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离尘向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6:42:24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十大弟子传 -4- 目犍连 – 神通第一

目犍连-神通第一

1.佛陀最初的侍从

  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座上佛陀圣像的旁边,总是左面站著大迦叶,右面站著阿难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时候,却不是这样。

  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就皈依佛陀,从他们皈依佛陀起,目犍连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则站在佛陀的右面。除去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弘化,就一直不曾离开过佛陀。

  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后才尽诸结漏,断除烦恼,而目犍连只有七天的时间,即尽结漏,现神通力,证得阿罗汉的神通智波罗蜜。

  目犍连,身材颀长,方脸大耳,面容表现出坚毅的神情,他很乐观,很勇敢,常为正义的事打抱不平。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就是因为他在教化中常显神通,佛陀虽不许弟子显异惑众,但对目犍连的神通却常常称许。

2.因中发愿求神通

  目犍连为什麽会有神通?关于这点,是他过去生中有著一段微妙的因缘。

  目犍连过去生中本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渔夫,常在海边捕捉鱼虾出卖,以这样的方法来求财生活,日复一日,终于天良发现,觉得这种求财的方法是大苦业。他觉得一个人今生应作来生的功德,由于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决意改业为生。没有多久,他见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每次走在街上,那进止安然的行为,威仪庠序的风度,他见到以后,很是恭敬。因此就把这位辟支佛请到家中供养膳餚。可是这位辟支佛虽然外现威仪,遗憾的是不善于说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他的法门。食后就跃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上下自如。他一见,生大欢喜,发愿来生,要求得神通。

  有志者事竟成,目犍连尊者就因为这样的因缘,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誉为神通第一!

3.宝桥渡佛陀

  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论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受物体的阻碍,都能看到;无论多远的路程,刹那间即至;他更常常显些神通变异,助佛宣扬。

  有一次,舍卫城全城的人民,联合公宴供养九十六种出家的宗教徒,并请波斯匿王和太子群臣作陪,宴席设在阿耆河对岸的大广场上,目犍连是第一个先到的上宾。

  过了一会,众多的外道,都纷纷前来受供,他们大家都想先到以便取得第一席位,但因河水忽然暴涨,无法过去。正在这时,目犍连从远远的地方,望见佛陀带领诸弟子威仪安详的走来,他即刻在河水的上面,化作一座宝桥,用香花绸缎,种种七宝严饰,等候佛陀从上面走过。

  当佛陀的圣驾还没有光临的时候,那些外道见了这一片汪洋的大水,心中都在想:「今天河水忽然高涨,我们不能渡河受供,等一会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来,有什麽办法呢?」他们正在这样想时,目犍连所化的宝桥展现在河面上,他们一见,非常欢喜,即刻嘈杂的争相说道:「沙门来迟来,天意造桥给我们先过,我们作为宴会的上宾,首席的座位应由我们来坐。」

  诸外道说后,都争著从桥上走过,走到桥的中心,忽然哗啦一声,桥樑折断,大家都堕入水中,一片哀呼求救之声,震动了原野。

  佛陀到达时,宝桥仍然恢复如常,佛陀和诸比丘走在桥上,见到桥下诸外道随波逐流的在水中挣扎,大生慈悲,即刻运用神通之力,把外道一个个的从水中救起,叫外道跟随身边,然后才次第安详的走过,宝桥随后即隐没。

  当佛陀和诸弟子在受供时,诸外道因衣服潮湿,每个人都向著太阳而蹲,希望快点把衣服晒乾。

  这一次舍卫城联合供养的公宴,使诸外道都觉得自己微弱的灯光,实不足与那如日月之光的佛陀和其弟子相比。

4.定中问佛陀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目犍连和舍利弗奉佛陀的慈命,到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领导诸比丘并向社会施行教化,他二人共住在一间禅房中。

  夜是静静的,大地没有一点声响,禅房中有一盏灯光,与明月的光辉相映。

  初夜过去了,中夜也过去了,到了后夜的时候,舍利弗打破了沉静的空气,对目犍连说道:「尊者目犍连!请原谅我问话的唐突,你今夜是不是又住在寂灭正定中了?」
  「你为什麽要这样问我?」目犍连轻声的反问。


  「尊者目犍连!因为我好久都听不到你喘息呼吸的声音,你一动也不动,房中就好像没有你这个人一样。」舍利弗解释著说。

  「尊者舍利弗!我今夜因想起一个修行上勤奋精进的问题,特去请示佛陀指导。刚才你觉得我无声无息,是我在和佛陀共语。」

  「尊者目犍连!你说的话叫人真难以了解,佛陀现时住在北方的祇树给孤独园,我们则是住在南方的迦兰陀竹园,两地的距离,非常遥远,你怎麽可以和佛陀共语呢?你是用神足通到佛陀的座前去过了吗?还是佛陀用神足通来过了这里呢?」

  「不,都不是这样,」目犍连回答道:「我没有用神足通到佛陀的座前去,佛陀也不曾用神足通到我们这里来。」

  「那麽,尊者目犍连!你究竟怎样能和佛陀共语呢?」

  「尊者舍利弗!这没有什麽好奇怪的,佛陀有天眼通和天耳通,像你也早就证得这些神通,所以只要加以运用,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和佛陀共语。」

  舍利弗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一向都喜欢带著谦卑的态度和人共处。

  目犍连说后,舍利弗很欢喜,当即讚歎道:「尊者目犍连!你有大神通力,大功德力,我能和你共师共学,实在感到无上的光荣。你好比是巍峨的高山,有人将我这小石子投在你的身旁,和你同座而坐,真是难得的因缘,世间上如果有人和你交游往来,恭敬供养,一定获得大的善利。」

  目犍连尊者听后微笑著说道:「尊者舍利弗!我今得与你大智大德的长老同座而坐,也正如以小石投向大山,获得很大的安稳,我也是感到荣幸极了。」

  舍利弗和目犍连是老同学老道友,他们互相尊敬,互相称讚,自始至终,道情友爱就过于常人。

5.谁是神通第一

  说起目犍连的老朋友舍利弗,不但有大智慧,也有大神通,他初到舍卫城监督祇园精舍的工程时,就曾向外道的首领劳度差显过十八变神通,赢得最后的胜利。所以舍利弗留给舍卫城人民的影响,也是一位有大智慧大神通的尊者。

  有一次,佛陀在月之十五日,于阿耨达池边为诸比丘说戒,座中少了舍利弗,佛陀就对目犍连说道:「目犍连!你去舍卫城把舍利弗请来,你就说是我的意思。」

  目犍连应声而去,他到了舍利弗座前,即说道:「尊者舍利弗!佛陀叫我来请你到阿耨达池边说戒的地方去。」

  舍利弗听后,满面慈和的答道:「尊者目犍连!谢谢你把佛陀的圣意传达给我,我们马上就去,不过现在我和你来作一场游戏。」

  「什麽游戏呢?」目犍连怀疑的眼光望著舍利弗。

  「尊者目犍连!你是有大神通的长老,这里有一条衣带,希望你把它结成阎浮提树!」

  舍利弗说后,即把衣带放下,目犍连就用手去拿,但不能移动,他就显用神通,尽力举起,大地震勳。舍利弗赶紧以带缠缚须弥山,目犍连很快的把须弥山举起;舍利弗随即把衣带缠缚在佛陀的狮子座上,目犍连再用尽神力,也不能动了,舍利弗笑著对目犍连说道:「尊者目犍连!我们所学与所证,和万德万能的佛陀相比,实有天地的悬殊。我们的神力即使可以摇动须弥,震撼天地,但佛陀的法座是不能摇动分毫的。我对我的神通力发生怀疑,所以才请你试试。现在我们赶快去拜见佛陀,你先走,我随后就来。」

  目犍连很佩服舍利弗的话,他点头以后即运用神足来到阿耨达池,当他到达时,已经见到舍利弗结跏趺坐的坐在佛陀的身旁,他顶礼佛陀以后,就满怀疑情的问道:「佛陀!难道我失去神足通了吗?我从祇园精舍回此,是走在尊者舍利弗之前,怎麽他会先我而至?佛陀常说我神通第一,这尊号我想称于尊者舍利弗才恰当。」

  佛陀慈和的安慰他道:「目犍连!你有大神通,除佛陀外,不亚于别人,你并没有退失神通,但你要知道,舍利弗比丘是有大智慧哩!」

  佛陀在阿耨达池边说戒后,带领诸子回到舍卫城,舍卫城的信众知道这件事以后,大家都纷纷议论的说舍利弗的神通胜过目犍连。

  目犍连耳闻到这些风评以后,没有一点不平之感。他阔达的胸怀中,很谦卑的觉得舍利弗是应该胜过他的。人家称讚舍利弗,这一分光荣好像称讚他一样。

  可是舍利弗的心中很不安,他以为这是委屈了目犍连,他对佛陀禀告道:「佛陀!尊者目犍连有大神通力,大功德力,前次我先到阿耨达池,实因我急于听佛陀说戒,尊者目犍连虽然运用神力,但他并未想争取时间,现在大家都纷纷议论,说我的神通胜过尊者目犍连,这是我不敢当的,希望佛陀方便除去众人不公正的批评。」

  佛陀听舍利弗的禀告以后,慈和的笑笑,点点头,佛陀知道他二人都非常谦虚友爱。

  有一天,佛陀在讲完一部经后,就对目犍连说道:「目犍连!你是我比丘弟子中神通无比的弟子,现在你可以于大众之中现其神通威力,启发初学者的信心。」

  目犍连就遵佛陀的慈命,即于座起,以一足踏著此地球,另一足则踏上梵天,使大地六次震动,并于空中以梵音说偈,座中有六十比丘因此漏尽意解。

  从此,大家又都异口同声的讚歎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6 15:53:26 | 只看该作者
6.移山度梵志

  在佛陀住世时的印度,不信奉佛法的外道,证得五通的为数也不少。可惜他们不明白究竟的真理,不修智慧慈悲的德行,所以不能了脱生死,仍然沉沦在六道轮迴之中。

  对于这些有神通的外道,以牙还牙的作风,佛陀往往都是叫目犍连去度化他们。

  有一天,佛陀对目犍连说道:「目犍连!在印度的边境,有一个大国,国王及臣民不解佛法,都奉侍梵志外道,很多的梵志,均有神通,能移山住流,分身变化。你可以方便运用威神德力,使其信奉佛法,回邪向正,改往修来。」

  目犍连即刻遵照佛陀的意旨,飞腾空中,只见甚多外道,绕山而坐,看那情形,像要用道力移动大山的样子。

  目犍连就在大山的顶上,高悬虚空,大山就丝毫不动。众外道大惊说道:「此山已起,是谁使其不动,难道我道之中,有了不淨的人吗?」

  众外道听梵志说后,忽见山顶之上目犍连高横虚空,他们就大声呼喝道:「你是何人?敢在这里放肆!此山阻塞交通,国王命令我等移去此山,为民除患,你为何压住此山,不让其移动。」

  目犍连笑著说道:「我明明是悬在虚空之中,谁来压你的山呢?」

  外道梵志,又再发动道力,三次欲令山移,但是高大的山岳,依然如故。

  正当诸外道感到无法而惊慌时,目犍连高声叫道:「众梵志留神注意,你看大山去了。」

  目犍连说话时,那巍巍高耸的大山,顿时就成为平地。

  诸外道梵志都稽首说道:「大德何方而来?如果不是智慧明达,道德深厚,断定不能如此,请收我等作你座下的弟子,指示我们迷津。」

  目犍连从空中而下,对大家说道:「你们虔诚悔改的心,我知道不是虚假欺人,不过,我忠实的告诉你们,你们果真欲去暗求明,除恶趋善的话,我有尊师,名曰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佛陀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俱一切智,万德万能,你们都随我到佛陀的座前皈依,佛陀一定会慈悲的接受。」

  诸梵志欢喜踊跃的问道:「佛陀的教化难道还要超过你吗?」

  目犍连庄严的说:「佛陀如须弥,我等如芥子,芥子不能比须弥;佛陀如大海,我等如河流,河流也不能比大海;佛世难遇,你们皈依佛陀,才能得度!」

  诸梵志闻言欢喜,都跟随目犍连至佛陀的座前皈依受教。

  目犍连尊者,就是常常用神通降伏外道,使其投向佛法的怀抱之中,他对于降服外道,是佛陀弟子中最有能力的人。

7.降伏弊魔

  目犍连尊者虽然能降伏恶魔外道,但恶魔外道也常常找他的麻烦。

  有一次目犍连奉佛陀的慈命,单独在跋伽国佈教的时候,一个叫弊魔的恶鬼,见目犍连在路上散步,他就以神通力进入目犍连的腹中,目犍连觉得一阵腹痛,忽然腹部有一块像碗大的东西隆起来,并且像雷鸣一样。目犍连随即停止散步,回到室中静坐思维,知道是弊魔向他挑战,他就说道:「弊魔!赶快出来,不要侵犯佛陀的弟子。佛陀和佛陀的弟子,你是不能扰害的。除非业力未完的弟子,否则,你是永远无可奈何!」

  弊魔心中想道:「奇怪!我是什麽样子,佛陀都不知道,目犍连虽有神通,怎麽会知道呢?」

  目犍连又再说道:「弊魔!你不要感到奇怪,你这时心中想著佛陀都不知道你是什麽样子,目犍连虽有神通怎麽会知道呢!」

  弊魔一听大惊,赶快化作唾沫出来,从此再也不敢向目犍连挑战了!

  目犍连的神通,永远使佛法的信者敬仰,使外魔畏惧!

8.美色敌不过神通

  有神通力的目犍连尊者,非但不会给有魔力的弊魔所害,就是美色也动摇不了他的道心。

  有一次,目犍连在托钵归来的途中,经过一座园林,园林中有一位中年的女子在等著他。这个女子,虽然已有三十多岁,但年龄掩饰不了她的美丽。她娇媚的眼珠,轻盈的体态,很能吸引一般男子的心。

  她见到目犍连走近她身旁的时候,就站起来微笑著向目犍连说道:「尊者!你忙著到哪里去?你有时间和我谈谈吗?」

  目犍连停下脚步,注意一看,这不但看清楚了她的面貌,而且也看透了她的心,她的心中有什麽企图,目犍连完全知道。


  目犍连尊者不动声色,但很威严的说道:「可怜的女子!你的身体已经污秽不堪,现在拿了很少的金钱,又昧著良心,听信外道的指使,想在我的面前有非法的企图!」


  女子一听大惊,嗫嚅著说道:「尊者!你……你怎麽说这样的话?」

  目犍连像不动的高山,庄严的教训道:「你不要隐藏你的罪恶,你的来意是什麽,我一见到你就知道。你迷于虚幻的美色,美色又助长你造罪的机会,好比老象沉溺于污泥,越陷越深!」

  「尊者!你既然知道我的来意,我也晓得瞒不过你。我早听说你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弟子,我不信你的神通不会被美色打败。现在,我已知道我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人,我也想向善,无奈世间上的一切,叫人太灰心。我想我是一个不能得到救度的人,我有不堪的过去,我将来一定会被可怕的因果所缠。」女子的感情终是脆弱的,她说到最后几句,眼泪都流下来。

  目犍连尊者又安慰她道:「你不要难过,更不要灰心失望,不管过去的罪业如何深重,只要肯忏悔前愆,是没有不可救的,衣服肮髒的时候可以用水洗,身体污秽的时候,也可以用水洗,心里不清淨时,可以用佛陀的教法来洗。再污浊的百川,只要能流到大海里去,大海中的水总会洗清百川所流入的那些水。我的老师救世主大圣佛陀的教示,能够洗淨污秽的人心,能够忏悔往昔的罪业。」


  目犍连的话,使她非常欢喜,她的眼中充满了希望的光彩。她对目犍连说道:「尊者!佛陀的教示真是这麽慈悲伟大吗?我的过去实在是太罪恶了,我的遭遇都是不幸的,我说出来,尊者一定要掩耳避面。」

  「没有关係的,你说出来给我听听也好。你叫什麽名字?」

  「尊者!我的名字叫莲花色,是德叉尸罗城中长者的女儿,我十六岁的时候,父母为我招赘夫妇。不久,父亲不幸去世,失去父亲的寡母,就和我的丈夫私通,我知道时,真是肝肠寸断。我那时已和我的丈夫生养一个女儿,我一气之下,就抛下了女儿出走。离家后,我又重新改嫁一个丈夫。有一次我改嫁的丈夫出外经商,他从德叉尸罗城回来时,瞒著我以数千黄金购买一个小妾。他起初守著秘密,不让我知道,把那个小妾藏在朋友的家中,后来我知道时,哭闹著要看看那位姑娘长得究竟是怎样的人,她为什麽要夺去我丈夫的爱情。可是,尊者!我不看则已,一看差点儿使我闷绝倒地,原来那个小姑娘就是我和前夫所生养的女儿。」


  莲华色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目犍连很同情的安慰她道:「莲华色!你不要这麽伤心,明白过去现在未来的人,知道这些因果轮迴的事相,实在说,人生就是罪恶的渊薮。你后来呢?」

  「我后来怎麽能忍受这样的打击呢?想到当初,我的母亲夺去了我的丈夫,现在,我的女儿又和我合争著一个丈夫。我还有什麽面目见人呢?从此我又离家出走了。我厌恶世间,厌恶人类,我做了卖笑的淫女,我要玩弄世间,玩弄人类,我就这样打发著我罪恶的生活。

