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师经浅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5 19:14: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药师经浅论-01 从三宝佛谈起

「三宝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

释迦牟尼佛为示现于娑婆世界的觉者,其位居中。

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与东方淨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分居二侧。

常谓:阿弥陀佛代表「度亡法门」,药师佛代表「延生法门」,所以超度先亡要诵阿弥陀佛,祈愿健康要诵药师佛。

如此分生别死真是佛的本意?

佛教化大众的是超脱生死啊!

释尊开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希望大众不要以假为真、沉沦欲乐,否则轮迴难已,无异以毒为药。可惜没有几人懂得世间真相,只得直揭一个更美好的所在,让迷迷众生能够坚心「出离」。往生极乐并非为了享乐,而是「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所以往生极乐的意义除了求得解脱,更是为了普度众生。

佛佛道同,东方淨琉璃世界同样殊胜。真心奉持药师佛确实能延生利命,拥有健康的身心不为别的,就是让善心大众有更充沛的利众资粮。所以什麽样的人能够和药师佛相应? 就是真心度众的人。

「三宝佛」皆有引领众生转迷为悟的慈悲证量。跟随哪一尊佛学习各有因缘,却无分别:发愿往生极乐是为了出离世间,恢復自己的清淨无染,让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利益大众; 诚心奉持药师佛,求得现世的平安喜乐,也是为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众生。

「真心度众,没有分别」-就是佛的教化,也是契入三万六千法门的根本信念。


药师经浅论-02 药师佛与娑婆世界的因缘

一切法皆有因缘。

药师佛与娑婆世界的因缘始于 文殊菩萨的一问:

一、有益「业障消除」。

「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修行一大考验就是「业障」,业障不消,难以顺遂。这个道理很简单,你打算买机票飞到国外,债主知道了哪有不阻拦的事,否则你海阔天空了,他的债却难以追讨,自然要千方百计干扰成行。所以先把前债清了,顺利登机的可能性势将大幅提高。

二、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

佛的法运可分三期:正法、像法、末法。大抵而言,正法时期的大众根基最佳,世风淳善,所以最易成就; 像法时期染污渐重,成就日趋不易; 今日已属末法,世道衰微,邪说充斥,加上大众多为贪嗔痴所惑,想要成就难如大海捞针。

世尊为了「利乐『像法』诸有情」开示「药师法门」,能够适用于「末法」众生吗?

「绝对可以!」

「世尊开示皆为正法,正法法门百百种,缘遇或有不同,条条皆是正路。」

能够认识「药师法门」更是福报深厚。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惟除一生所繫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復难于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馀。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节录重点为四:

一、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不堕恶趣。

二、如实信解者,堪为一生所繫菩萨。

三、人身难得,信敬尊重三宝亦为难得,闻药师佛名号更是难得。

四、药师佛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

修行道上能够「行不退转」、「不堕恶趣」,又有「药师佛慈悲庇护」,这是多麽好的机缘哪。

又如偈言:「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世尊慈悲,介绍一个这麽好的修行途径给有情众生,如果不好好把握,实在是太可惜了!


药师经浅论-03 药师法门的殊胜 (1)

药师法门的殊胜正是: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呪。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其一、「药师本愿」。

愿,是修行者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对大众的爱护。有愿才能行,愿有多高,成就才能有多大。药师佛行菩萨道时,为了利众发下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众生成佛愿」

佛为了坚定大众修行的信心,示现福德庄严之相。

佛不是主宰一切的「神」,众生与佛本质平等,差别只在于迷、悟之间。

佛的教化不是你信我,我给你一切; 而是你信我、跟我学,慢慢你也能成佛。

佛是成就圆满的众生,成就自己之后,努力帮助其他众生修成下一个佛。

「迷为众生觉为佛,不执不妄真快活。悟后依旧阿弥陀,旧佛只为度新佛。」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淨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破暗开晓愿」

佛现清淨光明相,一则坚定修行者的道心,再则给予幽冥众生重见光明的机会。

能度的尽心度,难度的设法度,所谓「佛氏门中,不捨一人」,怨亲平等、普度众生,这是真正的大大慈悲。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利众无尽愿」

