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点燃您的激情,觉醒您的生命,期待您加入六祖寺基建办 [打印本页]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3 13:54
标题: 点燃您的激情,觉醒您的生命,期待您加入六祖寺基建办
点燃您的激情,觉醒您的生命,期待您加入六祖寺基建办
    欢迎十方大众来到三宝之地,得到上师三宝毫无保留的饶益,无论成就大小,都会让每一个人焕发出他生命中本具的光彩和喜乐!
      六祖寺位于广东省四会市贞山风景旅游区内。四会贞山是六祖惠能大师韬光养晦、隐居修行长达十五年的顿悟成就之地,在六祖寺,您能够于秀水灵山之间,倘徉心海,潜心学习佛法,超越界限,扩展生命格局,全面提升身心灵健康,于工作生活之中领悟生机无限,觉悟本来面目,开启光明自在,智慧慈悲的新纪元,同时六祖寺也是积累福慧资粮的胜地。
六祖寺基建办现诚聘工作人员,虚位以待,执手相迎,愿您共赴智慧海、共证菩提道,工作修行并重,广种福田,
1、工程监理
职位要求
1、完成工程项目经理按排的日常事务;
2、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监理工作;
3、协助专业监理工程师完成工程量的核定;
4、担任现场监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告;
5、对承建单位实施计划和进度进行检查并记录;
6、承建单位实施过程中的软件和设备安装、调试、测试进行监督并记录。
7、按设计图及相关标准,对承包单位的工艺过程和施工工序进行检查和记录。
任职资格
1、有佛教信仰,或者对学习佛法有兴趣的同仁
2、专科及以上学历,建筑、土木类相关专业;
31年以上工程监理工作经验,有助理工程师资格者优先;
4、熟悉工程监理,能看懂土建图纸,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工程概预算相关知识;
5、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合理、有效地协调各项相关工作,工作严谨、认真、细致,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园林设计师
职位要求
1、组织落实景观工程设计工作,控制图纸及变更的交付进度、深度及合理性;
2、编制、审查景观工程计划、制定设计标准,完善景观设计,控制景观实施效果;
3、主管景观方案、施工图等文件的审核;
4、组织景观工程材料的选样及定板工作;
5、组织采购景观工程所需要的小品;
6、负责景观工程竣工验收、监控施工进度、质量,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任职资格
1、有佛教信仰,或者对学习佛法有兴趣的同仁 ;
23年以上景观设计相关领域管理工作经验,中级以上职称;
3、熟练运用CADPhotoshop,Sketchup3D Max等相关设计软件。
3、施工员
职位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建筑工程类专业应届实习生 ;
2、熟练使用CAD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强,吃苦耐 劳,能驻场工作 ;
4、熟练使用CAD软件。
任职资格
1、有佛教信仰,或者对学习佛法有兴趣的同仁 ;
2、协助主办施工员做好施工现场测量放线,施工安排管理,把控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
3、负责跟进材料进场,混凝土浇筑旁站等;
4、技术交底,解决工程阶段对应职责内的会审、上报问题,做好验收、签证的环节工作;
5、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全国有多个项目部!!
4、六祖寺物业办诚聘:
招聘保安\保洁10名,要求18-50岁以下(限男/身高160CM以上)
任职要求
1、皈依居士和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2、要求身体健康,无身体残疾,无重大疾病,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方面的疾病。
3、能诚心接受寺院的管理,严格遵守寺院规定。责任心强,团队意识强。
4、以上岗位包食宿,月休4天。待遇面议!
我们重视每一位同事,每一位同修。我们以“自利利他”的精神来共谋发展,在工作中修行,在生活中觉悟。闲暇之余听经闻法,寻一净处禅修!
5、上班地点在广东省四会市。
联系方式:章主任:电话:18664724321    
基建办公室:电话:0758-3112098  
简历投递方式: QQ 2915534480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4 09:2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不顾将来,只有随性而为,也难有长久的、真正的快乐。所谓”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是在是感受上而论,而人的感受是无常,难以捉摸的,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唯有向自己内心去寻求、开发、而不是依赖外在条件满足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5 10:35
我师父说


当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时候

自己是否也在看不起别人?

