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常惭愧佛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一些佛法文章收藏帖,供养师兄们。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08:55:10 | 只看该作者
心灵之歌

听,这是经验心的歌声:
不依赖任何哲学,
也不期待任何的完成,
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放松。

用自己的心去体验自己的心吧,
在过去已经过去,
在未来还没有来到的时刻。
投入你的全部,在安然之中,
于是,自我,以及属于自我的,
都没有发生,也无从寻觅。


因此,一切看似真实的,
却如天空中的雾气,
从它而来,从它而消融。
心,完全地开放,
任何事物均未曾凝结,
这是鲜活未曾改变的空间。


当事物出现,
它们并不能改变这个空间,
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追随心念,
就是轮回和流浪,
而心念根本没有实体。
排斥心念,
好象追逐石头的狗,
不懂得去咬丢石头的人。


心就好象是水,
虽然凝结概念,
但广大的基础从来没有改变。
认识心的固有特性,
就是空无而光明!

并且充满活力!

这是自发的璀璨,
这是远古的宝瓶,
将它收在心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08:58:37 | 只看该作者
晋美林巴最深的教言

一个人踏入佛门真正想修行时,常常会有魔障出现。
此时应该远离恶友,不随波逐流,小心翼翼地观察;
不论与谁接触,都应坚持独立自主的风范;
因为即使说真语,也会增长贪瞋心,所以应当视世人形同陌路,坚持禁语;
对因果善加取舍,发菩提心;
无论在深山还是城市,都应观自己的内心;
不论快乐还是痛苦,都应断除分别念,观心的本性;
时常处于如梦如幻的境界;
观察自心不生不灭的本性,后得之时善根回向菩提。
这就是我最深的教言。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09:05:15 | 只看该作者
如意宝

不要被轻率的欲望之念套住,
扩大觉性的尺寸,平稳地安住于它,
并且愉悦、解脱在那巨大、开放的空间。


修行伊始,思想犹如谷底的急流,
中间时,平静威严犹如恒河,
最后,一切河流归于大海一味,
因此,心念溶解于母子光明合和的状态。


特别是,无论什么疾病、敌诅、鬼灵来折磨你,
不要尝试用仪轨躲避他们;
相反,应该修持这样的禅修:
直接对治问题和调伏烦恼为——所有经验均为一味。


去一个引起恐怖的地方,
一个森林,一个火场,一个孤岛,
或是一个荒园,一个岩洞,一间空房,
或孤坐于树下,等等,然后观修:
转变身体、血肉,一切现象与实体,均为不死甘露,
然后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当他们满足以后,放射慈爱的光芒,轮回和涅磐的全部充满明光不死甘露。
下施天下一切众生,满足于不死甘露之味。
拥有大威德与大力之具誓神灵和护法,
成为你的客人,并且六道一切可怜悯之广大境域,
还有债主、怨敌、违缘,
一切均享受饱足!


然后,确信轮涅一味,在法身纯粹心性中,
走、坐、跑、跳、谈、笑、哭、唱,

交替地柔抑或躁奋,象一个疯子一样。
最后安住在平静和喜悦的状态中。


夜间,睡得安祥并自然,
解脱一切浮想,解脱于专注或散乱之念。
睡在内具本质空间中,
持续完美地注于净力。


当以上述方式修行时,疾病和怨敌,将自动地缓和、消失,
你的见、修达至确信,你的证悟有如天空,你的禅修自然绚烂,你的行为有如儿童。
没有任何框架和参考点,你自发地行动,象一个疯人自他区别,你是一个圣人!
离于言说,你的声音有如优美的空谷回声,
根本无欲求于任何事情,你有如大鹏高高飞翔。
你象一头无怯无畏的狮子一样!


一切从开初就是解脱的,犹如清明云朵自由徜徉天际,
如此的瑜伽士是真正的善逝、持明!

他值得最大的尊敬和顶礼!
他比如意宝,还要珍奇!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09:06:39 | 只看该作者
智者们的歌唱

儿啊!

内在的觉醒才是重点,
只要试着保持内在觉知本身的清明觉性,
也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此外别无他佛。
只唱些精神赞颂的歌而不唱诵传统的佛教祈祷文;
不修仪轨、不持咒、不诵经;

完全抛弃各种宗教的形式。
除了明心见性,了悟个人本具的佛性外,没有任何外来的佛是值得崇拜的。


开悟之道远比仅是遵从仪式更深奥。
在证得了与上师无二无别后,从不曾刻意去培养、发展或转换任何事情。
当日常生活上各种境界呈现时,都能当下直心回应。
在此娑婆世间,已超越所有修行的方法,享有彼岸开悟之乐。


玛吉拉准唱道:
只要安住于自然状态中,
为何尝试在空中打结呢?
先松松地上紧,再松松地放宽──不执守于一切。
当它走时,就让它走。
宽坦安住在你当下之中。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09: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惭愧佛子 于 2012-12-2 09:09 编辑

