子想只是这么一说呢?

佛说,菩萨为教化破戒之人,而示现破戒童子僧。毁灭佛法、诽谤佛法和不信因果等人,他们杀生、邪见、违犯国法等,佛菩萨同生悲心,同于子想。佛法不同于国法或世俗法,对破戒之人,启单、呵责、说明因果等,让其自我放弃,远离诸恶。佛入涅槃后,有持戒比丘守护正法,纠治破戒;今行善法,得福无量;如伐除宅舍毒树,少年剪掉白发一样。否则,姑息养奸,非我佛子。
这里的启单,还要理解为佛法不度破戒之人,连往生的资格都被取消。有人会想,能这么严重吗?有一破戒弟子在佛前忏悔,我问她,佛听你的忏悔吗?佛观知是你行动上的心忏悔而不是言语上的嘴忏悔;如一死亡的三岁儿童能入祖坟地安葬吗?一定不会,族亲也不会让人破坏俗定之规。

这时,迦叶菩萨对佛请法说,一人持刀害佛,一人用香供养佛。佛对这二人生平等心,就不应惩治刀害之人。
佛说,如国王有四子,请严师授学,都让成就。而经苦治,因仗罚而死三子,仅一子成就,国王与严师对四子是平等心。有一子成就而使全国人受益,国王与严师得福无量。国王与严师,如苦治不修戒、定、慧法和懈怠、破戒、毁正法之人,同得福无量。菩萨修行此业,便得长寿,并善知宿命;既知自身宿命,又知有缘人宿命,为自度度人。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如对众生生平等心,您应得长寿,善知宿命,常住于世。那今日您寿同人间,不足百岁,是怨恨众生还是往昔造恶业了呢?
佛说,迦叶菩萨这么说是粗言,你只知佛化身示现的肉身涅槃,而不知佛的真正化身、报身、法身寿命无量,如同天地虚空一样。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按此义佛您应住一劫,减掉一劫的生死,为众生常说妙法。
佛说,为度众生故,佛示现如毒树一样的无常肉身。肉身示现入般涅槃,同样是让众生知见,佛的真正三身是常住的。目的是让四众精进修行,广传佛法。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出世间法与世间法有何区别呢?
佛说,世间法如贼盗牛,被妄心所迷,众生执著肉身生灭,不知佛法,不信佛法,不修佛法,将自身具足的常住佛性散失于六趣中。虽有些人修戒、定、慧,由于没有证得出世间的智慧解脱,而不得常戒、常定、常慧的解脱。出世间法如王退群贼,即闭住自心六贼。清净之业,证知出世间的真常,得常戒、常定、常慧的解脱;证知真正的佛法僧三宝常住;证知世间法的诸法实相,诸法空性;证知出世间法的诸法空性,诸法实相。最后具足佛的常乐我净,也是诸佛法性入常乐我净。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法性或如何知身生法性呢?
佛说,色界天以下法性有身,无色界法性有意无身。诸佛的法性三身是声闻、缘觉所不能知;如不相信出世间佛法僧三宝法性,此众生不是清净三皈依,不能持清净戒律,不能证声闻、缘觉和菩提圣果。反之,则能成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明州白衣智证 -1 注意:这些开示不是净慧长老所作!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1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证悟为本 于 2010-3-6 02:20 编辑

【金刚身品第五】

这一品内容是,如何成就金刚不坏之身;即菩萨以什么坚固力,什么因缘而成就出世间的法性不坏之身。

这时,佛对迦叶菩萨说,佛之真身是常住不坏金刚之法身,不是现在化身示现的肉身。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只见肉身,不见不坏法身;佛您今日为什么要示现入涅槃呢?
佛说,佛之真身无量亿劫坚牢难坏,非有为、非无为、非有相、非无相等。佛的化身无量亿,无处不现身,示现三乘度众生。在娑婆世界外的其它佛国土,示现护法身、比丘身、居士身等,度脱十方佛国土众生。佛的报身卢舍那佛功德圆满,愿力宏深,十地菩萨围绕,唯一佛乘,常乐我净。佛的法性身,毗卢遮那佛,包藏娑婆界,虚空法界,森罗万象,无量众生,是一真如性。佛今日示疾入般涅槃,为欲调伏众生知世间无常,出世间有常。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的金刚不坏法身是如何成就的呢?我们想知这里的缘故。
佛说,以守护正法的缘故而成就金刚不坏之身。什么样为守护正法,菩萨行人护法度人的愿心是;如韦陀菩萨护法度人的行为是;四众弟子的持戒、弘法、自利利他、护持行正法者是。即现代拥护法师广说佛经典者是,依法修行六度万行者是。否则,出家二众为不护法者,在家二众为秃居士。秃居士为相不具足,行有缺欠的假信佛之人。护持正法的人,必生佛国土,得无量果报。佛涅槃后的世间,有众生为吃、穿、住而出家,即职业出家为僧,不为修行、弘法、护法等出家人,这样的人为秃人。这样的秃人,相为出家,心有缺欠,见有护持正法之僧,驱逐杀害,攻击弘扬大乘佛法者。必须有护法四众,持正见、喜大乘、不为利养、具足威仪,制住恶人。这样的人才是持戒、护法之法师,众生的真善知识。出家人有三种;一种犯戒杂僧;二种愚痴僧;三种清净僧。持戒僧为利养故与破戒僧相互亲近,同其事业,这样行做的为犯戒杂僧。不平等教化众生,对犯戒的人不加教诫,还以自己不犯戒而觉得心安,这样行做为愚痴僧。调伏犯戒杂僧和愚痴僧,也能善持戒律,护持正法,为清净僧。菩萨为调伏众生,还示现到白衣、淫女等身,教善止恶,为声闻众所不能为。这样的菩萨善解佛法,善持戒律。有上述正见、正知的护法者,可成就佛金刚不坏之身。

【名字功德品第六】
这一品内容是,听闻这部《大般涅槃经》经名的功德。

这时,佛对迦叶菩萨说,有人听闻到这部经的经名就善生人天,不生四趣;即不生三恶道与修罗道。这是说人,所得即生功德。因为,此经为诸佛修行所得功德,具足清净梵行,降伏一切烦恼魔性;佛一生所说妙法,皆入此经;此经具足八味;即一常、二恒、三安、四清凉、五不老、六不死、七无垢、八快乐。八味者是佛法常住,菩萨恒常守护,众生安稳,去除烦恼,是佛正法,可以解脱,清净智慧,法喜充满;佛示现涅槃,而佛法僧三宝常住。世间的佛法僧三宝是佛像、经书、出家人。出世间的佛法僧三宝是,三身佛真体,三世佛度脱众生之法,佛、菩萨、自性为真僧。所以,此经具足无量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四相品第七之上】
这一品内容为,什么是四相?佛如何示现度脱众生。

佛说,菩萨若为众生开示或宣讲涅槃实义,要具足四相;即法师讲这部经必须坚持的原则。四相是;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随问答;四者善解因缘义。如何理解自正;宁可自跳火坑不说佛经三藏十二部为魔说或伪经,宁以利刀自断其舌也不说佛法僧三宝无常,若闻他说生怜悯心如自身被火烧一样,是自正。如何理解正他;如一女人,喂哺婴儿,希望其健康成长,长大以后食苦、酸、咸、甜、辛、淡六味,母欲远行将家业交给善子掌管,而不交给恶子,善子知母远行未还,恶子言母已死。当知其母亲健在而常住的人为正他。佛自比喻为母,声闻弟子为婴儿,母乳为佛法甘露。声闻食六味为苦,无常、无我、无乐。用智慧之火,燃无常、无我、无乐之薪,达到常乐我净。而声闻不知佛入涅槃为示现,而菩萨在品位前菩萨这一大阿僧祇劫,已证知佛法僧三宝常住,菩萨承传佛法,度脱众生为正他。                                                                                                         
这部经多处提到如来秘密之藏,一为法秘,口不能言;再深一点讲,修行方法秘,修行口诀秘,承传形式秘。二为义密,不能泄露;深一点讲,菩萨以何相何地等度脱众生密。这些密藏须自己证知,实无秘密,靠东寻西找是徒劳无益的。如有坐脱立亡之法,证得此法之人至死不说不传给弟子,谁证谁得,可用可不用。多讲一句,诸位不要心思用在密藏上,而用在当下修行上。须知林内事,入林便自知。生生世世迷,还世世生生。
佛接着说,能随问答;如有人问佛,我一文钱也不想供养他人或舍给他人,我还要名为大施主,怎样能办到呢?佛回答说可以啊,你见着僧人供给他肉食、美女等,你不损失一文钱,还能名流天下。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就是能随问答;即随顺众生,不让一众生因我不能善巧而生烦恼。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您都不听食肉二字,是这样吗?
佛说,食肉如同食自己儿子之肉,断大慈悲种。受戒之人不但不食肉,还不能食五辛之物。不穿贝壳装饰的衣物和皮革衣鞋等。不如此,其身臭秽,众生恐怖远离。佛涅槃后正法时代,四众弟子都能这么持戒修行。从像法时代开始出现,至末法时代流行,出家人少读经书,贪食养身,外观贤善,内怀贪疾,诽谤正法,破佛戒律,相互斗争,攀缘权贵,算命看相等,自称佛弟子。离上述诸恶事的持戒修行人,才是真佛弟子。如是说、如是行的四众弟子得此清净法,为能随问答。善解因缘义;为佛度众生,先皈后戒,随教修行,渐次而制;以戒修善而知忏悔,去除邪见及堕恶道之因缘,培植善根,增长功德。众生的根基不同,习气不同,因缘不同,说法随之有区别,度脱方法自然也不一样,这就是善解因缘义。

佛住世时,因出家人众多,粮食欠收等,佛以悲力化三净肉,供出家人食肉;即今日的太岁,是一种真菌类,而不是众生之肉。对三净肉,现在有的法师解释为不见、不闻、不为己杀。

佛接着说,如是四相,即是一义,为大般涅槃。大般涅槃义为灭诸烦恼,离诸有者,离欲寂灭,空无所有,常住无退,能示现种种无量神通变化。佛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即一是此身毕竟不从爱欲和合而得生,而是如法乐观之身,示现入胎,示现出世,示现婴儿,其母摩耶夫人都是化身菩萨示现。二是示现太子,入学堂,学习技艺,欢娱受乐。三是示现出家修道,受具足戒,精勤证果,力度众生。四是,示现坐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军,实为降伏刚强众生。五是,示现出息入息,有大小便事,实无诸患。六是示现受人信仰布施,实无饥渴、睡眠等事。于无量劫中,早已具足无上清妙智慧。七是示现是人,实非人相,即相是人,佛性早已非人相,可示现人相等事。八是示现涅槃,而我真实化身,实永不灭。另外,在此世界的无量劫中,佛行菩萨道时,除正面示现外,还示现过反面,如戏中演员,主演过英雄,也演过丑角。再如,示现过破戒、犯四重罪、什么都不信之人、破和合僧之人、魔王波旬、四趣众生、入淫女舍人、奴仆、教师、喝酒、博弈、争讼、大鹫身等,实无造诸恶业,而是化身度众生。同时,也化现梵王、长者、居士等身。为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如是。
为什么我们现在造业不行?我们是报身,化身没有成就。报身造诸恶业,必遭报无疑。
佛接着说,罗睺罗名为佛子,实非我子,也是有愿力的化身菩萨示现。佛的涅槃为常,而声闻、缘觉涅槃如灯灭,不是大般涅槃,自己没有成就佛国土。三果以下罗汉,不名涅槃。
这一品中,提到化身示现问题,化身即意生身,是报身证得意生身。千江有水千江月,意生身随愿示现身。证佛果的菩萨,可示现佛身,而十地以下菩萨不能示现佛身。在娑婆世界,只有释迦牟尼佛可示现肉身佛,其它佛国土的佛,到此世界,也不示现肉身佛。释迦牟尼佛得真身法性,真常永住。而末法一万年以后,佛法在此世界灭失。
佛与诸菩萨随愿示现度脱众生,有一个前提,即度有缘,难度无缘。我们今日值遇佛法,是与佛、菩萨有缘,但还要与周围人多结善缘。结善缘的人,谁要证得菩萨,自己一旦未出离时,相信菩萨一定化现各道中去度脱我们。众生有贪、嗔、痴为可怕,修行人有妒、慢、嗔为可怕。请诸位慎之又慎,保持住精神健康,身体快乐。

【大般涅槃经卷第五】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四相品第七之下】
这一品内容有两个;一是讲有无秘密藏;二是大般涅槃行是解脱义。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诸佛唯有秘语;为什么还说诸佛有秘密藏呢?
佛说,诸佛实无秘密藏,只是愚人不解,证有智慧的人了达;即凡夫不修无证,把四圣道视为秘密。依法修行有证有悟,自然清净心尽知,无有秘密。
这里不包括密语真言等,是为承传者说。

佛接着说,若说诸佛有秘密藏;如富人藏有珍宝不给唯一贫子;即将众生出世间得解脱之佛法,隐蔽起来。诸佛能这么做吗?不能。但火宅众生贪著诸有,执著戏乐,不相信诸佛有珍宝。而诸声闻如年幼之子,不懂大乘佛法之成人之事。为此,只是告知一半珍宝,而没有告知另一半珍宝,待幼子长大后,自然知全部珍宝。佛积聚的财宝有两种;一是声闻,即有为僧;二是佛、菩萨,即无为僧。
诸佛于大般涅槃中,为度脱有缘众生一大因缘故,来此世间,示现肉身,示现涅槃。

佛接着说,这个世界众生,常被淫、怒、痴烦恼毒害;即一为可治;二为不可治。对佛法有信者可治,无信者不可治。无信者称一阐提,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拥护善法,不生一念之善。此善为出世间大善,不是世间小善。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涅槃呢?
佛说,涅槃即解脱。什么才是真解脱呢?说色解脱者,即佛解脱,因佛离一切色相。说非色解脱者,即声闻,因声闻未离一切色相。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唯愿佛哀怜众生,再说一说大般涅槃行解脱之义吧!
佛说,真解脱者为;一为不生;为度众生示现肉身,实则性已解脱,故说不生。二为虚无;即无相。三为无为法;即空性常住。四为无病;即无烦恼所缚。五为无垢;即无业报,功德圆满。六为无漏;即无欲无求,只依愿力而行。七为无斗争;即心安清净,无有对立。八为安静;即身安静而常乐。九为安稳;即心安无躁,对三界火宅不生恐怖畏惧,我曾来过,我曾去过。十为等侣;即涅槃路上无朋伴,谁修谁证谁独行。十一为无忧愁;即不为爱牵挂,不为情挂碍。十二为无忧喜;即不闻悲而忧,不闻欢而喜。十三为无有尘垢;即不为六尘所遮蔽。十四为无有垢秽;即纯真无杂染。十五为不可坏;即不为魔事所破坏。十六为多有财宝;无有所负,即功德圆满得大自在。十七为无逼切;即不被无常力迫切所逼。十八为无逼切者;即不为凡夫慢高所逼,不为世间诸毒虫毒兽所害;如日月不逼众生,虚空可容日月。十九为无动法;即佛法久住。二十为无动法者;即法中无我。二十一为稀有;即如火中莲花。二十二为虚寂;即稀有者为妙有,无有未灭尽之事。二十三为不可量;即功如大海不可度,德满虚空不可量。二十四为无量法;即善业无量为因,功德圆满为果。二十五为广大;即无有与之相比者。二十六为最上;即与此比无有超越者。二十七为无能过;即荧火不能比过日光。二十八为上;即究竟彼岸。二十九为无上上;即彼岸智慧无极限。三十为恒法;即长久坚硬,遇之伏顺。三十一为坚实;即性本具足,悟性各张。三十二为不虚;即出世间所证道果真实。三十三为不可法;即无浊自净,真空无尘埃。三十四为无边;即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三十五为不可见;即如虚空鸟迹,水里鱼踪。三十六为甚深;即如声闻、缘觉未达第三城。三十七为又甚深;即如孝子致孝,为诸佛菩萨所恭敬。三十八为不可见;即智慧为声闻、缘觉所不能知,何况凡夫。三十九为无舍宅;即离诸有,有即三界。四十为不可取;即证不可求。四十一为不可执;即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有。四十二为无有身体;即离一切相。四十三为一昧;即唯显愿力。四十四为清净;即无染污。四十五为又一昧;即愿力化为慈悲,智慧为慈悲用,可随缘现镜台。四十六为除欲;即有欲则迷,云开见日。四十七为然静;即无音声之扰,无烦恼之波。四十八为平等;即对众生心平等于一子想。四十九为无异处;即自古华山一条路,妙高峰顶无等论。五十为知足;即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五十一为断绝;即断一切无明本,绝一切业障之根。五十二为彼岸;即空无此岸处,了义清净觉。五十三为默然;即性智无声,真常自现。五十四为美妙;即真空存妙有,平静有谁知。五十五为除诸烦恼;即良医妙方、能医众病。五十六为无则;即如心内赛马,肚内行舟,能容众生难容之事。五十七为灭诸爱;即爱河泛舟欲为橹,性空无求干爱河。五十八为法爱;即自拔三毒根,怜悯众生苦。五十九为离我我所;即三界无法我,火宅逃主人。六十为灭尽;即诸有灭尽,诸贪绝根。六十一为救护;即救众生出苦海,护众生离怖畏。六十二为皈依;即真皈无动转,依处无余依。六十三为屋宅;即行走无险难,安稳觉尘迷。六十四为无所畏;即如狮子王百兽,成道破诸魔。六十五为无有则狭;即涅槃大道无关卡,智海阔宽无狭峡。六十六为不则;即纯益无害。六十七为又不则;即如舍小舟,而登大船心安快乐。六十八为拔诸因缘;即不受因果律,来去自由身。六十九为能伏骄慢;即众生有佛性,平等慈悲心。七十为伏诸放逸;即贪有多散乱,空无不闻名。七十一为能除无明;即业净无杂染,真明一轮红。七十二为寂静;即空旷涅槃乐,独一无伴侣。七十三为坚实;即籽实可为种,漏尽慧命通。七十四为能觉了增益于我;即一觉为佛,了义彼岸;增功益德,救度众生。七十五为舍诸有;即色相虚幻,泡影不真。七十六为决定;即花香无叶事,同根不同用。七十七为水大;即甘露润草木,亦能滋众生。七十八为入;即久修无我者,得金于宝山。七十九为善;即喜事于师,得师善教。八十为出世法;即莲花出污泥。八十一为不动;即风吹门动而框稳固。八十二为无波涛;即似一滩清水,喜乐无时日。八十三为宫殿;即宏而戒法为尊,伟自臣服得贵。八十四为所用;即金能多用,本来无过恶。八十五为舍婴儿行;即丈夫远行与魔战,不能带五蕴小儿。八十六为究竟;即已破魔罗纲,清净还家乡。八十七为无作乐;即妙药已除五毒,身愈而得安乐。八十八为断四种毒蛇烦恼;即慧剑斩断生、老、病、死苦,行深般若除去烦恼魔。八十九为离诸有;色相烦恼根,拔出无苦集。九十为断塞诸有;即断外道一切有为法,塞法执中无我我见性。九十一为不空;即空空尼犍子,妙有为不空(尼犍子为外道,裸身无财舍为空空)。九十二为空不空;即空三界诸烦恼,不空常乐我净。九十三为离爱;即菩提彻观明了义,爱有求想非慈悲。九十四为断诸有贪;即远离一切有相、束缚、烦恼、生死、因缘、果报。九十五为受安乐者;即众生怖生死,三皈可免离,三皈除四魔,依则得安乐。九十六为涅槃者;来去身安乐,远离诸色相。九十七为不生不灭;即肉身示生灭,真身无生灭,法性恒宇宙,佛性如虚空。九十八为喻虚空;即佛性真常虚空喻,虚空虚无无佛性。九十九为非喻为喻;即为化众生不能喻而喻虚空,众生知虚空而不自知佛性。种种方便比喻因缘化有情,不可喻勉强喻得知实法故。

达到这九十九种境界为真解脱,真解脱者就是觉了为佛。菩萨不达真解脱,尚有一念无明未破。

佛接着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即是般涅槃。涅槃是佛区别于外道的根本,外道无涅槃之乐,执著于死后的天堂之乐及诸有之乐,众生迷于五欲之乐,天堂之乐都很难得到。唯佛无所谓来,无所谓去,来者身如极乐,法乐充满:去者常乐我净,妙乐无尽,唯佛般涅槃之乐。什么是三皈依;一者众僧之中法常、比丘僧常;二者佛为觉,法为不觉,僧为和合;三者供养僧,则得具足供养三皈(即三皈的具体表现);四者随佛语等于供养佛,依法修行求解脱为供养法,众僧为随佛语、依法修行的具体体现者,为供养僧。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四依品第八】
这一品内容是,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为世间众生依止处。菩萨的任务是弘传佛法,引导声闻发菩提心。菩萨多隐于世间,利益众生,教导众生去依止四果圣人。四果圣人必是正法修行人,依像法与末法去修行不能证得四果圣人。

佛说,有四种人依此经护持正法,建立正法,意念正法。能多利益怜悯世间,安乐人天。四种人为;一是须陀洹,为一果罗汉;二是斯陀含,为二果罗汉;三是阿那含,为三果罗汉;四是阿罗汉,为四果罗汉。

这里一果、二果罗汉,必来世间了生死,为世间依止容易理解。而三果为不来果,一返生死在天上;四果罗汉已了脱生死,为什么还来世间。有三种缘因;一是一果、二果罗汉在世间修行遇大善知识指引,可修证得三果或四果;二是三果、四果罗汉发菩提心,为新发意菩萨再来世间;三是菩萨示现。

佛接着说,须陀洹人烦恼未尽,故有七返生死。但能持戒,建立正法,解佛法其文义;广说世间无常觉,多欲苦为觉,心不厌足觉,懈怠堕落觉,遇疾生死觉,贪究多怨觉,五欲过患觉,生死炽然苦恼无量觉;善知菩萨方便示现不同身份和所行密法。斯陀含人也烦恼未尽,故有三返生死为一来果。能得正法,持正法,转正法;不受、不持、不说世间不净之法;不净之法不能染污,不能坏其行;如遇大善知识指导,可满三果后至新发意菩萨。阿那含人尚有一念烦恼未尽。是人为不还果,即不来果。若遇大善知识指导,发菩提心往返世间为新发意菩萨,可证菩提道,直至成佛。
这样的人,世间一切戏论、外道典籍、客尘烦恼所不能害,对生、老、病、死不生怖畏,永离淫欲:说大乘佛法,梦中也不犯戒。

佛接着说,阿罗汉为诸漏已尽,无世间烦恼,如发菩提心,为新发意菩萨,常随诸佛化身来此世间弘法,成就菩萨道,直至成佛。
现在世间尚有部分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尊佛旨住世,护持佛法,凡夫之人不可见知。正法时代,阿罗汉住世,示现神通,制伏外道,无世间诸漏,集无量功德,能随佛化度众生,除佛菩萨外,为人天中最尊最胜。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在《瞿师罗经》(《美音经》)中说,天魔为坏佛法可现佛身相庄严,眉间放光。魔尚能变作佛形,那也能变作四种罗汉身相,各现种神通。佛您说可依止的四种人,众生不能信受,不能依止。

这个问题在当今末法时代特别现实。末法时代,说法者多如牛毛,怎么去辨别真伪,一位几十年研修佛法的居士对我说,“我信修佛法几十年,三藏经典我都研究过,过去和现在最知名的法师讲法我也见过或听过。但像您如此讲法还是第一次听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听后立刻明白如何去修行。你要么是菩萨再来,听你讲法后,会有无量众生得度,人天之幸。要么是魔王再来,那就太可怕了,人天之祸。”我问他,你说我属于哪种人?他说,“我无实修实证,判定不了”。其实这两种人我都愧不敢当,太抬举人了。根据我几十年的实修所悟,有六种辨别方法,供诸位参考;即:一有师承;二有开悟法师认证;三讲法时有祥瑞让听法者感应道交;四依禁戒正行;五依身行正法,离相受持;六龙天护佑,能伏外道。第六条现代人很难理解,我讲两个实例,一是有一位按隐态天师法语修行的人,见到我后说,“怎么见到你后,我只见光,而且不能与我空中隐态天师沟通了?”二是有一位人称“大仙”的人,能卜事看病等,见了我便哭求,“您快救救我,我被外道所控,不能自主”。这样的事不只二例,还有很多。他们伏的是佛法,正法修行人自有龙天护佑,非我之能。辨别魔王或魔民讲法也有六条;一贪求供养;二赞叹淫欲;三说灾或造灾迷惑众生;四自我癫狂自喻是佛;五讲相似法离戒定慧修行之根本;六遭王难,国法不容。

佛说,善男子当善分别真假。如何辨真假呢?佛用一个例子作比喻,夜有偷狗之人入院。家人大喊,抓住贼人将其手脚捆住送官法办。这时,偷狗之人做贼心虚,跑掉后不敢再来。降伏魔王波旬亦而,此为一也。诸声闻人要勇健威猛,不要怯弱畏惧,当精进修行,坚固道心,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魔自降伏,忧愁而去。菩萨行人得佛深密法,其心欢乐。经历过无量亿魔侵扰,知修行大乘经典能降伏诸魔,此为二也。声闻、缘觉之人持咒,令魔王波旬心生畏惧而退。菩萨行人修学大乘经典,以方便降伏诸魔。让声闻、缘觉之人也信乐大乘经典,此为三也。菩萨行人以身示范,破魔法后方显大乘佛法珍贵:魔考一尺,道增一尺:让声闻、缘觉之人得知魔王从反面助你成道,此为四也。
在此世界有佛无魔不成道,有魔无佛不成佛。
佛接着说,佛入般涅槃后四十年中,此经流行。百千福薄众生不信诽谤此经,唯有此四种人可为依止,当能拔苦济贫。福人信受欢喜,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菩萨为众生广说此经,依菩萨力让众生闻受大乘法味。没有机缘听闻的众生是甚可哀悯者。佛入涅槃四十年后至八十年前,此经隐没一段后复出。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正法时代结束以后,什么人能受持此经,让诸菩萨得不退菩提心?
佛说,若有众生于无量诸佛所发菩提心,能在未来恶世中受持弘传此经,自听受又劝他人听受,自供养又劝他人礼拜。广说众生皆有佛性,善知法藏,建立无上正法,受持拥护;信受者可灭无量劫恶业。恶比丘闻佛般涅槃,不生忧愁,反生快乐,认为佛入般涅槃后,众生可利养,可不持禁戒等,这样的人诽谤拒逆大乘经典。若有对此经不信、谩骂等人,现身得多病、贫穷、值刀兵乱世、丑陋等业报不可思议;未来世不生善处。听受此经乃至一偈,闻后不谤,当知是人已近佛道。以此因缘,一至四果罗汉听闻佛说此经,一定坚信不疑,已近佛道,故为世间依止处。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怎么才识知这样的人而去供养呢?
佛说,若有人建立护持正法道场,当舍身命供养。有了知大乘法义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恭敬礼拜。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对供养师长有所疑,如年长比丘向年少比丘咨询没听闻过的佛法,应不应该礼敬?如年少护持禁戒比丘向认识的破戒比丘咨询没听闻过的佛法,应不应该礼敬?如出家人向在家人咨询没听闻过的佛法,应不应该礼敬?礼敬为不持戒,不礼敬为不供养师长。
佛说,上述所说是为未来诸菩萨而说,而不为声闻弟子而说。正法时代结束后,菩萨隐世不现身。菩萨行人方便请法,方便供养为持戒,不为不持戒;如声闻弟子,在理论上很难解释通。末法时代,出家人有的用佣人,购房、购车、做买卖、看相等,为佛门不净之物。这时,一至四果罗汉中有人出现于世,现出家像,与此种出家人共处,不表明态度,但不作破戒之事,待时机成熟后,调伏此等出家人,建立正法道场,护持正法。这样的出家人在没能力和时机未到之时采取默然的态度不为犯戒。佛又用比喻说明此事;如一国王突然死亡,储君年幼,王权被有刽子手之称的恶人篡夺。国人贤士等民心不服逃往外国。篡夺王位的恶人为稳民心,公开求贤人为师,许半国分治;贤人都不愿。这时有贤人之子愿为恶人之师,恶人与贤人之子共治国家。贤人之子对恶人说,你待我这么好,我家先人有长生不老的药,可供给你和大臣们,我们共同长生不老,共治国家。恶人欢喜受之,众人所服之药均为甘露,恶人见众臣服好,便服下贤人之子所供养毒药。恶人死还政于储君,国民和贤士都拥护贤人之子,称赞做得好。无人说贤人之子欺骗、下毒、杀人之过。佛入般涅槃后,诸菩萨以方便力将破戒假名僧调伏,护持正法;如同上述贤人之子除恶人的比喻一样,四众赞叹,护法者无罪业。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这样的菩萨已经受戒,这样做是不是于戒从缓呢?
佛说,你不应该说已经受戒。菩萨虽然这么做,但戒本不失,实无犯戒。菩萨是化身示现,无化身成就难度众生。这样的菩萨是大乘心,为护持正法奉戒。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众僧中有比丘、比丘尼、男、女小沙弥四种人,似未熟之果,怎么知是破戒还是持戒呢?
佛说,良田中小苗时谷莠难分,成熟时谷莠各异。可观察是否远离八种事,以区别之;即:一有佣人;二有牛羊;三有田宅;四居不净地;五有金银;六有车乘;七有生意;八有种畜。唯有清净持戒之人,不受这八种事,也知作此八种事破戒,命终当堕地狱。
可在家人怎么知谁是假名僧谁是真实僧呢?在家人又不应礼拜供养假名僧;如现在人,在街上见出家化缘就报警,怕是行骗之人。一些在家人不敢去寺庙,既怕寺庙经济化,出家人职业化,又怕庙上各类仙堂;这些都是末法时代的表现。

佛接着说,如何判断上述诸问有四条标准;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智不依识;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此四法标准,可辨知是不是真实僧和假名僧。

佛接着说,依法不依人;法是常住佛法,一至四果罗汉知见法性,善解佛微密深藏,当知而为依止。不依人即不依有为,人不能度人,人要通过佛法愿缘度人。
这是结论的法义。有人听我讲佛法后,问我人在哪里。我转告他们,一瓦蔽体隐身心,心中宝刹空无痕,仁者早寻回乡路,昆仑顶上有故人。就是奉持,依法不依人。

佛接着说,依义不依语;义是觉了满足,讲法不离并承认佛常、法常、僧常,劝人正法修行,发菩提心,听闻信受为依义。不依语是;不听文词华丽,花言巧语,让在家人为其劳作等,不应依止。
有人听我讲法后来供养,我转告他们;山头白云,飘忽不定。小溪绿水,来去无声。认为我讲的佛法是正法,依法去行比供养我强千百倍。别依我讲什么,要依佛经说什么。

佛接着说,依智不依识;智是出世间的智慧,是修行证悟所得。依智为依佛,修行世间法,证得出世间。识为世间思维,五蕴之首(色、受、想、行、识),识蕴区宇含心里无量业转习气等。识不可依,也依不住,在不断变化之中。依真智为真常,不依识幻化性。
大乘为钢骨,简出小乘为别安,是古德智慧之语,智慧不立丝毫,出世彼岸有智慧。
有人问,怎么知自己是不是真心念佛?我讲,喜乐烦恼处,生死念相继。净念是真智,识念靠不实。
佛接着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义为究竟、彼岸、心里有底。佛所说大、小乘经典都为了义经。说小乘为大乘铺垫,说大乘为小乘统领。菩萨证知佛法真实智慧,心无挂碍,可为了义。一至四果罗汉护持正法为了义。菩萨行人不以小乘经典为了义,众生必依小乘经典为了义而证入圣人流,方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再以大乘经典为了义。不了义有三种;一为对佛经心生怀疑,不相信有佛有法有真僧常住;二为一切外道经典;三为世间经论。这些不能使众生了脱生死,流转六道。
现在有些人专门把不了义几个字对准佛经,把相当一部分印度高僧冒着生命危险,从民间传入我国的佛经说成伪经,或用这部经攻击那部经。我们对此必须有正知正见,莫被迷惑而自毁菩提之路。莲池大师说,妄谈佛理,不如老实念佛。妙叶大师说,因地不真,修而无效。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邪正品第九】

佛说,为什么说一至四果圣人可依止呢?因为有四魔的缘故。四魔为;一是魔师;二是魔子;三是邪经;四是邪律。魔子隐现于四众弟子中,破佛戒律,毁谤正法。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分辨是魔说还是佛说呢?众生如何所行呢?
佛说,我入般涅槃七百年后,魔王波旬现世,以有漏之行作无漏身,坏佛正法;即魔王及魔子现四众像,或现一至四果圣人像,或现佛像自称是某佛。佛说与魔说的具体分别是:
魔说经律是,人行布施得成佛道,受人天恭敬。不存在菩萨从兜率内院降生示现之事,如是说者是魔眷属。
佛说经律是,佛久已成正觉,今方示现,为度众生,随顺世间,如是说者,即是菩萨。
魔说经律是,佛降生时十方各行七步,不可信。
佛说经律是,佛出生于世十方各行七步,是方便示现。
魔说经律是,有菩萨降生以后,父母依王权到天祠用旨册封,使各天王礼敬,故名为佛。或说,天先佛后,诸天王不礼敬于佛。
佛说经律是,菩提树下示现佛破魔后,到诸天祠,天王礼敬。
魔说经律是,佛于出家前为太子时,娶妻深宫自乐。
佛说经律是,佛久已离欲,不受诸天妙乐;弟子赞叹,都发心出家修道。
魔说经律是,佛住世时,任由弟子们有佣人、养动物、蓄珍宝、有田地、做生意、储谷米等事,佛慈悲怜悯众生故,佛不戒止。
佛说经律是,佛门戒律严严,除禁止上述魔说事外,还不准驯兽、观星、占相、解梦、习治身咒术和惑人的外道咒术;还不谈俗事、不美容、不伪曲、不戏笑谈说、不穿皮衣皮鞋、不亲近国王权贵、不高声大笑、不妄说长短等是非、不穿美丽衣服、不造不卖不喝酒、不淫乱、不博奕(包括赌博)等。如有出家人这么做,即应还俗。
魔说经律是,世间神为大,菩萨为供养神故入天祠。菩萨入诸灭是,为调伏诸天人。菩萨不能示入外道邪论中去,菩萨斗争不和合,不为国王大臣等恭敬;于怨亲二人中间保持中立,故名为佛。
佛说经律是,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处示现,在示现处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魔说经律是,佛为我解说经律,说恶法中罪不分轻重一样重。佛经就为调伏恶人所说,谁不相信佛说等于有罪。如能信受,就是知足少欲、断除烦恼、智慧涅槃的善法因缘。
此外,我给诸位讲一点,现在世中有人不讲戒定慧,讲相似法度人,有些人上当或痴迷,就是相信语言,不求了义。
佛说经律是,戒相分明,不为惩罪,不为调伏恶人。是让诸比丘、比丘尼远离一切不净之物,得微妙清净,正了经义。佛为度化众生而说经律;否则,此等人不为佛法而出家,是邪见外道弟子,
魔说经律是,佛也是人、肉体也无常变异,不须无量功德所成就;也就是空说无我,世间根本没有真正的佛与佛法。
佛说经律是,佛为度化众生化生示现,实则为无量阿僧祇劫功德所成,常住无变异。
魔说经律是,若有比丘实没有五逆重罪,没有失去戒体;而众人说你犯了五逆重罪,失去戒体,失人身当堕地狱,就等于如此。
佛说经律是,若有持戒比丘,被国王,大臣赞叹,这些比丘是罗汉,不久会成佛。这些比丘说,我不是罗汉,也不会很快成佛。国王仍令人民供养尊重,其国王与人民都有大福报,这位比丘也没有犯重罪;如这位比丘听后,默然受之,则实犯重罪。
佛说经律是,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依法修证,性无烦恼;除不信不修者外,皆可成佛。有人闻佛法信修,持戒不犯重罪,知身中定有佛性,必定成佛。这样的人这样想或说,都没犯重罪,我释迦牟尼就这么过来的。如不随顺此说,为魔说或是魔眷属。
魔说经律是,根本没有四种极重罪,十三上重罪,犯此戒又犯彼戒,三十下重罪,九十一上轻罪,四中轻罪、下轻罪、七极轻罪,无偷盗庙、塔、僧团、常住财物罪等。五逆、断灭想之人,仅是比丘戒一说而已。如有破戒业报,出家人破戒堕地狱,而外道无戒可犯而生天。按此法理,佛说戒也就是吓唬人呢!出家人穿上俗家衣服行淫就没有犯戒,佛住世时也有这样的出家人得解脱或生天。佛所说如犯了最轻的罪,不知不作忏悔,八百万年后要堕地狱,这不是佛在吓唬人是干什么呢!
佛说经律是,犯小戒及至微细,有因有果,当受苦报,期限不尽。四众弟子须知,而加以自身防护;今世若犯小戒不加忏悔和守持,后世就可无恶不作,何况犯佛所说重戒呢!四众弟子不可亲近上述魔说之人。众生虽有佛性,因持戒修行,才能了见佛性而成就佛道。

这里我多讲几句,修行与持戒似鸟双翅,光修行不持戒或光守戒不修行;如同一鸟折单翅,不能飞行,原地扑腾;又如演员演佛像佛不是佛,演菩萨像菩萨不是菩萨,演僧人像僧人不是僧人,假相演修而实无戒。特别是菩萨行人,动一恶念为破戒,等于折断鸟的一翅;光知守戒不知求解脱法修行的人,同为一理。很多人都误在此不得解脱,即生业障或后世业报不得出离。我劝行人持戒而修行,修行而持戒。劝初行人莫当演员而自误,自误而当演员。

佛说经律是,于九部经中或很多经中不说佛性,虽不说当知实有;当知并作说者,其人真佛弟子。
我在讲《心经》时,谈到入深禅定时的一些境界。一些人难理解,说一些经书上找不到,是真的吗?您有缘听到佛说此处经义时,当知人人具有佛性,您就明白自性观世音的实义了。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说的九部经中均没有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说经中虽没有说而却实有,犯不犯戒律而获极重罪呢?