观察慢心的行象,

思维慢心的危害,

然后反省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慢心藏在我们身上,

自己很难认识到,

外境正好是一面镜子。

025402witfqt1fri10qmyq.jpg (27.1 KB, 下载次数: 57)

025402witfqt1fri10qmyq.jpg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6 10:09

三宝门前福好修

一份福田万分收

种大福田,获一切善果

     南无阿弥陀佛!!!





欢迎一切正信佛教弟子,踊跃应聘,工作修行并种!!!!!


194152jpjfxhfhjokyy24b.png (99.73 KB, 下载次数: 59)

194152jpjfxhfhjokyy24b.png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8 10:57
贤二没有刷马桶,也没有劈柴,
也没有挑水,也没有劈柴,也没有端茶
也没有做别的事情,
而是去静坐了。

师父让贤一把贤二找来,
问他为什么没去做事情?

贤二说,我想静静,
我知道您一定又会批评我,
不过,在您批评我之前,
我想先说一句,难道静心不好使吗?
想知道怎么一招搞定贤二的,请看下面........

静心很好,
再加上悲心就更好。
浅浅一碗水的沉静不免狭隘
广阔大海的沉静则能承载巨轮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9 14:41
一禅笔记 · 善良
师父说,
你总被人欺负,
是因为错把软弱当成了善良。
在经济困难时遇到借钱的朋友,
你不好意思拒绝所以慷慨解囊,
结果那人迟迟不肯还钱;
别人让你帮忙带班工作,
你碍于情面每次都答应下来,
结果拒绝一次就被人认为“小气”。
你不断地被别人用道德绑架,
你所以为的善良,
却不知不觉让你过得越来越累。



不是每个人都有感恩之心,
所以我们在施加善意时要明辨对象。
帮助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
就像用干草救火,
火势只会越来越大,
最后甚至会危及自己。
真正理性的善良,
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善良。
不考虑自身情况和具体情形,
一味地软弱和忍让,
只会助长别人骄纵傲慢的个性,
还会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
所以帮助他人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
这件事情真的值得帮忙吗?
对人对己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吗?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
就去放心大胆地做吧!
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善良的人,
你将善意赠给世界,
世界也终会用善意回馈你。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11 10:04
师父说,感到迷茫只有两种原因。一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二是有了目标却没有能力达到。
所以,感到迷茫的时候,就问问自己这4个问题,找到自己迷茫的根源,才能走出困境。

1
我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目标,其实是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时候不如静下心来思考,最让你感到兴奋的事情是什么?它是否能让你有前行的动力?它能让你有所收获吗?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不如就把它设成你的“小目标”吧。

2
我追求的东西,真的是值得的吗?
如果自己付出了很多心力,却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这时候你就要仔细想想,你所追求的东西,真的是对的吗?在一条错的道路上行走,再辛苦也是徒劳无功的。事事皆如此,感情也不例外。

3
我设定的目标,切合自己的能力吗?
我们都喜欢追逐更好的东西,所以一不小心就会眼高手低。手边的小事不想做,只想做天边的大事。但是你却忘了,小事都做不到,大事怎么会轮得到你呢?趁跌倒还能站起来的时候,先让自己学会脚踏实地才是真。

4
我用心了吗?
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用心去做。明明触手可及的目标,却因为自己的拖延和懒惰一再搁置。时间浪费了,却依然一无所获,自己的自信心还会受到打击。这样的你,又怎么会不迷茫呢?

但其实,迷茫也并不是一件十足的坏事。感到迷茫,是因为你还在思考,是因为你有一颗想要上进的心。所以不用担心太多,找到问题,然后去解决它。一禅相信,你的前路会充满着希望。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12 10:47


师父说,到了一定年龄,就势必要放弃一些东西,一些年少时可能热衷,但坚持却毫无意义的事情。对自己好一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事情。

1
无用的社交
有时候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张自己的人脉,我们常常会主动去进行一些社交。但其实,大部分刻意的社交都是无用且浪费时间的。你总觉得多交朋友,也许未来他们会帮得上忙,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是在占用你的资源,浪费你的精力。与其花时间维持这些表面社交,不如合理规划人脉发展方向,培养真正适合和与你一起共事的人。毕竟真正的朋友,是不必靠饭局和聚会维系的。

2
习惯性的抱怨
遇到烦心事,我们总爱抱怨。虽然自己明知道抱怨无用,却还会忍不住自怜叹惋。但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仅会对自己负责,更要会对家人和子女负责。习惯性的抱怨不仅会让自己陷入低沉的情绪中,还会把负能量散播给家人,尤其是模仿能力极强的孩子。抱怨会消磨你的意志,削减你对生活的热情,与其抱怨,不如习惯性地去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

