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人最早是透过「四十二字门」来接触梵文字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4 08:1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人最早是透过「四十二字门」来接触梵文字母

从中国的佛经翻译来看,早期翻译的佛经大多属于《般若》部,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鸠摩罗什译的《大品般若经》。西晋‧太康七年(286)竺法护 (Dharma-raksa)所译《光赞般若波罗蜜经》与元康‧元年(291)无罗叉所译《放光般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均是这部《般若经》的同本异译。其中《放光般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陀邻尼品】、《光赞般若波罗蜜经》之【观品】都有提到这「四十二字门」及字义,这是通过「梵文字母」或「字母组合」来宣扬诸法般若的空性思想。依次胪列「四十二个」梵文字母,在每个字母后又附以与《般若经》相关的教义来解说,宣扬教义时大多采用「者,……不可得」、「者,……不可得见」、「不可得」、「不可得见」……等句式,反映了《大品般若》经「诸法性空」的思想。

虽然当时讲习「四十二字门」的材料没有保存下来,但从有关当时研习、讲筵之盛况的记载,可以推想出「四十二字母」在当时的传习状况。尤其是鸠摩罗什所译出解释《大品般若经》的《大智度论》,其中龙树菩萨对「四十二字母」的解释非常详细,这使「四十二字母」更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与学习。不久之后《华严经》也被译出,此经的【法界品】也借「四十二字母」宣扬与《华严》相关的教义,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当时人把「梵文字母」与「佛教义理」联系起来的观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5 21: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