修行的成就:「减一分无明,增一分智慧」。

佛的圆满智慧即是:一、成己-看清真相,不为表相所惑。二、化他-真诚利众,帮助众生转迷为悟。

真正的「受用无尽」、「无所乏少」不是无止尽的填满欲望,而是理解欲望也是因缘,得失有时,一味追求无异作茧自缚。明白真相就不再执着,得到了好好珍惜,失去了随顺释怀,这便是真正的无尽受用!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导入大乘愿」

「菩提」、「大乘」是学佛人都听过的词语,历来多有大德阐释提说,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就是「真诚无私,自助助他」。

药师佛知道行念不正将致修行难以圆满,甚至为了一瞬的偏差或懈怠,害得前功尽弃,由邪入恶,一堕难起。所以发愿引导修习各种法门的众生坚定「真诚无私,自助助他」的正念,不论迟速必有所成!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淨。不堕恶趣。

「得戒清淨愿」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戒」就是规矩,因戒得「定」,因定生「慧」,所以知戒、守戒、持戒是修行得力的基础。

「三聚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意指: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利益众生。药师佛协助大众坚固修行的根基,唯有根本实在,才能开花结果。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瘖痖。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诸根完具愿」

健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种种病苦有种种业因,都是障碍精进的烦恼,药师佛何等慈悲,发此宏愿拔除众生之大患,成就更多的未来佛!

有人心想:信了药师佛是不是就能马上无病无痛? 如果病痛依旧,那佛的愿力根本不值得相信!

如果有如此想法,肯定很难与佛相应,因为这不是真信佛!

真信佛就是深信因果,身心遭遇病痛,一定真诚忏悔,报尽业销,坦然自在。反之,信佛只是妄求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全然不明事理,这样怎麽对呢?

比如说:某甲常常头痛,係因过去世伤害众生,而遭业主菩萨讨报。如果只说了一句「我信药师佛」就要抹去所造恶业,这样合理吗? 如果您是那位被害的业主菩萨,能够服气吗? 如是因,如是果。圆满如佛尚且昧不得因果,岂会帮助凡夫规因避果呢?

相信药师佛的教法,就是真诚忏悔、真诚负责,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终能等到报尽福生的一刻。生理的缺陷可以看作提醒精进的自警,不管过去世如何作为,一定要把握今得人身的可贵,那麽缺陷不再是限制,反倒成为增上的遇缘。心能通了,就无碍了,一片坦然即是无上淨土!

从药师佛的第一愿到第六愿,可以看出药师佛对众生的慈悲、祝福与教化,如能用心体悟其中真义,并且老实契入生活,所得利益确实不可思议。


药师经浅论-04 药师法门的殊胜 (2)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除病安乐愿」

人的可贵就在于有人身,可以好好修行。

人的可叹也在于有人身,百秽集聚,苦不堪言,道心难持。身心安乐是求道的极大助缘,所以修行的第一桩事就是保持健康,才能圆满一切事业。如何维持健康? 就是──「明白因果」:

喜欢运动,则身强体健; 熬夜作乐,则脏腑俱损。

饮食清澹,身体负担少; 鱼肉荤腻,消化大不易。

最好是「学佛」。

行住坐卧皆有节制,身体自然健康。

安住当下少欲少求,心情自在爽朗。

此即药师大愿的真实慈悲!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捨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转女成男愿」

经上常闻「转女成男」,若干大众据以攻击「佛祖重男轻女」、「佛祖是大男人主义者」……。佛不执相,岂有男女分别心,有转女成男的说法,确实是根据世间因缘的状况来说的。

女性会有月事、怀孕等的生理状况,加上心思较为细腻,相对易有对立、分别的心理烦恼。由是观之,女性在修行路上确实比男性辛苦许多,这也是「转女成男」的主要原因。

不容否认有些女性不以月事、怀孕为苦,心性正大开朗,此为「女中丈夫」,虽为女身,实则真丈夫! 反之,有些男性纵情声色,心多奸宄,虽得男身又有何用。

又如地藏王菩萨前身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法华经》记龙女八岁成佛,可知男女之别或有遇缘的差异,却非成就的必然分野。

明白佛心就不会拘执男女之相,而能放下一切分别、执着,真心求上增进。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羂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回邪归正愿」

魔与外道,迷惑人心,毁坏正法,令人痛惋。

佛是真慈悲,慈悲没有敌人。以佛眼观,魔与外道佛性不减,引入正见,回邪归正,多一佛弟子,少一魔徒孙,这是真正的圆满。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繫闭牢狱。或当刑戮。及馀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免难消灾愿」