佛说,善男子,实没有犯戒律而获极重罪。佛的经典多为声闻、缘觉所说,但证悟者自知众生皆有佛性。在大乘经典中,对世间亦说有我,顺世间故;对出世间亦说无我,诸法空相故;所说中道亦为妙有,须持戒修行方能了悟。为此,不犯戒律,无极重罪。而不如是说者,为犯戒律获极重罪;如说我已成佛,因为我有佛性必当成佛,为犯戒律获极重罪。
诸位应知,虽有佛性,而没有持戒修行,没有了见佛性,故不能成就佛道。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为什么有的比丘犯戒获过人罪呢?
佛说,若有比丘为名闻利养故,谀谄权贵,邪伪欺诈众生。常想如何让四众亲近于我,先让知我是圣人;然后装模作样,善好第一,大得门徒,得大供养,女人敬念。这样的比丘为犯戒获过人罪。如有比丘想建立无上正法道场,住空闲处,未证得阿罗汉,而人都称是阿罗汉,让很多人生起信心。以这样的因缘,让佛门增加很多比丘等四众弟子,教化持戒修行,弘扬大乘佛法,建立正法道场,这样的比丘没有犯戒获过人罪,而是菩萨所为。四众弟子不应亲近供养犯偷盗的比丘;比丘私用供养佛寺之物、佛塔之物、他人寄存修塔寺之物、包括供养僧团之物和常住之物,为犯偷盗戒。这样的比丘下世的业报是,人无男女二根或同有男女二根,为恶根人。四众弟子不应亲近男不男、女不女之人和出家又住俗世有俗事、在家又穿出家人衣服、剃光头等出家人不像出家人、在家人不像在家人之人。真正的出家人对众生应起悲心,不饮酒、不闻香、不妄语,不生淫欲心,乃至动念和梦中,都应如此。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若有比丘梦中行淫犯戒否?
佛说,不也,应生悔和不净想。
这是对初行人而说,不包括三果罗汉以上的人和菩萨行人。
佛接着说,如见比丘经常翘着二郎腿,这样的人不为出家人;如见比丘食肉和食五辛之物,穿蚕丝织的衣服和皮革之物,蓄不净之物等,非佛弟子乃外道眷属。佛赞叹迦叶菩萨是有机智灵敏的人,能分清魔说与佛说差别相之法。随佛所说的人是佛弟子,随顺佛经典的人是菩萨。否则,是魔王及其眷属。

听了本品后,诸位应明白,魔有烦恼斗争之乐,作乐是苦。佛有清净无为之乐,以苦为乐。魔与佛斗其乐无穷,佛不与魔斗,魔军自败。魔子与圣人斗,其乐无穷;圣人不与魔子斗,邪说自息。魔法与佛法斗,其乐无穷;佛法不与魔法斗,邪见自除。魔王、魔子、魔法的反方向力越强,佛、佛子、佛法的定力、戒力、慧力就越强。初行人要培育自己的逆商,转逆境为顺境,安稳精进。菩萨行人要用定力、戒力、慧力三力转反方向力为佛正法道场,直至菩提。总之,在世间有佛无魔,不能成就佛道。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2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证悟为本 于 2010-3-8 00:22 编辑

【四谛品第十】
这一品内容是,苦集灭道为四谛,声闻弟子如何理解四谛真义而修学四谛。
佛说,知佛真身常住,修苦自利利他,求解脱者为苦圣谛,而三途众生业报苦和人身八苦不是苦圣谛,是报苦,不得解脱。众生无真智,不知佛真身常住,必受轮回苦,枉受轮回苦,甚为怜悯。
苦集谛者是知佛法常住,正法修行,求正解脱。若于佛法不生真智,言正法断灭,不知法性,生死苦恼,是集苦报,不是圣谛。
苦灭谛者是知佛法密藏,精勤修行,有烦恼可灭,有圣道可证,为修苦灭圣谛。若执著修空,说空可灭烦恼,外道也修空,不能于诸法中而得自在。修空不能灭轮回烦恼苦报,因没有从戒、定、慧法藏中修积功德。
道圣谛者是知佛、法、僧三宝常住,依法持戒修行,得正解脱。若以颠倒心,非法计法,造无量恶业,轮回三界,无道圣谛可言。

【四倒品第十一】
这一品内容是,什么是众生的四颠倒?为什么颠倒?

佛说,众生有四颠倒:
第一颠倒是于非苦中生于苦想;即平生苦想。佛示现入般涅槃不是苦与苦报,而是常乐我净的一种表现形式。众生不知,颠倒的认为佛之示现肉身也有生老病死之苦,入般涅槃如薪尽火灭一样,而生苦想。喜生惧死是众生的普遍心理,心生苦想而悲痛。
第二颠倒是于苦中生乐想;乐者唯佛真常,而众生乐想是无常苦。众生在无常苦中,不知依法修空寂禅昧而求证真常也是苦;众生在无常苦中,不求出离而贪著五欲之乐生乐想也是苦。
第三颠倒是于无我中而生我想;佛法有我,即是佛性。而众生不知我有佛性,为我中无性我想;并生佛法中无我,我无佛性想。
第四颠倒是于净中生不净想;于不净中生净想。净者佛真身常住,众生执著佛示现肉身而不知佛常住真身,生不净想。众生身在不净处,不知有净而于不净处生净想;与此相反,如修行人心修不净观,也为不净中生净想。

讲到这里有人问,如何理解佛教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时代,向佛其心坚固,专心修道,修道成道;如公案中有一富人,见一僧人住草堆而供养百两黄金。三年后,富人见僧人仍住在草堆中,不见庙宇。富人问僧人百两黄金怎么用啦?僧人指了指草堆,富人用手一摸,还是三年前他放黄金的地方,僧人连看都没看。正法时代的人只知修道,不知其它。但正法时代也有像法与末法存在,比例非常小,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古称十人修行,十人成道。像法时代,专求功德,修塔造庙,刻印经书;但像法时代,也有正法住世,也有末法存在。正法住世为百分之一;古称有百人修行,一人得度。末法对像法的比例是千分之一;末法时代,专重形式,执著文字;但末法时代也有正法住世,也有像法住世,比例为万分之一与千分之一;有称万人修行,一人得度。

【大般涅槃经卷第八】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如来性品第十二】
这一品内容是,众生皆有佛性,是众生的真正皈依处。若有人修学此经,相信众生皆有佛性,是真佛子。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三界之中有我吗?
佛说,若说有我,即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常为无量烦恼所覆盖,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如贫女不知宅舍深藏黄金;又如婴儿闻苦而不吮乳;再如大力士额有金刚珠因搏击而入腹内,唯有善知识或良医以方便力引导,方能见真实。六道众生业习轮转,身命常断而佛性不断灭。佛性不可见知,而能证知。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若人杀生而因众生之佛性不能被杀,杀生者有没有造不善之业呢?
佛说,杀生者有业报,即堕恶趣。佛性住于众生身的五蕴之中,因缘所生五蕴业相能为无常力所坏。虽众生佛性不能为天魔及人天破坏掉,但杀生又为众生的佛性上添加无明烦恼。
讲到这里,诸位要明白,在世间法中,诸有有我,我在法中。在出世间法中,远离诸有,法中无我;即自性在佛净土。有化身成就的人才称得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迦叶菩萨用偈语向佛请法说,我今不知皈依三宝处在哪里?
佛用偈语说,皈依于佛者,真名优婆塞。皈依于法者,则远离杀害。皈依于僧者,不求于外道。此为化度声闻、凡夫,随顺世间法而说三皈依;若出世间,自性圆成佛道无三皈依。若为皈依,即皈依于自性佛。皈依自性佛以佛法身为皈依处,皈依法以自性佛真法为皈依处,皈依僧以自性佛真僧为皈依处。菩萨以皈依三事于一体,示现三事是为无量诸恶众生和诸声闻、缘觉而作佛事。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我请法是明知故问,目的是请佛说菩萨清净行,说大般涅槃经,让众生相信自有佛性,正学大乘经典。
佛赞叹迦叶菩萨已成就深利智慧,当为菩萨说入如来藏。有我为常法,无我为断见,中道远离两边即是真法;即众生有佛性不觉佛性而生断见,执五蕴之身是我而生常法。知佛性而修乐的人为善行,知佛性真常而修行的人为入如来藏。知肉身无常而修真常佛性的人为皈依佛法僧,得正解脱。清净佛性,常住不变。众生不应戏论诤讼,应该去证悟了知诸法真性。知身有法乐之性,明与无明,凡夫谓二。有智慧的人了知烦恼即是菩提,一念觉即明,一念迷为无明,这就是诸法真性,也称实性。佛用草、牛、乳、酪的转化比喻明与无明,佛用海水可转为淡水比喻烦恼覆盖佛性。众生的佛性被生老病死烦恼客尘所覆,如假我只见人生人、羊生羊,而未见人下世如何入六道,同人见酪而不见草,见客尘而不见佛性一样。佛又用虚空雷震起云与象牙上的年轮花比喻,虽听闻很多经典,不闻此经,不能说知佛微妙之相,不能说入如来藏知佛性。若有人能受持此经,当知是人能报佛恩,是真佛弟子。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难见难入,声闻、缘觉很难彻底理解明白;为什么佛性难见难入呢?
佛说,无量菩萨乃至十地菩萨,未能见所有佛性,何况声闻、缘觉。十地菩萨,见入佛性小一点;如望空中飞行的天鹅、大雁,入其目、见其形,不能知其详;又如醉人行路,朦胧见又不清睛见等。十地菩萨见自身佛性,如弱子通夜玩耍,清晨识物悉不明了;又如黑夜观人,见其影而辨不清面等。无量菩萨如何见入佛性,当精勤修持此经,唯佛能知。佛用“王子宝刀”,“贫夫与大臣未见宝刀”,“猜测宝刀什么样子”来比喻猜测佛性。菩萨知有佛性而如是说佛法;凡夫妄作佛相,种种分别,而起邪见。

妄作佛相很可怕,读几部经就凭猜测意断佛相,用理论批评这位法师,指责那位法师,起邪见而遭业报。在末法时代真修实证,见知佛性后再去评论,免误己害人。我禅修密行几十年,修头陀行,有时每日静坐十几小时,经明师认证后,方敢略讲佛法一二。哪位法师弘扬佛法,我都拥护赞叹。谁批评指责我,诚心感谢善知识的助道。

【文字品第十三】
这一品内容是,通过十个四字音,即四十个字音、字义形述佛之真身,用字喻事。
佛说,世间所有异论咒术语言文字皆是佛说,非外道说。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您怎么说这些文字的根本问题呢?

佛说,世间一切记论咒术文章等都是世间法,是佛法中的枝节末梢。而世间法的另一半,语言文字等也可记述流传佛法,让世间人闻知佛之真身来去无尽,常乐我净。
一、阿字喻三宝如金刚:三宝为功德。又喻世间为圣者,无著少欲清净能度三途众生。又如修行清净戒律,皈依圣人,礼拜佛、师长及孝养父母,修学大乘,听圣人教诲。   
二、伊字喻佛法清净:辨明魔说。又喻佛法微妙甚深难得。得见佛法之人为众生自在说法,为己自在故说,同时转苦为乐。
三、优字喻此经于诸经中最上最胜,声闻、缘觉未曾闻佛性,菩萨能听受此经而于一切众生中为最上最胜。佛性于诸经中最尊最上,若有人诽谤,这样的人与牛一样愚蠢,甚可怜悯。
四、因字喻诸佛法性常住。
五、野字喻佛利益一切众生。
六、鸟字喻佛永断一切烦恼诸谛。
七、炮字喻大乘经典于诸经论中为究竟。
八、庵字喻佛法中能舍一切不净法。
九、婀字喻此经于诸经中为殊胜。
十、迦字喻佛于众生起大悲如一子想。
十一、呿字喻恶有不净、不信佛法密藏。
十二、伽字喻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常住不变。
十三、俄字喻一切诸不善行,皆破坏佛法。
十四、遮字喻依法修行让众生钦伏。
十五、车字喻佛能救度一切众生。
十六、暗字喻得正解脱无世间四相;否则,烦恼旺盛,不得解脱。
十七、若字喻知佛法真性的人为有智慧。
十八、咤字喻侧身半面说法,法身不足,难见佛法全貌。
十九、宅字喻法身具足,才见佛法全貌。
二十、茶字喻愚痴僧不知佛性常,身无常之法,不知报佛恩。
二十一、拿字喻外道不得究竟。
二十二、多字喻佛对诸比丘讲微妙法,让其远离惊怖。
二十三、他字喻众生愚痴流转生死不求自我解脱。
二十四、陀字喻大乘经典是佛对众生的大布施,称赞的功德非常广大。
二十五、那字喻佛法僧安住不能被魔倾动。
二十六、波字喻疑惑佛法僧常住为颠倒知见。
二十七、颇字喻世间之灾不能破坏佛法僧常住。
二十八、婆字喻用佛力承担依无上正法度脱众生重任的人,一定是大菩萨。
二十九、摩字喻菩萨严持戒律,受持此经与大乘经典。
三十、耶字喻诸菩萨在在处处为众生说大乘经典。
三十一、啰字喻舍声闻乘行菩萨乘,唯大乘能破贪嗔痴慢疑。
三十二、和字喻世间一切法皆佛法,青山无非广长舌,处处烦恼尽般若。
三十三、赊字喻远离贪嗔痴。
三十四、沙字喻威仪具足,受持一切大乘经典。
三十五、娑字喻广说正法让众生生欢喜心。
三十六、呵字喻佛离一切行,知佛常住,应生欢喜心。
三十七、罗字喻魔不能破坏佛法密藏,佛又要随顺世间。
三十八、鲁流卢楼喻,佛法僧随顺世间;如提婆达多示现破坏僧团为制戒故。佛法能令众生口业清净,菩萨能平等慈悲众生。
三十九、满字喻说世间一切善法,离不开相对的一切不善法。修行一切善法,持戒破一切不善法,才能解脱。
四十、无字喻亲近恶修之人,远离善行之人,分辨不清是佛法还是魔法。

【鸟喻品第十四】
这一品内容是,用鸳鸯等二种雌雄共止之鸟,比喻众生苦无常之身与佛性无我之法一样不得相离。哪里有众生因缘受化,哪里就有佛法示现。

佛说,有加邻提(印度的一种鸟)和鸳鸯二种鸟雌雄共止,不相舍离;如同众生苦无常之身与常住无我之佛性一样,不相舍离。众生贪著世间外道之法,不知自有佛性;常住佛性要经过修持,去除无明,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才能具足入涅槃的功德,成为常住佛。闻受此经,了知自身无常而有常住佛性,有烦恼如无烦恼,能利益人天。因为修行人知烦恼能转烦恼,最后证无烦恼。所以,能利益人天。接着,佛用庵罗树花与果,冶炼矿石与金、压榨胡麻与油、水流与大海作比喻以明此意。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已寄忧悲诸有,无忧悲诸有,是什么缘故令佛忧悲呢?
佛说,佛法甚深难解,实无忧悲苦恼。而于众生起大慈悲,示现忧悲。视众生如一子想,现有忧悲;如树神依树而住,不能住根,住茎、住枝、住叶一样,是有不见,说无还有。佛性清净无染,无忧悲苦恼,才能利益一切众生。但要度脱众生,就要随顺世间,让众生感知佛的慈悲,佛法与众生佛性不可思议。有忧与无忧在佛境上,声闻、缘觉所不能知,何况众生,无有办法能知;如下劣人无法知上智之人的境界一样。但佛欲让众生离苦无常,同佛一样入于大般涅槃乐。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让众生同佛一样得入大般涅槃乐呢?
佛说,谨慎无放逸,是处名甘露。精勤勇健者,开大智慧殿。

谨慎是依佛法修行,无放逸是精进持戒。放逸是有为法,是凡夫,在苦无常中轮回。无放逸为圣人,离苦得乐,离烦恼为菩提。精进勤行正法者,才能得正解脱,证出世间果。开启大智慧殿堂之门,安住大智慧殿堂为正觉,远离三界诸毒,才能随因缘,示现化度众生。

【大般涅槃经卷第九】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月喻品第十五】
这一品内容是,用此方月落他方月出,而月实无出比喻佛示现般涅槃而实无般涅槃;即有佛入涅槃,而无涅槃佛。

佛说,众生见此方月落,不见他方月出,而此月实无落出。佛示现出生,示现涅槃,佛性实无涅槃,实无生灭,为度众生示现生灭。月有盈亏,佛性无盈亏。
佛用初一日至十五日的月盈亏来比喻示现初生、入学堂、出家、成道、破魔、佛像庄严、示现般涅槃。
佛用满月随水现影和人行万里月随,来比喻不同众生心里的佛相各异。声闻、缘觉、天、人、畜生等心中的佛各有区别。而佛真身是无生方便身,随顺不同众生本业因缘,在在处处示现佛身。
佛用月蚀比喻有众生出佛身血、造五逆罪、魔坏僧断法等留难,是示现随顺世间,而佛法身无坏无变。
佛用二人比武伤身或致死,其罪不重,比喻有意无意出佛身血的业报,有意业重,无意业轻。
佛用良医教子用药,比喻佛制戒与比丘守戒。佛灭度后,持戒修行者是承传佛法,如子承父医。
佛用诸天一会儿工夫见月蚀月明,天日长、地日短,比喻佛为度众生随顺世间种性,在很短时间内示现生业因缘与成道及入涅槃。
佛用众生喜见明月,比喻佛性纯善清净无垢。佛法为善心之人喜见,恶心之人见而不喜。
佛用春夏冬三季的白天中、长、短,比喻声闻人等见佛如冬日短,菩萨见佛如春日中,佛见佛如夏日长。于未来世,若有人护持此经,开示众生,当知此人是真菩萨。声闻人见此经如冬日怕冷;即自身功德不具足。菩萨行人见佛性常住如春日发芽,必然生根结果,利益众生。
佛用白日见光不见星,比喻佛之三宝真性常住无变。
佛用黑夜彗星,比喻众生见知佛入般涅槃为不祥,闻知佛实无灭度而生忧悲。
佛用日出雾散,比喻此经出世,能灭众生无量无间恶业。世间有此经住世,如佛常住,正法不断、僧宝不减,当多修勤学。此经为无量功德所成,亦名为菩提不可穷尽,故得称为大般涅槃。

【菩萨品第十六】
这一品内容是,此经能为众生发菩提心之因,唯对佛法生断灭想与不信受的人不能为因;此经开始流布与最后陨没等。

佛说,此经大涅槃光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能入众生诸毛孔,能为发菩提心的因。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犯四重戒与作五逆业的人对佛生断灭想,对佛法不信受的一阐提人,怎么能将此经光明入身作菩提因呢?这样的人与持净戒修善的人还有区别吗?再有,有人于无量佛所闻此经不解其义,怎么一经于耳能断除一切烦恼呢?

佛说,除一阐提外,其余众生皆能为菩提因;听闻此经法音,光明入毛孔的人,一定当得无上正等正觉。听闻此经的人不是福薄之人,于往昔供养恭敬无量诸佛,知诸佛甚深密藏佛性的大事。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未发菩提心的人怎么为因呢?
佛说,若有人说听闻此经后不用发菩提心,就能成就菩提道是诽谤正法。但有人听闻此经后,未发菩提心;如在梦中见罗刹鬼像,心中害怕,听罗刹鬼像说,你今若不发菩提心,就要你命。此人梦醒后,惊恐索命而发菩提心。这样的人,虽即生难以成就,在三途或人天等,经常能心念发菩提心这档事。在此经妙神力作用下,能成就这样人的菩提道。

这里,佛用罗刹鬼像索命作比喻,实则是于偶然中遇此因缘,并深深印入八识田中,于因缘成熟时,自发菩提心。而不是恐吓人,逼迫人发菩提心。

佛接着说,此经妙神力如法雨,能普润利益众生,为发菩提心因缘。唯一阐提,不能得到普润利益。一阐提如发霉种子,虽经千万劫,也不能发芽。这样的人断灭一切善根,即便有机会听闻此经,也不能发菩提心。此经妙神力如明珠放入破四戒与作五逆业众生的浊水之中,水可澄清而发菩提心。而此珠放入一阐提的污泥中,无论如何不能澄清而发菩提心;因非根器而无善心。此经妙神力如药树王,能灭众生一切病苦,能销除一切众生破四戒重罪与获五无间罪等恶业,而敬信修持发菩提心;如妙药不能治必死之人一样,一阐提不能发菩提心。此经妙神力,如众生手外伤敷药得愈而发菩提心。而一阐提如众生手无外伤敷药,无发菩提心因缘。此经妙神力,如金刚能坏一切物品,安止无量众生于菩提道。就如锯掉的废羊角无论怎么坏损也与羊无关一样,不能让一阐提立菩提因。此经妙神力,如马吃枝草,断枝草能续生一样,让虽犯四重戒与作五逆业的人,能续生菩提因。而一阐提如多罗树枝断不能续生一样,不能续生菩提道因。一阐提如断树不生、雨不住空、金刚不容外物一样,必然不能发菩提心。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这样说一阐提有什么法义吗?
佛说,一阐提不能见知真常佛,不能修行贤善之行,不能亲近善知识;认为造作无因果,世间根本就无佛,更不存在佛法等。有智慧的人,见到这样的人必堕三恶道,很可怕。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此法义还有别的说法吗?
佛说,能知忏悔无量劫来造诸恶业,后不复造,诸恶业可消灭;如王者出游正路,盗贼望风逃散,不复再来一样。而一阐提心骄慢,多作恶,不畏惧;又如猴水中捞月,空转六道;有无量众生成佛,而没有一阐提什么事。一阐提不能发菩提心,具体有以下缘故:
一是,一阐提不知佛性真常,见佛入涅槃说,释迦牟尼不也和普通人一样,油尽灯灭吗!见菩萨作善业,诋毁破坏不信,欲置死地而后快。
二是,一阐提身有眼而心无目,不见苦集灭道真谛,而谤佛法。
三是,一阐提恶比丘自称我今是菩萨,不信小乘经典,只信受大乘经典,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缘因,认为众生身中也具足佛的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自称我说法与佛说法一样,破无量烦恼如破水瓶一样简单,瓶破而见佛性。这样的人随文解义,口说佛性而心实不信有佛性,是为利养的恶人。而有智慧的人,如国家驻外使节,宁丧身而不辱使命一样,在众生中广说佛三乘法藏,真常佛性。               
四是,一阐提恶比丘住伽蓝清净处,自称是真阿罗汉,是大菩萨,破坏佛清净法。见有人讲佛法,心里嫉妒,说这部经是伪经,那部经是魔说,佛经都是无常法等。毁灭正法,破坏众僧。
五是,一阐提恶比丘说,魔王说法就是没有善巧顺着佛说;如杀人放火做州官,死后业报谁见到,有业报也不过那么一说而已;这就是邪恶之法。
六是,众生听闻此经妙神力如日照莲花开放,悉为发菩提心之因。而一阐提虽有佛性,以无量罪垢所覆业缘,不得妙因,流转生死无尽头。
七是,众生听闻此经妙神力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一样,虽有烦恼终不被烦恼所缚,为作菩提微妙因。而一阐提不是法器,不能为因。
八是,如良医善于用药,能治身、眼疾、小儿、邪鬼、毒胎鬼上身等病,却不能治心病一样,不能去除一阐提邪见心。
九是,佛说诸经禅定三昧能治贪嗔痴三毒烦恼病,而不能治已犯四重戒与获五无间罪的业病,唯有此经妙神力能治;却不能去除一阐提的断灭心。
十是,此经妙神力如良医良药,能治众生一切病,能让盲人复明,能治上吐下泻,女人难产等诸病一样,让声闻、缘觉开发慧眼,让犯四重戒与获五无间罪的人发菩提心。而不能治必死之人和天生盲人一样,不能让一阐提发菩提心。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犯四重戒与获五无间罪极重恶的人,未发菩提心,怎么能作菩提因呢?
佛说,此诸众生虽造业极恶,但临命终时,听闻此经后幡然醒悟,知恶有恶报,心生忏悔。虽报在六道,但唯此一念于心识中作菩提因。此经妙神力,具体如下:
一是,此经妙神力如用药涂鞋赶路,诸毒虫自退,唯毒龙一阐提不能退。
二是,此经妙神力如药涂大鼓,诸众生闻鼓声而贪嗔痴等烦恼渐渐自断,唯一阐提不能断。
三是,此经出世如万粮秋收能安乐众生,悉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四是,四众弟子及诸外道,有受持此经、读诵或为人说等,皆为发菩提心因。若再能为犯四重戒与获五逆罪的人和为邪鬼毒恶所持身之人,讲解此经或教人书写此经,信受之人诸恶消灭,邪鬼自去。要知能这样讲解此经之人,是真菩萨。一阐提如聋人不闻其声一样,想听也听不到此经妙典,无此因缘。
五是,诸众生想听闻或不想听闻此经,一旦听闻此经后,众生烦恼之山自崩落;但一阐提不能。
六是,佛先教诸比丘等四众弟子,修学净身,修无我想,逐渐教学其它经典,最后说此经既为已发菩提心的人说,又为没有发菩提心的人作菩提因;但一阐提除外。
七是,佛以此经为无上船师,驾法船接引众生。但众生也要值遇大般若船,顺风顺水才能到达彼岸。否则,无量劫于六道生死,不能值遇。值遇此经要生奇特想,生清净信,才能安稳过生死海,达彼岸证菩提。
八是,佛示现入般涅槃,如蛇蜕皮,皮退而常住;又如真金作器,于三界化度众生示现种种身,而真身常住无变;再如庵罗树一年三变,开花、结果、落叶,于三界示现三种身,初生、长大、涅槃。而真身真常,不是无常。

佛接着说,“如来密语,甚深难解”;如大王身边有智之臣,知大王晨起后一系列的各个环节;一洗,拿水盆;二吃,上食物;三饮,奉水杯;四游,牵马等;是大王的无声语言,比喻佛说的大乘经典。若佛出世为大众说佛入般涅槃,有智慧的人应知,这是佛本真常而说无常相,想教诸比丘等修无常观。若佛说正法当灭,有智慧的人应知,佛本常乐而说苦相,想教诸比丘等修苦观。若佛说我病苦僧坏,有智慧的人应知,佛性真常而说无我相,想教诸比丘等修无我观。若佛说证空的人为正解脱,有智慧的人应知,正解脱是离三界诸有,想教诸比丘等修空观。若佛说一切众生有佛性,有智慧的人应知,是法常住,想教诸比丘等依法修行,若能随顺学的人,是佛弟子,知佛密藏。
甚深佛法,不是世间凡夫识几个字就能释解。

佛接着说,于佛灭度后,若有人不能恭敬此经,此人于大众中无有威德。众生不知自有佛性,而此人误以为众生缺少福德。同时,正法将要灭尽时,多有行恶比丘等不知自有佛性,懒惰懈怠;如痴贼弃珍宝黄金而挑担草木,甚可哀哉可怕。唯有诸菩萨等取此经真实义,不著文字相,为众生解说。

讲到这里多说一句,有的人总有“大海无涯天作岸,登山绝顶我为峰”的感觉,见哪位法师弘法,不知末法时期弘法艰辛万难,居高临下而专作评论家、批评家。自己却空无证悟,妄谈佛理,甚可哀哉怖畏。交流证悟莫攻击,商洽知见莫指责。圣智凡愚自心明,说与不说众生知。

佛接着说,佛入般涅槃后,正法时代的后八十年,此经于世广泛流通。首先有诸恶比丘等众抄略此经,抄前不抄后,抄后不抄前,抄前后不抄中等。然后用此经的某一句去攻击另一部经,指责法师,使众生不知真伪而灭佛正法。这样的人也读诵此经,却是为装门面、装明白,文饰而不知实义;如贫穷牧羊女卖乳,辗转加水,已无乳味。这样的人破坏大乘经典,也是这样作法。此乳虽无乳味,但仍胜诸苦味千倍。如此经虽遭像法、末法,仍是诸声闻经之王,而为上首。
现在,有的人用一句“末法时代魔王说法如恒河沙”去指责法师,谁讲佛法谁是魔,弄得人人不敢弘法而灭正法;要知这样的人,是魔王伴侣。
佛接着说,如世人皆赞叹男身,知女身是世间是非罪恶的住处;女人虽对诸有贪欲无足,但能知自有佛性就是丈夫相;即不知自有佛性的男人也不是真丈夫相,如同女人。知自有佛性的女人,虽是女人也有大丈夫相,如同男人。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我今日才觉得决定通达佛性。
佛赞叹迦叶菩萨说,你今日为随顺世间法故,才这么说。

迦叶菩萨对佛说,我不能随顺世间法,因菩萨知世间法,世俗世论破坏佛法。
所谓,众生恋世多激情,轮转生死浩浮盈。如是顺流背本己,无明神识六道中。学佛入世逆世行,逆世离世非厌世。识破无常因缘情,自度度人大英雄。
佛赞迦叶菩萨说,你今获无上法味,难知已知;如蜂采百花为蜜一样难得。但是,又如蚊子泽水不能润大地万物一样。虽此经于未来世流通,但能信受此经、听闻此经或见到此经者极少,大多数众生无法受益。何况于末法时代的正法灭失时,此经先灭失。那时佛法在此世间已现衰相,将无佛法。

有人问,世间无佛法时会是什么样子?今日的动物世界是。
佛接着说,此世间佛法要灭时,如秋雨连绵,其它大乘经典悉皆灭失。那时,若有人能保存一部完整无缺的此经或大乘经典都如人中王一样稀有,只有诸菩萨隐世才能做得到。
有人问,此经为什么这样重要?告诉诸位,只有依此经才能矫枉人心中的像法、末法,过正还原人心中的正法。早在十几年前,有一位九华山开悟证道的高僧对众弘法时说,大开普度十年后,将有人弘传正法,矫枉过正四众心中的像法、末法。于末法时代中兴正法,最后四众尚不证知是何人。我提醒诸位,要注意当今世上每一位法师讲法,尊重赞叹。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纯陀独有疑心。心疑依佛性而真佛常住,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即释迦牟尼佛肉身不真常,我们今日却实实在在地见到了;而佛常住真身今日说有,而我们却没有实实在在地见到。依据此理,诸佛、菩萨、声闻、缘觉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佛说,“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诸法,无有是处。”四圣位也有差别,也无差别。差别在功德圆满不圆满,无差别在佛性觉与不觉。分别解说,如乳牛种色不一,地域不一,而牛乳白色同一。不一的是业报因缘,同一的是佛性;这是四圣位的本无差别。那佛为什么还说三乘法呢?因为世间诸漏与出世间功德不一样,即功德不一样而有差别;如乳还可加工成乳油、奶酪、乳酥等。又如冶炼矿石成金,金价昂贵。矿石的含金量不一样,矿渣多少不一样而有差别;而同是金矿石的同一佛性,无有差别。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与佛还有什么差别呢?虽然这么说有所不妥,但是什么因缘,众生皆有佛性呢?声闻入小涅槃,八万四千大劫,时间有限。缘觉入中涅槃,时间与声闻相同,而法乐环境比声闻天高界好。菩萨入大涅槃,离此三界至佛净土,时间与环境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比;菩萨虽入佛净土,但不是自己的净土。佛入般涅槃是入自性涅槃,无所入和不入,只是示现而已。前三圣位怎么不能同佛一样入般涅槃呢?
佛说,佛入般涅槃为入自性涅槃,不是其它圣位可比。大般涅槃为善有,即妙有。妙有自性净土庄严,妙有自性报身圆满,妙有自性化身无量而化度众生。菩萨的妙有有限,声闻、缘觉无妙有。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如酥,佛如醍醐,是同一佛性而又有差别。众生佛性,不是外来,不是后有,各自本具。众生与佛虽是同一佛性,但因觉而智慧与久迷烦恼又有差别。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怎么有人一发心就成佛道,而有的人久发心而不能速成佛道呢?
佛说,有声闻、缘觉、菩萨先于佛前速作誓愿,我当久久护持正法,然后就速成佛道;如商人市场卖宝,愚人不识货而轻笑,见商人吆喝此宝无价后,又是轻笑。还相互说这年代哪有真宝,真好笑。不能速成佛道的声闻、缘觉就如同这样的愚人一样,不识佛宝,而轻视佛道。速成佛道的菩萨,识佛宝而于佛前已作誓愿。同时,于未来世有人因被生活所困等原因出家,心志不稳,邪见不说实话,不精进修行佛法。见闻经中佛为发菩提心的声闻速授记,便大笑、轻慢、攻击等,要知这是破戒,是用世智诋毁佛智与佛法。佛为其速授记,是为坚固其声闻道心,又为护持正法久住。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怎么得不坏眷属呢?
佛说,勤修精进,护持正法。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怎么口唇干焦呢?
佛说,众生愚痴无智,不识常住三宝;既无法水润泽,又于烦恼险路。众生不知佛真身常住,虽有目如盲者。若知佛真身常住者,虽是肉眼,却似天眼,此人久修行于大乘法。若有天眼者,不知佛真身常住,却似肉眼,此人不能修行于大乘佛法。因为,佛常为一切形类,无足有足多足等众生,以一音说法,彼彼异类各得醒悟。所以,佛为一切众生之父母。佛随顺世间如大人对不会说话的婴儿说话,婴儿虽听不懂什么,却为将来会说话、说什么话打下基础。佛为众生说妙法也是如此,为众生将来成就佛道撒下菩提种子。

从迦叶菩萨请法,逐一开示至这里。

有人问,宣化法师讲,佛法灭时《楞严经》先陨没,这里佛怎么说此经先陨没呢?这里不矛盾,此经为声闻经王,有此经在,等于佛正法住世。《楞严经》是菩萨乘的铜轮王,有《楞严经》在,等于佛正智住世。从声闻乘讲此经先陨没,从菩萨乘讲是《楞严经》先陨没。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一切大众所问品第十七】
这一品内容是,纯陀及天人等各类众生愿最后供养佛。供养后,纯陀菩萨、迦叶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以及天人、世人、阿修罗等分别向佛请法。

这时,佛从面门放青黄赤白蓝紫种种光,照纯陀及眷属身。纯陀及眷属手捧器物,佳肴美膳充满,欲奉佛与诸比丘最后供奉。此时,有一位威望很高的天人拦住纯陀说,请等一等供养。诸天天人及其它众生,也各自持斋于佛前长跪供养;诸比丘也手捧衣钵供养。此时的三千大千世界,庄严如西方极乐世界。

纯陀跪于佛前,忧悲恳求,唯愿佛哀悯我们,再住世延寿时间越长越好。
佛告纯陀说,你想请佛久住于世,应快点奉上最后具足的供养。
此时,一切菩萨与各类众生异口同音,羡慕纯陀成大福德,请佛受最后无上供养。我们无福,白准备美食。
佛为让众愿满足,毛孔各化无量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众,示现受各类众生供养。唯释迦牟尼佛自受纯陀供养,并以佛神力使此膳肴充满法会而供养大众。

这里,表示佛示现入世间,随顺世间,怜悯世间众生,而独受纯陀供养。
此时,天人、阿修罗等哭泣悲叹,佛入般涅槃,我等永远离开了师尊,以后的路不知应怎么走。
佛用偈语安慰大众说,“汝等莫悲叹,诸佛法常住,悲心视一切,皆如罗睺罗。四众应善听,闻已应欢喜,即发菩提心,最上之誓愿。”

此时,人、天、阿修罗等大众,闻佛说法,知佛常住,心生欢喜;以散花、涂香、天鼓伎乐等供养佛。
此时,佛对纯陀说,你今日所见是不是稀有奇特呀?
纯陀答说,殊胜庄严。
佛对纯陀说,你今日皆已成就菩萨行,品位住十地。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纯陀所修成就菩萨行,我也随喜。今日佛为利益未来无量众生说此经。那佛所说的一切经典中,是有余义还是无余义呢?
佛说,所说经典中也有余义,也无余义;即所说法中有不了义,也有了义。
这里的不了义,主要是对诸小乘法,于世间为了义,于出世间为不了义。于世间了义,为方便说;于出世间了义,为究竟说。

纯陀向佛请法说,所有布施都可赞叹吗?持戒与毁戒有怎样的差别呢?
佛说,唯除一阐提布施外,其余一切布施皆可赞叹,获大果报。持戒为获戒益增福,自开智慧门。毁戒为自毁福田,自障菩提路。

纯陀向佛请法说,我还是没有明白,破戒的人,就是一阐提吗?如真信三宝真常,就不应破戒呀?一阐提是怎样表现的呢?
佛对纯陀说,四众发粗恶言诽谤正法,造重业不知悔改,还心安理得的人等,为趣向一阐提。犯四重戒作五逆业,心不知畏惧,无忏悔意;又于佛正法,无护惜心,诋毁轻贱的人等,趣向一阐提。又有说世间根本无佛,也无佛法;谁若说有佛,请出来让我见一见的人等,趣向一阐提。

纯陀向佛请法说,破戒之人怎么表现的呢?
佛说,如犯四重戒与作五逆业及诽谤正法。

纯陀向佛请法说,这样破戒的人,还可拔济救度吗?
佛说,若遇有大善因缘,还可拔济救度;即破戒后心常忏悔,又畏惧自责,不应破戒呀!以后我也要护持正法,供养护持正法的人,读诵、受持、广说大乘经典。破戒之罪依法调伏后,可以重作新人,新人不算旧账,为不破戒;如日出破诸暗。此经能除诸罪,拔济、救度破戒之人。拥护此经正法可得大果报;若离开此经正法,无救度破戒之人之法。若有诽谤正法之人,能自改悔,还归正法,自念不善自害后,对他人说自己的教训,让他人从中受益,这样的人得福无量。犯五逆罪的人也如此做,也可得福无量。这样破戒的人,自悔后若知正法是佛密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当护持;还要让他人共知,再用正法供养他人,可得大果报;如母子渡河,弃子母可活命,但母拼命不舍,母子都被水淹没。此女本人没有作善业,而因慈念子的缘故,得生天中。犯重罪的人也同此理,因护法心而得福报。护法为世间无上福田,有无量果报。

纯陀向佛请法说,若一阐提也自改悔,也能如此做,也能得到同样的福报吗?
佛说,你不应这么问,如有一种果,皮苦仁也苦,不论怎么培育,也改变不了它的本性。一阐提能如此发善心,就不是一阐提了。另外,一切布施,因布施对象不一样,果报有差别。只有供养佛,才得无上果报。

纯陀向佛请法说,佛怎么说布施果报有差别呢?
佛说,此王舍城中,有一男众信佛又奉外道。来佛这里请法,问布施果报差别之义。以此缘故,佛才说供养对象不一样,果报有所差别。同时,佛又对菩萨带领四众持戒而说,要弃除僧团中少数破戒之人。弃除破戒的少数人,就是对持戒多数人的慈悲。
这时,佛说偈语,“一切江河,必有回曲。一切丛林,必名树木。一切女人,必怀谄曲。一切自在,必受安乐”。

文殊师利菩萨礼佛后也说偈语,“非一切河,必有回曲。非一切林,悉名树木。非一切女,必怀谄曲。一切自在,不必受乐。”佛您说偈必有余,没能全说,请慈悲说其因缘;如西牛贺州有河直而不曲;金银琉璃宝树有树无林;也有女人持净戒而功德成就,有大慈悲;诸天王虽得自在,悉是无常。

佛说,如良医治病,正常用药为治病甘露,超量服药不能治病反为毒。佛所说法也是这样,因听法对象不同,而有所保留取舍。说此偈语是为调伏王子与后妃的骄慢心,教他们知因果循环是很可怕的事。

如今日我为诸位讲佛经,诸位都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修行,我要讲继续苦行;否则,往生佛净土很难。所修功德越高,往生的把握越大。如诸位都是初学,我要讲能信佛念佛,将来一定往生佛净土;否则,会让初学畏惧而放弃信念。

佛接着说,文殊师利菩萨,你现在应明白佛说偈语无有漏失,是根据众生根基有所保留。实则你早已明白此义,为利益众生才这么请法。
文殊师利菩萨说,“于他言语,随顺不逆,亦不观他,作以不作,但自观身,善不善行。”此偈是佛您所说,这么说法不是了义说法,特别是语言随顺不逆不了义,请佛垂慈哀怜众生,再为其说一说因缘。再有,佛常说一切外道,有九十五种趣向恶道,教声闻弟子应远离;法理在哪里呢?而声闻弟子走的路正确持戒威仪,慎守六根,深入禅乐,趣向善道。佛怎么于其他经典中,有呵责他们的语句呢?法理又在哪里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2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证悟为本 于 2010-3-8 00:24 编辑

佛说,所说此偈语不为一切众生所说,而专为阿暗世王所说。阿暗世王害其父王后,还说他父王的过失。至佛所是想用强势,让佛折伏于王者势力。说什么是佛一切智和不是一切智,若有一切智,于往昔无量世中就能调理好常怀恶心的人。怎么还有跟随追逐佛而来今世,成为专门与佛作对或专门谋害佛的人。他们还想出家就出家,佛也管不了呢?以是因缘说此偈语。告诫他,大王你今害父,已作逆罪,虽堕落无间地狱,但不知忏悔,以求清净,有什么缘由还指责你父王的过失呢!再有,教诲声闻弟子远离外道,是教其远离诸恶;声闻弟子再教诲他人也远离众恶。呵责一些声闻弟子,是为教其不毁禁戒,成就威仪;并教其发菩提心,而成就功德。

这时,佛又为文殊师利菩萨说偈语“一切畏刀杖,无不爱寿命。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
文殊师利菩萨于同时也说偈语,“非一切畏杖,非一切爱命,恕己可为譬,勤作善方便”。佛您所说偈语法义,没有全部说透,为不了义;如阿罗汉、四天王等,天人或阿修罗持利剑能伤害了吗?持戒比丘、勇士、烈女等能为活命害怕刀杖吗?阿罗汉能与凡夫相比吗?

