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和心境養身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6 15:4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122%]
身與心是一體的,當身體有病痛時,便會影響到心情;而心上有不良情緒,也會影響到健康。身心需要和諧,纔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一旦情緒過於激烈難以控制,就會影響健康,嚴重的還會引起某些疾病。許多研究表明,緊張、壓抑、焦慮、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是健康的大敵。比如人在恐懼或悲痛時,胃粘膜會變白,胃酸停止分泌,會引起消化不良;焦慮、憤怒、怨恨時,胃粘膜會充血,胃酸分泌增多,長期如此可導致胃潰瘍。憤怒、仇恨、焦慮、恐懼、抑鬱等,則會引起血壓昇高。長期的壓抑不滿,諸如抑鬱、悲哀、恐懼、憤怒等,都容易誘發癌癥。

曾看到一則故事,一位妻子人長得十分美麗,她的生活、工作各方面也頗為順利。丈夫對她很體貼,也很遷就她。知道她脾氣不好,每次有爭執,丈夫都會忍下來,謙讓她,因此也能相安無事。然而有一天,他們又因一些小事吵起來,這回丈夫也氣了,高聲起來,彼此都不肯相讓,越吵越凶。在氣頭上,丈夫揚手打了妻子一巴掌。這一個耳光下來,還真是了不得,妻子從來都是被呵護的,自小也很受父母寵愛,她從來沒想過丈夫竟然會打自己。在又急又氣又怨之下,一時急火攻心,當場暈倒在地。

丈夫見妻子暈倒,吃了一驚,非常後悔,連忙送妻子上醫院。雖然經過搶救,保住性命,妻子卻落下了嚴重的後遺癥,無法下地行走。

這個事例,給我們的教訓是很深刻的。一時急火攻心,竟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怎能不提醒自己,在日常要學著拓寬心量,開闊忍讓呢?古有曰:「致壽之道有四:曰慈。曰儉。曰和。曰靜。」能夠做到慈愛、儉約、和氣、安靜,自然身心安寧,長壽安康了。

而發脾氣不好,壓抑也同樣會損傷身體。有一對夫婦,太太經常對丈夫嘮叨、埋怨。先生雖然從來不和太太頂嘴,但一直忍辱負重,心情很壓抑。雖然氣沒有發泄出來,卻自己生悶氣。後來,這位先生身體越來越不好,有一年體檢,居然查出肝部有嚴重的疾病,連帶消化系統、腎臟等也有了不輕的病理情形。出外遊玩,不到兩百米的距離,他就必須歇上三次,體力不支,那時他纔四十幾歲。

心中有這些怨氣、怒氣等不良情緒,不管是壓抑還是發作,都會對身體帶來損傷。《黃帝內經》有曰:「怒傷肝、喜傷心、懮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如此,當有不良情緒時,應適當進行自我調節,及早消除,以免帶來不良的後果。

中國自古頗重養生,許多醫學典籍也有記載關於修身養性之道。名醫《敘病論》曰:「世人不終耆壽,咸多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體,外乏筋肉,血氣將無,經脈便壅,內裡空疏,惟招眾疾,正氣日衰,邪氣日盛矣。不異舉滄波以注爝火,頹華岳而斷涓流,語其易也,甚於茲矣。」說是世人多數不到高壽就早死,是因不知愛惜身體,忿恨相爭,爭名奪利,這等於聚集毒物攻擊自己的精神。對內損傷了骨髓,精力消耗殆盡,經脈便被堵塞,體內空虛不實,招來各種疾病。正氣一天天衰竭,邪氣一天天興盛,這時疾病摧殘起人的生命來,就像用滄海之水去滅小火把,推倒西嶽華山去堵塞細流,要說容易,實際上還勝過這種情形。知道如此,當我們能提起警惕,防患於未然,在未病時便注意調整,便可免去因不良情緒帶來的病苦之痛。

凡事慎於始,能在孩童時期就學習克治習氣,培養沈穩、開闊心境,日日長養德行,成年後自然不易動怒、輕躁。呂近溪《小兒語》中,便有「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先學耐煩,快休使氣。性躁心粗,一生不濟」等的教誨,《弟子規》同樣也教導我們「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這便是在自小的修身、學習中,自然達到養生的效果,身心一同健康發展。

於此,我們平時能在桌上案頭,擺上幾本經典,每日翻讀幾句,借這些警句提醒自己放寬心量,克制情緒。時時懷著戒慎虔誠的態度,謙卑待人,也更能把握好情緒,自我控制。當心漸漸趨於安定平和時,身體也會更加舒緩,放鬆精神,身心柔和、安康。

然而成年後,不良習氣已經習以為常了,明知發脾氣不好,就是控制不住。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諸如被人說一句就要發火,無故便悲傷難過,或是疑神疑鬼,總懷疑別人,又或是不平、妒忌常在胸中,無法克制等等。

當做不到心平氣和,縱然一時忍下來,內心還是會不痛快的。這種情況,我們的不良情緒將要如何排解呢?有些朋友警覺性比較高,要發脾氣前馬上警覺,於是藉口離開,轉到其他地方或是全心投入當下工作,不讓自己繼續醞釀情緒。等到事情忙完,氣也便消了,有時竟也忙得忘了;而有的朋友,內心鬱悶時,便會去反思,為什麼不高興呢?不高興的原因在哪兒?反觀內省,找到使自己不快的原因,併用聖賢的教誨自我開解,放寬心胸,比如交換立場,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能時常自我勸導,將內在的鬱結解開,心情便舒暢了;又或者,有的朋友乾脆不去想,把煩惱拋掉,直接去旅遊,放鬆心情;也有朋友用忙碌而充實的生活來忘掉悲痛,比如去做義工,獻愛心;有些實在忍不住,也就關在房間裡,放聲痛哭一場,讓情緒有所發泄;又或是唱唱歌,聽聽好音樂,寫寫日記;也有用懺悔與祈禱的方式來解懮去煩。如此等等來排解內心的不良情緒,效果都挺好。故有曰:「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後用一忘字,便是調神和氣湯。」

當然,若能時時先找自己的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怨氣,有怨,仍是習慣於埋怨別人、責怪別人。能將埋怨與責怪的心,反過來求自己的過錯,則事情更易解決,心也更加平和,自然對健康更加有益。

記得有人將人生的財富、學位、名聲等等,比喻成「0」,而將健康比作最前面的那個「1」,因此,當失去健康,後面有再多「0」,也沒有實際用處。能明白健康的意義,怎會讓不好的情緒再來影響、破壞我們的健康?平和心境益身心,讓我們堅持學習聖賢教誨,學習聖賢的寬廣胸懷,保持心志和順,能夠恬淡自守,精神清靜,身體會更健康,生活也會因心境的平和,變得更加溫馨美好了。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http://www.dfg.cn/gb/ssht/ys/34-ping.ht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8 09: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