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念祖居士:在家居士的三大问题,祈祷之中要记住《可许则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1 09:3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摘自: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
所谓人生三大问题:学业问题、职业问题、婚姻问题。我们有这些问题,行动就分了些神,尤其是现在,你出国的时期,专心地去求学问,种种。所以我们一方面在家修行,一方面人生三大问题,都要陆续得到解决。
在修持里头,对于人生所需要的事情,都可以在修法之中祈祷,祈求佛加被。同时,我们还要在宝贵的时间里,挤出一定时间去修持,我们要取得世间一些问题的解决,是为了便于我们现在和以后的修持,而我们现在的修持也就能够保证我们世间这些问题解决得顺利。但是大家祈祷之中也要记住《可许则许》这个小册子。这是一个居士写的,他自己愚痴,所祈求的事,可能对自己不利,很可能是个害我的事,因此,在所求的事后加了四个字,可许则许。也就是说:请佛替我考虑,能允许我再允许我。
为什么要加这四个字?有一个故事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他最喜欢的儿子,十几岁生病,花了无数的医药费,还是死了。儿子死后父亲非常思念。后来听说,有一个人能通阴间,能把死的人找来谈话,他就说,无论多少钱,都要把它办到,我要同儿子当面谈话。后来朋友就告诉:看来情况很复杂,你恐怕不能露面,你这个儿子对你怀恨很深。会过阴的人已经知道这个情况,你先藏起来,情形好你再出来。情形不对,你就别出来。老头听这么说,朋友都拦着他,他也就先没露面。通阴的来了,不久,就把他的儿子鬼魂找来了,儿子骑着一头驴,怒气冲冲的问大家:那个老畜牲来了没有?”“没来,没来,他今天没来。”“他要来了,我非好好揍他一顿不可。怒气冲天,讲他父亲前生怎么坑害他,怎么骗他的钱,使他受了多少多少苦,恨气未消,所以今生讨还了一些债,可是余恨未消,恨不得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最后气得牙痒痒的走了。儿子走后,老头出来哆哆嗦嗦遍体发抖,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不再想这孩子了。所以,我们对世间的这些事情平淡一些,肯定有好处。
人生三大问题里,有个婚姻问题。外国人往往颂扬爱情,把爱情看得很神圣。其实说穿了之后,爱情属于欲,并不神圣。爱是爱欲,情是情欲。总之和欲紧密相连,欲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主要两种:食欲、色欲。吃东西,什么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
所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这个上头的时候,吃东西也不知道什么味儿。这个味儿哪去了?因为没有食欲呀!自然不觉得有味儿了。子在齐闻韶,孔子在齐国听到了演奏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在三个月里头,吃肉不知道肉什么味儿。亡室萧秾华在重庆的时候,我的朋友齐居士告诉她,吃肉时用观想的法子,观想肉变成一朵莲花,然后咽下去,她按这法子,试了一阵之后说:我吃的肉一点味也没有了。可见味儿是由于你的食欲所产生的。所以,你的心不在这上头,就没有味儿了。外国人很明白这个道理,请客宴会,总要自夸,今天,菜如何珍贵讲究,厨师多么高明难得,夸耀一番,引起大家的食欲。主人要自己介绍、宣扬,引起大家食欲,让宾客觉得好吃。爱情不离色欲,色欲也是如此,都是从欲上出发,并不神圣。
《楞严经》就说:汝爱我心,你爱我思慕之心,我怜汝色,我就喜欢你漂亮的容色,以是因缘,就是因为这个因缘,经百千劫,彼此就互相缠缚。你喜欢我的心,我喜欢你的容色,互相爱恋,常在缠缚。这种情,是以欲为本,互相捆绑起来。
当然在家就有夫妇之道,这也是人生的一个因缘,大家也应该随缘。有在家人提出要绝欲的问题,我反问说:您夫人同意吗?所以应该注意家庭的和谐。
因此,在选择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有很正确的标准,以人品为第一,其余的条件都在其次。
第一,希望对方是个明白人,俗语说:愿意跟明白人打架,不愿意跟胡涂人说话。
        
第二,要良善,有很良善的心,不愿意害人,不愿意损人利己,有很良善的心。
第三,是诚实,不是油滑,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术。
第四,是正派,作风正派,男女关系上也很正派。这样的人就很好,是上选。
其它的条件都可以降低,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十全十美是圣人了,现在找个贤人都不容易。我们婚姻、家庭问题解决得好,对于修持有极大便利。建设一个佛化的家庭,对于自己入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儿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儿女都不信佛。现在你们还想不到,真正到了老了,尤其到了临终,你儿女信佛和你儿女不信佛,这个差别就太大了。他帮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后腿,你就往生不了。现在一般说起来,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有人帮助一下,完全能够生死自由,不需要帮助,这种人不是很多,就是你有这个力量,有人帮一下还是好嘛!可以增上呀!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靠别人往往靠不上。所以在交朋友、结婚,建立家庭方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我们应当慎重,也应祈祷,靠佛力。
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眼睛。要不断地擦亮自己的眼睛。对于一个人,自己先要有分析,然后判断,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关键是宁缺毋滥,有的人很善于讨人喜欢、献殷勤,很伶俐,很聪明。而实际上,往往跟我们所要求的主要问题:明白、良善、诚实、正派是不兼容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09:35:58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 :家庭即是道场】

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当劝之。倘不能于家庭委曲方便,令吾亲属,同得不思议即生了脱之益。便为舍本逐末,利疏而不计利亲。其可乎哉没。
        
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圣罔念而作狂,狂克念而成圣。有何难易之可论于其间哉。予谓谢友,为学莫善此际。有父母可以尽孝,有兄弟可以尽弟,有儿女可以教训,有诗书可以取法,正合夫子居家为政之道。此时不学,真是时过难学矣。纵令文章盖世,官居一品,终是一穷微极妙之艺人,非适时力学之儒士也。因闻佛语,遂持长斋,可知宿因深厚。废弃前功,意欲出家,可知道眼昏朦。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况贵乡僻居深山,知法者少。高明者以语言不通之故,皆不至其地。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识。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我后。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
3#
发表于 2011-7-19 00:05:54 | 只看该作者
{:3_1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4 00: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