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6|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0 15:04: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
有人问,依佛法义理,您如何评判历史长篇小说《西游记》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若正确认知这部文学史书,首先把握住“三定”主线,容易理解通篇内容。一是定位;佛法展示为小乘教;即降妖除魔,不分三乘。二是定调;佛学常识文学化;即故事离奇,情节荒诞。三是定向;佛教人物艺术化;即个性夸张,共性因果。
其次,抓住主要人物特点,容易界定表现形象。一是唐玄奘,僧相庄严,志愿坚固;但智慧不足,有时善恶不分。二是孙悟空,离欲则刚,无贪自在;但顽习难除,所想变幻莫测。三是猪八戒,内贪外愚,心无大志;但人兽各半,喜财色图安逸。四是沙和尚,忠厚老实,勤恳无怨;但心智愚顿,行事难以周全。五是白龙马,艰辛负重,洗心革面;但恶行虽改,畜生身不得脱离。
再次,全面认知事物,容易辨明因缘变化规律。一是开始;因缘复杂万端,各表背景特征。二是过程;妖魔鬼怪作乱,主人有失察之责,各有命运不同。三是结局;根据所扮角色与善恶付出各有报应,各得其所,赏罚分明。
最后,须知是文人戏论世间佛法,容易确认真伪义理。一是大众所接受的文化趣味,不是真实的僧人戒修梵行。二是大众所闻知的人间哲理,不是佛教教义法理真谛。三是大众所见知的人事曲折,不是真实又借真实之名。
如是认知是尊重人间佛教文化现象,与戏谑佛教历史人物是两码事。有识之士提醒,不要戏谑佛教历史人物,如歌曲《法海,你不懂爱》等。既是尊重佛教信众情感,又是喝止戏谑现象泛滥,还是教诫各人免召因果。


二零一三年清明节


智慈记录整理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二】

有人问:如何认知不同人的因缘善根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无始劫来,各人造作所形成业的业习不同,产生当世对佛法因缘善根的不同;又因共业同习的不同,产生当世不同人群的不同因缘善根。众生六道轮回,在生灭法则自然运转中,善恶业习不失,因缘和合时,根芽自然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但在失去自然运转的状态下,有时会失去对佛法的因缘善根,形成断灭;也可能超出生灭法则而进入变易法则,解脱自在。法则为何会失去自然运转常态,根源有二种;一是个人造作大恶极恶重业;即当世遇恶因缘,造作十不善业至无恶不作,造作五逆重罪及伤人慧命,毁谤佛法僧三宝与违犯重戒等;除受常态地狱惩罚外,有的还震碎魂魄,为渐入器世间。二是个人造作大善极善重业;即常作十善业,依法持戒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等;除超出六道轮回证声闻缘觉道果外,有的还出离世间入菩萨品位。

因缘善根,对于不同人也不相同;有的人无因缘,也无善根;有的人具因缘,可无善根;有的人具善根,可无因缘;有的人具因缘,又具善根;有的人具大因缘,又具大善根;皆缘于各人往昔世所种福田与慧田,以及今世发心与行作。佛法的存在,对于一切众生,不管你能与不能见闻觉知,都在你身心内外发挥着作用,掌控着一切福祸造作及生命现象;若随顺善法因缘,广种菩提善根,则依自然法又超自然法,依因缘法又超因缘法,解脱于根尘绑缚,于诸佛净土无为自在乃至成就佛道;若随顺恶法因缘,自毁菩提善根,则依自然法阶段生灭,依因缘法六道轮回,于三界二十五有中不停的改头换面应受。

