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碍事》:听星云大师讲述佛诗中的智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2 22:4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碍事》:听星云大师讲述佛诗中的智慧

直悟生命的本源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固然造就了繁荣进步,但是也因为变迁快速、步调紧张,而使得个人心里积压了多重的焦虑和苦闷,无法纾解。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里,可谓一大讽刺。而佛教所谓的“禅”,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是根治时弊的一帖良药!

  随着佛法的普遍,禅的精神广为人们所喜爱。行者在禅师的一棒一喝、一句一偈下,或茅塞顿开,或心开意解,一件件复杂的事情或心境,就这样迎刃而解。禅,有如山谷清泉,不经意地流向人心深处,洗净纠结不清的意识分别,化解束缚顽劣的迷情妄执,带给生命一股清凉自在。因此,禅门的公案、语录和诗偈能传遍世界各地,不但滋润了人类久被禁锢的心灵,也开展出无限宽广的文化内涵。

翻开三藏十二部经典,我们发现禅宗的文献浩瀚无比,并不亚于任何宗派,其原因正是由于禅的本质直指人心活泼自在的源头,故而能遍及日常生活,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因此为时人所乐于记载传诵,形成一则则发人深省的公案、语录和诗偈。传及后世,因时空隔阂或个人体验不足,使得初学者往往欲一窥堂奥,却不得其门而入,为弥补此遗憾,佛光山电视弘法委员会遂于台湾电视公司开辟“星云禅话”节目,请我主讲,并编辑成书,得到了广大听众与读者的回响,可见社会人士亟需禅门思想来消解精神上的需渴。继而在盛情难却下,我又于一九八九年元月起,再度应邀主持“每日一偈”单元,达两年之久。兹应大众要求,将全部内容付诸文字,整理成书,以便咀嚼参究。唯一些诗偈的作者因年代久远而佚失,殊为可惜。幸好禅门诗偈旨在表露光明自性,不知作者,并无碍于了解参悟。

  我自佛光山退居以来,马不停蹄地四处云游弘法,承佛光山视听中心记录成稿,而文稿之审阅,经常是在行脚途中匆促完成,自有不尽理想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正。更期盼大家能透过文字般若,直悟生命的本源,在繁忙之时,仍能保有一份欢喜自在的禅心。

1在世间上,不管功名富贵也好,为人服务也好,重要的是要人忙心闲。无心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计较得失。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平常总是百般爱护,加意保健,但百年之后,身腐骨灰灭,身体也不是我们的……

2寒山大士曾问拾得禅师说:“如有人辱我、骂我、欺我、谤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恶我,我应如何?”拾得禅师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让他、不理他,且过几年,看他又如何?”

3怀让禅师就坐在道一禅师身旁磨砖头,磨啊磨的,道一禅师忍不住问:“你在做什么?”“磨砖呀!”“磨砖做什么用呢?”“做镜子!”“砖怎么能磨成镜子?”“哦!磨砖不能作镜,打坐又怎么能成佛呢?”一声霹雳,惊醒了马祖道一。

4诸佛如来、菩萨好像天上的明月,有水的地方都普照,如江、河、溪、井,甚至脸盆、茶杯,都会映现出明月。但是你又问:为什么看不到诸佛菩萨呢?那是因为心里的烦恼太多,心里的水混浊、不澄净……

——选自星云大师《不碍事:星云大师讲佛诗中的智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3:11:59 | 只看该作者
难得难得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古德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善友难遇”,如果难得而都能得到,那真要好好珍惜!
《阿含经》里有一则海龟喻,是说要想得到人身,就如一只盲龟,在大海中漂流,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非常不容易,尤其浮木上还要有个孔,让盲龟的头伸出来以便漂浮,实在是难上加难,所以说“人身难得”!经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难得,生命易逝,我们能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持这宝贵的人身吗?
“佛法难闻”,要听闻佛法也不容易。今天有很多人到处礼拜寺院,求闻佛法,却很少有人能心行密合。很多人能讲说佛法,但能讲得契理契机的很少;有时讲说者的观念不纯正,常会以盲引盲,把信徒导入邪路上去。或者讲经的人太执著,使闻法者执迷,不能接触到真正的佛法。有些人劝他们听闻佛法,却推说没有时间,缘分未到,可见佛法难闻。
“中国难生”,中国是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都很优秀的国家,相对其他争战连连,经济萧条,文化低落的国家则称边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福报可以出生在富强安乐的国家,像现今中东战争不断,难民潮一波波,非洲也是种族冲突,饥饿连连,人民百姓都很苦。人生在世,能有平安富足的生活,能受良好的教育是十分不容易的。
经典上说人有三件事比天人殊胜:第一是记忆,第二是梵行,第三是勤勇。所以,生而为人,要懂得修持;即使是天人,若只知道享福,而不知道修持,福报享尽时也会堕落。我们已得人身,如果不趁早精进修持,在这一生消逝前求得度脱的话,将来要向何处超度此身呢?人,处在生天与堕落恶道的枢纽,如何向上提升而不下堕恶趣,实在是攸关生死的大事!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3:16:30 | 只看该作者

不认识自己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唐•石头希迁


“从来共住不知名”,久远以来,我们就和一个跟我们最亲近的人住在一起,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佛性!

人,最可悲的就是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家本来面目,每天对着别人都叫得出张三李四,却不知自己是何等人物!

“任运相将只么行”,人,除了要认识自己外,更要任运随缘、自由自在地生活。要如何才能过任运的日子呢?一、要随缘生活;二、要随境安住;三、要随心度众;四、要随喜自在。

现在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逆缘在生活,既不能顺着缘,当然就不可能随境自在;不能随境自在,就不容易安住。连安住都不能,还谈什么随心所欲地度众结缘呢?