因凡夫不识阿罗汉,将阿罗汉比作走路的人,与凡夫一样,而不知礼敬,那是邪见,是有因果的。
佛说,于众生生大悲心,无杀害想,是阿罗汉的平等心。所说偈语是以前说予此城中猎户的,他猎杀很多鹿,请佛去家中食肉。佛虽受请而未食肉,劝他说慈悲众生如子想,才说此偈语。还说,你当长寿,久住于世。受持不害法,犹如诸佛寿。

文殊师利菩萨又说偈语,“云何敬父母,随顺而尊重。云何修此法,堕于无间狱。”即随顺而尊重父母,怎么还堕入地狱呢?
佛说偈语:“若以贪爱母,无明以为父。随顺尊重是,则堕无间狱。”即人若随顺尊重贪爱无明,以贪爱无明为父母,必然堕入地狱。
佛说此偈,其因缘是为一婆罗门人,只求受不邪淫戒和不恶口戒,别的戒不能受而说。

佛又说偈语:“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一切骄慢,势极暴恶。贤善之人,一切爱念。”
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佛所说还是没有全部说透,为不了义;请慈悲说其因缘;如徒儿向师学手艺,说徒儿是师的儿子不成立;说师对徒儿不像儿子那么教他学不会;说不投师而想自在又什么手艺也学不到。又如,一个傀儡王子什么事也不能自主,能说自在吗?烈女出家,谁也不敢接近她,能说贤善爱念吗?有出家人犯四重戒后,还住寺庙穿出家僧衣,坚持威仪,护持依法修行的人,是人命终又必堕地狱,能说贤善爱念吗?修善的人也有因犯戒而被驱出寺庙还俗的,这又怎么说呢?

佛说,要随顺世间的时间、地点、人物因缘而说法。否则,断章取义,风马牛不相及。佛说此偈是为,此城一女子回娘家顺路至佛所;此女说,一切女人不自由,一切男子皆自在。所以,佛说此偈。
文殊师利菩萨见今日佛受纯陀供养而说偈语:“一切诸众生,皆依饮食存。一切有大力,其心无嫉妒。一切因饮食,而多得病苦。一切修净行,而得受安乐。”
此偈大义是,众生都依饮食生存;有势力的人,心才不嫉妒不如自己的人;众生为饮食而生存,才吃各种苦;修净行的人,才能得安乐。

这时,佛为文殊师利复说偈语:“非一切众生,尽依饮食存。非一切大力,心皆无嫉妒。非一切因食,而致病苦患。非一切净行,悉得受安乐。”因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所食为示现,让无量众生具足布施功德,令其出离三恶道,实无所食,不依食而生存。肉身不是真正常住的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谁又见四圣道有食呢!若有的世间凡夫,没有大的势力,但也一生嫉妒他人。若人有外伤,不是因饮食而得病苦。若世间外道人也修梵行,照样多受苦恼。
这时,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无余义或一切义。
佛说,一切人常乐善法为一切无余,其它一切为有余或无余。一切常乐善法的人中,要去除掉助道的人。正面助道为善行,不为助道。反面助道为逆缘,行恶法,要去除掉。

迦叶菩萨说,请佛说一说此经能得怎样功德呢?
佛说,听闻此经名字,所得功德声闻、缘觉都不能知,唯佛尽知。这是诸佛境界;何况是受持、读诵、流通或书写此经所得功德,更是不可思议!

这时,天人、人和阿修罗等也说偈语,诸佛难思议,法僧亦复然。尊者摩诃迦叶,及以阿难等。
佛说偈语:“我法最长子,是名大迦叶,阿难勤精进,能断一切疑”。
这时,大众以物供养佛后,立即发起菩提心,无量数菩萨得住初地。

佛又为迦叶菩萨、纯陀菩萨分别授记。并说,自修其心,慎莫放逸。佛请文殊师利菩萨为法会说法,待摩诃迦叶与阿难来到此地时,再付嘱如是正法。此后示疾,右肋而卧。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24:12 | 只看该作者
【现病品第十八】
这一品内容是,佛示疾众生不理解。佛又大悲利益众生,放大光明,为诸天及地狱众生说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让众生得安稳、清凉、快乐,除一阐提类不得利益。

这时,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已无一切诸病患苦,不像世间人等有贪欲、嗔恚、愚痴、骄慢四毒为病,有寒热、肿痛、吐泻、心慌等症状,今日怎么请文殊师利菩萨为法会说法,而佛示疾呢?我想有两个缘因;一是怜悯一切众生;二是施给有病的人医药。否则,佛今日怎么自说有疾呢?世间人有病坐卧不安,想吃这个那个,或想如何治理家业等。而佛不言不语而卧,不教弟子等持戒修行解脱法,不教如何不退菩提心,不教如何对治诸恶比丘不守清净戒律等;若真有疾,怎么右肋而卧呢?
凡是行菩萨道的人,供养病者医药得大福德。行菩萨道的人,又去供养一切众生,与众生共同发愿,心向菩提,可证无碍智慧。这种功德,能除去众生的三种障;即烦恼障、业障、报障。

烦恼障表现为:贪欲、嗔恚、愚痴、愤怒、缠盖、焦恼、嫉妒、悭吝、奸诈、谀谄、无忏无悔、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骄慢、放逸贡高、对恨诤讼、邪命媚谄、诈现异样、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有无恭敬、不随教诲、亲近恶友、贪利无厌、缠缚难解、欲与恶欲、贪与恶贪、身见有见及以无见、频申喜睡、欠呿不乐、贪嗜饮食、其心迷乱、心缘异相、不善思维、身口多恶、好喜多语、诸根暗钝、发言多虚、常为欲觉、恚觉、害觉所覆盖。

业障表现为:五无间罪,重恶之病。
报障表现为:三恶道众生与诽谤正法的一阐提。

迦叶菩萨接着说,菩萨愿令众生永断诸病,得成如来金刚之身等;佛今日怎么自说有疾呢?世间人有病非常痛苦,想这个人念那个人等;佛怎么右肋而卧,什么也不说呢?愚人会想,世间人有病身体瘦弱,卧床不起,人生厌烦等;佛是不是常住长生,不应自说有病呢?佛右肋而卧,会被九十五种外道所轻视,认为佛也无常,还不如我等长寿呢?世间人有病,四大不适至极,不能随意坐卧等;而佛四大无不适而身力具足,具足十力;不应像婴儿一样什么也不会说呀?而佛有大智慧,大威德,神通自在,进止安详等;应无悲苦呀?

这时,佛心大悲,究竟随顺利益众生,立即从卧而起,结跏趺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放大光明,充满虚空,明彻地狱。诸天众生遇此光者,得不退菩提之心;地狱众生遇此光者诸苦灭掉,清凉快乐。佛于大光明中为众生说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地狱众生因闻法,心生欢喜,当时结束地狱苦报,生人天中。地狱中仅剩一阐提,不能得利益。诸饿鬼类遇此光者,饥渴解除,立刻命终而生人天,唯一阐提类不能得利益。畜生类众生遇此光者,恚心灭掉,立即命终而生人天,唯一阐提类不能得利益。佛身毛孔出无数宝莲,一一莲花各有一佛,庄严其身。又示现欲界六天,又为众生说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六度万行所得功德。世间人遇佛光者,盲者见色,聋者听声,哑者能言,腿残能行,贪者得财,悭者能施,恚者慈心,不信生信。唯一阐提类不能得利益。

为什么六道众生都盼望有佛住世呢?三善道得救度,三恶道罪苦得豁免。
有人问,三恶道众生能有想吗?于心识中冥冥期盼,而身意所不能想。另外,一切众生皆有三身;于三恶道中只是一报身,还有二个心识之体冥冥期盼呢!
这时,天龙鬼神等类众生,心皆欢喜,歌舞散花,供养佛与僧。并说偈语:“如是甚深佛行处,凡夫下愚谁能知,施诸甘露法,为断诸烦恼。”

这时,佛对迦叶菩萨说,你现在已得这样甚深微妙智慧,一切外道诸魔不能破坏,不为恶风所动;已成就请法功德,乐说辩才。佛早已除病根,永离依卧。于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名无上胜如来,说此经典,开示我等声闻。听闻此经后,受持、读诵、书写、为他人解说。以此功德,发菩提心。从那时起,再没有诸恶疾烦恼业缘;永断诽谤正法一阐提,再没有犯四重戒,没作五逆业。
这里,诸位应知,此经薄福之人,难听闻到;有福德的人听后大果报不可思议。有缘听闻此经之人,实为佛缘殊胜。

佛接着说,佛真实非人非天,也不是鬼神等类;犹如大海无咸味,犹如高山无土石;犹如父母,实非父母;犹如船师,实非船师;犹如商主,实非商主;能摧伏魔军,实无恶心;犹如医王,实非医王。这些都是随顺世间,比喻说法。若有依佛法修身口意业,死后火化、水葬、弃尸供野兽飞禽食用。是善人用尸身行最后善,死后生善道。佛今日自说有疾,请文殊师利菩萨为四众说法,是将示现般涅槃。佛身大般涅槃,是佛甚深禅定,是虚空之性,是无有坐卧等事;更无迦叶菩萨所问世间诸事,诸佛如虚空,性实出世间。世间有三种人的病难治;一是谤大乘佛法;二是作五逆业;三是一阐提。这三种病声闻、缘觉不能治,此病必死,堕入无间地狱。世间有侥幸乱投医好病的巧合,而这三种病,没有巧合。声闻、缘觉从佛或菩萨那里听闻到此经,发菩提心或不发菩提心,以后值佛或不值佛、值菩萨或不值菩萨、闻法或不闻法都能自然成就菩提。何况能受持、读诵、供养此经。

有人问,不到法华会,不得成佛道与此是否矛盾?能听闻受持此经的人,种下菩提因,也一定能到法华会或听闻《妙法莲华经》。

有人问,值菩萨或不值菩萨怎么理解?佛已灭度,我们今生再难值佛住世;但又有诸佛与诸菩萨示现世间,以不同相隐于世间,只是众生愚迷不识而已。我们只有于正修正行中,与周围同修中多结善缘,多受教诲;于不求值遇中,自有因缘值遇;值遇而不知,却又胜似知;若为名相转,虽值又未值。

佛接着说,有五种人听闻此经有不圆满处;一种人为一果罗汉,虽永断三途诸苦,须人天七返;过八万劫后证得菩提。二种人为二果罗汉,虽永断三途诸苦,须人间一往来;过六万劫后证得菩提。三种人为三果罗汉,永断人以下五道,为不来果。过四万劫后证得菩提。四种人为四果罗汉,世间诸漏已尽,入余涅槃;过二万劫后证得菩提。五种人为辟支佛,永断诸烦恼,入余涅槃;过一万劫后证得菩提。

这五种人所证菩提是,听闻受持此经后,发菩提心,才能证得品位菩萨的智慧。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一】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圣行品第十九之上】
这里的菩萨,于世间应理解为菩萨行人,于出世间为品位菩萨。但于菩萨境界中,又没有世间与出世间的名相。由于此经中的菩萨,既有世间行作方便,又有出世间品位自在等,如释解中加以区别,诸位不易分辨,故统称为菩萨。

这时,佛对迦叶菩萨说,菩萨当于此经专心思维五种行;一者圣行;二者梵行;三者天行;四者婴儿行;五者病行。菩萨经常修行这五种行,还要修行佛行;即受持佛说大乘经典与此经。具体如下:

菩萨住于圣行,住于此经,久修善法。
一、菩萨听闻此经生信,思维诸佛无上道;为受持佛大乘经典与此经,应舍离妻子、眷属、舍宅、财富等一切外财,视居家如牢狱一样让人烦恼,不得尽寿净修清净行。应出家让一切善法因此增长,修行无上菩提之道。舍外财出家为菩萨行布施,菩萨想出家时,与魔王的战争开始。魔王生大烦恼,说我又减少一个子民多一个战争对手。这场战争又旷日持久,一直战斗到菩萨菩提树下证菩提。
二、菩萨出家后服法衣,奉持禁戒;菩萨护戒之心,犹如金刚。乃至小恶心生怖畏。菩萨护戒如人持浮囊,想渡大海;魔子想破戒,向菩萨乞索浮囊一半、三分之一或再搭一把手不可;菩萨宁被魔子杀掉也不破戒,如不舍浮囊。菩萨护戒,常有烦恼魔子来巧语诱破,而菩萨为证无上菩提,护持重戒与微小戒律一样,坚固心如金刚。
三、菩萨具足五方面清戒;一根本业清净戒;二前后眷属余清净戒;三非诸恶觉清净戒;四护戒正念,念清净戒;五回向菩提戒。
四、菩萨又有二种戒;一受世教戒;二得正法戒,终不为恶。
五、菩萨还有二种戒;一性重戒(四禁戒);二息世讥嫌戒,世间人都认为不该做的事,如小称大砣和不食五辛之物,不看凶杀戏等。
六、菩萨宁以热铁炙身,终不取以身破戒;菩萨宁吞热铁丸,终不取以口毁戒;菩萨宁卧热铁床,终不取以身贪求高广大床而破戒;菩萨宁日受三百矛刺,终不取以身贪求滋补医药而破戒;菩萨宁投入镬汤,终不以身贪求豪宅而破戒;菩萨宁被铁棒打碎,终不取以身贪求礼拜而破戒;菩萨宁被铁器挖出双目,不以色心视好色;菩萨宁用铁锥刺耳,不以染心听好音声;菩萨宁用利刀割其鼻,不以染心嗅诸香气;菩萨宁用利刀割去其舌,不以染心贪其美味;菩萨宁用利斧砍其身,不以染心贪其触。谁这样对待菩萨,将堕三恶道。而成就菩萨护持清净戒的功德,具足圆满。
七、菩萨修持这样的清净戒,进入八地菩萨,不动地;此地菩萨为不动、不随、不退、不散,如山一样不为大风动、堕、退、散。一不动为,不为色声香味触法所动,不为贪嗔痴所动,不为烦恼魔所动。二不堕为,不堕三恶道,不破四重戒,不为色受想行识蕴魔恼害而堕。三不退为,不退回声闻、缘觉,不退戒还俗,不退菩提道。四不散为,不为邪风所散,于大乘经典不散,不为死魔所散。
八、菩萨进入不动地,为菩萨修行圣行;佛与菩萨所行为圣行。佛与菩萨为圣人;有圣法,有圣戒,有圣定慧为圣人。圣人有七圣财;即信、戒、忏、愧、多闻、智慧、舍离。圣人有七圣觉;即择法觉、精进觉、喜觉、除觉、舍觉、定觉、念觉。
九、菩萨圣行,修于诸观;观身不净谁是我,我是谁。观身白骨断除一切色欲。观骨节分离断形貌欲、姿态欲、细触欲。观青色十方皆青,黄、白色也是如此。在各色观中此身不净,因缘和合,四大无我,示现身作事业,幻化不实;并观何处生贪欲、骂辱、嗔恚。若心不忍,心则散乱,失去正念。若失正念,不分善恶,堕于恶道。如是观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得四念处。得入堪忍地,即一地菩萨。
十、菩萨堪忍,身心苦恼一切能忍;堪忍贪欲、恚痴、寒热、疫病、恶口、打骂等。
十一、没有得住不动地持戒时,有因缘可得破戒;为令他人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令人不退菩提心,故得破戒;如七地以下菩萨为度化饮酒的人,就示现饮酒接近此人等。为度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十二、菩萨拥护大乘经典,令人不退菩提心,虽破戒却无地狱可堕;往昔佛于此地球做大国王时,敬重大乘经典。当时,无佛和声闻、缘觉住世,只有佛教经典。佛十二年供养婆罗门,又十二年保护安全。后劝婆罗门发菩提心时,婆罗门说,菩提之性,是无所有,大乘经典也如此。见闻婆罗门诽谤大乘经典,当时将其杀掉;如此因缘,没有堕地狱。护持大乘经典,有无量势力。菩萨行六度成就十种自在,即行法施、无畏施、财施,可以圆满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持戒行能圆满业自在、生自在;精进行能圆满愿自在;忍辱行能圆满信解自在;禅定行能圆满如意自在;般若行能圆满智自在、法自在。
十三、菩萨圣行苦集灭道;苦有逼迫相,集有生长相,灭有寂灭相,道有大乘相。苦灭相,集转相,灭除相,道能除相。苦有三相,苦苦相,行苦相,坏苦相。集三界诸有相,灭三界诸有相,道戒定慧。有漏法有因有果,无漏法也是有因有果。有漏法漏果为苦,漏因为集;无漏法无漏果为灭,无漏因为道。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为苦;能生苦法为集;无有苦处为灭;十力,四无所畏,四念处,大悲为道。生有五相;一者初出;二者终成;三者增长;四者出胎;五者种类生。老有二相;一为念老,也为增长老;二为终身老,也为灭坏老。病有二相;一为身病;二为心病;病为地、水、火、风,四大互不协调。身病有水、风、热、杂的原因和外伤,外伤由战争、不小心或误摔、刀杖瓦石、鬼魅作秽四种原因。心病有高兴、害怕、忧愁、愚痴四种原因,这四种原因有三种根源;一者业报;二者恶对;三者季节与代谢。死有二相;一为命尽死;二为外缘死;死为失去受报之身体。命尽有三种情况;一是命尽福没尽;二是福尽命没尽;三是福命都没尽。外缘死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想害他人或被他人害而自杀;二是想杀他人或被他人害而他杀;三是又想害他人又想自害而死;另外,有的人外缘死可为放逸死、破戒死、坏命根死。放逸死是人诽谤大乘经典;毁戒死是人毁犯诸佛所制禁戒;坏命根为舍五蕴身,是成道之人。
十力为;一是处非处智力(道理与非道理);二是业异熟智力(知三世业力);三是诸禅解脱三昧力;四是根上下力;五是种种智解脱力;六是种种界智力(众生界);七是遍趣行智力(显现六道);八是宿命智力;九是天眼力;十是漏尽智力。四无所畏;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诸法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四念处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爱别离为所爱之物被破坏离散有三种;一为人的五蕴坏,即心、肝、脾、肺、肾;二为天的五蕴坏,即色、受、想、行、识;三为其它五蕴坏。怨憎会为不爱而脱不掉,还要会集;重点是三恶道,不想去、不愿去、不愿作也得会作,不见轮回饶过人。求不得为所求不得和费大力气不得果报。五蕴盛为七苦作用于心,念念为苦。

十四、三界众生无不有生,不一定有老;众生贪生而厌病老死;菩萨不然,知生必有病老死相伴生,善必恶相随。佛用功德天女与黑暗恶女姐妹比喻,美与丑伴生,富与贫相随。有智慧的人驱逐功德天女,而黑暗恶女也相随而去;愚痴的人贪求功德天女进舍,而黑暗恶女也相伴入宅。菩萨舍生而病老死都无,众生贪生而八苦根本。众生贪生如小孩饿逼取粪中果子,洗而又弃。菩萨见生如粪中果子,不受也无舍。菩萨不贪色声香味触法尘味,诸苦恼自免。众生贪其美味而得色力,知有一患将来要死,也出高价贪而食之。愚痴贪受,诸苦相集。
十五、菩萨住于此经,观知生为大苦;菩萨受持此经,知佛要随顺世间,示现般涅槃,还有谁能违背世间诸法规律呢!三界受生处,如毒树根、茎、叶、花、果都能杀人;又如臭粪一样,人生十岁乃至八万岁,都诸苦相随。凡夫贪生求寿,如冒险采药人不觉跌于深坑。菩萨见生寿与见天人妙食,似吞地狱铁丸。
十六、菩萨住于此经,观知老为大苦;老能坏勇力意念,无年青时的快乐骄慢等,被人轻慢。人老如池中莲花鲜美而遭冰雹,小国王好战而遇大国强兵,车轴折断,富家遭强盗等,盛年壮色为衰老干枯,再无出家、读经、静坐的劲头。老人也如国王失国乞食,油干灯灭,干河无水,不能咨受一切善法。
十七、菩萨住于此经,观知病为大苦;病能让人失去安稳乐事;如小苗遇雹雨,常人失手足,芭蕉有子等,抢夺人的正念根本。
十八、菩萨住于此经,观知死为大苦;如火烧一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唯四禅天可免。一禅天内有觉观,外有火灾。二禅天内有欢喜,外有水灾。三禅天内有喘息,外有风灾。四禅天内无患,外无灾。唯菩萨住于此经,观四禅如国王能识破怨贼伪装亲善,而欲杀害之阴谋诡计等。菩萨住于此经是住于空、无相、愿力三定,与死远离。
十九、菩萨住于此经,观知爱离别为大苦;爱别离苦,为诸苦根本。偈语说“因爱生忧,因爱生畏,苦离贪爱,何忧何畏。”爱别离能生出种种苦;如顶生太子具七宝为转轮圣王,又贪忉利天天主诸宝,忉利天主受持此经,并为其开示。而顶生转轮圣王,于忉利天主生恶心而堕落人间,别离七宝和爱念之人,因苦恼生死而死。当时忉利天主迦叶佛是,顶生圣王我释迦牟尼是。应知爱别离过去现在世都有,未来世众生也是如此。
二十、菩萨住于此经,观知怨憎会为大苦;菩萨观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五道,都是怨憎会苦,恨这个,怨那个,如看见牢狱紧闭,枷锁杻械于人一样畏惧。菩萨舍外财而修六度万行,入于涅槃。
二十一、菩萨住于此经,观知求不得为大苦;一切尽可求,但分二种;一是求善法,求善法不得苦;二是求不善法,为度众生求恶法不离苦。
二十二、五蕴盛为七苦所集,修善法有乐想,作恶者生苦想。

这时,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如色是苦,一切众生不应有求。又如善道中,六触受乐,乐是苦,一切众生不应有求。佛说的偈语“菩萨摩诃萨,毕竟到彼岸。所做众事办,是名最为乐(余下略去)。”诸经中所说乐相是什么样呢?
佛说,一切众生与下苦中,横生乐想。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下苦为八苦。下生为三恶道,于中乐无苦乐想,于上乐生乐想,当怎么回答?怎么说于苦中而生乐想呢?
佛说,从理义上说,无有乐想,是妄生乐想。五蕴中有三受三苦;三受为乐受、苦受、不乐不苦受。三苦为苦苦、行苦、坏苦。以苦乐受中,虽为三苦,实有乐受,是菩萨以苦乐性不相舍离,以苦为乐,不舍离众生。若于一切众生处是一切皆苦,实无有乐,妄生乐想而已。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修行善者,则受乐报,诸经所说乐受是真实的吗?
佛说,因为,修善受乐报是菩提道之根本。所以,在诸经中说有乐相。而世间人以女色、美酒、财宝等贪欲满足为乐;如是乐能生苦,是忧悲苦恼,乃至断命。菩萨于八苦中,能解苦无苦,于此经中能知苦因乐因。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圣行品第十九之中】
二十三、菩萨住于此经,观集是蕴因缘,集还归爱于有;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需。又可分欲爱、色爱、无色爱。又可分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出家人有四种爱为;衣服、饮食、卧具、药品。又有贪著五蕴,随诸所需,一切爱著,分别计较,无量无边。爱又有善求与不善求之分。诸菩萨为善求,凡愚之人为不善求。求大乘者为善求,求二乘者为不善求。凡夫爱为集,菩萨爱为谛。菩萨为度众生而受生,不为爱而受生。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在其它经典中说,众生以业为因缘,今日怎么以爱性为因缘呢?
佛说,因缘不是因。而五蕴主要的因来自于爱,爱与一切烦恼如王者出巡,臣属相随;穿衣尘土相著而随;土地能生芽一样。住于此经深观爱有九种可怕之处;一如欠很多债;二如要罗刹女;三如鲜花上有毒蛇;四如强食不能食之物;五如见淫女;六如树藤籽;七如疮中息肉;八如暴风;九如彗星。怎么这样可怕呢?
如债有余;为穷人欠很多的债未还清,又被关进监狱。比喻声闻、缘觉,有爱习余气,不能证菩提。
如要罗刹女;为先食其子,后食其夫;所食众生令堕三恶道,让众生失去善根。
如妙花茎毒蛇缠;为众生贪五欲之花,不见爱毒蛇之患,爱蛇伤命后,众生堕三恶道。
如所不便食而强食;为五道众生,强食贪著不能食等物而死,以是因缘堕三恶道。
如淫妇;为愚人与淫女通,钱财被巧夺后,又被驱逐。愚人贪爱被夺去一切善法,被驱离中道,堕入三恶道。
如摩楼迦籽;为随鸟粪落在树下,树被藤束而枯死。凡夫善法被爱藤绕枯灭后,堕三恶道。
如疮中息肉;为愚人五蕴疮,应当勤心治爱息肉,若不治,命终堕三恶道。
如暴风;为爱欲暴风能于父母而生恶心,能拔大智无上深固菩提之本。
如彗星出现为;警示世间将出现饥饿和瘟疫,能断一切善根种子,让众生受种种苦。凡夫有苦无谛,声闻缘觉有苦有苦谛,菩萨无苦而有真谛。凡夫有集无谛,声闻缘觉有集谛,菩萨无集而有真谛。声闻缘觉有灭不真,菩萨有道有真谛。

二十四、菩萨住于此经,观见灭见灭谛,为寂灭烦恼火灭;不在三界受生报身故名出世间。出世间为我性,常于六尘而不染,不苦不乐,毕竟寂灭,为常乐我净的真谛。
二十五、菩萨住于此经,观道如灯明暗,远离轮回,悟入八圣道。
八圣道为;一正见,能见真理。二正思维,心无邪念。三正语,言无虚妄。四正业,住于清净善业。五正命,依法乞食活命。六正精进,修诸道行,能无间杂。七正念,能专心忆念善法。八正定,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

这时,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若说八圣道是道有些不妥。因为,佛有时说信心是道,能度诸漏众生。有时说不放逸是道,是菩萨助道之法。有时说精进是道,观身念处,必须专心勤习。有时说正定是道,禅定能思维五蕴生灭,灭除一切忧悲苦恼。有时说修无常想是道,独坐思维于空寂清净处。有时说为人说法为道,闻法即断众生疑纲。有时说持戒是道,是人能度生死大苦。有时说亲近善知识是道,具净戒发菩提心。有时说修慈是道,慈能断烦恼,得不动处。有时说智慧是道,能断不停止的各种烦恼。有时说施是道,多行惠施,才有福德或菩提道。今日此经说八正道是道,其它经典是不是虚妄呢?佛久离错谬,不会虚妄,那是什么因缘才那么说呢?

佛说,如是诸经,悉入道谛,都能入道。信是八道根本,能佐助成就菩提;如中医能治病,根据病情用多种药配合,方达疗效,虽是一副药(一法相),要分别说各种药的作用。又如一圣道(菩提),要方便说很多名相一样。从信根是道至八圣谛是道,都是一个道理。还如一种金可作各种装饰品,虽样子不同,但金性一样。佛以一佛道,随诸众生或说一种至二十种,佛、定、慧,见、慧、智,见道、修道、无学道、佛道,信行道、法行道、信解脱道、见到道、身证道,一至四果罗汉道、辟支佛道、佛道,念觉分、择法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信、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诸法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是道一体,为众生种种分别而说。再如一火可燃各种燃料,草、木、煤、油等;佛道如一火,而众生如燃料不同,是一无二。虽一思维,依六根而说六。虽一佛道,随众生而说,四圣谛,八正道等,是以因缘度众生离生死。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在河边林中抓一把树叶说,我知法如山河大地草木那么多,而说法如手中一把树叶。佛所说诸法除苦、集、灭、道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法呢?
佛说,所说诸法,都包括在四圣谛中,但仍有没说。四圣谛中有二种智;一者中智;二者上智。中者为声闻缘觉智,上者为诸佛菩萨智。知诸蕴苦为中智;分别诸蕴有无量相诸苦,是上智。知入为门、为苦是中智;分别诸入有无量相诸苦,是上智。知诸世间为分、为性、为苦是中智;分别诸法界有无量相诸苦,是上智。知色坏相是中智;分别诸色有无量坏相诸苦,是上智。知受觉相,是中智;分别诸受有无量觉相,是上智。知想取相,是中智;分别是想有无量取相是上智。知行作相,是中智;分别是行无量相作相,是上智。知识分别相,是中智;分别是识无量知相,是上智。知爱因缘能生五蕴,是中智;能知一切众生所起如是等爱,是上智。知灭烦恼是中智;分别烦恼不可称计,灭分别烦恼也是不可称计,是上智。知道相能烦恼,是中智;分别道相无量无边离烦恼也无量无边,是上智。知世谛是中智;分别世谛无量无边不可称计,是上智。知一切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是第一义,是中智;知第一义无量无边不可称计,是上智。这些法义,在其它经典中都不说,上智境界非中智所知。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所说世谛、第一义谛是什么法义呢?
佛说,对没有出离三界的人说,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二种。世间法为世谛,出世间法为第一义谛。对出世间的人而言,就是第一义谛而无二谛。五蕴和合为人,凡夫称姓名是世谛;人死后姓名注销,但这人前世或无量世都是什么姓名,后世又能是什么姓名,根据性相全能尽知,是第一义谛。即有名无实者是世谛;有名有实者是第一义谛。我、众生、寿命、知见、养育、丈夫、作者、受者等能从五蕴入为世谛;苦集灭道为第一义谛。世间法有五种;一者名世;二者句世;三者缚世;四者法世;五者执著世。名世,男人女人拥有世间财物。句世,围绕生活有很多话说。缚世,被世俗世论很多烦恼所束缚。法世,持僧戒修行。执著世见蓝说蓝,见缘思缘等差别念。于五种世法,心无颠倒,如实而知是第一义谛。若烧、若割、若死、若坏是世谛;无烧、无割、无死、无坏是第一义谛。有八苦相,是世谛;无八苦相,是第一义谛。依父母而生是世谛;十二因缘和合生者,不因业报而生,唯观因缘度众生而生,是第一义谛。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所说的实谛是什么法义呢?
佛说,实谛是真法。真法无颠倒,无虚妄,实谛是大乘。实谛是佛所说,不是魔说。实谛是一道清静,常乐我净是实谛之义。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若真实为实谛,真实之法就是虚空佛性,虚空与佛性有无差别呢?
佛说,佛性如虚空,虚空如佛性。佛性是真实,虚空也是真实。众生苦集灭道有谛有实。佛非苦非谛,虚空如佛性非苦非谛是实。所说苦是,可断灭的无常相是实谛,佛性真常不可断灭是实。集是五蕴和合而生,断灭无常苦是实;佛性不是可断灭的五蕴之因的集性,如虚空一样。灭是烦恼灭,二乘得灭为无常,暂时灭或阶段灭。诸佛得灭是常为正法,是真实的。佛性不灭,只灭烦恼,常与不常不是说得,是证知常住无变为实,清净如虚空。道能断烦恼,依法而修证道断烦恼是常,不修行的烦恼相是无常,是真实的。佛已证虚空佛性,无道可修,无烦恼可断,无无常也是真实的。佛者是真实,佛性真实者。有苦就有苦因,有苦因就有苦到尽头的一天,有苦到头的一天又有新的苦因在等待对应。苦有为有漏,无乐;佛无为无漏,有乐。这是真而又真,实而又实。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不颠倒为真实,苦集灭道中有颠倒吗?若有不能说无有颠倒是真实的;若说一切颠倒也是不实的。
佛说,一切颠倒,皆入真实之苦。一切虚妄,皆入真实之苦。诸佛所说大乘法是真实,二乘法也实也不实。

众生有颠倒心为颠倒,如有人不听父母兄长教诲,不是苦也是苦。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众生欺诈他人,他人没把他怎样,但有三恶道等着他。欺诈他人时不苦,自有苦报相等待。声闻、缘觉断世间诸烦恼是真实;而烦恼之根尚未拔出,遇因缘和合时要发生变化,又为不真实。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诸佛所说是真实,魔所说就不真实。那么,魔说里面有没有真实的地方呢?
佛说,魔所说真实的地方在苦集里面;如世间人有苦,受很多苦,但也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在家学佛人这个不吃,那个不做;出家人这个戒律,那个依法苦行,不还是人受苦吗!千百年来见谁成佛啦!这样说的是魔说,为虚妄。若说一道清净,别无一道清净;即外道有苦集真常,无灭道真常,于不灭中生灭想,于无道中生道想,于无果位中生有果位想;仍是无道无清净,这是佛说真实。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所说有常乐我净是真实义;而诸外道也说有常乐我净。外道说可意十善与不可意十不善业报不失,即善恶到头终有报。若说无常,作善与作恶之人一死,果报谁呢?所作诸行是常,杀生是应该被杀也是常;若说所行所作无常,杀与不杀也是无常,谁去地狱受报呢?若说有地狱受报,就应该是有常而不是无常,一心专念也是常,因为十年念,百年不忘;若说无常谁意谁念呢?一切意念也是常,见一面相识,常见面相知;若无常就没有相见相知。诸业报也是常,初学技术不熟练,三五年后便熟能生巧;若无常怎么有熟巧呢?算术之法也是常,从一二至百千;若无常有一无二,何有百千呢?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都能说明诸行是常;即诸外道认为这种常是真实的。享受到心满意足得果报为外道有乐;如众生饥者得食、寒者得衣、贪者得财、病者得愈等,有求得满足为乐。又如世间人惠施出家人衣食住和诸法器等,为后世得到心满意足的果报,决定有乐。有因缘享乐,必然有身体亲自感受到乐,若是说有乐而身感受不到,谁也不做猴子捞月之事。诸外道说,乐分下、中、上三等。下者忉利天之乐,中者大梵天之乐,上者大自在天之乐。众生本能的欲望,是正常为净;如金银财宝等本身是净法,没什么不干净的。色受想行识本身是净法,也没什么不干净的。那么五蕴之净器盛装金银财宝之净法,这不都是净吗?见能造作与色当知有我;如进陶瓷厂一见设备就知其厂必有陶瓷技师之我。再与我一见面说话、握手等。坐下来叙谈,又见我多大年龄,穿什么衣服,有什么需求,有什么让人生气的事等,应知一定有我。怎么知有我呢?我能劳作生活,而为自己,当然知有我。我小时食乳,长大后帮助他人;身内得色受想行识始终相随,当知这必定有我。有我才知外部谁是障碍,谁是亲人,谁是伴侣,谁是出家人,白天黑夜等。诸外道认为他们的常乐我净是真实的,佛您怎么说呢?

