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轮经》里世尊告诫佛子:修定者要避免的十种无依行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 11:0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梦参老和尚讲释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无依行品第三〉

“复次大梵,又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
设使先成,寻还退失。何等为十?
一者乐着事业,二者乐着谈论,
三者乐着睡眠,四者乐着营求,
五者乐着艳色,六者乐着妙声,
七者乐着芬香,八者乐着美味,
九者乐着细触,十者乐着寻伺。”
  前面那十法是初行。还有十法,如果具足这十法,你想修得诸定,高深一点的定,三摩地就是三昧,过去生所成就的,今生有了这十种的无依法,随有一法,也会舍掉,也会退堕、退失,没有了。这十种名词,下面会一个一个解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7:29 | 只看该作者
“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
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若不能成诸三摩地,
虽集所余诸善法聚,而有是事,追求受用信施因缘,发起恶心心所有法,
于诸国王大臣等所,犯诸过罪,或被呵骂,或被捶打,或被断截肢节手足。
由是因缘,或成重病,长时受苦,或疾命终,于三恶趣随生一所,
乃至或生无间地狱,如嗢达洛迦,阿逻荼底沙,瞿波理迦,提婆达多,如是等类,
退失静虑,乃至堕于无间地狱,受无量种难忍大苦。”
  “大梵当知”,佛又叫这位大梵天,跟他说,他是当机众。这十种的无依行法,要修定的,随有一行,也不能成就诸三摩地,想求三昧求得深定,是不可能的。不但不可能成现生的,过去有的,“寻还退失”。“若不能成诸三摩地,虽集所余诸善法聚,而有是事,追求受用信施因缘,发起恶心心所有法,于诸国王大臣等所,犯诸过罪。”“犯诸过罪”,是说定修不到,还有别的善法呢?所余的诸善法聚。“所余诸善法”,是指什么呢?没有得到定,那么我们诵经,作佛事,这也是善事,这也是善法聚。有这等事,假这个余善法去追求享受,追求受用就是享受,受人家的信施因缘。因为信三宝的人,布施供养了。
     因为有这个因缘,他就去追求。追求就去化了,这是化缘的意思。化缘的时候,有时得到了,有时得不到。他的心里,就生起恶念。
     恶念,心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是与心相应的,而且是同时发起的,与心同时发起的。心只是八识心,心所有法有五十一个。但是心生起个恶念与心相应的忿随烦恼都来了,那是与心相应的、一起同时发起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7:37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国土里,在这国王大臣等所,他会犯很多错误的,因为他追求这个受用,以这个心识缘去追求。去追求了,就会犯很多的过错,犯了过错就被这个国王大臣诃责,或者被捶打,或者是被截断手足、胳臂、肢节,也就是四肢。或是受了捶打,之后,或者成了重病,或者长时间受苦,或者因此而命终。命终之后堕到三恶趣了,随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乃至生到无间地狱了。
  这里佛只是举个例子,如嗢达洛迦、阿逻荼底沙、瞿波理迦,这三种是外道。提婆达多是佛的堂弟,阿难的哥哥,他是犯五逆罪的,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他想当佛。像如是等类,他们都退失静虑,也就是退失定。过去有的,乃至于习静虑、习定的时候,不但退失了,而且堕到无间地狱了,受无量的种种难忍大苦。苦难很多,“难忍大苦”。
  你们看《地藏经》里当中有些苦,如果以我们这个肉体去承受,是无法忍受的。如果你想那个苦,你会受不了。但是受到了,你无力抵抗,也就受了。身心所受的折磨,那就是我们过去受了,都忘了。无量劫来,谁都受过,但是都迷了,也就忘了。如果那个境界再现前的话,修道的心,可能可以成就的快一点。知道苦,就不敢再造业了。
  这几个外道都是修外道定的,也是修定的。提婆达多修道修了十二年,最初出家的时候是很好的,后来他没有成道,他就抱怨,去找外道,去学神通。神通学到了,他就作恶事了,这就退失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7:47 | 只看该作者