  「尊者!只要有钱,我什麽事都做得出来,不用说,尊者已经知道我为什麽要来此向你的戒行挑战,幸而尊者有大神通力,但我该如何向尊者忏悔才好?」

  目犍连听完了莲花色坦白的叙述以后,一点也没有轻视她的念头,反而此刻看到莲华色的心很真、很善、很美。他用慈和的口气,走向莲华色说道:「莲华色!你的身世的确是一段可怕的因缘,但能依著佛陀的教示而行,这样的因缘会有结束的时候。你现在就跟我去见佛陀吧!」

  莲华色很欢喜,她所以能够得救,能够因祸得福,都因为目犍连尊者有大神通,有度生的善巧与方便。

9.试听佛音远近

  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僧团中,是最活跃的人物,别人做不到的,他都能做到;别人所不能到的地方,他都能到。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的讲堂中说法,目犍连坐在禅室中没有去听讲,但佛陀说法的音声,在他耳中像雷鸣一样。他很惊奇在离佛陀很远的地方还能听到佛陀的音声。他为了要试验佛陀的法音究竟能听多远,就运用神足通,来到数十亿佛土之外的一个佛国,这一个佛国,正是世自在王如来的国土。


  目犍连常常游行在其他的佛土,他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旅行家,到了什麽地方,他总是看成和在自己的国土,自己的家乡一样。

  现在,他到了数十亿佛土之外的佛国,正见到彼佛国土的世自在王如来也在说法,他很欢喜,就轻手轻脚的向前找了个座位,听听世自在王如来的说法。

  但不可思议的是,目犍连除了听著世自在王如来的说法外,娑婆世界上释迦牟尼佛说法的音声,仍然在他的耳中响著。

  正在这时,世自在王如来的法音停下来了,有一位菩萨向前顶礼世自在王如来后,指著目犍连说道:「如来!在您说法的时候,不知什麽地方爬来一条大虫,看他像是怪可怜似的,我们还是把他赶走吧!」

  世自在王如来赶快阻止著说道:「别这麽说!他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哩!」

  「他长得怎麽这样矮小呢?」众菩萨都这样的发问。原来,世自在王如来的国土里,所有的菩萨和众生,身体都长得比娑婆世界上的人高大数百倍,难怪他们见到目犍连要这样说了。

  世自在王如来解释道:「你们不可轻视这位尊者,他有大神通,大威德,他能行化自在,游诸国土。至于身体矮小,这是各个国土众生不同的业力所感。」

  世自在王如来说后,慈和的对目犍连说道:「尊者!你从他方国土,可于我的弟子菩萨众中,现其神化,除却众人对你的疑惑!」

  目犍连即乘佛神力,现种种神通变化,诸菩萨见了都生起恭敬之心。

  目犍连变现神通后,还复本位,世自在王如来就问他道:「尊者!你来到我们的国土,是要试听释迦如来说法的音声的远近吗?」

  「是的!弟子确实是有如此的用心。」目犍连恭敬顶礼的回答。

  「尊者!你不可以这麽想,诸方佛陀的威力,不是凡夫二乘所能完全了知的,诸方佛陀说法的声音,是遍一切虚空的。众生诸根攀缘的境界有远近,以分别心不可以试听佛陀的音声。」

  世自在王如来开示目犍连的话,目犍连听了很惭愧,他后来在佛陀的僧团中虽然活跃,但从此再也不敢试探佛德和佛的音声了。

10.众鬼问业报因缘

  目犍连尊者不但常游诸国,并且也常乘神通到地狱中观察众生受善恶的果报。

  有一天,目犍连行脚在恒河的岸边,时光像河水一样,不停的在向前奔流,是暮色苍茫的黄昏,目犍连想到夜晚行化不便,他就静坐在恒河的岸边。

  晚风轻轻的吹动,天空闪著点点的繁星。


  不一会,恒河的边上聚集来很多的饿鬼,想取水来解除饥渴,但另有一个凶恶的守水鬼,手执铁杖前来驱驰,众鬼因此不敢走近水边。目犍连端身正坐,见诸饿鬼受罪不同,就把他们叫来,众鬼也向他一一请问其罪业因缘。

  第一个鬼问道:「尊者!我们先世为人,现在堕入饿鬼道中的饿鬼之身,常患饥渴,听说恒河水味清凉,但来取食的时候,水又沸热,只要饮上一口,五脏六腑都会焦烂,而且有守水鬼,以铁杖追打驱逐,请问尊者,我们是何罪业,才受如此苦报?」

  目犍连以神通定力观察三世因果,即刻告诉饿鬼说道:「你先世所作的职业,是算命之人,在相人吉凶时,虚言多于实语,毁誉随心而谈,自称明白,实是欺诳,为了求得利养,不惜迷惑众生,所以才有如此业报。」

  第二个鬼问道:「尊者!我常常被一些凶猛的大狗,噉食我的身体,肉吃尽时,风吹骨头,又再复生。不知是何因缘,使我受如此苦报?」

  「因为你先世杀害鸡鸭猪羊,祭神拜天,所以受此报应。」

  「尊者!」第三个鬼问道:「我的腹大如瓮,而咽喉却细如针,见到珍餚美味的饮食,不能进食,不知是什麽因缘,受此苦报?」

  「你先世为官作宰,自恃豪强,恣情纵乐,轻欺他人,别人的血汗所得,你是恃强占有,故今受此苦报。」

  第四个鬼又向前问道:「尊者!我的身上长满口舌,而血液常从身下涌上,使头如斗大。血管每要破裂,命如游丝,不知是何因缘,受此苦报?」

  「你先世喜欢谈论是非,说人长短,出言吐语,不想利乐众生,所有语言,都是增人苦恼,故今方受此报。」

  许多的饿鬼,都一一问往昔造作罪业,今生受报的因缘,目犍连都一一的回答,目犍连的神通,就是这麽一位天上地下来去自如的人!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6:31:10 | 只看该作者
11.盂兰盆会的由来

  目犍连尊者用天眼通,能够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亲,他运用神通力见到自己的亡母也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状,孝心油然而生,不禁伤感万分,他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藉神通力量往飨老母,但是他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食在手中即化为火炭,不能饮食,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己。他能知道众鬼的因缘业报,但不知道母亲究竟以什麽罪业因缘受著如此苦楚。他带著沉重的心情,赶快前去请示佛陀,目犍连尊者禀告道:「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见到我此生的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知是何因缘?弟子的神通,能够观察众鬼的罪业因缘,何以对生身之母,竟不知情?垦求佛陀慈悲开导!」

  佛陀面上流露出怜愍的慈光,回答道:「目犍连!你的母亲因为在生之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瞋邪恶,戏弄众生,所以受此苦报。你因母子情深,神通为亲情所掩,所以不知母亲罪业!」

  「佛陀!有什麽妙法能使弟子的母亲脱离饿鬼的苦楚呢?」目犍连向佛陀哀求。

  「目犍连!你母亲的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拔,你的孝心虽然感动天地,但天地神祇对毁谤三宝而堕落的人也无可奈何。你现在唯有仗十方僧众威神之力,方能令你母亲离饿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众的解居自恣日,于此日,做子女的人,应当为七世父母以及现在父母于危难之中者,设百味珍餚饭食,新鲜果品,尽世甘美,放置盆中,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因为七月十五日的僧自恣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水边禅定,或得四阿罗汉果,或在树下经行,或是六通自在教化。甚至更有十方菩萨大人权现比丘,皆同一心受食,所有圣众,均具清淨戒行,其德如汪洋大海,不可思议,如能供养此等自恣僧众,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定能出离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尚健在者,福乐百年,万事吉祥顺利。这就是真正的超荐拔度的妙法!」

  目犍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养圣僧大众以后,其母即于是日脱离饿鬼之苦。

  目犍连知道母亲脱离了饿鬼道中,他很感激佛陀。并讚歎三宝功德,奉劝世间应行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

  奉劝举行盂兰盆法会,这本是受益的目犍连利人的苦心,但现在每逢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讹为拜神祭鬼之日,真是辜负佛陀及目犍连的慈悲了。

  目犍连尊者不但神通第一,大慈大悲更是闻名!

12.讲说七佛通戒

  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要求佛陀讲说释迦族往昔的本生因缘,佛陀想到这个问题,讲到好的地方难免像是自我宣传,佛陀考虑以后,就叫目犍连代为宣说。
  目犍连运用宿命通,观察久远劫来的事迹,历历如绘。他把释迦族的历史,很详细的叙述出来,大家听后都感到佛陀降诞于释迦族中成就正觉,不是没有因缘。


  目犍连尊者,就是常常为佛陀代座说法的人。

  又有一次,比丘们像开座谈会似的集合在一起,大家都报告对修学佛陀教法的心得,目犍连尊者说出七佛通偈,偈云: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诸佛教。」

  什是是诸佛的教示?从目犍连尊者简单的偈语中,使初学者很明白的知道佛教的义理,这首偈语,和尊者目犍连一样,大家都把他时时记在心中。

13.神通敌不过业力

  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

  神通的运用,确是便于接引众生,可是神通不能违背因果法则,不能胜过业报,不能解脱生死烦恼,也是事实。

  有一次,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卫城,遭到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起初也曾为爱国的热忱所动,想为祖国出力帮忙,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但琉璃王逢到佛陀,虽然每次回军,但报仇和侵略的恨心绐终没有息灭,佛陀知道因果业报的道理,应该要把它完结,佛陀尽了爱国的心后,就只有由他去。

  可是,目犍连尊者的神通还不能了解到无尽的业报,他得悉琉璃王大军包围了迦毘罗卫城的消息以后,很激动的对佛陀禀告道:「佛陀!迦毘罗卫城受到琉璃王的侵略,我们为了营救全城的人民,应该要出力帮忙。」

  佛陀注视了目犍连一会,就用慈和的口吻回答道:「目犍连!释迦族中受宿世的罪业之报,这是共业所感,你不能为他们代受!他们不忏悔罪业,一味骄横,不改往修来,腐蚀了的房屋,终要倒下来的!」

  目犍连尊者听了佛陀的话后,他虽然知道这是事实,但他又想到他的神通,他要以神通来营救城中的人民。

  琉璃王用百万大军围困迦毘罗卫城,水洩不通,什麽人都无法通行。唯有目犍连能用神通腾空飞入城中。

  目犍连进入城内,在释迦族中找了五百位优秀的人,他升空用钵把他们摄装起来,再由空中飞出。

  出城后,到了平安地带,目犍连打开手中捧著的钵,想放出五百位的释迦族,哪知不看则已,一看之下,目犍连大惊起来,原来钵中藏著的五百人都化为血水了!

  目犍连尊者到这时候,才完全觉悟到佛陀所说的因果法则不可违背,就算是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14.殉教第一人


  目犍连依仗著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帮助佛法的宣扬,其功甚伟。但佛陀早就说过,神通不是究竟的法门,长眉罗汉,本是优填王的大臣,名叫宾头罗波罗堕,跟随佛陀出家后,得到神通,曾在白衣前炫耀,佛陀很不客气的呵斥过他一次,并且命令他和僧团隔开,独自到西瞿耶尼州去教化。唯有目犍连的神通,佛陀非但没有斥责,而且常常加以讚扬。

  佛陀不是偏心,佛陀知道一个事实,以目犍连的神通助其宣化固好,但目犍连运用神通的结果,不能胜过业报,个人所造作的业力要了,就是有神通,也不会不死。佛陀就想以这个事实可以教诫后人。

  目犍连年龄虽然渐渐的接近老的边缘,但像行云流水的佈教生活,他是越来越有精神。他不知道正因为他对佛陀的教法热心宣扬,才更遭到嫉妒。外道对于佛陀没有办法,但他们等待机会要暗杀目犍连。

  目犍连荷担弘法利生的责任,有一次在宣扬真理的途中,经过伊私闍梨山下,被当时的裸形外道看到,他们就从山上推下乱石想要击杀目犍连,乱石像雨点一般的落下,目犍连无常的肉身被打成肉酱,但裸形外道两三天内不敢走近目犍连亡身的地方,他们惧怕著他的神通力。可是目犍连为了传播佛法的菩提种子,遭遇外道的迫害,为了给后世做个为法牺牲的榜样,他的肉身真的与世长辞了。目犍连的鲜血不是白流的,为了弘法利生,多少先贤圣哲,在佛陀的慈光照耀下,踏著目犍连尊者的足迹,献出了生命,献出了一切,真理之光,能不灭于世间,这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传到阿闍世王耳中,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凶手,数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闍世王的激怒之下,都被投进火坑!

  外道被阿闍世王的处死,消除不了比丘们对目犍连殉教的悲哀,大家唉声叹气,他们都感到世间上的事太不公平,以目犍连那麽大的神通威力,为什麽不能避免外道的袭击!

  比丘们心有不甘,大家集合起来请问佛陀,他们问道:「佛陀!目犍连尊者和舍利弗尊者,同是佛陀上座的弟子,他是一位那麽了不起的人,佛陀到天宫为母说法,他曾受我们请求,到天宫去探望佛陀;他的母亲因毁谤三宝堕入地狱受苦,他曾到地狱救母。他是这麽一位轰轰烈烈有大神通的尊者,为什麽不用神通和外道对抗呢?至少,他为什麽不躲避外道的暗算呢?」

  佛陀是体证到宇宙的真理,世间上所要发生的一切,佛陀大智觉海中早有所知,佛陀没有像诸比丘那麽激动,佛陀很安详的告诉大家道:「目犍连是我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不是不能同外道对抗,而是因为有一次琉璃王侵略迦毘罗卫国时,他用神通救不了城中的人民,他知道神通敌不过业力,肉体是无常的,业报是要了结的,目犍连过去生中,以捕鱼为业,不知有多少生命为他冤屈而死。你们不要难过,目犍连虽然辞世了,但真理是不会灭的!」

  「不过,佛陀!」放不下的比丘们说:「我们终觉得目犍连尊者被害的遭遇太悽惨了!」

  「诸比丘!你们不要这麽想,生死的问题,在觉悟者之前是不成问题的。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必惊慌惧怕的,要紧的是对于死时有无把握。只有目犍连尊者,亡身的时候并不迷,而进入涅槃才真正可贵,唯有目犍连尊者为了宣传佛陀的教法而牺牲,这才是无限之美!」

  诸比丘中,仍然还有些放不下的人,他们叹息摇头,无限伤感的对佛陀说道:「佛陀!我们也知道应该要有为教牺牲的精神,但目犍连尊者现在就牺牲了,实在嫌早了些,有许多弘化的事业,都需要他来领导著去做。佛陀!他的这次遭遇,您怎麽不早些告诉他,让他有个预防?」

  从这些比丘对佛陀的问话,就可知道他们对目犍连殉教的激动,也可以知道诸比丘对目犍连的敬仰,佛陀又再用安慰鼓励的口气对大家说道:「诸比丘!目犍连殉教的时候,并不是他不知道预防,他有大神通力,他可以保卫自己不死,但这不是究竟的办法,修行人不可违背因果法则,目犍连在因中补鱼,杀生的业要了结。而且,目犍连早就发愿要把他的生命献给真理,现在满了他的愿望,他很欢喜入灭,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连牺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更加发扬广大,诸比丘!你们应该效法目犍连尊者!」

  佛陀开示的法语,比丘和比丘尼们听了非常感动,一个目犍连的色身死亡,将有无数的目犍连为了宣扬佛陀的真理,为了圣教的流传,自愿而欢喜的踏著殉教者的足迹向前迈进!