3
持续不断的加班
年轻时我们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在工作上,为了赚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该慢慢学着把重心从工作转移到家庭,转移到关注自身的发展上来。过度的加班和持续的工作会让我们的健康打折扣,也会让我们没有时间陪家人。所以比起埋首工作,不如多抽时间出去散散步,陪家人看看电视放松身心,让自己得到心灵的休憩。

4
一个不爱你的人
有人说,爱上一个不可能的人,就像在机场等一艘船。你挖空心思的取悦,在他面前激不起一丝波澜——并非他不温柔,只是他温柔的一面给的不是你。感情是最不可强求的,既然得不到,不如就洒脱放手,别让一个不爱你的人耗费了你最珍贵的热情。也许更多时候,我们更应该学会取悦自己。

人生的路上,越往后走就越要学会“做减法”。前行的背包如果太重,就没办法接受未来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这样的放弃,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收获。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14 13:42
今天母亲节,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永远快乐,拥有无量光无量寿。一切感激尽在不言中!


儿时,

母亲是树,

为儿女遮当风雨,

让儿女有所依靠;



年少时,

母亲是标竿,

为儿女指明方向;

让儿女健康快乐成长;



成年时,

母亲是温暖的港湾,

无论孤单寂寞有您就有家;

母亲节将至,

我要大声说出来:

“妈妈,我爱你”!


生我,您承受着痛苦!

养我,您承受着艰辛!

育我,您承受着劳累!

教我,您承受着辛劳!


走遍天涯海角,

您在的地方才是永远的家;

听遍千言万语,

您说的话才是拨动心弦的金玉;


吃遍四面八方,

您做的饭菜才是最香;

看遍人情冷暖,

您给的关心才是最真挚的爱。


母亲节到了,

祝亲爱的妈妈:

身体康健,快乐平安!

幸福快乐,笑口常开!


至此佳节到来之际,

向全天下的母亲,

致敬!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15 10:33
师父说,人之所以舍不得,大抵是因为知道今日之舍,换到来日亦是不得。所以哪怕是大梦一场,也迟迟不愿醒来。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16 09:31
话多话少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心要好!

内心是真诚、关怀、欣赏,

还是虚伪、冷漠、排斥,

别人是能感觉到的。

[attach]35787[/attach]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17 10:04
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了福报

     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生福报。

     一般世间福报对学佛人来说真的是很容易得到。有一位弟子看见电视里播放名人显贵的镜头,对我说:师父,这些人福报好大呀!以前一定做过很大的善事。我说佛经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曾有个穷人拿着一把豌豆准备向一位新娘抛洒,以示庆贺,这时正巧遇见德护如来前往城中,穷人生起极大的信心,将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他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执掌四大部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是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中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

      世间的荣华富贵其实并不难求,也不需要很大的福报。纵然是洪福齐天,也逃不出生老病死去;满目繁华,爱恨情仇,转眼就烟消云散了。若能勘破这个,生起出离心、菩提心,那是真正有大福报。

     初学者心怀众生,从一开始就以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为学佛的目标,着实令人随喜赞叹,但是利益众生与自己精进闻思修行并不矛盾,不能借口“利益众生”、“随顺众生”而放松自己的修行或者纵容自己去追求世间八法。

     努力修行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众生。如果自己的出离心、慈悲心还很微弱,对佛法还只是一知半解,又怎能善巧地帮助其他众生、分担他们的愁苦、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就像一个没有双手的人要下水救人,太难了。作为初学者,我们安静下来老老实实闻思修行,就是在利益众生。

      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寂静调柔,可以感动人心,令人对佛法生起信心。虽说是个浮躁的年代,人们在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对宁静淡泊的敬重和向往。在一个浮躁的年代,也唯有寂静调柔的心才让人真正地信服。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18 10:35

不看重名利,不等于不去努力工作,而是内心不被名利所缚。
即使最亲近的人,也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彼此,其实连自己也不一定真正了解和把握自己。
人要正确处理好自己身与心的关系,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怎样处理好自己身心的关系呢?就是做人做事要有原则和宗旨。

