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赏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戒是良医--妙莲老法师讲述

[复制链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17:13:10 | 只看该作者
你能奉守如来之戒,没有恶念怎会有恶事?你善,人家怎会和你斗争?只要我们守如来戒,慈悲一切众生,有如来之心、菩萨之心,决定不会遭到这些恶报。假如这样人家还要杀你,那怎么讲呢?三世因果哦!你前生杀了他,今生他来报复啊!你今生虽然是个善人!前生不知怎样伤了人家的命!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因果就是这样子,学佛人要觉悟这些道理。

梵网经上说:杀父之仇都不能报。在人间来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做儿子的不替父亲报仇,那枉为一个人了。世间是讲报复、斗争,弄得世界战争残杀;佛法是讲和平、慈悲、容忍,如果大家都学佛,这样世界平平安安的多么好,如果你杀我的父亲,我一定要报仇,我也杀你的父亲,杀来杀去,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啊!再说!为什么你的父亲会被杀?如果他往昔之中没有杀人,怎会被杀?这些因因果果要想一想。

孔老夫子也说得好:「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愿意被人家杀吗?当然不愿意!那你也不要杀人,杀人必遭恶报的。一切事情要尽量和解、尽量向好的方面想,不要随着恶性下去,把世界弄得天翻地覆。你一人忍而不嗔,大家都安乐,你一人不能忍,就连累到大家都受苦!

其实人毕竟是人,都是有善性的。人家对不起你,你忍让不报复,还是保持君子态度不计较!自然令对方感动,生惭愧向你道歉,同你做好朋友,我们对不起人,对方也不同我计较,这个冤就解了嘛!这是世间上很明显的事。一个人有一千个朋友不算多,有一个冤家对头就够你受了。所以决定要依佛戒奉行、要忍让。你不要说:「这样我吃了亏。」吃亏就是培福嘛!大家受了戒就要转凡情,不能还执著凡情:「佛法怎么那样胆小消极,叫人要忍辱?」就是要你忍辱才能积德成佛道啊!

不要一口咬定:「这个人坏;我要教训他!」何必这样呢?有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他造恶绝对会受恶报的,你不要在自己身上搞麻烦;搞上了麻烦,心里不能安乐!又弄得是是非非结下了恶缘。万事总是退一步好,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句烟消云散」嘛!不要那么执著,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教人不要执著。学佛就是要改凡情,凡情改了才有圣智,有了圣智才能任运积功累德、成佛果啊。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17:12:52 | 只看该作者
二、忍辱不嗔守杀戒

「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人身命是最贵重的,蚁子是最微贱的众生!;虽为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杀一只蚁子,这就是大菩萨!大慈悲嘛!在一般人想:「我是一个人,蚁子怎能和我相比?杀一只蚁子算什么?微不足道嘛!杀戒怎么这样严格呢?」

以凡夫眼来看!蚂蚁只是蚂蚁:以佛眼来看;蚂蚁就不是蚂蚁了,它是未来之佛。只是造恶业堕落了才成蚁子;它还是有佛性,有佛性就是有善根,等它恶报受尽了,也能恢复本来的而目。人人都有佛性嘛!连蚁子之本性也与佛平等。大家都平等,所以不要以为你是人就欺负他!那完全是凡夫心,可怜的凡夫!愚痴的凡夫!现在受戒!要把蚁子当成自己的身命一样贵重,不要轻贱它。

佛家才有这种尊贵观念!一般人反而觉得:你脑筋有没有问题?一个从未接触过佛法的人,如果善很深厚,闻到佛法就会信;业障深重的人,闻了佛法要他恭敬受持,就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好多话都是闻所未闻;不是他们所能想到的。这是讲佛道,不是讲人间法,现在是叫你学菩萨、学超世之法,大家要明白、分清楚。现在学了佛就不要听人间话,听人间话害死你了。要听佛陀的话,要守杀戒,虽然是蚁子也不能随便杀。

