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13 10:5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怀瑾]
\
  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这是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法则导致的铁律,同理,收获越多,福分就会越少。
  二、心灵越丑痛苦越多

  这是宇宙因果机制的反映,意思是说,若某个人一生烦恼多、痛苦多,就证明此人心灵丑陋。
  三、结构越美相貌越美

  这是道的体、相、用原理的表现,生命的结构越完美,其外部表象越美好,生命的结构缺陷越多,相貌越丑陋。
  四、话语越多伤害越重

  除神佛圣贤外,人,说话越多(包括写文章),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伤害越重,这就像一个管理不善的企业或一台精度不高的机器,生产的量越大,精品越少,次品废品越多。被人厌烦,是因为自己话语太多。
  五、心灵越美未来越美

  这是吸引力法则的反映,心灵越美好的人起心动念和说话做事总是站在积极、正面、乐观、光明这一面,所以他吸引的都是美好的事物,而心灵越丑陋的人总是站在消极、负面、悲观、黑暗这一面,所以,麻烦、不幸、痛苦、祸患总与他相伴。
  六、拥有越多烦恼越多

  这是宇宙对称平衡机制的反映,老虎的背上不能长翅膀,拥有的越多越不能让你得到幸福,太极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体,一事物必定有它的对立面如影随形。
  七、我执越强离道越远

  总认为自己正确的人,是离道最远的人。越是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人,越是不明白道理的人。越是与人争辩的人,越是头脑不清醒的人。
  八、越走捷径路途越远

  这是由道的公正性决定的,任何一个生命,决不能让你凭空而得什么,必须严格按照道的运行机制进行,任何违背道的运行机制的,必然会受到制约甚至惩罚,越想走捷径,越远离目标,很容易犯下极大错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00:5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持咒
[入门知识]
\
  许多经,都说持咒,可以治愈各种疾病,甚至连一切贪嗔痴心病,亦能去除。持咒方便,易于习诵。口诵即是真行,能断烦恼,安乐法身,不需要通教典,即可成就。如病人得了药,服之能除病安身,不需要精通医书。如果要先广知医书,精通药性后,再去治病,这种人,恐怕是万中人难找一个。许多修行法门,都要求明悟真心,然后修行。对条件不具备的众生来说,是比较难的,故佛设此真言门以利广大众生。持咒,可以越过“依教生信,依信生解,依解起行”的路子,如同服药治病一样,不解药性,并不影响治疗,唯信药可治病就行了。-节选自《显密圆通成佛心要》。
  念咒有什么用?释迦牟尼说:“咒力不可思议,”岂虚诳哉。但是,念咒却不能仅强调其“咒力”的神秘性,若一味的将之神秘化,那便跟“喃巫”没有分别;而且层次跟许多原始宗教无异。
  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解释“咒力”。一个关于生理,一个关于心理。
  生理因素

  每一个声音,其实是一组声波频率的振动。每个人发音,振动的幅度有高低大小的差别,但同一声音,其振动频率却无分别。所以你擘尽喉咙念一声“鸦”,而我低声在喉咙念一声“鸦”,两个“鸦”,每秒钟的振动次数都应该相同,只是你发出的声波波幅高,我则波幅低,如是而已。
  所以,影响人的生理,是咒音的频率并不是波幅。
  某一频率的物体,当受到同一频率振动时,这物体便会发生振动。在我国古代已有“铜山东崩,洛钟西应”的故事,那只是因为铜山跟洛阳的铜钟,有同一振动频率而已。
  是故念咒云云,在生理方面的作用,便是可以藉咒音来振动自己的内脏,以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藏密祖师说,念咒可以“通脉”,道理便是如此。
  因为“脉”便是人体生理结构的代名。勤力念咒,愈念愈舒服,即是生理上的良好反应。因此,并不是每条咒都适合任何人,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特别适应的咒,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结构都不一样,是故见咒就念,未必有益。
  心理因素

  首先,是可以使我们容易集中意念。修密宗的第一步,是意念集中的训练。佛家将人归纳为“身语意”三份,因为能够有行为举动者,不是身,便是语或意。想饮茶,拿起茶杯,呷一啖茶入口,“想饮”,是意的活动,拿起茶杯,是身的活动,呷一啖茶,便是气的活动(气即是“语”)。而念咒云云,则正是藉此调气,亦是“语”方面的修持。气能调,意念便容易集中。
  任何人都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心猿意马、杂念纷呈、六神无主的时候,便会感觉到气喘,与此相反,则是“气定神閑”。
  “气定神閑”这四个字,用得真好,盖必神閑后才能气定,一慌乱,气便不能定矣。也可以反过来说,必须能气定然后始能神閑,假如气喘如牛,想“神閑”便十分困难。所以密宗念咒,是一边念一边调气,调到气顺,意念便容易集中了。
  是故念咒不必太快、不必太高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宜的音量与速度,各适其适,便会愈念愈顺气,斗大声、斗快,自己乱自己的心意。
  藏密修持的初步成就,是使气能入中脉。气能入中脉则得定,同时生起出世间的智慧。因此,念咒并不是“入定”,但能习惯念咒,则可以因气调、脉顺而容易入定。也可以说,念咒其实是训练意志集中的前行过程。这部分作用,属于心理。
3#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02:57 | 只看该作者
持咒念诵如何做到心气合一
[在家修行]
  持咒有三种念法:金刚念诵、普通的开口念诵和瑜伽念诵。
  三种念诵,都要晓得调气,调气就是调心。
  可是你们始终对调气念诵的法门搞不清楚?为什么搞不清楚?这就是你的业障。从喉轮到头轮这一部份的气脉很难通,自己对于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的念诵,根本没有得到要领;乃至很多人都是轻声念,怕把喉咙念哑了,不肯投身进去,这都是懈怠、取巧,甚至有些人认为我只要心念就好了,何必出声呢?也是姑息。
  我一再告诉你们,开口念诵等于在修气修脉,要想转这个色身的果报业报,非念不可。但是看到你们受不了的情形,颇有可怜之感。因此我一念慈悲心起,算了!从今天起,一个钟头念诵,一个钟头不念。不念干什么,改为瑜伽念诵,瑜伽念就是心念,也是默念。意要观想,都摄六根,耳根回转来,眼根回转来,你身心的念头与观想配合为一,才能得止。瑜伽念诵也在念呀!不是不念,而表面上叫做参禅,这个里头也可等于同时修慧,也就是与参禅合一的,即是观照自己,观照得清清楚楚,忘却身躯,不要一定放在心窝子、乳房中间,或是喉咙、头脑里头,不要在身上转。以我们身体的心脏部份、喉咙部份、头轮部份而言,如果你能洒然一放,与虚空合一,尽法界遍十方,同声一念,那可好呀!你做得到吗?做到就融化了身心,然后观照同时,也就是密,也就是禅。即观即照,即照即观。即观照,即是止、即是定。你能做到吗?真能做到就不得了了,就好了。
  念诵与唱念,除了普通的节拍以外,这里主要的就是教你们心气合一的方法,依之而行,如果真有人念到此一状况,持诵一个钟头或半个钟头,那便获益很大,身心的病痛能够逐一去除。可是我坐在这里,听你们一个个的声音,转了一圈听过来,没有人到达这境界的。如此,不要说气脉的脉结(结使)打不开,就是心念的结使贪、瞋、痴、慢、疑、见思惑的结使也打不开。所谓顶轮的脉、喉轮的脉,真的打开了,效果就来。真的你的顶轮的脉打开了,喉轮的脉打开了,那么心轮、大乐轮(丹田)等气脉整个都全部可打开。这个道理要好好参究。
  大家念诵的时候,要怎么样才能心气合一,打开脉轮,使气脉归一呢?我一再告诉你们,要一口气一口气的念。
  到现在所谓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诵,你们始终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如果真正体会到,一开口念诵,已经没有杂想,绝对没有妄念了,自然心气合一,而且感到身心皆空,与法界同体。一开口就做到了嘛!“南-无-”,身体没有了,也没有所谓音声什么的。“南-无-萨-哆-喃-”,身体自然空了。那么为什么注重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为的是要使你们内心的气脉打开。所以前一阶段特别要大家开口念,不要金刚念,因为你们还没有资格做金刚念诵。老实讲,金刚念诵也就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的念,一身百千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身心全投进去了。开口念也是这个道理。“南无萨哆喃三藐三菩陀……嗡部林”,尽量舌头在拌动,唇齿不动。“南无……”一下就心气合一了,嘴巴自然懒得动,那是因为心气向内归一了。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的注意。
  你们身心的障碍依旧非常的大,再三告诉你们,身体的障碍、四大的老化全在一口气,所谓习气也是一口气,习气不能转化即是气质不能转化。气质是个真的东西,它不改善,身上的情、爱、欲、业力就难克服。这所谓的“气”,不是呼吸之气,但是现在要转化它,倒先要从呼吸之气开始练起,这一点特别慎重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因达不到念诵的要求,便默默静坐,不肯用心,提不起正念,身口意观想的念头都没有,那就是严重的大昏沉。你要晓得大昏沉的果报是什么?小则畜生道,大则地狱道。很多畜生,尤其愈低等的,大部份时间都在昏沉中、在睡眠中,也就是在冬眠状态中。
  动物有冬眠,人也有冬眠,气候一冷,你就容易打坐了。但打坐岂是这么容易?往往你天冷打坐,觉得很清静、很舒服,那是细昏沉,一种变相的冬眠状态。气候太热也会昏沉,一个是阴的,一个是阳的。冬天的昏沉好像静坐一样,实际上是种不折不扣的冬眠状态,它是内敛的;天气太热的昏沉它是外放的、消耗的,在这个时候,虽然坐着不念,宁可微微张开眼睛,不要落在昏沉中。要真修持的话,身口意的观想要清明,不清明时,对付昏沉的办法之一是闭气。闭气不是宝瓶气,虽差不多,实则有别,要注意。气一闭精神就来了,然后冲出去。
  再说昏沉的现象,是身心两方面的,有了身体就有昏沉。你在静坐中不执守身体内部,哪里在难过也不管,哪里气不通也不管,你从顶门上一冲就出去了,与虚空合一。
  准提仪轨的修法,我不是把法本交给你们了吗?最后一冲与虚空合一,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也无虚空之量可得,你们学过没有?法本看过没有?为什么不求证?还是守在色身内胡搞!怎么不去参呢?光是要求灌顶,好啊!拿冰水来,一个个跪在佛前,头上每人各给一瓢,让你冻死,有什么用?不用慧去修有什么用?