  我们应该为目犍连尊者的殉教而欢呼!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6:14:23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十大弟子传 -5- 须菩提 – 解空第一


须菩提-解空第一


1.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麽是般若?最好的解释,就是觉知「空」的智慧。

  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说起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的忧心,所以很快的请相师回来卜卦。相师卜卦后,说道:「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徵著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空生」,也有人称他「善吉」,直到三天以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才又恢复原状。解空第一的尊者,初生的徵兆,真是稀奇万分,古今难得的事。

2.布施的小慈善家

  须菩提幼年的时候,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对世间的看法以及待人处世,就已与众不同。

  他生长在富有的家庭里,父母对他是万分的爱护,但他从小就不愿做金银财宝的奴隶。父母给他的金钱,也是随时来随时去的拿了救济穷困的人。在路上若遇到衣不蔽体的乞丐,甚至会把身上穿的外衣脱下来布施给人,自己只穿著短衣短裤跑回家。

  他的父母不是吝惜金钱,但对爱子的作风,常常不能同意,有时就把他叫到身边,训诫道:「空生!你这样的行为真不好,自己的钱,也不问什麽理由,就拿了给人;衣服是自己穿的,你脱给人,光著身体多难看!」

  须菩提温和、恭敬的向父母回答道:「我不知道什麽原因,在我心中,觉得世间上一切都与我息息相关,一切人好像和我同一个身体。人是赤裸裸的生下来,为什麽赤裸裸的就不好呢?把自己的东西给人,人和我有什麽不同呢?」

  他的父母听完须菩提的话后,不高兴的说道:「你这孩子真古怪,自己有钱不知道用,自己有衣不知道穿,反而说出那些莫名其妙的道理,也不怕人家笑。从今以后,你若再不改,索性把你关在家中,不让你出去!」

  但须菩提仍然不改他乐善好施的天性,父母就把他关在家中,这正是须菩提的幸运,之后他每天待在家中阅读思维当时印度宗教和哲学的书籍,使他对人生的问题,有了更进一层的觉悟,他常常自豪的对父母说:「宇宙中一切森罗万象,好像都映现在我心中,可是,我的心中又像空无所有似的。假若世上没有大智大觉的圣人,谁也不够资格来和我讨论解脱者的心境,谁也不明白我心中的世界。」

  年轻的须菩提,父母听了他的豪语,再想到他初生时家中一切皆空的奇事,奇人奇话,父母心中也不禁对爱子暗暗称奇。

3.归投佛陀的座下

  有一次,佛陀在须菩提的故乡佈教,乡人纷纷传说,说佛陀是一切智人,论到智慧,世间上没有人能够和佛陀相比。

  这样的议论早就传到须菩提的耳中,而且,他的父母跟随乡人,都皈依了佛陀。

  须菩提家中,一向信仰传统的婆罗门教,现在父母为什麽跟随乡人轻易的改宗呢?这时,轮到须菩提觉得他的父母奇怪了。

  有一天,须菩提的父亲向他说道:「空生!你常常自以为很有智慧,已经了解到人生的真理,但你和佛陀相比就差得太多。佛陀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和大神通,自从佛陀来到本地,全乡的人差不多都皈依佛陀。还想恭请佛陀到家中供养,希望你在佛陀面前,能息下狂妄的心。」

  须菩提心中很不服气,他回答道:「你们眼中的佛陀,自是一切智人,但在我眼中,也许就很平凡了。」

  须菩提虽然这麽说,但佛陀究竟是怎麽样的人?为什麽会有那麽大的感动力?在须菩提一向平静的心湖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他等不及佛陀到他家中受供时再见佛陀,他想,万一佛陀很忙,不能来怎麽办?所以在这一天的夜晚,须菩提便偷偷的先去看看佛陀的样子。

  夜晚凉风习习,一轮上弦的月亮弯弯的高挂在空中,星星在闪烁,好像窃笑著好奇的须菩提。

  须菩提独自走到佛陀说法的地方,佛陀正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说法,四周亮著火把,下面跪著的是千万听众,呀!佛陀的身后好像还放出光明!

  这不像是人间的人,这相貌太圆满了,太庄严了,佛陀应化的身相,实在超过须菩提的想像之外。

  大地是宁静的,千万的听众都屏气凝神,不敢有声,这时只有佛陀的法音在宣流著。

  佛陀说:「世间是不应该相争的,本来就没有人我的分别,大家合起来就是一体。」

  「一切法都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一项东西能独立存在。我和一切法既是互相依赖生存,施慈悲恩惠给众生,看起来像是为人,其实对自己有著莫大的利益!」

  佛陀的法音非常的慈和,佛陀说的道理令须菩提很感动。须菩提挤在大众中,偷偷的向佛陀合掌,表示敬意。

  佛陀说法以后,回到信众准备的静室中休息,须菩提徘徊在门口,他想会见佛陀,但又没有勇气。

  佛陀像是知道须菩提的心意,站在门口问道:「你是谁呀!到我房中来坐,我和你谈谈!」

  「我是须菩提,希望佛陀收我做出家的弟子!」

  「呵!须菩提就是你,我早就听说你是村中最聪明的青年。很好,真正聪明的人,对佛法也才能真正的信受奉行。你父母知道吗?」佛陀慈悲亲切的问。

  「我想我父母知道一定会很欢喜,我很荣幸得到佛陀做我的老师。」

  佛陀很喜欢须菩提,从此须菩提成为佛陀僧团中杰出的弟子。

4.乞富不乞贫

  须菩提出家以后,过著三衣一钵的生活,每天上午到街坊上托钵乞食,下午就跟随佛陀听教参禅。

  比丘们每日出外托钵乞食,总是遵照佛陀的法则,次第行乞,一个个,一排排,无论人家施捨与否,都必须经过。

  可是须菩提过乞食的生活,总和大众不同,一离开精舍,他就与大众分道而行,总是一个人威仪齐整,行止安详的去找乞食的对象。

  诸比丘起初对须菩提没有留心,但日子一久,发觉须菩提的行动有些奇怪。大家一注意,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

  原来,须菩提乞食行化,总爱到富有人家里,见到房屋矮小,或是知道经济穷困的人家,他决不去托钵。无论多远的路途,他都要赶到富贵的人家去,否则,他宁可饿著肚子不行乞。

  有一次,在毘舍离的国境内,有一位比丘在路上向须菩提取笑道:「穷在眼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其实毘舍离的都城都是殷商富户,不知尊者今天看得起哪一家?」

  须菩提听后,向那位比丘看了一看,然后解释道:「大德!我不是看不起穷人,或许真正同情贫穷者的就是我哩!的确,我是发愿只向富者行乞,不向穷人托钵,这是我的苦心,还请道友原谅。」

  「尊者乞富不乞贫,每天营养充分,难怪尊者身体这麽健壮!」

  「大德!请你不要这麽说!」须菩提温和的详细说明他乞富不乞贫的原因道:「我向富人行乞,决不是为了贪图美味珍餚,如果好吃,也不须出家学道。为什麽我不到穷人的家里托钵?因为穷苦人家,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还有多馀的饮食供养我们?即使他们愿意发心,也只是心有馀而力不足。我们没有粮食救济他们,哪能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反之,向富人乞食,区区一餐之施,在富者毫无所谓。我所以乞富不乞贫,就是为了这个原因。」

  须菩提把他的看法表明以后,那位取笑须菩提的比丘,才无话可说。

  在僧团中和须菩提有相反作风的人,是大迦叶尊者,须菩提是乞富不乞贫,而大迦叶是乞贫不乞富。须菩提很不解大迦叶的用心,有一次閒谈时就问他道:「尊者大迦叶!你乞食的态度和我正好相反,我很无礼的请求你告诉我是什麽原因?」

  「尊者须菩提!」大迦叶解释道:「我们是出家的沙门,守道行法,这就是人间的福田,我们受人间的供养,是给他们增长福慧的机会。我向贫穷者乞食,让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们的福多,我们何必锦上添花?」

  大迦叶尊者的话,一方面像是为自己解释,一方面又像是向乞富的须菩提说教。须菩提听后,点点头,他不强人同己,说道:「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尊者!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其实这都是佛陀的教法。」

  须菩提和大迦叶乞食的作风,成为强烈的对比,他们的说话和乞食的态度,给佛陀知道以后,对两个人都不赞成,曾呵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

  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淨,严肃威仪,次第行乞。

  大迦叶比较固执,苦行的色彩非常浓厚,他是从来不愿捨弃苦行,可是须菩提,对于佛陀的指示百依百顺,以后就自己修正了乞富不乞贫的态度,他对佛陀的教示,都是感恩的接受。

5.般若会上涕泪悲泣

  须菩提在佛陀的僧团中,修道闻法,非常热心。尤其是四处十六会的般若法会,须菩提如不去其他的地方教化,从不缺席。

  有一次,佛陀在祇园精舍预备讲说《金刚般若》的时候,千百位弟子从城中托钵乞食回来,都次第的围绕在佛陀四周,佛陀先是闭目静坐,没有人敢提出问题向佛陀发问。

  这时,须菩提了解到佛陀的心意,便从大众中站立起来,披搭著露出右肩的袈裟,向佛陀顶礼后,恭敬的问道:「佛陀!弟子们都知道佛陀是最善于爱护我们的,但是对于善男信女如何安住于菩提心?以及纷扰的妄念,如何才能降伏?恳求佛陀慈悲,为大众宣说!」

  对须菩提的发问,佛陀很欢喜,称讚他了解与会大众的根机。佛陀回答说:「如何安住于菩提心,不受妄念的纷扰,就是在布施时,要行无相布施;在度生时,要行无我度生,就照这样安住,照这样降心!」

  『无相布施,无我度生』,须菩提深深了解到这样的道理和义趣,他感激佛陀的法恩,欢喜得涕泪悲泣,他长跪在佛陀座前说道:「佛陀!自从我做人以来,如此甚深微妙的法理,还是第一次听到。从此,我、法的二执,再也不能缠绕我;我、人、众生、寿者的四相,再也不能束缚我。离一切执著,才能见到空理;离一切名相才能见到人生。我今天已体会佛陀的心意,像是真正认识了自己。」


  须菩提尊者开悟了,从此被称为解空的第一人。

6.听故事长信心

  佛陀虽然知道须菩提离开了人我的执著,但大慈大悲的佛陀,仍然苦口婆心引出自己修行的事迹,加强须菩提无相布施和无我度生的信心。佛陀像是回忆似的追述著往事道:「须菩提!在我过去生中,有一次在深山里修行,有过这麽一段经历:


  「我正盘膝静坐在一棵大树的下面,闭目思维著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起源,四周和风习习,花卉吐放著幽香,忽然一阵银铃似的笑声响起,我睁眼一看,原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

  她们穿著宫妃的服饰,珠光宝气,使人一看,就知她们不是天上的仙女,定是人间的王妃。她们手拉著手,嬉笑著走到我的面前,向我问道:『修道者!你为何一个人在这深山丛林里修道?难道你不怕虎豹豺狼会伤害你吗?』

  我向她们点点头,端坐身子回答说:『尊贵的女士们!在这座深山里修行的确只有我一人,修行并不一定要很多伴侣。人有慈心,毒蛇猛兽不会来伤害。在城市里,金钱美色、苛政权威,也就是山间的虎豹豺狼哩!』

  我这一说,那些嫔妃们顿时一改撒娇的态度,很恭敬的向我请求说教。我在身旁摘了一朵小红花,又继续说道:『女士们!人生本来都应该追求快乐,但快乐也有真实的和虚假的,有长久的和短暂的。可是人都被虚假和短暂的快乐所迷惑,像这朵小红花,虽然开放得很美丽,但它并不能永远吐露芬芳。青春和美丽、力壮和健康,都不足以依赖。人生贵在能学道,求得生命的昇华,求得生命的扩展,那才是要紧的大事!』

  我正在这麽说时,一位王者装束的人,手提宝剑从草丛中奔来,他走到我的身前,大声的喝骂我道:『你是什麽人?敢大胆的在此调戏我的宫妃?』

  『大王,请问你叫什麽名字?不要这麽侮辱人!』我看他来势凶猛,我不能不这麽对他说。

  『你像在大梦中过日子!』他厉声著说:『威名远震的歌利王你都不认识?难怪你敢大胆诱惑我的宫妃!』

  『大王!请不要这麽说,修道的人行忍辱,不敢回骂你,但你如此造口业,将来一定不好!』

  『你行忍辱?我来支解你的身体,看你还说行忍辱吗?』

  须菩提!就这样,我的眼睛、耳朵、鼻子、两手、两足,都一一的被歌利王割下来,为了度生,为了对众生行慈,我那时一点瞋心都没有。我从无我度生的精神中,慢慢累积我的福慧,庄严我的佛果。须菩提!行凶的人不能胜人,唯有行忍辱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须菩提听完佛陀往昔因中修行的一段事迹,非常感动,他体会到最高的无我真理,他获证到甚深的空慧。

(转下)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09:07:17 | 只看该作者
7.什麽是空?

  须菩提在大觉者佛陀的教导下,明白宇宙人生的事物是因缘和合的,一切是因缘所成,一切也由因缘所灭。因缘,就是「空」的最好注解。


  空,不是空了没有的空,不是空空洞洞的空。空,不离开因果事物而有空,空不是破坏因缘生法的,空是充满了革命性和积极性。

  空,是大乘佛法的义理;空代表了大乘佛法的精神。不是佛陀的弟子,固然不能了解到空理,就是佛陀的一般弟子,也很少能懂得空的妙义。须菩提常常慨叹知道空的人太少了。

  有一次,一个很有学问的外道婆罗门,在路上遇到须菩提,向须菩提提出质问道: 「须菩提尊者!听说你在佛陀的座下,是解空第一人,可是,我要问你,世间上的一切,明明是真实的存在,你解空说空,是怎样来自圆其说呢?」

  须菩提用手一指,说道:「你看那间房子,是四大(地、水、火、风)原素以及各种因缘和合而成,若把土木砖瓦分开,不但房子的相状没有,就是房子的名称也没有了。从一切是和合这点可以看空。这间房子在村庄中,是最堂皇美观的,若是把它搬去与城市中的房屋一比,它就显得矮小简陋了。城市中巍峨高大的房屋,若是和舍卫城的王宫一比,又显得不足一道了。从相对的事理上可以看空。空,不是否定一切,空有空的背景,空有空的内容。空,才是一切事物本来的面目。」

  婆罗门听了以后,沉默了一会,向须菩提举手为礼,说道:「尊者!你不愧是大圣佛陀解空第一的弟子,你的说教已令我感佩之至。惭愧,我还不够资格和尊者对论。再见,我们后会有期!」

  须菩提庄严的站著,用手在空中一画,示意说:「当你的黑髮成为白色,当你见到枝头的树叶降落在地上,还有那花的种子入土、抽芽、成长、开花、结果,经过变化循环,又成为它原有的样子,你记好,那就是『空』!」

  他们扬扬手就分别了。


8.迎接佛陀第一人

  须菩提尊者体证了空理,很会宣扬空理,他的一切行住坐卧,也最能表现空理。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团内,佛陀所有的四众弟子,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去处。后来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以天眼观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大概要三个月的时间才回来。阿那律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大家都非常的思念,每个弟子对佛陀都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佛陀重临人间,当佛陀还没有到达僧团的时候,知道的弟子都争先恐后出去迎接,那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窟中缝衣,他听到传报佛陀下降人间的消息,随即站起来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这时,他心中一动,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麽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的和合,这是没有真实的认识诸法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要想见到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大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无处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已体证到诸法的空理,不应该为事相所迷。」

  须菩提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没有再去迎接佛陀,他很安然的坐下来继续缝补衣服。

  佛陀的归来,像天大的喜事,僧团中到处充满了喜气洋洋,大家都想先去拜接佛陀,那时,在比丘尼中有一位神通第一的莲华色,第一个抢先迎接到佛陀,她对佛陀一边顶礼一边说道:「佛陀!弟子莲华色第一个先来迎接佛陀的圣驾,请佛陀接受弟子的拜见!」

  佛陀微笑著,慈和的说:「莲华色!你不能说是第一位来迎接我的人!」

  莲华色非常惊奇,看看左右,大迦叶等长老才从身后赶来。莲华色以怀疑的口吻问道:「佛陀!弟子敢问,在莲华色以前,是谁已迎接到佛陀呢?」

  佛陀笑著,看看很多弟子都赶上来,像是回答莲华色,又像是告诉大家道:「你们很好,很远的赶来迎接我,但是第一个迎接我的是须菩提,须菩提这时在耆闍崛山的石窟中观察诸法的空性,他才是真正迎接见到我的人。见法的人,才能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

  莲华色比丘尼和诸弟子,经佛陀这麽一说,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是对宇宙人生真理的体会,大家都惭愧的觉得还不及须菩提尊者。

  经过佛陀特别的讚歎,须菩提的美名盛德,在僧团中更是受人尊敬了。

9.人中第一阿罗汉

  须菩提的生活和心境,恬淡自在,时时都在空三昧解脱者的境界里。

  在世上做人,即使是一位圣者,毁谤讥嘲仍然会加诸于他,不管是怎样的白璧无染,远离名闻利养,为众生做了很多事情,但世上的凡夫俗子,总爱造谣生事,说别人怎麽不好。

  须菩提修道、弘化,日日忙著普利群生的工作,但冷酷的人情,讥讽的言语,仍然不放过他。不过尊者对这些都看如平淡的风云,从来不因此而动心生气。

  有一天,须菩提在弘化说法的途中,忽然听到有人批评他的言论,他们说:「须菩提有什麽了不起,他大概没什麽修行,你看他在比丘中痴痴呆呆的,一点活动都没有。」

  有些比丘们听了很为须菩提不平,都问他为什麽不和那些人辩白?

  须菩提心平气和的回答道:「诸比丘!谢谢你们对须菩提的关怀友爱,但请不要作这不平之想。要知道,无谓的辩白就是诤论,诤论是胜负心,与真理相违背。我们修道者,对于讥嘲毁谤,甚至逆境磨难,都要看成是助道的增上缘,藉此可以消除业障,增强信心。而且,在真理的世界中,实在没有诤的必要。真理是无我无人的,无彼无此的,无高无下的,无圣无凡的。我知道一相平等,无住真空之理,所以我的心像万里朗朗的晴空,什麽都没有,何必辩白?」

  解空的须菩提,他的心境、胸襟就是如此阔达自在,诸比丘对他的作风都很钦佩!