“尔时世尊告阿若多憍陈那言:
吾听汝等给阿练若修定苾刍最上房舍最上卧具最上饮食,一切僧事皆应放免。
所以者何?诸修定者若乏资缘,即便发起一切恶心心所有法,不能成就诸三摩地,
乃至堕于无间地狱,受无量种难忍大苦。”
  所以修定必须具足因缘,资粮必须得具足。佛又重说了。佛最初成道之后,到鹿野苑度五比丘,憍陈如是上首,是上首出家的第一个,这是佛的上首大弟子。受比丘戒的当中,他是第一个,他们一共有五个人。这五个人就是五上首,也叫五比丘。他们以前是在皇宫随着佛一同出家的。他看到佛在苦行之中,跟佛一起修,后来看佛受牧羊女的乳酪,他们以为佛退道心了,不修苦行,他们也就离开佛了,到鹿野苑去修。鹿野苑离菩提迦耶没有好远,佛在迦耶菩提场成道之后,就到鹿野苑去,先度他们五个,给他们说法。他们五个是最先得度的。
  所以说阿若憍陈如是最上首的弟子,他是管理一切的分配。佛为什么要跟他说呢?因为房舍、卧具、饮食,都是听他的安排。佛就跟他说,我许可你给那个修定的比丘,给他最好的房舍,最好的卧具,最好的饮食,他在一切的侩事上,应当劳动的事都免了,叫他安心修定。为什么要这样作呢?所以者何?这就是征启的意思。我为什么要许可你对这修定者,给他们这么好的照顾。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7:58 | 只看该作者
 佛就跟他说,如果习定的人,没有资粮,没有很好的环境,他就会生起恶心。恶心虽然不是很严重的,可是他会抱怨,在修的时候,不安心。是这样的意思,这种情形,大家可能有经验过的。
  我在上房山时,那些住茅蓬的道友们,有时候大家碰到一起,到常住领完下来,拿了一小包用纸包的盐巴。“常住好悭吝,才给我们这么点的盐呢?这三十天怎么办呢?一个月才发这么一点的盐巴?”他说,常住苦,没有供养。那时候我们北方是发小米,发玉米还好一点,经得起饿,小米就不太经得起饿。哪有小米粥?是小米,三十斤,常住还留三斤。那么,三十斤留三斤,一共发给你二十七斤。这一点盐巴,你拿到茅蓬去,只能煮稀饭,修定的人需要的粮食不多。
  我要说的就是他的抱怨。资粮不足的时候,怎么修行得下去?那就去攀缘了。像我们那时候出家不久,并不是老修行,也没有缘份。老修行就想:“哪个施主该照顾我一下,该给我送来!”或者他心里就想这些,那定怎么修?佛是了解众生心,了解一切的事物。所以免了他们一切的劳务,照顾的特别好。特别好了,能不能修呢?两者都不可以,增长贪心也不可以!
  在河北省有一位大德,他发心要供养修禅定、住静的人,你要什么就给什么。有些人就到常住处,要最好的毛毡,他也给买,要好表,他也给买。而且每间屋子有暖水瓶,那时候是很高级的。他要那些人在那儿住定下来,每个屋子要暖水瓶,他给每人买一个。身体住的不好,要吃饺子,在北方能吃饺子就是很高级的,他照样给他煮饺子。而后,他这个禅定是不是修的很好呢?不是!到了最后,他的福德不够,修禅定的人渐渐的都跑光了,一个都没有剩下,他也结束了那间道场。那是一九三几年的时候,三五、三六、三七,大概不到三年,就结束了。
  过份苦不可以,过份好也不可以。好了,他又放逸。苦了,他就抱怨。可是,资缘是不能够缺乏的,否则会引发起恶心所。但是资缘特好,特方便,他的恶心所也成立了。攀缘、贪求,他定不下去,也修不下去。所以不能成就三摩地,甚至堕到到无间地狱,受无量难忍大苦。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8:08 | 只看该作者
修定行者若具资缘,诸三摩地未成能成,若先已成,终不退失。
由此不起一切恶法,广说乃至不善寻伺,往生天上,证得涅槃。
修定行者,若未成就诸三摩地,初夜后夜当舍睡眠,精进修学,远离愦闹,
少欲知足,无所顾恋,一切贪瞋忿覆恼害,憍慢贡高,悭悋嫉妒,离间粗恶,
虚诳杂秽,一切人间嬉戏放逸,皆悉远离。
如是行者,应受释梵护世四王转轮王等赞叹礼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那庾多供,
况刹帝利、婆罗门、筏舍、戍达罗等,未得定者,
尚应受此赞叹、礼拜、恭敬承事、奉施供养,何况已得三摩地者。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修定能断惑  余业所不能  故修定为尊  智者应供养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8:19 | 只看该作者
修定的行者,一定要具足资缘。那时候,诸三摩地未成就的能够得成就。要是先成,已经成就的,那就更增长,再不会退失。那么,有定力,心能降伏得住,一切恶法不起。“广说乃至不善寻伺”。寻伺,是追求的意思,不去追求的意思。这样子,可能往生到天上,证得涅槃,更能够修成。或者修四禅四定,或者四空四定,就可以生到天上,乃至再深入的修诸三摩地,乃至于究竟证得涅槃,乃至证成三乘果位。
