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参老和尚:白马驮经与焚经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5 14:3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索达吉堪布国际佛学网http://buddhistweb.org/index.php/ddjy/5223-%E7%99%BD%E9%A9%AC%E9%A9%AE%E7%BB%8F%E4%B8%8E%E7%84%9A%E7%BB%8F%E5%8F%B0



梦参老和尚

外道的仙人,像我们大家看的历史上那些剑仙小说,我们中国也有。地仙、八仙,如汉钟离、唐朝的吕洞宾,他们也有通,但他们只能得到五通,他是修得的。这种变化的神通力,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他们都会变化种种身形。就像那些阿罗汉也都能变化身形。大阿罗汉变化身形,只能到逼不得已非得用神通时他才用。

汉明帝的时候,蔡愔、蔡景他们去印度,梦见了金人。后经过傅毅一说,汉明帝很想求,于是就派两个代表到印度去请,半路上碰见了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圣者,用白马驮经。就把他们请来了,那是有佛教有经卷之始。给这两位高僧请来之后,专给他们修个宫,叫“白马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寺庙。寺庙在汉朝的时候称为“衙门”。把他们安置在洛阳白马寺,在白马寺翻译经典。

那时候中国的道教开始很盛行,三山五岳,衡山、华山、泰山、恒山、嵩山,这五岳的山上都有林立的道观,佛教没有。道教感觉到如果佛教在这儿兴盛起来了,道教将来可能就不会这么盛行了,会被人家轻视、抬不起头的,他有这种嫉妒、障碍的心理。道观的代表人物叫褚善信,他们约一千二百人,联合起来跟汉明帝要求,要跟摩腾、竺法兰两位圣僧较量一下。现在讲叫比武。怎么较量法呢?汉明帝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东边修道教的,东边为上首,那时候还是尊重道教;西边是摩腾、竺法兰两位圣者,他们没带好多经来,只有《四十二章经》。白马驮经没驮好多。古时经不是像现在这样印刷的那么简单,上面好多竹简,一带起来。说读五车书,我看过去说书富五车,没有几本!这是他们的书。

当时他们比赛的时候是在洛阳南门外,大家看这个历史上都有记载的。搭起来三个法坛,道士的经典三百六十九卷,放在东坛的上面;诸子百家的二十七家的书籍,像旬子、老子、孟子、庄子等这一类的子书,共二百三十五卷,放在中坛的上面。还有祭祀天神的祭祀品,也都放在中坛的上面;给这两位高僧在西面的西边建了一个坛,带的什么呢?就是《四十二章经》,还有他们带的佛的舍利和书,也放在西坛上。

较量的第一个节目是僧、道两家的辩论,讲道理。辩论,这个道士就输了。为什么?道士他没学过因明。印度来的竺法兰圣者,他在印度因明学学得最详细。理论的辩论都有一定道理,必须得学因明学。你要列出宗旨来,宗什么因,因什么,完了你还得加个譬喻比方,这个比喻必须得跟法相合。举个例子吧,说音声无常,一切音声无常,过去就没有了,这就是宗。说音声无常,我立的宗是音声无常。你说音声不是无常的,是有常的,那你就举例来辩吧。这里只是举这么个例说,他们当时辩论的不是这个。我们把它说成了佛教术语,就是宗,宗旨,就是我们出这么个题目。现在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就是题目,就讨论这个经的题目吧。

当辩论的时候,道教就输了。西藏的教义,西藏讲经的时候很少,没有,都是靠辩论来。好比你也读这个,咱们同班的同学都读的《阿含经》或者读《俱舍论》,对《俱舍论》你必须得背它,到辩论场去不许看书的。比如我引到《俱舍论》的一段,我立个宗。你说我立这个不对,那你就必须得跟据其它段落所说的内容来驳斥这个。咱们就说这个音声无常吧,这就是宗。音为什么无常?这就是因。音为什么无常?要辩论这个,辨明这个声为什么无常?音为什么无常?得举例、喻。好比我敲这么一下,这个声音我不敲就没有了。就因为这个,我说它无常。我又敲,它又来了。宗、因、喻。我举音无常,我的音无常,我的宗旨就是音无常。音为什么无常?因为它经常有间断。我若没假外缘,它就没有了。假外缘,我一敲声音又来了。这种比喻道教当然就输了。这是第一个节目,没有较量赢。

较量的第二个节目是比赛神通。怎么比赛呢?你说你这个经是真的,我说我这个经是真的,咱们用火焚烧,哪个被烧化了就不是真的。两边一起点火烧,道教的跟诸子百家的书都烧化了,随风飘走了,没有了;而佛经不但没烧化,佛的舍利还大放光芒;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也涌升虚空,现大光明,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一下又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现这些八面神通。道教又输了。

当时在场的得到佛舍利光明加持的很多人都发心要求出家。道教的首领褚善信跟费叔通,当场就气死了,其余的以吕惠通为首的六百多道士,太傅张衍就劝他们说:你们还是皈依和尚出家好了。同时汉明帝也让他的宫里面一部分大臣和宫女出家,这就是有僧之始。经书是《四十二章经》。据说《法句经》也是那时带来的,但没有详细记载,故不能做说明。

从汉明帝起一直到唐太宗朝,这个古迹都叫焚经台。现在好久没去了,不晓得这个过去一直保存的古迹还在不在?

相传唐太宗曾为此焚经台做了一首诗。他每次去了都很感慨,他说“门径潇潇长绿苔”,石头上都长了绿苔,说明了这个地方古迹已经荒芜了,再也没人到那儿去了,也没人整理了。“一回登此一徘徊”,每逢登到这个台上来,想望古时候大德的圣迹时,心里总不忍去,每来登此一次,总是徘徊不忍离去。“青牛谩说函关去”,唐朝时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到西天去化胡人,说他的道德经生化的。这个不可靠,实际上老子没过函谷,也没到西天去。他这里是引这个诗。过去传说:“白马亲从印土来”,白马在印度,不要老子去了,印度已经来了,这是指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来了。“确定是非凭烈焰”,当时究竟谁对、谁不对呢?一把火一烧,就知道了谁对、谁不对,依凭着这把大火。因为要想分真和伪,“要分真伪筑高台”,这个台就是来分道教、佛教二教的,谁是真、谁是伪。“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

这首诗我有怀疑,不一定是唐太宗做的。唐太宗崇道教,很崇道教。因为他姓李,老子也姓李,他说:老子是我的祖先,我不能够把我祖先低了,让佛经在上。他也崇佛教,从他那个时候始,佛教确实是大兴。因为那时候来的高僧大德都有神通,像佛图澄大和尚,那神通大得不得了;像达摩尊者,也是那个时期来的,这些大阿罗汉都是有神通的。刚才这是一个插曲,证明那时候的阿罗汉确实有神通,为了护持正法,到必要时他可以现一现。

文章来源:梦参老和尚宣讲佛说元量寿经(1993温哥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9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