其实,你有这种仁慈之心,连蚁子都不忍心杀害,还会杀人吗?不会的!就是人要杀你,你也不会杀他,决不会同他计较。你有仁慈之心守住戒;就算被人杀了都可生天。因果不会亏人的。慈悲心是佛种子,学佛的人没有慈悲等於没有佛种子,没有佛种子,怎么能发菩提芽、开涅槃花、结菩提果呢?这些道理要切切实实记好,不要用凡夫理、不要用凡夫心。

我们佛家的善男子、善女人,就算遇到自己生命危险的事情都不能犯杀。「人家要来杀我,为了自卫能不能杀他呢?」你要杀他,可是力量不够时还不是被他杀?即使你力量够,为自卫而杀他!当然在人间来说无可厚非;可是在佛家来说就伤了慈悲。或者你说:「那我就白白等着被他杀喝?」其实俗语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要你不要和他和敌对,以善来降伏恶,以柔来克服刚,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凡事都退让,对方也不会轻易来伤你的命啊!究竟为什么人家要杀你?还不是自己惹来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17:11:47 | 只看该作者
「善男子!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授,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火爰)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优婆塞、优婆夷,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垢优袭塞、优婆夷,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初重。」

「善男子」是一种美称,指本性善良、断恶修善的好男子,当然也概括善女人。这在佛法是很高贵的称赞。怎么见得?佛陀说法的时候,往往称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善男子!」现在大家也称善男子,多么尊贵「优婆塞、优婆夷」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叫做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受持三皈五戒的男子、女人,要亲近奉事三宝,对佛事护持服务,求福求慧,学习佛法以开智慧,化导世间。受了戒要做到这样,没做到就是犯戒。否则你虽然受了戒,离三宝远远的,和世俗一般非正人君子在一起,那不要说守戒学佛,连人也做不好。我们要想学好!决定要亲近善知识,和好友在一起。世间人都知道,跟好人学好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要保持亲近三宝,才叫做优婆塞、优婆夷。

我时常讲,凡是生而为人就应该行善不可做恶。人顶天立地!应该替天行道,绝对要修善,怎么能做害人的事?你是人就应该要做善男子、善女人。现在已经是佛教徒,更要做善男子、善女人,不要再有一点点恶;连心念都不可有丝微之恶。当然,这要持之以恒,时久即能心意清净。

过去无知,没亲近善知识、没遇好道场,遇恶缘造了恶事,怎么办?那是无知嘛!佛法慈悲不记过去恶,现在知道了,不能再造,从此止恶不为迟。过去的罪业要忏悔,「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造了极重的恶业本该下地狱的,只要你自知惭愧,「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佛家最注重的就是忏悔!但忏悔后就不可再犯,要做到「君子不二过」。以后好好精进,不要再懈怠退堕;知法犯法,那罪过可重了,这点不能不当心。希望大家受了戒要依戒做个好佛教徒,好好行菩萨道,拥护三宝度众生,做佛教在人间的桥梁,接引广大善男信女进入佛门,断恶修善、得安乐果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17:11:2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条:不杀生戒


一、慈悲不杀最第一

讲到戒条,初听佛法的人要冷静下来,好好地细心听,就知道佛法微妙不可思议!愈听愈快乐、愈听愈自在,依著佛法修就能够得、能够证。佛法是心法,在佛法里,用一分心都不会白费的。你能够用一分力,就得一分自在,佛法就是能够安慰你的心。要想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不可没有至诚心,诚之至极,佛陀的福慧皆能得。一分诚敬一分感应,大家要好好发菩提心,才能得到上品清净戒。

佛家的五戒——杀、盗、淫、妄、酒,就是世间的五伦——仁、义、礼、智、信,不杀是仁、不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五戒是保持身不造三恶业杀、盗、淫,口不造四恶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若再能意不造三恶业贪、嗔、痴,心地善良,这就是十善。

五戒只说到身口,意地为什么不说呢?好像小孩子骂人、打人,不犯过的,不能定他什么罪。初学佛受五戒,好像小学、幼稚园的学生,怎能要求他做得怎样好?慢慢进步到菩萨戒就重在意业。其实你身口清净,心也就清净了,心不清净,当然也影响到身口,互相都有关系的,因此不但身口要善,心也要善。一个人能守五戒、十善,就可生在人间、天上。所以,佛法单是五戒就能使人心平安静顺,没有烦欲争端。一人守戒一人安乐,一家守戒一家安乐,乃至一乡、一国、全世界都能守五戒,世界那有战争?都是和气、和平哩!