  这是佛赞叹修定的。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
        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前面讲了很多,等持,翻寂静。修定行的人应该作些资粮的工作,修的时候,你才容易证得。你们要注意的事项,也就是环境,外面的客观的情形,你都应当注意。
  如果你还没有成就三摩地,也就是还没有得到定之前,你就要辛苦一点。初夜、后夜,你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应当辛苦一点。如果在初夜的时候,以现在十二小时计算,你在中夜的四个小时可以休息一下。初夜跟后夜这八个小时,你都应当精进的修行,不要太贪睡,“当舍睡眠”,四个小时是不够的。这是指真发心要了生死的人,我们想断烦恼,像这类的修行人,真正的信仰佛所教导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8:31 | 只看该作者
我所指的这个信心并不是我们一般的信,而是真正的深信不移。你相信佛的教诲,佛告诉我们怎么作,我们就怎么作,这样的话,才能够入道。现在我们自认为都是很信佛的,我个人感觉到是不够的。我们并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只睡四个小时,其余的二十个小时,我们都能行道吗?像我们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是专业的,专业都作不到,像大家学佛修行都是副业,并不是专业的。
  大家知道,在我们出家之后,有早晚课,我们都是两点半起来,每间寺庙都是两点半。这个规定,你到哪个庙挂单都是两点半起床,这里含着很多的意思。以前大陆上,寺庙里没有晚饭,他叫药石,也就是吃药。现在,末世的身体,不像过去古人那样的健康,就得吃药,拿这个晚饭当药。但是寺庙里正常规矩,这个药是稀饭、臭咸菜,你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吃就算了。
  现在当然不是这样子,大家如果到寺庙去吃晚饭,还是吃得很好的。有的小师父还到外面去下小馆,像我们下边那个门口,尽是小馆,这样还能修道吗?种个善根而已!真正要修行的,你应当不要太贪睡,睡眠是一盖。我们算一算,我们这一生当中,睡眠的时间占去多少?占去很多时间!但是有些人为了经营事业,或者作工人的,还得加班加点,有时候为了赚钱,他睡的也很少,那跟这个没有关系,这里是专指修行者说的。你要想修定的时候,应当要精进,不要懈怠。睡眠,这是懈怠!你把好时间都耽误了。
  有的道友们发了心,想住山里,或者我们有好多的道友居士想学古德,不睡眠的,这也很多。甚至也有不吃饭的,打一个七两个七,把时间集中起来,要修道,目的是想得定。得定有什么好处呢?大家是知道的,一有定,就能开智能。在定中的时候,你什么都明了。就像那些阿罗汉,你要是请他给你回向,他在未入定的时候,跟我们差不多。他一入定,观照起来,智能现前,他才能知道。他舍了报,就入了三摩地,证了空理。
  所以,在修定还没有成功之前,要舍掉睡眠,要精进修学。学什么呢?学禅定,要习定。但是你待在市中心可不成!汽车的干扰,让你不易入定。人声嘈杂,也不能入定。愦闹的地方是不成的。
  少欲知足,知足者常乐,不要贪求太多。我们因为贪心太大,没有觉悟到我们的肉体是幻化的,没有把肉体认定是无常的,就给他找舒服,怎么调和,怎么舒适。多欲而不知足,好多人都不会满足的。有时穷人看到富人,他很奇怪,他有那么多钱,这辈子吃得了吗?富人看穷人,说你不修福,该受罪,你穷是应该受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8:4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教我们少欲知足,像我们有些大德住在山里,他的福报很大,但是他都舍弃了,这样才能得到快乐。知足者常乐,少欲者自安。少欲,你才会平平安安的。无求,你也不伤害谁,因此,必须少欲知足,无所顾恋。顾恋就是贪恋的意思,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就我们来说,衣食住行,吃的、穿的、住的,还有一个代步的,对这个不贪恋。对于贪瞋、忿覆、恼害、憍慢、贡高、悭吝、嫉妒、离间、粗恶、虚诳、杂秽,你要具足慈悲喜舍,对治贪瞋痴爱。顾恋就是贪的意思,瞋就是不如意的时候,会生起烦恼,瞋就是瞋恨心。