  须菩提对众生忍让的美德,确实高人一等,他常说:「假若有众生嫌我站立不好的话,我就终日端坐不起;如果厌恶我坐著不好的时候,我就终日立不移处。我于一切法中绝不起一烦恼,绝不恼一众生。」

  须菩提,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一个人,都无恼无诤,这就是由于他通达空性的缘故。

  佛陀知道须菩提有这样的修行后,很是欢喜高兴,有一次曾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讚他道:「须菩提!在我的弟子中,修行能到你这种程度,算是很难的了。你已证得无诤三昧,这是人中最为第一,我为你恭喜,你已经是第一的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听到佛陀的称讚,心中非常欢喜又感激,但又像是不敢当似的。他合十顶礼说道:「佛陀!您对我们布施慈悲爱语,给我们鼓励,我是满腔诉不尽的感激之情。佛陀!您说我是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是,我绝不做如此想,假若我有这样的想法,就代表我执还没有断除,终日还是沉在有得有证的法执之中,佛陀!我没有这样想,也没有这样行,以无生无为的缘故,佛陀才对我说这样的爱语美词。其实,像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他们才是真正的离欲阿罗汉!」

  很谦虚而又善于言词的须菩提,从他的说话中,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位证得圣果的阿罗汉了。

10.岩中宴坐花雨缤纷

  须菩提是离欲阿罗汉,与世无争,对世间没有什麽希求。他有时候住在僧团中和大众共修共学,聆听佛陀宣说的真理;有时候,他在林中习定,修学更高的禅法。

  负有盛名的耆闍崛山,山峰秀丽,茂林修竹,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就是佛陀的圣驾,常常在这里也可见到。须菩提欢喜山居的生活,所以,灵鹫山上不时的可以见到尊者。

  在晴天的时候,山旁、树下,都有他的足迹,有时坐禅思维,有时经行观想;在雨季到来的当儿,岩下、窟中,都是他的安身之处。

  深山丛林,在须菩提看来是最好修行深造的道场,白天,看看出没的飞鸟和猿猴;夜晚,陪伴他的有星月和虫鸣。大自然的风光无限好,须菩提常是这样想,人是赤裸裸的生下来,应该要再赤裸裸的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有一次,须菩提在岩中宴坐的时候,入定在空三昧的禅思中,那甚深的功行,感动了护法诸天,很多的天人出现在空中,散著天花一朵一朵飘落在须菩提面前,他们合掌问讯讚歎须菩提说道:「尊者!在世间上做人,有高远的名闻,有众多的财宝,实在并没有什麽可尊可贵。就是国王、富豪也一样终日被烦恼欲望所囚。尊者!世间上真正尊贵的是如你这样的大修行者,你现时入在空三昧中,你的威德之光,照彻了天宫。人间的须菩提,值得受天上的供养。你善说般若,不时畅游在如碧空万里的空三昧中,你已摆脱人间的凡情,黑云似的烦恼,白云似的菩提,都不被它们盖覆;你斩断了欲情的铁索,你摆开法执的金鍊。伟大的尊者,请接受天花的供养,我们向你顶礼,表示我们的敬意!」


  天人的称讚、天人散落的花朵,惊动了在空三昧中的须菩提,他出定后,向天人问道:「你们是什麽人?为什麽要到这里来对我雨花讚歎?」

  为首的天人再合掌回答道:「我是天帝释,我们都是天人。」

  「为什麽要对我如此殷勤讚歎?」

  「我们敬重尊者入在空三昧中善说般若波罗蜜多!」

  「我对般若未尝说一字,你们为何要讚歎呢!」

  「尊者无说,我们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

  须菩提一听,会心一笑,回讚天人说道:「般若会上,佛陀宣说的无上甚深微妙法门,哪知你们在护持道场的时候,已信受领解,谢谢你们美丽芬芳的天花,愿此天花,其香遍满人间和天上!」

  须菩提说后,天人又再作礼,徐徐的隐没在云端里。

  天人的雨花讚歎,除了佛陀,唯有须菩提尊者,才有这殊胜的光荣!

11.天人奏乐问病

  常常住在耆闍崛山的须菩提,有一次忽然四大不调,病魔缠绕著他,使他的身心感到非常疲劳不安。

  一位圣者修行德行很高,也会患病?很多人对之感到不解。其实,业报所招感的人的色身,是有为法,既是有为法就免不了苦空无常的现象。须菩提是一位体证圣果的圣者,他的精神早已获得解脱,但有为的色身尚在,有为的色身是世间法,当然要受世间上生老病死的循环。

  须菩提病得很重的时候,就把卧具展开来铺在地上,自己在上面结跏趺坐,端身正意的思维道:「身体的病苦是从哪里来的?要怎样才能远离病苦呢?」须菩提深切的反问自己,随后又思维道:「引发身体病苦的原因,有的是过去的业报现前,有的是现生缘违的关係,用医药是不能彻底根除的,唯有深信因果,忏悔罪业,修习禅观,从心不苦而做到身亦不苦。」

  须菩提尊者有了禅观和正念以后,顿时感到身心非常轻鬆自在,一点病都没有了。

  正在这时,护法的天帝释带领五百天人以及很多的波遮旬乐神,从天上降临到耆闍崛山。天帝释随即命令波遮旬吹奏慰问的音乐。受命的乐神走到须菩提的面前奏起琉璃琴,五百天人随著歌唱道:

  尊者的德望比天高呀!
  尊者的修行比水长呀!
  渡过生死海,
  息灭有为火,
  老病的痛苦就能断除。
  行业若忏除,
  垢秽能灭尽,
  愿尊者从禅定中去体悟。
  尊者的病苦即消除呀!
  尊者的法躬即痊癒呀!

  一曲奏罢,歌声停止,天帝释领著眷属拜见尊者的圣颜。须菩提慈祥的回礼讚道:「这曲调和歌声真是最微妙、最和谐的音乐!」

  「请问尊者,你此刻的病苦是不是还有呢?」天帝释恭敬的探问著。

  尊者便告诉天帝释道:「诸法从因缘而生,诸法从因缘而灭,诸法的因缘和合则聚则成,诸法的因缘分开则灭则止。诸法相依,诸法相待,法中生法,法法自有因缘果。黑法以白法治之,白法以黑法治之。好比贪欲之病,要用不淨观来对治;瞋恚之病,要用慈悲心来对治;愚痴之病,要用般若慧来对治。

  「世上一切都是空的显现,没有我相、人相,没有男女的分别,没有是非的不同,一切是法尔如是的。你们看暴风吹倒大树,或者是霜雪摧毁苗华,可是那枯萎的草木,如遇到春风雨水,自然能恢复它的生机。诸法相乱,诸法也自有它平定的时候。

  「区区我的一点病苦,那是诸法相乱的时候,可是佛陀如甘露的法水,还有那像春风似的禅观,使我的病早就消除痊癒了,谢谢大家的劳驾,我现在的身心很安稳自在。」

  天帝释听了非常欢喜,向尊者顶礼后,率领诸天人又回到天上去了。

  尊者看著天人走后,还自言自语的说:
  「佛陀曾慈悲的开示过我们,
  身心的苦痛唯有佛法才能疗治。
  不是病了的时候才祈求,
  平时要闻法修行,
  具足证悟的根基。
  忏悔业障,
  深信因果;
  修积福慧,
  这是万病的妙药良方。」

12.般若会上畅论空理

  须菩提深具般若的空慧,不但能看破世上的毁誉,解脱物质的束缚,更能以般若空慧和禅观解除身心上的痛苦。

  有一次,佛陀在般若会上,对须菩提说道:「须菩提!你很有辩才,能深体真空的道理。今天在场聚会的菩萨很多,你可以向他们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满足他们的所学,以共勉精进吧!」

  佛陀这麽一说,在座的会众都知道般若法门,是甚深玄妙的法门,所以心中都猜想道:「须菩提尊者能以自己的智慧辩才来宣说如是微妙之法呢?还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来宣说呢?」

  须菩提知道会众的心意,他就说道:「佛陀的慈命是不能违的,弟子们来说教,不论深浅的教法,如果要能说得契理契机,皆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来说教,劝人修学,才能获证到法的本能,才能和法的实相相应,才能和佛陀的心意相通。我现在以佛陀的威神之力,来宣说修学菩萨道的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理,这不是我的智慧辩才之力。」

  须菩提很谦虚,他说后又再顶礼佛陀,对佛陀禀告道:「佛陀!弟子受您的慈命,说明菩萨与般若波罗蜜多的相应之法,但是什麽法才名为菩萨呢?什麽法才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呢?我不见有法名为菩萨,也不见有法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这两个法的名称我也没有去分别。我以这样的认识来说菩萨与般若波罗蜜多的相应之法。佛陀!请您先慈悲开示,我能够满足菩萨们的所学吗?」

  佛陀很欢喜的回答道:「须菩提!菩萨只有名为菩萨,般若波罗蜜多也只有名为般若波罗蜜多,所谓菩萨与般若波罗蜜多的名称,也只有名称而已。这本是不生不灭,不过为了便于宣说才假为立名。这个假名,不是在内,不是在外,也不是在内外之间,本来就是不可得。譬如讲『我』,亦唯有假名,我的本体,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有为的诸法,如梦、如响、如影、如幻、如阳燄、如水中月。可是,须菩提!菩萨要证得不生不灭,仍然是要修学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的假名与假法。

  「须菩提!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色受想行识的常与无常,乐与苦,我与无我,空与不空,有相与无相,有为与无为,垢与淨,生与灭,善与恶,有漏与无漏,世间与出世间,轮迴与涅槃,都是不可执著分别的,其他一切诸法都是这样。

  「须菩提!为什麽要这样说呢?因为菩萨修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对诸法起分别之想,应住于空,住于无分别。菩萨修六波罗蜜等其他诸行,也是不见菩萨的名,不见般若波罗蜜多的名。菩萨只有求一切智,知道一切是诸法的实相,而这个实相才是不垢不淨的。

  「假若菩萨能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知道名相是权巧而假为的安立,则对色受想行识和其他的一切诸法,都不生起执著,对智慧不生执著,对神通也不起执著,对什麽都不执著。为什麽对一切法都不执著呢?因为有执著就是不可得。

  「须菩提!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时,对一切法都不起执著时,才能帮助完成六波罗蜜多的修行,才能进入修行者的正位,才能住于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畅游佛国,化益众生,庄严清淨佛土,自己安住于自在解脱的境界。

  「须菩提!色,是菩萨吗?受想行识是菩萨吗?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萨吗?地水火风空识是菩萨吗?远离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地水火的人是菩萨吗?」

  「佛陀!这以上都不可名为菩萨。」须菩提回答说。

  「须菩提!你说这以上都不名菩萨,这是什麽缘故呢?可以说明吗?」

  「佛陀!本来所谓众生者,是不可知、不可得的,不论什麽法甚至菩萨都是如此。说有这个法,说没有这个法,以及远离法性,都不名为菩萨。」

  佛陀听须菩提的回答,很高兴的称讚道:「对啦,须菩提!所谓菩萨,所谓般若波罗蜜多,皆是不可得,菩萨虽要修习,但本无修习。须菩提!我再问你,色受想行识等诸法是菩萨义吗?」

  「佛陀!色受想行识等都不是菩萨义!」须菩提深有了解的回答。

  佛陀又再欢喜的嘉许须菩提道:「须菩提!你说得很对,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时,色受想行识的诸法,或常或无常,或有为或无为等,皆是不可得。菩萨应以海阔天空的心情修习般若波罗蜜多。

  「须菩提!你说你没有见到菩萨与菩萨名的法,法与法界,法界与眼界,眼界与意界等,这些相对的法并不是对立的。是什麽原因呢?离开有为而说无为这是不能够的,离开无为而说有为,也不能成立的。须菩提!菩萨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多,不见什麽法,就能无诸恐怖,把心不停于法,就没有后悔的事。如你所说,菩萨如此修习般若波罗蜜多,也不得菩萨名,这才真名菩萨,真名般若波罗蜜多,这才是为菩萨所说之教。」

  在数万听众的般若会上,为诸大菩萨说教,佛陀和须菩提尊者一问一答,因为甚深微妙的空的真理、空的哲学,唯有须菩提才能深刻体证和了解。就这样,他解空第一的盛名,在僧团中受到普遍的尊敬!

  佛法,高深而博大,我们要真正深入佛法,必须向须菩提尊者看齐!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16:15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十大弟子传 -6- 阿那律 - 天眼第一


阿那律 - 天眼第一


1.无忧的童年生活

  在《阿弥陀经》裡记载著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字,有一位阿藐楼陀,那就是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生为王族的后裔,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的父亲淨饭王往生以后,继承王位的摩诃男大将,就是阿那律嫡亲的哥哥。

  童年的阿那律,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生来就聪明敏捷,对于音乐、技艺、有特别的天分,当他七、八岁的时候,在众人之前,就能引吭高歌,并且还能有几套小玩艺让人取笑,他就是这麽逗人喜爱的孩子。

  童年的阿那律,成天和宫女或一些王族儿童在一起嬉戏,春天花开,夏天清凉,冬天温暖,日日、年年,就这麽打发时光。

  在他七岁的那一年,凡事总喜欢和别人打赌输赢,宫裡面有的是糖果饼乾,赌输了他就拿饼乾给人,一天之间,常常要输五、六次饼乾给人,他常向母亲撒娇,母亲有时也没法管教他。

  有一天,他已输了三次饼乾给人,他第四次向母亲要饼乾时,母亲就对他说:「已经没有了!」但天真的他,竟不懂「已经没有了」是什麽意思,他吵闹著向母亲要「已经没有了」的饼乾,母亲被他弄的啼笑皆非,只得把空盒子拿给他看,希望他知道今天真的没有饼乾了,可是奇怪,大概由于阿那律的福气,母亲将空饼乾盒打开来的时候,裡面竟然是满满的一盒饼乾,阿那律很欢喜,他有了一盒「已经没有了的饼乾」。

  从此事以后,母亲更不敢把他当寻常的孩子看待,她以为已经没有了的东西他能够要到,这一定是来历不凡,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福报。

  阿那律虽然聪明,但因为娇生惯养,到他十五岁的时候,对于王宫以外的社会世间,仍然一无所知。有一次他和跋提、劫宾那在一起玩,谈到「米是从哪儿来的问题」,劫宾那先说道:「米是从洗米的缸中来的,有次我看到宫女在洗米。」

  跋提摇摇手,表示劫宾那说得不对,他说道:「米是从锅裡来的,我看见宫女从锅中把饭盛起。」

  阿那律听后,不赞成他两人的话,他像很有自信,很懂得似的说道:「米是从盛饭的黄金钵中来的,我们每次吃完了饭,宫女都是从黄金钵中添饭给我们吃。」

  像这样的说法,可见生为王孙的他们,对于社会认识的幼稚。

  这些小王子,对社会虽茫无所知,但衣食住的物质享受,却极尽人间的豪华。饭来张口,茶来伸手,他们就是如此过著无忧的童年生活。

  十多岁的王子王孙,为什麽对世间的常识这麽肤浅?原来自从佛陀游历四门,感叹生老病死怖畏,发愿出家学道后,王宫就规定,年幼的王子王孙不准到宫外游玩,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就是有聪明智慧,也不会完全认识世间。

2.热心希求出家


  阿那律长大了,年轻的阿那律,长得仪表堂堂,他不再年幼无知,他逐渐懂得人生,认识世间,就在这时,佛陀成道,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说法教化,佛陀的感化力真强,没有多久,很多王族人等都皈依佛陀,落髮出家。先是即将继承王位的难陀出家,然后又是罗侯罗做了沙弥,这给一些年轻的王子王孙很大的震惊。阿那律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立志要跟随佛陀出家。

  阿那律先找到哥哥摩诃男,他对摩诃男说道:「哥哥!最近佛陀回来,我们释种很多人都已出了家,做一个沙门,把佛陀的甘露法雨传播四方,这是多有意义的生活。难陀放下娇妻孙陀利,已进入僧团;罗侯罗那麽小,也懂得出家学道;我们兄弟二人,如果没有一人出家,真难为情,哥哥!你的意思如何?」

  英勇的王子摩诃男大将军,已经为国家立下不少的战功,他听了阿那律的话,就回答道:「弟弟!你的想法,和我一样,我们兄弟二人,一定要有一人出家,我也想找你谈谈,今后父母请你孝养,让我去跟佛陀出家!」

  阿那律摇摇头,对哥哥的话不以为然,他说道:「哥哥!你不能出家,国家正需要你,虽然我也会些武功,但和哥哥相比,还差得太远。请你允许我出家,我的性情比较适合过僧团寂静的生活,我现在讨厌烦嚣,对王宫的五欲生活,实在很厌恶!」

  哥哥经不起弟弟的劝说,只得认可,但佛陀规定,出家一定要经父母的允许,阿那律只得向父母苦苦哀求,希望父母能允许他加入僧团做一名比丘。

  可是,父母爱子心切,任何阿那律怎样请求,父母都不允准,阿那律曾三次请求,父母三次都拒绝。

  后来,因为阿那律出家的志愿太坚固,父母如果再拒绝的话,他只有绝食而死,父母没有办法,只得方便说道:「你真要出家的话,你去和跋提王子商量,他愿意出家,我就允许你和他一起出家,他如不肯,你就不要妄想。」

  说到劝跋提王子出家,这是很不可能的事。谁都知道,自从难陀、罗侯罗出家以后,淨饭王已经立跋提为王子,他要继承淨饭王统治迦毘罗卫国,他怎麽会出家?但阿那律听了父母的话后,一点也不灰心,他很高兴的去找跋提王子,请他一起出家,把做佛陀弟子的意思说了以后,他就一直望著跋提王子,等他回答。