信佛、学佛真能免除牢狱之灾? 能,信佛、学佛必然深信因果。

未造业知畏因,必然断一切恶,岂会轻蹈法网? 已造业知受果,甘受诸报并造诸善,虽处悲愁煎逼,亦能坦然甘愿。有些大众造下恶业,以为只要相信特定宗教、门派就能免罪少罚,这是不当的侥倖心态,也错解了信仰的真义,可谓愚顽至极,令人悲叹。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飢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饮食饱足愿」

「先顾腹肚,才顾佛祖」这句话说得实际。多数人在衣食中打转,忽悠过了一生,白白浪费人身修行的宝贵机会。药师佛慈悲,为众生发下饮食饱足愿,协助众生生活无虞,利益学佛修行。

食衣住行,为维持生活的基本。生活顾不好,求道修行将是更为艰险的长路; 生活不匮乏,就有更多的心力精进提升,可知生活是修行得力与否的关键之一。

兼顾生活与修行是最佳的平衡点: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往往也看不到佛在哪裡?自己在哪裡?一味追求佳餚美食,慢慢增长贪心,日久必然一身染污,恐将造下甚深罪业。

「甘心嚼菜根,知足就是福」不让飢寒成为修行的障碍,不让贪欲蒙蔽本性的清淨,修行即生活,生活即修行,其中便有无穷智慧。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蝱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翫。皆令满足。

「妙衣庄严愿」

修行路上有着许多风景,不能确定会遇上多少障碍,可以确定的是生活会愈来愈好。为什麽修行能让生活变好? 因为修福修慧得来的。

药师佛发愿满足众生衣食无缺、妙衣庄严、育乐具足,并非凭空虚言,而是教化众生「种福得福,修慧得慧」,坚持修行必然有所受用,真正受用了就能坚定信心持续精进。

如何引领众生修行? 就是修出成果给众生看。你修得神清气爽,你修得无烦无恼,你修得自在愉快,谁看了都会愿意跟的!

药师佛告诉我们:好好修,一切皆令满足。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等到真的有了成果,不只成就了自己,同时也成了别人学习的模范,这也是一种「自化化他」。

修行者应当晓得福是修来的,也该明白福会随贪去,所以绝不会贪爱福报。受用福报的同时,他的希望是能与众生分享,能给众生作一个实例。

身在福中不贪福,知福惜福再造福--此即药师佛满众生愿的真义。

药师法门的殊胜可由十二大愿深刻体现,十二大愿的内蕴就是:身心如意。衣食无缺。回邪归正。深信因果。持戒修行。利众成佛。

只要老实修行,认真度众,就能与药师佛相应,得到不可思议的大成就。


药师经浅论-05 药师法门的殊胜 (3)

药师法门的殊胜:

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

二、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呪。

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毘罗大将 伐折罗大将 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 頞儞罗大将 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 波夷罗大将 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 招杜罗大将 毘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復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復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总共八万四千药叉,在村城国邑、空闲林中,时时处处卫护恭敬供养《药师经》的大众,可谓殊胜至极。

◎ 药叉大将是何方神圣

什麽是「药叉」? 就是常常听到的「夜叉」,据说「能吃鬼」,动作轻捷、身体勇健,一般听闻夜叉,莫不闻之丧胆,哪裡想到祂会护持众生!

人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很多事物未必见闻,可是确实存在。法界众生,难以尽数,又如人有正有邪,各界亦然,正者护持正法,邪者障碍正法。

如何分别正邪? 不可以「外相」看。即如《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可以「神通」论。佛菩萨有神通,鬼神、修罗亦有神通,溺于神通将为神通所惑。

最直截的方法就是「观其心」:正道众生一心「利益大众」,邪道众生只为「利益自己」。如何验证正邪? 观察所言所行是否「依教奉行」? 是否「合乎经典」?