佛说,诸外道迷于生死,沉沦诸欲,爱乐于贪嗔痴。远离了大智导师,不知圆满善法。诸外道虽知业报果自作自受,还不能远离恶法。不是正法正命自活,为贪上妙五欲而贪于不修善法。诸外道虽想正净解脱,而持戒不足,不能成就。随想求乐,无因缘得佛法而求乐。虽不愿受一切诸苦,而所行不能远离诸苦因缘。虽知不能解脱于生老病死,而享乐一天是一天,放逸一时是一时,不去求正法解脱。诸外道心被无明覆盖,远离善友,乐在三界长生不老。虽有烦恼大病,却不知求大智良医医治。虽走向无边险路,而不知求善法资粮。虽被欲毒所害,反抱五欲毒霜不放,近求邪恶之法,亲善邪见。诸外道希望食到甘露果,而反种下苦的种子。虽想求大智光明,反住入烦恼暗室。虽想饮甘露止渴,而反饮诸欲盐水。虽漂没生死苦海,却远离无上船师。诸外道迷惑颠倒,认为诸行是常,那是不真实的。

因为诸外道所修善法是世间有为法、有漏法,无出世间的智慧,不知山外青山天外天,极乐净土出世间。所以,被假世间的诸假象所迷,所行是假,其果难真。假世间为诸有,假象为诸世相。物质世间是真实的,但要被无常力破坏而不常住,才说是假。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25:42 | 只看该作者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圣行品第十九之下】
佛说,观诸行无常,以因缘得知。诸法从缘生,当知无常。诸外道法都是从缘而生,当知无常。佛性本无生灭、去来、名相长短等是常。佛性是佛,佛就是法,佛性常则法常。佛就是僧,真僧为常,则为佛法常。诸法从因生,当知无常。诸外道法,都是从因而生。诸外道法不见佛性,都是妄语而无真实。凡夫所见男女、牛羊、山河、财宝等一切都是有为,有为就是无常,而佛法僧无为如虚空,才是真常。有为法分色法与非色法二种。

色法在众生处内是心心数法,外是地水火风等有形物质。心心数法为身心诸法;众生本性攀缘或依附于心而存在世间,心包括六根和第七识与第八识。凡夫眼耳鼻舌身与意识相对应产生变化境界无常,法相随念头而生灭。生灭法相传第七识落第八识。诸行因缘不一样,而落于八识田里的法相也不一样,为心无常。

佛接着说,诸外道由于修的无常心和苦空无我心是有为因缘,所修不得出世间的无我和常乐我净。一切外道有三种心;一为出家心;二为在家心;三为在家远离心。一切外道有三种相;苦相、乐相与不苦不乐相。

苦相、乐相与不苦不乐相根据心修功德不同而有区别,贪相、嗔相、痴相也根据心所造作不同而有区别,一切外道愚痴相、疑惑相、邪见相也根据心所贪欲不同而有区别。世间心念无常,怨亲无常,财物无常,生死无常,性常随无常心而流转三界六道。

佛接着说,有形物质是色无常。色有生有灭,如胎儿出生至老死,有不同的变化相,又有少、青、壮、老、死不同的名字。众生无常是苦,就是不净。不净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因缘流转。诸行无我,知色非我是非色法。

诸外道以专念心,是人本能,不是性我。我性不以意念有,不以意念无。诸外道只知有我,不知谁是我,于法中又等于不知有我。真我虚空佛性,是修戒定慧证知,而不是外道世间思维知之。诸外道若以姓名是我,如贫贱人姓名“钱富贵”一样颠倒;若以死无我,如矮人姓名“高万丈”一样虚妄。

佛接着说,一切众生于淫欲、饮食、恐怖中认为一死百了而无我。诸外道于相中有我,于三界诸有中求常乐我净,如盲人摸象,不知其貌;盲人观雪,不知其色。诸外道不知佛法中的常乐我净,才是真实常住的,而世间的常乐我净是无常的。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佛临般涅槃,难得又转无上法真谛。
佛说,若有人认为我肉身是佛,成无上正等正觉,肉身佛是法,肉身佛是道等;唯肉身佛说法让他人信受,其他人说法不能让他人信受,佛始终不这么认为。这样妄记佛色身是佛,佛是六度万行,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觉知,八正道等,佛始终不这么认为。因缘和合相为见身,语言音声为说法,这是世间说。佛无法可说,这样的法是佛,才是出世间说。佛随顺世间法示现肉身说法,如火种遇干草而生火一样,佛与憍陈如等而为说法,实不生说法之念,是正法、是佛。如人、设备、乳等众因缘和合而加工成酥,酥不言自出,随众因缘出而不出是正法、是佛。如农民种地而植物发芽,芽不言自生,示现佛身说法而无作是正法、是佛。如鼓无人击打不能自出音响,肉身佛言声说法而无音声是正法、是佛。佛无作、无作者才是说法。所说之法是诸佛境界,不是声闻、缘觉所能了知。
虚空无声,于造作中可出有为法;佛性如虚空,无相、无作、无愿是无为法。

佛接着说,佛语有两种;一是世语;二是出世语。佛为诸声闻、缘觉说世语;为诸菩萨说出世语,佛根据众生根基不同而说小乘法和大乘法,为中根人说小乘法,为上根人说大乘法,不为极下根人一阐提说法。学佛求道之人有两种,中精进和上精进。为中精进人说小乘法,为上精进的人说大乘法:初说小乘法有八万天人得一果罗汉,今日说大乘法八十万亿人不退菩提道。佛说小乘法是无常、苦空无我,佛说大乘法为常乐我净。
佛不为极下根人一阐提说法,是慈悲心;如为枯木浇水,即不能增长利益,又加快枯朽程度。

佛接着说,佛说小乘法的声音大梵天和以下诸天的天人能听法受教;佛今日说的大乘法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各有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无量众生听法受教,调伏无量烦恼众生,怨贼寂静;还能让三恶道诸众生得生人天,乃至成就佛道。

二十六、菩萨住于此经,所行为圣行;圣行为诸佛所行,开示菩萨、缘觉、声闻,如此奉行为圣行。菩萨如此行得无所畏地,十地菩萨神通三种广大之一。即自在大、欢乐大、无畏大。不再畏惧贪、嗔、痴、生、老、病、死和恶道及地狱、畜生、饿鬼。恶道还有二种;一是阿修罗;二是人中。人中恶道有三种;一为一阐提;二为诽谤佛法;三为犯四重戒。随愿力因缘不在畏惧受生于诸恶中、诸外道中、天魔中、三界二十五有中,因此为无所畏地。
二十七、菩萨住于无畏地,得二十五种三昧,能坏二十五有众生的烦恼。二十五种三昧来源于化身成就,有化身成就的菩萨才能随佛广度众生。得无垢三昧能坏地狱有;得无退三昧能坏畜生有;得心乐三昧能坏饿鬼有;得欢喜三昧能坏阿修罗有;得日光三昧能断东胜神洲有;得月光三昧能断西牛贺洲有;得热炎三昧能断北俱芦洲有;得如幻三昧能断南瞻部洲有;得一切法不动三昧能断四王天有;得难伏三昧能断忉利天有;得悦意三昧能断焰摩天有;得青色三昧能断兜率天有;得莲色三昧能断化乐天有;得青色三昧能断他化自在天有;得白色三昧能断初禅天有;得种种三昧能断大梵王有;得双三昧能断二禅天有;得雷音三昧能断三禅天有;得注雨三昧能断四禅天有;得如虚空三昧能断无想天有;得照镜三昧能断净居天有;得无碍三昧能断空处天有;得常三昧能断识处天有;得乐三昧能断不用处天有;得我三昧能断非想非非想处天有。
二十八、菩萨得入诸三昧之王,具足广大神通智慧,得住自在地。菩萨住于此地,得生自在力。若见恶道有缘众生可度,即刻往生各道将有缘众生度脱;如观世音菩萨有一次前往古印度波罗奈城,见无数虫蛆与之有缘,就化成小蜂形钻入蛆虫之口,发出南无佛音,这些蛆虫也从口中发出此音,即刻得度。住于此地的菩萨是由无量无边的功德成就。

这时,诸无垢藏王(会中很有威望的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的功德智慧无量无边,我想还不如佛说大乘经典,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出自大乘经典之力。
佛说,诸大乘经典成就了菩萨的无量功德,菩萨的无量功德又不能与大乘经典相比,要大于菩萨无量功德百千万倍。是佛说诸经,出般若彼岸,是佛所有功德才是真正的无量无边。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我反复想,若有人不能听受此经,应该是最愚痴和无有善心的人。我宁愿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折骨为笔,书写此经,广布流传,让更多的人知此经实义。若有人爱财,就先给他财,然后劝他读诵此经;若尊贵的人,就先以爱语随顺他,然后劝他读诵此经;若愚痴的人,就先以威势强迫,然后劝他读诵此经;若骄慢的人,就先顺其方便让他欢喜,然后以此经教导他;若有诽谤此经的人,就先以强势摧伏他,然后劝他读诵此经;有喜爱此经之人,就恭敬、供养、赞叹。

迦叶菩萨的愿力,是十地菩萨所发,也有功德力能践行所发愿力。

佛说,你能护持此经,善心因缘得无量功德,会超无量菩萨,提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如佛一样为大众说如是经典。在很久以前的无佛时代,我释迦牟尼就参访外道六年而修菩萨行,通达外道一切经论。同时受持出世间的常乐我净之法,渴求大乘经名都得不到。又于雪山六年思维坐禅,也听不到出世间的大乘经名。雪山六年在佛的境界里可为无数年那么长。忉利诸天人等都惊讶奇怪,是什么人在雪山苦行,难道是功德庄严主吗!有的天子说,苦行多欲求帝释天主;也有的天子说,不应生是虑!他们接着说,我就不相信这个世上有不为自己,专为他人而修苦行的人。难道有人不爱妻子、不爱财富、不愿得受快乐吗!如有这样的人,一定是求无上正等正觉,救度世间众生。他们接着说,世上有这样的人实在难信,因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如水中月,水动月移,难发易坏,见生死恐怖,便退初心。

这时,释提桓因说,我前去一试便知。说完自变其身为罗刹像,形甚可怖来到雪山下,说过去佛说半句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说完半偈后,现可怖像。

这时我释迦牟尼听半偈后心生欢喜,如久病遇良医,久旱逢甘露,久狱归家一样。是谁说半偈,让饥渴众生得食美味?四周空寂,唯见罗刹丑陋,心里疑惑这半偈是不是他说的呢?这样丑陋让人害怕的罗刹,能说半偈吗?若能说如火中生莲花,日光出冷水一样不可思议!但是,也有可能此罗刹得见过去诸佛听闻半偈呢!用现代话说,人不可貌相。当即到罗刹前,口称大士,您于何处得闻过去离怖畏的半偈。这半偈如宝珠,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的正法,世间无量众生不能得闻如此空义。

罗刹说,没有时间跟你说这些,都饥饿好几日了,求食而不得。
这时,我释迦牟尼对罗刹说,大士若能把此偈后半偈说完,终身可为您的弟子。因为财施有尽,法施因缘无尽。
罗刹说,我为饥俄所逼,实不能说。我专食人肉、喝人血。而世人多有福德,又有诸天守护,故而不得食。
我释迦牟尼对罗刹说,您若说出下半偈,愿将此身供养,为求无上菩提。
罗刹说,谁能相信为半偈的八个字舍所爱之身。
我释迦牟尼对罗刹说,大梵天王、忉利天王、四天王、有天眼通的菩萨,十方诸佛都能作证,为半偈八个字,愿舍身命。于后叉手长跪,请罗刹坐在身上而说半偈。
罗刹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听闻此偈后,我释迦牟尼便上高树跳下舍身供养罗刹。这时,虚空中出种种妙音,上至色究竟天。罗刹立即还复原形,在空中接身于安稳处。诸天王都顶礼赞叹,先忏悔轻慢之罪过,然后辞归各天。我释迦牟尼往昔为半偈舍身,得超越十二劫,在弥勒菩萨前而成佛道。菩萨无量功德皆由供养佛、正法、发菩提心所成就、所超越。这就是菩萨住于此经,修于圣行。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梵行品第二十之一】
菩萨住于梵行,住于此经,久修善法。

佛说,菩萨梵行;即菩萨住于此经,修七种善法,具足梵行。七种善法为,知法、知义、知时、知足、自知、知众、知尊卑。具体如下:
一为知法;是菩萨知佛三藏十二部经。即契经、重颂、授记、颂偈、无问自说、因缘、比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义。具体来讲,契经;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这种格式的经典。重颂经;佛告诸比丘等义,为重此义,以偈颂曰格式的经典。授记经;经律中有授记内容的经典;如阿逸多于未来世而成佛,号曰弥勒。颂偈经;用偈语表述经律内容的经典。无问自说;佛从禅定起,无人请法而自向大众说法的经典。因缘经;佛根据众生根基因缘而说法,如为捕鸟人说莫轻小恶等经典。比喻经;佛说戒律等法,用世间各种事例做比喻的经典。本事经;如佛所说,比丘当知,我出世时说法名曰戒经;迦叶佛时说法名曰分别空等,都是佛说经典,名字不一样。本生经;菩萨修诸苦行,化入六道众生,如作兔、鸟、天王等经典。方广经;大乘经典义如广大虚空的经典。未曾有经;世间凡人中根本不能有也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在佛那里却有,又实际发生的事;如菩萨降生,无人扶持,即行七步等经典。论义经;为说明经义而作议论,又分别广说的经典。
二为知义;是菩萨于一切语言文字中广知其义。广知是依语言文字,又离语言文字;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义、法昧、证悟境界等。
三为知时;是菩萨根据时代、时间要求,做好修行安排。什么时间修寂静、修精进、修舍定,修供养、修布施等。
四为知足;是菩萨在饮食、衣服、医药上等要知节俭,在行住坐卧睡语时要自省,不要干扰到他人或让他人生烦恼。
五为自知;是菩萨自知自己是干什么的,知方向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努力方法。有坚固的信、戒、闻、舍、慧、来去、正念、善行、问答等,如法行作。
六为知众;是菩萨应知四众弟子的根基因缘、心态习惯等,知诸外道所说经论法义,知世俗世论等,才能如法修行,弘法利生。
七为知尊卑;是菩萨应知人善为尊,不善为卑。人对佛法有信与不信二种;信为善,不信不称为善。信的人有常去寺庙供养和不去寺庙供养二种;供养为善,不供养不称为善。去寺庙的人有礼拜和不礼拜二种;礼拜为善,不礼拜不称为善。礼拜的人有听法和不听法二种;听法为善,不听法不称为善。听法的人有至心听和不至心听两种;至心听为善,不至心听不称为善。至心听法的人有思义和不思义二种;思义为善,不思义不称为善。思义的人有如说行和不如说行二种;如说行为善,不如说行不称为善。如说行的人有求声闻不能利益苦恼众生和求大乘安乐多人二种;求声闻的为善,求大乘的为最上善。

菩萨住于此经,慈悲喜舍,具足梵行。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修慈修悲能断嗔恚,怎么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无量心呢?慈应有三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无缘;悲、喜、舍心也是这样。若按这个法义,唯有慈就可以,不应有悲喜舍呀?缘建立于身心五蕴,利益喜乐,是众生缘;依法满足众生所求为法缘;佛于众生有缘,而不是所有众生都与佛有缘又为无缘。把一切众生视如父母、妻子、亲属一样的慈为众生缘;见一切法都从缘生而不见众生是法缘;没有慈也没有缘,又不见众生为无缘。悲、喜、舍心也是这样;应有悲喜舍心,而不应有慈呀?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如这样应有悲舍心,不应有慈喜呀?无量也可说是无边;即无边是一,佛道无上誓愿成就可以,不应说四无量心呀?

佛说,诸佛为众生说法,秘要难难;如人只见佛放光,不见光中有佛,为不同类众生说法,现不同音声让不同类众生听明白等。佛根据请法众生不同、根基不同、因缘不同等,有的只说善法,有的说善恶和果,有的说善恶果报、烦恼苦,有的说生老病死,有的说受、爱、取、有、生,有的说过去、现在、未来世因果,有的说六入爱取,有的说灭八种苦,乃至十二因缘。诸佛说法有大方便,常与无常、乐与苦、净与不净、我与无我等,随众生根性方便说世间法,在此基础上方便说离相离有的出世间法。让无量众生去掉五欲习气,安住道心。有的众生贪财、爱富贵或性格暴躁等无量诸恶习,诸佛以无量心方便于千万劫中劝化,令发菩提心。

秘为心授而口不说;要为重大而又关键;难难为明知不可说而又勉为其难比喻说。善恶和果为,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恶间杂,和合为果。

佛接着说,四无量心具体表现为慈悲喜舍。虽说修慈能断贪欲,修悲能断嗔恚,修喜能断不乐,修舍能断贪欲嗔恚,字义上有重复;但也不能说一说二说三,只能说慈悲喜舍。因为,恚有害命和打骂二种后果;修慈能不害命,修悲能不打骂。嗔有恨他人和恨自己二种;修慈能不恨他人,修悲能不恨自己。恨他人有缘因,恨自己无缘因,修慈能去掉有缘因,如不与他一般见识等;修悲能去掉无缘因,如别与自己过不去等。嗔有久远积累习气和今生开始积累习气二种;修慈能去掉过去习气,修悲能去掉现在习气。嗔有嗔圣人和嗔凡夫二种;修慈能去掉嗔圣人,修悲能去掉嗔凡夫。嗔有上嗔和中嗔二种;修慈能去掉极爱气愤的上嗔,修悲能去掉一般爱气愤的中嗔。所以,慈悲喜舍与四无量心相对应而不能说应三不是四,人为割断内在联系和相互照应的关系。
慈悲喜舍是菩萨住于梵行,住于此经,修诸善行的具体表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慈悲喜舍又与缘联系在一起,才有四无量心。

佛说,菩萨有四种无量心,才能修行慈悲喜舍;即无量有缘非自在,缘于无量众生而不能得自在之体。无量自在非缘,只缘于父母、兄弟、姐妹等善缘,不是与众生的无量缘。无量亦缘亦自在,是诸佛境界。无量非缘非自在,是声闻、缘觉境界。诸佛菩萨于无量心为实,诸声闻、缘觉于无量心为少。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住于此经,得慈悲心,是不是大慈大悲呢?
佛说,菩萨于诸众生缘分为三类;一所亲,二怨憎,三不亲不憎。亲人分上亲、中亲、下亲三等。怨憎也是这样,分上中下三等。菩萨对上中下三等亲人分别给予上等、中等、平等的满足之乐。菩萨对上中下三等有怨憎人分别给予下等、中等、多于上等的满足之乐。菩萨如转上中下三等亲人平等,给予平等满足之乐,为慈心成就。菩萨如转上中下三等怨憎人为平等,给予平等满足之乐,为悲心成就。但这只是成就慈悲心,不能成就大慈大悲。菩萨大慈是对一阐提无差别想,不见其过不生嗔恨 ;又平等利益众生。菩萨大悲是平等利乐众生,菩萨大喜为众生得佛法利乐欢喜,菩萨大舍为不见自己相而一切法平等舍于众生,令具足菩萨行。菩萨先发世间的四无量心,才得出世间的四无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四无量心对诸比丘而言,去掉不利因素,增长有利因素,是不是虚观无实呢?若不真实还能利益众生吗?若真实为什么不以诸佛菩萨威德之力,直接救度众生出三界而受乐呢?如我修慈心经此劫七番成坏,三十六番人天果报,怎么还没成就无上佛道呢?
佛说,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修慈的人实在不是妄想,其心真实。声闻、缘觉修慈有些困难,而诸佛、菩萨慈悲真实。菩萨修行慈悲,住于此经,观金为土,观土为金,地水火风随意成就。观众生非众生、非众生实众生随意成就,无有虚妄。菩萨修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如下:
菩萨修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是真实思维,不是虚妄。怎样是真思维,菩萨修慈悲喜舍能断除诸烦恼的众生相;能为一切诸善根本;能为贫穷众生起惠施心,护佑得到财富。而自心不生贪著,必定回向佛道。
菩萨修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不为名闻利养,不求人天快乐,不求报答;平等行施,不见受施的人持戒与破戒,不分众生高低贫贱,不择时间地点和条件。只要众生有求,平等行施永不间断,具足布施功德。菩萨布施时如有分别心、差别念,就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菩萨修行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对众生平等慈如一子想,悲悯众生如父母想,让众生满足财富的同时,还让众生得到大智食物、善行食物,于佛道不求小乘;还让众生得到法喜食物,永离欲爱;还让众生得到智慧彼岸食物,得于三界解脱。
菩萨慈心布施浆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到大乘河,饮佛净水,断烦恼渴,离生死爱,具足法身,入三昧智慧海。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得出世间离欲寂净诸昧,具足法昧,得见佛性;再去利益无量众生,让众生离六道差别之昧,得唯一清净法昧。
菩萨慈心布施车乘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成于大乘,得住大乘,得不退转乘,得无上功德乘,共证菩提。
菩萨慈心布施衣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得惭愧衣,法界覆身;得坏诸见衣,成金色身。希望诸众生普得无色身,得入无色此经。
菩萨慈心布施花香等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貌色微妙第一,百福庄严,常遇善友,具足善根,持无碍戒、坚守戒、无悔戒、一切智戒,离诸破戒;得无戒、未曾有戒、无师戒、无作戒、无秽戒、无污染戒等大乘之戒,具足持戒功德,成就此经微妙莲花。
菩萨慈心布施床铺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得天中天所卧之床,得大智慧,坐于四禅;卧于菩萨所卧之床,得安乐卧;离生死床;坐无上床、忍辱床、无畏床、清净床、善法床等,远离世间诸法、诸苦、诸烦恼,得善法、善友,共依诸佛所行之法。
菩萨慈心布施舍宅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入大乘舍,修大悲行、六度行、大正觉行、广大行;得正念安住常乐我净,远离恶念颠倒;心入此经,于未来世常住菩萨所居宫殿。
菩萨慈心布施灯明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生光明无量,安住佛法;常得照明,光泽第一;其目清净,见清净佛性;肉眼清净,见十方佛刹;得佛光明,普照十方无量世界;燃大乘灯,灭众生无明暗;得火珠明,灭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黑暗;具足五眼,悟诸法相;得此经光明,示悟众生真实佛性。

佛接着说,四圣道所说善根,慈为根本。一切修息至十二因缘及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的四加行等诸法诸缘,诸根诸力等一切见道修道,都以慈为根本;离开慈或无慈,一切修行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再从四禅至诸三昧及诸神通智慧,都以慈为根本;离慈无世间法,出世间法就同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不真实,慈是一切诸善根本。实思维即慈,大乘即慈,菩提即慈,大梵即慈,父母即慈,慈即佛不可思议境界;慈即众生佛性,慈即大空,慈即虚空,慈即常住佛、法、僧,慈即是净,慈即是我,慈即甘露,慈即佛性,佛性即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是佛。慈是一切菩萨无上道,慈是诸佛无量境界。若于小乘的声闻、缘觉而言,无常即慈,苦即是慈,不净即慈,无我即慈,妄想即慈,不布施等即慈。这样慈是利己慈,不是利益众生慈。这样慈是不能觉了诸法,不能见佛性。慈若见法有相,就是有漏有为。慈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佛性不可思议,佛不可思议。菩萨住于此经修如是慈,安于睡眠,眠无恶梦,梦中无有不善,命终自在往生,是此经能成就菩萨无量功德。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所有思维真实,声闻缘觉不真实,怎么不以菩萨威力让众生平等受快乐呢?众生也没有实在得到快乐呢?是不是菩萨修慈心为无利益呢?
佛说,诸众生不修善行,作恶转定业必受苦报;如一阐提或一阐提转入各道众生,菩萨所修慈为无利益,不能令得受乐。诸众生修善行,另所造业可受苦报也可不受苦报,菩萨之慈为有利益,能令得安乐。众生善行,见修慈的人,自然得受乐。慈有无量门,即有自在神通;如提婆达多欲加害于佛,放狂醉大象入城,践踏诸弟子和百千众生,城中人民举声嚎哭。诸弟子中没有离欲的四散奔走,唯阿难于道中禅坐不动。这时,佛入慈定,出手一扬,五指出五狮子,醉象畏惧,趴在地上,礼我佛足。五指实无狮子,而是慈善根力将之调伏。
又如佛来此城双树林的路上,有五百力士在修路,路中有巨石众移不动,佛慈心怜悯,用大脚指举此石置于空中,还以手接住放在右手掌上,吹一口气此石成碎末。令五百力士贡高心得以调伏,这都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还如,南天竺有一大城,城中有一长者名卢至,为大众导师。卢至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植诸善本,可大城人民信伏邪道,奉事外道。佛欲度彼长者,从王舍城至大城很远,佛与众弟子步行而往。外道听到消息就造谣惑众,说有一些出家僧人要来此城,他们到哪里哪里就遭灾,大地五谷不收,人民饥饿死亡,生病不能救治;他们都是无赖,似罗刹、恶鬼等。大城人民听到谣言后,纷纷到外道处求解救之法。外道说,可将城外树林砍光,井泉用臭秽物填死,城门紧闭,各持武器,才能保大城安稳。大城人民立即施行。佛与众弟子来到城下见此情景,慈心怜悯,所有树林恢复如初,又长出无数花草;井泉清澈;城门自开。卢至长者带领大城人民,来到佛住所,听佛法要,发心向佛。此树林井泉恢复如初,都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再如,舍卫城有一女失爱子而疯癫,裸身哭于四城门通行路上。此女于过去佛所种过善根,佛起怜悯心,告阿难为此女穿上衣后,佛为说法。此女疯癫立愈,并发心向佛,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再如,舍卫城中有一优婆夷,于过去无量佛所种诸善根。今生又皈依佛门,经常供养众僧医药。僧中有一比丘,得了一种怪病,良医说需要人肉为药引。此优婆夷用黄金买肉而买不到,便用刀割自己腿上肉为其治病,比丘之病得愈。而后来此优婆夷身上生疮,苦恼不堪!即高喊南无佛陀!佛起大慈心,立见佛持良药敷其疮愈。并为其说法,令当即发菩提心。佛实际没有去现场,都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再如,有一恶人,贪心不足。得病为头痛腹胀,苦恼不堪。念言南无佛陀!佛当时住其它城市,但闻音生慈心。这个恶人当即见佛手摩头腹,给予药汤。佛实没有去恶人住处,而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再如,一个国家有五百贼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王用兵捕之,用利器刺瞎双目。群贼苦恼念言,南无佛陀!佛于祗洹精舍闻音生慈心,用清凉风药治愈群贼双目。即见佛为说法,同发心向善,修行佛法。佛实没有去群贼处,而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再如,一国王子愚痴,废其父自立为王。因与别的民族有宿怨,抓来一万二千名女人,割耳鼻断手足,推下深坑欲活埋。此时,这些女人大哭,念言南无佛陀!佛于竹林中闻音生慈心。这时,诸女人见佛来到此地,手足耳鼻完好如初。又见佛为其说法,诸女人听法都出家受具足戒,发菩提心。佛实没有去诸女人处,而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由此可见,菩萨修慈是真实思维,慈善之力不可思议。佛菩萨寻声救苦的慈心愿力与神通自在,也不可思议。

在这里我为诸位讲一个哲学命题,唯物与唯心主义。所谓的唯物主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停留在人的意识上。而不承认思维感知不到的第七识魄和第八识神识乃至第九识自性、第十识纯净性。只有佛、菩萨或老实依佛法修行的人,才证知以金木水火土为属性特征的宇宙光能魄的存在;和自身具有神识与性的光能存在。这种光能说到底或了义说、究竟说,虽不是物质形态,但又是物质属性;即以光体为存在方式的不能独立或能独立的高智慧高能量的自心性识。不能独立的为众生,能独立的为佛菩萨。这样的圣人于世间才能证知世界上彻底的唯物主义与真正的唯心主义是一体,即唯一佛乘。佛菩萨的神通妙力都来源于通彻宇宙又在宇宙中万彻万能的智慧能量。又以光能为载体成就不同的生命现象才是智慧无极限的觉者,成就的过程就是积功累德,培育慈悲、增长智慧的过程。否则,停止在意识上的唯物主义,停留在思维上的唯心主义,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是真正的唯心主义者。而是三界之内有欲、有求、有想或无想的六道众生;或有为、有染、有漏的诸外道。这是存在于宇宙之中乃至我们这个世界的绝对真理。这一绝对真理的证知不是在语言、文字等一切文化现象上求得,也不能在一切物质属性变化规律的科学现象中找到。所谓的地球文明,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世间法则。离开地球乃至太阳系,就不能适用其它星球或世界的生命文明与法则。只有出世间的文明,才是永恒的真实的常乐我净。这里的光能也为比喻说,实则似光非光;似有还无,似无尚有,真实存在,又具妙有。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二】
佛说,菩萨久修慈悲喜舍后,得住极爱一子地(十地菩萨神通三种广大之一欢乐大,由常勤利益众生向乐所证得)。怎么称此地菩萨为极爱又名一子呢?因为住此地菩萨对众生同于一子想,对修善的人生大欢喜。所以,称极爱一子地。菩萨住于此地,见诸众生有烦恼病患,心生愁恼,犹念如子。见诸众生功德不增,身口意行不善,菩萨以智慧让众生培育功德,远离生死苦恼。见一阐提堕于地狱,愿同生地狱中,一阐提受极苦时若生一念改悔之心,当为说法,得一念善根。见诸众生于六道中造作善恶,心也常念不舍,不以嗔恶相加,如一子想。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我现在智慧浅薄,不能完全理解住一子地菩萨的境界。如佛您过去世作国王行菩萨道时,怎么处决您那里的外道人之命呢?若一子想,应护念而不是杀掉呀?另外,若平等对待众生如一子想,怎么对提婆达多说,痴人无羞,食人唾沫;他听后非常气愤,起不善心,出佛身血;提婆达多造恶后,佛又说应堕地狱受罪一劫。佛您这么说与一子想之义是不是相违背呢?还有,如须菩提尊者,住于空地,凡入城乞食,先观是不是有人嫌嫉,若一人有此心,宁可忍极饥饿也不行乞。因为,他知自己于往昔种福时,生一恶念,堕大地狱受苦。所以,今宁饥终日不食,也不让一众生起嫌嫉之心。须菩提尊者都能如此,何况一子地菩萨。因此,佛您是什么缘故对提婆达多出粗言而又使其生起重恶之心呢?