  关于捨弃人间荣华富贵的欲乐去加入僧团做比丘,跋提王子感到很为难,可是对于一向亲密的阿那律,又不好意思完全推辞,他思索了好久,勉强说道:「阿那律!出家做比丘,就不可再留恋世间欢乐,你我的年纪都很轻,这怎麽能够做到呢?请你等几年吧!让我们再享受七年人间的欢乐,我再跟你去出家。」

  跋提王子明明是用婉言拒绝,但阿那律再三说明出家也很快乐,从七年减到一年,从一年减到一月,从一月再减到剩下七日,阿那律见跋提王子允诺七日后一同出家,他这才欢欢喜喜的和他告别回家。

  七日以后,他俩与阿难、提婆、婆娑、难提等一共七位王子,一起偷偷的离家出走,并且还带了理髮匠优波离,追随佛陀游化的路线,到了弥那邑的阿劣林,脱下王子的衣服,叫优波离把他们七人的头髮剃除。穿著袈裟,然后去见佛陀,佛陀并不立即允许他们加入僧团,叫他们住在一个空屋中,静坐七日以后,要他们忘记王子尊荣的身分,然后才准他们出家,进入僧团。

3.拒绝少女的求婚

  出家后的阿那律,听经闻法,甘于淡泊的生活,对于佛陀的说教,总是很欢喜的奉行。

  阿那律虽然没有证果,但因有法乐支持著他,他为了要报答佛陀允许他出家的恩惠,他想作一次行脚,到各方弘法,佛陀很高兴的鼓励他,在佛陀的意思,弟子们能热心弘法利生,从弘法利生的工作中,可以长养自己的信心,信心昇华,才可开悟证果。

  年轻的比丘阿那律,有著庄严的仪表,优美的风采,他的皮肤是黄色,他的鼻子像鹦鹉的嘴,长得相好庄严。一次在弘化的途中,因地处偏荒,天色也渐暗,他只得向民间投宿。荒凉的乡野,村庄也是疏疏落落的,阿那律投宿的这一家,院落很大,可是意料之外的,这一天,这一家没有人,只有一个年轻的少女在家。

  阿那律很犹豫,一个比丘投宿在只有一个少女的人家,不知可以不可以,因为当时佛陀制戒,好像没有提到这一点,阿那律看看渐暗的天空,乌云密布,像是要下雨的样子,阿那律没有再讲什麽,只得住下来。

  阿那律住下来不久之后,有一位年长的过路老人,也来借宿,可是少女拒绝他,对于年老的人这麽没有礼貌,没有同情,阿那律心中有些奇怪。

  少女对阿那律很殷勤,拿茶拿水,问长道短,阿那律在屋内结跏趺坐,一心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些天明,以便赶路。

  夜半,灯光渐渐的暗淡,朦胧中,门声响处,那个年轻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她温柔多情的说道:「你是一位沙门,我知道,对一位沙门有非非之想,真是罪过,但我见了你以后,我又无法压制我对你的爱情。请你相信我,我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孩子,近来很多有名的公子向我求婚,我都一一拒绝。但我看到你清秀的容貌,端正的行为,我现在不害羞的自愿将身许你,请你以后就住在我家,我的父母一定也很欢喜。」

  长得那麽英俊,又是王子出家的阿那律,对于应付女孩子的爱情,他是少许有些经验。当他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就有不少王族的少女包围在他四周,向他求婚。虽然阿那律貌美,但他一向就知道爱情是一枚苦果,他不以情欲是快乐,他认为修道获得安稳,才是真正快乐。

  当女人燃起爱情的火燄时,是不容易熄灭下去的。阿那律只得把双目紧紧的闭起来,不理睬她,使她羞愧而退。

  可是少女以为阿那律不好意思,她更靠近一步,抚摸阿那律的手,阿那律仍然像高耸的山岳,巍然不动,少女甚至拥抱他,阿那律这才睁开眼来诃斥道:「姑娘!你怎麽这样不知羞耻?男女不应该如此胡来!何况我已是出家的比丘,你对我实在没有礼貌!」

  「人间男女的爱情,是生死痛苦的根源,很多的烦恼、是非、纠纷,都是因爱情而起。我现在请你把情欲的烈火熄下,好好观察自己的心。」

  阿那律义正辞严的话,使少女羞愧得低下头,终于她悔过的心生起,要求阿那律接引,皈依佛教,做了优婆夷。

  男女相互吸引,这是人的习性,但修道者要能超越人性,才能接触佛性。从此,阿那律就不再在在家人中借宿。

4.螺虾蚌蛤爱睡眠

  阿那律的道心很坚固,虽然美色当前,却能坐怀不乱,其心地光明,就可想而知。不过,有一次为了睡眠,他曾被佛陀不客气的训诫过。

  那是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大概因为阿那律昏沉疲倦的关係,他竟打起瞌睡来,佛陀望著他说道:「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内,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旁边的人,用手推了一下阿那律,他惊醒过来,佛陀向他道:「阿那律!你出家学道,是为了畏惧王法,是为了恐怖盗贼吗?」

  「不是!」阿那律站起来,恭谨的说道。

  「那麽,你为了什麽原因才出家学道呢?」

  「为著厌离生老病死,解脱忧悲苦恼。」

  「大家都讚美你不为女色破坏戒行,你现在像是很自满,在我说法的时候,你也在睡觉。」

  阿那律听佛陀这麽一说,赶快跪下来,合掌说道:「佛陀!请求你慈悲原谅我的懈怠愚痴,从今以后,尽形寿,我再不睡眠。」

  对于肯认错忏悔的弟子,佛陀一向很欢喜,阿那律发过誓愿以后,佛陀又鼓励安慰他,叫他好好用功,修行固然不能太缓,但也不能太急。从此以后,阿那律从清晨到黄昏,从黑暗到光明,他都用功办道。

  如此精进修行,一时都不肯睡眠,一天两天不要紧,但日子一久,就算人可以勉强支持,但身体总会生病的,不久,阿那律因为不睡眠,眼睛病起来了。


  阿那律因为精勤用功,而使眼睛生病,佛陀知道以后,很是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就很慈和的告诉他道:「阿那律!和你讲过,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过了也是同样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面前已经发过誓,我不能违背誓言!」阿那律恭敬而又坚决的回答。

  「你不要挂念这个问题,眼睛要紧。」

  佛陀虽然如此慈悲的开导阿那律,但阿那律仍不肯睡眠。佛陀只得又再方便的说道:「阿那律!一切众生都是要有食物才能生存,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眼就是以睡眠为食,所以,你去睡,不要想其他问题,就是涅槃也要饮食。」

  「涅槃吃什麽?」

  「涅槃以不放逸为食!不放逸能到达无为的境界,无为的境界也是要以禅悦法喜为食。」

  「佛陀!眼睛以睡眠为食,不过我不睡眠没有关係,请佛陀放心!」

  佛陀的慈悲,阿那律很感谢,但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誓言,仍是不睡眠,佛陀看他那红肿的眼睛,就去叫名医耆婆前来治疗,耆婆诊治后,告诉阿那律,只要他肯睡眠,眼睛马上就会好,可是阿那律就是不肯睡眠。

  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阿那律尊者修道的决心,明知道眼睛会失明,他都不退愿心,不肯违背自己的誓言,佛陀只说了一句话,他对于修道就那麽认真奉行,他对佛陀的恭敬,可想而知。

5.佛陀亲为缝三衣

  瞎了眼睛的阿那律,在僧团中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对于乞食和缝衣,最感到困难。

  不过僧团中很友爱,健康的人,在外面托钵回来,总将馀下来的分给有病的比丘,对于饭食,阿那律并不怎样烦心,瞎了眼睛以后,什麽东西也看不到,阿那律正好不再被外境牵动心源,精诚一意的修道。

  有一次,阿那律衣服破了,他几次想修补,终因自己看不见而作罢。

  后来,他的三衣实在破烂不堪了,有一次阿难陀经过他独自居住的娑罗逻岩中,对他说道:「阿那律比丘!你的三衣不补一下不行了,佛陀说,比丘的衣服新旧不要紧,但整齐清洁一定要注意。」

  阿那律听后,很安然的回答道:「阿难陀比丘!我也曾试过修补衣服,但因眼睛失明,针线穿不进针孔,拜託你,如果你有时间,帮忙我做一套三衣好吗?」

  阿难陀非常欢喜的答应,并约定一有时间,就来为他缝製三衣。

  阿难陀回到祇园精舍以后,正想找一些比丘帮阿那律缝衣,可是佛陀的天耳早就听到他二人的对话,佛陀见到阿难陀时就问道:「阿难陀!你怎麽不找我去帮助阿那律缝製三衣?」

  阿难陀被佛陀意外的一问,赶快的回答道:「佛陀!至尊至贵的您,弟子之间琐碎的事怎麽敢劳动您?佛陀!我和比丘们都愿意为阿那律比丘缝製衣服,我们预备马上就去。」

  「阿难陀!你不要这麽说,我和你们大家一样,也是僧团中的一分子,我现在就随你去,你不必再去叫很多人。」

  对佛陀说的话,阿难陀非常感动,站在身旁的目犍连等听了佛陀的话,也被佛陀深广的仁慈心所感动,他们都愿意前去帮助佛陀为阿那律缝製三衣。

  佛陀到了娑罗逻岩中,对阿那律说道:「阿那律!你把针线拿出来,我来帮你做衣服。」

  听了佛陀说话的阿那律!心里很惶恐、惊慌,已经看不见东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几滴晶莹的感激泪珠,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佛陀把针线穿好,又拿出布来剪裁,阿难陀等就帮著缝製。只花了一天的时间,佛陀就为阿那律将三衣缝好。

  一个是老师,是福德圆满的佛陀,一个是弟子,是瞎了眼睛的比丘,他们师徒间,老师的慈爱,弟子的恭敬,充分表现了佛教的师徒关係,身教重于言教,这是给千秋万世后的大家,一个很好的榜样。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13:09:03 | 只看该作者
6.妇女堕落的原因

  阿那律眼睛瞎了,虽然心里很光明,但对世间生活,一个不见天日的人,总有很多事情不能称心如意,自从佛陀为他缝製三衣以后,佛陀很怜愍他,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就获证天眼通了。他自己的欢喜感激不说,佛陀的欢喜也自在心中,佛陀至此才放下心!

  所谓天眼,就是不分远近,不论内外,都能看到,失去了肉眼而证得天眼的阿那律,僧团中很多人都羡慕他、敬重他,这固然是佛陀慈悲威力的加被,但也是阿那律坚决的志愿修行所成就的。从此,阿那律对于缝衣托钵不再烦心,别人不能见到的,他都能见到,《阿弥陀经》中,特把阿那律尊者的大名,(阿藐楼陀)列在圣弟子中。以他的天眼,可以见到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从天眼阿那律的证明看来,使初学的众生,对弥陀淨土,易于生起虔敬的信心。

  阿那律的天眼,不但能见到极乐世界,更能见到地狱裡的种种情形。有一次,他见到很多妇女堕落在地狱中,他就跑去请问佛陀道:「佛陀!我今天见到很多妇女堕入地狱之中,在我看,女人很容易信奉佛陀的教法,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仁慈心,为什麽有那麽多的女人堕入地狱?」

  佛陀回答道:「阿那律!在我的法中,女人容易信奉,这是真实的,但女人容易造下罪业,这也是真实的。女人有三种心比男人大,第一、女人在早晨起身的时候,悭贪的心最重,希望全世界的财宝都能进她家中才好;第二、女人在日中的时候,嫉妒的心最大,她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会妨碍她;第三、女人在夕暮的时候,淫欲的心最强,她不时望著有异性随侍在她的身旁。阿那律!妇女的悭贪心、嫉妒心、淫欲心,是最易招致她们犯罪的,这就是那些妇女们堕落的原因。」

  因为阿那律的天眼,见到一些妇女堕落地狱,引出佛陀对妇女这一段说教,这正是给妇女一个反省的见证!

  阿那律证得圣果,有了天眼,在僧团中已经成为上首的弟子,但他有一次和舍利弗尊者论道的时候,为了他证得天眼通,长老舍利弗竟给他一次不客气的训示,原因是阿那律请问舍利弗说道:「尊者舍利弗!我以清淨的天眼,可以见到三千大千世界,我有精进不动的正念,现在,我的身体好像畅游在寂静的天地中,我的心已离取著,不再散乱,请问尊者,这就是离烦恼得解脱吗?」

  舍利弗尊者是僧团中第一上首的人物,他常常可以代佛陀说法,听了阿那律尊者的话,他表示意见道:「尊者阿那律!刚才你说你有见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天眼,这是我慢心;你说你有不动的正念,这是掉举心;你说你的心已离取著,不再散乱,这是狂妄心。以我所了解佛陀的教法,要离了我慢心、掉举心、狂妄心,才能离烦恼得解脱!」

  对于舍利弗所说的话,阿那律非但不生气,还很感激舍利弗,他明白舍利弗尊者说的话,才是真正见道者能说出的。阿那律尊者就是如此虚心的人!

7.林中寂静的快乐

  有一次,佛陀住在俱眼弥,弟子中发生了强烈的争执,佛陀对大家说长寿王忍辱的故事,要大家息诤,佛陀说:「用怨恨来止怨恨,是没有止的时候,唯有用慈悲忍耐才能息灭怨恨的火燄。」

  佛陀的话,让很多人感动得去除瞋恚的心,但仍有小部分非法喜诤的人,对别人不肯让步,这时,佛陀想起了忍让谦虚的阿那律,阿那律此刻正在跋耆国的波利耶沙罗林中修道,佛陀就独自信步的走去看他。

  波利耶沙罗林,除了住著阿那律以外,还有跋提、劫宾那也跟阿那律在一起修行。这三人是伯仲兄弟,在家时感情很好,出家后感情也是很好,他们三人有一盟约,共同依止佛陀修道,一切遵照佛陀的指示修行。

  此中阿那律尊者现在是获证天眼的罗汉,跋提、劫宾那也在初出家的那年夏安居中开悟了,三位都是证果的圣者住在一起,其安静和乐的生活,自不用说。

  他们约定,平时不可以讲话,五日召开一次会议,报告修行的心得,商讨改进生活的内容。在平时,他们到外面托钵乞食,先回来的人,就要先敷床座,然后汲水,再拿出洗足的器具和抹脚的布巾,安置水瓶,托钵未吃完的东西要放在凉爽的地方,或放在没有虫子的水中,留给后面托钵回来没有吃饱的人吃。

  把一切都收拾好了以后,自己就可以淨手洗足,整理尼师坛,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坐禅。后回来的人,如果没有吃饱,再吃前人馀下来的东西,如果说还有剩馀,要和前者一样,放在淨地或无虫的水中,把食器洗好,擦乾淨,放在另一个地方,然后打扫食堂,收拾衣钵,洗过手足后,把尼师坛展开,就同前回来的人一样坐禅修行。就这样一直到晚,先出定的人,就起来看看水瓶澡罐里是不是还有水,如果没有就去拿,假若一个人抬不动,就举手示意,再叫另一个人帮忙,两个人默默的抬去后,再静静的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们就这样在这幽静的林中过著如此平和的生活。

  不喜欢住在瞋恚喧闹地方的佛陀,为了怀念阿那律尊者,访问到这平和的森林来,森林外,有一位看守山林的人,不认识佛陀,因为平时佛陀在各地行化,总是有很多弟子跟随著,今天佛陀独自一个人,不留意,都想不到是佛陀的光临。守林的人向前阻止佛陀道:「你不能走进这森林之中,因为里面有三位圣者在修行。」

  佛陀微笑著,安详的回答道:「请你去告诉他们说有人来了,他们必定很欢喜见到我。」

  守林的人将此话前去报告,阿那律等三人一看是佛陀的法驾光临,真是喜出望外,他们赶快的出来迎接,阿那律来接佛陀的衣钵,跋提敷好床席,劫宾那赶紧去汲水给佛陀洗足。佛陀被这三个虔诚的弟子迎接,洗好手足后就座,问起他们生活及修道的情形,他们据实的报告,佛陀听了非常高兴。

  佛陀非常欢喜的说道:「你们和和睦睦的修道,过著无诤的、平和的、安乐的生活,一心一德,一师一道,水乳交融似的和合,人生没有比这更美满的事。」

  佛陀称讚著他们,然后又进一步的说明自己过去修道的历程来勉励他们,从诤的漩流中,来到平和的僧团,佛陀非常欢喜,阿那律能意外的迎到恩师的光临,真是喜在心头,笑在眉梢。

8.感动群盗归化佛

  证悟天眼后的阿那律,并不是完全在深山丛林中忙著自了,他心中时常想著:「我今天能有这样的法乐,都是佛陀的恩惠所赐给,为了报答佛陀,我们应该弘法利生,到没有人佈教的地方游化。」

  外表冷静的阿那律,内心有无限的热情,国王的王宫、长者的府第,固然有阿那律行脚的身影,深山、村庄也不时见到阿那律尊者的教化。

  占波国的摩那提那有一次患了重病,就是听了阿那律的说法,放下忧悲烦恼,忽然好起来;对于病者,阿那律的说法安慰,往往有意外的效果,他也很喜欢探望病人。

  除了病人欢喜阿那律外,对于感化凶恶的人回头是岸,阿那律也很有办法。

  我们在前文说过,阿那律曾经投宿在一个人家,那个人家的姑娘,曾百般的引诱和纠缠他,他发愿从此不再在在家人的家中投宿,可是这对一个在外行化的比丘,自然有很大的不便,不过,阿那律过惯了简单朴素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在阿那律尊者,已经习以为常。