佛教于世间,如同一座至高无上的大山妙峰,真实存在无限秀美风光。无因缘也无善根的人,身住边地,信息闭塞,对大山妙峰的无限秀美风光无见无闻无知,嬉戏于三界火宅,迷恋色声香味触法诸尘中。具因缘可无善根的人,身住边地,信息灵通,对大山妙峰的无限秀美风光有所听闻;但身不自在,又无资粮,无法亲去游览尽观,无奈于三界火宅,执著财色名食睡诸法中。具善根可无因缘的人,身心自在,信息灵通,对大山妙峰的无限秀美风光听闻信受;但不知路径,不遇善知识指引,还在不同传说中,产生邪知邪见,疑惑是否真实,惧怕行走远路,便寻到周围小山顶峰游览观光,以为山尽一色及云峰究竟,入于外道法中,安乐人天善报。具因缘又具善根的人,身心自在,资粮富足,在善知识指引下,至大山脚下望山生惧,见闻险路横生,只好绕山仰观妙峰,品评风光秀美,乃至疲惫不堪,依法而未真修,持戒而未真行,不得生死解脱,证得诸天福报。具大因缘又具大善根的人,身心自在,资粮富足,在善知识指引下,不畏险路崎岖,不惧身心疲倦,有的精进登临第三妙峰以为究竟,证得声闻道果;有的精进登临第二妙峰以为究竟,证得缘觉道果;有的精进登临第一妙峰,虽未到达,却志愿坚固,行菩萨道不退。对于不同人不同因缘善根的认知,以此比喻一斑,若尽观全豹,尚须深入经藏。至于各人自己是什么因缘善根,依法依戒自己去认知;若自觉修有证悟者,可找明师认证,避免误判而着魔境。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记录整理





【净慧法师随缘开示系列】正式上线,
欢迎广大同修到新浪微博@重返论坛的智慈 留言,随缘解答。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22:17:42 | 只看该作者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三】

有人问:深入经藏与修行证悟,在开启智慧上有差别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深入经藏与修行证悟,二者相辅相承,都能开启智慧。但是,二者存在明显差别;一是理入与行入;深入经藏易理入,修行证悟易行入。二是间接与直接;深入经藏为间接,修行证悟为直接。而在实际参学中,围绕如何开启智慧,能深入经藏未能修行证悟者有之,能修行证悟未能深入经藏者有之,边深入经藏边修行证悟者有之,边修行证悟边深入经藏者有之,不一而论。

能深入经藏未能修行证悟者,为一生入三城数宝,见之而不能实际获得,知佛家真正富贵,客居而不能成为主人;如银行出纳,天天数钱不尽,终不能为己有,只为雇工酬薪;又如慧海数沙,日日算计没完,身尽而沙广博,只是大饱眼福。如此参学者颇多,只顾数宝算沙,品评大小多少,分辨高低贵贱,忘记自己身心时日有限,到头来落得空慧无福。若与不能深入经藏者相比,当然慧超万分,福过天壤。

能修行证悟未能深入经藏者,唯知大城有宝,由挖宝心切而直入,有的入一城得声闻小宝,而不知有二城缘觉中宝;有的入二城得缘觉中宝,而不知有三城佛之大宝;如开矿挖金,得金石而资金与技术能力不足,不能陶冶提纯及加工成器,只为金器的基本原料;又如器皿加工者,技艺精巧无比,日夜忙碌不成主人,终为他人做贵重饰物,不念身心时日有限,到头来落得声闻缘觉福慧。若与不能修行证悟者相比,当然福为三界之首,慧达天人顶峰。

边深入经藏边修行证悟者,尽知入三城路径,按善知识所指方向,精进禅行能达一城二城,发菩提心后可入三城,直至得佛法宝;如人欲远行,行前理知路径方向,遇曲折而少走弯路,见险境而不迷方向;又如向导者,理知实践两不耽误,相互印证明法了义,相互促进证得菩提,性作心之主,心为性之用,往来引度众生。若与只修行证悟者相比,福德可超三界,慧德可至圆融。

边修行证悟边深入经藏者,实知三城宝藏不虚,进一城舍一城,进二城弃二城,不入三城决不罢休,志得宝藏方肯满愿;如善登山者,边行进攀爬边对照路线图,求捷避险方法合适,前行休息合理得度;又如教练员,知轨则合理避让,明法理一往无前,减少身心精力虚耗,避免根尘因缘缠绕,性识自观妙峰空寂,心识觉知常乐法身。若与边深入经藏边修行证悟者相比,各有其长,互为增益。

如此知见,只依个人修行体会与诵经心悟而讲,不为教谁而说,仅供相互平等参学交流。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记录整理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14:05:52 | 只看该作者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四】

