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06|回复: 14

普光师兄答问:如何克服因念佛、持咒读音问题产生的疑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4 2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修行的困难,还望各位同修赐教。

说起我和药师佛的缘分真的很巧,我在受三皈依的时候就是在福州开元寺的药师佛面前。但是一直没有系统的去修药师法门。最近在修的时候心神总是陷入到一种怪圈,就是纠结于念佛持咒的读音问题。应该说那就说妄想,但是总是回去想。比如我在念佛时有时会想到我们念的是过去大得翻译给我们的,我们是不是只有学习梵文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呢?因为古代也不是用现在的普通话去念,当时的语言更接近客家话或是闽南方言。最近总在为这个东西烦恼,还请各位同修帮忙
发表于 2010-12-24 23: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一種修行中「疑障」的出現,必須堅持下去,才能突破障礙。
若是古代大德認為念梵音佛號才有最佳效果,那他們為何要翻成中文呢?
念佛跟持咒是不同的,念佛不需要念梵文,因為念佛主要是憶念佛陀的各種功德等等,
佛號是一種與佛相應的媒介,真正的力量來自於您的心念與佛的願力。
念中文的佛號,並沒有所謂效果減弱的問題。
念佛最重要的是你對藥師佛的信心,這才是關鍵所在。

但持咒就一定要讀音準確,才能達到效果。
有人說讀音不正確,佛菩薩還是會知道。
連密宗的人也持這種說法,這樣密咒的不共性不知何在?

是不是只因為自己無法讀梵音而做出的一種解釋,那就不得而知了。
若真的這種說法成立,那又何必要念咒?直接念佛就好了。
念不准乃至念錯音有感應,是因為你的心力專注集中的關係,
咒語中的特殊意義還是無法體現的。

比如說:網路上有流通《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錄音的MP3,把「sarva(一切)śoka(苦惱)vi-gate(消除)」讀成了「sarva(一切)sukha(幸福)vi-gate(消除)」
sukha的發音近似漢語的「蘇卡」,意為「幸福、快樂」;而śoka的發音近似漢語的「肖噶」,意為「憂愁、苦惱。如果讀錯了,整個一句話的意思也就變得正好相反了。如果把咒的意思念反了,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必須重視以梵音誦咒的理由:

佛陀在世時曾以「六十四種語言」宣講佛法(詳《普曜經‧卷三》、《佛本行集經‧卷十一》、《大莊嚴經‧卷四》),而當佛要宣講咒語時,根據藏經記載都是用「梵音」的,舉證非常多,如《大正》十九冊頁182上、623中、640上、二十一冊174上、892上等等。

試舉《佛頂尊勝陀羅尼》載:「夫誦陀羅尼,務存『梵音』,但取其聲,不取其義。比來多失本音,良由『翻譯文字』有異,遂使學者多疑不決……今所翻者,稍殊往譯,應合『彈紐』,具注其側,幸請審看,萬不失一。不應『彈紐』而『彈紐』者,是陀羅尼之大病也。若無側注,不假紐聲,但依其文,自當周正。所有『口邊』字者,皆須彈舌而言之,側注平上去入者,依『四聲』而紐之。所注『二合』者,兩字相和,一時急呼,是為『二合』也……一切佛部陀羅尼真言,一切菩薩金剛等陀羅尼真言,悉皆如是……如擬學梵音念誦者,先須學梵音」(詳《大正》十九冊389中)。

宋‧贊寧大師云:「又舊翻祕咒,少注合呼,唐譯明言多詳音反,受持有驗,斯勝古蹤」(《大正》五十冊725上)。文中強調學陀羅尼者一定要「務存梵音」,而且「但取其聲,不取其義」。唐譯密咒多用「反切」去詳注「梵音」,所以才能「受持有驗」,這都是要求要用「梵音」持誦咒語的明證。

劉繼莊的《新韻譜》曾言:「自明中葉,『等韻』之學盛行於世,北京衍法五台,西蜀峨眉、中州伏牛、南海普陀,皆有韻主和尚,純以習韻開悟學者」(見《趙宧光及其悉曇經傳》一書,新文豐),可見歷代祖師早就有以「悉曇聲韻梵音」之學來教導學人,在當時甚至以「參禪」為大悟之門;「唱韻」為小悟之門,可見以唱頌「悉曇梵音」的法門是為進入「開悟」的重要方法。

