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乐山大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5 17:34: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时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为古弥勒佛的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其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又因其直接在山体上雕刻而成,故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誉。
据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乐山为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法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去世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由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诏赐麻盐之税,实资修营”,使工程进展迅速。但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由于章仇兼琼升迁离任,致使工程再度停顿。


直到四十年后,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剑南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工程,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在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修建工程最终得以完工。韦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当时大佛贴金彩绘,光艳夺目,宛如一佛自天而降。巍巍大佛,展现在人们面前。佛体与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对比,庄严神圣,给人威严、庄重、可亲、可敬之感。为了保护佛像,又依山势造出一座七层十三重檐的阁楼,将大佛覆盖于其中,时称“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大佛两侧的山崖上仍可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佛阁及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依旧巍然屹立着。


大佛造型庄严,人们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见到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他的部位结构则不甚了解。其实当时建造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对保护大佛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大佛头部的十八层螺髻中,第四层、第九层和第十八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设计排水沟,正胸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两米宽的浸水带。

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说明古人的建筑技术的巧意与智慧。据专家们考证,大佛阁独到的排水体系对大佛的防水渗透、冲刷、防风化和通风、排湿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佛阁庇护大佛数百年,也许早已成一石堆了。它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安坐于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

大佛临江端坐,雍容大度,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大佛坐东向西,通高71米。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高度可并立二人。即便是大佛头顶的螺髻,上面也可以容纳10多人围坐。大佛脚背宽达8.5米,可坐百余人;双足相距10丈远,两个人接卧也不及大佛的一个脚趾长,一个人站立脚旁也未能高出脚面。足见大佛之巨。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古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
大佛的头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事实上则以石块逐个雕琢嵌就而成的。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说明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的,而是用木柱作基础结构,再涂以锤灰雕塑而成。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成品字形的木头,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柱衬之,外饰锤灰而塑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各时代佛像雕刻艺术品的鉴别,主要是从其面相、花纹、服饰等方面加以观察,乐山大佛的造像手法简练,佛像全身比例匀称,造型饱满壮硕,姿态庄严静穆,气势雄伟。在建造过程中是严格按佛教《造像度量经》上有关尺寸进行施工的,乐山大佛以全身为一百二十分,作为施工时按比例放大的依据,充分体现出唐代造像的典型风格。


另外,一切佛像从其形体、容貌来说,基本相同。要想区别各种不同名称的佛像,只有从其手印来辨别。乐山大佛不作任何手印,仅双手抚于膝上,这种造形十分少见。根据考证推论,开初并非如此,可能右手毁于兵灾后,在历次维修时要修护手印复原难度较大,故呈今天的双手抚膝状──可从乐山大佛右手腕处有一方台遗迹窥见一斑。
如今,由于受风吹、酸雨、水渍、江水冲击、游人日增等等的影响,加上本身就是建筑在强度不高的红砂岩上,历经千年沧桑的乐山大佛佛容日渐黯淡,佛体表面模糊,风化加剧,甚至出现岩体剥离现象。


凡此种种,建于唐开元初的天下第一大佛如今虽气势犹存,但已伤痕累累了。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历代均有过维修,而最后一次,仅近十年。近年又见整修大佛工程,从生态、自然、人文、文物等方面对大佛进行综合整治和保护。


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工匠和艺术家,用简单的工具造出如此巨大雄伟的雕像,足以体现出他们伟大的天才和气魄,也显示了他们高超的雕刻艺术。乐山大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网络转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5-4-26 16:54:15 | 只看该作者
{:em (18):}{:em (18):}{:em (18):}
3#
发表于 2015-4-28 12:42:57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弥勒大佛
{:em (18):}{:em (18):}{:em (18):}
4#
发表于 2015-5-8 15:40:20 | 只看该作者
高超的雕刻艺术,赞叹!!!

{:em (18):}{:em (18):}{:em (18):}

{:em (0):}{:em (0):}{:em (0):}  {:em (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8 15: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