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道至簡──成功教育孩子很簡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7 07:3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事業有成,能有一番好事業,最低的希望也是孩子將來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好工作越來越難找,這種未來的競爭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生時代,所以絕大多數家長都盯著孩子的分數,盼著孩子能考入重點大學,甚至盼著孩子能讀到博士。  

但要想在工作中取和成功,光知識、學歷遠遠不夠,還需要良好的綜合素質,比如實幹精神、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遇到挫折、困難時所顯示出的處變不驚、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毅力。  

我經常問一些當家長的朋友:如果你是老板,你會重用什麼人?提拔什麼人?可以肯定的是,你選的人一定在下面這三類人當中:  

1.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勤快、肯做、辦事效率高、質量好的人。那種誇誇其談、投機取巧、偷懶耍滑,交給任務不能及時完成還滿是借口的人,你肯定不會重用。  

2.與週圍人相處融洽、配合默契、態度溫和的人。那種自視清高、處處瞧不起人、處處挑剔、滿腹牢騷或挑撥離間、惹是生非的人,就是學歷再高,滿腹經綸,你也絕不會用。  

3.同時具備了踏實、肯做、能做和與週圍人和諧相處這兩點外,還具有敢于實踐、敢于創新、有膽量、有魄力、有闖勁等特質的人,不論他的學歷高低、年齡大小,相信你都會重用和提拔他,你絕不會去任用那些呆板、教條、固步自封、墨守成規的人。  

所以,家長要想孩子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做出成績,能像自己所期盼的那樣做出一番事業,就必須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將成功所需的那些優秀品質貫徹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  

家庭的早期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提前。學校教育的重點是在知識的積累上,它的具體內容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成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以前在學校學的許多知識到工作中根本用不上,而工作中需要的我們根本沒學過,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在工作中繼續學習和深造,以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而家庭教育的重點應放在盡早培養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盡早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上,這種對學習興趣、習慣、能力的培養,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在家庭教育裡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情商的培養。情商包括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意志力、自我控制力、與人相處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的是什麼?看的就是孩子的情商,情商的培養將影響孩子的性格,而性格將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所以,家庭教育是完全有別于學校教育的,是情商的培養加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正確而及時的家庭教育,是家長送給孩子一生的最好禮物,是孩子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1.愛學習的孩子,學習對于他是一種樂趣;怕學習的孩子,學習對于他是一種壓力。是樂趣還是壓力,完全取決于家長對孩子最初進行家庭教育時所用的方法。  

在我自己十幾年的研究、實踐防治病過程中,只要不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的方法,我都會去嘗試,並不斷總結經驗。在這整個過程中,因為 我的思維沒有受到多少條框的束縛,我的悟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所以從教兒子識字到陪兒子閱讀,家庭教育的效果到兒子3歲時就已經顯現出來了,那時他已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我從不考問孩子,從不讓孩子將哪篇文章強行背誦下來,只是讓他在沒有任何壓力、輕鬆愉快的心情下閱讀。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我沒有選擇小學課本,而是讓孩子自己選擇他喜愛的書籍。家中備有多套《十萬個為什麼》、《少兒百科全書》,當孩子提問時,我總是陪孩子一起到書中尋找答案。我很少去跟孩子講“看圖說話”,因為我怕單一的思維方式會給孩子的大腦釘上框子。兒子現在上小學三年級,我的教育與學校的教育完全不同,我只是讓他愛上讀書、養成自己閱讀的習慣,而學校教育會對文章逐字、逐句、逐段的分析,並要求學生說明、背誦、默寫所學內容。即使如此,學校教育仍對兒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他身上沒有出現許多早教孩子身上出現的厭學情緒。  

2.培養會學習的孩子。  

看看週圍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學習在他們那裡是一件很輕鬆的事。要讓孩子的學習變得輕鬆,學習中的靈活運用、思維開闊是很重要的,就像一個成年人,已具備了綜合思維和判斷能力時,再去學孩子們的課本,會覺得很容易。  

我在兒子6歲時給他買了一本教孩子怎樣下象棋的書,兒子花了一天的時間將這本近200頁的書一口氣讀完,讀完後高興地把書往空中一拋,對我說:“媽媽,我終于知道下象棋是怎麼一回事了。”以前家人也經常與他下象棋,可總是玩玩,因為再怎麼教,他也只是會走固定的那些步子;而當他看完了那本象棋書,明白了象棋的真正玩法後,下棋的水平一下子就提高了一大截。  