佛说,你今日不应这样问难,说佛为诸众生作烦恼因缘。假设让蚊子用嘴把大海之水吸干见底,人与毒蛇同住一处或人将双手绑缚投入饿狮子口等等,都不能说佛为诸众生作烦恼因缘。菩萨连蚂蚁都慈悯不杀,何况外道人呢!菩萨常作种种方便,惠施众生无量寿命。菩萨在行布施时,持不杀戒;行忍辱时,慎口无过;行持戒时,过失是自己的免争讼;在行精进时,欢喜善心;在行禅定时,善法摄心;在行智慧时,平等慈心。在行六度时,已惠施众生得长寿命。所问国王杀外道人时,佛已证得此地。但以爱念的缘故,杀其生命,救其慧命,不是世间恶心的缘故;如父母唯有一子作恶多端,若不将其杀死,还要有更多的人被杀被害等。菩萨护持正法之心就是这样,让他改尊善法,是随其方便。因为,被夺其命的外道诽谤正法,堕地狱后有三念;一念自知我从人道中来;二念自知堕大地狱;三念自知诽谤大乘经典。为国王所杀而来此,三念后于大乘经典生信敬心;对自己生忏悔心。这时,乘佛、菩萨愿力,地狱之苦立即停止,再将其接引到值佛住世的世界,是人十劫寿命。所以,才有菩萨示现国王有杀与鞭打之事。这样的国王还以此业缘堕地狱吗!
在中国古代,这样的佛门公案也有很多,这里不讲。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如我理解不管什么缘因,杀人属作恶,都应堕地狱。佛为声闻说法,教诸比丘于草木都不生恶心;无恶心怎么有杀呢?另外,为什么一切众生恶心都要堕于地狱呢?
佛说,若因恶心而堕地狱,而时菩萨护持正法,令其改尊善法时,实无恶心。菩萨于一切众生都有怜悯心,只是善知因缘,行诸方便,让众生有缘种诸善根。可是,一些外道法,若打死苍蝇、蚊子、老鼠等是为人类除害,打死越多越好;与佛法有本质区别。普通凡夫杀恶人,也有业报。要在佛前依法断食忏悔三日,才能消其罪。若杀僧人、父母、女人和耕牛,不说忏悔,要几万年在地狱中。

这里的普通凡夫杀恶人,是大众公认的恶人;不是哪个人认为的恶人。

佛接着说,佛、菩萨知有下中上三杀的业报因缘。下杀为一切畜生,包括菩萨以因缘示现受生的畜生。众生以下杀因缘要堕三恶道,受下苦报。中杀为杀凡夫至三果罗汉,众生以中杀因缘堕入三恶道,受中苦报。上杀为杀父母至四果罗汉、辟支佛、品位菩萨,众生以是业因,堕于大阿鼻地狱,受上苦报,无有出期。不在三杀之内,不受三杀苦报之内的杀,有其它的业报;如走路踩死蚂蚁,不在三杀之内。又如,一些外道容易转为一阐提,诽谤大乘佛法,打杀这类的一阐提也不在三杀之内。

这里的打杀,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乱杀;而是指国王依国法强权的打杀。

佛接着说,佛是什么因缘骂提婆达多痴人食唾呢!因为,佛说法虽是实语为世人所爱,但因时间、地点、人物、场合等不合适,随因缘而佛不能说法;所说让闻者不悦,也不能说法。所以,虽真实不虚的佛法,还要因缘具足与条件适宜时,才能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说法。这是佛正遍知与知方便的缘故;如有一旷野鬼,纯食血肉,日食一人。佛为此鬼说法时,此鬼暴恶不受;佛即化身为大力鬼将其降伏,此时此鬼昏迷不醒。佛以慈悯心用手摸其身,使此鬼又恢复其原状,此鬼感激大力鬼王不杀的大威德。这时,佛又为此鬼说法,又为授不杀戒。此鬼问佛,我和眷属都以食血肉生存,受不杀戒怎么活呢?佛告诉此鬼,凡是修行佛法之处,都布施饮食。若有不尊佛教而不行布施旷野鬼类的人,不是佛弟子,是天魔眷属。佛曾以木打护法鬼,把羊头鬼推下山去,以针刺箭毛鬼身等,目的是纠正诸类心中恶习,安住正法。提婆达多不是一阐提、凡夫、声闻、缘觉,是诸佛知见,为佛法中示现的反面教员;佛呵责辱骂提婆达多也是诸佛境界,不以种种方便,难以调伏众生。所以,不能对佛说法和诸行有一丝一毫的疑惑心。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修舍心又得何地呢?
佛说,菩萨修舍心时,得住于空平等地。是入地以上菩萨的无分别自在,舍一切法,离一切分别心。菩萨住于此地,对父母、兄弟等一切亲族与善知识及怨憎等人,心无分别;对一切有五蕴的众生寿命,心无分别。菩萨住于此地,观一切法如虚空,清净无碍,其心平等。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应怎样修空呢?
佛说,空有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
一为内空;是菩萨观内法空,心无亲怨与众生寿命,心无佛法僧相和一切相;唯有佛性,常乐我净。
二为外空;是菩萨观无内法,也无外法。
三为内外空;是菩萨内外法相俱空,唯佛性不空,常乐我净不空。
四为有为空;是菩萨观一切有为法皆空,在诸空基础上,常乐我净之名也是空,佛法僧第一义之名也是空,唯一佛性不空。
五为无为空;是菩萨观无为法皆空,观佛性有为与无为没有分别。
六为无始空;是菩萨观生死无始皆空,观佛性空寂,无有变异。
七为性空;是菩萨观一切法本性皆空,观三界诸法,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性。
八为无所有空;是菩萨观三界皆空,观三界如贫穷人一切都无所有,纯流浪汉;即唯一佛性是真常而大富贵。
九为第一义空;是菩萨观一切来去皆空,观一切法来无所来,去无所至,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有业有报,不见作者(业力召感,无人操纵)。
十为空空;是菩萨观空中皆空;即空中空,空中有空。
十一为大空;是菩萨智慧到达彼岸又无有极限,三界诸有诸相皆空。心无挂碍,行无挂碍。
一切外道所执有为空,也认为空空是大道;但只是三界为空,无色界为识空处。

佛接着说,菩萨住于此地后,于一切法无挂碍,心无迷闷,明了出世间实相,得虚空等地。此地菩萨无烦恼业所缚,更无烦恼业所能障碍,是十地菩萨的业自在。心无善恶分别,如虚空广大,能容诸物,能容诸法。
一、菩萨住于此地中,于一切法见知行缘性相、根禅心定、乘戒法施、善知识等。于一切法,能知能见。
二、菩萨住于此地中,知而不见。知为自饿法;即一切功德自性具足,不从外有;一切向内求,修自心自性;不为我修,不为人修,不为众生修,不为佛修。知卧灰土、住坟塚、穿粪扫衣、乞食等一切苦行和持戒及供养诸天等善,都为外在因缘法相,不是无上解脱因。不见一人只向外求于法相,而不向内求于心性能得正解脱。
三、菩萨住于此地中,亦见亦知。见众生行诸邪法而不自明,必堕地狱受苦报而不自醒。知诸众生从地狱出若生人中,从声闻、缘觉入道,再修六度万行,明心见性,能得入正解脱。
四、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见。知自性常自身不常,佛法僧三宝常而世间一切有相无常。知世间苦乐清净,不是自性清净。知我身、我相、我名、我利等,不是性我。知佛随顺世间示现涅槃,佛身不是色所成就,无坏、无烦恼、无臭秽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五、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见。知人顺世间法流是凡夫;即凡夫著其乐愿随生死流。知人逆世间法流是正住;即一至四果罗汉与辟支佛;而正住至彼岸的是菩萨、是佛。见有众生造身口意三业不善,要堕三恶道;见有众生修善业,要生人天善道;见有众生从暗入暗,从暗入明,从明入暗,从明入明。
从暗入暗为,从恶道又入恶道;从暗入明为,从恶道入善道;从明入暗为,从善道又入恶道;从明入明为,从善道入善道或圣道。
六、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见。知人今世恶业由贪欲、嗔恚、愚痴等形成,必受地狱苦报;而有的人能依佛法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现世轻受业报,不去地狱。见世人不懂、不知、不信、不能修行身、戒、心、慧,不但不能把往昔所造诸恶转为现世轻报,还把今世造作少许恶业增长为地狱苦报;仍不知忏悔,不知修福。
业能转为现世报,必须做三事;一是必须忏悔诸恶,立即改正,后不再作。二是必须发大愿心,供养三宝,修善积福。三是必须立重誓依正法修行,以自度度人为前提,才能将地狱苦报转为现世受报。有的人未修行时,身体等都很好;修行后又是头痛、目痛、腹痛、背痛等;又有被人诋毁、责骂、辱打、饥寒、困苦等;又有破财、离婚、事业不顺等,都是往昔极重恶业转为现世轻报;特别是今生有幸往生极乐净土的人,更是如此。虽一时苦受,却是大因缘幸事;又是佛、菩萨护佑的结果。
七、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知而不见。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为诸烦恼所覆蔽;如黑云挡日,不能得见。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修行功夫不到家;如夜间观物,见不明了。
八、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见亦知。见十方诸佛与十方诸佛世界真实。知自性具足是佛而功德不具足不能证得,还须福慧双修。
九、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亦见亦知和不见不知。亦见亦知世界文字、语言般若和世间男女、山河、城市、财富等。不见不知佛智慧的微妙境界和证悟知见;即佛说法含藏在语言文字后面的微密之义,和佛说法藏世界安立与妙有万象后面的真相。
十、菩萨住于此地中,又有知而不见。知世间惠施、供养、受者、因果是修福德;不见惠施、供养、受者、因果又是佛法身慧德。
福德与慧德是一,而为功德。佛的无量功德,只有佛具足五眼才观知清楚。而菩萨住于此地中,是知而不见。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能这么知见有什么作用吗?
佛说,菩萨证得如此知见,能得四无碍智慧;即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菩萨得法无碍智,遍知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之法,虽知诸法而不分别执著。菩萨得义无碍智,知虽有三乘,归其一乘,虽三乘又无差别相;虽知法中诸义,而不去执著。菩萨得辞无碍智,于一法中可用多种方法解说,说法无尽;又不执著诸法名字。菩萨得乐说无碍智,于无量劫为众生演说诸法义趣,处处精妙而不穷尽;虽演说的最好、最上,却不执著。

法无碍是知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及法的名字。义无碍是知一切法诸义,能随诸法立名而解说实义。辞无碍是知一切法生出的词汇,明了文字语言所综合的阐述和辩论。乐说无碍是知诸法空相与实相,演说正义,很难被驳倒,又无所畏惧。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29:16 | 只看该作者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若不能比较分别诸法,就对诸法不了解?只有比较分别诸法,才能知法,若有比较分别就是有所执著吗?
佛说,无取著才能无碍,才是菩萨。要知贪取执著为凡夫;凡夫贪取执著色受想行识,对色声香味触法有贪心就为所缚,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忧悲大苦等一切烦恼。一切凡夫无此法、义、辞、乐说四无碍智慧。而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早已明了知见法相,对色声香味触法无贪著心,已解脱于生老病死等诸烦恼。况且,菩萨法无碍,善知字持而不忘失。因有天眼通,见今日字义法相如眼见高山与浮云一样明了,如母知子一样什么也无法隐瞒。况且,菩萨义无碍,善知义持而不忘失。因有信解自在神通,知诸法名字就如知地球上有山有水有众生一样不需要再去记知什么。况且,菩萨辞无碍,善知身事、国事、天下事无非佛事,心中无有男女、舍宅、财宝等名相。辞是世间法的凡夫境界;法无文字相,天下本无事,唯一佛事是菩萨的诸善境界。况且,菩萨乐说无碍,善知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量阿僧祇劫说世间法,是让众生出世间。
菩萨久修世间法知法无碍,久修出世间法而知义无碍,久修离世间法相而得辞无碍,久修说世间法而得乐说无碍。

佛接着说,在很多经典中,说声闻、缘觉之人有四无碍,是世间有,出世间无。菩萨修四无碍,是度众生。缘觉之人修寂灭法,志乐山林独处,经日默然,不能说法度人,不能让人得到四加行,不能让人发菩提心。另外,缘觉出世时世间无佛经典,虽知诸法,虽知文字,虽知佛理,却不知大乘佛法,不知常住佛法僧,不知众生皆有佛性,实无四无碍。声闻之人无有三种善巧方便;一是必须软语而后受化;二是必须粗语而后受化;三是不软不粗而后受化。不能善知诸众生根基利钝差别,不能善知诸众生因缘是否具足,不能善知诸众生对佛三乘有无疑心,实无四无碍。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若声闻、缘觉之人实无四无碍,佛怎么说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连神通第一,摩诃拘希罗四无碍第一呢?他们都是声闻、缘觉,让我怎么理解呢?
佛说,为凡夫才说声闻、缘觉之人第一。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知见得四无碍。怎么又说若菩萨心有所碍,名为凡夫呢?
佛说,若有所碍,则为有碍,是四颠倒。菩萨无四颠倒,才证得无碍,才说得四无碍。还有无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无明。无所得是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有所得是三界六道。无所得是住大乘,有所得是声闻、缘觉。无所得是大般涅槃,有所得是三界小涅槃。无所得是如虚空,有所得是入生死轮回。无所得是见佛性,得常乐我净;有所得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无所得是世间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有所得是有相之见。无所得是无上正等正觉,有所得是声闻、缘觉的种子。若说有得是魔眷属,不是佛弟子。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为纯陀所说的偈语,“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是什么法义呢?
佛说,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无量烦恼,如不将无量烦恼除掉,就无今日的大般涅槃。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智慧相的名字,为度众生,今日还要示现具有烦恼像的肉身。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父母和合之身,如不将无量烦恼除掉,就无今日的金刚微妙之身。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度众生要随顺世间示现四大之身和生老病死世间四病。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不将无量烦恼除掉,就无今日的无上正等正觉。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佛性可见,为度众生,今日还要随顺世间示现无常乐我净的肉身。所说本有;即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证得菩提;也不能将世间众生的生老病死四魔破坏掉。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再修六度,为度众生,今日还要随顺世间示现凡夫苦行破魔证道等。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杂食之身,如不将无量烦恼除掉,今日就没有无边之身。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再修三十七助道之法,为度众生,今日还要随顺世间有杂食之身去修三十七助道法。所说本有;即往昔本有于一切法的贪取执著心,如不将无量烦恼除掉,今日就没有毕竟空定。所说本无;即真佛本无中道实义,为度众生,今日还要随顺世间示现无量法心。所说本有;即佛初证菩提时,因有诸钝根声闻弟子,只能说四谛因缘小乘法,而不能说唯一佛乘的大乘法,只能在诸天宫讲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说本无;即本无利根人都像你迦叶菩萨这样,佛才方便说三乘法。所说本有;即在前三个月本说要在此双树林下入般涅槃,今日兑现前言,还要说此经。所说本无;即本无往昔和现在文殊师利在世间示现肉身大菩萨;因世间颠倒,佛虽真常还要示现无常。佛虽方便略相说广,广相说略,是明见众生根基的缘故,所说诸法都是真实的。
一切世间法也都是佛法;因为,诸佛为出世间而说世间,目的是让众生知修证而出离世间。若众生不能出世间,佛就永远不会说世间。有时佛说世间,众生认为是说出世间;有时佛说出世间,众生又认为是说世间。所以,佛说法要先易后难,先说小乘,后说大乘。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出世间也可称为道、菩提、涅槃等。若有说得道,有得就是无常。道是佛性,本自具足,怎么还说得呢?
在世间法有得是无常,在出世间法得为有常。佛性本自具足,有世间修道,才能见性得道。迦叶菩萨这样向佛请法,是担心众生执著文字,分辨不清世间与出世间。
佛说,道有二种;一是常;二是无常。出世间为常,世间为无常。菩提与涅槃,也是这样。外道所修为无常,外道是心外求法,所求之法仍为有与相,才为无常。内道所修为常,是向自心求法,所求无有无相,才为是常。声闻、缘觉所得菩提为无常;即凡夫的烦恼在欲界与色界;声闻、缘觉的烦恼在色界与无色界,虽证果位,未出三界,所以为无常。菩萨与诸佛为常,菩萨虽有一念无明未破而在佛净土,已出世间,必然成佛,才为真常。

用我讲的话说,租他人的房住,早晚得腾地方,因不是自己的国土。这里的凡夫、声闻、缘觉虽有烦恼,菩萨虽有一念无明未破,文字相同而各自的内含不同。为什么有文字般若的人,易落爱见坑,堕文字狱,就是不懂出世间实相,总是在世间空相上转来转去,实在是可怜悯者。执著于心外解脱,是有为法,是无常。自心解脱是无为法,才是真常。

佛接着说,一切众生执著于道、菩提、涅槃等名相而去修戒定慧,仍是无量烦恼中的烦恼,所见之道不真。道无色相可见,无色形可摸。若说无却能断一切烦恼,一切菩萨了了明见。了了见为心见、性见,离世间诸相实见。
众生心中有相,只能貌见,见人说长相,见角说牛相等。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三】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凡是世间能知之法,佛都尽知。凡是世间不能知之法,佛也尽知,是怎么回事呢?
佛说,一切世间众生不知不见不觉佛性,于世间诸经中能见知佛性的人,一定是菩萨。众生只知世间是诸天造化,世界也永远在运动变化;而不知世间是佛愿力妙化与众生业力召感而化现;也不能知世界诸法性不生不灭而常住。只有佛尽知,从初禅至非想非非想诸定仍为世间的知见觉,处于有为法中。若有众生依此世间的知见觉,认为无佛道、无菩提、无涅槃,这样的人仍是一阐提,仍是魔眷属。

迦叶菩萨听佛说法后,说偈赞佛。又向佛请法说,世间众生不能知见觉佛性,菩萨怎么能知见觉呢?
佛说,菩萨可示现世间众生,其觉性已出世间。若有人初听此经就生敬信,发菩提心;这样的人可称为世间菩萨。虽于世间人一样,对佛性还没有知见觉,但有身心修持净戒。以此因缘,在未来世生生处处,戒常清净;常无骄慢邪见和疑惑;常修禅定,正念不忘;常能忆起佛说诸经法和众生皆有佛性,可证为菩萨。这样常修清净智慧,知身中有性我,身我不真常;而受持戒律,牢固不动;心无悔恨,心得欢喜,悦乐安稳;厌离生死,于定中实知实见、明知明见佛性,而得解脱,可实为菩萨。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怎么修持净戒才能明见佛性呢?
佛说,世间戒因有为而不是清净戒。持世间戒的人如遇到困苦烦恼等,有悔恨心,心无欢喜,心无悦乐,心无安稳,不得正定三昧,而不能知见觉佛性。菩萨修清净戒,不为有戒而修戒,为度众生而持清净戒。菩萨持清净戒,如明镜照人,面像自然生;又如良田播种不期而生;还如灯亮而暗自灭,身心持清净戒而无愁恼。依此因缘,心生法喜,身心悦乐。

听闻到这里,愿有缘同道高仁,把自己化作佛的一面铜镜;让众生自见性我真容!把自己化作一盏明灯,让众生找到回家路程!把自己化作一粒种子,让众生心田生起菩提之芽;把自己化作人间彩虹,一半留在大地,一半留给虚空!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喜与乐有什么区别吗?
佛说,菩萨行善为喜,持清净戒为乐;菩萨观离生死为喜,见大般涅槃为乐。菩萨以无恶心得安稳、得正定、得实知见、得离生死、得解脱、得见佛性、得般涅槃,这就是菩萨所持清净戒。菩萨所受净戒,有五法相助;一信、二惭、三愧、四善知识、五增敬戒。远离五疑;一疑佛、二疑法、三疑僧、四疑戒、五疑不放逸。既得五根;信、念、精进、定、慧。得五种涅槃;即色、受、想、行、识各自解脱。
色、受、想、行、识各自解脱,为明心见性,为出世间智慧解脱;否则,为世间解脱。无色界的天人,虽无身口,仍在色、受、想、行、识五蕴中,未得解脱。

佛接着说,若佛弟子受持此经还破戒,有人能站出来敢呵责说,此经密藏有大威力,不允许自毁所受戒,说明此经有大威力。否则,此经无威力,任由人破戒而无人呵责,会让无量众生堕地狱。受持此经又破戒的人,为众生的大恶知识,不是佛弟子,而是魔子。
见诸破戒,有人能站出来敢呵责说,证明仍有正法住世;否则,是真实的末法时代。

佛接着说,佛弟子受持此经,应身正心正,千万不要儿戏轻躁举动。身行不正为儿戏,心行不正为轻动;身造诸业为儿戏,有求之心为轻动。若人有求造业,就不要受持此经。若有人受持此经,又有求造业,就应受到呵责。
能受到呵责的人,仍是佛法可度之人,仍是修行人的福报;否则,为沉沦人。
佛接着说,若佛弟子受持此经,不要什么时间都说,不要为社会说,不要为不请者说,不要为心不重视此经者说,不要随便处处说,不要在自己忧悲时说,不要轻易为他人说,不要为了攻击佛法去说,不要热衷于世间法去说;如有人不按佛训去说,此经失去威力,说的人自己无利益,又让无量众生堕于地狱。这样的人为众生的大恶知识,不是佛弟子,而是魔子。
恶知识多以伪善的形式出现,具有欺骗性,蒙蔽人的心目。

佛接着说,若有人受持此经,说大涅槃、说佛性、说佛密藏、说大乘经、说声闻缘觉、说解脱、说见佛性等,要先清净其身,身正则言顺;让很多的人于此经生清净信;让听此经的人恭敬此经,也恭敬讲法的人;这样如法讲法的人能得发菩提心,也为众生的真善知识,是佛弟子,是菩萨。
身正则言顺,身正又是无声言说,又胜于有声言说。
佛接着说,众生依世间的知见觉,住于有为而无常;菩萨所依知见觉,住于无为而真常。菩萨所依知见觉,精勤于六念处;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一为念佛;念佛十号功德;即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因佛无师自悟,也称大智、大施主、大法王、大医王、大雄大力等。对佛十种名号的具体理解为:
应;世间法称为怨;即佛应破生老病死四魔。四魔为菩萨所怨,菩萨能以智慧破坏四魔为应。又有应为远离,菩萨远离无量烦恼为应。还有应为乐,菩萨为度众生修苦乐法而常乐为应。再有人天敬仰佛、供养佛,一切言行为应。
正遍知;正为不颠倒;遍知为通达不颠倒之法。再有正为苦行;遍知为知因苦行,苦行必有果报;再有正为世间中;遍知是有定有空才能行于中道。再有佛号是可数、可量、可称,又是不可数、不可量、不可称。声闻缘觉在三界内也有正遍知,而无出世间的正遍知。
明行足;明是得无量善果。行为脚足;乘戒定慧足,必得无上正等正觉善果。又有明为咒,行明为吉,足为果;即解脱证菩提可入大般涅槃。还有明为光,行为业,足为果;即勤行六度必证菩提。再有明为,菩萨明、诸佛明、无明明;行为修诸善业;足为见佛性;即菩萨行六度是佛的眼目,为度众生得见佛性。
善逝;善为高,逝为不高;世间高为无上菩提,世间不高为佛的平等心。又有善为善知识,逝为善知识果;即佛不舍初发心,度脱众生,得大般涅槃。还有善为好见,逝为能有;即见佛性才能得大般涅槃。
世间解;世间为五蕴,解为知;即诸佛善知世间五蕴。世间又为五欲,解为不著;即诸佛不著五欲。世间又为十方世界,一切声闻、缘觉不知、不见、不解,诸佛悉知、悉见、悉解。世间又为凡夫,解为知诸凡夫善恶因果;声闻、缘觉难知,唯佛能知。世间又为莲花,解为不污;诸佛示现出世间,不为世间法所污。
无上士;为断无所断,即诸佛无有烦恼可断又示现断;又为佛无有诤讼,又为佛所说法不为一切众生所坏,又为三世诸佛无有过失,又为诸佛肉体大般涅槃无新无旧。
调御丈夫;佛能调伏亲近善知识的人,能听闻佛法的人,能理解佛法的人,能如说修行的人。这样的人是丈夫;否则,不是丈夫,形同畜生。又有佛调伏一切众生,为其说生老病死等世间无常法。
天人师;天为昼长夜短,天人无愁恼,常受快乐。又有天为光明,能破众生恶业黑暗。修善的人生天上,生天的人为吉祥。人为能多思义,依佛所教能修善业,证得声闻、缘觉果;发菩提心,再证菩提果。师有两种;一是善教;二是恶教。诸佛菩萨为善教,魔王眷属为恶教。诸佛教众生身口意善,身远离诸不善业,诸恶业;即远离三恶道,得解脱;口意业也是如此。魔王眷属教众生身口意恶,贪著五欲,不得解脱。
佛;自觉悟又能觉他为佛。
世尊;世间最尊贵是最有智慧的觉悟者。
念佛,心解佛十种名号,得无量功德。菩萨念佛为以无量劫时间恭敬父母、僧人、诸长老、诸佛,修行六度;菩萨念佛为让众生得解脱安稳快乐,永远不为自己得安稳快乐;菩萨念佛为常修出世间心、出家心、无为心等。
二为念法;菩萨念法为诸佛所说法是最妙最上。因有佛法,众生依法修行才得现在果报。唯此最妙最上的正法,无始无终,无有时节,无论什么时候开始修行都可以。真修实干能明法理,永断一切烦恼,永脱诸相,永离生死,至诸佛所居住的净土。
三为念僧;菩萨念僧为诸佛圣僧,诸佛圣僧为众生福田,无比清净,无漏无为。佛法僧一体,心调柔平等,于世无所取,真常菩提性。
四为念戒;菩萨念戒为有戒不破不漏,念戒虽无形而护持,善修行却可得具足。戒为诸佛、菩萨妙宝;住戒修行双翅鸟,证得道果似其身;双足落地好行作,仰头高歌妙法音。
五为念施;菩萨念施为菩提因,念施为亲近修行布施者,亲近修行惠施者。以亲近修行布施因缘,破除众生贪著烦恼。菩萨向众生施食,则为救慧命,让无量众生欢喜,果报是成佛得真常。菩萨向众生施药,则为去除业病,让众生舍掉无量业习,果报是成佛得安乐。菩萨如法求财而行布施,果报是成佛得清净涅槃。菩萨行施让众生不求而得,果报是成佛得自在我。
六为念天;菩萨念天唯一佛乘,菩萨作各界天王不是欲望,而为救度众生,因三界无常。菩萨为众生精勤修行第一义佛乘,让诸天界众生除断烦恼,增长智慧。

菩萨念天不是世间的知见觉,而是出世间的知见觉,因三界天主皆由不同品位的菩萨所做。

佛接着说,若有人认为受持佛说三藏十二部经与受持此经的功德平等无有差别,其实不是这样,是有区别的。此经甚深、甚奇、甚特,是佛法僧不可思议,菩提大般涅槃也不可思议。菩萨受持此经,为度众生证得无上菩提而不惜身命,知佛肉身都要示现随顺世间无常;佛子也应如佛一样,自发菩提心,自行菩提道,就是大火烧身也不求救而心舍念法;就是粉身碎骨,也不放舍勤修精进的菩提心。勤精进的坚固心,即是菩提因。菩萨受持此经,见无量生死过患,为众生受生死苦不生厌离;为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如父救子返扑火宅;为众生受持此经,其心坚如金刚,永不退役。

如父救子返扑火宅;父为诸佛、菩萨,子为众生;返扑为乘愿再来,火宅为世间。父救子出离火宅险地,只有慈心,没有欲求。

佛接着说,人有两种;一是圣人;二是凡夫。圣人可思议,凡夫不可思议。圣人修戒定慧为可思议;凡夫没有解脱,于生死苦海中可得福慧,而又不知修福慧;又于生死苦海中不生厌离心,为不可思议。人有上中下三品,下品之人入胎时,等于入死尸间,入大黑暗中;胎出时等于从粪坑爬出来,又入大黑暗中;即来去心不明亮,为苦来苦去。中品之人入胎时,等于入花鲜果满之处,又有明亮舍宅;胎出时等于入清净河中,又有良田车乘;即来时修善,去时积福。上品之人入胎时,等于入住殿堂,胎出时等于登上高山;即菩萨来去不起贪欲、嗔恚之心。
同样是人,境界千般;人是同样,心态万别。缘于业习,自识自心;妄心造作,还自妄受。
佛接着说,菩萨无师授学,也能证得无上菩提。菩萨入世依法而行,心无悭吝,常为众生广说佛法。身远离杀盗淫;口远离两舌、恶口、妄语、绮语;意远离贪嗔痴恚邪见。从身离身业,从口离口业,而意不离智慧。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无上佛法能住世多长时间呢?于什么时间灭尽呢?
佛说,若佛弟子有能读诵受持此经,行此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为诸众生所恭敬、赞叹、供养。这时,佛法就没有灭,仍有正法住世度人。若此经广布流通之时,诸佛弟子多犯禁戒,造作众恶,不能敬信此经;读诵、受持、解说此经的法师不为众人恭敬、赞叹、供养,又见有受持此经的人,被轻毁诽谤。这时,佛法将于不久就要灭尽。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我亲自随佛一起经历过佛法的兴灭,那是迦叶佛时,此经住世七日;等于释迦牟尼佛讲此经七日的时间,而后灭尽。迦叶佛时有没有此经呢?若有此经怎么说灭尽呢?若无此经怎么说是诸佛密藏呢?
佛说,以上所说法,唯有文殊师利菩萨明白。为了让大众也能明白,佛再重说此法义。佛法有两种;一是世间法;二是出世间法。世间法可灭,出世间法不可灭。佛法又有两种;一是无常乐我净;二是常乐我净。无常乐我净法有坏灭,常乐我净无坏灭。佛法又有两种;一是二乘(声闻、缘觉)所持;二是菩萨所持。二乘所持有坏灭,菩萨所持无坏灭。佛法又有两种;一是心外;二是心内。心外求法有坏灭,心内求法无坏灭。佛法又有两种;一是有为;二是无为。有为法有坏灭,无为法无坏灭。佛法又有两种;一是可得;二是不可得。可得法有坏灭,不可得法无坏灭。佛法又有两种;一是共法;二是不共法。共法有坏灭,不共法无有坏灭。佛法又有两种;一是人中;二是天中。人中之法有坏灭,天中之法无坏灭。佛法又有两种;一是十一部经;二是方等经。十一部经有坏灭,方等经无坏灭。若佛弟子有读诵受持方等经等,就应知此时的佛法不灭。
可得法为世间一切佛经、佛像、口传心授;不可得法为出世间的智慧;共法为一切世间人都可修行;不共法只有天人、证果圣人可修行;十一部经为不含佛性部,佛性为藏;方等经为天上所说,如《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接着说,你所问迦叶佛时有没有此经。此经是一切诸佛密藏,迦叶佛时也一定有此经。因为,佛在其它经典里不说佛性,不说佛常乐我净,不说诸佛不毕竟涅槃;所以,此经为佛密藏。诸佛密藏是为未来世诸恶比丘畜不净物、为四众说佛毕竟入于涅槃、读诵世典不敬佛经等诸恶现于世时;佛为灭这些诸恶,远离邪命利养,才广说此经法义。若是此经灭不现时,要知那时佛法则灭。此经真常不变,怎么问迦叶佛时有无此经呢!迦叶佛时所有众生,贪欲少智慧多,诸佛菩萨有大威德,世界清净。虽有此经,只住世七日,不须广布流通。而现在世众生,多烦恼愚痴,记不住佛法,无有智慧。诸多疑惑,信根不立,世界不净。认为佛是无常,毕竟入于涅槃;以此缘故,佛必说此经。
此经法义微妙,应时应世而现;有大因缘能读诵受持者,当知为诸佛、菩萨所护念。
佛接着说,迦叶佛法实没有灭,现在、未来、诸佛之法,是过去诸佛之法,没有变化。若有众生我见无我,无我见我,常见无常,无常见常;即把世间法说成出世间法,把出世间法说成世间法等,把佛语当成魔语,把魔语当成佛语等。这时,诸佛才广说此经法义。有此经住世时,宁说蚊子之嘴能把大海之水喝尽见底,都不可说佛法灭尽。宁可说用绳子能把狂风捆住,都不可说佛法灭尽。宁可说一口气能把大山吹倒,都不可说佛法灭尽等等。若佛初证菩提,弟子还不能深解佛法,而佛便入般涅槃,要知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般涅槃,要知佛法能久住于世。又有,若佛初证菩提,虽有弟子深解佛法其义,而没有在家人深信敬重佛法,佛便入般涅槃,要知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般涅槃,要知佛法能久住于世。

在这里,佛把佛法能不能久住于世,关键看在家人能不能深信敬重佛法。有的出家人轻视在家人,还有的出家人见在家人讲佛法没当一回事,不就是白衣讲法吗!我准确地讲,负责地讲,在末法时代有菩萨或大菩萨示现在家人弘传佛法。所谓,出家在家像不同,承传佛法因缘中。二者功用替不得,四众具足妙法中。相互尊重莫相轻,恰似鱼水相依行。僧像庄严福田种,慈悲普度悲田中。

佛接着说,若佛初证菩提,有诸弟子深解佛法真义,虽有在家人深信敬重佛法,而诸弟子讲佛法时,贪名闻利养,不为涅槃,佛便入般涅槃,要知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般涅槃,要知佛法能久住于世。还有,若佛初证菩提,有诸弟子深解佛法真义,又有在家人深信敬重佛法,而诸弟子之间多起争讼,互相说是非,佛便入般涅槃,要知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诸弟子互相尊重,不说是非,佛虽入般涅槃,要知佛法能久住于世。再有,若佛初证菩提,有诸弟子深解佛法真义,又有在家人深信敬重佛法,诸弟子为此经而说法,互相恭敬,不起争讼,而诸弟子畜一切不净之物,又自称得一至四果罗汉,佛便般入涅槃,要知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般涅槃,要知佛法能久住于世。再有,若佛初证菩提,上述所说具足;只是各执己见,种种异说;所谓是佛制诸法有遮有开,十二部经也如此,众生不同,利钝差别,众生烦恼病根也可开遮,此义我知,他人不知等;这时,佛便入般涅槃,要知佛法不能久住于世。反之,佛虽入般涅槃,要知佛法能久住于世。
佛法能否久住于世,关键是出家二众能否严持戒律;同时,是在家人深信敬重佛法。严持戒律之人,必是正法修行人;深信敬重佛法的人,也必是正法修行人。
佛接着说,佛法要灭尽时,有声闻弟子说有神或说神空,说有中阴或说无中阴,说有三世或说无三世,说有三乘或说无三乘等。正说的人少,邪说的人多;受持正法的人少,受持邪法的人多;受持佛法的人少,受持魔法的人多。比喻有二个佛弟子,一是阿罗汉;二是破戒比丘。阿罗汉徒众有一百人,破戒比丘徒众就有五百人。破戒的人还说,佛制重戒若持也可以,犯了也无罪过,我就是这样行过来的,照样证得阿罗汉果和四无碍智;佛住世时,戒律严格一些;佛临涅槃时,也就放舍不那么严格了等。阿罗汉比丘说,你们所说正好相反,请不要这么说,于佛法一言一行皆有因果。这时,破戒比丘徒众,共同动手,断阿罗汉的命。魔王见到这样情景,将阿罗汉的徒众与破戒比丘徒众六百人共同害灭,一个不留。那时,凡夫都说,哀哉佛法,于是灭尽。而佛正法实没有灭,世间仍有十二万大菩萨善持佛法而不为众生所见。那时,地球上没有一个比丘为佛弟子,魔王以大火焚烧一切经典,世间再无佛法,直至未来佛降世。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七】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四】
这时,王舍城有一位阿暗世王,性情卑劣恶毒,喜欢杀人,口有四过(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贪婪暴戾,只知享受世乐,将其父横加逆害。可是害死其父后,心生强烈忏悔,但因遍体生疮,其疮臭秽,身不能穿衣,人不能近前。自己便想,此身疮似花朵一样,受这样的业报还不算完,死后堕地狱受苦报,看来也为期不远了。其母为其涂各种良药,身疮不但不愈反而加剧。这位大王对其母说,此疮虽长在身上,病根是在心里,世医谁也不能治愈。这时,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问大王您是身痛还是心痛啊?大王回答说,现在我身心都痛!我听有智慧的人说,世间有五种人要堕地狱。我横加逆害无辜的父王,已获五逆罪;现在回想起来,我造作的罪业太多太多啦!大臣说,大王您先别发愁,为您说几句偈语听;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大王您说的有五种人不能脱离地狱,一定是世间有智慧的人所说。大王您说世无良医能治身心之痛,我告诉您,那不一定,今有一位大师富兰那,一切知见,得自在定,修行清净梵行,常为无量众生广说无量涅槃之道。诸弟子听法后,无黑白业报,今生无业下生也无业。这位大师在此城中,愿大王屈驾前去那里,治疗身心痛的病。大王说,如这位智者大师能治愈我病,灭除我业,我当皈依。

这里是著名的外道六师,讲的是相似法。现在有人说,未来无佛,只有智者。在概念上混淆觉者与智者的区别,这是凡夫说。觉者为佛,是自性觉;智者为人,是世间智。另外,佛与外道智者有九种区别;一是数量有区别;在一定时期内示现成佛仅一人;而外道智者不论什么时间,世间有很多人都可以成就。二是功德上有区别;佛是功德圆满,三身成就,五眼六通自在;而外道智者只有世间福报智慧,有人眼或天眼五通,不得自在。三是智慧上有区别;佛有出世间四智;外道智者只有世间智慧。四是成就方法上有区别;佛为无师自悟,心内求法,弃舍两边,住于中道;外道智者无师不成道,心外求法,执著于自然。五是善恶所持标准上有区别;佛说有人间因果,六道因果,出世间因果(行菩萨道为因,成就佛道为果);外道智者只讲人间因果。六是无为与有为上有区别;佛说是世间有为与出世间无为是一;外道智者说世间有为与世间无为是二。七是功用上有区别;佛可示现为人,也可化现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鬼、畜生等各类众生;而外道智者只能是人。八是住世上有区别;佛法僧三宝于宇宙中真实常住;外道智者与师论无常多变。九是终极结果上有区别;佛具足常乐我净;外道智者无圣果。讲二者区别的目的,是依法不依人。二者的关系在世间是平等关系,教义有区别,但不是对立。人人有佛性,佛与众生平等。佛教称外道不是轻慢,也没有谁大谁小,谁高谁低;只有修行方法不同,证悟智慧不同,终极结果不同。