有人问:为什么说心法是自律法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佛法为心法,心法也称内法;即离心无佛,即心即佛。心法对于修行人而言,由身心信修法门、受持戒律、圆融事项三部分组合成一体。

信修法门,是修行人依佛传承法门,由思维静虑至禅定止观,或都摄六根至净念相继,突破身根观察宇宙人生真相的维次障碍,空破心识中五十种五蕴魔事,依次第一直精进禅行达明心见性。若心外求法,执著名相即佛,名为学佛人,实行外道法,所修不得究竟道果。现代有人辨别不清法理,见他人言行不和己意,便以情感思维认定他人是外道或邪师等,如同给物品贴标签一样随便,不知自己是否有承担因果的能力。

受持戒律,是修行人依佛所制戒轨,由言行造作至起心动念,乃至于梦中都守戒持戒,直至面临死亡都不舍戒犯戒。戒为止一切恶,行一切善,保护着修行人依法精进禅行,不因违犯规则而落因果,被阶段生灭与轮回惩罚,失去万劫闻佛机缘。若身心放逸,言行不善破犯戒律,相似修行人,实为佛法中贼,因果循环还须自受。古今有人不能明了戒义,仅凭个人知见,以相对功过说四众是非,越过辩法论义的范围,将人与法混为一谈,辩法成为毁辱攻击,论义变作强弱丑恶,有意无意引发、挑动、鼓惑四众乖诤失和。

圆融事项,是修行人依法依戒做事,由事起因终落至效应因果,及劳作应酬至佛事、法事、僧事,一切事项保持正大圆融。圆融为圆满无缺失,融通有度不过患。而在世间法中功过伴生,十事九不周,万事理难全,做事越多遭受责难越多,快马有加鞭,耕牛无夜草,故有智慧的人须有取舍,切不可欲求面面俱到;取之随顺众生守住道德,舍之世俗戏论不泯良心。其实,修行人所依戒法皆通过事项表现出来,事项又依戒法而圆融,还以世与出世大利大益自利利他而圆融,不以世俗知见而圆融,更不以外道邪知邪见而圆融。

由此可见,信修法门、受持戒律、圆融事项,皆以如法、如戒、如是而自律身心,不可强加于人,不能违逆心愿,不应自损损他,故心法是自律法。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记录整理
4#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20:16:55 | 只看该作者
5、有人问:信佛修好怎么不见好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踀在家信众中看,多有愿求心信佛,常以望报心修好。怀有这样心态者认为,今世信佛就应该一生顺利,身体健康无病,吉祥如意无灾,升官发财富贵,幸福美满长久,一切愿求满足;今天善心布施修好,明日就应该获得舍一万报,善名传遍天下,人中龙凤受敬,自由自在长寿,子孝妻贤平安,一切希望实现。如此愿求望报的缘由是,诸佛菩萨慈悲如父母,有求必应赛神仙,点石成金不费力,法力无边囊取物,随心所欲无不能。若愿求不能满足,希望未得实现,随即心态扭曲,信谁不如信自己,财力舍他是傻人,投入产出不平等,因果报应谁见真,今刮春风无秋雨;将信佛当成自我心灵向世间讨价还价的资本,将修好当作自我身心向天地买卖交易的物品。
如此信佛修好的人,多为不明教义法理的初学者,主要有二点未弄清楚;一是修学目的不明了;即信佛修好是为身心止恶向善,依法修行,持戒自律,愿求解脱,证悟智慧,自度度人等;不是愿求身外之物、我法名相、显达利养、人天福报、世间享乐等。这样的信佛心不真诚、不坚固、不长久,易改初衷或中途退失;如猫易主人,哪好哪是家。这样的修好心不纯正、不坦荡、不无为,施小恩惠或常有悔意;如市侩见利,患得患失。二是三世因果不明了;今世吉凶、福祸、贵贱、寿命等一切,皆是前世造作所种之因,才有今世因缘和合之果;今世所作形成业习之因,又是未来世因缘和合偿受之果。今世信佛修好,如同种植树木,须有生长发育阶段,待树龄成熟时才能开花结果;信佛修好不见好时,说明所种善因尚未成熟,待善因成熟时一定瓜熟蒂落,结出圆满善果。
虽于人的十分因缘中,有七分先天业习定数,有三分后世身心造化,但若行大善与大恶,也可转变先天业习定数,增损后世身心利益。在不经意的观察中发现,有的人虽不是大奸大恶,寿命却减了几年;有的人虽不是大善大孝,寿命却增了几年;其中缘故,多是了福与惜福、邪淫与少欲、贪婪与洁身、暴戾与清静等,都和行十不善业与行十善业有关。在世间行大善与大恶,在因缘上都有偶然性及特殊性,而行十不善业与行十善业却有经常性及普遍性。由此应知,信佛修好的人,应把握住行大善因缘,更应常行十善业。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记录整理