  很多学佛的人都躲在色壳子里搞,口口声声四大皆空,全是妄语。你哪里空得掉、冲得出来?等于黄龙禅师骂吕纯阳祖师,原来是个守尸鬼!所以教你修白骨观、死观,两腿一盘坐在这里,这个尸体几十斤臭肉一摆,身心内外皆空,我与虚空合一,还管你这一堆死肉干吗?这个气魄都没有,如何学佛?假使有这个气魄,你们的念诵就很容易到达昨天讲《楞严经》上,文殊菩萨说到普贤菩萨的那个修法。那四句怎么说?--【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这样一口气一口气念,同你练九节佛风一样。念到后来连肚皮都瘪进去了,没有了,还在念;最后放松,自然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比你练九节佛风,什么气功都有效。身体、精神越来越健旺,乃至两腿坐不住,气脉念好了,一直念到下面气通了,自然经过屁股那里,一路一路都会自己震开了,到了大腿、膝盖、足底心,连十个足趾头都在发乐。气通了,一身都暖和了,甚至想脱衣服才好哩!而最后连所穿衣服都没有感觉,也没有身体的感觉,完全在一片音声海中,音声海是什么?——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后法界同声,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与我合一的心海中。
  然而为什么现在改变方式,教你们可以瑜伽念呢?因为看你们不行。即使声音停了,键槌(木鱼引盘)一下停了,全堂静了下来,心中还是要此声此音继续瑜伽念诵,还是“南无萨哆喃……”一路下去,不过一个是正常发音,一个是声自内发,声自内发是什么法门?知不知道?昨天正好讲过《楞严经》。哪四句?--【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非得“生于大因力”不可。为什么你们不能入!这不就明明白白了吗?!因为你们不能入,所以“云何获圆通”?假使能入那个“心闻洞十方”的境界,你早已进入普贤菩萨的行愿海去了,所以要“生于大因力”,发起真正学佛的大愿心啊!
  再给你们讲瑜伽念诵的道理,要搞清楚,好好体会。现在静下来的时候,并不是叫你参禅。“心闻洞十方”,进入这个三昧,就不是初心了。假使能够入,“当然获圆通”。文殊菩萨已经说得很清楚,问你自己,“云何获圆通”?大家正在修学,想证得菩提,就要细心参究。观音法门从耳根入,到了普贤法门,亦同耳根有关连,闻声在心,这一旨要已透露了《楞严经》是无上的密宗。
  你看佛说法五处放光,五次放光每次不同。你念诵的音声只要打通那一轮,都能体会到个中道理的。不要说我坐在这里,心空一念就好了,万缘不起,那是大昏沉;即使做到完全“空”了,也不过是小乘的果位,因为你那个空还是意识现量的一个境界。那么,我说“有”呢?也是意识现量的境界。
  所以永嘉禅师告诉过我们:“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因此古人再三告诫我们修行的道理:“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一落了空,转身很难。
  所谓金刚念诵如此——唇齿不动,音声、气脉在里面念,完全融在一片音声气海里,这个里面就是指你的色壳子。所以用不着修气脉,气脉自然都震开了。但是我们念诵不在求气脉震开,在求专一得止,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样的道理。不是在那里穷叫唤,我听到你们只在那里吵吵嚷嚷,不是念诵。
  要知道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诵,嘴巴不会发干的,稍微有点感冒,这样一念,出身汗就好了,都化掉了。精神不好的,待精气神一充满,当然好了。乃至肠胃不通也会走通了,心脏不好也会打通了,肺部不清也能清理了,这些都是附带的功能,目的不在医病。
  释迦牟尼佛不是传下来有禅定修气治病的法门吗?你们一出家了,就是佛的弟子,这都不会,弯腰驼背地坐在那里穷嚷,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几十个大破锣,一听便知不是修持人的声音。真修持人的声音,句句从胸襟中流出,每个音声从丹田发出,自自然然的,不假造作。
  道家的庄子也曾经说过:“常人之息以喉,至人之息以踵。”普通人的呼吸到胸部肺部为止,得道的人却从脚底心发出来。你不要说丹田在人的肚脐下一寸三分,谁去量过?是有这个道理,但一寸三分究竟在哪里?这些我都讲了,但你们不要去管它,不要着这个相,气自然通了,充满了。
  心闻在念,气脉在身体的里头震动,发生动摇现象,可以让它动一下,不让它动也可以。这些自己应该懂得收放自如,恰到好处,要晓得我的一念跟到受阴在跑,所以它才会动;如果念不跟到感觉跑,这个身体坐在那里,就是一具白骨,甚至白骨都没有了,发光了,等于一个虚架子,一层很薄的烟雾一样,包着身体,内外都是光明,都是气,哪里会动?不动了。我不理会你这个受阴,不管你酸也好,痛也好,麻也好,胀也好,舒服也好,连舒服也不管。你觉得舒服好啊?一耽溺这个享受的滋味,你就被受阴所困,色受想行识不能解脱,怎么行呢?千万不要被受阴困住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因为你们不能得定,气脉不能通,不能解脱色身,所以修禅定要你先得喜得乐。先发起乐,再得喜,那也是为了打破受阴,打破这报身中的业力的一个转机。这是以楔出楔的道埋,拿这颗钉子去除那一颗钉子,最后再把它拔掉。所以一再告诉你们,尽管在修持密法,念准提咒,道理还是要参究呀!傻里瓜叽的坐在这里,那岂是楞严法会?倒成了愣头愣脑的法会。
4#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09:5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南怀瑾】
南怀瑾: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这是佛学里佛法的五眼,五种眼睛的分类,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来问,「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佛有没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佛经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经作十二种的分类,其中一种是「自说」,就是自己开始讲,不是人家提出来问的。这一节就代表了十二分类的自说,是佛提出来的问题。
这里没有讲「佛」字,而讲「如来」。如来这个名辞代表形而上的道体,一切众生同于诸佛菩萨心性之体,就是生命的根源。他说这个里头有五种功能,所以叫做五眼。第一种是肉眼,就是与我们一样的,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眼睛。肉眼能看见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
这个肉眼跟心是连带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经典,心与眼同论,在讲到心的道理时,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个开关,所以心与眼关系非常密切。道家的阴符经就说:「眼者心之机」,眼是心的开关,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关系;譬如孟子讲到观察人,特别要观察眼睛。
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双眼睛所看的都不同。就我们人来讲,譬如这个墙壁,我们大家看都是白的,实际上每个人感受白的程度、白的形象,完全不同。因为有人是散光,有些是近视,有些是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散光,有些色盲,各种各样不同。所以一切众生的心不同,眼也不同。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因为每人的业力不同。
所以我们这个肉体及头脑思想健康与否,都因种性、业力不同而有差异。有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今天很热,有些人不大怕热,却怕冷!因为每个人身体不同,健康不同,都是因为业力不同。
所谓一切病由业而生,善有善业,恶有恶业,业由心造,是绝对唯心的道理。
现在佛问,一个成了佛的人,有没有普通的肉眼?那当然有,肉眼就是看物理世界这些现象的。
第二种是天眼,我们普通人几乎是没有的。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质世界,譬如说看到鬼魂,看到天神,甚至于看到其它的世界。现在人讲的千里眼,是根据道家的传说而翻译的。天眼能够看到欲界系统里面的东西,包括太阳、月亮,其他星球等的人事;也可以看到银河系统外面的东西,这是属于真正的天眼。有些人打起坐来看到些影子啊,星光点点啊,认为是天眼,那个不是的。那个只能说是,我们无法名之,叫做眼天吧!眼啊,天啊,不晓得什么东西!(众笑)
宗教里形容天眼,是把塑的佛像多塑一只眼睛,以代表天眼,也代表了慧眼。有些人和有些生物,不但有三只眼睛,有的还有四只眼。所以佛法里有修天眼的,也有修十只眼的方法,前面、后面、头顶、心里头、喉咙里头,都有眼睛。当然,这与普通眼睛不一样,而是像摄影机、录影机一样,能够照射东西罢了!
