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互聯網 作者:九華佛學院
http://www.tonghuisi.com/showart.asp?id=27
《藥師經》與《阿彌陀經》不同,《阿彌陀經》是講人往生後的西方極樂世界,而《藥師經》則是講東方琉璃世界,講現實的人生。正如玉琳國師所說,一個欲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人,盡可以將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唸得前念不生,後念不起,到臨命終的一天,必然會達極樂的境界。而一個生活在這現實的世界、掙紮在慾望的洪流、卻又不甘沉淪的人,則應該認真修習《藥師經》。
《藥師經》的重點在於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藥師佛的每一條大願,都體現了藥師佛(其實是佛陀)對苦難人生的大悲情懷。在《藥師經》中,佛以他特有的慧眼洞察出無量眾生(尤其是人)在其一生中所有的造作,以及這些造作所帶來的無盡苦果,因此而提出解救人生苦難的種種方法。
人性中最大的弱點莫過於貪慾,為了滿足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慾望,去造種種惡業。殊知一切的惡因,都必然會帶來相應的惡果。我們總是感嘆「人生苦短」,然而卻並不明白這「苦短」的根源所在,於是,不得不總是掙紮在無盡的輪迴中忍受著苦難。歷史上一切偉人,一切導師,都無不以其博大的情懷關切著人類的苦難,並以其畢生的精力,尋求解救人類苦難的途徑和方法。藥師佛並不因為人類的無盡造作心生厭膩,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一個慈愛的父輩,對於人類的造作,藥師佛沒有半句指責,沒有半點怨言,有的只是一顆先哲的大悲情懷。本經的開頭,佛在讚歎曼殊師利時說:「你以大悲的情懷,勸請我說諸佛的名號以及他們的本願功德,其目的是為了拔除像法時期的眾生無盡業障,讓他們得到安樂。」這是佛說《藥師經》的意旨所在,也是本經的中心所在。
遺憾的是,這部關懷現實人生的偉大經典卻向來少為人們所知,我想,這也許正是創建藥師道場,極力倡導藥師法門的原因所在吧。
給居士講經的過程,也是我自己修習的過程。在這次講經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居士們求知若渴的心境,體會到當前佛教的社會現狀以及一切有良知的佛教徒(當然也包括我這樣的佛學愛好者)的社會責任。
那天早上,講經尚未開始,居士們就早早地集中到大士閣的內壇,噹一聲聲「南無藥師如來」的佛號聲悠遠地傳到我休息的寮房之時,我頓時感到責任的重大:我必須首先學好《藥師經》,並努力講好這部偉大的經典,否則,我將對不起這些虔誠的居士,更對不起二千多年前的聖哲釋迦牟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