--净慧法师解答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4:3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证悟为本 于 2013-5-4 15:25 编辑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六】

有人通过网络提问,“沙湾良哥:阿弥陀佛;自从学佛以来,认识的学佛人多了。从而发现当中的一些人(年轻人)连工作都没有,他们(放生,吃饮,穿)所用的钱都是父母给的,其中有的更是动用香油。 本人的想法是;一个连自已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给的人,他们还谈什么帮别人,帮众生? 请问各位师兄;他们不会去工作,只会滿口阿弥陀佛。他们能往生成佛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我不会使用电脑打字,也不能利用网络与同参道友直接交流,有些所问只能转问而答;若有不妥,请予谅解。

这位同参道友所问,若将其分开无非二事;一为有人自己不去工作,吃穿用都是父母给的钱,还用这样的钱去放生等,这样行做如法吗?二为一个连自已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给的人,只会口念阿弥陀佛名号,能往生成佛吗?

佛于《大般涅槃经》等大乘典籍中,多有劝化世人积极入世,勤学技艺之处;不但要自食其力,还应孝养父母、供养师僧、护育眷属、利益家国等;就是僧尼,除禅七或法事外,日常也有“一日不劳做, 一日不得食” 的传统。但是,古往今来的在家人,个人有个人的因缘与福报,也有各自的无奈与状况,暂时没有工作,或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待因缘和合时一切迎刃而解。而这种状况,不是学佛人善行的障碍,用父母的钱参与放生等法会同样获得福报,也给父母增福,当然如法;只是自己得三分,父母得七分。若不是学佛人,用父母给的钱,去吃喝玩乐胡作,不如法谁又能管得着呢!

当一个人连自已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给时,只会口念阿弥陀佛名号;说明这样的人有向善之心,当涉及身心进退得失时,能够保持平和心态,正常处理身边事务,避免采用激烈极端行为,耐住性情在等待机遇,承住压力在寻求时机,在善心善行感召下,自有善人相助而好事临门,可能还会有大机大用;在《唐宋高僧传》中,有很多高僧年轻时,履历坎坷,怀才不遇而不得志,或放下已有大好前程、富贵等出家苦行;如唐朝时一行法师弃高官而译经。又如近代高僧虚云,当初为太守公子时,新婚之夜夫妻共同离家为僧尼。如是这样的人,当然能往生极乐世界而成就佛道。再退一步讲,应相信学佛人的智慧,不会自甘游手好闲于现状,自当在念佛善行的同时,于无声处在百倍的努力着,将念佛善行不碍于生活打拼。若不是学佛人,为了基本生活或富贵生活,失去道德底线者有之,男盗女娼不乏其例,坑蒙拐骗常有见闻,自利损他招摇过市,贩假吸毒禁而不绝,杀人放火让人畏惧等,人们又有多少无奈呢!