常言:「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只要依佛经教,专心修行,必有龙天护法随时卫护,直至共成无上佛果。

◎ 药叉大将的护持因由

药叉大将为何发心护持药师法门? 因为药师佛的慈悲,让药叉眷属「无有恶趣之怖」。这给我们什麽启示? 纵使神通广大,如果不能彻底解脱,不免落入轮迴。一旦正念稍失,甚至堕落饿鬼、畜生、地狱,要再翻身恐怕遥遥难期。

人身难得: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大众当珍惜身而为人的善缘,感戴龙天卫护,一心深入经典,老实修佛行佛,如此方能不枉此生。

◎ 药叉大将之「五色缕满愿法」

一、准备:红、黄、蓝、白、黑棉线各7缕,线长49公分。

二、念诵:

1.念诵《药师经》1部。

2.念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108遍。

3.念诵「十二药叉大将名号」各7遍。

三、製五色缕:

1.口中念诵十二药叉大将名号。

2.同时,取五色棉线各1根合在一起,搓成一缕。

3.将搓好的7缕五綵线合在一起再搓,即成可以打结的五色缕。

四、打结:

1.念诵宫毗罗大将108遍,然后在五色缕打一个结。

2.依次念诵下一位药叉大将名号108遍,诵后打结。

3.12结打完后,再念7遍十二药叉大将名号,将五色缕两头连起来打个活结。

五、祈愿:

将打好结放回供桌前,合掌讲明此次修法要许的愿,祈请十二药叉护持能圆满成功,此愿成功后怎麽感恩三宝(如印经、放生、持斋戒、诵经持咒、佈施供养),满愿后一定要还愿。

六、安放:

将十二药叉许愿结放到红包或用纸包起来,再把所求之事写在纸上与药叉结放在一起,放在佛堂或别人摸不到的乾淨的地方。所求之事成功后,一定要打开药叉结。找个清淨地方烧掉。打结、解结时,不让别人看到、知道。(本法参考吴信如居士和忠明法师传法资料整理)

药叉大将慈悲,嘱咐「五色缕满愿法」。此法虽非一解,众说皆有感应,显见相应的关键就是「真诚」:一分真诚有一分感应,十分真诚有十分感应。

只要虔心皈依受持,如实依法修行,药师佛与八万四千药叉护法时时卫护,自然顺心如意,吉无不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20:58:38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经浅论-06 药师法门的殊胜 (4)

药师法门的殊胜:

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

二、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呪。

三、拔除一切业障。

「业障」是修行成就的一大障碍。如果本性是一颗明珠,业障就是层层迷雾,掩蔽明珠的光采,累生累世就这样矇着眼东撞西碰,了无终期。

「业障」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造作的。本性迷了,毒就起了,整颗心被外境揪着转,贪瞋痴慢疑全搅成一伙,结果事情不但没有解决,反而造出更多问题!这些除之未尽、辗转牵扯的负面能量就是业障。

如何拔除一切业障?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药师经》教我们怎麽断恶:

有诸众生。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馀财物。

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復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

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捨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捨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捨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若诸有情。悭贪嫉妬。自讚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飢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

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復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羂。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若诸有情。好憙乖离。更相鬬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塚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呪术而呪咀之。厌媚蛊道。呪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陵。互为饶益。

断第一恶:悭吝。

悭吝起于贪欲过盛,所以放不下;放不下便生愚痴、执着,贪执不去,难有成就。

「六度波罗蜜」以「布施」为首,布施可得:为人拔苦,施乐予人的「慈悲心」、无人我、彼此之分的「平等心」、不贪不执的「清淨心」,捨尽了一切贪爱、分别、执着,也就捨去了烦恼、迷惑,此即转迷为悟,也是真正的无上功德。

断第二恶:邪知见。

知见不正,所行必邪。

时有所闻:商人为了牟利,製造黑心商品;工作为了升迁,设计陷害同僚。大肆宰杀生灵,因为花钱是大爷;诈骗他人财物,自豪无本生意;散财役使鬼神,所行多为不善……种种劣迹让人间苦上加苦,宛若活地狱!

究其根柢就是知见不正,甚至妄以世智辩聪蒙昧自性、伤害人我,因而旧业未消、新业又造,如何得到善果?又怎能不落三涂!