  有一次,阿那律行化到一个乡村中,那天晚上阿那律在村庄附近的一个树林里打坐,天空朦胧的月色,地上稀疏的树影,流星划过长空,徐风轻轻吹著,阿那律闭目冥坐,等待天明。

  更深夜静,阿那律和大地一样,默默无声,但是,远处忽然有一群人影向他座处移来,阿那律想咳嗽一声,可是那些人在他前面不远处停下来,有天眼的阿那律注意一看,原来是一群强盗,他们正在分赃刚抢劫的东西,阿那律大声的叹了一口气。

  那些强盗知道有人,其中一个强盗说:「糟啦!让人看到了,真倒楣,我们赶快把他杀了吧!」

  一群强盗都把雪亮的刀拿在手中。

  阿那律就大声说道:「你们要杀我,你们就来吧,你们杀了我,自然也有人会杀你们!」

  群盗听了大惊,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其中有一个贼首,比较胆大,就问道:「你是什麽人?黑夜之中破坏我们的好事!」

  阿那律尊者庄严的回答道:「我是沙门,我在这儿静坐,说我看到你们做坏事倒是真,说我破坏你们的好事倒没有。」

  「你是不是要告诉官府?」盗首又问。

  「我不会报官府,不过我要告诉你们,官府就是不知道你们的行为,因果报应也不会饶了你们,想到你们将来悲惨的下场,我真同情!」

  阿那律的话,打动一群强盗的心,他们把凶恶的心一去,本来善良的本性现前,他们忏悔改过,又聆听佛陀的开示,后来都请求阿那律介绍皈依佛陀,从今以后,洗心革面,做个好人。

  第二天,阿那律叫群盗把抢劫来的东西还给人家,那些失去东西又再获得的人,都感谢阿那律尊者,他们也皈依了佛陀,信奉了佛教。


9.修学八大人觉

  阿那律一边弘法,一边还在修行,有一天,他在支提国的瘦水渚村中静坐的时候,就思维道:「道,不是由贪欲得到的,是要由知足才能得到;道,不是在喧闹的地方求的,是在閒静处才能获得;求道要精勤,要有正念,要有多闻和智慧才行。」

  当阿那律这麽想著的时候,佛陀在婆奇瘦的鹿野园中知道他的心意,就特地赶来瘦水渚村讚歎阿那律的正思正念,阿那律又遇到一次佛陀亲自驾临看他的殊荣。

  阿那律想把自己所思维的问题,请佛陀印证,请佛陀说出来,因此他就问道:「佛陀!在六和敬的僧团中,忘记自私,忘记小我,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对众生要绝对慈悲,绝对仁爱,这也是应该知道的。但是,佛陀!在家学道的信徒很多,出家的而接近社会行弘法利生的弟子也很多,关于他们如何求得觉悟,进入涅槃,请求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很喜欢的讲说八大人觉道:「阿那律!你问得很好,你所挂念的都是学菩萨的问题,我为你说八大人觉,一切佛弟子都应该不分昼夜,至心诵念:

  「第一、你们对世间和人生,应有无常观、苦空观、无我观、不淨观,要离生死,求得觉悟,就必得这样观察。

  「第二、你们要知道苦的根源,就是由于对世间的贪欲不捨,你们要能少欲无为,才能获得身心自在。

  「第三、你们应该察审自己无厌足的心,终日在贪求造罪,若是能够安贫守道,知足常乐,以求智慧为事业,这样才能获得平稳的生活。

  「第四、你们切忌行善懈怠,有益于人的事做了不要灰心,息灭烦恼,降伏魔鬼,才能出离五阴三界的牢狱。

  「第五、你们应该要明白愚痴生死的可畏,对于一切佛法要悉心研究,尤其自己明白道理以后,要发心教化众生,给众生快乐。

  「第六、你们应该觉悟到贫苦的人,怨恨很多,学菩萨的人要给他们物质上的救济,精神上的安慰,不要记著仇恨,不要怨怪别人。

  「第七、你们生活在世间,不要被五欲的世间打败,无论出家在家,总要不染世乐,过一种清淨高远的生活。

  「第八、你们不可作自了汉,你们要发大乘普济一切众生的心,宁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因为阿那律尊者的请问,佛陀讲完了这八种修学菩萨的问题,很多人照著这样修行,都改善了生活,使生活获得自在安乐。

  有一天,阿那律在禅定中思维佛陀所讲的八大人觉,他想:这个法,是少欲知足之法,不是不知足之法;是远离之法,不是群聚之法;是精进之法,不是怠惰之法;是正念之法,不是妄念之法;是寂静之法,不是愚者之法。

  恩师与弟子,他们师徒之间的一唱一和,宇宙人生的真理,修行解脱的路径,实在说,原来就是这样。

10.晚年的杂事

  在社会教化方面那麽活跃、在教团内又如此受到佛陀殊遇的阿那律,他的生命史一定有更多伟大而辉煌的事迹,我们现在无法加以叙述,只想到他和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大弟子,在僧团中有著同样的地位!

  关于阿那律尊者,在什麽时候、什麽地方灭度的,现在无法知道了。不过,可以确定是,佛陀涅槃的时候,在拘尸那揭罗城娑罗双树间,阿那律尊者和阿难陀尊者都曾在佛陀涅槃的床边。

  佛陀在涅槃前,二月十五日的那天夜里,西山上一轮满月,分外的光明,在白色的树林里躺著八十岁的佛陀,四周围绕的弟子很多,佛陀对大家作最后的遗教,夜静静的,大家呼吸都不敢出声,佛陀叮咛劝诫弟子们要持戒、要弘法、要修心、要护口、要忍辱、要少欲、要精进,这在《佛遗教经》里,记载得很详细。

  佛陀讲到最后,像很挂念的样子,提出一个问题问大家道:「诸比丘弟子!我对你们说的法,千万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如善导,导人善道,行与不行,过不在导。诸比丘弟子!我所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是我所证悟的真理,这是世间的明灯,苦海的慈航,对四圣谛十二因缘信解不疑的人,就是他的入道之门,今我将要涅槃,你们如有疑惑,可速提出来问我,我当为你们解说!」

  苦口婆心的佛陀,在静静的深夜里,像这样问了三次,大家都默默无言,没有人回答,是佛陀将要涅槃的气氛,镇慑了诸弟子,也是诸弟子对四圣谛十二因缘都已深解不疑,他们都是跟随佛陀多年的常随弟子,对于根本的佛法,不会有不解的地方,这时够资格在佛陀将要涅槃的时候,能和佛陀讲话的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就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代表大家禀白佛陀道:「佛陀!我们弟子都很信解四圣谛十二因缘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在这个世间上,太阳可以使其变冷,月亮可以使其变热,雪山可以成为大海,大地可以变为废墟,佛陀所说的四圣十二因缘的教法,不可令异!」

  佛陀很安静的听著,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像阿那律尊者最后对佛陀所说的话,才能安慰佛陀四十九年行脚游化的苦心!

  佛陀涅槃后,五百位大阿罗汉在耆闍崛山大石室中集结三藏,阿那律尊者一定也在其中,关于他以后的事迹,就不见其流传,真是非常可惜!

  阿那律尊者有著坚强不移的意志,就因为一次瞌睡而受到教诫,到了失明的程度也不灰心,他那种精进的精神,实在崇高得令人感歎不已!失掉肉眼,而获证天眼,安详自在的修行,安详自在的传道,实不愧是教团上首的一人!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0:27:19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十大弟子传 -7- 富楼那 - 说法第一


富楼那 - 说法第一


1.满慈子的名号

  做大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解脱生死固然要紧,但宣扬真理,说法度生,也很重要。

  一个人能捨去家庭恩爱的束缚,归投在大觉者佛陀的怀抱,终身从事于宣扬真理的事业,对世间,不失望灰心;对众生,永远慈悲热情,那便是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

  能够胜任宣说佛陀的教法,实在是一件极艰钜的工作。因为所要宣说的法,不但要契合佛陀的真理,更要契合众生的根机,富楼那在千万的弟子中,被公认为说法第一,当然不是没有缘由的。

  要了解富楼那,要先从他的名字说起。

  富楼那尊者的名号太多,也太长了,他本来的名字应称做「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只是他名号的简称。他的名号这麽长,正象徵著尊者说法时,长得没有穷尽。高山流水,无尽的心怀,无尽的慈意,在中国,尊者的名号就是「满慈子」的意思。

  他的面容,正像他满慈子的名号一样,圆圆的脸上,眉目之间,都满现出慈祥恺悌的长者之风。

2.出家后的果位

  富楼那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财产虽不能说是富甲天下,但在全印也算得上是有名的富翁,父母很疼爱他,但他觉得世间的恩爱与财宝,终有别离散失的时候,人生第一要紧的是求得永久的真理法财。因此,他割爱辞亲,皈依大圣佛陀,发愿要从事真理的宣扬。

  富楼那尊者,出家后不久,即已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声闻乘的弟子中最高的果位,破除烦恼,不受生死,运用神通,可以到处自在行化。

3.佛陀为其授记

  有一次,佛陀在说法的法会中,讲说了很多宿世因缘的事,富楼那听了后非常感动,即从座位上起来,整理披搭在身上的袈裟,端步走到佛陀座前,以头面接礼佛足后,就虔诚地瞻视著佛陀的慈颜,他感到对佛陀巍巍的功德,用言语是称讚不尽,他用双手抚摸著心胸,他想佛陀一定会明白他的深心本愿。

  像是以心印心,佛陀了解到富楼那的想法,说道:「富楼那!你精进修持,不懈不怠,随时随地协助我宣扬宇宙人生的真理,能于我的四众弟子中,开示教化利益众生,皆大欢喜,你在说法人的中间,最为第一,过无量阿僧祇劫,你当在这个世界成佛,名号叫做法明如来。」

  佛陀的授记,让富楼那生起无限的感激之情,他又庄严恭敬的顶礼佛陀,右绕三匝,退回到自己的本位,眼眶中含著感激的泪珠!

  富楼那将来会成佛?这引起了比丘们的羡慕与惊奇,富楼那所证的圣果是罗汉,不是菩萨,他怎麽亲蒙佛陀为他授记成佛呢?

  比丘们的惊疑,早就在佛陀的意料之中,佛陀向大众宣告说:「诸比丘!你们见到我刚才为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授记吗?因为他善于说法,将来一定在此土成佛,佛号法明如来。

  「你们也应该称讚富楼那,我常常称讚他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他深入佛陀的法海,能饶益一切同修的学道者,除了佛陀,没有谁再能和他作言论上的辩难。

  「你们不要以为尊者富楼那只是助我宣说正法,实在说,他于过去九十亿的佛国,都是护持帮助佛陀宣说正法,都得到说法第一的讚美!你们大家要向说法第一的富楼那看齐!」

  佛陀为富楼那授记,就是以珍珠、璎珞的宝冠加在他的头上,也不能与授记的殊荣相比,因为他从此将走上人天导师的尊位!

4.未来的佛国

  富楼那将来成佛,他的佛国不知是怎样的情形,假若有可能,因缘时遇,富楼那成佛后,大家也可以发愿到他的佛国中修行。

  大悲的佛陀,明白众人的心意,不厌其详的告诉大众道:「富楼那成佛的佛国,大地没有山陵沟壑,没有荆棘沙砾;所有的楼台亭阁,高入云霄,土地都是金银众宝所铺。

  「富楼那成佛后的佛国,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也没有女人,更谈不到淫欲,人们皆是化生,飞行自在,无我也无我所,没有刀兵,大家各得所宜,各取所需。

  「富楼那成佛后的佛国,没有种族的界限,没有强弱的分别,没有怨敌,没有仇人,更没有巧取、豪夺、侵占。彼此尊敬,彼此讚扬!

  「那不再称为娑婆世界,那是一个善淨国土,正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一样!」

  佛陀的教示,完全是真实的话,佛陀从来没有讲过一句虚妄的语言,富楼那以说法来庄严他的淨土,这正是给宣化佛陀真理的人,一个最大的鼓励!

5.比丘中的谏言者

  富楼那对于弘法佈教最热心,他不贪求名利,不希望利养,他知道像水中月、空中花似的人间,正是他办了生脱死、广度众生大事的最好的道场。

  富楼那最不喜欢有人表面上披搭袈裟,皈依佛陀作弟子,实际上所作所为的全不是为了佛法,而是为了自己。

  佛陀的慈悲威德,感动了全印的国王,他们皈依佛陀后,就下令,凡是犯了不赦大罪的人,只要他出家皈依佛陀,进入僧团后就赦免他的罪。虽然佛陀知道这样将使清淨的僧团,成为龙蛇混杂的场所,但慈悲如同无边大海能容纳众流的佛陀,不忍见罪不救,佛陀为此还称讚诸王的仁政。

  就这样,僧团中出现了无恶不作的人,他们藉著佛陀的圣德,贪求名闻,希图利养,甚至有的还做起贩卖如来的勾当。

  富楼那见到这些名义上的比丘,常会率直的告诫他们说道:「诸位!你们不可以做与佛陀教示相违背的事,不可以劝人家布施,而自己却爱私蓄金钱;告诉人五欲会危害自己的身心,而自己却欢喜往五欲的漩涡中攒。我们能有救世主佛陀作我们的老师,实在是千生难遇的因缘。凡有所作,皆不可违背佛陀的教制,不可触犯佛陀规定的戒条。最要紧的,不能令人见了丧失信心。

  「你们出家学道,这是佛陀慈悲给你们一个忏悔灭罪的机会,而你们不肯为教争光,不热爱僧团,对于弘法利人的佛化运动不热心,佛陀虽然慈悲的一时摄受大家,但终究对于你们自己的未来,不会有好处。

  「佛陀常说,人不怕有过,过而能改,才是大丈夫。在佛教的僧团里,做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无多大关係,但最不好的就是做一个自私自利,不顾佛教,不顾大众而好活动的人。

  「我和你们共师共学,我有话说话,就是你们打我骂我都没关係,只要佛法能够兴隆,众生能够得度。希望大家从今以后,真正的发心修学佛法,依教奉行。」

  富楼那的忠告,让一些心性不端的比丘都很感动,富楼那与人相处,并不喜欢吹毛求疵,找人麻烦,但他的确是把个人的光荣、个人的利益完全抛弃,为教的光荣、教的利益而努力的人!

  佛陀知道富楼那的为人,常常称讚他是同学比丘中的开导者、谏言者。
6.要将佛法遍人间
  富楼那做事很沉著,很稳重,僧团中的人和事,他都是经过再三的考虑才肯表示意见。唯对于弘法佈教,则永远是那麽热情,只要有机会播撒菩提种子,从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永远是那麽精进向前。

  佛陀的弟子中,能够帮助佛陀说法度生的弟子很多,但自己无所求,而又不怕魔难,不怕挫折,始终在社会人群中施教的,却很少有人能和富楼那相比。有些比丘,虽然跟随佛陀学得满腹经纶,但对众生的悲心热情不够,把别人的生死痛苦置之度外,只求做个自了汉。更有些比丘,对弘法利生的事业不热心,但向社会攀缘,不以道处而以情交。富楼那对他们很不表赞同。

  有一天,富楼那尊者在行化的途中,经过憍萨弥罗国的山林,山林里有几位很有道行的比丘在此隐居修行,富楼那见到他们时,很恭敬的问讯道:「诸位大德!我早就听说你们在此隐居修道,我对你们不随俗沉浮的清高人格,非常敬仰。但各位是奉佛陀的慈命往各方教化的使者,为什麽不到社会人群中去普渡众生呢?」

  这几位比丘一见是富楼那,很欢喜的起来让坐,并且答道:「尊者!我们也曾到各处去佈教,但是,众生太难度化了,佛陀要我们把甘露法水施予他们,他们还以为是臭不可闻的东西。他们愚痴刚强,顽固执著,沉迷在五欲之中,杀生祀神求福,其实是造作恶道之因。就是我们伸出慈悲援救之手,他们也是不肯回首一顾。尊者!真理大道,不是人人能走,淨土的世界,不是人人能去,就由他们去吧,他们的苦受够了,因缘成熟时,自然会回头。」

  富楼那听了这几位比丘的话,知道他们弘法佈教时,遭到挫折,遇到魔难,所以对众生心灰意冷,鼓不起佈教的热情。富楼那就说道:「你们修道的认真,我非常佩服,但你们弘法度生的观念,我却不以为然。佛法易弘,众生易度,便不需要我们来从事这项工作;正因为五浊恶世,弘法度生是艰难困苦之事,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们应一刻不懈怠的去从事这项神圣的工作。」

  「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我们出家的佛弟子,不可以把僧团看作避难所,或是养老院,以为出家做比丘,只要解决生活的问题,世间的一切就可以不去管了;佛法未弘,众生未度,以为与自己无关,这是违背佛陀的教示;佛陀的慈心悲愿,一定不喜欢大家这样的作风。

  「众生不易接受佛法,因为众生太贫穷了,贫穷得像讨钱的乞丐一样,你把万贯的佛法家财布施给一无所有的穷汉,他对你的好意怎会不怀疑呢?他对你的财宝怎会敢大胆的接受呢?