学习与思考

常常听到有人说:某人学佛法后,什么也不想干了,天天念经拜佛,神神叨叨。这不能说佛法让他变成这样,而是个人的习气让他变成这样!
真正的修行人,似个人成长为生命之要,不会被外在的名利所束缚,积极利用一切境界历练自己、强大自己。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名利会束缚人?我举个例子:一个学习非常拔尖的学生,由于老师在考试前到了他家,当着他的面与他爸爸说这个孩子肯定会考上一流大学,第二天第一门课考数学,那次高考数学是最难的,他自已觉得“考砸了”,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但他想如果考不上一流大学会让老师、家人失望,这种心理负担让他后面的发挥失常,最终只考了一个非常一般的学校。这是一个被“虚荣心”所束缚的典型例子。
假如这个高考的孩子是个修行人,碰到第一科考得不是很理想的挑战后,他会以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越战越勇,不断超越自己的状态,不断加强当下应对挑战的心力,从容淡定的面对每一科的考试,因为现在想考不上会怎么样,除了耗费自己的能量,分散自己的凝聚力外,全无他益。
这种明显的对比告诉我们,越看轻外在的名利,越有利于自身心力的提升。但有些人由于抗拒现实的责任,通过学习佛法找原谅自己的理由,天天求神拜佛,回避挑战,还说要放下名利,其本质上是放下了责任,这并不是佛法。
佛法告所人们,想成佛先得成人,要做一个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所以学诚师父说:“不看重名利,不等于不去努力工作,而是内心不被名利所缚。”

划重点

真正的修行人,视个人成长为生命之要,不会被外在的名利所束缚,积极利用一切境界历练自己、强大自己。
越看轻外在的名利,越有利于自身心力的提升。
不看重名利,不等于不去努力工作,而是内心不被名利所缚。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19 10:00

致自己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
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
不要用过去限制了现在,
而要以过去为台阶,
迈向新的人生。


在痛苦的经历中要学会:
少一份执着,多一份付出,
不要把生命寄托在无常变化的人事物上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22 18:07
下属不听话,是谁的问题?


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下属不听话,有两种可能:如果大多数人不听话,一定是上级的德行有问题,我们的修为不能让别人信服,无“信”不能“入”,作为上级应该多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修为。另一种情况是个别人不听话,这个是“业缘”的问题,业缘比较远,或者对方比较有个性,这需要上级有慈悲利他的胸怀去拉近“业缘”。在企业经营当中,上级会不会放很多心思与对方拉进业缘,在于对方是不是不可替代?因为企业经营是讲究效率的,如果很容易招一个人可以代替对方,找一个业缘近的人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当然,如果上级是一个愿意修炼自己的人,碰到这样的下属,是克服自己固有问题的最好的对境,TA会像一面镜子,照出上级所有的问题,如果上级能够意识到并经常反省自己,个人的修为会迅速提升,直至上级的爱和包容能让下级信服。通常这种下属一旦转心,TA会比一般人更加忠诚于上级。
所以学诚师父说:“反过来看,是自己德行不足以服人,业缘不足以近人。从自身去加强,胜过想改变别人。”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23 08:10
2915534480 发表于 2017-5-4 09:2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不顾将来,只有随性而为,也难有长久的、真正的快乐。所谓”自己喜欢的事情“ ...

最痛的结局,是人走了,感情还在!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24 10:23
人与人交往的时候,
还要怀有一颗喜心。
这就是佛门里常说的一句话——随喜。
什么是随喜?喜,喜者欢喜,
菩萨庆他众生离苦得乐,
其心悦豫,欣庆无量。
随喜是快乐生活的一个重要法门。

不少人见到能力比自己强,
生活、事业蒸蒸日上的人时,
心里多少会有点不舒服,
可能会酸溜溜地说别人的风凉话、坏话,
这是人之常情。
其实这样很丢人,很不好。

佛门告诫我们,
当别人过得比我们好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随喜,
要真诚地替别人感到高兴。
这样,自己才会获得快乐。
很多人原来没有这个喜心,
或者说没有激发和挖掘出这个喜心,
最后知道随喜别人才能快乐这个法门以后,
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25 10:05
真正的孝顺,是内心对父母的感恩和爱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28 09:28
放不下的只是内心的回忆,并不是某个人

放下,用另外一个词说就是超越,就好比上台阶,如果没有上去,还停在原地,那就没有放下,放不下,我们对人与事的“放下",就是要看得更远,看得更透,看到正真应该坚持的方向,超越眼前的情绪与得失!
[attach]36033[/attach]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29 08:06
身边的人都心存恶念,如何改变?