宋‧鄭樵《通志‧六書略》第五論云:「今梵僧咒雨則雨應,咒龍則龍見,頃刻之間,隨聲變化。華僧雖學其聲,而無驗者,實音聲之道有未至也」。這是說任何宗教都有一種神祕的加持功力,咒語即是其中一種,但須依照它的「原音」來持誦,才能顯現出咒語的神祕力量。如果聲音不準確,距離所謂的「原音」太遠、或太離譜,那麼咒語本來所蘊藏的神祕力量就不能百分之百發生它的功效。換句話說,我們持咒全憑一念的「真誠」與「精進」,不管它的音準不準,當然還是會有感應的,不過很可能只是「事倍功半」。

持誦真言必須重「聲相」分明準確的經典說明:


《加句靈驗佛頂尊勝陀羅尼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唐開元中,五臺山下,有一精修的王居士。連續念《佛頂咒》六年都不曾見已亡的父母,疑咒無驗,欲生退心。忽見一老翁儀容。甚異。語云:「非是咒無靈驗。亦非君不盡心。斯乃去聖時遙。翻譯多誤。咒詞脫略,遂失其徵」。老人即口授,令依此文句持誦。……後即見亡父母遂來……云:已乘兒精誠功力,近得生天(詳《大正藏》第十九冊頁386上─389中)。

一、《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19》 T20, p0900b載:

「彼真言行人或求成就,用『音聲相』作成就法,依彼『五音』,離諸『訛略不正』言音,若得『言音具足』方為圓滿,乃得相應成就。若不依法及『聲義不全』,於諸真言不得成就。」

注意:五音指「喉、顎、舌、齒、唇」,如ka行【喉音】、ca行【口蓋音】、ta行(下面有一點)【反舌音】、ta行【齒音】、pa行【唇音】。

二、《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2》 T18, p0725b載:

「持誦真言不依法則,及不供養,已不清淨故。真言字句,『或有加減』,『聲相不正』,不獲廣大諸妙悉地。亦復如是。」

三、《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10》 T39, p0688b載:

「又當觀想字字句句真言之聲,如前次第相續輪環不斷,一一『聲相明了』,如鈴鐸風梵之音,次第不斷,而入其身遍其體內。以此因緣,能令身心掃除垢濁。」

四、《妙臂菩薩所問經‧卷2》 T18, p0751c載:

「二、真言者。以所持誦本部真言之時,當令『文句滿足』,『聲相分明』,所有欲求成就之法,皆悉具足不得闕少。又須得諸佛菩薩先所居處,得是處已如法持誦,決定獲得意願滿足。

五、《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2》 T18, p0726a載:

「真言文字,勿令『脫錯加減』,『聲相圓滿分明』,所成就法皆悉具足。於佛菩薩所居之處,如法念誦。即便當獲意樂成就。

所以最省事的,就是直接念中文的藥師佛的名號,就可得到大願力的加持。也不需要煩惱念不正確或有沒有灌頂的問題,任何人只要直接專念藥師佛號,就可以得到藥師佛大願的加持,還有什麼念法比這個更加方便直捷的呢?
发表于 2010-12-25 09: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最省事的,就是直接念中文的藥師佛的名號,就可得到大願力的加持。也不需要煩惱念不正確或有沒有灌頂的問題,任何人只要直接專念藥師佛號,就可以得到藥師佛大願的加持,還有什麼念法比這個更加方便直捷的呢?


普光師兄說的很對,直接念佛名聖號,最穩當,最直捷。


{:3_129:}
发表于 2010-12-30 0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2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师兄,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这可能就是普光师兄说的“疑障”,念佛应该念念不生疑,这才是用心念
发表于 2010-12-30 2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棄疑蓋者,以疑覆心故,於諸法中不得信心。信心無故,於佛法中空無所獲。譬如有人入於寶山,若無有手,無所能取。然則疑過甚多,未必障定;今正障定。