来自于我的师兄的一封信

宗萨仁波切的父亲——听列诺布仁波切说:“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就是佛法。”很多修行人都有过或梦想过惬意的“修行生活”。在一种相对与世隔绝的氛围中,与一群志同道合的道友彼此安慰、鼓励,这种想望并非不好,但若以为这就是修行,则加入的只是“成佛者俱乐部”。尤其是,假如这么做是为逃避痛苦或冲突而不正视与解决问题,最终结果只能是梦醒后的头疼欲裂。

法会也好,放生也罢,都是积累资粮或补偿业力,但非佛法核心。佛陀不是为指挥众生去买鱼放鱼而从兜率天掉下来的。他是为一个誓愿:让众生在痛苦与问题中去直面、洞悉并超越烦恼,获得自由的解脱。佛陀说,不是物质世界绑缚我们,因为世界并没有手能去扯我们的头发,是我们的概念心作茧自缚。根据我所了解的文殊菩萨,他通常不只说“美丽的女人也是脓血组成”,因为有人会认为脓血也美!文殊菩萨真正要表达的是,我们认为事物美丽,这是一种束缚;认为事物不美,也是一种束缚。美与不美都是我们赋予事物的,之所以会这样或那样赋予事物以概念,全因某时某地某个概念会让“我”觉得放心与安全。这一来,自我感得以保存,而“它”想继续被保存,就必须执着并赋予概念以真实性,这几乎是恶性循环!于是,执着就带来痛苦。因此佛陀说,执取是苦因!因我执,而烦恼;因法执,而无法究竟觉悟。

一切事物本身离于美或不美,换句话说,一切事物本身离于我们的概念判断。我们无须解脱事物,需要解脱的是对事物的执着与概念,所以大圆满续部说,即便观想本尊也不究竟,因为观想依赖于预存的“神圣与不神圣”的划分。但若对一个不能安住大圆满的人来讲,他确实需要好好修行观想,这会让我们渐次认识到概念是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判断的。不是佛法无效,是我们不会用佛法才导致良药无用。

类似的,极左或极右都不是佛教徒,真实的佛教徒是深刻领会“一切合和事物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会导致痛苦;一切主客现象都没有究竟实质;涅盘超越任何概念预谋”的人,做个默默无闻的佛弟子一世,好过成为一个名义上的左右倾佛教徒一万世。没有什么幸运的家伙,大家都是菩提路上的探索者,每个人都有问题与痛苦,而诚实地透过问题去成长是唯一的幸运。

我们在别人身上发现的善良、温柔、爱、包容以及灿烂,都是透过自己的心而被感受到的,那是我们在放松自我紧缩感的刹那,本性所显露的本俱品质。可惜我们以为爱或喜悦是某个对象给予的,于是贬抑并侮辱了我们的本质,错把快乐与幸福投射于外界。事实上,我们期望的一切幸福与喜悦都来自于本性的发散,错认为它们来自于外面,就产生各种希望与恐惧,于是追求与痛苦就无可抑止地升起。但也无须厌恶痛苦,创巴仁波切说:“混乱应被视为大好消息!”混乱可以彰显我们的症结所在,让我们通过洞悉混乱而开放出智慧——全看你的心如何定义与使用它。所以上师瑜伽里讲:“每当适逢顺境,要知道这是上师的恩典;每当遭遇逆境,要明白这是上师的加持。”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09:09:4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概念心总在希望与顾虑中游荡,但就像魔术若被揭穿,便再也吸引不了我们。同样,一旦了解概念心的本质就是乱起乱灭,如水面笔划,随划随消,则它们便失去力量,觉性就会自然渐渐显露。事实上,觉性每刻都在,只不过念头的云雾暂时遮蔽了它。若懂得将心安住于无任何所执的任运自然状态(即大手印或大圆满安住),便可认识法身,则一切其他修法均不需要。若不懂或不能,才需气脉等那洛修法。佛法上无一物可增加,亦无一物可失去。在禅定中,头脑与自我感仍然运作进行,但在大圆满安住中,我们发现自己安住于超越头脑的状态。思想在明觉看护下不再活动,但不是失去意识。那是完全当下且觉察的状态,好像镜子能反射一切好坏事物,镜子本身却不被染污及扭曲。心的本性能觉察任何出现的事物,却不影响心的本性。大圆满需明确分辨“心性”与“心思”,发现自己本然心性及其内在明察力(明觉),就是安住大圆满的意义!

西方著名大圆满行者Reynolds一旦按窍决安住,则无需再担忧与期盼任何觉受,无论升起什么,都不过是念头而已。它自然显现的同时,当下就自己解脱。大圆满的直接敞开,是既没有什么可抓取的,也没有什么要对治的,这当下明朗自发的觉察,不是造作出来的,因为无从消失,明知却无执。一切所见对应于身,一切所响对应于语,一切心念对应于意,若自然安住,同时觉察三者对三者的执取自消,于是,身语意三业自然转为化身、报身、法身的佛之三密。
17#
发表于 2012-12-2 10:58:32 | 只看该作者
{:3_111:}{:3_127:}
18#
发表于 2012-12-7 18:06:36 | 只看该作者
智慧真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8 06: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