天眼有两种,一种是报得,是多生多世修持,修定,才有这一生的天眼业报;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有这个能力,因为善行的报应所得的结果。另一种是修得,是这一生修来的,因为修戒、定、慧的成就,这一生成就了天眼。
天眼不是多长出一只眼睛来,是肉眼的本身,起了另一种功能。得天眼通的人,也与我们普通人一样,但他自然会看到多重的世界。
修持作功夫的人,气脉到了后脑,视觉神经受到刺激,眼睛里经常出现许多幻象,那可不是天眼通!不要弄错。真正有了天眼通的时候,此人目光清澈如电,看得非常透彻;换句话说,物质东西不能障碍他,他的眼睛自然有透视的能力。
春秋战国时候有一个医生名叫扁鹊,据说他有一次碰到一个神仙,给他一个能透视的宝贝,他的眼睛就变得比X光还要厉害,可以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所以他的诊断就不会有错。还有许多唐代以后的记载,有人的眼睛天生就会看风水,能看地下几丈深,不须要探测器,地下的水脉,他看得很清楚。
像这一类的眼还不算是天眼,只能算是报通的鬼眼,所以真正的天眼,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父母所生眼,必须修持定力到了,这双肉眼就能够看见十方世界一切东西。
肉眼是观看物质世界通常的现象,天眼则能够透视到肉眼所不能见到的世界;所以天眼是定力所生,是定中所得的神通力量。当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极点时,可以穿过一切物理的障碍,就是所谓的神通。神通必须要定力够了,所谓精、气、神充沛了,才能作到。
再进一步是慧眼,慧眼也离不开肉眼,也是通过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所谓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显现;因为修定而发慧。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慧变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这个智眼。
智慧怎么变成力量呢?我们普通聪明人,想一个道理想通了,譬如说抽烟对肺不好,应该改,道理上通了,但习气上不行,慧没有力量,改不过来。又譬如脾气坏,贪、嗔、痴,道理上都晓得,就是扭转不过来。尽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讲的很通,碰到事扭转不过来,这是慧的力量不够,也就是不能证果,不能成道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够了才能成的。
法眼又是什么眼呢?慧眼观空。而能够真正认识自性空、空性的体,就是法眼。法眼观一切众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还是小乘果的一边,要能够真正观空里的妙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来说,是性空缘起;在悟道智慧境界里来说,是真空起妙有,这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观。
第五种是佛眼,佛眼不只是平等,而是观一切众生只有慈悲,只有慈爱。慈悲是两个观念组合起来的佛学名辞,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爱,至善的爱;悲代表了母性至善的爱,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无条件,平等,所以叫大慈大悲。佛眼看来,一切众生皆值得怜悯,所以要布施众生,救众生,这也就是佛眼的慈悲平等。
真正学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备了这五眼。如果说,世界上有人顿悟而成佛,立地就转而具有这五种功能的话,那么他所证的佛法,大致就是对的;如果在理论上认为自己悟了,而这个五眼功能没有发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谈。
所以我们晓得佛说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门。这也是每一个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们因为没有经过修持,所以发不起来。假使经过修持,我们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发起五眼的功能,这是第一层问题。
第二层问题,金刚经讲到这里,佛为什么突然提起来五眼的问题呢?他自己问,下面又没有作结论,至少对于五眼这一段,他只提出来问题。接著又讲别的去了,其中的道理在什么地方?释迦牟尼佛今天好像当眼科医生一样,把你的眼睛翻开检查检查,而且他是自动的,他又不要你挂号,什么道理呢?
这代表见处,所谓明心见性的见。真正达到了有所悟证,明心见性,这一见之下,真的现量境呈现,它自然具备了五眼的功能;所以见处即真,就是所谓明心见性之见。在金刚经这一品中,没有把这个奥秘说出来,但是我们真研究佛法,看佛经的经典,这种地方不能放过去,它的问题就在这里。
《金刚经说什么》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12:46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四字是个最大的秘密
[南怀瑾]
南怀瑾:阿弥陀佛四字是个最大的秘密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来,大多都是采用“持名念佛”的途径,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持名念佛。“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南无”是皈依的意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须我来饶舌多谈。“南无”两个字,要念成 namo。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一点须要注意,不可以念成“哦(o)弥陀佛”,要念“阿(a)弥陀佛”。
阿(a)是开口音,嘴巴张开,在喉部、胸部发音。
这个 “阿(a)”字门,也就是密集的“陀罗尼”——总持法门之一。密乘修法中,具有“阿”字门的观想和念诵法。“阿”字是梵文字母的生发音声,是一切众生的开口音。
所有佛经,大都从梵文翻译过来。梵文的真言咒语,有三个根本咒音,也就是普贤如来现身金刚萨埵的根本咒。
这三个字是“唵(ong)”“阿(a)” “吽(hong)。
简略的说:
“唵(ong)”的意义是:永恒常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遍满法界。
“阿(a)”是无量无边,无际无尽,生生不息,开发光明。
“吽(hong)是无边威德,无漏果圆,无上成就,迅速成就。
如果念成“哦(o)弥陀佛”,就有偏差了。哦(o)的发音是嘴部收缩成为一小圈,单从喉部(生死轮)所发出的声音,是轮回的音,轮回音是下沉的。所以不可以念成“哦(o)弥陀佛”,必须要规规矩矩念出“阿(a)弥陀佛”的清朗音声。
一切众生,既有生命,首先发音的一定是“阿(a)”。它是开发的,上扬的,示现生命的生生不息。例如婴儿所发的第一声,以及开始学说话.都是“阿 (a)”的发音。至于“哦(o)”音是沉没的,向下的,甚至可以说是沉堕的音声。即如念唱华严字母的梵音,起腔由“阿(a)”字开端,到“陀“字完结,便是咒音的“声明”内义。
持名念佛的法门,如果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也就够了。人在临命终时,气息将绝,这四个字也念不出来时,就系心一缘,“阿……”也就够了.绝对够了! 我说此话,绝对负责任,如果错了,我愿下地狱。但千万记住,系心一缘在“阿弥陀佛”的这个“阿(a)”字。甚至这一声也来不及念,念不出声了,就要断气了,那就不要出声,只要忆念就够了。“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是一个大秘密。
“阿”在梵文中的含义,包含了:无量、无边、无际、无限、空、大、清净等等,很多的意思。总之,是一切众生的生发音,是开口音。
“弥”是时间、寿命、无限的延长、延伸、连续绵远.无尽止的延续、伸展。
“陀”是光明,无限的光明,乖量的光明,无边无际、无尽的光明.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因为“阿弥陀”这三个字的意思,无法用少数几个中文字表达出来,于是就照梵文名号译音。根据巴利文的发音,或根据后期的梵文发音,对于“阿弥陀”的:“陀”字,就念成“达”的字音。
总之,“阿弥陀”即是无量寿、无量光。这便是一个大秘密。光和寿,代表空间和时间。“阿弥陀”即包括了无量美好的、殊胜的时问与空间。一切物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生灭,只有时间、空间——光寿无量,没有生灭。它充满了法界,尽法界、遍虚空,无处没有光。白色白光,红色红光,黄色黄光,蓝色蓝光。黑色的也有光。虽然说:现代的光学常识.把光与色加以界说,白是融射一切光的表色,黑是隐役一切光的表色。其实,黑只是不反射光的相,它同为光之体所含摄。五彩、七彩、多彩的光,只因光波长短的不同,它所显示的表相——光色即有不同。而光是无所不在,无所灭处的。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无不在佛光普照之中。但虚空无尽,法界无穷。诸佛性光,也无穷尽。
无量寿、无量光的“阿弥陀佛”,他究竟在哪里?我们的身心内外,无所不在,处处都在。那么,那光从哪里来?从跟见的电灯光而言,它是从电能发生的,而电能是从宇宙间的能源而来的。但“能”又从何而来呢?最初最初的能,不是物理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自性光所感发的。所以“阿弥陀佛”无量寿光,即是我们的自性心光。念“南无阿弥陀佛”,自性心光就出现了。并且光与音声都同时遍满。心光通于佛性,佛性自在心光。
光有很多层次,有很深奥的内涵,随便介绍出来,在有些学习密宗的人看来,是一项很严重的事。但在我的观念中,密宗与显教本无差别,无所谓密与不密。一切都就公诸世人。“道”是天下的公道,有利于人的,不应该保守什么秘密。如果另有秘密,而不可传,岂非佛法也有藏私吗?既然不能公开,尚须藏密,则此秘密何以值得相信?大公无私的道,不属于我之所有,也不属于任何人所应该秘密拥有的。这就好比空气、阳光,人人都有权分享,应该获得。所以不管显密,只要有益人群的,凡是所知的,都可以付出,一切都布施,一切都供养,不必藏为己有。真的秘密,秘密在每一位自己的身心中。所以云门禅师说:“我有一宝,秘在形山。”
光有子光、母光。凡有相的光明,都是子光。眼前的灯不是物理世界的子光。假如将灯熄了,一片黑暗,黑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在电灯光中念佛,灯熄了,就在黑暗中,照念下去。念久了,自性心光发出,与“阿弥陀佛”的无量寿光融接了,在黑暗中也自发现光明照耀,这种境界,不是想像所得。
要知道,我们人类是在白天的日光中才能看见东西的生物。在这个世界中,有比人类更多的众生,在白天日光的强度下,看不见东西的众生,更多的不知其数。如蝙蝠、猫头鹰、虫孚等等,有的反而要在黯淡的光线下才能看得见东西。他们都在黑夜才出来活动,它们有的看见日光,反而受不了,甚至会导致死亡。各各众生的业力不同,感光就不同。所以“阿弥陀佛”也在它们中间放出各各感应不同的光。大家须要懂得这个秘要,才可了知佛的慈悲广大心愿。
当你念佛,念到光明现前的时候,不要执着它就是胜境。这种光明还是子光,不是母光。到了一念不生,清净圆明,既无所谓光,也无所谓不光,自性心光现前,方可与“阿弥陀佛”的心光相接了。如果你在念佛时,见到有相的光明,便以为是“阿弥陀佛”放出光来接引你了,那就未免太小器了。那你拿四十元买一支手电筒,轻轻用手指一按,就会发出光亮.岂非比念佛打坐要便宜得多!总之,有相光明,还是子光。换言之,它是母光的反映。有些人在静坐中,发现了光,就很高兴,认为自己有功夫,有道行了,这才是傻瓜。岂不闻佛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属虚妄。”所以必须了知,那是子光,不是母光。
那么这类的有相光明好不好呢?不执着就好,执着了就不好。如果不执着、不着相,那有相的光明,与自性心光便自渐渐融会一体。如果执着了,便落在生灭妄缘中,那就不好了。所以说,持名念佛,如果能体会到佛号无量寿光的涵义,那就更好。再说持名念佛的法门,也即通于普贤如来和观自在菩萨的大光明藏的法门,光寿无量,无所在而无所不在。
再说“持名念佛”的三种方法:
一“出声念佛”。
