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4 13:3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间有善恶两种力量。在我们的人格中,这两种力量同样存在。传统儒教对人性善恶存有争议,既有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又有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之见,孰是孰非?

  从佛法角度来看,人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在我们生命中,善恶是同时存在的。学佛就是要开发生命中善的力量,使我们的起心动念和善法相应,使我们的慈悲念念增长。

  《华严经》中有一著名偈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当年,白居易向鸟巢大师问法时,大师正是以此偈作答,可见其重要意义。佛法固然博大精深,但在具体行持中,又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声闻乘强调以止息恶行来持戒,即“诸恶莫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持戒本身就是一种行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能不杀生,我们就不必担心受到他人伤害;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偷盗,我们就可以夜不闭户;如果每个人都能不邪淫,就少了许多情感纠纷和家庭悲剧;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妄语,我们就不必担心上当受骗;如果每个人都不饮酒,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而菩萨乘更强调“众善奉行”,不仅要以持戒来止息恶行,还要积极行善。善事不论大小,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随分、随力、随时去做。只要众生有困苦,就积极主动地为人分忧解难。并且对所有众生都视如己出,无有分别。像观音菩萨那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众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众生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求回报,不论得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就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d4edb01017gtp.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7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