  「怀著无限的悲心,带著饱满的热情,要在众生的身上,庄严自己的淨土,把法乐欢喜布满人间,把佛陀的光明、智慧、慈悲、威德,分给一切众生共享,这是我们出家弟子的责任,不容我们闪避,不许我们推诿。

  「诸位!跋蹉国的佛法尚未兴隆,我和你们大家就到那边去弘化吧!」

  这几位比丘听了以后,深深为富楼那说法的真情感动,他们都愿随著富楼那往跋蹉国弘化。

  对一些懈怠、贪图安逸的比丘,富楼那常常劝他们要振作起来,要把佛法布满人间。因此佛陀在大众中,常常称讚富楼那是比丘中的鼓舞者、激励者!

7.弘化的态度
  富楼那一钵千家饭,各方弘化,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像诗一样的生活,像画一般的人生,数不尽千千万万的人民,因为有富楼那的宣扬,而认识了佛陀,而接触到佛陀的真理慈爱。

  富楼那的生活,时而摩揭陀国,时而憍萨弥罗国:今天在毘舍离城弘化,明天又到迦尸城说法。被他感动而信仰佛陀、皈依佛陀的人数之多,在僧团中无人能和他相比。再顽固刚强的众生,听到他的教化,也都会息下狂马似的心而接受佛法的淨化。他究竟有什麽力量?大家都不明白。有一天,有几位比丘和富楼那閒谈时,就问道:「尊者!你佈教的时候,即使在荒凉的草原之上,只要你一说法,那地方就好像成为庄严的圣地;再多的听众,你的法音一起,他们就会安静、平和、诚恳。除佛陀以外,没有人能像你佈教说法如此成功。你怎麽会有这样的威德之力?」

  富楼那谦虚诚实的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有什麽力量,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老师佛陀。我没有一次不在佈教前,默默的向佛陀祈祷,我祈祷佛陀慈光庇佑我,让我能为佛陀完成淨化人间的事业。我不要人知道富楼那,我希望人人都知道大觉者的佛陀。区区之我,哪有什麽使人感动的力量?使人感动的是佛陀,是佛陀的真理教示。」

  光荣归于佛陀,富楼那的真实之言,诸比丘听了,没有一个不点头佩服,他们又都问道:「尊者!你佈教弘化的生活太辛苦了,你既不肯休息,又不肯吃好一点的食物来调养身体,你除说法外,还要经行、静坐,如此辛苦,身体怎麽支持得住?」

  「谢谢你们对我的关怀,」富楼那把头稍为点了一下,温和的说道:「我们生活在佛陀的法海中,这一点修行就说辛苦,那佛陀久远劫来的修行、度生,日食一麻一麦,布施头目脑髓,不知该如何来形容?」

  「我对众生说法的日子久了以后,我就回到佛陀的座前,聆听佛陀的教示,佛陀的甘露法水,是我滋长慧命最好的养分。我在各地行脚云游,一草一木,都像是朝我微笑;一山一水,都像是给我安慰。佛陀之光庇佑著我的身体,庄严的佛陀活在我的心中,我不知道什麽辛苦。诸位!当我见到千万的人归向佛陀,向佛陀合掌,向佛陀跪拜,我往往会感动得流下欢喜的眼泪,我也向佛陀合掌,向佛陀顶礼,我祈祷佛陀摄受他们,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力量!」

  诸比丘听了富楼那的话,对他更由衷的生起敬仰之心,大家都自然的对他合掌问讯,讚歎尊者富楼那。


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7:14:09 | 只看该作者
8.到处是家乡

  富楼那弘法行脚的生活,像浮萍似的在人海中飘游,他没有一定的住处。白天,在大街、小巷、广场,随缘弘化;晚上在山间、林中,或是水边独自静坐。

  像行云,像流水,富楼那到处为家。有时,为了使佛法常住,他也发动建立精舍讲堂,但精舍讲堂的建成,他从没有看作是自己私有的财产。有德者居之,每当精舍完成时,富楼那又行化到他方。

  富楼那不私蓄金银,他除了三衣、钵、具以外,身边没有别的东西,我们不要看表面,不要看物质,除了物质表面以外,富楼那有的是无量的功德智慧法财。不知有多少众生,因得到他的法财而丰富了人生,成就了生命永恆的事业。

  富楼那对于衣食从未挂心和计较,三衣是染色的;托钵行化,则不分贫富,不择好坏,只要肚子填饱就好。他没有想到要吃什麽补品,他认为最好的补品就是佛陀的甘露真言。

  有一天,富楼那在拘利城行脚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位俗家的乡亲,这位乡亲向他问讯作礼后说道:「尊者!我听说您每日云游行脚,到处奔波,不知您忙些什麽?自您出家以后,我从来没有见您回乡探亲,大家都很挂念。您出外这麽多年,田园村庄、家财一样都没有,为什麽会这麽贫困?您什麽时候可以回去呢?」

   富楼那很有礼貌的回答道:「谢谢你,今天遇到你真高兴。你问我每天忙些什麽,我每天都忙著度众生离苦得乐的事。这个世间到处都是我的故乡,到处都有我的亲人。现在我是大圣佛陀的弟子,变幻的田园村庄,无常的家庭财宝,我不愿做它们的奴隶,不愿被这些不实的东西束缚。我喜欢到处行脚,到处弘法,做真理的使者,为众生铺往正觉的道路。请你回去为我谢谢大家的挂念,富楼那也应该为他们服务的,是回去的时候就会回去。」

  「尊者!一别多年,想不到跟佛陀出家后,您竟有这麽积极的精神和充沛的热情,您完全忘了自己,只为大众的利益,我深感佩服!您回乡的时候,我一定盛大欢迎,欢迎您把佛光带到我们的家乡去。」

  「谢谢你,我一定如你们的愿望!」

  富楼那说后,又赶忙到各地播撒菩提种子了。

9.佈教的方法

  说法第一的富楼那,是一位伟大的佈教家,佛陀对众生施教的方法,他都能善于运用。

  「方便说法」、「应病与药」、「观机逗教」、「事理圆融」,可以说,富楼那已得到佛陀说法佈教的三昧了。

  富楼那知道,所谓说法佈教,完全是为了众生而非为了自己,说法是说给众生听的,不是说给自己听的。高深玄妙的道理,除了少数上根的人,能透彻体悟;大众之前,富楼那总是说人能接受的道理。

  对不同的人,观机说法,是富楼那的特长。他见到医生的时候,就会对医生说道:「医生可以替人医治身体上的病痛,但心里的贪瞋痴大病你们有办法医治吗?」

  「尊者!医生只能医头痛、肚痛、脚痛等身体上的疾病,心里的大病没有办法,您有办法吗?」

  「有!」富楼那肯定的答道:「大圣佛陀的教法,如同甘露法水,可洗清众生心垢,戒定慧三学,如万灵丹,可以医好贪瞋痴的心病。」

  见到官吏的时候,富楼那会这样问:「你们做官的人,可以治犯罪的人,但有办法治人不犯罪吗?」

  「虽然有国法,但国法也不能使人不犯罪。」官吏们回答。

  「除国法以外,你们和一切人民,都应该奉行佛法。大家若能信受奉行五戒十善的道理,因果轮迴的法则,这个世界就不会犯罪。」

  富楼那因为懂得善巧说法,无论是医生、官吏,没有不因此而皈依三宝,信仰佛教。

  有一次,富楼那经过一个村庄,他对田里工作的农夫说:「你们耕水田、种粮食可以资养色身,我教你们耕福田资养慧命的方法好吗?」

  「耕福田养慧命是用什麽方法呢?」农人们问。

  「信仰佛教,奉事三宝,对于沙门要恭敬,对于病人要看护,慈善公益的事业要热心,堂上双亲要孝顺,对于乡邻要隐恶扬善,不要乱杀生灵,这都是耕种福田最好的方法。」

  众农人合掌问讯,大家都愿意接受富楼那的教示。

  富楼那没有固定的住处,佈教也没有固定的方法,有时在露天公开演说,有时到家中个别访问,有时候唱歌讚美佛陀,有时示现神通启发人的信仰,就因为如此,佛陀的教法很容易让众生接受。

10.为频婆娑罗王说法

  富楼那也会运用神通,在频婆娑罗王被他儿子囚在狱中的时候,富楼那和目犍连就曾奉佛陀的慈命,从空中飞进狱中,为王说法并授八戒。

  频婆娑罗王是摩揭陀国的国王,在印度诸王中,是第一个皈依佛陀的,后来提婆达多挑拨他的太子阿闍世,把他囚在狱中,不给他饮食,想把他饿死,阿闍世就可以继承王位。

  频婆娑罗王被囚在狱中,阿闍世不准人送饮食给他,他虽然养了如此忤逆的儿子,但他并不怨恨,心中总是安慰自己,这是过去的因缘。

  他越是受到艰危困苦,就越想到佛陀说过的话:天地、日月、须弥、大海,没有不变易的时候,有成必有坏,有盛必有衰,有合必有离,有生必有死,有乐必有苦,有喜必有忧。

  世间上没有永久不变的快乐,唯有苦才是绵绵无尽期。

  频婆娑罗王虽是这麽想,但他并不能完全放下,对于未来的生命,感到忧心。

  富楼那和目犍连从空中飞进层层封锁的牢狱,阴森森的,黑黝黝的,里面的空气,像死寂了一样。

  富楼那坐近频婆娑罗王的身旁,低声说道:「大王!我是奉佛陀慈命来的,佛陀叫我告诉你,业力所招感的色身,总要感受苦报。业报要了结了才好。修道最要紧的就是能消灭罪业,获得解脱。在牢狱裡被囚的人,像是失去自由被束缚了;其实没有进入监狱的人,同样的还是被金钱、名位、美色所囚,娑婆世界就等于是一个大监狱一样。无论在监狱或不在监狱,死亡是不能免,死亡本不必恐怖,当生的时候就注定有死,所要担心的是死后所往的去处。佛陀说,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才是一个自由解脱的安养国土。」

  频婆娑罗王听了富楼那的话后,心中很安慰,好像是见到死后的光明。他就这麽安详的往生了。

  富楼那对于救度苦难中的众生,总不后人,且很善于说法。

11.佈教的精神

  富楼那说法度众生,不求恭敬,不图容易,越是偏僻,越是难以教化的地方,他越是热心前往去传播佛陀的教法。

  有一次是在夏安居后的一天,富楼那又想出外弘化,他对佛陀告假道:「佛陀!请您慈悲,准许我到输卢那国佈教!」

  佛陀听富楼那说后,很欢喜他的请求。但伟大的佈教家佛陀,知道佈教的不易,尤其是到输卢那国,就著事实,佛陀说道:「富楼那!教化众生,利己利人,我很嘉许你的志愿,对于你往各方佈教,也很放心。但不能不告诉你,佈教不一定要到输卢那国,最好另外选择一个教区,马上就启程,我们欢送你!」

  「为什麽呢?佛陀!凡是有众生可度的地方,不是都可以去佈教吗?」

  佛陀解释道:「富楼那!输卢那国是一个偏僻的小国,因为交通不便,文化不发达,民性非常暴戾,打骂成为风俗,外国去的人,很容易丧失生命,你现在要去那样的地方佈教,难道不怕危险吗?」

  佛陀这麽一说,富楼那反而微笑著,更坚决有力的表明他的志愿:「佛陀!您的慈悲爱护,我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感激。不过为了感激佛陀的恩惠,才更欢喜愿意把区区个人的一切奉献给佛陀,奉献给正法和一切众生。正因为输卢那国是一个边地野蛮国家,没有人发心前去教化他们,所以才觉得非到那边传教不可。到那边去,危险随时会加之于我,但为了正法的宣扬,我个人的安危,实在没有顾虑的必要。恳求佛陀慈悲允许,让佛陀之光庇护我,准我前去开闢人间的淨土吧!」

  佛陀的容颜放射出慈祥之光,佛陀很高兴富楼那为法忘躯的精神。但佛陀看到左右的弟子很多,大家都应该要具备佈教家的精神,所以又亲切的问道:「富楼那!你说得不错!做佛陀的比丘弟子,佈教是最重要的修行之一,不过我要问你,你到输卢那国佈教,假若他们不肯接受你的说教,反而破口大骂,你该怎麽办呢?」

  「佛陀!他们骂我,我觉得他们很好,因为毕竟他们不完全是野蛮人,只是骂,不曾用棍棒打我!」富楼那没有考虑,恭敬的回答。

  「假若他们用拳头、瓦石、棍棒打你呢?」

  「我仍然觉得他们很好,」富楼那回答:「因为他们只是用拳头、瓦石、棍棒打,还没有用刀杖刺伤我。」

  「假若他们用刀杖刺伤你呢?」

  「我还是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还有人性,并没有残酷的把我打死。」

  「假若他们把你打死呢?」

  「那就更要感激他们了,他们杀害我的色身,帮助我的道业,帮助我进入涅槃,帮助我以身体生命报答佛陀的恩惠,这对我虽无大妨碍,遗憾的是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佛陀大喜,称讚道:「富楼那!你不愧是我的真弟子,修道、佈教、学忍辱,你的心境都能平静不起波澜,我们欢送你启程!」

  富楼那得到佛陀的鼓励,非常感动,加强了他对佈教不退转的决心,他顶礼佛陀以后,在比丘们欢呼送别声中前往输卢那国。

12.在输卢那国佈教

  富楼那告别佛陀离开僧团,独自向东北方的输卢那国走去,行行重行行,终于到达了输卢那国。

  输卢那国地瘠民穷,不是高山就是河流,既没有繁华的都市,也很少有人口稠密的村庄,人民都还过著茹毛饮血的生活。

  富楼那初到输卢那国的时候,简直无法展开他的教化,他在未来以前,虽然就已学会输卢那国的土语方言,但传教的工作,除了语言以外,还要具备更多的条件。

  轮卢那国的土人,对富楼那虽没有语言的隔阂,可是大家见到他手持钵盂、身披袈裟的样子,都用奇异的眼光看他。

  富楼那知道在文化落后的地方,没有善巧方便,是不容易启发他们对佛教的信仰。更知道谈玄说妙的道理在这里不会受大众的欢迎,最要紧的是,要先从他们生活方面的问题改善起。弘法,不能与人民的生活脱节。因此他暂时不说出他是沙门比丘的身分,他像个医师似的,每日先忙著探视病人和看护病人。

  对病患做简单的治疗,富楼那非常有心,无论是多远的村庄,甚至要越过几个山头,一听到哪里有呻吟的病者,富楼那总是不分晨昏、不管夜晚的翻山越岭赶去,患病的人见到他,如遇救星,再重的病症,也会因此而逐渐霍然而癒。

  富楼那又像教师一样,教他们识字明理。白天,富楼那教他们耕种的步骤,治家的方法;晚上,集合他们,讲说五戒十善、因果报应的道理。很快的,输卢那国的人民,都皈依了佛教。富楼那在那里收了五百位弟子,建立了五百座僧伽蓝。


13.佈教家的条件

  富楼那努力从事弘法利生的事业,他把佛陀对佈教工作者应具有十德的训示,奉为座右铭,时时记在心头。佛陀说:佈教师应具有十德:

  1.善知法义德  2.能为宣说德
  3.处众无畏德  4.辩才无碍德
  5.方便巧说德  6.随法行法德
  7.具足威仪德  8.勇猛精进德
  9.身心无倦德  10.成就威力德

  富楼那尊者,人虽在各方行化佈教,但心却常繫念在佛陀左右。每逢佛陀圣诞,或是佛陀开大会讲经,富楼那总是不远千里回到佛陀的座前,聆听法益,并向佛陀问好。

  有一次,富楼那挤在大众中向佛陀顶礼,佛陀见到他,就很欢喜的微笑著讚歎他道:「富楼那!你回来啦!大家都很挂念你!输卢那国的众生好度吗?你努力宣扬真理,佈教的精神与自身的素质,都已具备。在精神方面,你对三宝已确立了不动的信仰,慈悲、沉著、才智、健康,都已修养有素;在身体方面,你已锻鍊成强壮的体魄,品行、风度、声音、辩才,也已完全具备。富楼那!我很放心你在输卢那国的佈教。」

  佛陀说后,稍停一下,又对大家说道:「诸比丘!富楼那在我的弟子中,足堪称为说法佈教第一,你们应该向他看齐!」

  诸比丘听后,都转脸向富楼那问讯作礼,为他讚美、祝贺。富楼那一方面感到惭愧,一方面又像受到更大的鼓励。

14.对大迦叶的抗议

  时间像流水似的无情,岁月随著无常的齿轮转动,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佛陀应化在娑婆世界的身体,逐渐的老了,佛陀八十岁的那一年,就在拘尸那迦罗城进入了涅槃。

