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索達吉堪布:保持歡喜心非常重要,這其中有許多深妙的道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0 22:5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慧光集 入菩薩行論

遭遇任何事,莫撓歡喜心,
憂惱不濟事,反失諸善行。
無論遭遇到任何逆境違緣,都不要擾亂歡喜的心境,因為憂惱心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使人失壞許多有益的善行。
人生的旅程,不會永遠是那麼平坦寬暢,風和日麗,作為因善惡業力交雜而投生的人,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逆境違緣,特別是修持佛法時,更是充滿著種種不順遂的惑業和魔境。  在遇到這些時,修行人千萬不可擾亂自己的歡喜心。  所謂的歡喜心,是不樂意相反的心態,包括種種因世出世間善法而引生的愉悅安樂心。  在《無盡意經》中,歡喜心定義為隨念佛法而生起的信心和勝解心。
作為一個修行人,保持歡喜心非常重要,這其中有許多深妙的道理。  淺層次來說,如果一個人總能保持著平和安樂的歡喜心,則不易為外境改變,做事情能高度專注,易於成功;如果總是悶悶不樂,修法做事自是無法順利進行,就連身體也會弄得病羸不堪。  丹增活佛寫了《如何面對痛苦》,大家看了都很有啟發,我想還應該給大家寫一本《如何保持快樂》,讓大家修持保持快樂的法門,象古代的大修行人一樣,在任何環境中,都過著安樂無比的生活。  我們都看過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  尊者在山中修行時,無衣無食,一個朝拜他的僧人見到後,以為尊者生活很痛苦,哪知尊者不分晝夜浸潤在佛法甘露中,“老密隨心所作事,皆在大樂法界中,......。”隨口吟出的《八種快樂歌》,其中闡述的快樂,他人是難以品嘗到的。  以前毘盧渣那大譯師遭人迫害流放時,也唱過修行人的快樂歌。  這些大修行人,內心安住於對佛法的勝解信心中,一生都保持著快樂心境,外境如何險惡,也無法損減、動搖他們的修行。  一般的凡夫雖無法達到這種高度,但在遇到痛苦時不能過於厭煩,遇到安樂時,也不能過於貪執,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準則。  《月燈經》中說:“若遇安樂境,不應起貪欲,若遇痛苦境,亦不生厭煩。”能保持平等的心態,我們的生活就會安樂而圓滿,修行也必定會日日增上。
遇到違緣時,如果讓憂惱不樂的情緒侵蝕自心,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引生更大的煩惱,甚至嗔心大發,徹底破壞補救、改變的機會,也失壞多生累劫所積的善行,當下與將來的生活都陷入痛苦之中。  我們大多有過遇到違緣的體驗,比如說生病,患病之後,如果為病苦而憂惱,對治療疾病不但無有益處,反而會使病情加重,服多少藥都起不到作用,慢慢就會發嗔恨心,恨病魔非人製造障礙,恨醫生不給自己好好治療......結果越來越糟。  相反,如果在遇到疾病時,仍保持豁達、歡喜的心境,即使是重病,也會變得輕微起來。
《入行論大疏》中說:“如果別人來砍我的頭,不但不對他生嗔心,也不能失去自己的歡喜心。”要做到這點,現在我們許多人都有困難,但面對一些小小的挫折痛苦時,應該是能夠依教奉行。  別人無意之間的衝撞,一些風言冷語,一些無關緊要財物被拿走,一記耳光,乃至在頭上敲幾個包等等,面對這些,如果不能忍受,讓憂惱侵入相續,那麼忍辱波羅蜜又從何談起呢?  如果不讓這些撓亂自己的歡喜心,外境的逆緣便會極大地幫助自己修心,變成極好的增上緣。
每個修行人,隨自己往昔的業力,在修法中難免要遇到一些逆境、困難,這種時候,正是檢驗自己修行的機緣。  藏族人的俗話說:“在快樂的時候,大家都像是修行人,遇到挫折時,各自的煩惱就會露出來。”這時候,可不要生憂惱,特別是男眾,“男兒有淚不輕彈”,一邊大發雷霆,一邊揮淚大哭,那可是軟弱、心理崩潰的表現。
世間人的痛苦違緣,要比修行人大得多,可是那些保持著輕鬆愉悅心境的人,他的生活相對別人來說,是很安樂的。  有一次我去朝禮拉薩,住在一家很大的私人旅館裡,旅館的旁邊住著十幾個乞丐,白天他們到處乞討,到了晚上,他們就在一塊唱歌跳舞,過得特別快樂。  可是旅館裡老闆與我交談時,談吐的全是擔憂、苦惱,好像他完全沉浸在悲慘生活中。  我當時非常感歎:人的苦樂確實不在外境,而是在於內心對生活的態度啊!  一些世間人尚能以開朗的心態將困難轉變為安樂,我們修行人有更為殊勝的竅訣,為什麼不能呢?  《寶積經》中說:“若心得自在,諸法亦自在。”能保持歡喜而自在的心境,則于諸逆境中,自然遠離引發嗔怒的憂惱情緒,而一切外境困難也就變得無關緊要。
若事尚可為,雲何不歡喜,
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如果事情還可以補救,為什麼不保持歡喜心呢?  如果事情已無法可施,生氣憂惱又有什麼益處呢?
這一頌是作者教導我們對待逆境的正確心態。  自己在生活修行中遇到違緣時,應仔細、冷靜地觀察,如果事情尚可補救,那就不應該生氣憂惱,而應為不幸中的萬幸,或說為絕處逢生而高興,保持輕鬆專注的心態去盡力進行挽救工作。  如果事情已經到無法補救的地步,那更不需要生氣憂惱了,因為那樣除了傷害自己外,還有什麼用呢?
這種方法或許你們以前知道一些,但是這不是瞭解後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真正運用到日常中去,將修行與生活結合起來,反復鍛煉才行。  比如說現在有人給你澆了一盆涼水,在這種時候,一般人的反應自然會是為此而驚慌憤怒,要怨恨嗔責對方甚至與對方吵架、拼鬥起來,其結果只有是引發更多的痛苦。  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能在這種時候,冷靜地觀察:噢,幸好不是開水,這沒什麼大事,只要馬上擦乾,換一件幹衣服就可以補救了;如果與別人爭吵,既傷害他人,自己也會為此感受痛苦,現在也會多挨一點凍......。  馬上心平氣和的跑回去換衣服,其結果會是風平浪靜,如果自己修行不夠,這類小問題的後果卻是越鬧越大。  世間的許多矛盾都是因小事而起,去年在我的家鄉,有人為一百五十元錢的地毯而諍論不休,結果殺死兩人。  假如世人都能掌握此處所述的處事方法,從國際大戰到家庭風波,無疑會減少許多。
根霍仁波切在本論的講義《文殊上師教言》中說:“如果事情發生了,象青稞撒在地上,你還可以拾起來,那就不必要去為此而失去歡喜心;如果事情像打爛了的碗一樣,無可補救,那你再嗔恨也沒有任何意義。”這個比喻如果大家能時時記住,生活中許多麻煩就能避免。  在很小的時候,我有一次不小心打爛了一個碗,母親為此而很生氣,我就說:“母親,我已經做錯了,你再生氣碎碗也不會合起來,以後我注意,不再打碎碗了......。”因為自己對這些生活、修行智慧有一些認識,此生中也就以此而順利度過了許多違緣逆境。  希望你們能反復誦持,觀修這個竅訣,如果在面對違緣時,能嫺熟地運用,則哪會為逆緣而“嗔盛毀自他”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6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