念“南(na)无(mo)阿(a)弥(mi)陀(tuo)佛(fo)”字字要发音清楚,可以大声念出,但不要只在喉咙嘶叫,心里却在打妄想。要由喉咙以下的胸腔发音。由丹田的气,连接上来发声,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接不上来时,闭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别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听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时心中没有杂想,片刻之间,非常清净,既不造妄想业,也不动祈求心。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去,心气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如果念到声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满,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说,不必多讲了。
二、微声念佛。
虽然还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但旁人听不太清楚,只是自己耳根反闻内听,一字一句的清晰念去。
大声念或微声念,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耳根不要分昕外界的听音。在念佛中间,纵有一个杂念,要立即自净其意,要以念佛之念来遮断一切杂念,专心注意在返闻内听上,杂念自然中止不生。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响,念念是佛,这样也就是合于观世音菩萨“返闻闻白性”的法门,同时也可进人大势至菩萨“净念相继”的念佛境界。
如此念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念下去,当然没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着的时候,身体键康,百病消除。一旦临命终时,可以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三、瑜伽念佛。
持名念佛是出声念佛,要声气合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合一,达到如《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净念相继”的境界。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门。如活在世间,能修到“净念相继”,将来临命终时,往生净土,必然成就。
所谓“净念相继”,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观想念佛,而到达随时随地,念念在佛念之中。这种瑜伽念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诗倡所说:“坐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纵使忙似箭,还是阿弥陀。”随时都念念在阿弥陀佛。平常一般人说,现在是超音速的时代,一切都讲究快,讲究速度。所以许多人都说,我太忙了,工作太紧张了,没有办法念佛。听来好像蛮有道理,但是忙到极点,也不会像射出去的箭,发出去的**那么急速吧。纵然忙到这个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够做到还是一念在“阿弥陀佛”上,必定成就无疑。
如此随时随地念下去,渐渐的念也念不起来了。只是一片清明,了无杂念的闲心。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业重障深,念佛念不起来了,其实并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净念境界。清净现前。这样身心清净,突然断念,既无过去心,也无未来心,现前一念清明,佛也没有,念也不生,清净现前,正是净念。此时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运自在,这样就是净念相继了。然后一旦身心解脱,当然净土现前,绝对不会不成就的。如果在净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散乱,顿然定住似的,你就让他多定一会,更好,试看五百罗汉的造相,各个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脚,他就如此地入定不动了。佛国禅师偈云:“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当然无不成就念佛三昧。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15:1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
[南怀瑾]
\
  实际上我们大家学佛修道,都是想证果。但是为什么学的人那么多,而真正能证果的人那么少见呢?主要是行愿不够,不是功夫不到。
  今天站在行愿的立场来讲,如果没有行愿,见地是不会彻底的;没有真正的行愿,修证功夫是不会进步的。但我们最易忽略的,就是行愿这方面,所以大家用功会感觉不上路。
  现在以见地、修证、行愿三样合一来讲,比如有一个很明显的心理。世界上很多人为什么要学佛学道?就算不走学佛求道的路子,也要求另外一个宗教信仰,乃至不找宗教信仰的人,也要另外找一个东西来依靠。基本上来说,下意识都是有所求,像做生意一样,想以最少的代价,求一个非常大的成果。
  等于求菩萨保佑的人,几十块钱香蕉,几十块钱饼,几块钱香,充其量花个一百块钱。到了庙里,烧香、叩头、拜拜,要丈夫好,要儿女好,又要升官、发财,一切都求完了以后,把香烧了,最后把香蕉带回去吃,自己慢慢吃。
  这种祈求的心理多糟糕!好像人犯了错,跪在那里一祈祷,就办了交待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我们自己要想一想。
  至于我们这些修行的人,心中一定会想,我绝对没有这种心理。但是依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方式不同而已。虽然没有这种心理,可是也想打打坐就能成道,虽不求香蕉,也在求腿。
  大家打坐都想明心见性,成佛成道,并且最喜欢的是功夫、境界。只要听说哪个人有道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于道与功夫究竟是什么定义,也搞不清楚,这就是见地不清。为何见地不清呢?严格追究起来,就是行愿不对。
  佛学的基本是建立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上,但是据我几十年的经验所知,学佛学道的人,没有几个真正相信六道轮回,更没有人相信三世因果,至少没有绝对的相信。这并不是迷信,至少在理论上搞得清楚的人没有,至于事实上求证到的更是没有。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
  因为不相信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所以你学禅也好,学密宗也好,学净土也好,根本基础上是错误的,等于想在沙滩上建房子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们的心行都往这方面走。
  比如我们学静坐,坐起来都想空一下,然后都在那里高谈学理,空啊!有啊!般若啊!这些佛法道理谈得头头是道,却没有研究心行。为什么要求得空?空的后面是什么?假定真空了,是个什么样子呢?这些教理上都说了,可是我们没去研究。
  所以,有些人尽管功夫修得好,气脉做得好,也是没有用的。多少人说自己的奇经八脉打通了,三脉七轮打通了。打通了又怎么样?你说我气脉打通了可以不死,还没有一个气脉通的人不死的。你说气脉通了的人可以死得好一点,也有气脉不打通的人死得蛮好的。那么,所谓气脉打通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没有去思考,反正人家说气脉通就跟着叫气脉通。
  又比如神通,神通又怎么样?先知又怎么样?多少个自称有神通的人死于高血压、糖尿病。
  我们有没有仔细想想,究竟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都在高谈阔论,不切实际。
  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
  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我们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的行动则是思想的发挥。我们想求得空,这是在追寻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的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这样。
  大家坐起来拼命在求空,基本上有一个最大的错误,对于空性的理,根本没有认清楚。所以上次提出要大家看肇论,这本书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大弟子僧肇法师所作。当然,这本书不大容易看,它是集中佛法之精华,以及老、庄、孔、孟思想而成的文章。比如它写“般若无知论”,我们天天求般若大智慧的成就,他说智慧到了最高处是无智慧。等于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又说物不迁论,物没有去来,无动也无静,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前这一下。又说:不真空论,空而不空,这些形而上空与行为配合为一的道理,应多去研究。
  我们做功夫、打坐为什么不能进步呢?大家一定以为是方法不对,拼命找明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骗。功夫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功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这在中国文化上,不论是儒家、道家,说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个论调。
  比如学道家的人讲,学道成仙有五类(好比佛家的五乘道),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神仙(也叫大罗金仙,相当于大阿罗汉)。道家认为“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光练气脉,做身体上功夫,而认为这是道,这是修行的第一大毛病。又说“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证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
  什么叫善行?以道家标准,一个人危急了,濒临死亡边缘时,把他救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算是一件善行而已。以这个为标准,要满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才够得上修天仙。其他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佛家要求我们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但据我所知,一个个的心行都没有丝毫动摇,太可怕了。为什么不能证果?是自己心理的结没有打开,八十八结使的结,根深蒂固。
 
7#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17:08 | 只看该作者
 学佛的人有一个基本的毛病,大家要反省。首先,因为学佛,先看空这个人世间,所以先求出离,跳出来不管。因为跳出来不管,慈悲就做不到。我们口口声声谈慈悲,自己检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啊?这是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二,贪瞋痴慢疑,我们又消除了多少?比如有一个例子,我们大家修行越修得好,脾气越大为什么?你打坐坐得正舒服,有人来吵你,你还不气啊?这种心理作用是不是跟慈悲相反呢?