访客问 :虽然社会里还是有好人好事,但是我觉得我周围的人并非都有善念,有时甚至是心存恶念。我该如何改变他们呢?

上人的回答:
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之下,你不要管别人是为善或为恶,只管照顾好自己的心。因为去探讨别人的善恶是件辛苦且痛苦的事情,唯有要求自己的改变,才能影响别人。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5-31 08:21
内心宁静,人就更有智慧,
能直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常能一语中的;
心绪动荡,如同风中的蜡烛,
照出的景物恍惚不清,
自然决断起来犹犹豫豫,
说起话来更是语无伦次、喋喋不休。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6-4 08:52
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总认为自己付出太多、
得到太少,计较公平与否。

潜意识里都是把感情当作了一种交换,
我用心待你,也希望换来你的关心;

我付出多少,就希望得到相等的回报。
如果长时间付出与回报不平等,
内心就会很痛苦。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6-5 08:04
阿弥陀佛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6-17 08:45
那些你念念不忘的过往,终究会过去的。
我们这一路走来,失去过很多东西,曾经最喜欢的礼物,曾经最肝胆相照的伙伴,曾经最喜欢的人,曾经,我们以为永远过不去的青春。或许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得到,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在失去里渐渐学会了释怀,知道了,没有什么是永远不会离开,明白了,有很多人,说了再见,就不会再回来。
时间真的是一样很神奇的东西。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沧海一次次变成桑田,也见证了每一个小小的平凡的我们的所有改变,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彷徨,我们的痛苦失望,我们那些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往。所以我们总把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交给时间,似乎它本就有这样的魔力,去见证人心,去检验真情,去抚平所有的创伤。它会把所有记忆都镀上一层温柔的光。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时间改变的,不过是我们自己罢了。当我们攒够了勇气回首来时路,终于可以笑着面对曾经撕心裂肺的过往。我们终于知道了,所有的爱与恨,都终将变成那天边的一缕风或一片云,淡淡的悬在心上,不悲不喜。
“都会过去吗?”
“都会过去的。”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6-29 09:32
懂得无常,
心就不会被外在的境界所束缚,
能够看淡得失成败;

懂得无常,
要好好珍惜生命的时光,
勤造善业;

懂得无常,
要在一切境界中善待他人,
温暖自己。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6-29 09:34
懂得无常,
心就不会被外在的境界所束缚,
能够看淡得失成败;

懂得无常,
要好好珍惜生命的时光,
勤造善业;

懂得无常,
要在一切境界中善待他人,
温暖自己。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7-6 09:33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人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种生理结构暗示我们应少说多听。但是,在人际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一点也不顾对方的感受,以致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

人为何偏爱讲话?佛门有一个词叫“乐说欲”,即非常欢喜讲话,这是人的本性之一。

曾经有个新闻: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吃穿不缺,却天天在家门口摆摊卖自己缝的鞋垫,除夕也不例外。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的答复让天下儿女动容——“只想找个人说说话!”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说,当他一个人乘着无动力单人帆船穿越太平洋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寂寞,那种想向人倾诉却无人听的难受劲儿,不亚于瘾君子发作时的煎熬,骨头缝像是被小虫吞噬一般。每当靠近大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家中国饭馆跟人聊聊天。看来嘴巴不仅要完成“吃饭”的生理功能,还要满足人“说话”的欲望。


所谓“言为心声”,言语是我们心灵世界的外化。心静如水的人一般很少讲话;喋喋不休正是内心躁动不安的表现,名为“躁人多辞”。安静的心就像一间收拾得井然有序的房间,再多东西放进去都能合理布置,找个不起眼的零件也毫不费时;躁动的心就像堆满各式物件的库房,东西都挤到了门口,就是搅个天翻地覆也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

内心宁静,人就更有智慧,能直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常能一语中的;心绪动荡,如同风中的蜡烛,照出的景物恍惚不清,自然决断起来犹犹豫豫,说起话来更是语无伦次、喋喋不休。

向别人倾诉就是排泄心灵的垃圾,虽然一时可以缓解心中的郁闷,但终究逃不出扬汤止沸的轮回。止口不如静心,从源头清理才是治本之道。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如何让自己的心听从安排?佛教里解决这一问题有个妙招:如同大禹治水,一时堵不住就疏导。说惯的嘴巴先不要闭上,而是改变说的内容——念佛。凡夫说话都是“烦恼心”驱使,越说越躁动,越说越烦恼。改成念佛号,虽然开始还是烦恼心,但佛号是清净的。好比一个躁动的人,让他不断重复说“安静”,借着佛力让烦躁的心转向安详,想必很快会安静不少。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7-9 08:50
网友问

现在人际关系纷繁复杂,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很多的矛盾与冲突,让人很疲惫,请问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什么?与人相互应该提倡哪些,避免哪些?