另外,再讲一下相似法。这位外道也修定、梵行、涅槃、了业等。一些人在这里分辨不清,一看谁静坐就说是外道,谁讲法是外道,谁苦行是外道,拿个外道的帽子乱给人扣,起到破坏正法的作用。有的人是无智谬说,误人正信、正念、正行等。佛法与外道的相似法有四个根本区别;一是法义不同;二是戒义不同;三是修行方法不同;四是证悟智慧不同。正修之人要有择法眼,依法心;不要听风就是雨,一听谁说静坐是外道就不修行了。为什么讲这些,昨夜看经书至今日凌晨一点半钟,不能入睡,便静坐念佛,突然间身体不能动、气不吸、脉不跳,一片空寂,心境自然;此时空中出大音声,半见!大见!依此因缘我才多讲几句,外道智者为半见,佛教为大见。外道所修诸法是世间法,不了义、不究竟、不圆满,形式上、文字称名上等有相同,而实质上、内含上、心性上等都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那首偈语也是世间语,只具世智。黑白业报为阴间与阳间的业报;阴间为地狱,阳间为人间。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大王处问安。大王您面容怎么这样憔悴呀!大王说,是我的身心痛苦不堪忍受!我又眼盲心痴,不识善恶,亲近恶友为亲善,听了提婆达多这位恶人之言,将以正确法度治国的父王横加逆害。我往昔听一位有智慧的人说偈,若于父母,佛及弟子,生不善心,起于恶业,如是果报,在阿鼻地狱。因此,我心里又畏惧,又苦恼;没有良医能治愈我的病。大臣说,法有二种;一是出家法;二是王法。依王法治国害父,实际没有罪。出家法杀死蚊子、蚂蚁都有罪。愿大王宽意莫愁。今有一位大师,一切知见,怜悯众生,已离烦恼,能拔众生毒箭,众生无知见觉之法,唯一人独知见觉。大师常为弟子说法,一切众生的生活分为七份,地、水、火、风、苦、乐加寿命。这七份是分不开、丢不掉、舍不了。七份空中无碍,故命也无害,无有害者,也无死者。您别想害了谁,也别想杀了谁,也别听他人怎么说,这样法能让众生灭除无量重罪。现在这位大师在此城中,愿大王前往其所,重罪消灭。
这位外道之法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法,让世人自宽其心,师与徒众共赴轮回。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大王处问安。大王您怎么愁容满面呀!大王说,我现在身心都痛苦啊!我父先王慈爱仁德,很值得怀念。我问过相师,相师说我命里注定克父,要将父王害死。我曾听一位有智慧的人说,这是五逆罪,要堕地狱。大臣说,若依法治国,杀父兄无罪;若出家人杀父兄有罪。世事本来无常,众生皆有余业,生死自有定数,先王之死可能就是余业定数。今有一位大师,智深如海,有大威德,具大神通,能解众生心中所有疑惑。这位大师说,若是王者,可以随意造作善恶,虽为诸恶;如火烧物,一把火后物被烧干净一样,都无有罪;害一切众生命;又如用刀割树枝,遇春还生一样,这死那生,实际什么罪也没有。现在无因,未来无果;现在受果,因在过去。若众生持戒勤修精进,遮其恶果。持戒得无漏,众苦得尽,便得解脱。现在这位大师在此城中,愿大王速去其所,治疗身心之痛。
这位大师之法是离心说法,只要有理由什么业都可造;让人想持什么戒是什么漏,都是五蕴中事。又不知因是果、果是因的因果律,为知因果而未明了因果。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大王您不如以前那么庄严了。大王说,我父王心善又关怀我,而我不孝,于父王处不知报恩,只知自己享乐。现在父王被我无辜逆害,失去快乐。我听有智慧的人说,害父要于无量阿僧祇劫受大苦恼;世上又无良医能救治我病,我不久必堕地狱。大臣说,大王您一定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大王杀其父而篡权夺位,看见谁堕地狱啦!当今时代也有很多恶性王,也是害其父称王;也没有见到哪位大王愁恼,都天天那么快乐呀!虽说有地狱、饿鬼、天堂等,有谁看见了。这世间只有人与畜生,哪有什么善恶报应呢!不都是有人这么一说吗!您又有什么可愁恼畏惧的呢!况且,此城中有一位大师,什么事都通达,观金与土平等,对用刀砍我右肋和帮我涂药的二人,心无差别,平等对待怨亲。这位大师行住坐卧常在三昧,心不分散。告弟子说,杀害众生,都没有罪;世间根本就没有不让杀害这条戒律规定。杀盗淫妄酒,都属自然规律,哪里有什么罪!这位大师住在此城,愿大王速往,灭除重罪。
这位大师的心无散乱就是三昧,心不去想就是平等。不知身心定空三昧,也不知慈悲平等。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大王处问安。大王您怎么面无光泽,有什么愁苦吧!大王说,我能不愁苦吗!我今生所行所作如同愚人,贪其味而不见利刀,食杂毒而不知其害;如鹿见美草而不知陷阱,又如鼠贪食而不见猫;见现在乐而不知未来不善苦果。我曾听一位有智慧的人说,宁于一日身受三百矛刺,也不对父母生一恶念。我造作的罪业,已经接近地狱了!大臣说,是谁狂言有地狱来欺骗大王。说地狱里有什么水火热恼等事,都是那些人文词造作,有什么实际意义呀!我说没有地狱,也无有罪报;地者为人,狱者为天,以其害父还能生人天呢!有一位仙人说,杀羊的人天乐,以杀生得寿命长,哪里有什么地狱。种麦得麦,种稻得稻,杀地狱的人还得生天,杀人的人还得生人。今日大王听信臣所说,世间诸法无常,杀害罪如虚空,实无杀害。所说杀害有罪,如同念生念灭,如火烧木,火有什么罪;如刀割草,刀有什么罪;用刀杀人,刀有什么罪;刀都无罪,人也无罪。一切万物都是如此,没有什么杀害。今有一位大师,什么事都通达,能知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于一念之间,能见无量世界,听也如此。能让众生远离过恶,所有诸罪,都能清净。为弟子们说法,若人杀害一切众生,天生一切众生就该杀,有什么惭愧!有什么可怕!如同拿水洒向空中,空中无坏无损一样,什么事没有。有惭愧的人等于入地狱,如水落地入地一样。一切众生都是自在天所制作,自在天欢喜,众生就快乐;自在天若不高兴,众生就苦恼。众生祸福,都是自在天决定的。人等于是安装机关程序的木头人,众生也都这样,善恶造化,人无罪无福,全由自在天承担。这位大师就在此城中,愿大王速往,众罪都能消灭。
这位大师所说,是邪知邪见,显而易知。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大王处问安。大臣说,世间有一种愚人,一日之中百喜百愁,百睡百醒,百警百哭;而智人则无事,大王您何必忧愁呢!大王说,我现在身心岂能不痛苦吗!亲近恶友,嘴什么恶语都说,父王无罪又被逆害,自知我一定要入地狱!大臣说,大王您先不要焦虑,您天生就应是大王,您国土上的沙门、婆罗门、人民等,无论怎么杀害,也是无罪。先王虽然恭敬沙门,但对婆罗门心不平等,不配做大王。大王您为供养诸婆罗门杀害先王,哪有什么罪。何况杀害的是人的生命,命为清风,清风不可杀,哪里还有罪呢!今有一位大师,什么事都明白,怜悯众生,善知众生诸根利钝,什么事都可以解答,不被世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法所染污,修习清净梵行。为弟子说,无施、无善、无父、无母、无今世、无后世、无阿罗汉、无修、无道。一切众生经八万劫,于生死轮回一周后自然解脱,有罪无罪一样;如千条江河归大海,一切众生无有差别,都得解脱。这位大师就在此城中,愿大王速往其所,众罪得以消灭。
这位大师,偏执空理,行于自然,世间知见。而这位大王所说重点有二个;一是亲近恶友,召至恶果;二是发露罪业,生大忏悔。六位大臣所说为世俗世论和外道邪见。

这时,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耆婆来为大王探诊,询问睡眠好不好。大王用偈语作答,常造诸恶业,不得安稳眠;造作十恶业,不得安稳眠。大王继续对耆婆说,我今病重,逆害父王,一切良医妙药和咒术及善巧的语言,都不能治愈我的病。我现在就如鱼在陆地,鹿在琼(猎具)中,身口意都不清净,是将堕地狱之人,哪里还有安稳睡眠呀!今又没有世间最好的医王,用法药除我病苦。耆婆说,大王您虽作诸罪,但您心生重悔,又深惭愧。佛说,有二白法能救众生;即一惭二愧。惭知耻而不作,愧知害而不教他人作;惭自心生羞耻,愧自身羞耻又告知他人为诫;惭是知人自身的丑陋,愧是知社会环境的不良。无惭无愧的人作恶,是人作畜生事。有惭愧之心的人,才能恭敬父母师长,亲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大王您今作忏悔非常好。我听佛说有智慧的人有二种;一是不造诸恶;二是作恶后忏悔。愚蠢的人也有二种;一是作罪;二是隐瞒。忏悔如云散月明,清净如初。富有二种;一是有马等畜生;二是有金银珠宝。得到富也有二种;一是恶富;二是善富。众马不抵一珠,诸恶不如一善。一善心能破百种恶;如用少量的铁器,能挖掉一座山等。人若作诸罪,忏悔而不隐瞒,诸罪消灭;如水滴石穿,一小善能破大恶。若隐瞒罪恶,恶业增长。请非常受尊敬的大王能信因果、信业、信报,不要忧愁畏惧。若有人作诸罪隐瞒不悔,心无惭愧,不能向有智慧的人咨询,是不亲近善友。这样的人有病,什么良医也不能医治;如世医见死尸,摆手而无可奈何。隐瞒罪恶的人是一阐提,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明现在世与未来世;不亲近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大王您不是一阐提,不能说自己的病不可救治。大王您应知,净饭王之子悉达多,无师觉悟,自证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世间一切明了,大慈大悲,怜悯一切众生如自己一子,随善众生如犊逐母;法语能让众生永离烦恼等。这尊佛离此城不远,在拘尸那城婆罗双树间,广为无量菩萨和僧人说种种法,若有若无等。大王您若听到佛说法,所作诸罪立即销灭。大王您再听一听,忉利天主将命终,有五相出现;一是衣服垢腻;二是头上花萎;三是身体臭秽;四是腋下汗出;五是不乐本座。这时,忉利天主想求见佛,便到清净处见沙门或婆罗门;这些人都说,我们应皈依您;听此所说,忉利天主知这些人不是佛。忽然有一位御臣对忉利天主说,修罗王有一女,您若有办法让此女嫁给我,我就告诉您佛在什么地方。忉利天主说我的妃子舍旨也是修罗王之女,一定能帮助你娶到所爱之女。御臣说,有佛释迦牟尼今于王舍城,若能拜见,您的衰相会立即灭除。

这里诸位不要听故事,要对佛起恭敬心,生难值难遇想。能听闻佛法的,也应生难值难遇想。我问诸位中的一位,为什么喜欢听我讲经?她回答说,一是听别的法师说您有证悟;二是听您所讲经义简而朴实;三是您的戒修诸行真实,非常人能做到。另外几位说,一是听法心生欢喜;二是感觉身体发暖,好像有一股力量;三是有时见到祥瑞,还闻奇香等。我老实地告诉诸位,我只是凡夫众生;但佛妙、法妙、僧妙,与此经威力不可思议。我与诸位能听闻受持此经不是三生有幸,是无量劫有幸。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31:29 | 只看该作者
御臣驱车乘载忉利天主至王舍城灵山道场,忉利天主礼佛后请法说,什么能束缚天人?
佛说,悭贪嫉妒。
忉利天主请法说,因何而生?
佛说,因无明生。
忉利天主请法说,无明何生?
佛说,因放逸生。
忉利天主请法说,放逸何生?
佛说,因颠倒生。
忉利天主请法说,颠倒何生?
佛说,因疑心生。
忉利天主说,我听明白了,疑心生颠倒,颠倒生放逸等。我今见佛疑心已除,是不是没有悭心妒心了呢?
佛说,你若说无悭妒心,就已得三果罗汉;三果罗汉无有贪心。你若无贪心,怎么为命来至佛所呢!
忉利天主说,有颠倒则有求命,无颠倒则不求命。我不再求命,唯求佛法与智慧。
佛说,有此发心,将来之世,一定得之。
忉利天主听佛说法后,五衰相即刻销灭,起身礼佛、绕佛。忉利天主说,我今即死即生,失命得命,还听闻佛为我授记,将来能证菩提。我这是为更生,为更得命。我还要为天人请法,一切天人怎么增加利益呢?又以何因缘损减利益呢?
佛说,斗争因缘,人天损减;善修和敬,则得增加。
忉利天主说,从今日起我不再发动与修罗的战争。
佛说,很好!修忍辱法是证菩提之因。
忉利天主听佛说法后,礼佛还天。
大王,佛能灭除诸衰相,是佛不可思议。大王您若往佛所,所有重罪,必定解除。

大王您再听一听,有一婆罗门之子杀无量众生,又欲害其母。恶心起时,身体颤抖。这是五逆罪因,必堕地狱。来至佛所,又起恶心想害佛,这时身心都颤抖。佛为说法,当即忏悔,地狱因缘销除,又发菩提心,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还有一大王之子,其父王生气砍断其手足,推进深井。其母怜悯,让人捞出,带至佛所,见佛后手足又恢复如初,便发菩提心。以见佛故,得现果报。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恒河边上有五百饿鬼,没人知他们多少岁,到现在也没见到河水。只见河上流火,饥渴所逼,大声哭喊。这时,佛在河边树下静坐,诸饿鬼来至佛所请法。佛说,恒河清流是水不是火,是你们所造恶业使心颠倒,而见水为火。这样的业报是悭贪所致,财物不施予他人。诸饿鬼闻佛法后,以佛力得以饮水,又舍去饿鬼身,而得天身,都发菩提心。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邻国有五百强盗,被波斯匿王挖出双目。佛怜悯而去安慰,又为其说法。他们听到佛的微妙清音,双目复明;这些人都发了菩提心。称佛真是世间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邻国有一刽子手,杀很多人,见佛弟子大目犍连给他讲地狱因缘,他生忏悔心后,命终得生忉利天。佛能有这样的圣弟子,可以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与其母通奸而杀其父,见其母又与外人通奸后又想杀其母。他有一位阿罗汉朋友,怕这位朋友耻笑他,又将这位朋友杀死。他杀人后想出家为僧,可这些比丘都知他有三逆罪,不敢让他出家。他更生气,夜间放火烧了寺庙,又杀了很多无辜僧人。尔后又至佛所哀求出家,佛为说法后,其罪变轻,发了菩提心。为此,称佛为世间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您性格暴烈,信受恶人主意,放醉象害佛,大象见佛都醒悟,发露罪心,畜生见佛都能破坏畜生业报,何况人呢!您若见佛,重罪一定得灭。
大王,佛未证菩提时,魔王带领眷属至菩萨所,菩萨当时以忍辱力破魔王恶心,大破魔军。尔后为魔王说法,魔王也欲发善心;佛具有大的功德力。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魔王在哪里?为什么与佛作对?又怎么破坏佛法?我简单讲一讲。魔王为欲界大自在天天主,此世界的罗刹鬼等受其统摄。罗刹鬼住在山洞内,大海边,虚空中;所以,分陆地、大海、空中罗刹。罗刹鬼以人血肉为食,凶猛异常。

有人问,我们怎么见不到呢?我告诉诸位,有佛法住世,天王护佑,罗刹鬼隐而不现。
魔王为破坏佛法,从大自在天派遣魔子魔民降生人间,除住伽蓝外;在俗世发动战争杀人或恐怖杀人及暴政杀人等;既是众生业力,又是魔法破坏力。魔王与佛作对,有二个缘因,一是佛把众生度脱,魔王眷属少了后备军;二是修行人定空三昧中发出的清净光与色界大阿罗汉的清净光相对应时,将魔王及眷属所居宫殿无故震裂。

有人问,魔与佛对立,有没有同一呀?魔与佛对立;佛不与魔对立,佛住于中道,远离对立。对立是有为法,于世间人本身就生于有为中。二者的同一点,存在于人的身心中。一人既可成为佛弟子,又可成为魔王眷属;如火转水(热水),佛能利用魔王、魔法来激励磨炼弟子精进、持戒、修道、成道等;菩萨也可化入魔道,示现魔王,法化眷属。又如水转火(水利发电),魔王破坏佛法,把一部分贪习重的四众弟子又转为魔王眷属。魔王也是众生,是贪欲生火业力召感的众生。

魔障有十种,一是宿业魔,周围的人与事。二是外惑魔,不信因果的人与言论。三是烦恼魔,自己生出来的心事。四是理障魔,也称所知障;听不得他人的善言。五是邪见魔,也称知见障;歪理邪说为正说。六是妄想自障魔,想天下我第一。七是口业魔,也称狂魔;信口胡言,谁也不服。八是病魔。九为昏沉魔,意想安乐。十是天魔,破坏将要有成就之人道行。
魔破坏佛法有十种形式;一是利用外道的相似法混淆佛法。二是魔王所说法。三是挑拨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关系,说佛教歧视其它宗教为外道。实际上佛教与其它宗教在世间是平等关系,人人有佛性,佛与众生平等;只是持戒与修行方法不同,证悟智慧不同,结果不同。四是挑拨在家人与出家人的关系,相互轻慢。五是魔子魔民住伽蓝,破戒、放逸,破坏佛教形像。六是利用众生心中贪念,让魔王掌控的魑魅魍魉等鬼秽,侵入修行人之体,障其修行。七是魔王制造恐怖,让四众弟子心里惧魔不敢修行。八是用世俗世论破坏佛法,攻击这部佛经是伪经,那位法师讲法是外道等。九是利用一阐提灭教逐僧。十是扩大众生心魔的功能力量,自己放弃修行。

耆婆接着说,大王,旷野村居住很多旷野鬼,(旷野鬼是三十六种鬼类中的一种,)害死很多众生。当时,有一位善贤长者被旷野鬼抓去,佛为救这位长者,来到旷野村为其说法,旷野鬼闻法欢喜,立即将长者还于佛。
大王,波罗奈国有一屠夫,日日杀羊无数。见到佛弟子舍利弗,给予受八戒一日一夜时间,以是因缘命终得生北方天王之子。佛弟子尚有功德这么大,何况佛呢!
大王,北天竺有位国王,贪国重位而杀其父,尔后悔恨自己,不应这么做;即舍国王位至佛所,愿求出家为僧。佛说,这位国王即善来比丘,重罪消灭,发菩提心。
大王,您知佛有一堂弟提婆达多,破坏众僧,出佛身血,害莲花比丘尼,作三逆罪,佛为说种种法,得重罪轻罚。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若信臣所说,愿速去佛所!若不信愿,仔细思量后再决定。诸佛大悲,不会因一人少而不弘扬正法;也不能因大王帮助提婆达多害过佛而有怨亲憎爱,剩下大王一人不让发菩提心。佛不仅是四众弟子之师,也是人天、畜生、鬼类等一切众生之师。
大王,佛不但为富贵人说法,也为无数下贱人、贫穷人说法。不但为舍利弗等聪明人说法,也为没有文化、笨拙的人说法。不但允许无贪等品行好的人出家,也允许有贪等品行不良的人出家。不但允许清净的人出家,也允许烦恼重的人出家。不但为有智的男子说法,也为极愚不懂结婚而结婚的傻女人说法。不但能教出家人证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四圣道果,也能教在家人证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三圣道果;在家人不能示现成佛。不但为有时间的人说法,也为事务繁忙的人说法。不但为断酒之人说法,也为酒醉之人说法。不但为入禅定的人说法,也为心乱如麻的婆女说法。不但为自己的弟子说法,也为外道尼犍子等说法。不但为年青人说法,也为八十岁的老人说法。不但为善根人说法,也为善根不成熟的人说法。不但为贵妇人说法,也为淫女等说法。不但受国王美味供养,也受贫穷人而且下毒欲害佛的人以不干净的食物供养。
大王,若一个月用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称佛名所得功德。若以车马财物等无量诸珍宝供养世间无量众生,也不如发心向佛所走一步或一往至佛所的功德。

耆婆向大王说这些话,不是啰嗦,而是彰显佛度众生的神通、功德和圆融无碍的智慧,展示佛的慈悲平等和念佛的功德。

对于神通我讲几句,神通的获得有五种:一修得、二生得、三咒成、四药成、五业成。神通方式也有五类;一是道通,证实相之理而得。二是神通,禅定力引发而得。三是依通,外道利用药、咒、符而得。四是报通,天人、神龙等。五是魔通,妖怪、精灵的魔力业成而得。判定原则有三种:一是自己修行而成;二是作用明晰;三是重复稳定。神通的作用:一预知未来不改变未来;二是方便度化众生;三是超出体能和思维能力的力量;四是自在妙用。神通的限制:一是神通不及业力;二是不可执著;三是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四是不可依持,什么事都离不开。一切魔通、外道通、报通,都不及佛神通的亿万分之一。

阿暗世王说,佛的性格特别好,也得调柔眷属,居所也清净。佛寂净无贪无烦恼,眷属也是这样。而我是极恶之人,满身恶业,其身臭秽,要堕地狱,怎么能去佛所呢?若以前我什么也不想,说去就去。而现在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不好意思去。
这时,空中出大音声,佛日将没,入涅槃山。耆婆对大王说,佛若离世,大王重病更没能治的人了,业缘必堕无间地狱无疑。地狱很苦,无一念乐。我今见您也很苦恼,才劝一劝。
此时,大王心里畏惧,全身哆嗦。仰面问天,是谁不现像而有声对我说话。
大王,我是你父王,你要随耆婆所说,莫听外道六师之言。
大王听闻父王音声后,趴在地上,身不能动。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八】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五】
这时,佛于双树间,见阿暗世王昏倒在地;对大众说,我要为这样的大王住世无量劫,不入般涅槃。

迦叶菩萨请法说,佛应为无量众生不入般涅槃,怎么单为一位大王不入般涅槃呢?
佛说,大众中无一人说佛必定入于涅槃,而这位大王认为佛永灭,才昏倒于地。佛说不入般涅槃,是为一切凡夫和一切作五逆业的人及一切有为众生;而不为无为众生住世。阿暗世王不是一人,还代表无量具足烦恼的王宫后妃及一切妇女。这些人具足烦恼,怨由心生,不见佛性。若让这些人去除心中烦恼怨恨,能见佛性,需要无量劫时间。以此缘故,佛说为这样的人无量劫不入般涅槃。

这时,佛入月爱三昧,天上同时出现三个月亮同辉;放大光明,清凉光照阿暗世王身,身疮立即痊愈。
阿暗世王说,听说劫数尽时才三月共现,众生患苦销除。而今劫数未尽,此光照到身上清凉,病苦销除,生心安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耆婆说,此三月同辉而不是劫尽,而是祥瑞之相,是佛大悲,疗大王身心之病。
阿暗世王说,我们心里想的和我们说的,是佛听见了还是看见了呢?
耆婆说,如人有七子,一子有病,不是父母心不平等,而是偏重于病子。佛也是这样,对放逸的人生慈悲,对精进修行的人不用操心。此瑞相是佛入月爱三昧之光,专为烦恼众生而放光明。
阿暗世王说,我听说佛不与恶人同座而语;我若去,怎样才能见到佛呢?我想佛宁可接近虎狼,也不愿见或接近如我这样的重恶之人吧?
耆婆说,饥者求食,病者求医,您想见佛天经地义;何况您又不是一阐提,佛一定能够慈悲救度。
阿暗世王说,我听说一阐提不信因果,佛怎么还能为其说法呢?
耆婆说,佛虽知一阐提没有善根,若不为说法,一切凡夫会说佛没有大慈悲,没有平等心;如病人将死,医生明知挽救不了也要抢救,尽医生本分之责,即医德。慈悲才能生一切智慧,慈悲也是佛功德。为此,佛才为一阐提说法。另外,佛为一阐提说法,今世没有利益,但可为后世善因;如一阐提是利根之人,今世也得善根。佛说法无有空过;即不能白听,听了就有利益。还有,佛为一阐提说法;如人掉进粪池,有善知识抓住头发救出,虽痛而得命。一阐提能见佛闻法,也是因缘,佛为方便救度。
阿暗世王说,若去见佛,是不是选个吉日呢?
耆婆说,佛法中没有选吉日这么一说,什么时间去都为大吉。
这时,阿暗世王速办供养,与其王宫后妃同往佛所;随同阿暗世王同去的人中,骑象的有十五万人,骑马的有十八万人,步行的有五十八万人。

这时,佛对大众说,有善友才是菩提因缘。阿暗世王若不随顺耆婆劝说,下月七日必死,命终后堕阿鼻地狱。由此,菩提因来自于善友因缘。

阿暗世王对耆婆说,我们二人同乘一象,我若堕入地狱时,你能拉我一把!我听说有道之人,不堕地狱。
这时,佛对大众说,阿暗世王心有疑虑,应让他有决定心。

大众中有一位菩萨,名为持一切,向佛请法说,佛先说一切诸法,都无定相;现在怎么又说为阿暗世王做决定心呢?
佛说,我今日一定让阿暗世王有决定心。若阿暗世王心中疑虑可以除掉,就证明诸法没有定相。疑心去除,决定心自立。若心是不能改变的,阿暗世王所作逆罪怎么能销除呢!法无定相,其罪可灭。

这时,阿暗世王来至佛所,抬头瞻佛。
佛出八种音声,让大众中八类众生都听闻明白;称阿暗世王为大王。

阿暗世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我犯逆罪,又无福德,佛怎么能欢欣的称我为大王呢?阿暗世王听了后,心里高兴的说,佛爱语于众生,是大悲怜悯,真正的怨亲平等而无差别。现在我心里的疑虑彻底没有了,佛才是真正的众生的无上大师。我今日就是同忉利天主坐在一起御宴也不能这么欢喜;而能得闻佛一言救命,才让我最为高兴。立即以香花歌舞等供养佛,又礼佛足,礼毕坐在一面。

佛说,今日为大王你说正法,请你仔细听闻。凡夫观身有二十种事不应忘记:一是此身中无处不漏;二是无诸善根;三是此生的生死大事没有弄明白;四是周围都是深坑,处处畏惧;五是应有什么方便之法得见佛性;六是怎么修行才能得见佛性;七是生死无常是苦;八是远离八苦很难;九是常为怨家对头追逐;十是世间诸有很难摆脱;十一于三恶趣不得解脱;十二是具足种种诸恶邪见;十三是没有造大船怎能渡过充满五逆罪业的苦海;十四是不知生死什么时候是尽头;十五是不造诸业,不得果报;十六是没有我造业让他人替受果报的事;十七是不造乐因,难结乐果;十八是造业必有果报;十九是因无明而生,又因无明而死;二十是过去、未来、现在常行放逸。凡夫经常观想这二十事,不再乐生畏死,止恶观心,行戒定慧,永远不作恶事。这样,不能再有生死,还能畏惧三恶道吗!若不观想此二十事,心就放逸,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什么恶事都能做得出来。

阿暗世王说,我理解佛说的法义是我以前没有观这二十事,才多造诸恶,才惧怕死,惧怕死后落入三恶道;才自我作业遭殃,必堕阿鼻地狱。

佛说,诸法相无常,也不确定必堕阿鼻地狱。
阿暗世王说,法无定相,我杀谁与不杀谁也不能确定;若杀谁是确定必杀,诸法就是有定相吗?
佛说,是此法义。一切杀都是可杀可不杀一念之间的事。另外,大王所说害父,什么是父?众生五蕴,妄想因缘是父。若离开色相,谁是神识之父!谁又是佛性之父!只是众生色蕴妄生父想,执持色有而已。色有可杀与不可杀;可杀与不可杀,为色不定;杀不定,报也不定。罪业有轻重不同;如心想口说,没做为轻;如心想、口说、身作为重;报也依此有轻有重。大王过去对你的父王,砍去双足而不砍头;由此,没有得杀罪,只能是迫害致死。况且,大王当时没有杀死你父的想法,只是狱中关押。若说大王有杀罪,诸佛也有不实事求是之罪。大王你的父王曾于诸佛所种诸善根,因供养佛才有福报居于王位。若佛不受你父王供养,他也没有福报为王,也就没有你为国害父。若什么都联系起来,诸佛也应有罪。由此,不要什么都联系,诸佛无罪。只是各有各自的业报而已。你父王过去有恶心,才召感今世果报。往昔你父上山打猎,一天什么猎物也没遇见,只见一位五通仙人在山中修炼。你父生嗔,是不是这位五通仙人捣的鬼,坏我好事,令一起打猎的人将其杀死。五通仙人临终生恶心,退失神通,而发誓说,我于来世定报此仇!你父王听后,心里后悔,不该这么作。便供养尸体,厚礼安葬,罪报减轻,没有堕入地狱。否则,你父王应受地狱果报。你父王之死,属自作自受;属过去世作恶,今世得报。但是,你若不忏悔,不听闻佛为你说法,业报难脱。

讲到这里,诸位不要疑惑,世上法律约束人,惩罚人,但法律是人制定的;根据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无论什么时代、什么人群都不能改变;谁能让太阳东落,改变一下规律,肯定不能做到。佛制戒律约束人的身口意,戒律根据人的不同而有区别。对菩萨行人、声闻缘觉之人、出家人、在家人身份不同而有区别;对凡夫等没有约束力。而世间定律则不一样,无论什么人,什么时代都逃脱不了。定律惩罚人与善待人,是人主观意志改变不了的。人造罪恶,世间惩罚,依法律或戒律;自身处罚依据业力,业力受定律支配。可定律是死的,是不能改变的;而造作恶业的人是活的,身心是可以改变的;即心生悔意,身止作恶,修诸功德,可以避开惩罚定律而进入扬善定律。由此,佛法是实际、实有、实修、实证、实得、实悟、实解脱,是二千多年来无数行人验证的真理和世间的定律;不是空洞的理论、学问、宗教等。另外,明佛法不容易再造业;造业多因不明佛法。作恶的人,只知世间法律惩罚,而不知还有自身惩罚;即因果定律的惩罚。

佛接着说,使众生迷惑至发狂的因有四种;一是贪狂;二是乐狂;三是咒狂;四是本业缘狂;即疯狂贪欲、疯狂享乐、疯狂恨人或诅咒人、疯狂了去过去世所结业缘(报仇),又疯狂造作未来世的业缘。佛弟子中有犯戒的人,佛从不记住是人犯戒,而是犯戒人的自心去记。大王你贪国逆害父王,是贪狂心作;世间说是人有罪恶,也可说人无罪恶;而用出世间的智慧来观世间,无论人有无罪恶,这人有一死而已;而心识有罪恶,会如影随形,永不消失。若人知是身作恶,已成不可改;而心生忏悔可改,是有智慧的人;反之,是愚痴人。愚痴人认为世间一切真实,有智慧的人知世间一切无常不真实。大王你宫中天天杀羊,心里不畏惧;唯害父心里畏惧,是人兽差别,命轻命重不同。可在佛看来,二者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世人之心有差别,人本位不明真相而已。人只见人生人,不见今世人下世为羊;不见上世羊今世为人。由此,有因是果,果又是因。佛见一清二楚,才说二者本无差别。
众生迷惑至发狂是无明所致,多为不知不觉;于迷惑中造作,于发狂中获罪。又为往昔因,才有今世果;今世果又为未来世因,又于不知不觉的迷惑中造作。

佛接着说,众生有呼吸,断气为杀。诸佛随顺世俗也说是杀。大王,有色与因缘无常,是受想行识与因缘也无常,无常为苦。若知苦而修行定空,证入定空后,性我摆脱世间诸法控制,还有所杀与无常苦吗!还有地狱可入吗!再也不能有,只有涅槃之乐。

这时,阿暗世王说,我今日才明白身体无常,意识也留不住;若早知如此,我也不能造作诸恶业。我过去听说诸佛常为众生父母;须弥山是金银、琉璃、玻璃所成,若多种鸟落在哪里都是一个颜色。这样的话,至今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今日我才明白,慈悲是父母;诸法无常如须弥山与鸟同色。当初,我不知恭敬佛,不信法僧。今日,若不遇佛,我必堕地狱于无量劫受苦。有幸见佛,以见佛功德灭除烦恼恶心。

佛说,很好!佛知你今日能破烦恼恶心。在大王的影响下,无量众生的烦恼恶心也为佛法所破,也为自心而破。
这时,阿暗世王及同行的王后、宫女、人民等都皈依佛,同发菩提心。
阿暗世王对耆婆说,我今日没死,重罪轻罚,将来能得天人身;虽不知哪天命终,但是舍短命、得长命,舍无常身、得常身;我与众生又发菩提心,成为佛弟子,应知感恩;又以宝幢宝幡等供养佛。并以偈语赞佛,“如来为一切,常作慈父母。当知诸众生,皆是如来子。”
佛说,阿暗世王你于过去世曾发菩提心,至今日佛出世,虽隔很多劫,却从没有堕入地狱。要知发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果报无量。以后要勤修菩提行,以此善因缘,能破无量罪恶。
这时,阿暗世王从座而起礼佛,告辞还宫。

从这一品中,要知于不知不觉中造作无量恶业可怕,又不知悔改更可怕;有些人人本位时,尚不知可怕。我今生于定中无数次去过地狱,亲观众生地狱业报苦,不可言表。人命终后心里恐惧不可思议,再无人间的勇气。诸位对自己所作恶业,一应知后悔;二应知受报;三应知人无回天之力。我劝世人,只要有一口气在,忏悔自己的业障都来得及;没有这口气,什么都来不及;哭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只有随业去了,哀哉!正常死亡之人,是魄先离体,神识后离体;即尸体凉透。而非正常死亡的人,是神识被逼迫先离体,魄后离体。修行人能往生佛净土的,因佛接引是神识先离体,魄后离体。而修行人不能往生佛净土的,魄先离体,神识后离体。

【婴儿行品第二十一】
佛说,什么是婴儿行,婴儿不能起、住、来、去、语,诸佛也是这样;由此,称婴儿行。
佛心不起为;诸佛于世间诸法不起法相,佛与诸法无碍;如光照虚空,光是光、空是空,空无阻碍光,光也不留碍空。
佛不能住为;佛于一切诸法无执著。娑婆世界为佛法性体,量周法界人不详。
佛不能来为;佛身行无动无摇。不要把佛身看作有形态的人或其它形态众生之像,佛性法身无形无相,是人不能感知到;但依法修证,又人人能觉知到的一种存在。
佛不能去为;肉身示现的佛入般涅槃,而佛性法身无有涅槃,哪里还有离去这一说呢!
佛不能语为;佛为众生示现肉身广说诸法,而佛法身无一法可说。世间佛像、佛经是无为中的有为,佛法灭失时将化为无有。佛有秘密之语,虽有所示,众生难知难觉。

佛接着说,婴儿行为名物不一,不知正语;佛随顺各类众生不同语言而方便说法,让一切众生能听明白。又婴儿行为,菩萨说无为而断有为,说常断无常。又婴儿行为,菩萨不见苦乐,不觉时间,其心平等,不分亲疏。又婴儿行为,菩萨不造作生死恶业,不作五逆罪,不退菩提心。又婴儿行为,佛为度脱罪恶众生方便说,声闻乘有常乐我净;如不让婴儿哭给黄树叶说金叶一样。又婴儿行为,佛为缘觉众生说已解脱生死,见涅槃乐;如婴儿见黄叶生金叶想一样。又婴儿行为,佛说众生相,实无众生相;如佛说无众生,一切众生要落邪见;由此,佛要说众生,还要说破众生相的众生才能入大般涅槃。
如何破众生相等,我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中已讲,这里不再详述。

以上九品讲的是菩萨五行;于五行中,天行与病行没有单独立题,只有圣行、梵行、婴儿行单独立题。天行以四禅为体,正定为名;天行者为大般涅槃。病行以菩萨大悲救治众生罪业为大行;病喻为罪业,行喻为示现行作。菩萨大悲,为救度众生,而示现有罪业的众生。虽未单独立题,却暗含其中。同时,菩萨五行为;一说法相,二示践行,法相与践行一体。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一】
从这一品开始,说菩萨修行此经的功德。这里的菩萨,于世间仍要理解为菩萨行人;并不是读诵受持此经就是菩萨,只是发菩提心或成就菩萨道的因。

这时,佛对高贵德王菩萨说,若有菩萨修行此经得十种功德。
第一种功德有五;一是所不闻而能得闻;二是闻已能为利益;三是能断疑惑之心;四是慧心正直无曲;五是能知如来密藏。
所不闻而能得闻。菩萨修行此经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法僧三宝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诸佛无有毕竟入涅槃而常住不变。此甚深微密法义,过去没有听闻过,而今日能知。
闻已能为利益。若有菩萨得闻此经,不闻一切外道典籍,能帮助理解一切大乘经典法义。若有菩萨听闻受持此经,仅得知诸法名字,为不知其法义;若受持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为能知法义。又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知众生皆有佛性,但未能得见;若受持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为得见佛性。还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知六度万行,但未能得见;若受持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为得见六度万行。再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则知法义无碍,得无所畏;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不存在偏差时,所修证悟不用再听他人怎么论说,自己就能知已近似于无上正等正觉。
能断疑惑之心。疑有疑名、疑义。听闻此经的人,不再不懂此经的名字。重点是疑义,怀疑佛是不是一定入了涅槃;怀疑佛是不是常住;怎么常住;怀疑佛是不是真有其乐,怎么乐;怀疑佛是不是真净,怎么真净;怀疑佛是不是真我。若有人听闻受持此经,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时,永远不再有这些怀疑。又有怀疑有没有声闻乘,有没有缘觉乘,有没有佛乘。若有人听闻此经,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能理解法理法义时,永远不再怀疑佛法三乘;其它各种疑心,也随之断除。
若听闻不到此经的人,会有很多疑心;如我怎么知五蕴呢?造作怎么受报呢?生死有没有始终呢?一阐提人有没有佛性等。
慧心正直无曲。心若有疑见则不正,一切凡夫不闻此经时,所见邪曲。声闻、缘觉之人不闻此经时,所见也曲。菩萨若得闻此经,修行圣行,得断邪曲之见。
声闻、缘觉之人的邪曲之见是,菩萨从兜率下化有父有母,十月怀胎,降生祥瑞,宫中学习,宫中受乐,四门行后厌恶生死出家,六年参访外道,六年苦行,受牧羊女供养,破魔证菩提,度五比丘等,一切真实存在,为有为法。而菩萨知这是佛随顺世间示现,而真如佛性完全不是这样,法身、报身、化身都不是这样,只是化身所化示现身而已;这才是真实而无为。
能知如来密藏。菩萨听闻此经后,知成佛过程是,修行得见佛性并知众生皆有佛性,严持净戒并忏悔往昔破戒、谤法、五逆罪等;并清楚知一阐提心。更加坚固所发菩提心,清净菩萨行,成就菩萨道。又有,菩萨听闻此经后,知众生身无常而业果不失;知五蕴之身能灭而善恶业习不灭;知身有诸业报之苦的受报因缘;知今生来去此人世的受生因缘;知身我不得自在而性我真自在的法相因缘;知有不生不死之性我与证悟不生不死的戒修因缘等,这些都是佛法密义。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法若有若无,法无生无灭,法闻而不闻,应见佛性而未见佛性等,我没有完全理解此处义理。
佛说,你善知一切诸法如幻,有十住菩萨的知见。

菩萨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之别。十住菩萨为贤位菩萨,具足智慧。

这时,大众中忽然有大光明,大众遇此光身心快乐。先后有五百菩萨向佛询问,此光明是谁所放?佛默然不答。只对文殊师利菩萨说,还是你为大众解说,是何因缘有此光明。
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光明为智慧之光,智慧是常住之法无有因缘。光明的智慧为大般涅槃,能示现般涅槃一定是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光明的智慧是佛,是大慈大悲,是念佛之法,是与声闻缘觉的区别,是灭无明得菩提之灯;既不从因缘又有因缘。

佛说,文殊师利菩萨你不要仅说出世间,也要从世间为大众解说。
文殊师利菩萨说,于此东方过无量世界,有佛世界为不动世界,其佛国土清洁,地为七宝所成,无有土石等。如有人在此世界嗅一嗅花香,得比丘入三禅天的身心安乐;又如有人在此世界水中洗一洗,得比丘入二禅天的身心喜乐。此不动世界无有虎狼等诸恶鸟兽,其国人民相互关爱,无有破四重戒、诽谤正法、一阐提、作五逆业等人。无有寒热饥渴等苦恼。菩萨皆得神通,具大功德。佛号为满月光明佛;满月光明佛正在为琉璃光菩萨等众说法。