  还有功夫做得好的人,静的境界尽管好,下坐以后,所有的行为同静的境界完全相反。理论讲得也很对,做出来的完全相反。所以佛家要我们先从戒着手,小乘的戒还只是消极的,只防止自己行为的错误,这是小乘戒的基本原则。大乘菩萨要积极培植善根,这样才是大乘菩萨戒的基本。但是我们连消极的也没有做到,积极的更谈不到。
  大家要注意,不论出家在家,以后学佛修持之路,应注意瑜伽师地论声闻地当中的瑜伽地,这里面包括了密宗所有的红、白、花、黄教的基本理论,修气脉、修止观的原则,也都告诉我们了,这点顺便提及。
  比如我们晓得学声闻,要学八关斋戒,其中一条戒云:沙弥不准坐高广大床。为什么?高广大床就是上座、上位。为什么沙弥不能坐?是先要养成谦虚的德性,叫你不要处处自我傲慢,动辄自私自利,坐在上面很了不起那个样子,就是要我们学谦虚。我们看了这条戒,不管在家出家,先反省自己有没有谦虚,做到了谦虚没有?据我了解,凡是学了佛的人,或信了任何宗教的人,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傲慢。以为别人不信,就是魔鬼,自己自认是圣人。我们学佛同样也犯这种毛病,不过换一个名词而已,觉得:他唉呀!很可怜,地狱种子啊!一样的道理,不肯谦虚。
  尤其是有点功夫的人,只要学佛打坐三天,然后“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起来了,别人的功夫都不行。专拿一个圣人的尺码,去量人家,而且这个尺码还是自己定的,眼光说有多短就有多短。人们在它的尺码下,当然都不是圣人,可是他却从来没有量量自己有多长、多大,决不反照自己,这是最要命的。这个心行怎么办呢?所以为什么不能证果?为什么不能得定?就是这个心行,贪瞋痴慢疑一点都没有转化,非常可怕,反省起来非常严重。
  我再三强调大家,修道没有证果,不能证到空,就是心理行为自己转化不了,所以坐起来,只抓到意识境界造成的一点空,以为那就是道了。
  今天有位同学提出报告,昨天打坐坐得最好的当儿,忽然发现自己的手伸上来抓脸。当时他想,奇怪,前一秒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手在抓脸?用功还用得很好呢!当时他觉得有点难过,忏悔自己的无记。失念了,自己做了,不知道。无记也有无记的果报,你说你是无心的,将来你所得的也是无记的果报。比如我们有时莫名其妙地受人打击,那也就是无记果报。这位同学继续打坐,后来又发现自己在抓脸,他说这就叫“无明”失念了。
  不过,这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普通谈空这一念,只是起码的,最初步的一点,还只是诱导法,诱导我们成就、成圣的最初步路子,但这个心念在同一秒钟,同一刹那中,可以起很多的作用。所以我们真静下来时,六根同时并用,万缘俱来时,若能万缘都知,那就是六祖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不是光修空,要能够全知才行。
  在清静专一的时候,你还能够用手抓痒,嘴里咬咬牙齿,脚同时敲两下,这些都是念的作用,你不能说“我的心念在这个时候空了,而抓痒并不属于念。”你们要知道,本能的反应就是念,那是阿赖耶识的念。所以有许多人打坐修道,遭遇很多魔境界,实际上这个魔,都是自己这一生造的。不但如此,很多着魔的人,就是下意识喜欢玩弄这个东西,换句话说,他在心性方面根本没有转化。
  所以,我经常告诉同学:易经六十四卦中,没有一卦全好,也没有一卦全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有一卦比较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所以佛家叫我们学空,戒律上第一个要做到谦虚。试问有几个人做到了?自己反省一下,谁做到了。
  真正做到了谦,才真能做到菩萨的慈爱。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佛家也是这样,佛家谦到什么程度呢?谦到“无我”,谦虚到了极点就是无我。
  所以我们光想打坐达到空,在心行上做不到是空不了的,因为我们坐在那里守空,是“我”去守空,没有做到无我的空,假定无我,何必求空呢?无我就已经空了。
  所以以行愿来讲,“行”才是真见地,行不到,见地没有用,要做到这个才能谈到真慈悲,因为慈悲就是无我。其实,我们普遍讲慈悲都属于“情”,不是“智”。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是般若的慈悲。以其真无我,才能真慈悲。说我要慈悲你,就落于下乘了。比如父母爱儿女那个仁慈,尤其是母爱,决不要求代价的,这是普通人道的父母子女之爱,但那还是“情”,这情是由“我”爱而发;菩萨的慈悲是“智”,只是“无我爱”而发,这可严重了。
  所以讲行愿、行门之重要,我们随时在静定中,要检点自己。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们看到多少学佛学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为什么染污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因为没有严格地在修行。换句话说,没有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比如贪瞋痴三毒,你说我们哪一点不贪?你说你一点都不贪,一天到晚想跟我在一起,想多跟老师一下,这是不是贪?我那里没有东西可给你的,因为你“贪”,你希望老师那里也许有点东西可挖了来,这是什么心理?为什么自己不去用功呢?我当年向我的袁老师学习,不是我向老师问问题,都是老师在问我。
  比如有一次,两人由成都到重庆,那时交通不发达,到了内江,人很累。抗战时候搭汽车只能站着,整整站一天,到了内江茶馆里,袁老师问:你累不累啊?当然累。你现在的心境如何?我答:同在山上闭关时一样。那真一样,没有动过,就是“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没有觉得动摇过,也没觉得风尘仆仆是辛苦。但是这个时候觉得自己有一点疲劳,还是不对的。袁老师讲:唔!这可不容易啊!我答:大概还要一年,我会把这问题解决。次日早起,我说:先生,你昨天睡觉时打呼好厉害啊!袁老师问:你晓得我为什么打呼?我愣住了,为什么?这是个大问题。接着袁老师问:你晓得有一个不打呼的东西?我说那个我在理上知道。差不多了!要求证。理上知道有一个在打呼,还有一个不打呼的,在看这个在打呼。
  举上面这个例子,是说大家贪问,事无大小一概问。我们检查自己的心理,贪瞋痴慢疑要断,谈何容易啊!你说,你打起坐来会空,没有用的。你在事上过不去,心事来的时候过不去,瞋心来的时候比谁都大。
  什么是瞋心?怨天尤人就是瞋,这是瞋的根。对环境,对一切不满意,有一点感觉不满意维持着,就是瞋心的开始。
  至于痴,那就更不用谈了,引用袁老师的诗:
  业识奔如许 乡关到几时
  五蕴明明幻 诸缘处处痴
  你看学佛的人,个个都晓得谈空,可是每一个人都有心理上,感情上的痴、利害上的痴、生命上的痴等等,无一而不痴。没有智慧嘛!这些根会在哪里发现呢?行为上没发现,梦中都会发现的。梦中会有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自己永远在贪瞋痴中。行为如果转变不了,要想转变气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认为气脉转变就是得了道,那也是荒唐。听了多少人气脉通了,可是现在都到黑茫茫的那个地方去了。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
  老实说,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上就不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病解决了一点,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所以我们坐起来不能空,心境空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功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
  所以心行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也只是说行,还没有讲愿。至于发起救人救世之愿,能有一点行为为别人着想,处处能牺牲自己的人,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做得到,一点也做不到,所以要想证果,决无此事。
  讲义上,八十八结使与三界的关系,明白地摆在面前。能解开了多少个结,你就得了那个果位,这些考验都摆在眼前。别以为腿能盘一个钟头就能升上什么天;一个半钟头又能升上什么天,没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为,不是修腿。