学诚法师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换位思考。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认识别人,也要常常反过来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看看自己。
3.要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不要总认为自己最正确。
4.不说是非,多感恩和赞美。“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学习与思考


深入理解学诚师父的话,并落实于行动,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快能建立起来,我们分析一下行动的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都很讨厌被人指责,但试问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指责过别人?当我们诚心的指出别人的问题的时候,很讨厌对方反驳,试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反驳过别人?
2.换位思考。当别人不配合我们的工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平时我们有没有积极成就别人的心?
3.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我们有没有学会倾听?倾听是理解对方的唯一途径,我们不顾及对方的情绪,说一大堆自以为是的话,别人能不能听进去?
4.不说是非,多感恩和赞美。想想我们是否能看到别人比我们强的地方?看到以后是不是发自内心的随喜和赞叹?我们能不能感受到别人对我们的慈悲,试着换一下位,如果我是TA,我能以TA对我的方式对待TA吗?
做到这些的确是不容易,但内心深处若能够意识到核心问题,做起来就并不难。这一切归咎于强烈的“自我意识”,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为对方做一点点事,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意识不到,不懂得观功念恩。
不要被“自我意识”包裹的严严实实,放下“自以为是”的心,全然的感知环境对我们的恩泽,只要活着就是环境对我们的恩赐,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
人际关系的改善是家庭和睦、同事团结、社会稳定的前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划重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认识别人。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不说是非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7-9 08:52
网友问

现在人际关系纷繁复杂,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很多的矛盾与冲突,让人很疲惫,请问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什么?与人相互应该提倡哪些,避免哪些?

学诚法师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换位思考。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认识别人,也要常常反过来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看看自己。
3.要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不要总认为自己最正确。
4.不说是非,多感恩和赞美。“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学习与思考


深入理解学诚师父的话,并落实于行动,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快能建立起来,我们分析一下行动的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都很讨厌被人指责,但试问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指责过别人?当我们诚心的指出别人的问题的时候,很讨厌对方反驳,试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反驳过别人?
2.换位思考。当别人不配合我们的工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平时我们有没有积极成就别人的心?
3.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我们有没有学会倾听?倾听是理解对方的唯一途径,我们不顾及对方的情绪,说一大堆自以为是的话,别人能不能听进去?
4.不说是非,多感恩和赞美。想想我们是否能看到别人比我们强的地方?看到以后是不是发自内心的随喜和赞叹?我们能不能感受到别人对我们的慈悲,试着换一下位,如果我是TA,我能以TA对我的方式对待TA吗?
做到这些的确是不容易,但内心深处若能够意识到核心问题,做起来就并不难。这一切归咎于强烈的“自我意识”,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为对方做一点点事,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意识不到,不懂得观功念恩。
不要被“自我意识”包裹的严严实实,放下“自以为是”的心,全然的感知环境对我们的恩泽,只要活着就是环境对我们的恩赐,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
人际关系的改善是家庭和睦、同事团结、社会稳定的前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划重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认识别人。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不说是非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7-12 10:04
2017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十九日,乃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值此殊胜日请持清净、广大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泰、平安喜乐、得闻正法、自利利他!