琉璃光菩萨向满月光明佛请法说,怎么用我方世界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的世界住所,两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吗?
满月光明佛说,于此西方过无量世界,有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土山沙石荆棘等到处都是,常有寒热饥渴等诸苦恼。其国土人民,不敬沙门、父母、师长、贪欲邪法、不信正法,寿命很短,奸诈贪利,杀伐枉死等。此娑婆世界有佛,佛号为释迦牟尼,正在为众说大般涅槃经。你可速往,得闻此经。
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要来至此大会,先现光明瑞相通报,为有因缘又无因缘。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至双树间,供养佛、礼佛后,坐在一面。

佛说,这位菩萨你为到此而来还是不为到此而来呢?
琉璃光菩萨说,到这里等于没来,不到这里不等于没来。知佛性的人无有去来,见有去来的人不见佛性。我还有法所请,请佛慈悲,让我等受教。

佛说,诸佛难值难遇,大般涅槃经法义也难得一闻。
琉璃光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说,什么是菩萨修行此经闻所不闻呢?
佛说,想听闻此经法义的人,听闻后要生敬信心;无论于何时何处,都要恭敬尊重说此经法义的人,于正解法义中不要找语句过失处;不要有贪嗔痴等想法;不要看法师是什么样的人;不要于法师处生傲慢心;不要贪求名闻利养;不要想听闻法义只度自己,只顾自己理解,自己修行,自己先入涅槃,而要度己与度人同时进行,自证涅槃与人证涅槃同时进行。于佛、法、僧生平等心;于生死中生大苦厌离心;于大般涅槃生常乐我净心。于开始修时,先自修后度人;发菩提心后,先度人后己修。于一切法无所执著,又不要专门执著一切法相;于诸法中不生贪求,只要知法理见法义就可以;这就是菩萨闻所不闻。另外,菩萨示现世间刚出胎为不生生,佛般涅槃相为不生不生;菩萨于世间示现死亡时为生不生,凡夫之人为生生不断。此是内法,即佛、菩萨自性愿力和众生业力的作用规律。还有外法,即自身所处外部的客观条件;如种子须外部条件具备时才能发芽为未生生;如败种外部条件又不具备为未生未生;如种子发芽后没有生长为生未生;如种子发芽后生长为生生。这些外法,都是有为因缘感召的有漏法。

琉璃光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说,若有生时是有常还是无常呢?是什么因缘不生无漏呢?有生时才说生,为什么没生前不说虚空生呢?
佛说,有的生是可说因缘,有的生是不可说因缘。不生为涅槃,涅槃为不生,因缘不可说;修道证得生与不生因缘也不可说;如世间有佛与菩萨,示现出家人或在家人,是什么因缘或是谁示现为不可说。修十善业道为生因缘是可说。有为之法,生是业力召感的必然的常,但身住为无常;生处又是不能固定的无常,住于六道不能出离是常等;变化与坏掉也是这样。因为,有为法性质决定的生住异坏,是客观存在之常;内在心念变化因缘,又不可说为常。所以,有漏之法业力就是生的动力,为有生性;无为之法为无漏法,无有生的因缘业力,就为无生。
这时,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众,听佛说法后,非常兴奋。而于八万四千菩萨中,有一位无畏菩萨,也想向释迦牟尼佛请法。

佛说,有什么疑难可随意询问。
此时,八万四千菩萨,同时合掌长跪,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说,此土众生要修什么善业才能得生不动世界去呢?这里菩萨怎么修行才能快捷证得智慧成就呢?
这时,佛说偈语。“不害众生命,坚持诸禁戒,受佛微妙教,不夺他人财,常施惠一切,不犯他妇女,慎口不妄语,莫坏善知识,远离恶眷属,常离于恶口,则生不动国。”
佛接着说,于此世界快捷证得智慧成就,声闻、缘觉要先发菩提心;然后才有一果罗汉八万劫智慧成就,二果罗汉六万劫智慧成就,三果罗汉四万劫智慧成就,四果罗汉二万劫智慧成就,辟支佛一万劫智慧成就。
此处的智慧成就,是成就菩萨的智慧。

佛接着说,一切众生往来不离烦恼,轮回于三界二十五有之中。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为化度众生也示现在众生之中,行菩萨道,才能快捷证得智慧成就。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佛说此经不可得闻,怎么又说常乐我净是可得闻呢?另外,断烦恼的人能证得涅槃,不断烦恼的人不能证得涅槃,其中有涅槃性吗?还有为什么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无量心等,都能成就涅槃因缘呢?还有,佛于《阿含经》中说声闻、缘觉、诸佛皆有涅槃,有常与无常等,与此经有什么差别呢?
佛说,涅槃之肉体于佛没有,而今又示现有;若说今有,佛示现的肉身就不是无漏常住之法。诸众生被烦恼所障,不能得见涅槃实相。只有菩萨修戒定慧明其心智,用智慧断除烦恼,自明心见性后,才实知佛法僧常住;如暗室的井中有珍宝,不得光明的人不能见,得大光明的人才能明见实知。
只有佛性常住,以另外一种生命状态存在,并作用于世间。但众生只见肉身存在,不见其他存在。
佛接着说,若说因庄严而得成涅槃,应是无常;实际不是那回事!佛是以无量阿僧祇劫修行善法,以自所修功德庄严,才见性成佛,又示现涅槃。示现涅槃既是随顺世间,又是度众生的一种方便。若说因缘无常,涅槃之法也应无常;实际也不是那回事!因缘有五种:一是生因,二是和合因,三是住因,四是增长因,五是远因。佛示现涅槃的肉身之体,不是五因所成。不应说因缘无常,涅槃之法也是无常。

生因,业习烦恼是。和合因,行善与善心合;行不善与不善心合;不行善即与不善心合,又与善或不善心合。住因,众生的身体和烦恼是。增长因,众生的衣食住行所需要是。远因,如何祭祀父母遗体为众生远因;节日的各种礼拜也属远因。

佛说,因缘又有二种;一是作因,二是了因。大般涅槃没有作因,只有了因。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是了因。布施是涅槃因,内财外财和善法无有极限的布施,才是大般涅槃因。三十七道品是涅槃因,无量菩提之法才是大般涅槃因。

作因,作事需要具体条件;如种地得准备犁与牛、种子、肥、水等。了因,事情的结果,如室内黑暗、点亮一盏灯,就可以了。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布施与无极限布施有什么区别呢?怎么修无极限布施,乃至智慧无极限呢?涅槃与大般涅槃有什么区别呢?怎么修行才能证得大般涅槃呢?
佛说,菩萨修行此经,智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即无有和合觉知之色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等。菩萨得知出世间的实相,无贪嗔痴,不用耳听,不用眼见等而是自性见、自性听、自性知真实之相。才能作到布施无极限,乃至智慧无极限。才明了声闻、缘觉涅槃与佛大般涅槃的实相区别。

我们读诵佛经,一定要知义理,明白如何去行作;不能只知死记硬背。我曾对诸位讲过,一个人若死了,还会读经吗!还会念佛吗!能把这个肉体带到极乐世界去吗!不会!不会!一定不会!

佛接着说,见有乞求之人,供养财物为施舍,施舍后不见回报或乞求的人把财物用为不正当处,心生悔意,为有为供养。以法供养与身力供养及内财外财供养,欣然去做,主动去做,心里永无悔意,为无为供养。菩萨见财物心生畏惧;即有王、贼、水、火相伴生。见到贫困的人,欢喜施舍,不望回报。菩萨见名闻利养,家财继承,天上五欲之乐,以及见自我比他人聪明、比他人财大势大等事,都心生畏惧。菩萨见每一文钱都是百姓卖命钱、血汗钱,又是无量动物的生命钱,带有血腥;由此,菩萨施财物为无极限供养。

有人问,波罗蜜多为梵语,翻译成中文应为彼岸,你怎么释解为无极限呢?翻译准确,文字义理也准确,不要有任何疑惑。因为,在声闻的境界中,彼岸为出世间,此岸为世间。在菩萨的境界中,没有世间与出世间;所以,一些古德弘法时,既不说彼岸,又不说此岸;离开彼与此,只说无极限,为方便说。

佛接着说,栽树为乘凉、花果、木材等,是施有回报;如市场交易,公平平等。菩萨修行此经,一切财物布施和布施给谁都不重要,供养多与少,好与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修行佛法,并用佛法去供养众生,利益众生,断除众生贫困的根本;即生死烦恼。这样的法布施为无极限供养。菩萨修行此经行布施时,对财物如抱死尸渡海,为活命而绝不贪著等事,乃至智慧无极限也是如此。菩萨修六度万行,今日因听闻此经而得具足闻。不仅知佛经十二部的名字,又明了各部经典的法理法义。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32:55 | 只看该作者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二】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犯四重戒、谤法、作五逆业、一阐提等人,既然有佛性,怎么还堕地狱呢?这样的人有佛性怎么说无常乐我净呢?一阐提人断善根而佛性怎么不断呢?
佛说,一阐提不能决定永远不变化。这样人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二种;一是内;二是外。内为观念思维,外为身体行作。佛性不在观念思维,又不是身体行作;所以,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有漏与无漏;有漏为善根不具足,无漏为善根具足;而佛性不是有漏与无漏;所以,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有常与无常;随业力为常,随身体为无常;佛性不是业力之常,也不是身体的无常;所以,佛性不断。犯四重戒、谤正法、作五逆业的人,因业报而堕入地狱,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形体随轮回也要发生变化,胎卵湿化四种生法也不停发生变化,二十五种有形众生的形像也要随着变化。这时,凡夫之人见一切有生定相,声闻、缘觉观一切法生定相,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生定相。一阐提无论怎样变化,不去掉业报,不去掉有想与有色,永远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
有生定相,认为世间一切存在都有形态,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其性质。法生定相,认为三界内一切存在都有规律的发生变化,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其规律。法不生定相,认为世间一切存在既有形态,又无形态;三界内一切规律是相对规律,不是绝对规律;于相对的规律中,又有绝对规律。

佛接着说,菩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也有定相。定相是佛入般涅槃,常乐我净。无常相为不定相。一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八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二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六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三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四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四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二万劫,才能得菩提心;辟支佛为不定相,要经一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发菩提心为新发意菩萨,得菩提心为菩萨。
这里的声闻、缘觉得菩提心,是指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不包含未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

佛接着说,今日于此双树间,佛欲入般涅槃,让声闻弟子忧苦,让其他众生供养,又准备七宝棺、香油、香木等火化之物品。佛又嘱托,佛肉体所穿内衣和外衣不可火化掉;内衣表出家人,外衣表在家人。出家人与在家人,在此世间共同承载佛法一万二千年。又嘱托将佛舍利分为八份,让八方供养等。一切声闻弟子见佛这样安排,都会说佛示现般涅槃,也不一定入般涅槃;因佛说如来常住不变。
这里也是说声闻、缘觉,观一切法生定相的具体表现,以法生心。

佛接着说,佛不能用定相来衡量,佛示现般涅槃也是示现不定相。因为天有四种,一是世间天;二是生天;三是净天;四是义天。世间天为此世间;生天为四王天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净天为一果罗汉至辟支佛所居天;义天为十住菩萨所居天。四天无定相,佛要示现不定相度众生。
此处四天是从各星球功用上划分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根据各星球的环境和所居天人的欲望划分的。似一件事物的二种说法,这样理解就可以。义天为十住菩萨所居天,也为报身卢舍那佛所居天。

佛接着说,佛于世间,为度脱众生,示现无常,有语言、有姓氏、有父母、有身体形像、有住址、有姓有名等相。
这里也是说凡夫之人,见一切有生定相的具体表现,见相生心。

佛接着说,佛于三界无有色相,无有想与无想,而又是确实存在常住之法性身。佛化身不受三界法所控制,有神通自在而不是虚幻。三界有三漏;欲界之漏为一切烦恼,色界与无色界也为一切烦恼。佛已永断三界无明,法性为常。因为凡夫有漏,不见三世,怀疑佛法,执著父母所生身命,沉迷于杀盗淫妄酒诸欲之中,我作、我见、我想、我受等,为恶习、恶念、恶业所牵,最后到不善之道而去,常为三恶道众生。所以,凡夫要都摄诸根,远离三漏。
三漏内为贪嗔痴,外为杀盗淫。

佛接着说,菩萨听闻此经,得智慧专念,诸根不散乱,不见我相,不见法相,于众生不起贪著。菩萨修于此经,无众生相;如见端正女人,不起贪著之心。知五欲法无有欢乐,是烦恼不得暂停;如人逆风持火、筐装毒蛇一样可怕。菩萨修于此经,观诸众生为色声香味触因缘牵引,常受苦恼。观见一一众生一劫中积骨如山;为父母、兄弟、妻子等眷属命终所哭的眼泪如四海之水;父母于三恶道生死无量,受苦无法计算。菩萨修于此经,不失念慧,诸根清净,护持戒律,诸根无漏。又有诸根离漏,离于恶漏。怎么为离;即受持此经,思维其义,能离恶漏。四众弟子中有接受教化的,心不再造恶。菩萨修于此经,心不造恶。菩萨教化四众弟子受持此经,听闻的人七劫不堕三恶道;如有思维其义,依法持戒修行的人,必能证得菩提。
这里也是说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生定相的具体表现,离相生心,离法生心。

佛接着说,此经有无量功德,如有人书写、读诵、解说此经,思维其义,要知这样的人是真佛弟子,善受佛戒,是佛所见、所念,知佛示现般涅槃而不涅槃。这样的人不论住在城市、村镇、山林等处,常为佛所护佑。这样的人不论是四众弟子还是外道、贫穷或乞食者,常得佛受其所施法财或法食,夜梦吉祥;所施在命中增加,乐修善法。以此因缘,要知此经能成就无量功德。
命中增加,就是于冥冥中增加;增加就是善业增长,福报增加。

佛接着说,如有人想见佛,供养佛,修行佛法,修行首楞严定,破八种苦魔和破魔师、魔子、魔经、魔律四种魔等;能听闻或受持此经,都可得人天之乐或成就菩提道果。如见到有书写、读诵、解说、思维其义的人,应该亲近、依附、受教、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等。为受持或听闻此经;如家中无物供养,宁可卖身力,都要置办供养,因此经难遇。我释迦牟尼于往昔,在善友处听闻有佛要说此经,心生高兴,但无物供养;便卖身力为人作工,可又找不到顾主。此时,有一人说,我有恶疾,须日服三两人肉,每日给五枚金币。我释迦牟尼与这人商量,能不能先给点钱,再容七日后去你家割肉;那人说,只容一日。无奈之下,只能取其钱至佛所,礼佛听经。当时愚笨,听闻此经只记住一首偈:“如来正涅槃,永断于生死。若能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此后,便至病人家,日割肉三两,割满一个月时间。那人病况越来越差;而我释迦牟尼念诵此偈割肉不痛,连疤都没留下,恢复身力。当时我就发心学佛,并修证成佛。以此因缘,要知此经能成就无量功德。能受持此经的人,一定能断离恶三漏;一是如恶狗、毒蛇等凶恶漏;二是如悬崖、暴水等凶难漏;三是如恶人、恶国等恶缘漏。要知受持此经,此经功德不可思议。
有的修行人,受持此经后,恶知识等自动得远离。远离恶因缘在世俗的表现为,搬迁、离婚或走、死、逃、囚等事,也有恶人或恶事等自动转化。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一切善恶根本。但身虽不净,还要善待,为善法涅槃的常乐我净。为行菩萨道,为唯一佛乘等缘故;菩萨要善护其身,也应善护其心,让身心免离一切恶漏。
菩萨要善护其身,与众生执著其身,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为法故,后者为己故。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恶兽与恶知识不一样。因为恶兽等只能破坏人的身体,而心不畏惧;但恶知识能破坏人的善行,而心生畏惧。所以,恶知识要比恶兽可怕得多,是身心都被破坏掉。恶兽的破坏有限,而恶知识的破坏力不知有多大;为恶兽伤害的是肉身,而为恶知识伤害的是法身;为恶兽伤害不堕三恶道,而为恶知识伤害必堕三恶道。
恶知识是善法的怨家,凡夫有漏亲近恶知识;菩萨无漏得以远离恶知识。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漏。一切凡夫在衣食住行方面,求得最好为身心快乐;因此造作种种恶业而又不知不觉,糊里糊涂轮回于三恶道中,为身是漏。菩萨见有漏必有恶,穿衣为法衣,不敢有穿得比别人好的想法。于是心常卑下,穿衣不为华丽,只为遮羞,挡风御寒,防蚊虫叮咬等。吃食物为法食,不敢有贪求营养美味的想法,只为治饥饿之病。住房舍、用医药也是这样对待。因菩萨观身有疮疾,才用衣服覆之;身有九孔之漏,才饮食治之;身有风雨之恶,才用房舍挡之;身有生老病死四毒,才用药疗之。菩萨受四种供养,不是为欲乐和寿命,是为身体健康能忍受各种苦难,能修行善法,而得无量功德。
凡夫与此相反,遇诸苦时而怨天尤人,求乐不得时而生烦恼。至此,凡夫之人有身为漏,而菩萨虽有身而无漏。

佛接着说,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贪嗔痴三种恶念不除,难离三恶道。因为,不能保持常久的善念。凡夫之人的善心,有高尚时,也有下劣时,慧心少而愚心多。所以,得人身一次,增长一次漏业。诸菩萨见凡夫众生被贪嗔痴三恶觉因缘束缚增长漏业,不见佛性,心生颠倒,而慈悲心显,积极入世,示范三乘佛法,又示范一乘实有之道。
佛法在世间烦恼处,才有菩萨入世,利用智慧方便与善巧的方法,转化烦恼为菩提。否则,旧烦恼上又增新烦恼。

佛接着说,菩萨入世是众生的最好福田。而菩萨却不想、不说、不认为是最好福田,而以平等心,对众生起父母想;如出家时对忍诸苦和辱难不起一恶念,而是有机遇进山求宝,修行正法之道,修行诸善慧觉。经常用善道慧觉之心提醒自己是修行人,是比丘等,破除恶觉烦恼是理所当然,常起六种心;一是佛世难值;包含佛法住世。二是正法难闻;像法、末法时代依然有正法住世。三是怖心难起;不知、不觉、不信、不怕后有恶果报。四是中国难生;佛诞生时的佛法中心之国或值佛住世之国难生。五是人身难得;三界中无量众生而人少,唯人类易修道成道。六是诸根难具;诸善根所应具备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很难具足。再正定之心,忆念善法,身心寂净,正住伽蓝,为人师表。

讲完这一品,诸位要想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人生的坐标。有了这个中心目标后,无论做什么事,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心里都非常清醒,不以得失论短长,不以成败论英雄,一切都应坦然忍受。因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不在世间,而是出世间的智慧。所以,诸位要找到人生坐标,确立心中的目标,生生世世无怨无悔的守护这个至高无上的彼岸坐标,那就是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证菩提果。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三】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念是漏。一切凡夫若遇到让人身心痛苦烦恼的事件,心里会生起种种恶念。这种没有智慧的念头,为念漏。菩萨于无量劫时间观念是漏,知以恶念为因,恶因缘苦报为果。身心畏惧恶念,不起恶念,转化各种苦恼之事,趋于善念,才远离轮回。菩萨于六度中观念是漏,还要躲避贪、嗔、痴、慢、疑五钝使的追逐,识破眼、耳、鼻、舌、身、意六贼之谋,才能乘上佛法之舟筏,登上生死彼岸。
一切凡夫若遇自身有病和自己缘因的心里痛苦,或外部缘因伤害造成的身心痛苦和财产损失等烦恼,身口意容易起恶心、作恶事。因解一时之恨,逞一时之强,图一时之快,而用愚蠢的心态支配愚蠢的行动,造作三恶道之漏业。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如匣;即身体见闻觉知的分别性如四大毒蛇,天天见贪毒、闻触毒、觉气毒、知齿毒。众生遇毒而起恶心;即见毒有坚固性,见相起贪为毒;闻毒有深性,触欲难填为毒;觉毒有热性,分别生嗔,火气高万丈为毒;知毒有动性,口齿生是非、齿舌贪诸味为毒。菩萨转身体四大毒性为,视为正见,触为正法,气为正精进,齿为正定。众生若为四毒所害,必堕三恶道。诸菩萨心里畏惧身体的欲望,而修圣道,观五蕴皆空,远离八苦。
众生身体被欲望所牵,造作诸恶,业因转果,必遭恶报。见闻觉知正用为人体功用,妄起差别贪著时,如四大毒蛇。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五蕴为诸烦恼的关键所在。众生没有具足戒的福力,没有依法修行的慧力,没有善知识的导引,必被五蕴贼所害。因为,众生若被刽子手所杀,不堕地狱;若被五蕴贼所害,必堕地狱。刽子手只能杀人于欲界,五蕴贼能害三界众生。刽子手只能杀有罪之人,五蕴贼不论有罪无罪,都能害之。刽子手不杀老人、妇女、儿童;五蕴贼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害之。刽子手能杀别人而不自杀;五蕴贼既能害别人,又能害自己。刽子手杀人,可以利用财物贿求而不杀;五蕴贼害人,不论利用什么财物也不能得免。刽子手杀人有时间性,五蕴贼害人无时间性。刽子手杀人还有逃走的机会,五蕴贼害人无机会可逃。刽子手杀人自己不跟着被杀,五蕴贼害人害己等。所以,菩萨以善行佛法的方便力不受五蕴控制,而入于菩提行。
色受想行识五蕴,善修可转烦恼为菩提,为智慧使;否则,为五蕴贼。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贪爱为生死根本。在贪、嗔、痴、慢、疑五钝使当中,贪爱是伪善,让凡夫之人神魂颠倒,爱的死去活来;实际性质是轮回烦恼之本,生死苦痛之根。菩萨深观贪爱,诈亲伪善,以智慧力,见而不染著;声闻、缘觉也是这样远离贪爱。菩萨深观贪爱,心生极度畏惧。因为,贪爱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表面性,能惑一切众生,无始无终,很难远离,当下也难舍,明日也难离。所以,一切众生远离涅槃而近于生死;远离常乐我净而近于无常苦;远于智慧而近于无明。
众生于贪爱难舍难离,于生死也难离难舍,从而远离一切善法。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识入为空。讲六识入就要知十二因缘;即从无始无明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我执,由我执又产生了生命的求生意志的行,由行又产生以我为中心生命意识,由生命意识又产生受业牵引而投胎产生名色,由名色又产生人身的本能反映六识入,由六识入又产生对外部环境的感受为触,由触又产生对感受到的存在加以分别执著为受,由受又产生喜欢与不喜欢的爱,由爱又产生想得到为取,由取又产生对外部存在的依赖为生,由生又产生生命现象的老死。凡夫见生死流转为自然现象,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生命现象这个事实。而佛见到了宇宙人生生命如何产生、如何流转、如何灭掉等三世十二因缘过程的实相,又原原本本的说予众生。一切众生以六识入感受为实,一切以我喜欢不喜欢为中心,去无休止的贪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而菩萨对六识入转有为空,逆世而行,见五欲之乐如毒蛇猛兽,不但产生今世的烦恼,还有后世的苦报。菩萨内观六识入而心里畏惧,才修正法而观空。
六识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的不同识入界限。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尘为外贼。内有六根为家贼,外有六尘为外贼,相互勾结,自劫家财,将心里的一切善法功德破坏掉,让人甘心情愿地做不信因果的一阐提。又有,家贼外贼相互勾结,可劫夺三世善财,而且不分贵贱,用无明欢乐为诱饵,不择手段将善财抢劫一空!还有,家贼与外贼相互勾结,用见、听、嗅、尝、触、觉为目的,劫夺三界善宝,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体都执著于色我与色有和识我之想,有想为漏,将无量功德善宝漏失。一至四果罗汉为勇健人,宁可断其手足也调伏家贼,摧伏外贼;诸佛菩萨早已如此,既转内贼为家珍,又转外贼为家宝。
家贼难防,外贼难破;先亡一贼,六贼销亡。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烦恼无边。菩萨深观烦恼如苦海,无边无底,诸烦恼如鲨鱼凶恶难调难伏;落入烦恼海中,必轮回三界六道各类众生,淹没身心一切善法,三界人天难达彼岸。唯有诸佛、菩萨以戒定慧,修空无相,能干枯苦海;能用六度万行之大船渡至彼岸。但诸菩萨仍有难可为渡,唯佛究竟渡;即菩萨仍须在佛国土修行,还要来此苦海示现众生。凡是有善根、善业、善行、善念之人,诸菩萨有很大的力量能救度得上佛之法船,唯一阐提不能得到救度。诸菩萨为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忍受无量身苦心苦,在诸苦中无有漏;并以苦为乐,修苦乐法。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涅槃?什么是大般涅槃?
佛说,如饥人得食,病人得安乐,穷人得财宝,是为涅槃。声闻缘觉虽得涅槃,烦恼习气之根尚没有拔出;另外涅槃的地点是色界与无色界,不是自己的国土;再有涅槃时间有限,最长为八万四千大劫。而大般涅槃能了见佛性,得无上法,能主宰清净世界,广度众生;有八种大自在:一是能示一身为多身;即化身成就,化身数量充满十方世界,为自在大我。二是能示一身如尘土那么多而大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为自在大我。三是能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于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为自在大我。四是能以自在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众生都能得见,又可化现为各类众生形体,为自在大我。五是能身体六根互用;用耳看路,用眼听声等,为自在大我。六是能无想而得一切法;为自在大我。七是能以戒定慧一偈之义;经无量劫其义不尽,为自在大我。八是能如虚空不可见;又可示现让一切众生能得见,为自在大我。还有功德圆满,得有四乐,一得大乐;二得大寂净;三得一切知;四得身不坏等,是佛大般涅槃。又有,大般涅槃有四种纯净;一是永断三界二十五有形众生;二是业大清净;三是身大清净;四是心大清净。
以上是菩萨受持此经圆满成就的第一种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四】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二种功德;即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昔所不闻而今闻之,昔所不至而今至之,昔所不知而今知之。
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神通往昔不得,而今日得到。通有两种;一是内;二是外。外通是与外道、天人一样的部分;内通有声闻、缘觉通与菩萨通。罗汉、辟支佛的神通变化为一心作一,不得众多;即一人变化成另一人,不能同时变化成二人。菩萨由于受持此经,修行大般涅槃智慧,于一心中能同时圆满变化出天人身、人身、修罗身、畜生身、饿鬼身等无量身。又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身得自在,心得自在。凡夫之人,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随身,或身随心。心随身;如醉酒人,身动则心随动;又如婴儿身小则心小等。身随心;如身有悲苦之人,涕泪横流等。菩萨身心自在有十种;即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还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菩萨受持此经得平等慈心。所得智慧与声闻、缘觉不同。对过去世的父母与怨敌,菩萨不亲也不憎,无亲憎相,只有法相空寂。而声闻缘觉之人有亲怨相。再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菩萨受持此经得他心智通。声闻、缘觉之人以一念智能知人心所想,而不能知其他众生所想。而菩萨于一念中遍知六道众生之心;又能知一至四果罗汉的十六种心,每果罗汉四种次第心。
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是菩萨得清净天眼,一时能遍见十方世界诸佛。而诸天人、声闻、缘觉之人的天眼,一不能见上一层天,二不能见十方诸佛世界。
昔所不闻而今闻之;是菩萨以一音声能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得听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心也没有动念。但是,众生若听闻不到菩萨为之说法,是生死心;若听闻菩萨为之说法,才能尽生死心。又有菩萨身心可以相互分离开,相不随心在一起。为度众生,虽现大身心也不大,虽现十身心也不小,缘因是菩萨心性广大,身心自在;虽现一身,众生各自见到的都不一样,随类应现。还有菩萨通达三千大千世界各类众生的声相,心里没有无量世界众生音声而又能听闻到不同众生的音声,包含地狱音声、畜生音声等。虽示现其相、闻其声,但菩萨不著其相;即无定相、无果相等。
昔所不至而今至之;是菩萨化身成就;即能化现无量身相,化身至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而报身于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一切罗汉、辟支佛所不能达到。菩萨化身能如细微尘遍无量诸佛世界,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菩萨能将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身入一尘土这么小的化身里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也是心不随身。
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于世间,菩萨一见人的长相、衣着和谈吐,就知这人善恶和大小乘根基差别。于出世间,菩萨修证空性空相,知我相空,明知众生都有佛性,明知一阐提如改变观念与心态也可修善;这些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明知。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听闻此经必得菩提,怎么无定相、无果相呢?
佛说,如说诸音声有定相、有果相,不是佛相,而是魔相。诸佛说法无有定果相;如世间有因有果,果也作因,因也作果;无因则无果,因无常,果也无常。由此,法无定相,涅槃不从因生,涅槃之体也不是果,涅槃之体也无定无果。

简单地讲,有定果之相,就被人执著,也会被无常力破坏掉。佛般涅槃的常乐我净,无定果之相,不能被无常力所破坏。
佛接着说,听闻此经不要著文字相,不要有我闻相,不要有我说相,不要给佛也定个相。因为音声无定相;听闻音声而起恶心的人,果相是三恶道;听闻音声而起善心,果相是人天;菩萨听闻音声而生慈悲心,救度众生。所以,音声无固定不变之相,果报的相也不能固定。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三种功德;即舍慈得慈,不从因缘得慈。
舍慈是舍世间慈;主要舍的世间慈有凡夫慈、一阐提慈、犯重戒慈、谤佛慈、五逆慈、妓院慈、无根二根女人慈、屠夫慈、刽子手慈、猎师慈、声闻慈、缘觉慈等。
不从因缘得慈;因缘有亲疏怨敌,有善因缘和恶因缘,因缘之慈不是平等慈,出世间的慈悲心只有众生而没有亲疏怨敌。
菩萨舍去世间慈,得出世间慈,得无因缘慈,不执著慈相,不执著戒相,不执著众生相,而修行出世间的慈悲。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即有十事;一是根深难可倾拔;二是自身决定想;三是不观福田及非福田;四是修佛净土;五是灭除有余;六是断除业缘;七是修清净身;八是了知诸缘;九是离诸怨敌;十是断除两边。
一、根深难可倾拔;菩萨受持此经,身根不放逸,菩提根不放逸,一切善法根不放逸。善法于诸法中为最上,不放逸法在诸法中最为殊胜,故称不放逸根深固难拔。又有,菩萨受持此经,因不放逸而得增长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闻根、进根、念根、定根、善知识根等。
二、自身决定想;菩萨受持此经,于自身生决定心,要尽此一报身证得未来世菩提,为众生发菩提心。为此,坚决舍去自我心、无常心、声闻心、缘觉心、自乐心、魔心、乐生死心等,让自己的身体成为载佛正法之器。
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菩萨受持此经,从观外道持戒到供养诸佛都是福田,但又都是有求想的有为法。而慈悲救度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福田;平等救度持戒和毁戒的人,才是真正福田。
在福田上有四种净报;一是施主清净受者不净;即供养的人懂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的果报,为施主清净;而受供养的人破戒邪见,不知法供养众生得清净果报,为受者不净。二是施主不净受者清净;即供养的人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哪有什么果报,为施主不净;而受供养的人,听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受者清净。三是施受俱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多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施受俱净。四是施受俱不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只不过是你帮我、我帮你而已,为施受俱不净。
什么是清净果报,既不执著于供养,又不执著于果报;再依此经不为果报而供养,不为供养而供养,这是菩萨的持戒正见。

四、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一切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以此誓愿力为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杀心。以此因缘善根,众生得寿命长久,共同有大势力,获大神通,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偷盗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都是七宝所成,与众生共同富足,喜欢什么自然就满足什么,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淫欲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贪欲嗔恚疑心,也没有饥渴苦恼之患,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妄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常有花果茂林香树,共同与所有众生得妙音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两舌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和合,讲说正法,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恶口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平如掌,无有沙石、荆棘、恶刺,共同与众生和合,其心平等,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无义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苦恼,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贪嫉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一切众生,无有贪嫉、恼害、邪见,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恼害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修行大慈大悲,得一子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邪见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修佛净土就是成就菩萨自己的佛国土。

五、灭除有余;有余有三种;一是烦恼余报;二是余业;三是余有。
烦恼余报;若有贪欲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鸳鸯、鹿、龟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长相令人讨厌或为淫女等;如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嗔恚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毒蛇、虎、狼、猫、鸽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什么恶事、坏事都敢作,生死不惧;如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愚痴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象、猪、牛、羊、蚊、蚁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聋、盲、瘖、哑、驼等残疾或诸根不全,不能得佛法修行;如极少数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骄慢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粪虫、驼、驴、犬、马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为奴仆、乞丐或穷人;若得因缘出家时,常为众生轻贱,要犯重戒。
余业;如借贷款还本后,还要还利息;这个利息是高利贷,是借本一还息万。故凡夫有六道轮回的业,一果罗汉七返生死业,二果罗汉二返生死业,三果罗汉一返色界灭业。
余有;如人伐树,树干断而根未除;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世间烦恼业习已断除,而业习之根在心里未尽除。
菩萨受持此经,烦恼余报、余业、余有这三种业习,全部灭除干净。

六、修清净身;菩萨受持此经,修不杀戒。由于慈心不杀,成就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十种好是三界内八十个星球天人中最好的形像和清净身,令各天众生信伏、受教、发菩提心。又有,菩萨欲证无上法王、欲饮无上甘露法味,要先修清净身。以身清净,才能速证菩提。
七、了知诸缘;菩萨受持此经,得大智慧,住于空观,不见色相、色缘、色体、色生、色灭等;诸法空相,了因了缘,得出世间无因缘慈悲,是菩萨的了知因缘。
八、离诸怨敌;菩萨受持此经,住于智慧,远离一切烦恼。但又示现烦恼众生,为教化、救度众生;菩萨示现的烦恼众生,不畏三恶道众生。但畏诽谤三宝的众生,这样的众生被魔控制。故菩萨把魔事看作怨家;智慧破魔,是远离众魔怨敌而魔自破。
九、断除两边;菩萨受持此经,智慧出于世间。菩萨远离两边是;一不受三界二十五有众生业报;二不受爱烦恼之业报。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第四种功德中十事,怎么只说九事,没有说断除业缘呢?
佛说,一切菩萨和十方诸佛,都修十事。诸佛不因业缘示现在不净的世界,而是佛净土庄严;如有人心想,佛不应在地球这不净而秽恶的世界示现出世。这么想的人,善业智慧不足。为什么这么说,一是此世界有清净的一面;众生业重而不见。二是此世界不净而秽恶是众生业力感召;在佛的境界上无有不净与秽恶,佛示现般涅槃后,化身还久住此世界。三是释迦牟尼佛不是在此世界成佛;其实此世界谁也成不了佛,都是在报身佛国土成就佛道;为度众生,践行因地菩萨时发的宏深誓愿而来此世界示现成佛,转佛法妙义。四是诸佛都这么做;慈氏弥勒菩萨也将依誓愿来此世界,令此世界清净庄严。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有五种果报;一是诸根完具;二是不生边地;三是诸天爱恋;四是常为天魔、沙门、外道等恭敬;五是得宿命智。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有人修布施,才能圆满五种功德。今日佛怎么又说因此经圆满成就呢?
佛说,因财物布施有形和有限;有限为数量有限、时间有限;故得不得这五种功德不能确定,不能长久,不能清净,不能殊胜,不能相同,不能无漏,不能利益安乐怜悯一切众生。而菩萨受持此经的因缘为法布施,是能确定、能长久、能清净、能殊胜、能相同、能无漏、能利益安乐怜悯一切众生。况且,财物布施让人能得离饥渴,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渴爱之病;财物布施能让人得生命相续,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生死,慧命相续;财物布施能让人的欲望得到满足,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断一切贫穷烦恼,增加善法因缘;财物布施有分别因和差别果,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无分别因和差别果,众生平等。
这里,佛对财物布施与法布施的区别说的非常清楚;财物布施福报有限,法布施功德无量。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六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大般涅槃,得金刚三昧。三昧是清净身禅定而得,身口意业三休息,在定中入到空、无相、无作,三种境界于一体的神通变化里去;现前相融,过去未来相摄,三世相摄,十方世界在一念间圆满显现出现,是修行人于世间证得的出世间的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境界。也是诸佛、诸菩萨示现无量妙身,救度一切众生的缘起。
八地以上菩萨能住于金刚三昧中,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行布施讲法教化众生,破坏三恶道与诸魔事,让众生安立于佛教三乘,得到利益,令其成就,而心不动,又无心想之相。这时,才有救度一切众生,而又无一众生可度。七地以下位次菩萨,尚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的心相,无化身成就。故七地前菩萨的修行,还有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