世间上,多少麻烦,多少是非,都由不认识自己而起。“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古来那些成圣成贤的人,都还不能认识自己,何况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凡夫,哪里会明白呢?我们对佛道若不去研习、自修,真理就永难明白,不明理不精进,就不会修行,不修行当然就不会明白自己了。

这首偈语,主要是教我们认识自己,才能任运随缘,不再造次沉沦于凡流之辈。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3:17:08 | 只看该作者
六个盗贼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唐•张拙
参禅的人,法界在他心中,天堂地狱也在他心中。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佛性之光,本来遍满虚空法界,如同佛光普照,不管是凡夫、圣人,甚至一切含灵动物,都与我一体,我们都是一家。
佛教将有情生命分成十类,一般通称“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每一个人一天中,心念在十法界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
有时心念一起,要为人服务,待人慈悲,内心无烦恼,这时本性之光朗照晴空,就等于是佛、菩萨的世界。为了一件事不满意而起嗔恨心,奢求发财而起贪念,口腹多欲而贪食,这种贪、嗔、痴的地狱、饿鬼、畜生心相一表现出来,种种不如法的行为当然也造作了。我们一颗心就具有佛、菩萨、地狱、饿鬼等十法界的心态。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个人能做到一念不生,不生即无生,就是一切生。如同虚空无相,则无所不相。
“六根才动云遮天”,六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像盗贼般住在我们身体里,每天都痴惑于爱欲,迷没于嗔怒,如不当看的贪看,不当听的贪听,不当说的妄说,不当想的妄想,不当做的妄做……人的本性,就是被六根的乌云遮蔽了,要先将人体村庄的这六个盗贼降伏,不让身语意妄动,是每个修行者最要紧的一件事!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23:30:31 | 只看该作者
生死一如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鸟窠
这是唐朝鸟巢禅师的一首偈语。
“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时从哪里来?无踪无迹。死后往哪里去?也无踪迹。生来死去都是一样的无踪迹。
“去与来时事一同”,过去有位禅师沿门托钵,正巧施主家生了儿子,禅师听了,站在门口悲伤地流泪,主人很不悦:“我们家添了宝宝,大家都一团欢喜,禅师为什么伤心流泪呢?太不吉利了!”禅师说:“我是在哭你家又多了一个死人。”
一般人的观念,都以为生乃可喜,死亦可悲,而在悟道的人看来,生就是死,有生必有死,何必到死的时候才悲哀呢?幻梦人生,终归黄土大地,生与死都是一样的。
有人在旷野中,被狮子追赶,无处可逃,刚好看到一口枯井,就攀着井中树藤想躲到井里求生,爬到半途,看到井底有四条毒蛇咻咻吐舌,头上又有黑、白两只老鼠啮咬他攀附的树藤,万一树藤被咬断了,不跌死,也会被井底的四条毒蛇咬死。正在万分惊慌恐惧时,飞来五只小蜜蜂滴下五滴蜜,蜜刚好滴入他的口中,满嘴香咧咧的甜蜜滋味,使他忘记了生死边缘的可怕。
这个寓言显示了人生。人生,被无常的狮子逼到枯井里,井下是生老病死、地水火风四蛇正在盘踞吞噬,而生命的藤枝又被象征昼夜的黑白二鼠啮食着,多么危险啊!五只蜜蜂比喻五欲——财、色、名、食、睡,一点点甜头,就使我们忘记了危险,如此愚昧的人生很不值得。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人生的百态千情都是幻梦,生死也如梦,苦海沉沦无了时,不要醉生梦死,快快求得解脱,才是最最要紧的事。

不要妄求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
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
——唐•知玄
人要守本分,不要妄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功到自然成熟。“三十三天天外天,九宵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正好为这首诗偈做诠释。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生天,要有生天的福、生天的业。一个人福德因缘具足,不要说求富求贵、求圣求贤,就连成佛作祖都是很自然的事。世间没有天生的弥勒,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功。现代青年往往不肯劳苦奋斗,不肯流汗播种,只一味妄求,希冀侥幸得富贵,是不可能的。比方说:一块石头,放入水里自然会沉下去,你祈求神明将石头浮起来,当然是不可能的。
“鹤背倾危龙背滑”,不自量力的人,就算骑在白鹤背上飞天,也是很危险的。乘龙飞天,一滑也成千古恨。人贵自知,不要妄求。
“君王自古无百年”,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历经多少朝代,多少君王,何曾有人是百年皇帝?世事无常,种种忙碌,种种辛苦,到最后什么都是空的,都不是我们的,唯有及时行善,做些功德,才是子孙长久计。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10:25:38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有信心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唐•圆泽
圆泽禅师与儒生李源是好朋友,两人相约出外旅行,圆泽希望走山路,李源执著要走水路。圆泽叹息:“果真因果轮回不可勉强。”只好取道水路。在水边遇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妇女在洗衣服,圆泽一看,命中注定逃不了。原来这妇人已怀孕多年,就等圆泽来投胎。圆泽就对李源说:“业报如此,我要投胎去了,不能再陪你旅行,希望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我们有缘再相见。”
洗衣妇回家后,就生下了一个小孩。一晃十三年过去,李源如约到了天竺寺外,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吟唱: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
李源一听,知道牧童就是过去的故人。
这首诗偈说明佛性不变,人在五趣六道里流转,是真真实实的。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我们在三生石上走过,都是有情人、有缘人,是赏月吟风的好朋友。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不要以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为乌有,人是死不了的。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们如果对生命有信心,不管五趣流转、六道轮回,只要播种功德,总会有美好的来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1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