药师佛教导大众:兴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恼恨心,各各欢悦。

怎麽做? 就是养成「深信因果」的正知见。世出世间,所行诸事,就像迴力镖,掷出什麽就得到什麽回报,如是因,如是果,了了分明。简而言之:

行诸善而不执名闻,必成大器;

为众恶而不知忏悔,终落恶道。

断第三恶:不良习性。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改,错上加错。

知错为什麽不改?因为「习性」。

就像学生都知道要好好学习,才能得到好成绩。可是心裡一旦存有「再打一小时游戏还不迟」、「明天再好好学就好」、「反正大家也都不认真」的想法,那麽就算天资再聪颖,机缘再美好,结果肯定一无所成。

谨以「三日歌」共勉:

一、《昨日歌》:

昨日会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二、《今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三、《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昨日不可回,明日不可期,唯有把握现时现刻,才有可能成就啊。更直截的方法就是学习 印光大师「时时念死」,大师开示:「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真有「生命呼吸间」的体悟,哪有功夫打閒差,又有什麽不良习性克服不了!

布施捨贪、成正知见、去恶习性,三管齐下,必不造恶,亦为善本。


药师经浅论-07 药师法门的殊胜 (5)

药师法门的殊胜:
 
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

二、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呪。

三、拔除一切业障。

()断一切恶

()修一切善

断恶即成善:布施捨贪、成正知见、去恶习性,皆为善本。

不造恶因,可远恶报。无恶报苦,身心安乐。

身安乐故,更造诸善。恶尽善满,清淨自现。

《药师经》又云:

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馀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復更生诸馀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勐。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復更受女身。

学佛的目的在解脱成佛,成佛的功德在利益众生。

成佛路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障碍,即使修得再高的境界,只要稍有退转或心念不正,恐怕前功尽弃,沦入魔道。尤其不出轮迴,难免隔阴之迷,有福报却无智慧,反倒沉溺贪爱,误了难得人身,更是教人唏嘘!

最保险的方式就是往生佛国,为什麽?

因为有最好的师友:诸佛菩萨。

因为有最好的环境:可远诸不善。

药师佛慈悲,虔请八大菩萨接引未有把握往生极乐的「善男子善女人」至药师淨土,不是淨土有高下之别,而是不忍众生继续迷途。如果淨土资粮不足,则庇护投生天人诸善趣。

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麽样的环境造就什麽样的人生,何其有幸得闻佛法:惊觉过往之不足,力修今生福与慧,发愿追随佛菩萨,自化化他利众生。

但是! 如果下辈子连人都当不起呢? 或者,往生到一个不闻佛法的所在呢? 会不会,成佛大愿随着累世浮沉而烟消雾散!每念及此,教人怎不惊心!教人如何不讚叹药师佛的慈悲!

《药师经》:

「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学处。」所谓「八分斋戒」分别是: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华丽之床。七、不着香华鬘、不香油涂身、不观听歌舞。八、不非时食。

第一戒至第五戒,保持意口身的清淨,亦即「五戒」。比较特别的是《五戒》所言是「不邪淫」,而《八分斋戒》为更进一步的「不淫」。「淫」为贪爱根、轮迴本,无法断绝淫心,修行很难更上层楼。

有人强自压抑,藉由习惯成自然,不过能够坚持到底的其实少之又少;最根本的方法是勤读经典、亲近善友,等到领受禅悦法喜,便觉淫欲之乐只是短暂,更会因为身躯衰老而索然乏趣; 法喜充满才是历久弥深的真自在。两相比较,无须强抑即能渐息淫心。

第六、七戒,培养不贪、不执的正念。苦乐之报,皆有因缘,缘聚则来,缘尽则去。遭受苦报时,大众恨不得赶快脱离种种苦恼,当然不会起贪执; 尝到乐果时,却极易耽溺其中,甚至起了邪念,反而造作更多的恶因。

怎麽做到不贪、不执?没有别的,就是「深信因果」,此后受苦知忏悔,得乐知惜福,如是事过不留心,乃能真解脱。

第八戒,长养清淨心。对于若干大众而言,过午不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概念,因为日食三餐未必饱足,怎麽可能过午不食? 事实证明过午不食的修行者不但没饿扁,甚至比三餐加消夜的大食客更要健康、精神。

食物提供了生活所需的能量,同时也留下代谢的废物。能量消耗得愈快,就需要更多的食物,留在身体的废物也就愈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病灶;反之,能量消耗少,所需食物就少,身体相对轻安愉快。