若将其所问综合为一,学佛人应自观身心善行,不见世间过失;应随顺众生因缘,不说他人是非;应增长智慧择法,不将念佛与生活对立;应知人生空、苦、无常法理,不用相对法品评他人所行佛法; 故涅槃路上无朋伴,轮回关头无故人。如是个人知见,仅供交流参考。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记录整理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4:3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证悟为本 于 2013-5-4 15:25 编辑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七】

有人问:地域间为何有太平与遭灾的差别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地域间除自然生态存在着差别外,还存在着风俗人情不同与众生因缘的差别;如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又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都是在表述世间自然法与因缘法的差别。地球上山川原野、江河湖海、地水火风、物产资源等环境条件,于时空中自然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与变化的规律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个人业习因缘的不同,感召到所住地域间的差别,在民间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说。

由于人群居住地域间的不同,自然环境存在着明显差别,随之产生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又形成思想文化、道德观念、价值文明等不同。以此不同又形成个人业习因缘的差别,太平与遭灾又随业习因缘而应现;太平祥和之地域,人们常以所居福地而自豪,多是民风淳厚,寺庙僧尼多,善人孝子多;但局部偶发重灾与时有轻灾,也随个人业习因缘在所难免,只是相对的重灾不重,轻灾更轻;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有一城市相继拆毁几座百年以上寺庙后,从饭店、商场到文化单位、工厂等,接二连三的发生重大火灾,成为火灾多发城市;但多毁财物少伤人,又限于局部。灾难多是指地水火风异动、战争变乱常发、饥饿疫病流行、杀人利器扩散等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现代社会还包含土壤、空气、水源重度污染,食物毒素残留,医药假冒伪劣,毒品走私泛滥等,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新的危机。重大灾难的发生,从科技观察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但依佛教法理认知,也具有人群共业的必然性与规律性;如地域遭灾有多发区、高发区、重灾区、毁灭区等。

凡此种种现象,纷繁复杂因果;总之差别常在,因人而异不同。人类若要永享太平盛世安乐,免受各种灾难困苦,就应从当下作起,从自我作起,多一点慈悲,少一点残杀;多一点喜舍,少一点贪婪;多一点宽容,少一点仇恨;多一点诚信,少一点奸诈;多一点祥和,少一点暴烈;多一点和睦,少一点纷争;多一点协同,少一点扰害;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欲;多一点文明,少一点野蛮;多一点善行,少一点恶搞。人类若一味索取不厌而不能及时反思顺应规律,天地自然就要以无情的报复帮助醒悟悔改;人类恐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有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时候。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记录整理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5:26:39 | 只看该作者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八】
有人问:一位母亲前天为儿子读书成长辛劳过,昨天为儿子升官发财骄傲过,今天为儿子受贿入狱蒙羞过;如何避免或减少这样的因缘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因果循环,世事难料。由于世人因缘千变万化,人生业习百态多端,求而无子、病苦夭折、忤逆相报、横事磨难等屡见不鲜,都需各自承受。面对各种因缘时,见喜则欢庆愉悦,见苦则感伤忧愁,见悲则痛心疾首,见事又踌躇满志,见名又粉饰弄巧,见利又谋化得失等,表现为欣慰与无奈此起彼伏,福禄与祸难相依而生,有时人人在所难免。虽然诸事无法避免,但是因缘可以变化;如重罪轻罚、大事化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出现趋吉避凶、增福免灾、因祸得福、转换因果的奇迹。

今世为人,对过去世造作不可重来,所成业因不可更换。那么如何转化因缘呢?只有二种方法;一是善行积福;二是露罪忏悔。善行积福,主要有礼佛供养、修塔造庙、诵经弘法等;如为小儿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可使小儿发育健壮、聪明孝顺等;又如成年人读诵《金光明经》,可使家宅平安、不遭横事等;若再读诵《僧伽吒经》,佛法风轮吹坏业习,重新调换因果等。露罪忏悔,主要有忏悔往昔所作业障,赞佛功德利益人天,改过自新禅修福慧;忏悔业障如借贷停息,赞佛功德如增本获利,改过禅修如轻装前行。如此即依法如法,方便易行。