早期的家庭教育能盡早幫孩子脫盲,它不只是讓孩子多認幾個字、多看幾本書,更重要的是讓他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他的記憶力、理解能力及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是學習各種知識的基礎,所以,盡早讓孩子掌握自學的能力、養成閱讀的習慣,是獲得了以後輕鬆學習各門功課的“金鑰匙”,而這把“金鑰匙”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3.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  

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對當今生活富裕的獨生子女家庭來說,確實很難做到。我在前面已經講孩子參加體育鍛鍊的重要性,家長一定要給孩子選擇一項體育運動,比如跑步、打球、遊泳等,讓孩子長期堅持下去。運動的過程,不但鍛鍊了孩子的身體,強壯了孩子的體魄,同時也塑造了孩子的性格;鍛鍊和比賽的過程,能不斷激發起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再堅持的毅力,運動中的競爭又使孩子具有不服輸、敢于拼搏的精神。有了這種堅強的毅力和信念,孩子不論身處何地,都能輕鬆應對各種競爭和挑戰,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永遠做生活中的強者。  

4.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任何事情都是做出來的,所以我們要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養成愛勞動的品行,並認識到這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不但能使孩子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同時還會給家庭帶來溫馨、和睦。孩子在做事和勞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很好地開發智力,開發情商。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勤勞的,孩子從小就喜歡模仿大人的活動,凡事都有試一試的願望,都想幫大人做些事。可孩子幫大人做,開始時都是“越幫越忙”,所以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都會拒絕孩子的“幫助”,時間一長,拒絕得多了,孩子就失去幫大人做事的興趣,同時孩子也體會不到勞動和幫助別人的樂趣,自然就變得懶惰、自私了。所以家長在做事的時候,不妨讓孩子參與進來。  

5.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每個家長都要明白,我們對孩子的養育是在為孩子打地基,而地基打牢後是要交給孩子的,孩子未來的道路要靠他自己去走,孩子未來的生活要靠他自己去創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不會把孩子的大事小事全部攬過來了,你會想到只有培養起孩子的獨立性,你才能在交地基的時候交得放心、安心、踏實。有了這種心理準備,你就會在孩子的生活、學習各個方面更多地去培養他的獨立性,更注重孩子自己的意願,更多地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孩子的獨立性增強了,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形成自我發展的內部動力,願意並且主動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遇到事情時也會自己主動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家長需要做的是不斷地予以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使孩子感到“我行,我能,我會”,這種感覺很重要,它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關鍵。  

做家長的在孩子生長發育最關鍵的前20年裡,踏踏實實地為孩子的身體及各方面打下既深又廣的地基,踏踏實實地為孩子做份內的事情。這就像在制造一部機器,你在選材、加工、組裝、檢測等各個環節都能做到最好,同時你又具備了最先進的工藝和設備,你就能夠生產出耐用的優質產品,在同類產品的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而當你不懂操作規程或違反了操作規程,就會出現產品的報廢;而你在工作的過程中粗心、馬虎,就會生產出不合格產品。  

所以,當家長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明白孩子身體、智力、性格、人品都完全取決于你在孩子最初成長的20年裡做得是否稱職,是否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你為孩子打下的堅實地基,是孩子今後幾十年裡面對疾病、面對挑戰、面對壓力時所擁有的最強有力的、最堅實的後盾。明白了所有道理,知道了這種因果的必然關系,你就再也不會去做那些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只顧分數、拔苗助長的蠢事了,也再不會出現動不動就指責、斥罵孩子時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急躁心理了,你會覺得你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你會從原來迷茫、焦躁、不知所措、盲目跟風、盲目攀比的心態中解放出來,變得堅定、從容和坦然。  

大道至簡,教育孩子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只要保證了孩子營養的全面、合理、利于消化吸收,保證了孩子的睡眠充足,保證了孩子玩耍及運動的時間,孩子的身體、心理就能健康成長。讓孩子養成早讀書、愛讀書、會讀書的習慣,就能使孩子輕鬆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而且書本教育都是正面教育,愛書的孩子不會學壞。另外有空時多帶孩子到各處旅遊,讓孩子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就如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你還需要擔心孩子的未來嗎?  

父母是孩子永遠的依靠,是孩子遠征後回歸的場所,是遇到風浪時暫避的港灣,是及時補足能源繼續遠航的加油站,我們將永遠為遠征的孩子祈禱,保佑他們平安,保佑他們快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9 10: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