能量怎麽耗尽的?胡思乱想、心猿意马、妄言躁动、情绪不稳……念头一起,就是一分消磨。如能心平如镜,事来映影,事去影去,那麽少吃一些又何妨?我们知道虚云大师一入定就是十天半月,期间滴水未沾、寸食未进,原因就是大师片刻不离清淨。

常言「持斋」并非单指吃素,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清淨。多了一分清淨,少了一分障碍;少了一分障碍,多了一分清淨,障碍与清淨相差就在一念之距,这也是烦恼化菩提的真义。

清淨之道即如《金刚经》所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用现在的话就是「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认真处理每一段因缘,好好随顺每一段因缘,缘聚缘散能无罣碍,就是「清淨」。

修善就是消业:受苦者苦去甘来,得福者喜乐绵延。修一切善不只提升自己,亦能与药师佛相应,正念不断,善缘相续,现世可修善果,往生得去善处,善善相因,终成道果!


药师经浅论08:众善护持的药师法门

佛家讲「和」。

修身能和,可以不争、不贪、不执。处世能和,就能少痴、少愚、少妄。和,是成就人我、助人淑世的善德。成就一切事业亦需众善之和,才能功德圆满。

娑婆世界的众生能够得到药师佛的眷护,除了感召药师佛的慈悲愿力,同时也因众善护持得以成就。

一、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象徵「智慧」,提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销除业障即是修行成就的根本,一如清偿前债,后能累积财宝。

世尊应机开示:

1.药师佛十二大愿:「众生成佛愿」、「破暗开晓愿」、「利众无尽愿」、「导入大乘愿」、「得戒清淨愿」、「诸根完具愿」、「除病安乐愿」、「转女成男愿」、「回邪归正愿」、「免难消灾愿」、「饮食饱足愿」、「妙衣庄严愿」。

这十二大愿就是药师佛给众生的最大祝福:「身心如意。衣食无缺。回邪归正。深信因果。持戒修行。利众成佛。」一则安定修行的信心,二则开示修行的要领,三则点出修行的意义。

2.断恶修善:布施捨贪、成正知见、去恶习性-断恶修善是为销业之本。

3.药师灌顶真言:此乃药师佛救助众生「消除病苦,圆满愿求」的慈悲咒,一心信持将能趋吉避凶,祸尽福来。

二、阿难尊者

阿难是世尊十大弟子之一,人称「多闻第一」,是集结、整理佛经的大菩萨。世尊回答文殊菩萨的提问之后,随而与阿难一番问答:

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

阿难:「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世尊与阿难的第一次问答-坚定众生的信心! 佛不妄语! 修持药师法门确实能够现世安乐、不堕恶道、究竟解脱。

阿难:「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反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世尊:「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惟除一生所繫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復难于是。」

世尊与阿难的第二次问答-再次坚定众生的信心!遇善法而不修非常可惜,不修善法还随意毁谤更造罪过。信为善之始,信而后学,学而后修,修而后持,持而后入,能入者必有成就。

最后,阿难又问:「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呪,亦名拔除一切业障。」

阿难尊者第三次坚定众生的信心!

1.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药师法门确确实实,并非虚言,一定要好好把握。

2.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呪:除了药师佛的慈悲愿力,同时亦有十二药叉大将及八万四千眷属共同护持,此等善缘千劫难遇,如不珍惜,岂不可惜!

3.拔除一切业障:去障除妄,清淨自现,这是药师佛的莫大慈悲。

三、救脱菩萨

救脱菩萨,顾名思义即「救迷为悟,究竟解脱」,是为利益大众的大菩萨。

()
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脣乾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遶。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是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旛。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

人总要等到无常到来才能看清楚自己,可惜回天乏术,追悔无用。药师佛大神力,就在命悬之际给了重生的可能:如果能够真诚皈依,如果能够真诚忏悔,依此念念真诚,就能与药师佛相应,感得再造之机。

同样是明白因果不虚,一则无能为力,再入轮迴翻搅;一则佛力庇佑,有了改过迁善的机会,二者之差可谓云泥之别。有识者如不好好珍惜药师佛的慈悲,实为万分可惜!