若就所问因缘而言,父母的业习随和合因缘,以基因遗传的方式,冥中注入并形成新的生命体,婴儿出生后体征连相、秉性相随;用老百姓的话说,“做的什么胎”, 素质因缘已在其中。儿童时又受父母的业习熏染,小到各种生活喜好,大到身心品德修养,言传身教则耳闻目睹入脑,品质素养则潜移默化入心;还用老百姓的话说,“长的什么苗”, 人生格调已经形成。从少年至成年后,接受学校及社会教育,虽然可以改变心灵,但是万变不离本质;还用老百姓的话说,“结的什么果”, 生活品味酸甜自尝。至于学校及社会是品德教育好,还是功利教育好,争来论去谁又说的清,还是举个例子,自己去悟吧;现代农民,自己家人食用的蔬菜、瓜果、粮食,都用农家肥;长相一般,生长自然,产量又低;但品味上佳,安全无害。而商品用时,则用化肥、农药、激素,长相好看,生长很快,产量又高;但品味下降,安不安全、有无公害随它去了。再讲因缘,还是正人先正己,善行福慧自有余庆;还用老百姓的话说,“养儿不用管,全凭德行感”。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记录整理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5:27:07 | 只看该作者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九】
有人通过网络转帖问,“沙湾良哥:近常听佛经,有不明求答,一是蚊叮,世人三做;杀;赶;养。“杀”佛说戒,对得起佛和自己吗,“赶”,对得起蚊吗,“养”,对得起人和社会吗。二是动物植物,佛说众生平等,植物是有生命!只吃植物,对动物平等吗。三是杀;如有人在众前用机枪杀人,死多人,活更多。而我在其后有能杀止杀。能杀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闻法有疑能问,实属难能可贵;贵在释疑解惑,请法利益他人。所问属教义中戒理法相,比较常见,又比较实际。从所问中可以观知,有疑是缘于听经闻法,而不是受戒后愿求如何守戒与持戒等;故不详解戒理法相,只以方便即问所答;若预详解教义戒理,获得戒利法益而增福慧,可参学《优婆塞戒经》及《梵网经菩萨戒本》,或参学法师对戒理法相的释解与开示等。

其一,学佛人对蚊虫叮咬如何如戒处理。于受戒、守戒、持戒的四众而言,根据各自愿行不同,主要的作法有预防、驱离、供养三种。预防,随顺世俗各种作法即可。驱离,除世俗各种作法外,见蚊虫叮咬身体时,轻动或口吹惊走,以不伤及生命为目的。供养,是发起菩提心同时践行大愿的人,对待一切众生心行平等;了知一切众生虽形体不同,皆是佛悲力与众生业力和合而成;佛悯众生,行人要报佛恩,就应以身命财供养众生;同时念佛、诵经、持咒,誓愿求得诸佛加持,转身命财为法供养,使受供养众生离苦得乐生人天;故于夜间蚊虫多集处,脱光上衣专供蚊虫叮咬,日日如此,终生不改。在《唐宋高僧传》中,有如此记述;即一切外财不属我,唯以身命真供养。至于对得起谁或对不起谁,都属于心有差别;如何对治,都在教义戒理中,可依戒处理一切事项。

其二,学佛人只吃植物是否如法平等。这里应先明了法义,即佛说众生平等不包含植物在内;一切植物属器世间物体,虽有生命,却无识性,只有生灭循环,没有识体轮回。虽然如此,于戒律中也有不得随意践踏损坏一切植物,或随意毁坏暴殄一切天物,爱护自然,惜缘惜福。佛教四众倡导素食文化,也是素食的践行者,不但如法,也不违众生平等心行。