  佛学叫我们除烦恼,佛学的翻译“烦恼”两字用得好极了。拿普通的学问来研究,烦恼是我们心理行为一个基本状态。“烦”,烦死了;“恼”,讨厌。这些就是烦恼。烦恼就是罪恶,对自己心理染污的罪恶。以形而上本体来讲,我们的自性本来清静,因烦恼连带发生的行为,变成了后天的罪恶。比如一个人杀人,是因为火大了。而基本上,只是由一点的烦恼开始来的,它对自己来讲,是最大的罪恶;对外界来讲,发展下去,久了可以成为害社会、害国家、害人类、害世界的大罪恶,所以烦恼两字,不要轻易小看它。
  我们讲行愿方面,这个心理的“行”,要做到清静、做到空。要想得定,要想明心见性,应该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一丝毫的烦恼存在?如有烦恼存在就很严重了。
  有一种烦恼是来自生理的,由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就是儒家所谓气质之性,所以修道要变化气脉,也就是要变化气质。气质是一个实在的问题,不是空洞的理论。
  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
  但是,我们的烦恼不是菩提,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比如刚才一个同学在讲,打坐腿子发麻,生理不好,烦恼来了。这个烦恼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是生理影响,所以生理完全转了,变成绝对的清净,修道的基础、定的基础才算有了。所以气脉对于这一方面很重要。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17:52 | 只看该作者
 气脉又与心理行为有绝对的关系,你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虽然是消极的善,不是对人有利的行为,但是你能先去掉自己心中的烦恼,也算是自我本分的一点善,能够这样做到了一些,气脉就会转一分,你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们打坐为什么静不下来?检查起来就是因为烦恼。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
  假如我们转掉了烦恼这个东西,完全转清了,这个时候,心境会比较清明一点点,然后我们才能够检查自己念头的起灭。
  比如我们坐在那里,觉得心境很清净,这是意识境界。但是你可知道,我们在清静这一刹那中间,隐藏了多少罪恶烦恼,能不能检查得出来?假定有人说大话:在这一念清静当中,我绝对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罪恶。那么这个人不要谈修行了,他根本就没有见地嘛!我们在这一念清净当中,烦恼与罪恶的根根,有八万四千之多,这是假定数目,比喻很多很多的意思。佛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因此就有八万四千方法,来对治这些烦恼。
  刚才有一个同学问:为什么一到空的境界,或空灵境界一来,就起恐怖?非常怕,这很奇怪。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分几点来谈。
  第一点,佛说堕落久了的人,见到空性,哈哈大笑,欢喜无比;堕落轻的人,见到了空性,会恐怖、大哭。
  第二点,另外一种说法,见到空性不起恐怖心理的人,就是金刚经上所讲:当知是人,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学佛的人天天求空,善根浅的人,真的空来了就害怕,无法面对现实,去接受这个空。原因在哪里?因为执著,所以人生来总要抓住一个东西,忽然到了空境界,没有东西可抓的时候,你害怕起来了。这是普通人的心理,自然会起恐惧。
  第三点,当空境来时,忽然有恐惧心,这就说明你心里头已经有个恐惧,并不是空了,是有个恐惧占进来了,因为我们的习惯上爱执著,爱抓一个东西,就抓住了这个恐惧。
  这么一点东西,有那么复杂的心理因素。我们大家是不是在一念空当中,隐藏了许多烦恼、许多罪恶?有没有检查出来?这都是修行当中看起来很空洞的理论,但却是非常实际的话。尤其是年轻同学们,闭起眼睛,觉得有一点清净,认为这就是空,空不了的,那也是心理的一个状况。也就是说,当我们打坐时,眼睛闭起来,脑子进入半休息的状态,不是完全睡眠,眼神经也没有完全地休息。只是下意识当中,空空洞洞的,在下意识的记忆习惯上,呈现一个类似空的景象而已。而这个景象前面,还是黑茫茫的,然后在这里头忙起哲学来了,玩起话头来了,然后觉得自己都懂了,还认为自己是一箭破三关呢!这是一。
  第二,等你精神养好了一点,脾气也大,尤其是青年,第一关情欲就来了,也就是男女间的爱欲就强了。这点不要自欺,功夫做不好没话说,功夫一做好了,男女爱欲之念,尤其生理上的压迫就来了。这是什么原因?贪瞋痴。贪欲的第一个根本无明马上就爆发了。没有这个来,气脉也不可能打通;来了以后,欲念又引起。这个中间的行——心行、行门,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对治过来?怎么去处理它?怎么去调理它?它的原理是在什么地方?它的病根究竟怎么来的?是心理先引起生理呢?或是生理先引起心理?这里头是个很大的关键。至于老年人以为自己没有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你衰老了,要想把西沉的夕阳挽回到东面来,这件事真能做得到的话,第一关还是会碰到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根本烦恼。
  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八十八结使,唯识百法明门论的五十一种心所,什么是根本烦恼?什么是随烦恼?随眠烦恼?这“随眠”二字译得非常好,它缠着你,跟着你,使你在睡眠昏迷的状态中,自己也检查不出来,被它迷糊住了。其实,这也是自己的魔障。
  一层一层检查,八十八结使能去几层,你禅定的功夫绝对就到了那里。若按照普通讲法,念住就是初禅,这个只是普通说法。至于真正的初果位,就不是这样了。所以,你即使得了初禅,却不一定证得初果。因为果的标准就是根据八十八结使,也就是你那个下意识的罪恶烦恼的根,贪瞋痴慢疑去掉了几层,就是果位的考验。我们不能不通教理,不要以为光是打打坐,抱一个话头就行了,没有用的。所以别人问禅,我就说:我有“馋”,你那里有好吃的我就来。哪有那么简单?不容易的。你就是做到念住,还要看你是住在什么念,念住在昏沉也是住,没有用的。气质没有转,心行没有转,没有用的。
  其次,就算做到气住,呼吸停止了,充其量是二禅,并不一定就是二果。单单气住,并不能证果位。气住可以用意志控制做到,与道不相干。而且气住了以后,只要一逗他,他发起脾气来比谁都大。所以修行不是如此,不要搞错了。你认为气住了,自己有功夫、有道了,那个道卖几毛钱一斤啊?没有用的。主要关键在心理行为。
  二禅气住后,同时要查查八十八结使,心理的罪恶烦恼去掉了多少?身口意三业去掉了多少?所以有许多人都讲功夫,讲了半天,身口意三业一点都转不了,自己不要自欺了。
  脉停,印度很多瑜伽士都能做到,埋在土里不会死,这都是能够练出来的。这只是说明我们的生理功能,能够用心训练成各种状况,这个是唯心所造,做得到的。至于说,这是不是道果呢?不是的。
  至于三果、四果,每个道果,都可以在发给大家的八十八结使那一张表查到。自己每天要随时检查自己,看看心理行为中,烦恼罪恶的状态解除了多少,检查今天善行做了多少,所以古代儒家有功过格,用红黑豆来标记,以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
  功夫做到了气住脉停,只能说明心行的功能,证明唯心所造的功能,的确可成就这些功夫、神通等。至于说证道,或证到空性,却不一定。证得三身——法身、报身、化身,那就更难。
  这三身成就,也就是禅宗所讲的三关,真正的三关做到了,才能有三身的成就。禅宗祖师门,或其他许多人,虽然谈空说有,比如上次提过的雪岩钦禅师,道不可谓不高,但是不是三身成就?我们不得而知。
  三身成就是可以现生做到的,先把气质变化过来,有善行开始做起,配合四禅八定的功夫,就有一点希望。我个人几十年来投身在这里头,也在试验求证阶段。没什么功夫,也没什么修养。在没有到达那个绝对的求证以前,不要随便给自己定一个范围,下一个定义,一下就错了。
  以上是行的部分。
  愿呢?更难谈了,行愿不到,见地不会到的。换句话说,行愿不到,修证功夫也不会到。坐得好有什么用呢?你说:我打起坐来,能够坐三个钟头,心里清清净净。那是你在那里偷懒,也可以说是一种“道者盗也”。阴符经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取用天地的精华,借用生命原有的功能,就能修炼成道。人一生下来,偷天地间的食物、空气,打起坐来还子午卯酉,想吸天地正气,日月精华,这个强盗多厉害!所以说道者盗也。但是阴符经常鼓励我们当盗,真把宇宙的东西偷得来,我们的生命就成功了,我们的生命就是宇宙。然后你可以再让别人抢去,这是道家的观点。
  墨子的思想出自于道家,墨子要我们“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等于佛家大慈大悲的精神,牺牲自我,这是墨家的思想。墨子是道家神仙传上的人物,道家神仙传上说,墨子到汉武帝的时候还在世间。但是谁又见过他呢?