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所以题目是「杀戒第一」。五戒、菩萨戒以杀戒为第一,希望大家受了戒,就做个真正的菩萨,所以大家对这条戒要特别注意。菩萨道以度众生成佛道为先,要广与众生结缘,那当然要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第一点,要保存人家的寿命、健康,不要侵害人家,所以特重慈悲;慈悲为佛种子,因此杀戒在第一。声闻戒是出家戒,以了生死为重,想了生死要修梵行,所以断淫欲戒为第一,这是各有所重而分前后次第;虽有前后,其实都是第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17:11:05 | 只看该作者
三、上求下化菩萨道

现在请大家打开戒本,这戒本叫做「在家菩萨戒本」。诸位既发心受五戒,就要把五戒看得慎重,因为五戒是诸佛的根本、是菩萨戒的基础。戒本中的戒条是从「优婆塞戒经」的「受戒品」中所录出的,是专给在家菩萨受持的,有六条重戒、二十八条较戒!共三十四条。梵网经有十重四十八轻,是出家在家菩萨所同受。这是我们通往佛道的一条大路,也是我们造宝塔、造宫殿的一个蓝图,更是通往佛国的一个地图指南。

诸位是发心来受五戒,不是受六重戒;更没有受持二十八轻戒。我之所以用菩萨戒本;是希望大家能高升。菩萨戒有六条重戒,你们受了五条,就只剩一条没受。万事起头难,就像破竹子,头一节劈开,以后就容易了,受五戒、执持五戒!然后进一步发心受菩萨戒,就会驾轻就熟不觉得难了,而且行得逍遥快乐,直归老家,太令人兴奋了!

我们要想造摩天大厦、顶天宝塔,一定要有个蓝图,在大海洋中航海,一定要有指南针,现在大家要想行菩萨道,根本下手处就是要了生死。了生死要先去除障碍,这戒本就是助我们除障碍的一个指导,是我们航向萨婆若海(佛果海)的一个指商,是我们建大殿的蓝图——将来诸位都是坐在大殿佛案内的一尊佛,也是造宝塔的方法将来你们都要入佛塔哦!为了我们自己的前程——了生死、成佛道,要照著菩萨戒本的轨道来行。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慈悲告诉我们、指导我们,要我们依此来学习。

菩萨戒的内容是什么?要学菩萨,要先明白菩萨道的定义。菩萨道的圆成要靠什么?一要上求佛道,二要下化众生。为什么要上求佛道?现在我们是初发心,不像观音、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是倒驾慈航的菩萨摩诃萨;他们是上求佛道圆满了,再以菩萨身度众生;所以只有下化众生,没有上求了。

我们是凡夫发菩萨心,要上求佛道——求佛陀加被我们,要下化众生与众生结缘,与众生结缘我们修道才没障碍!才能得到帮助。这样说来;利人就是利己,成就佛道还是要在众生身上求。像观世音菩萨,以及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何止上求圆满?下化也究竟了。那为什么又要倒驾慈航呢?这就是悲心无尽。因为还有无量无边的苦恼众生,悲心所使还是要化度众生。这就像刚才所提的,释迦世尊他的福慧虽然圆满了!还是不舍穿针之一福。

我们要想圆成佛道!第一要发菩提心利益人。怎样利益人?一定要拿金银财宝来布施才是利益人吗?不是哦!时时在行住坐卧之中,有谁要求帮忙就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大家若能这样发菩提心,世界哪有戾气?哪有战争?我们要以菩萨道感化世界,使人人心里安静,大家彼此协助,让这世界变成一个菩萨的世界、清净的佛国。
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17:10:11 | 只看该作者
二、止恶修善依佛戒