其三,学佛人为救多人可否以杀止杀。这里应先明确几个主要前提;一为是否诚心护法,属于护教护国;二为是否怜悯众生,属于见义勇为;三为是否分清善恶,属于惩恶扬善;四为是否正当防卫,属于公心无私。若符合如此前提条件之一者,应慎之正确无误后,方可以杀止杀;为防止误判,应敢于承担责任而自负因果。若违背如此前提条件之一者,不可以杀止杀;杀死一人,为助纣为虐,滥杀无辜,杀业成矣,必召因果。学佛人应以慈悲为怀,走路不伤蝼蚁命,飞蛾扑火纱罩灯,乃至动念应怜悯救护众生;受持菩萨戒的人,即使父母及国王被杀,仇恨不可加报。于诚心护法护教护国上,古有十三棍僧救唐王、僧兵抗倭寇等。于怜悯众生见义勇为上,经有杀一救百,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说。于分清善恶惩恶扬善上,书有济公传记。于正当防卫公心无私上,史有僧众护忠臣及后代事例。即便如是,如此行为仍属逼迫无奈之举,无为而为大方便开遮;如《金光明经》中,有将士信仰佛教,又为保家卫国而上阵杀敌,阵亡者善生天道法义。如是个人知见,仅供交流参考。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记录整理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5:27:31 | 只看该作者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十】
有人通过网络转帖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请问法师,如今国家安定,正是弘法利生的好时机。弟子近日心中徘徊,是出家弘法好呢?还是在家弘法方便,心中举棋不定,出家要看因缘,弟子家父早亡,家母有兄照料。在家周围人只能看到五欲而难种佛性。弟子看到众生被五欲魔王所缚心痛不已,望法师慈悲开示,弟子是出家还是在家呢?弟子今年29岁,男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佛是如语者、实语者,古德也依直心是道场。我们都是佛弟子,相互交流知见理所当然,不必客气示谦。承蒙如此抬爱信任,我也就开诚相见,将拙见坦言相赠。若有不适根基处,望请涵谅斧正。

古往今来,无量四众弟子,都以愿求弘法利生为崇高目标,将其与兴盛佛教大业联系在一起,为法忘躯乃至六度万行,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终生无悔乃至永世无悔,救度众生乃至回向法界,世出世法乃至成就菩提;如世法有说“不愿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愿求弘法利生兴盛佛教大业的佛弟子,就不是好弟子。不论出家在家,弘法利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布施礼佛、精进禅行、持戒典范、拥护道场、举办法会、译印经典、塑画佛像、修塔造庙、创建论坛、解经说法等。若将其崇高目标量化到个人身心实施上,路从脚下起步,应有具体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才能达到愿求目标。

近期目标,应为遍访参学,寻师求法。首先,以俗家弟子身相,到各地寺庙访问交流知见,参学多闻禅语校量法理;同时,亲身体验一下僧人生活,了解明白僧人修行状况,避免以后“墙里的人想出来,墙外的人想进去”。 然后,根据自己根基择选法门,再以择法眼寻求明师;明师不以名相取之,能真修实干具证悟智慧;避免出现“懵懂传懵懂, 一问两不懂, 师父进地狱, 徒弟往里拱”。其次,必须求得法门传承与受戒;一切佛法密义皆在法门中,诸佛护念加持皆是依法持戒修行人;避免误认“以因为果,不依次第禅行,只讲念佛成佛”。最后,明了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利弊,佛赞出家离欲清净,利于守戒持戒修行,益于增福增慧证道,更有助于弘法利生等;但也有布施难,在当下也受僧人职业化、寺庙商业化等思潮干扰。佛说在家诸多恶因缘缠绕,难以具足守持戒律禅行,修行如同灶台前倒栽垂荫柳,沙漠旱岗植育白莲花;但在家人布施易,若夫妻双修也可离染清净,还可自主掌握禅行时间,若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色究竟天王亲临赞叹,不久又多了一位天人师。

中期目标,应为精进禅行,证悟解脱。修行人若发心利益他人,先应救度自己;如自己未学会游泳,大喊下水救人只是空话。只有依法持戒精进禅行,自破五蕴识中魔事,证悟定空智慧,解脱于根尘束缚,达三界内诸法无我,明了世与出世第一义真谛,才能以究竟智慧弘了义法;否则,只弘人天善法、声闻缘觉权宜法。若达中期目标,需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时间不懈怠、不放逸,还须深入经藏融通义理,还须恭请明师指导与印证,才有望证悟、行入佛知见。

长期目标,应为发菩提心,自利利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自利利他,济度众生;既是今生应当发起,又是永世践行不绝。这一目标,对修行人而言,一生一世无法达到,百生千世也不具足,无量生不可知世还在继续;但当弘传正法时,随时遭受打杀骂辱,古今常有命悬一线事例。若欲详知此中义理,可诵持《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并与证悟智慧融汇贯通,可观方方佛性慧海广博无际,又觉处处续佛慧命联芳不尽;非用文字能述其详,非用语言能说其妙。