()

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復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馀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綵旛。长四十九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救脱菩萨与阿难尊者的第一次对话。真心供养药师佛,真心救护众生物命,必能渡厄远灾。

()

復次阿难。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繫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穀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釆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馀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旛。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救脱菩萨与阿难尊者的第二次对话。真心礼敬供养药师佛,个人可得无病自在,众难解脱;家国可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小至大,恩无不及,药师威能,由是可知。

()

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旛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復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噉。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呪咀。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飢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馀復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已尽之命,如何增益?诚信正法,深明因果,行善销过,吉祥自来。试想:跟着药师佛学习,岂会信邪倒见?岂会作奸犯科?岂会耽淫放逸?岂会轻忽水火? 岂会不爱身命? ……不造恶因,岂受恶果!

无量诸横,必有因由,也许肇因于本世、前世,或数十世,总之欠多少还多少,分毫清楚绝无例外。很多人质疑「不相信前世今生」、「前辈子的事关我什麽事」、「我只要信OOO,就不会受报」……可是讨报一来,再多的质疑又有什麽用?

消灾远祸的根本方法就是-「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就向银行存款一样,一面努力赚钱,偿债储蓄;一面杜绝浪费,不再借贷,最后当然能成功致富。金钱的累积可以提供物质的受用,功德的累积更是心性提升、趋吉避凶的资粮。

跟随药师佛,必有大福报,近则远诸横,终则成佛果。

()

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不孝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造五逆罪,堕无间狱。

破辱三宝:三宝,佛、法、僧。破辱三宝,毁人慧命,其罪弥天。

坏君臣法:不忠于国,多生叛乱,祸国殃民,造罪大矣。

毁于信戒:学习佛法,无戒不成。破戒即坏正法根本,无异自断慧命。

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都是要不得的地狱业,一旦沉沦回復难期!如何忏除此等重大业力,就是跟着药师佛学习-然灯造旛,礼敬诸佛;放生修福,行善销恶。

四、十二药叉大将

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復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復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十二药叉大将感戴药师佛的威德,以积极的行动力护持正法。其中体现的感恩惜福、推恩及众正是真真确确的菩萨精神。

五、众生福报深厚! 药师佛大愿度众。

文殊菩萨、阿难尊者、救脱菩萨、药叉大将齐力助道。在众善护持下,终于成就「解人苦难,拔除业障」的「药师法门」。

我们除了虔诚领受、真心感恩,更重要的是学习诸佛菩萨的度众愿力,跟着佛菩萨、学习佛菩萨、成为佛菩萨,成为下一个护持正法的!


药师经浅论09:除病安乐的药师咒

学习《药师经》,可以消除病苦。

学习《药师经》,可以利益冥阳。

学习《药师经》,可以消除业障。

学习《药师经》,可以成就佛果。

我们都知道《药师经》的殊胜,可是现代生活忙茫盲,根本分身乏术,哪能挤出时间诵读《药师经》,药师佛慈悲,那就持诵〈药师咒〉吧!

南无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鉢喇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囉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

《药师经》明载持诵〈药师咒〉可以得到莫大利益:

一、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

二、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

三、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

四、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药师咒〉:有病除病,无病安乐,往生善趣,得至菩提。要能得到持诵的真实利益,最好能做到下面二件事。

第一、「了解药师佛的本愿」。

〈药师咒〉的译义是:「皈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等正觉,即说咒曰:药!药!药! 普遍救度一切众生,速速成就!」就是告诉大众:相信药师佛,学习药师佛,好好帮助一切众生。最直捷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药师佛,不管面临什麽事,都想着药师佛应当会怎麽做──凡是众生,拔苦与乐,怨亲平等,爱无分别。

第二、「坚持不懈怠的持诵」。

不管什麽时候,不管什麽处所,就是好好持诵〈药师咒〉。持咒有助不生邪念,也可以培养定功。魔消道长,久必成就。

有些人问:「哪一种版本的〈药师咒〉才是最正确的读音?」即如地藏菩萨在《大愿地藏法音开示录名相论》的开示:

静慧法师问:阿弥陀佛之「弥」字,有念「泥」音者,是否错了? 若不更正,其后果如何?