相传古代有一个小国,叫兴林国,国王生了三个女儿,幼女妙善自小慈眉善目,生得一副好心肠,特别讨人欢喜。妙善的母亲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妙善独自在房间思考,要是让世人都摆脱死亡的痛苦那有多好啊,忽然屋子里金光四射,佛陀现身对妙善说‘在遥远的须弥山上有两件法宝,分别是白玉金瓶与白莲花,如果你能取之加以修行,就能修成正果,普渡众生。妙善与她的好友永莲收拾好行装後,就往须弥山出发。一路上佛驼化身饥饿的乌鸦,受伤的野人考验妙善的善心,妙善把自己的乾粮分给饥饿的乌鸦,把自己的鞋子分给脚上受伤的野人,自己却挨饿受冻,光着脚走到了须弥山顶上,当时正值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妙善的脚都被石头磨破了。


佛陀被妙善的善心打动,将白玉金瓶及白莲花交给妙善,并说’等到白玉金瓶中生出水,水中又生出杨柳枝之时,就是你得道生天之日‘妙善回家後正式出家,把白玉金瓶供放在佛像前,把白莲花供放在水池里,每天都有大批的善男信女到庙里供奉这两件佛器,当时庙里有一个叫沈英的顽童,听到妙善要让空瓶生水,水中长枝,就想作弄她,沈英趁着庙里没人,把白玉金瓶倒满了水,又在水上插了根杨柳枝,就在这一刹那,天空上传来了天籁般的乐声,池中的白莲开的像车轮般大,妙善闻声见状,就把白玉金瓶拿在手中,赤脚站在白莲上,白莲花徐徐上升,妙善得道升天,称为观音,而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十九日,昔日的好友永莲与顽童沈英就成了观音旁边的金童玉女。


人们为了纪念观音得道升天,就定了这天为观音的成道日。在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很多信众都会在这天特意选购一串佛珠,诚心向观音祈福,并在佛像前戴上佛珠,除了有观音赐福的意思外,也祈求观音的佛法可以加持在佛珠上,时刻提醒自己为善不为恶的念头。

观音,后来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世尊,今日我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的众生,我所具有的种种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若有众生遭受到种种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的时候,没有可以求救保护的人,没有依靠也没有屋舍。如果他能够忆念着我,称念我的名号,而那个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者,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当为了众生的缘故,发起最上殊胜的大愿,期愿假使当转轮圣王(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安乐世界,作完种种诸佛度化众生的胜事,入于无余涅盘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时,我将在那时,修菩萨道利益众生。当无量寿佛正法,在初夜分灭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果,继续度化一切众生。”


观世音前身早已成就佛果,号“正法明如来”。其后又以菩萨的身份乘愿再来,到普渡众生。正法明如来是古佛中的古佛,他所教化的和菩萨摩诃萨无穷无量从亘古至如今,在法界宇宙无数的银河系中,己培育出数不尽的菩萨摩诃萨成就佛果,是十方如来之师。


“正法明如来”,为了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带果行因,倒驾慈航,成为了观世音菩萨,一方面化身千百亿,度于一切国土六道,他无刹不现身,是千处祈求千处应的一生补处最后身菩萨,能救度一切苦难,听一切世界声音,没有一点厌倦,不辞奔波,毫无怨言,就连他的眼泪也化成了21度母,一起度生,慈悲智慧不可思议。若有一众生没有成佛,观音菩萨则依从誓言,决然不会成佛。在无量劫后,阿弥陀佛灭度,西方国土正法无人护持,观音菩萨就会在当日下半夜成佛,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运持西方极乐世界正法。


另一方面,观世音菩萨本觉妙心,与如来佛同一慈力,又下化众生,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自己身同众生,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又帮助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为一切众生说法,大雄愿力无边无量……观世音菩萨一生都在为众生奉献自己,所以至今最被崇拜。

释迦牟尼佛曾多次演说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因缘。最直接的是佛在《地藏经》中这样告诉观世音菩萨:你与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难众生,若能闻你名号,或见你形像,或敬仰赞叹你,这些众生必生於无上道,且必获不转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乐,等到因缘成熟时,会遇佛授记,他日必将成佛的。(具体见《地藏菩萨本愿经》)“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体现。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这就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中国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萨之中,使至理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迹;在智、悲、行、愿之中,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观音菩萨在现实娑婆世界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仰和求助的希冀。
“观自在”的含义(阿旺上师开示)

八万四千法门之精华的《心经》开头有“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就是观音菩萨。这个“观”是看的意思、观察的意思。“自在”这里面讲的是八自在。“菩萨”就是梵文菩提萨埵,简单的讲就是菩萨。

“观”字里面有一个故事,简单地讲一下这个故事:

观音菩萨未成佛之前,是凡夫的时候发菩提心,他发菩提心的时候就是阿弥陀佛拜为师父,在阿弥陀佛面前发菩提心,观音菩萨发誓我要度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全都度完了我才成佛,一个众生度不完我不成佛。如果我这个菩提心退了,我的这个头就裂开十个,身体裂开一千个,他就这样发誓。