佛接着说,菩萨安住于金刚三昧之中,不受十方世界法则限制。菩萨因地时于世间修六度万行,已成就无极限的功德智慧,才能安住金刚三昧。

十方世界的法则限制;如地球引力法则,火能烧、水能淹,光速与距离等物质属性法则等等,都不能束缚菩萨化身的往来活动;即能破散一切诸法。世间诸法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变动;如星球陨落、恐龙灭绝等现象。这些变化让人畏惧,变化的缘因也让人畏惧;如现时放的电影,病苦劫杀,念念生死,事态变换等,都是魔幻一样的境界,无一真实。
金刚三昧是菩萨化身三昧之根本,其它三昧都离不开金刚三昧境界;即菩萨的神通变化都以金刚三昧为基础。而菩萨报身的根本三昧是如幻三昧,能够化现无量身自在出入涅槃的境界,生命不受无明存在的限制;又化生种种生命现象,救度众生。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五】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七种功德。闻修此经微妙,得大涅槃智慧的近因缘。当下近因缘法有四种;一是亲近善友;二是专心听法;三是系念思维;四是如法修行。若凡夫能听善知识教,至心信受,发心向佛,持戒修行,必能得见佛性,去除烦恼,证得常乐我净。
亲近善友为亲近善知识;专心听法为不疑惑善知识所教佛法;系念思维为至心信行;如法修行为按佛法次第持戒修行。
菩萨亲近善友;诸佛、菩萨、辟支佛、罗汉是众生的善知识,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自修菩提,教人修行菩提;自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能这样修行的人是真善知识。
菩萨专心听法;知善知识有善法,所行作不为自乐而为众生安乐;说话不讲别人的短处,只说善事;让周围人心渐远恶法,增长善法。能亲近善知识的人,本来没有戒定慧和解脱知见,而能得之;戒定慧和解脱知见不圆满的人,得到增广。因为,亲近善知识,能让人明白佛法经藏的深义,知自己如何行持。所以,听善知识教的人,是真正听法,也是听到真正的法,等于受持大乘经典和听受此经。听受此经虽知人人有佛性,如何修持见佛性,还要靠善知识引导。
菩萨系念思维;勤修禅定,在定中入空三昧、无作三昧、无相三昧。能入空三昧的人,不见人天众生能够真实常住;能入无作三昧的人,必无有愿求;能入无相三昧的人,心无色、声、香、味、触、生、住、灭、男、女十相。
菩萨如法修行;在世间勤修六度万行,得出世间常乐我净。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35:01 | 只看该作者
佛接着说,第一善知识是诸佛、菩萨。经常用三种方法教化众生,一是毕竟软语;二是毕竟呵责;三是软语呵责。能如此教化众生的人,是真善知识。
软语都爱听,呵责就不好接受。其不知善知识能呵责几句是天大的好事,既了业又能明心智。凡夫若起一念嗔恨心,立即就与善知识断缘,因此失去往生净土的功德;诸位要慎之又慎。

佛接着说,诸佛与菩萨为大医王,真善知识。能观察因缘,能观察根基,能观察修行次第,能观察业报,能认证生往何趣;如知病、知药,什么病服什么药。地热水风之病人,服用酥油,热病服用蜂蜜,水病服用姜汤等。知病根,明药性,用药准,剂量适中。诸佛与菩萨观众生有三种重病;贪欲、嗔恚、愚痴。
贪欲重的人要修白骨观,嗔恚重的人要修慈悲观,愚痴重的人要修十二因缘观。

佛接着说,诸佛、菩萨为大船师,真善知识。能用法船渡众生离生死苦,到达极乐彼岸。诸佛、菩萨是众生修行与证得圆满善法的根本;若有见到的人,至心听教奉行,得断一切烦恼;若有听受妙法的人,依法修行,一定能成就菩提;若有人能亲近到佛、菩萨,至心听教奉行,得灭除一切重罪,还得十善法。以此亲近善友因缘,能让有缘众生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
若无修证,真善知识在眼前,也不能识;因心目不开,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佛接着说,菩萨以听法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一切众生有缘亲自听到诸佛、菩萨说法的缘故,等于具有信根,又信根坚固,欢喜地去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老老实实修行,便可得一果罗汉,乃至出离世间。菩萨为诸众生说法,明确告知修行方法,指明修行路径;如何圆满善法,远离恶法;如明镜照人,面像无不明了,善恶美丑自分;又如众生想到善处,求取佛法珍宝,而不知路怎么走,送给一张地图;再如用铁环降伏狂暴醉象,用听佛法的加持力,让众生不起贪嗔痴等造恶之心等,这都是听法功德。
这里,凡夫很难理解,我看这人也没什么特殊,能有果位吗?实话实说,特殊的地方没有在表面上,而在心里功德上;表现在行做上、在修持上、在弘法上。有果位的人,表面上恰好傻里傻气,言辞平常;却能于此五浊恶世中,隐世修行。

佛接着说,如有弟子亲自听佛说法,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并依法修行,都能得证果位;证一果罗汉的人,远离对生老病死的心里畏惧,而果位增长。亲闻佛说法并依法修行的人,有证得开法眼的功德。具足如此听法因缘的人,才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如舍利弗,有一次病很重,用四人抬到道场听佛说法,闻法功德力的缘因,病苦转为安稳。
而世界上值佛住世又亲闻佛说法的人很少,时至今日能听到菩萨行人讲佛法的也不多;在数量不多的人中,还有暂时听法,其心不牢,几天就心猿意马了;只有善根深重之人,才能专心听受,如闻而行。

佛接着说,菩萨以思维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凡夫思维从生老病死开始,观察世间一切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处在颠倒之中。一果罗汉对生老病死也心生苦恼。由于思维,觉知善法,相信佛法僧三宝实有而真常,进而启修戒定慧等,自然成就善道,断除烦恼,增长智慧至功德圆满。

诸位听闻佛法后,要好好想一想,把所听佛法与世间现象联系起来,就容易明白,心里就觉得轻松;再加上禅观的修证,心便得解脱。古有“大疑大悟”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佛教是迷信、是愚昧,实际上佛是让众生明白人生真相、世间真相、宇宙真相,是信而不迷,行而有觉;在世间行戒定慧,得定中三昧,无始劫来大梦方醒,是智觉而不愚。愚夫愚妇修行也可成就,谁修谁得,谁行谁证。
在这里专为在家人讲几句话,有的人见出家人中,有的不静坐禅行,有的不住寺庙住俗家,有的破戒饮酒、食荤、入淫室,有的不为佛事而专为钱事等,就不信佛了,将佛像、经书送走,静坐禅行就更谈不上啦!还说什么,“出家人都那个样子,在家人还能怎么样。”这样的人,一是著假相,人云亦云;二是其心不坚,为别人而修行;三是不明真相,自觉自愿地当了魔子魔民的眷属;四是善根不足,没有善缘;五是业习尚重,家贼召外鬼自劫家财。诸位要学会思维,增长智慧,有择法眼,走自己选择的路,直奔心中目标,至生死彼岸。

佛接着说,菩萨以如法修行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菩萨如法修行,证得出世间的神通智慧,于三界一切法则没有障碍,自由往来,为见一切法空。菩萨又观三界一切法则,都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变化着,来此化身示现之身体,也不会有真正永恒的常乐我净。故菩萨行人宁舍身命也不犯禁戒,精勤修行。
有一位天主教徒问我,天主的天堂是永恒,天堂里的人是永生;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是永恒和永生吗?我说,天堂是宇宙的天体星球,生活在那里的人也是有形体的,对吗?她说,是这样。我说,佛教认为天体星球是由物质组合而成,按照客观规律也会有生有灭,地球如此,天堂也会如此。在没有终始的无限时间里,天堂所在星球也会坏掉,散入虚空,再重新组合新生,再成为新的星球和天堂;那里的天人还是永生吗?只是相对地球而言,那里的人享乐天福的时间会比地球长千万倍而已。她又说,那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不也是由物质组合而成的星球世界吗!我说,佛教认为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物体都是这样,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她又说,那你们佛教为什么还要教人往生极乐世界呢?我说,极乐世界只是佛继续教化、善化众生(菩萨)的场所,待菩萨功德圆满成佛后,就不依物质世界而住,无形无相又真实存在于虚空法界之中,住于宇宙更美妙的时空里,常乐我净;也是人人具有的真如法性。她又说,看来佛教确实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不是世人有点文化知识就能明白的。

佛接着说,世人如法修行有两种;一是真实;二是不实。虽如法修行而不实之人,是不能实际知见自具佛性,不能实际知见宇宙之中存在的佛法僧三宝真相。如法修行而真实证悟之人,明心见性,知涅槃实相。
一、菩萨入涅槃实相是;一尽,即烦恼尽;二善性,即慈悲;三实,即不是虚幻;四真,即确实妙有存在;五常,即如虚空无法坏掉;六乐,即有觉知的妙乐;七我,即性我;八净,即清净无染。
二、声闻、缘觉如法修行之人,依三界无漏功德而入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世间烦恼已尽;二善合性,即自利功德;三不实,即没有彻底解脱;四不真,即有相;五有乐,即天乐;六清净,即三界业清净。
三、如法修行未证果位之人,依禅定力而入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暂时离生死烦恼;二善性,即有天福;三不实,即没有摆脱无常力;四不真,即时间有限;五无常,即在变化之中;六无乐,即无妙乐,只有欲乐;七无我,即不见佛性真我;八无净,即业不清净。
佛接着说,菩萨入涅槃,不等于见佛性和见法僧实相。十地菩萨见佛性如夜观人,尚不能详见其貌。只能说菩萨知于佛性;一知常,二知净,三知实,四知善,五知当见,六知真,七知可证。

怎么理解菩萨知佛性或知如来相呢?因为佛性是菩萨用智慧觉察之相,如山头白云,远可观而近不可持,为度众生慈悲善现相;如太阳照虚空,可有无量道金光。所以,菩萨知佛无相而常乐我净,是真实的烦恼解脱者;为度众生又可示现可知可见的无量身相。
怎么理解菩萨知于法相呢?菩萨知一切法是众生业力召感而生,不同的众生因业力不同而召感世界不同。各世界的法则;即客观规律和外部环境及自身形态的不同。世间诸法既可利益众生,又可毁灭众生;既可以利益善人,又可以利益恶人;如人离不开水,而水又能将人淹死等;大地生长鲜花,又有毒草,鲜花美丽可观而又有人因花粉而过敏;毒草能置人于死地而又能入药为人治病等。佛法在世间,信解行证可成就圣道;破重戒,谤佛法僧,造五逆罪要受到地狱重罚;不信不解不行之人,自然于六道轮回。佛慈悲善法不惩罚人,而三界法则不饶人。
怎么理解菩萨知于僧相呢?菩萨知法界不同而僧相有别;此世界的出家人为世间凡夫僧;一至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为三界真僧;菩萨为十方法界真僧;佛为佛法僧一合相僧。

佛接着说,菩萨修行证道得微妙智慧,怎么不能见佛性和见法僧实相呢?因为菩萨虽具五眼,但慧眼功德不圆满,知见报身佛相和无量化身佛相,不见遍虚空法界的法性身佛相。众生之性虽是佛性,但被无明覆蔽,召感之身是轮回之物,报身没有功德证悟;既实有受报又等于虚无,不能独立于色相之外而存在,至中阴身时,也是有色相之身。
对中阴身,凡夫肉眼不能得见,有证悟得开天眼的人,一见便知。

佛接着说,涅槃是常乐我净,虽乐而不是受乐,只具足觉乐与妙乐。总的说乐分两种;一是寂灭乐,即报身佛的觉乐与妙乐;二是觉知乐,即化身佛示现的实相之体有受乐、妙乐、觉知乐。具足受乐、妙乐、觉知乐于一法性的为菩提乐。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若烦恼断处即可入般涅槃,那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烦恼已断;魔王说,世尊般涅槃的时候到了,佛怎么不入般涅槃呢?又有,诸菩萨于无量劫已断烦恼,而不能称为般涅槃,怎么唯佛独称为般涅槃呢?还有,若断烦恼不是般涅槃,佛怎么说此身即是般涅槃呢?再有,佛怎么告知魔王三个月后当入般涅槃呢?再有,佛如入般涅槃,怎么预定日期呢?
佛说,诸佛、菩萨于无量劫早已远离妄语,所说真实无虚。当时在菩提树下,魔王请佛入般涅槃是魔王真实不知什么是般涅槃。魔王认为,佛默然无语,不化度众生,就是入般涅槃。为此,佛今日不说佛法僧无差别之法,只说佛常住与清净二者没有区别之法;不说佛与佛性般涅槃无差别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和永恒不变之法;不说般涅槃有无差别相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实有不变之法。是什么因缘于三个月前对魔王说,佛要入般涅槃呢?因为,有的声闻弟子发生争论,当时有恶比丘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自称是几果罗汉,诋毁侮辱其他僧众,不尊重教义和戒律等;还在佛面前公开说,我们所言所行佛都知道,也没有制止这样做呀!这样的恶人,不遵佛教导。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这样的恶比丘阻止诸声闻弟子前来见佛,阻止听闻佛法。说佛要入般涅槃了,只有诸菩萨才能见到佛,听闻佛法。而不说,佛是示现般涅槃,而实不入于般涅槃,佛法僧常住等。要知这些邪见恶人等,不是佛弟子,而是魔王同党。佛要在此双树间入般涅槃,而佛实没有入般涅槃;只是佛化身示现的肉身佛入般涅槃,而佛法性真身不入般涅槃,还要常住世间。而有些声闻弟子不明佛法;如见太阳西落而太阳实无西落一样。因为众生无智,心生颠倒,声闻弟子的智慧眼被烦恼遮蔽,不见佛般涅槃实相,对佛示现般涅槃生灭度想。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因为,佛知迦叶菩萨于三个月后善根成熟,来佛所为众生请法;还有,五百力士三个月后能发菩提心;纯陀等五百人三个月后善根成熟;还有一部分外道人三个月后能断外道邪见之根等。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在过去佛于尼连河边对魔王说,还没有多闻弟子的缘因,虽断烦恼,而不能入般涅槃。开始为五比丘说,又为五十人、五百人等说佛妙法等。这时,佛告知魔王,断烦恼是涅槃,不是般涅槃;只有见佛性后断烦恼的人才能入般涅槃。
涅槃为不来不去,不起烦恼,智慧于法无碍等。佛身心智慧遍满虚空法界,常住而无有变化,这才是般涅槃实相。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八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般涅槃,要断除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行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
断除五事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能让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业,分散善念,三世受其控制,是众生烦恼诸恶根本,要方便断除。
远离五事为;一是身见;二是边见;三是邪见;四是戒取;五是见取。身见生贪著,边见生差别,邪见生罪恶,戒取生烦恼,见取生轮回。
成就六事为;一是念佛;二是念法;三是念僧;四是念天;五是念施;六是念戒。念佛、法、僧感佛恩而修道,念天是感天恩而精勤,念施是感众生恩而怜悯,念戒是善护清净行。
修行五事为;一是知定;二是寂定;三是身心受乐;四是无乐定;五是首楞严定。定能知空,寂定有悟,身心受乐为法喜充满,无乐定为不执著定乐,首楞严定为三昧智慧观。
守护一事为;常勤守护菩提心。
亲近四事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信顺一实为,唯一佛乘。
心善解脱为;善行智慧,解脱烦恼。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所说的心解脱,本来心也没有什么束缚,爱想什么都行,还说什么善解脱呢?另外,性本是佛性无贪,那贪心又是怎么来的呢?
佛说,所说心本无所束缚,又有所束缚。无所束缚是个体独立,思维无限,这是众生的思维心。又有所束缚是业习因缘和合而有身体,体内诸根有需求的内动力,外有所需求的诸色相物质音声等;这时的心被内力和外力所束缚。性本无贪,而身随外缘红尘诸事,心也随习惯力而定;这样心被业习染污为贪。因贪而生因,因受报而为果;有多因受一果报,也有一因受多果报,因不定果也不定。
由此,世间有人说,天下无恶人,只有恶行;天下无善人,只有善行;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恶人可转为善人,是心转善;善人可转为恶人,是行转恶;善恶转化只在于心。诸佛、菩萨善非善,只是慈悲。

佛接着说,心解脱因缘有二个;一是随于生死;二是随般涅槃。随于生死,为身有五欲之需求,心为五欲需求而想,去追求满足,为身心俱贪著。有身心贪著因缘的业习,永远在六道中生死轮回,自被魔力控制而不知不觉。随般涅槃,为身虽有五欲需求,但心闻佛法而不执著五欲之乐,先断贪念;再启修断身贪欲。这样为先断因,再断缘,最后因缘共断,达到身心都不贪著。声闻、缘觉持戒修行,由身清净到心清净再到业习清净,为心随涅槃。菩萨是一切清净后,慈悲众生,让有缘众生也得清净为随般涅槃。
世间有的人认为狗猫很好,不劳而获;有的人认为鱼鸟很好,自由往来;可见众生的身心贪著恶习有多重,做人还贪著于动物的欲乐呢!

佛接着说,外道之人,若离邪见,放下我见,以平常心、平等心、求法心,听一听佛教经典;有智慧的人,再受三皈,依法修行,证悟后再发菩提心,也可得清净,随般涅槃。在家之人,有家庭、有事业、有生活等,俗务缠身。但能闻法启修,修行与事业两不误,身淡五欲之乐去其缘,心断五欲之乐去其因,也可身心清净而业习清净,得心解脱。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六】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九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般涅槃,要成就五事;一是信;二是直心;三是戒;四是亲近善知识;五是多闻。
信;坚信有出世间之法,坚信善行方便,信是道源功德母。有信之人才能修戒定慧,才能修布施等六度万行,才能证得圣性而解脱生死烦恼。
直心;直心是道,是直心说证悟,直心不生邪曲。但直心与善巧方便要结合起来运用,该直心时直心,该善巧时善巧,遇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善巧不碍直心,直心运用善巧,才能达到弘法利生的最佳效果。
戒;是根据众生五欲三毒习气而说戒,离戒修而无道,戒修才能圆成道果。
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超凡入圣的引路人;离开善知识引领是盲修瞎练,难成道果。
多闻;多听闻佛法,多听闻善知识教导;多闻可以千劫疑问一刻解,一语破凡见圣天。自以为是真愚蠢,轻法慢教最迷顽。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也是佛性不断,佛性中自然有无上正等正觉,也应该自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呀?佛怎么还说要众生听闻佛法,受善知识教,三皈五戒十善业等持戒修行呢?
佛说,世上有两种人很稀有;一是不行恶法;二是有罪能悔。又有两种人很可贵;一是作恩;二是念恩。又有两种人很难得;一是咨受新法;二是温故不忘;如世间的学习新知识,不忘旧学问。又有两种人更稀有;一是造新;二是修故;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创新。又有两种人更可贵;一是乐闻法;二是乐说法。又有两种人更难得;一是善于提出问题;二是又善于解答问题。
在世间修行,以人身为本,人身以心为本,身心依法依戒为本,依法依戒修行又以证悟为本。
佛接着说,如病人遇良医有良药,其病可医;是比喻有缘众生能值遇佛和佛法住世,生死烦恼之病可以断除。如不遇良医和有良药者,是比喻与佛和佛法无缘,生死烦恼之病不能断除。如病人不得医;比喻一阐提,不信佛和佛法。不遇者和不得医这两种人,往昔也修过善,才得寿命。但寿命不定,受九种情况影响;一是吃不该吃的食物;二是嘴不离零食;三是消化不良还多吃;四是大小便不正常;五是有病不听医嘱;六是不接受护理;七是有病不治硬挺;八是传染病;九是纵欲。这九种因缘是由业习而来。从一果罗汉至辟支佛,若有缘值遇听受佛、菩萨所说深法,则能发菩提心。也如病人遇良医也有良药。若无缘值遇佛菩萨,又没有听闻到佛、菩萨所说深法,则不能发菩提心,也如不遇者和不得医。众生自然具有佛性,但不能自然成就;佛性既被无明覆蔽,又被业习牵引,不具足成就的功德。一阐提人值佛或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与不值佛或不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都一样;虽有佛性而无信根,都不能发菩提心。一阐提可以理解为信不具,修善方便不具,佛念不具,智慧不具,善不具等。由此,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不能挡住作诸恶落入地狱,不能挡住作诸恶入三恶道。菩萨经常赞叹人的善处,不说人的短处;经常作善事,不作恶事;若有过失,及时忏悔,不隐瞒自己的过失;对小轻罪生大重罪想而不去做;如有质问,保持默然不语,争辩为有过失等,是菩萨所修直心。菩萨以直心,信有佛性,是佛弟子。以直心因缘,具足三戒。菩萨亲近善友是,为众生经常赞叹善道,不说恶道;若说恶道,必须说明不是善报。菩萨知佛是一切众生的真善知识,如有众生能听闻佛为其说法,能断所有邪见;如有众生能见到佛并听闻佛为其说法,能断应堕地狱因缘,得生人天;如有人能得佛亲传法门修行,一定证果;如贪欲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方便而为除之;如嗔恚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智慧而为断之;如愚痴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智慧语而为灭之;如极恶之人能见到佛,能以善法因缘受人天敬念;如病重之人能见到佛,能以福寿因而得健康;如作恶事业之人能见到佛,能以慈悲因缘得以舍离或改为作善事业等。菩萨具足多闻是,能读诵、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微妙章句,知佛常住,知法无定法。菩萨难作能作,难忍能忍,难施能施,而为众生说法,断除众生无量烦恼。在菩萨心里,又不生一念我为众生说法,我为众生断除烦恼。因为菩萨修空、无相、无作三昧,于诸众生不嗔不喜。所以,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那就不应该再去修空啊?若性不空,虽然修空也不能得空啊?
这里是把自性本空与自性不空相对应提出问题。

佛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若不见空性,必落入诸有,又色相相续,不得入般涅槃,不得见诸佛、菩萨。
众生自性虽空,但被无明覆蔽,性空而不显,随心识诸缘转为诸有。修空是恢复自性本空,并不是新生自性本空。一切诸法,来自佛性真空中的妙有;是真空而不空,佛也不须再修空。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空是无法,那修空三昧,又能见到什么呢?
佛说,修空三昧,见不空法。贪是有性,不是空性。色性颠倒,众生生贪。
这里佛说见不空法是,菩萨空中存妙有;一是有性;二是有乐;三是有常。在世间法,众生有色身,身心有业习为贪性;众生没有修空,不能将色身业习空掉;才颠倒生心为贪。众生在世间有法性,诸菩萨出世间无法性,修空见空中妙有。在世间菩萨必修六度万行,证得出世间智慧后,出世间无六度万行;如阿难见亲属离世愁恼啼哭,而佛不但无愁苦,容颜更好,是佛证空寂,不见亲属,已得法忍。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十种功德。菩萨为众生解说此经,显示佛性,从一果罗汉以上证圣位之人,都能信受,发菩提心而得入般涅槃。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众生于此经不生恭敬心呢?
佛说,佛入般涅槃后,有一些声闻弟子不修无证,不诵佛经,不闻佛法,而导致愚痴破戒,喜欢斗争和外道典籍,受畜一切不净之财,贪求供养,攀缘权贵等;放舍十善,行十恶法,无惭无愧。若见有人受持、读诵、讲解、流通此经,当被这些恶比丘杀害;还有,这些恶比丘还开会立下制度,攻击、排斥受持此经之人;还攻击此经是伪经,是外道邪见经,是魔说经等。这样的人不能信受此经,对此经不生恭敬心。那时如有众生信敬此经乃至半句,要知这样的人为佛弟子。如信修行,能得见佛性。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一】
佛说,谁还怀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有无因果等,现在都可问。
这时,师子吼菩萨说,请佛慈悲,我有些疑问。
佛说,你先等一等,待我向法会介绍一下这位师子吼菩萨。大众应对这位师子吼菩萨深生恭敬,尊重供养。因为,这位菩萨已于过去诸佛所深种善根,福德成就。所以,今日欲师子吼。师子吼发声如雷震,有十一种作用;一欲坏其它动物;二欲试身力;三欲让住处清净;四欲让诸子知住处;五为群兽畏惧;六为熟睡方觉醒;七为诸兽不敢放逸;八为诸兽前来依附;九欲调伏大象;十为教诸子女休息;十一欲庄严同类。佛正觉智慧如师子吼,能摧破魔障,为邪见之人作皈依处,安抚畏惧生死众生,觉悟沉迷众生,让行恶之人醒悟,破外道六师的骄慢心,让声闻、缘觉之人发菩提心,让菩萨生大力心等。
师子吼,可以理解为决定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常住,无有变易。声闻、缘觉不能作师子吼,菩萨能师子吼。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佛性呢?怎么又称为常乐我净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怎么不见呢?菩萨为什么不能了见佛性,唯佛能了了见呢?
佛说,能这样请法,一是有慧德之人;二是有福德之人。若菩萨能慧德、福德庄严,就觉知佛性。功德庄严是一地至十地菩萨所证;福德庄严是在世间修六度万行所得。功德庄严是诸佛、菩萨;福德庄严是声闻缘觉和新发意菩萨。福德庄严在世间有为、有漏、有报、有碍,不常住;功德庄严无为、无漏、无报、无碍,常住。
菩萨若无功德庄严,就不能知慧德与福德是一又是二;菩萨若功德庄严,就能知慧德与福德既是二,又是一。

佛接着说,佛性为出世间智慧,也为无我中道。中道有三种行;一是定乐行;二是定苦行;三是苦乐行。定乐行是菩萨怜悯众生,虽处阿鼻地狱而身如三禅乐;定苦行是凡夫行于生死,苦乐行是声闻缘觉有苦有乐。佛性为诸佛中道种子。道分下上中三种道;下道是梵天无常,误为有常;上道是佛法僧三宝是常,误为无常;中道是出世间智慧,见无常是无常,见常是常。生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无明召感;二是爱习牵引。两个方面中间,有生老病死苦。中道是既不著两边,又无两边,既是中间又无中间;能破两边的无明与爱习,又能破中间的生老病死苦。众生不觉中道,不知佛性,无常乐我净。能观十二因缘的智慧,是菩提种子,为佛性。能观十二因缘的因中因、果中果的智慧,实际是把业力召感到这个世界的程序秘密告知众生,也是把因果循环的规律程序化。这种智慧只有出世间才能证得,只有证得出世间智慧的佛,才能示现给众生;包含佛所说诸法,都是众生逃离三界火宅的方法,而众生愚迷不知,声闻、缘觉少智不觉。唯诸菩萨明了此义,在世间实修实戒,实证实悟,给众生作示范。
可是在世间,众生还笑这样的人傻,这样的人愚,太可笑了。真所谓,愚见智人傻掉牙,智人面傻心不傻,愚人心傻面不傻,圣人装疯又卖傻。

佛接着说,修善生天,行恶堕地狱。众生皆有佛性,修行一定能成佛,只是修与不修而已。佛于此经而说偈语,“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这里的有分三种;一是未来有;二是现在有;三是过去有。未来有是一切众生未来世能见佛性证菩提;现在有是一切众生现在都有无法解决的烦恼,今无清净心;过去有是过去世有烦恼已断,现在得见佛性。佛说一阐提有佛性而无善法;凡夫有佛性而不行善法;声闻、缘觉自行善法而不觉他人也行善法,得入涅槃而不见佛性;菩萨行人有出世间的智慧行世间法,用出世间的智慧说世间法,示范给众生只有行世间法,从禅定入手至菩萨种种三昧,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证得出世间智慧,把自己的佛性解脱出来,又带领众生从三界中把佛性解脱出来。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一切众生不能见呢?
佛说,一切凡夫虽有佛性而不得见,但不能说无佛性。众生不修善法,连自心都不能觉知,又怎么能见性呢!从入胎开始迷,到生老病死迷,死后被业习迷,又转入轮回迷。众生心不明,无智慧,上哪里去见佛性呢!在世间吾心是佛,是心作佛祖等;而出世间才醒悟,是性作佛祖,吾性即佛性,佛性即佛。世间为方便说,出世间为究竟说。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要圆满成就哪些法才能得见佛性呢?
佛说,菩萨要圆满成就十法,才能见佛性,但不明了。十法为;一是少欲;二是知足;三是寂静;四是精进;五是正念;六是正定;七是正慧;八是解脱;九是赞叹解脱;十是以般涅槃教化众生。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少欲、知足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佛说,少欲是不求不取,少有所欲。知足是得少心不悔恨,为法事心不愁恼。欲有三种;一是恶欲;二是大欲;三是欲欲。
恶欲是;有的比丘心生贪欲,想统领一切大众,众生谁都不能超过我,四众弟子都必须供养恭敬赞叹我,一切人等都必须信受我说的话,国王、大臣、长者等也要恭敬我,我的衣食住行药品都必须是上等最好的,也为生死欲。
大欲是;有的比丘生于贪心,让大众都知我是佛,我是菩萨,我是罗汉等,实未证谓证,名为说法,实为利养。
欲欲是;有的比丘贪欲自在利养,不求解脱,只求生梵天、自在天魔天等。
若不被三种欲所害为少欲,若不贪三界之爱为少欲,若不求未来所欲为少欲,不求恭敬为少欲;得而不著是知足,得而不积是知足。这是凡夫的少欲知足。而圣人的少欲是一果罗汉,知足是辟支佛,少欲知足是阿罗汉,不少欲不知足是菩萨。菩萨修持此经和大乘经典不少欲,菩萨欲见佛性不知足。若修行少欲知足的人,要先修寂静,一是心静;二是身静。身寂静的人,身不造作杀盗淫三种恶业;心寂静的人,身心都不造作杀盗淫三种恶业。身寂静的人,身日夜禅行于法喜之中,没有时间与四众弟子闲谈或参与四众弟子所作的事业;心寂静的人,心行佛法而不起一念贪欲、恚痴等烦恼念。但有的比丘,或身虽寂静心不寂静,或心虽寂静身不寂静,或身心都不寂静。
身寂静心不寂静的人表现为;身坐禅于静处,远离四众人等,心里却想贪欲、恚痴等事。
心寂静身不寂静的人表现为;心无贪嗔痴之念,身却整日和四众弟子国王大臣等在一起。
身心都寂静的人表现为,身于坐禅清修,心清净于无染,顺逆二境不知喜怒之念。
身心都不寂静的人表现为,身不坐禅,口不说正法,意念邪见;身口意在是是非非之中忙碌。
另外,凡夫身口意于财色名食睡的贪欲业中;一阐提身口意于破戒、谤法、作五逆业中。身口意业清净的人,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于一切诸善业,是勤行精进。心念佛、法、僧、戒、施、天六处的人,是行正念。有正念之人,必得三昧,是为正定。有正定的人,观诸法如虚空,是为正慧。有正慧的人,远离一切烦恼,是为解脱。得解脱的人,为众生说解脱法,是解脱永恒不变,解脱就是无上大般涅槃乐。得解脱的人,是诸烦恼火灭;又是房宅能挡烦恼风雨;又是于一切烦恼无所畏;又是洲渚(岛屿),四大暴流,不能漂起;一是欲暴,即欲望暴流;二是有暴,即色有暴流;三是见暴,即能见的烦恼暴流;四是无明暴,即不见的烦恼暴流;又是得一切毕竟乐。

佛接着说,出家之人若有四种病,不能证得果位;一为衣欲;二为食欲;三为卧具欲;四为有欲。此是出家人的四大恶欲,需要四种办法对治。头陀行中的粪扫衣能治为衣恶欲;乞食能治为食恶欲;山林树下能治为卧具恶欲;身心寂静能治为有恶欲。能用此四种对治方法去掉四恶欲的人,是圣行之人,为少欲知足。少欲知足的人为寂静,有四种乐;一是出家乐;二是寂静乐;三是永灭乐;四是毕竟乐。证寂静四乐的人,得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慧、正解脱。少欲为喜欢清净修行,远离世间俗事;知足为既已出家,不生悔心;在空闲处修行,远离闹市为寂静。在空寂处精勤修行必证道果为精进;亲近修行此经为正念;随顺天行为正定;定住正定必有正知正见为正慧。具正知见的人,能远离烦恼束缚是解脱。若有比丘住空寂处,端坐不卧,或在树下、坟地、草地而坐,乞食或坐食,只有三衣为少欲;做过的事已经过去,心不生悔,为知足;修空三昧为寂静。证道果发菩提心为精进,心想佛常住无有变易为正念,修解脱为正定,得智无碍为正慧,远离有为和六根诸漏为解脱,远离生老病死色声香味触无常十相为般涅槃。破恶欲的人为少欲;虽烦恼没有破尽,但佛怎么修行我就怎么修行为知足。这样做的人,是得正念正定的直接因缘;自己喜欢这样做,又得到师与同修的赞叹,圆满少欲知足,得近于般涅槃门。得乐为寂静,持戒为精进,有惭愧为正念,不见心相为正定,不求诸法性相因缘为正慧,断烦恼为解脱。见佛性有两种见;一为眼见;二为闻见。眼见是诸佛功德圆满,慧眼具足,为一切觉,见佛性如观掌中果,为明了见。而菩萨有一念无明未破,慧眼功德不具足,虽见佛性而不明了。闻见是听佛说或见经说,听了不能相信不为闻见。一切众生至九地菩萨都闻见佛性,不得眼见佛性。十地菩萨具有慧眼功德眼见佛性,虽不明了,也知十分之八九。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二】
佛说,如有人想见佛,应修行佛说十二部经,并受持解说等。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无法得知佛的心相,怎么能见得到呢?
佛说,一切众生想见佛有两个因缘;一是眼见;二是闻见。在世间若有人能见知佛所行善业,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知佛所有口德善业,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一切众生容貌无法与佛像相比,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听闻佛音声微妙殊胜于一切众生,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知佛作自在神通,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知佛以他心通观众生,等于眼见佛。因为佛是为众生示现身,为众生而说法;所以,见知为心见,等于眼见佛身。若值佛住世,有缘可见佛;佛入般涅槃后,读诵、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等于闻到佛。同时,众生虽身口意有恶业,见到佛像、佛经后不生嗔恨心,才等于闻见佛。这是眼见、闻见佛的第一种因缘。第二种因缘,值佛住世;见菩萨降生、舍太子位出家、参访外道仙人受无想定和有想非无想定后说不是正法、苦行六年、证菩提成道、说法等。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在世间有四种人怎么才能知他们的心行呢?一是有人行得很好而心不正不实;二是有人心很好而行不正不实;三是有人心很好行也正也实;四是有人心也不好,行也不正不实。
佛说,一是当与共住知;二是当与久处知;三是当与智慧知;四是当以观察知。观的目的是知其持戒还是破戒,亲近持戒,远离破戒。持戒有两种;一是能究竟持;二是不能究竟持。受持禁戒有两个因缘;一是修行持戒;二是不为利养持戒。佛持戒无有因缘,为究竟戒。菩萨若被恶人伤害,能保持心平气和,为成就菩提的毕竟持戒;即究竟持戒。于往昔时,有一只鸽子被猎师追逐,惊慌畏惧,落在舍利弗的身影里还是惊惶万分;而来到佛的身影里,身心安稳,惶恐即除。要知佛毕竟持戒,身影都有这么大的威力。受持禁戒,又有两个因缘;一为利养;二为正法。为正法持戒,要知不仅能见佛性还能证菩提;既是眼见又是闻见。受持禁戒,又有两个因缘;一是根深难拔;二是根浅易动。能禅行修定入空、无相、无愿三昧的为根深难拔。不能禅行修定,只求善业福报的为根浅易动。受持禁戒,又有两个因缘;一为自身;二为众生。为自身持戒落入善业福报;为众生持戒能见佛性,还能证菩提。
不究竟持戒的人,连声闻、缘觉的果位都不能证得,更不用说成就佛道啦!我们虽不能得究竟戒,但必须持究竟戒;学佛首先要学佛持戒,然后才能修定得智慧。如为利养持戒,不得见佛性,不能证菩提;虽听闻到经上说有佛性和念佛名号得功德,但于了义上等于白听白念,只种善根。

佛接着说,持戒的人有两种;一是性自能持;二是须他教勒。若受戒后,虽经无量世,始终没有忘记;但生值恶国、遇恶知识、遇恶时恶世、遇邪恶之法等,一切邪念邪见都被不忘失之戒同时止住;此时,虽无受戒之法,但能保持当初受戒时那样的持戒修行,为性自能持。若因师僧得戒,虽得戒还需要师僧教导才能持戒,为须他教勒。持戒的人又有两种,一是声闻戒;二是菩萨戒。
声闻戒包含沙弥戒与比丘戒。从发菩提心至证菩提阶段,修行所持是菩萨戒。从修白骨观至证得阿罗汉阶段,修行所持是比丘戒。修白骨观是静坐观想,是禅行的初始阶段,静坐禅行是诸法门的修行基础。而现在有的四众弟子,静坐禅行不要了,见谁静坐禅行就攻击是外道。一本经书,一句四字洪名,受了声闻戒就是罗汉了,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就等着往生极乐世界了。我劝这样的人,别做梦了,醒醒吧!先替自己负一点责任吧!同时,才能替众生负责任。我知这么说会有很多人不高兴,但是当这些人证道后,回顾因缘时,会知今日所讲没有误人。要知持声闻戒修行的人,不能见佛性、证菩提;受持菩萨戒而修行的人才能见佛性、证菩提。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是怎样的因缘才能受持禁戒呢?
佛说,因缘持戒为心不悔,心不悔为受乐,受乐为远离,远离为安稳,安稳为禅定,禅定为实知实见,实知实见为生死过患,知生死过患为心不贪,心不贪为得解脱,得解脱为得无上般涅槃,得般涅槃为得常乐我净,常乐我净为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为见佛性,菩萨性自能持究竟戒。持戒比丘虽不发愿求不悔心,但能受持此经,不悔之心自然而得;乃至见佛性,不生不灭,自然而得;皆是此经功德,法性自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18: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