  杨朱则绝对自私自利,自由主义的思想也出在道家。
  现在回到主题,所以我们学佛打坐都是坐在那里偷盗,而在同一时间中,社会上那么多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课诵的一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们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都要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每天要上报四重恩,这四种恩都是我们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
  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呢?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靠社会上很多人的努力成果,所以学佛的人要上报四重恩。我们活者一天,都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所需给我们,事实上如此。
  下济三涂苦,同时也要想到下三道——畜生、地狱、饿鬼的苦痛。换句话说,随时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到怎样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做到了没有?学佛的人只想怎么为自己求到法财侣地,你帮忙我成道,如此这么一个动念,就是自私的基本。你为什么不先帮助人家成道呢?所以上面讲行,下面讲愿。愿发起了没有?自己想想看。
  至于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真是在念经,念过去就完了,心里根本没这回事。首先众生无边誓愿度,只要度我就好了。烦恼无尽誓愿断,最好你帮忙我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教我就好了。佛道无上誓愿成,将来总有一天会成。这四句话我们往往是这样下的注解,只要一反省起来,就很严重了。所以说行门很难很难的。
  所有的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告诉我们了,都在讲行愿。行,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学佛的基本是在这些地方。了解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功夫、见地自然会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验,不从这里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
  所以说,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在功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的关系。至于坐在那里,你身心能不能转得过来呢?这个就是问题了。其实并不在于打坐的姿势,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
  今天结论重点就在这里。这次的课程以见地、修正、行愿为三大纲要。最后强调一句——行愿最重要。行到了,见地才会圆满,修证功夫才会证果。古人证果的多,就是在行愿。
  现在很流行木讷祖师传(密勒日巴),个个都很佩服他,那你能不能学木讷祖师呢?做不到。木讷祖师的老师那么故意整他,四幢房子盖起来以后要他拆掉,把背上都磨破了,流脓流血,他没有怨恨。你们天天想要老师传密法,只要老师开口骂两句,你们就要骂老师了。像这样的心行,怎么行嘛!都想自己当祖师,当六祖。六祖到五祖那里求法,五祖叫他舂米舂了三年。我们不必舂米,反过来好像老师欠我们的,假使在以前的时代,早就一棒子打过来了。怎么那么不通呢?心是怎么个想法自己不检查,还要求人家很严格,要求老师更严格了,这个是不行的,随时都要注意心行。
  见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证到了就是报身;行愿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修证不到,不谈!
  现在社会上,一般讲功夫都有问题。因为全世界都在心理变态的状态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证到,都是自欺欺人之谈。我希望我们这里在座的,能真正学佛,不要做自欺欺人之事。
  八十八结使这段很重要,很重要的。自己随时去检查检查,八十八结使去掉了多少。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菩萨地的做功夫程序都讲完了,弥勒菩萨把怎么样修证,怎么样证果,所有秘密都告诉我们了,只要我们用智慧,尽心去看它就可以发现。
  大家拿着这次所开列的书,包括大小乘经论及讲义去参考,好好从心行做起,必有好处,必能证果。
9#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29:29 | 只看该作者
南怀瑾老师开示西方密宗修行者有关拙火的问题!
[南怀瑾]
\
  以下这篇文章对修行密宗的同学一定有所帮助。许多奇异的感受大多都是后天的凡夫气或是身体神经的病态。这是一位美国金融界的修行者来东方,向南师问道的对话记录。
拙火经验分析

  包卓立:现在大部分人的修持程度都没有跳出色阴的范围。我们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些一般人修行的经验。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熟悉一下修持中可能遇到的现象,另一方面,避免有人在有了小小的体验后,误以为自己悟道了,或者有了很优越的修行成就,而进入外道。李撒那拉(lee Sannella)博士在他的《拙火经验》一书中,介绍了很多当代美国人修持的经验。下面,我们以他这本书中的案例为基础,对静坐中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加以说明和解释。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对历史上有修行成就的大德们的经验,加以分析和说明。
  案例一:人文学教授(男)

  翻译:他现在六十九岁。儿时,他曾经有很多特异功能。一九六三年,他休息了几分钟,手自然的放在大腿上,醒来时,发现大腿放手的部位起了一个三英寸的大疱。这个不寻常的经历激发了他对心力功能的兴趣,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开始有规律的静坐。不过,他没有任何老师指导。一九六七年,他开始正式修习禅定。几个月后,有一次静坐,他觉得自己被金色的光所吞没,这种情形延续了好几分钟。几星期后,他又有了类似的经历。静坐的时候,他常有刺痒的感觉,这种感觉从腿内侧到大腿根,一直到双臂,胸部,背部,头部和眉毛。然后,再移到脸颊,鼻子,有时甚至会到下巴。后来,静坐的时候,喉部也会感觉到振动和痒。
  十年以后的今天,他已经退休了,那些奇异的经历也都消失了。但是,他现在可以让自己的能量从骨盆部位向上移动,他觉得这个能量流可以帮助他增加生命力,并治好了他的背痛毛病。偶尔,他会觉得能量被堵在喉咙部位,我(指作者),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好像也是因为喉咙部位而无法发起拙火。
  然而,最近他的身体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他会作一些轻微的有氧运动,然后他会觉得年轻了十岁一般。他的肩膀和胸部增大了好几英寸,腰部则变小好几英寸。他体重减少了十五磅,他的手有时还是会发热,他还会听到铃声,有时会被很响的吱呲声吵醒。
  怀师:这些现象完全不是拙火发动,只是凡气发动而已。一般练气功的人亦会有这些现象。真正拙火是元气的发动。有病的人,练习静坐以后,身体很容易产生这些变化。我们与这个人虽未曾谋面,但从他气机发动的情况来看,他的肝脏应该比较弱。另外,他前生应该是位修行人,所以静坐不久就有了这些现象。这些都不是道、禅或者拙火。如果一个人对修行的理论有所了解,做功夫效果会更快。坐中所见到的金色光并非智慧之光,只是心与气,或者说身体与心理摩擦而造成的有相之光。在心念驱动之下,身体地、水、火、风四大互相发生作用,就会产生这些光的现象。只有修行功夫很高的人,喉轮才能打开。他的喉部还没有打通,所以他感到气无法通过喉部。
  案例二:高中教师(女)

  翻译:她是一位西班牙语老师,现已中年,练习瑜珈和静坐已经很多年了。自从一九七0 年,她开始有很多症状,比如头痛,面部和鼻子抖动,喉部、心脏、和腹部会抽搐疼痛,整个身体表层会有跳动的感觉。每次静坐,这些症状就会变得很明显。同时,她有空的感觉,她觉得声音似乎不是她自己发出来的。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她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她参加了一次三十天的静坐集训,这期间,她可以感觉到很强的能量流通过并清洗她的整个身体。同时,除了头部的感觉以外,其它器官都失去了感觉。她的面部和头顶可以感受到拙火能量,喉轮、心轮、和腹部脉轮部位好像有阻碍和抽搐的感觉,强力静坐的时恢,这些感觉都会加强。同时,这些部位都会有热感。后来,她脑子里面开始听到像机器一样的噪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星期。当她把眼睛闭上的时候,她可以看见自己的头和脸发出白光。
  三个月后,这些现象慢慢消失了,但是,当她开始静坐以后,这些现象又出现了,并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拙火能量也恢复了,沿着脊椎骨往上流动,再往下流到面部和身体。同时,她还有像性快感一样的感受。不久,她喉咙抽搐,她害怕自己会呛死,后来,其它的症状也恢复了,而且,有好几次,她觉得自己好像得了心脏病一样。后来,这些症状慢慢消失了。但是,她突然开始坐骨神经痛,经过检查,发现坐骨有裂痕并且压迫神经。三个月的治疗毫无效果,于是她决定动手术。当时,她已经患上了脚脱落(foot drop)的毛病,从后背的下部到左脚大拇指都很痛,坐骨部位粗重发麻。后来,很突然的,三天之内,她的坐骨神经痛的毛病就消失了,而且她可以自己走路,只有轻微的跛脚。
  六个月后,她的左边小腿只有轻微的不适。她自己认为,她背部本来就有问题,但是,一直都没有显现出来,直到后来拙火发动以后,症状才开始明显化。她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很快恢复正常是上天的慈悲(a gift of grace)。后来她一直坚持静坐,所有的症状也都消失了。
  怀师:这个人脊椎骨有毛病,所以会带来头痛及喉咙的问题。静坐后发现自己脊椎有问题的人,不要马上动手术,应该先用中医的方法作整骨,或者作深层肌肉按摩。这个人很聪明,知道脊椎的问题并非因静坐引起的,静坐只是帮助她发现了问题而已。神经有问题的人,静坐时亦会有类似的现象,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这两种情况混为一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31:39 | 只看该作者
由西方人迷信密宗缘起讲述法报化三身的道理!