上來四蓋已竟,此第五棄疑蓋。疑者疑疑惑惑,猶豫不決之謂。有此疑心,則於佛法不能生於正信,遂失如來無上知見,故此疑心,實為眾惡之本。當知此疑,非特為眾惡之本,且為萬善之先,如禪宗之看話頭,先欲人起疑情,則以此疑為寶,所謂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是知此疑又為功之首。然今所言疑者,非禪宗之疑,乃猶豫不決之疑,故能蓋覆真心,退失信願,於諸佛之無上妙法中,不得生於信心,當知佛法大海,信為能入。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若無信心,則於佛法之中,空無所獲。欲研究佛學深邃佛理,非從信入手不可,故云:「天雨雖多,豈能潤無根之樹,佛門廣大,亦難度不信之人。」無信之人,猶如無根之樹,佛海廣大,如天雨之過多,以廣大法雨,難潤無信根之人,縱經塵劫,亦無利益。譬如有人,入於寶山,往取珠寶,若無其手,終無能取。何以故?以其無有手故。當知無信心者,亦復如是。手即喻信心,寶山即喻佛法寶藏,寶藏者何?即所謂三明六通、四諦六度、三十七道品、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等法,悉皆如來寶藏。若無信心,則於佛海中,難得實益。然則二字,乃轉語之辭,謂疑道繁多,未必悉障於禪定,此簡非今所講之疑蓋,乃障定之疑蓋也。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
发表于 2010-12-30 21: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疑法,世人多執本心,於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心生猶豫,即法不染心。何以故?疑障之義,如偈中說:



所言疑法者,即疑己所稟受修持之法。世間之人,大多數執著先心為是,於後所受之法,而不能生信。如修止觀,則疑此止觀法門,是真耶?是偽耶?修之是否能令離苦耶?不能離苦耶?又如念佛之人,則疑念佛法門,是否能生西方?見阿彌陀佛?或疑此法,是魔羅所說?抑如來親口所宣?若於法生疑,則時時改途易轍,朝三暮四,疑惑癡闇,覆被真心。所謂坐佛海邊而渴死,豈非庸人之輩乎?如是即法不染心,永失如來無上涅槃。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
发表于 2010-12-30 21: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持正念莫問黑煙



        我常引用佛國禪師描寫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兩句偈子,作為同學們的參考:「有時且念十方佛,無事閑觀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亂的念佛法門, 下句則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亂的念佛法門。「有時且念十方佛」,說明全心全意念佛,將佛深深印在心上。「無事閑觀一片心」,念佛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雜想 空,佛號也空。此時真正進入念佛境地,「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同於維摩經雲,「心淨則國土淨」,淨土自然現前。



        那麼,念佛如何一心不亂呢?我們大家念佛時,幾乎都是邊念邊打妄想,妄想多了就自怨自艾,以為罪過。不念還好,越念越想,越想越氣,越氣越念。最後胡思亂 想克服不了,乾脆放棄,自己討厭自己,念也白念。一般念佛的情況,大致不離此等現象,落在貪、嗔、癡、慢、疑、悔諸種惡習中。



        其實,念佛別怕妄想,不要後悔,不要懷疑。首先應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絕對往生西方,什麼妄想不妄想的,何足掛慮?!



        現在我們點根蠟燭,大家看看,這根蠟燭在亮,同時冒這黑煙,亮光愈大,黑煙也愈大。我們心念的狀況正是如此。一邊念南無阿彌陀佛,一邊習慣性地亂想,亂想 等於黑煙,南無阿彌陀佛則是光明。光明不畏黑煙的存在,亂想無礙正念的延續;黑煙儘管冒,光明一直沒有熄過,這不也是一種一心不亂嗎?為什麼要大驚小怪, 疑悔交加呢?如此一講,可以安心念佛了吧!



        例如,我們上街走路時,道路兩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川流不息,這對你有無妨礙呢?沒有。所以,你念佛只須一路念去,其他妄想雜念,哎呀,今天股票不曉 得跌價沒有?阿彌陀佛;明天房子賣不賣得出去?阿彌陀佛;李大嬸那邊的利息下次應該收回來,阿彌陀佛。這樣,又想專心,又打妄想,一邊慚愧,一邊盤算,反 正只要你中間這條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路前去,向著目的地,不管街上人多人少,規規矩矩直往前走,終會到達。念佛之理就是這麼簡單,毫無難處。



        所 以念佛,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亂,本來已是一心不亂,何必另外苦苦追求?!至於全然爐火純青的一心不亂,有如火光到達最強烈的高溫,變成青色青光,沒有餘 煙。功夫深時,一下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動了,再也不需要第而句佛號。「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忘記身體感覺,或者知有身體,但動不了。此時, 有些人竟然害怕,咦,身體怎麼沒有了?怎麼不能動了?又自我故障,自尋煩惱起來。何苦嘛!既然念佛,還管身體如何如何,要死便死,一念往生西方正好。其實 這是念佛得力氣正常現象,非關死亡,何足怪哉!
--南懷瑾開示
发表于 2010-12-31 09: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3_115:}{:3_115:}{:3_115:}
发表于 2011-11-26 11: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19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