  这是罪业的三根本,贪、瞋、痴。痴就是没有智能。憍慢,每个人都这样想,我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我有什么憍慢?但是,事实上不然,每个人,你回想在同辈、同事当中,总觉得我比别人强。憍,简单说就是骄气,广泛的说,就是矫揉造作。矫揉造作的事太多了,不懂装懂,不会装会。明明不成,自己还认为自己了不得,为什么把憍跟慢连在一起,这个慢就是傲慢的意思。
  穷人也会傲慢吗?穷人更傲慢。他感觉到自己很清高,特别是读过一些书的,古来穷秀才,现在有些是大学毕业的,现在大学毕业就差一点,博士学位的,硕士学位的,我记得二十几岁在上海的时候,博士是不少,在北京,博士也不少。我曾经遇到两个博士都是在美国学的,一个在康乃尔学农业的,他在大学当教授,骄傲还可以。把他捉起来关到监狱,他总以为比别人高,“我是博士住监狱!”我说:“我是和尚住监狱!”叫我陪他,他总感觉更骄傲。他这个骄傲、慢,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表现出来。任何时候,他总比人强。恐怕是下了地狱,他还觉得只有他才够这个资格下地狱。你没作这个业,你还来不了这个地方。
  像我在监狱里,住的时间太久了,跟犯人打堆的多。到了那个地方,犯人跟犯人,他也认为我比你们这些犯人都强。每个人都有这个表现。这就是俱生我执。这个很厉害!因为我比人家强,女道友无论多丑,她认为自己是很美的,一天总是照镜,都在擦洗。为什么?憍慢、贡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1:08:49 | 只看该作者
 悭,就是贪的意思,很吝惜。舍心不重!我们讲的舍是什么?是布施,慈悲喜舍的舍,舍要从你自己心里舍,不只是物质。除了物质以外,先舍心。如果你心里头舍得清净了,那就成功了。悭贪没有了,反过来就是布施,就是慈悲,就是舍。嫉妒呢?那涵义就更多了,嫉妒人家的好事,要是有利害关系,你嫉妒还可以理解。跟他毫无相关,只要是几个人,一说别人的好事,别人赞叹别人,他就说破坏的话。“他算老几,他有什么了不得!”这就是嫉妒。这类的事情很多很多,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碰到。
  在〈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第五大愿随喜功德,看见人家好事,你要赞叹,赞叹随喜,他的好事就分给你一半。我们要经常随喜诸佛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大家都知道,愿力大,下地狱度众生。观世音菩萨愿力也很大,有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文殊菩萨十大愿,我们都随喜。随喜,就分一份,看见别人作好事,我们没有那个力量,作不到,我们就随喜。随喜他,见面分一半,我们中国是见面分我一半,但是我们佛教不讲要物质,我就随喜,也不伤害他原来的,就是随喜功德,这样就可以消除嫉妒了。
  “离间粗恶”,离间就是挑拨离间。看别人要是成功了,他就要破坏。还有两舌,搬弄是非。
  像上面所说的贪瞋忿覆、恼害憍慢贡高种种的粗恶都是虚诳,脏的、秽的,也就是垢秽的。不只是放弃这些,人间的嬉戏放逸,皆悉远离。像在家里看电视,这算不算嬉戏呢?看你怎么看。如果发心的人,修道的人,你在那个情境的时候,看你怎么用心?你定不定得住?如果定得住,你那个嬉戏,就变成精进,嬉戏放逸皆变成精进。“那伽常在定”,佛大菩萨作一切随顺众生的事情,他常在定中。这些事情翻过来,就是精进。如果我们作不到,我没有这个定力,顶好远离一点,自己检点一些。有些人经常拿这个当借口,“哪有放逸!我在修道呢!”
  那是自己骗自己。如果是我们二十四小时,虽然不能够作二十个小时,十个小时可以不?作不到!五个小时可以不可以?作不到!两个小时可以不可以?还是作不到,一个小时可以不可以?也作不到!那你早晚的时候,临睡觉,临起床,念上十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恐怕还是作得到吧!或者你再多一点,念上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乃至到十者普皆回向,背背普贤大愿王的十大愿王。这个可以吧!如果这个也记不得,念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念普贤菩萨,念念地藏菩萨。但是,我们习惯上还是念观世音菩萨跟地藏菩萨的时候多。这个念上个十几声,恐怕作得到吧!作什么事,你念上十几声,都可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7 12: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