然后观音菩萨去度众生,首先度的是饿鬼道,观音菩萨几千年度饿鬼道,天天度饿鬼的众生,度很多很多饿鬼道的众生。有一次在须弥山的南边度众生,好像饿鬼道的众生都度完了,观音菩萨想:现在饿鬼道都度完了,差不多了,我去须弥山顶上再看一下,饿鬼道减少了没有。到须弥山顶上看一下饿鬼道,好像没有减少,好像以前那么多,很多很多没减少,这时观世音菩萨退心了,我发这个菩提心,众生是度不完的。那什么时候度完他们以后我才能成佛呢,我是没办法成佛了,我不发这个菩提心了。菩提心一退,头裂开了十个,整个身体裂开了一千个。

这时候阿弥陀佛用神通马上飞到观音菩萨的面前,跟观音菩萨讲,你不要退心,反而要更加地发菩提心,我帮你度众生,我帮你加持。那么头部裂开了十个,加持了十个头部,这上面再加持阿弥陀佛自己的一个头,就是十一个十一面。那身体裂开了一千个,就加持了一千个手。一千个手中加持了一千个眼睛,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就是这样的。

这是“观”字,观音菩萨用一千个智慧眼睛日日夜夜每时每刻都在看六道众生,看六道众生有什么样的烦恼,有什么样的痛苦,那消痛苦的机会到了没有,断烦恼的机会到了没有,清业障的机会到了没有。观察这个,一旦机会到了,观音菩萨马上加持到这个。这个就是观。


“自在”,身口意自在。

身体自在,你化什么都可以,身体就自由自在。身体化成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也可以,身体化一般的众生都可以,身体自由自在。我们这个身体不自在,所以就一直就这样,没办法改变它。那就是不自在,观音的身体自在,身自在。

语自在,语自在了可以讲所有众生的话。所有人的话都可以讲,想讲英语很流利,想讲马来语很流利,想讲藏语也是很流利的,讲什么语言都可以很流利地讲,这个就叫做语自在。密宗里面讲的是解开金刚语。

心自在,心自在是什么样的呢,心放在哪里它就定在哪里,那就是心自在了。心一直放在菩提心大慈大悲这上面或者度众生上面,那一直心放在那里,那就心自在。现在我们的心不自在,所以就想很多烦恼的事,很多痛苦的事。不想那些东西,但是没办法,一直会想那些事,心不自在。那观音菩萨就是心自在,身口意自在。

事业自在,做什么事都是自自然然的,自己发愿的愿力自自然然会成功,那就是事业自在。

愿自在,发愿,自己想发什么样的愿,这个愿全都如意,那就是愿自在。

业自在,也是一种事情,对众生做事情,也很自在。

功德自在,等八自在。这个八自在也有不同的八自在,佛的八自在,菩萨的八自在。菩萨的八自在里面讲的也有不同的自在。那这个就是自在的意思。

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


念观音心咒的功德是:得慈悲心。观音是诸佛如来的慈悲化身,念观音心咒能得到慈悲心,能超度亡灵。念嗡嘛呢叭咪吽,如果过世的父母亲或长辈堕了三恶道,念这个咒语会把他们超度到人间,超度到善道。如果他们在人间,念这个咒语他们会顺顺利利的,有这个功德。还有心愿如意,有什么心愿念六字真言会心愿如意。比如说:求子的人念嗡嘛呢叭咪吽,能够得子,非常殊胜。

嗡嘛呢叭咪吽六个字叫六字真言。

嗡:能证大的果位——佛的果位、得吉祥、得圆满、得财、得世间成就;

嘛呢:是如意宝的意思,四臂观音手中拿的如意宝,求什么得什么;

叭咪:就是莲花,观音手中拿的莲花,莲花代表出离心;

吽:就是能够得到解脱,能成佛。

嗡嘛呢叭咪吽每个字都有功德。嗡:能消除天道众生的痛苦;嘛:能消除阿修罗道众生的痛苦;呢:能消除人道众生的痛苦;呗:能消除畜生道众生的痛苦;咪:能消除鬼道众生的痛苦;吽:能消除地狱道众生的痛苦。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7-14 14:50
阿弥陀佛

作者: 2915534480    时间: 2017-7-20 08:59
今生所得的一切,都是前世修来的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www.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