[南怀瑾]
这次的课的缘起,主要是因为许多西方人迷信密宗,结果都走了岔路,包卓立为了帮助他们,提出来研究实验做功夫这个课题。那么佛法到底是什么呢?在中国文字中,佛法的代号很多,佛、如来、菩提、般若、法身等等,这些名词都代表了那个东西。用现代的观念来解释,佛就是宇宙众生一切生命的本体。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一切众生,只要觉悟了就是佛,因此真正的佛法不是宗教,没有宗教的形式,没有形象,也不是盲目的崇拜。
那个本体也叫如来,它没有来也没有去,它没有动也没有静。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智慧就叫般若,这个大的境界就叫涅槃。所以追求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才是佛法的真义。拿宗教哲学来讲,这就是宇宙的第一因、初因、最基本的东西,你叫它神也好,阿拉也好,总之它就是那个东西。用西方哲学的语言,这属于本体论。这是你们首先要了解的。所以真正修行就是要找这个东西。按佛学名词来讲,成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就是体(本体),没有形相。报身是本体的显现,有形相。报身也叫报应身,有善报、恶报、不善不恶报。成佛得法身的人,为度众生而重新来到世间或者其他众生的世界,那个叫应化身。所谓应化,就是因有所“感”而有所“应”的意思。好比说你们有问题问我,我就讲了这个课,这也是应化。化身是一个变化的作用,所以中国人讲化有千百亿化身。修行就是要找回法身成佛,那才是大成就。佛法本来是破除一切迷信,破除一切偶像崇拜,一切究竟皆空。但是到了后期,佛法受到释迦牟尼以前就存在的,多神印度文化的影响而有了很大变化。印度人崇拜很多神,有很多密法和修持方法,龙树菩萨等,把这些各种各样的修法系统化,像灌香肠一样融于佛法之中,根据这个新的教法,毗卢遮那佛代表了法身佛,是本体,一切佛,包括释迦牟尼佛,包括阿弥陀佛,乃至一切众生一切万有,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它的报身是色界天的卢舍那佛。从这里产生了后来的密宗。
化身代表了变化,变化就是轮回,变化就是一定是无常,不是永恒。中国道家把这个宇宙万有叫作造化,也就是这个意思。比如我们人类,自卵子受精后,就根据父母的遗传基因不断生长变化,我们随时都在生长,我们随时也都在死亡。我们靠食物、水、空气、日光等生存,我们变化万物,万物也变化我们。
中国唐朝有一位年轻的道家神仙,名叫谭峭,他写了一本书,叫《化书》,用我国当时所了解的物理原理,讲解了宇宙的造化作用。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大的化学锅炉,我们的生命不过是锅炉里的一分子,随时都在与其它分子互相变化。他说:抟空为块,见块而不见空;粉块为空,见空而不见块。把虚空捏拢来就变成块,等于说我们生命从虚空中来,但是一旦基因精虫卵子变成了人,我们见块(见人)而不见空了;不过,当我们把这块物质的东西打碎变成了虚空,我们就见空不见块了。这个宇宙一切万有都在变化之中,没有停留,没有永恒,一切无常。在变化的就是那个本体法身的功能,它是无相、无声的,看不见也摸不著。
从现象认识本体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了解那个本体的功能呢?我们是通过本体功能变化所带来的有形有相的现象来认识本体,认识法身与化身的关系。就像我们刚才引用的谭峭的话,不管我们见的是空还是块,都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有形有相,这个现象就是报身。
其实就是那么一个东西在三个层面上轮转。这是显教、密宗、道家的大原则,你们不要被一些宗教的外形迷惑了。就像人,变成白人的样子,看上去就是白人,变成黄皮肤,看上去就是东方人的样子,其实都是一个东西变的,不要因为样子不同你就不认识了。
话虽如此讲,但本体是无形无相的,无所在无所不在,你怎么能抓得住那个本体呢?你怎么去求证那个本体呢?所以释迦牟尼佛到最后传禅宗法门的时候没有讲话,只是拿著花微笑了一下就讲完了。这就是禅宗的教法,当时大家都不懂,只有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懂了,佛也知道了,这就是禅宗有名的“拈花微笑”。换句话说,我们生命的本体、清净法身本来如此,从来没有动过。
禅宗祖师们走的路线是“直取无上菩提”。本体掌握以后,还要留个舍利子作什么呢?身体发光等等,这些也都不过是狗屁事情。轮回死亡都没有什么可怕了,死与生不过是昨天与今天,进房间与出房间一样普通,本体从来就没有动过,生命涅槃一切皆空。这是禅宗的路线。
龙树菩萨怎么讲本体呢?他写了一部《中观论》,里面讲了有名的中观“八不”,也叫中观正见:“不生不灭”,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不去不来”,“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是一元论也不是多元论,也没有两样,其实仔细讲起来不止八个啦,比如说不善与不恶,不空也不有,等等。有了这个正见,什么功夫啦、妄想啦,一概放下就是了。 所以《大乘起信论》讲了两样东西:妄想与真如。没有妄想了就是那个东西,起了妄想了,本体就动了。就像水,起了波浪就不是水了,但是波浪是水做的,等波浪没有了,还是回归到水。成功了以后还会不会死呢?当然还是会死,会不会生呢?当然还是会生,不过生与死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悟道的人说:“涅槃生死等空花。”得到清净境界是唯心所造,混乱的境界及烦恼痛苦也是唯心所造,只要心放下了,就接近那个本体了。所以佛在《楞严经》中,开头就告诉阿难:“现前纵得九次第定,犹是法尘分别影事”,你即使现在得到了各种三昧,各种定境,甚至你可以放光动地,那也不过是心理思想功能的一种变态,不是真的。换句话说,假如说你修到可以在空中飞,你去美国还要不要买机票呢?恐怕还是要买,否则太累了,偶尔飞飞还可以。再比如你身体会放光,你恐怕还是需要装电灯。至于说临死时化为虹化,那种神通又有什么用?舍利子也不过是烂骨头,佛之所以留下舍利子,不过是为了向你示现一下,表示确实有这么回事,法身有这么个功能。
凡是你修成功的东西,就一定坏得了,不修就没有了。而佛的境界是不生不灭的,不修也不坏,这到底是什么呢?你找到这个东西才是大彻大悟。
法身本体是本来空、彻底空,空也是空。你们今天坐在这里听课,五十年以后你还在这里吗?这个房子还有吗?你说你修持好,神通高,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神通最大的目连尊者,比密勒日巴、甘波巴神通还高,那又怎么样呢? 佛说:神通没有用啊!你会放光动地,但是你逃不过一个东西,那就是无常,最后一切还是会归于没有的。那些圣人,那些会飞的、放光动地的,而今何在啊?都会过去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法身本来清净,管它未来与过去!该生就生,该死就死,不生不死就不生不死,都不过是偶尔玩玩的,是水上的泡影。佛在《金刚经》上告诉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菩萨也不过是梦幻泡影,一个大魔术师而已啊!他的魔术比我们演得好一点,是法身境界。法身可没有三摩地哦!三摩地是法身的用和相,它本身没有三摩地,一切三昧都是唯心所造。
三身的修法
以我们以来讲,我们的心意识是最无常的,我们的思想情绪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永远不会停留。但是我们对每一个思想情绪都有知觉,这是法身变成报身所起的作用,是唯心的。所以禅宗祖师临济大师说:“赤肉团上有一位真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没有位子的真人(人的那个根本的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每天在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里跑进跑出,找不到自已的本来。所以云门大师也说:“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我有一个宝贝,被这个身体限制住了。柏拉图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把世界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精神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法身本体功能起作用以后,一方面产生了我们的思想意识,一方面产生了我们的四大肉体。所以法身形成了宇宙万有,包括众生生命。法身有这样的功能,可见不是空的,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再回转来改变自己的身心,这是修报身化身的原理。那么修持的方法呢?戒、定、慧。几乎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圣贤都是走的这条路。所谓戒就是从我们的心理、生理、思想与行为入手,去恶为善,达到最后无恶无善,毕竟清净的境界,接近法身。所谓定,就是把散乱无常的心宁静下来,归到清净本来的境界。戒定圆满后,你就可以自然见到万物的本体,回到本体的功能,与本体合一,慧是自然产生的。
宇宙生命的本体是空的,但可以生万有,空与有是同一个根源,是一体的两种功能。心与物也是同一根源,物能转心,心也能转物。现代人很可怜,精神思想都受物质的影响和左右,而修行就是用本体的功能去转物。现在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化身,因为我们各人的心理思想、行为、个性以及业力不同,所以我们的化身也不同,但是我们的根根统统是一样的。修行就是要转变我们的受苦受乐,以及受不苦不乐的受报之身,最后证得法身。为了让大家对三身了解得更清楚,给大家打个比喻。清净法身就好比是不起波浪的大海水,报身就好比是大海水所起的波浪,而波浪上面的水泡和泡沫就好比是化身。我们现在就是波浪里面的水点。修行就是回到本来清净的地方。药师佛修成佛了,所以有了东方药师佛,等将来弥勒菩萨修成佛了,就会有一个弥勒佛。修成后,菩萨们还会发愿回到这个世界上来度众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9 03: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