地藏菩萨答:六字法名,皆係梵音,应重口授。惟在中国,形成普遍,只可随风随俗,顺当地之通行音。诚心念之可也。若纠正音,不止此一字,敝意信何音者,即诵何音,实则音虚心真,能求于心,便为正音也。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老菩萨诚心专诵「唵嘛呢叭咪牛」,诵到屋宅内外金光闪闪,龙天护法齐力护持。一位出家师父讚叹老菩萨的修为,同时提醒六字大明咒应该是「唵嘛呢叭咪吽」,结果一改之后竟然金光没了,护法也不似既往,原来老菩萨罣碍「牛」、「吽」的读音,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诚心。

出家师父这才发觉自己误了老菩萨的修行,特意跑回致歉,表示「唵嘛呢叭咪牛」并没有错。于是老菩萨放下罣碍,继续专修,金光愈诵愈亮,成就也愈来愈高。

所以,修行在心不在口,一分诚敬就有一分成就。

又有人问:「在厕所、卧房等特定时空可以持咒吗?」其实,修行就是时时刻刻、就在行住坐卧,「心无罣碍,无有恐怖」,最好世俗杂念全部都抛空,就一句经咒诵到底。如果介意在厕所、床榻诵出声来,那就默志在心--心、咒、佛,相依相应,必有感通。

生活就是修行,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所以适合的方法或有异同,即使行路不一,只要有坚心、有信心、有恆心,殊途终归同道。

持咒是为了提醒自己:保持身、口、意的清淨。没有妄想,念念是佛,一心度众,功夫由浅而深、由粗而细,直到心如明镜:缘来就处理,缘去就放下,乾乾淨淨,没有杂染,这就是修行的真实乐趣!


药师经浅论 10:如何与药师佛相应

我们常见寺庙挂着一方牌匾,上头写着「有求必应」。

有智慧的人认识了真实的道理,就懂得相信、奉行,因此多能成就。世间多数人的「信」来自于「应」,觉得没有感应、没有利益,就不愿相信,白白浪费了可贵的人生。

佛菩萨晓得众生根性,于是因势利导,明白指出与佛菩萨相应之法。《药师经》载明:

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淨。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復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旛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綵。作囊盛之。扫洒淨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馀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

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復横死。亦復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旛。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洁。着新淨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乐歌讚。右遶佛像。復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復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蝱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馀天。惟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讚。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馀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綵旛。长四十九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繫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穀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釆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馀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旛。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佛不妄语。想求消除病苦,可;想求延年益寿,可;想求家庭和乐,可;想求事业顺利,可;想求孝子贤孙,可;想求往生淨土,可;一切愿求,皆可圆满。

怎麽求? 就是「恭敬供养」。

很多人说我也想恭敬供养,可是我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实在是有心无力!我们都听过「贫女施灯」的故事:有一位名叫难陀的贫女,以乞到的一文钱买了一盏油灯,欢喜虔诚地供佛。后来,所有的供灯都灭了,唯独难陀供的灯依旧光明,佛陀随即开示大众:「这盏灯就是倾四海之水来浇,暴风来吹,也不能熄灭。因为这是发菩提心之人所施的灯。」

又有一个「贫女变皇后」的故事:有一个贫女拿仅有的两文钱布施,寺庙的住持知道之后,亲自为她祝愿。后来贫女成了皇后,特地布施万千金银,却不见住持为她祝愿。于是她问住持:「昔日两文钱,大师亲自祝愿。今日万千金,大师却不祝愿,为何如此?」住持澹然地说:「佛法不重财宝,重要的是真诚的善心。您之前布施两文钱,心念纯善殊胜,今日大施珍宝,却存我慢心,因此我不亲自为您祝愿。」

所以「恭敬供养」跟有没有钱、有没有閒未必完全相关,只要有「心」-真心、信心、诚心、善心、恆心-就是世出世间最殊胜的供养。

佛法如此,世法亦然。现今社会溷乱的原因就是教育办不好。明明资讯流通、科技发达,为何会办不好教育? 因为大众只重视知识的堆叠,却完完全全把教育的根丢了-不相信老师。没有「信」,怎麽有「诚」? 如何能「敬」? 不信、不诚、不敬,当然得不到丝毫利益。

学佛,即以佛为师,真心相信老师,好好听、好好学、好好做,自然会有好成就。

印光大师有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往往人就开悟,得大利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信」为香,薰修善性,一心学习佛法。

以「诚」为灯,点亮慈悲,带给大众光明。

以「敬」为水,无杂无染,平等无有分别。

如此供养,必能与佛相应,满足诸愿,开启智慧,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此文出处台湾牟尼精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21: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