至于是否出家,只能随其因缘,乾坤自主,他人无法决定。如是个人知见,仅供交流参考。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记录整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5:30:26 | 只看该作者
【净慧法师随缘问答之十一】
有人通过网络转帖问,“溅之后又是什么呢?还能为人吗?我知道那个字怎样写。只是想知道鬼怎样再成为人。像人,动物,神仙什么的都是要“死”之后才能继续轮回。鬼一般死不了的,那他们怎样继续轮回呢。突然之间就重新投胎了吗,不要经历生死吗?不知道我表达得清楚不清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十)
我在《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中,略解过此义,没有具体详述。今日有人转问,可能当时生疑的人很多,只不过我不知罢了。故今日解答,恐有延迟,请多包涵。

此义为何略解,没有具体详述呢?缘由是此义若具体详述唯恐有人因疑生谤,于理解所释经典无益;况此义是释经注解,不碍领会佛法义理。此义为何会有人生疑呢?是因此义在三藏十二部中,未见佛具体详述过;只在一些外道典籍中有见,但也不了其详。此义为何会有人因疑生谤呢?是人们受感官认知真理的局限,理念上从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义理,去辨别判断是否谬误;经中未见佛说,只见外道有说,讲解此义者自然是外道或邪师。其实则不然,谁不知不修定空观照明了,妄议法理须负相应因果。世人也不应用已知、能知的有限知识与智慧,人为去给不可知、不可说、不可数、不可算、无量无量、无边无边、无上无上、无尽无尽的佛法义理界定顶底边际;况此义属三界内法则运转范畴,丝毫不违佛法义理。同样法理,佛对外道法的结论是不了义、不究竟,却未否定外道存在世间的合理性,是不同众生不同因缘所致;但今日世间仍然存在外道,不能将外道的存在与佛教对立起来,或用外道法的长期存在去否定佛法正大性。佛经中对此世界火车、飞机、电视、网络等未具体详述过,人们依然享受着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文明;但也不能用今日世界的科技知识,去否定佛教存在的合法地位,用相对法两边性推翻佛法出世间的唯一性。佛教四众弟子,谁也没有天天照着书本讲话,或只说经文上的话;况且是释经解法,更不能照本宣声。但皆知严格遵循教义宗旨,顺应法理内容,绝大多数人都自觉的如法、如戒行作,保持着传统的佛教家风,辩义而不乖诤,举戒而又和合。说实在话,我本不愿具体详述;但为答疑解惑,又不得不讲。

渐(聻)是什么呢?是妖魔鬼怪类,造作极恶获重罪,再重返地狱难惩其过,有的被天王按天律用法器斩杀,有的被护法用法器震碎蕴识体性,形成片片残灵而失去知觉功用状态,能量分散而不能再聚而成形,蕴破识坏似灰飞烟灭;如电子物件的消磁,将蕴识中含藏的恶毒强制净化。故在一些外道典籍中,有妖魔鬼怪类畏渐之说;是用惧死心理,告诫妖魔鬼怪类勿作罪恶。渐入器世间后,依附到草木上,有生命之体,无心理之识。待贤劫后器世间劫火生起而毁灭,又待星宿劫器世间成住时有佛出世依愿而重合,再恢复蕴识体性而入轮回。

佛法中有众生皆有自性,自性不生不灭,怎么还有蕴破识坏似灰飞烟灭呢?佛于《大般涅槃经》中说,“善男子。是故如來於是經中說如是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是名為著。若無佛性是名虛妄。智者應說眾生佛性亦有亦無”。“善男子。若有說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定無佛性。是人亦名謗佛法僧”。众生自性于蕴识中非内非外, 有如虚空, 无如不见。由于六道众生蕴识,分别于三分组成,一分存于忉利天为法性,一分存于地府为应识,一分存于世间为报身。被震碎的是报身一分蕴识,而天地二分依然存在,天地坏时寄往他方;故有未来佛劫佛依愿力安立法界时,将分散能量与片片残灵重新聚拢,与天地二分重新组合,故众生自性不生不灭。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记录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 07: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