在未讲五戒条文前,先告诉大家一则因缘故事,这就是谈到戒的精神。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盲眼比丘病了,盲比丘想缝补袈裟,瞎了眼嘛!就算勉强可以缝,怎么穿针呢?盲眼比丘就说:「那位菩萨要修福,代我穿针?」其他比丘都出去托钵了,没人答应。世尊就说:「我来帮你穿。」盲眼比丘眼睛虽然瞎了,耳根还明了是世尊,「世尊啊!您老的福报早已圆满了,还要修福吗?」「不错,我的福报是圆满,但我不舍这种福。我的福之所以圆满,都是从这些微小的福聚积来的,所以我很珍贵、很珍借。没人做我来做,我要求福!」

你看世尊福报圆满了,还抓住机缘不舍穿针之福,何况我们凡夫?大家听了,不但大福要修;小福也不要舍,这就是戒的精神应当要做的;你不做就犯戒!这是讲善的方面。恶的方面怎么讲呢?当然一切恶都要断。因此,「戒」之一字的定义,不是叫你单方面的戒恶——诸恶莫作;更重要的是要你众善奉行——大善要做,小善也要做。如果你大善做不到,就要从小善下手;慢慢积功累德,到你有福报时就能行大善。舍了小善不做、小幅不积、好高鹜远,哪会有大福报?

佛家讲戒!固然你不能做恶,还应当积极修善;做恶是犯戒,不修善更是犯戒。佛戒无量无边,但纲要不出身口意三业、善恶两方面,造恶是身口意在造,修善也是身口意在修。那要如何持戒?就是应当做的要做,不应该做的恶业;大恶业不能做,小恶业也不要做。犹如浮囊渡海!不能有了洞。小恶业日积月累做多了,就变成了大障碍,凡是恶都是苦的根源啊!所以首先要止恶再来行善,恶不止来行善,善业被恶业障蔽了;也得不到善果,好像碗筷、手不清洁,煮出饭来,不但吃了得不到好处还有害处。

大家要把戒的定义认清楚,「戒」消极来说,是要防非止恶;积极来讲!是要止持并行恶要停「止」,善要奉「持」。为了利益人,也为了利益自己,要服务人,服务人你自然就有福报。菩萨道是向众生中求,所以我们学道要多结人缘。

要依什么方法才能达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呢?就是你这个戒。如何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如何诸恶莫作?就是禁止杀盗淫。如何降伏杀盗淫?那就要修戒定慧。要想戒定慧圆满!杀盗淫一定要断得清清净净。不断清净就没有戒,没有戒,那里有定有慧?没有定慧!这个人多么苦恼,你想有福有慧,那就好好持。有了戒就有定,有定就有慧。

谁不想有福慧?要想福善圆满,要依戒,要想不受诸苦,要依戒。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其实只要八个字就能概括,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再浓缩成精华就是一个「戒」字。诸位为什么要来受戒,现在明白了吧!我真为你们高兴啊!!只要你们戒诸恶,只要你们戒懈怠懒惰,勤修众善,那就福慧都有了。有了福慧人人尊敬你,那你是多么高贵啊!这样的大好处,祝你们要得到。

诸位要注意!我们固然想要断恶来修善,但想断恶就那么容易断吗?如何才能断恶呢?实实在在要修善才能断恶哦!这要勉励、要努力。如果恶业断不了,那是你善业少,只要多多地修善,善业圆满;恶业就断了。诸位多少都知道念佛的好处,念佛是要断贪嗔痴三毒、妄想;可是想不打妄想就不打了吗?你愈是不想打妄想,它愈是污浊邋遢天南地北地想。那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多多地念佛,佛功德有了,心自然平静。现在心地降伏不了时,不要理它,你多多地念佛,业障如何地深重,不要理它,你多多地修善。这是彻底究竟的办法。

诸位来受戒,想要把戒守好吗?靠自力不容易,我们要多念佛求佛陀加被。如何把佛念得好呢?这要持戒来辅助。所以,要持戒,佛才能念得好;要念佛,戒才能持得清净。持戒念佛如鸟之两翅、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这点受戒的人要明白,念佛的人也要明白,因此我们请戒的时候,不要忘了讲念佛;讲念佛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讲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0 00: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