  诸弟子非常哀伤,在外教化的富楼那,听到佛陀涅槃的消息,带领弟子很快地赶到拘尸那迦罗城向佛陀致哀。

  当富楼那领著弟子到达拘尸那迦罗城的时候,佛陀的应身早就荼毘。富楼那除了伤心以外,最挂念的就是佛陀的教法,他知道佛陀的教法才是佛陀的法身。

  他询问之后,知道上座部比丘由大迦叶领导,正在耆闍崛山主持第一次的经典结集。富楼那连夜赶去参加,这时,结集已快完成,大迦叶见到富楼那非常欢喜,对他道:「尊者,你来得正好,我们对佛陀教法的结集已将完成,现在希望你也能同意。」

  富楼那仔细的听完结集经过以后,回答道:「诸位尊者!你们把佛陀的教法结集起来,很令人感佩!关于内容,我大部分都没有异议,只是对于律中有关食法的八事,都在禁止之例,我很难同意,因为这有背佛陀的本意。

  「你们现在把内宿、内煮、自煮、自取食、早起受食、从彼持食来、杂果、池水所出可食物,都加以禁止。禁止这八事,对于僧团中的修道者是很大的不便。米穀腾贵的时候,饥馑的时候,食物难获的时候,佛陀允许这八事的。」

  大迦叶是僧团中权威的长老,过去没有人敢对他表示异议,就算心中有不同意见,但表面上只有缄默而已;富楼那在僧团中也是有崇高地位的人,所以他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大迦叶听完了以后,很严肃的说道:「这是不错的,佛陀曾允许这八事,但是在特殊情形之下才准许的。」

  这样,双方引起一番辩论,终没有解决,最后,还是富楼那让步说道:「那没有办法,以后我只有把亲自从佛陀那里听来的,随自己的领悟,自己遵守,永远保持下去。」

  富楼那说后,就又踏上他弘化的行程。

  富楼那在什麽时候,什麽地方入灭的,至今没有办法考证,只知道,在佛陀涅槃后的教团里,富楼那仍然很热心的在各地弘化。我们从他对大迦叶尊者抗议的内容来看,大迦叶比较为法固执,而富楼那就比较自由方便些了。

  富楼那尊者永远为佛法著想,永远为大众谋取幸福,魔强法弱的今日,像富楼那尊者佈教的热忱与精神,已不多见。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4:18:16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十大弟子传 -8- 迦旃延 - 论议第一


迦旃延 - 论议第一


1.和哥哥对台演讲

  南印度阿槃提国的獮猴食村上,有一个富裕的家庭,是婆罗门的种族,受著当时人民的普遍尊敬。

  迦旃延尊者,就是出生在这个婆罗门的家庭裡。他的父亲是当时国王所拜的国师,家中拥有广大的土地、成百的僕役,有权势、有财富,是国中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

  迦旃延尊者的名字本来叫做那罗陀,是婆罗门国师的第二个孩子。迦旃延,只是他的姓,因为后来名声大了,大家就以他的姓代替了他的名字。

  迦旃延的哥哥也是一位天资聪明、英俊豪爽的人,当初跟随他父亲出家作婆罗门后,就独自到各国参访游历,地方走得多,明师见得多,自然通晓很多的学术,学会了很多的艺能。在外数年,有一天回到故乡,召集村人,公开宣说他认为最高的哲理吠陀论等。

  没有出过门的迦旃延,知道哥哥回来讲吠陀论,也发出通告,搭起讲台,和哥哥对台同时演说吠陀论的哲学,无碍的辩才,扼要的说明,把哥哥的听众都吸引过来,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的评判说:「弟弟远胜过哥哥。」

  可是,天性好胜的哥哥,经此打击,便开始嫉妒弟弟迦旃延。两人都不服气,一闹就闹到父亲面前。怒气冲冲的哥哥,先向做国师的父亲说道:「父亲!请您管教管教无法无天的弟弟,他实在太丢我的面子,我是一个游学多年的人,难道我还不如他?他偏偏在我演讲的时候,和我对台,拉我听众!」

  少年的迦旃延,不慌不忙的解释道:「请父亲原谅,学问是公开的,谁都有权利研究和演说。哥哥到外国游历,我在家中研究,我没有要胜过哥哥的心,只想知道这几年来在家中的悉心研究,是不是有一点成绩?哥哥游历的结果是满肚子胜负心,我在家中是真心的做学问。不必麻烦父亲管教,我们自己管教自己最好,希望哥哥也能这样想。」

  做国师的父亲,听了两个爱子各执一辞的话,竟不知怪谁才对。最后,和他们的母亲商量,把弟弟迦旃延送到南方优禅耶尼城附近频陀山阿私陀仙人处学习,免得让他在家,使哥哥不能出人头地。

2.舅父的教示

  说起阿私陀仙人,他就是迦旃延嫡亲的舅父,是他母亲的长兄,在印度,阿私陀是当时博学而有神通的仙人,佛陀初降诞为太子,曾受淨饭王延请,到宫内为太子占相的就是他。他占相后,曾向淨饭王说:「大王!你这位太子,非常贤明,将来一定会出家学道,成就佛陀的圣果,可惜我老了,怕等不及他成就佛陀就将别世。我虽然不能领受他的教理,但一定教我的后辈跟他学习。」那时阿私陀仙人说后,还双目不住的流出眼泪来。

  迦旃延自从被父亲送到频陀山后,阿私陀仙人深深欣赏外甥的聪明,恨不一口气把自己所知道的全教给迦旃延,迦旃延也不辜负舅父的希望,不久,就对四禅五通,完全通达。

  迦旃延从此不再思念家乡,第一、他不想靠著父亲的馀荫,因为自己是国师的儿子,才被尊敬;第二、他想到好胜的哥哥,知道现在更无法和哥哥共处。因此迦旃延立定志愿,要另创他的世界。父母差人来接他回去,他也婉言谢绝。

  阿私陀仙人知道迦旃延不被家庭恩受束缚,更是欢喜,因此,有一天,就对迦旃延说道:「迦旃延!照你现在的志愿看起来,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但要遇到明师才好。我知道的这一点东西,实在还不够你所求所学。现在有一位大觉者的佛陀已经出世,等到成道以后,你要赶快去跟他学习!」

  阿私陀仙人的话,迦旃延听了半信半疑,不过,他对自己将来能成为大人物的话,是只有相信没有半点的疑惑。

  有一次阿私陀仙人带著迦旃延飘然出山,到了波罗奈国鹿野苑附近,建筑了一间房屋,安住下来。从房屋完成的那一天起,阿私陀仙人每天叫迦旃延祈祷三次,祈祷大觉者的佛陀早日开悟证果。阿私陀仙人更告诉他的外甥道:「迦旃延!照我的推算预知,佛陀不久就要成道了,他成道后一定会先到鹿野苑来转法轮。我只能知道如此而已,至于佛陀究竟觉悟了什麽真理,怕我是没有福气听闻,你要记好,佛陀证道后,你要赶快去跟佛陀求法和修道!」

  阿私陀仙人说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没有师父的迦旃延,从此便向社会眩耀他的学问和才能。父亲是国师,舅舅是阿私陀仙人,他虽没有这麽想,但社会群众对他供养恭敬,真是无微不至。可惜迦旃延就这麽耽于名闻利养,忘记阿私陀仙人所说要向大觉佛陀求道的遗言。

3.神秘的偈文

  迦旃延认为自己已经得道,应该接受世人的供养,何必还希望什麽佛陀出世。因此在他舅父辞世不久,他就不再祈祷能早日遇到大觉者的佛陀。

  过了好久,波罗奈城附近的旷野,掘出很多古城的遗迹,其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著世人所不认识的字迹,像是写著一首偈文,但没有人会念它,甚至社会上传说,就是那碑文有人识得,可是真义一定也要大觉者才能知道。

  有一天,国王对大臣宣布道:「国家现在获得古代遗留的宝物,宝物中的石碑偈文,大家要赶快把它念出来。不然,邻国会笑我们波罗奈国无人。七天之内,如果还无人识得,就把你们的官职,一个个的降级!」

  国王的诏命虽然严格,但大臣们从来就不曾见过这碑文上的字体,大家都面面相觑,没有办法。最后只得建议国王,希望国王挂榜通示全国,谁能认识石碑上的偈文,就赏他美女和金银财宝。

  国王的王榜挂出后,消息传到迦旃延的耳中,他想到舅父阿私陀仙人,不但曾经教过他地上各国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文字他也认识不少。因此,迦旃延很有自信的去揭榜应徵。

  石碑上的偈文,迦旃延的确是认识的,他说那是梵天上的文字,没有神通的人是不会认识的。因此当著国王面前,他把石碑上的偈文翻译诵出来。

  那偈文是这样的意思:
  王中之王是谁?

  圣中之圣是谁?
  何谓愚者?
  何谓智人?
  怎样离开垢秽?
  怎样获证涅槃?
  谁是沉溺在生死海裡?
  谁是逍遥于解脱国中?

  久为人们所念不出的神秘偈文,聪明的迦旃延终于揭开了那神秘的帐幕,很快的这首偈文传诵了全国。但是虽然大家都会诵念这首偈文,却没有人懂得这偈文指的是什麽意思,就是迦旃延也回答不出来。

  石碑上的偈文,每一句都是些抽象的疑问,若以当时所有的学说来解答,虽然也行,但那解答的仍然是个疑问,这是可以断言的。国王对迦旃延虽也承认其博学,连天上的梵文都认识,但不能解释偈文的意义,仍然是最大的遗憾,因此国王更下令高价悬赏,求教天下的人来解答这首偈文。

  迦旃延不肯服输,他向国王承诺,七日之内,他一定要回答那偈文的真意。

4.请教佛陀去

  迦旃延向国王许下诺言,回去后拚命的思考,可是这偈文所指的问题,并不是用思考想像就可以明白。一定要一位大觉者才能解答。

  迦旃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去求教别人。首先他到富兰那迦叶那裡请教,然后又再一一的去请问六师外道,迦旃延觉得他们的回答都是肤浅之见,和自己知道的一样,并不是那偈文的真意。

  迦旃延在到处碰壁后,他想起了佛陀。虽想起了佛陀,可是他还不肯前去求教。他心裡想,这首偈文是天上的文字,有资格的权威老婆罗门都不知道,年纪还很轻的瞿昙(佛陀在俗的姓名),哪裡能知道呢?后来他又想回来,舅父别世前,再三的叮咛,佛陀成道后,一定要去跟随佛陀学习,但年轻的瞿昙怎麽能成就功行圆满的佛陀呢?最后他终于想通了,悟道是不依年龄大小来决定的,因此他就向鹿野苑的方向走去。

  从古到今,如果说真正能够解答这首偈文的,的的确确是只有佛陀一个人,不管这石碑上的偈文事实与否,但总是暗示著那意义的深刻。佛陀多年的努力修道,其目的就是要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佛陀的证悟,就是这个问题最灵活的答案。

  拜见到佛陀的迦旃延,觉得舅父的话的确真实不虚。他还没有知道佛陀如大海的智慧时,单是佛陀的相好庄严,就使他生起无比的恭敬之心。

  迦旃延双手合掌,把偈文诵念一遍,希望佛陀为他解答。

  佛陀没有考虑,像被撞击的洪钟,也以偈回答道:

  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

  圣中之圣是大觉佛陀,
  被无明所染的谓之愚者,
  能灭诸烦恼的谓之智人,
  修道除贪瞋痴即离垢秽,
  能完成戒定慧即证涅槃,
  有我法执著者沉溺在生死海裡,
  证缘起法性者逍遥于解脱国中。

  聪明的迦旃延,听了佛陀的回答,其每一句都流入他的肺腑,心中的一点暗影,像给朗朗的智慧之光所驱除。他欢喜兴奋,竟然好久说不出一句对佛陀感激的话来,最后他诵著佛陀的偈语只是向佛陀不住地顶礼。难怪迦旃延会激动,他听了佛陀的话,当即开悟了,他从此迈进了真理的世界。

  佛陀很欢喜迦旃延,嘉许他的善根深厚,并且又再向他说了些法理,迦旃延礼谢后,即奉著佛陀的偈语回报国王,然后向信他的人宣布,他从此要皈依佛陀,做大圣者佛陀的弟子。

5.劝念三宝

  天资聪明的迦旃延,终于被佛陀崇高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所感动,成为教团中开悟证果的弟子,迦旃延非常欢喜,不但自己从此得救,更遂了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宿愿。

  尊者迦旃延,本来就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何况他现在跟随佛陀出家,并证得了阿罗汉果。他通达很多外道的经论,有很多外道的朋友,他发愿要先把在迷途上徬徨的修道者,一一感化过来皈依佛陀,接受佛陀的真理。

  因此,迦旃延在教团中不但热心服务和修道,在教团外更是热心传法弘化,宣扬佛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救世主佛陀的真理,得著迦旃延尊者有力的弘传推动,更容易普及社会人群,深入人心,自是意料中的事。

  佛陀的救世真理,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长新的,迦旃延越宣扬越有信心,他认为自己能做佛陀真理的使者,实在是最大的荣幸。因为迦旃延对佛法的信心、热忱,使他的大名像百花的芬芳,远远的飘颺,无论谁,一提到迦旃延的名字,总是要竖起大姆指。

  有一次,佛陀到自己的祖国北方的迦毘罗卫国宣化,迦旃延也跟著佛陀住在诃利聚落的精舍裡,在这裡的村庄,无论大家小户,都有他宣化的足迹。有一天,村上有名的八城长者病了,他想到要去特别向他说法,解除他的病苦。

  迦旃延到了八城长者的家中,对睡在床上的八城长说道:「长者!听说您的贵体有点欠安,我奉佛陀的慈命,特来向您慰问。您找医生医治了吗?」

  「谢谢佛陀和你,我的病怕是无望了,很多医生都说我害的是不治之症。」八城长者很伤感的说。

  「那您可以称念三宝(念佛、念法、念僧),仰仗三宝的威德,您的心就能清淨,病就会好的。」

  「尊者!我们皈依三宝,是希望拥护三宝,淨化人间,献出自己的所有,不应该对三宝还有要求。」

  「那是不错的,无常的世间,不可向三宝要求常住;有病的身体,不可向三宝要求健康。信仰是牺牲个己,成就大我。小苦小病,要自己设法,不要太麻烦佛法僧。但人力无法解救,真心祈求三宝,三宝的慈光仍会普被,您这样做不会错的!」

  八城长者听了迦旃延的话,每天一心一意的称念三宝,他的不治之症就渐渐的痊癒了。

  这虽是佛法的广大无边,但也是迦旃延关心病人,用佛法的慈悲甘露,治疗众生的病苦!

6.宣说平等法

  迦旃延有时跟随在佛陀的身边修学,有时独自一个人在各方云游教化。他和富楼那的教化方法稍有不同,富楼那说法教化的时候,总是集合成千上万的人听讲,而尊者迦旃延却欢喜个别的教化。

  一个人,又一个人,面对面的讲,这是亲切的说法,真理才能更深入人的心房。这个方式,无论是谁,只要迦旃延说几句话,一定会使对方有好的印象和相信他的说法。

  有一次佛陀住在祇园精舍,迦旃延带著三衣一钵,独自穿过广阔的森林,到西方去为摩偷罗国王说法。

  他到了摩偷罗国王的国中,先把当地的民情风俗、生活习惯打听清楚以后,他就到王城中请见国王。

  摩偷罗国王一见到迦旃延就问道:「尊者!我听说你本是婆罗门的种姓,这是最高贵的人种,而佛陀是刹帝利的种姓,你现在皈依做他的弟子,这不是太委屈你了吗?」

  「大王!这非但不委屈,做大圣佛陀的弟子,我反而感到很光荣!」

  「奇怪!捨弃梵天口中所生的清淨人种,做本是刹帝利种姓的佛陀的弟子,叫人真是不解!」

  顽固守旧的国王,不明理的我见、我执充满心中,他对迦旃延的说话像是不屑一听的样子。


  尊者迦旃延一点也没有生气,他温和的解释道:「大王!我过去是婆罗门,我和你也是一样的看法。但听了佛陀的教示,我知道这是错误的认识。社会上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等的不同阶级,在职业上说有宗教、政治、商业、农工的分类工作,这本无可厚非,但要以此形成阶级,解说人种的优劣,那是非法的!无论哪一种种姓的人,都是有善也有恶的。今日婆罗门种姓当中,杀生、邪淫、邪见,行这些恶业的人很多,这就是尊贵的人种的说明吗?人的贵贱与否,不在人种的胜劣,能够修道学善,觉悟证果,不论什麽种族都是尊贵的、第一的、清白的!」

  这样的说法,摩偷罗王终于觉悟了,他有点自言自语的说道:「啊!那我错了,在我的国家,牢狱之中都关的一些首陀罗族,婆罗门犯罪也是不要紧的。难怪社会上秩序混乱,人民中怨声不平。」

  迦旃延看出摩偷罗国王知错悔改的心,进一步的说道:「所以,大王!你要信奉正法,大觉大悟的佛陀是人中最尊最贵,我们皈依他作弟子,寻求生命的自由解脱,这是最光荣最幸福的!」


  摩偷罗国王接受了平等的佛法,请迦旃延介绍,他也皈依佛陀作了弟子。

  他大赦天下,放出狱中那些苦难的首陀罗族,决心整顿政治,不欺弱怕强,废除不平等的国法,人是没有阶级的分别,国法上的待遇应一律平等。从此全国欢欣,人民康乐,大家都感激迦旃延尊者,感激慈悲平等的佛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8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