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電視機前面的朋友們,今天難得有這個機緣,此地的同修要我談談怎樣拯救世界的劫難。這個題目很廣泛,世界的災難確實是很多,每個人都非常關心,尤其是佛門的同學們。災難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災難?如果我們把這些根源找到了,自然就懂得怎樣應付,甚至於化解。世尊在大乘經典裡面,明白的告訴我們,宇宙是從哪來的?怎麼樣形成的?我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我?這些都是根本的大問。
最近我們在學習賢首國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篇文章一共有六段,這個綱領是杜順和尚提的。杜順和尚是華嚴宗的初祖,第二代是雲華,第三代是賢首,第四代是清涼,第五代是宗密,號稱「華嚴五祖」。大綱是杜順和尚提的,解釋是賢首國師,這篇文章是講的《華嚴》修行的綱領,可見得它非常重要。《華嚴經》是非常廣大的一部經典,修行一定要簡單,才容易下手。綱提得好,賢首大師解釋也解釋得很好。
第一段跟我們講本體,哲學裡面所說的宇宙的本體,也就是宇宙的來源,生命的起源,森羅萬象的生起。在許多宗教都認為這是神造的,承認宇宙之間有一位真神,真神造了宇宙,真神造了這些眾生。佛法裡面沒有這個說法,沒有講真神,佛法裡講真性。我們中國五千年的老祖宗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這句話說得比較籠統,善是什麼意思?在佛門,禪宗六祖大師惠能大師,他開悟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開悟之後,這就是佛門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見到本性了。本性是什麼樣子?說實在話,本性是真的,佛教裡面常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現相是從本性發生的。所以一般宗教裡面講的真神,有沒有?我們可以說肯定是有,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真性。佛教裡面名詞很多,也叫它做本性,也叫它做佛性,也叫它做法性,經典上所說的名詞有幾十種之多,都說這樁事情。一樁事情世尊為什麼說那麼多的名相?這裡頭有個道理,告訴我們,名詞、術語這不是真的,千萬不能夠分別執著。你在這裡起分別執著就錯了,怎麼說都可以,只要你體會到這是說的一樁事情。
能大師告訴我們,實際上是他見性之後,向老師提出的報告,他的老師是五祖忍和尚。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哲學裡所講宇宙的本體。而杜順和尚講這個本體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名字講得好。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是圓滿的,是光明的,這是本體,它是真的,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質,可是精神跟物質都是從它發生的。佛門的老同學,尤其是修淨土的,經教裡面常講,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這大家都熟知的。四土最高的叫做常寂光土,常寂光就是惠能大師所證得的,這是真正的本體。常寂光淨土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是一切眾生共同的本性。
大乘教裡面佛跟我們說「迷唯一念,悟止一心」。迷就是念頭起來了,叫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是非常的微細,是我們一般人沒有辦法覺察得到的,但是它有。念頭一起,常寂光就變質了。佛在經裡面常常把這個用水來做比喻。自性清淨圓明體就像一池春水一樣,水乾淨,沒有染污,水平靜,沒有波浪。我們知道,在這種狀況之下,這個水像一面鏡子一樣,它能照見,外面的景象都能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照見就是智慧,所以在沒有起心動念的時候,它沒有形相。這個能力有,自性的本能不生不滅,就是見聞覺知,但是在這個時候,你沒有辦法發覺它有這個能力。當一個念頭起了,它就現相。現相現兩種相,一種是宇宙,森羅萬象就現前;第二個就是自己,自己,佛法裡稱為正報,環境是依報,所謂依正二報。你一定要記住,正報是自己,依報是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森羅萬象。
能大師說了五句,描繪本性的樣子,首先說出自性是清淨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句說明自性是沒有生滅的,「不生不滅」。第三句說的是自性「本來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一切萬法,遍法界虛空界,就是整個宇宙,這個我們一般人很難理解。宇宙太大了,又何況現在科學家也證實,它有不同維次的空間。在佛法裡面不叫不同維次空間,它叫法界,通常佛所講的十法界。十法界一般人知道裡面有六道,六道的上面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有佛,合起來稱為十法界。
念頭才起,整個宇宙的現象就變現出來,這個速度之快現在科學也沒有辦法測知。通常我們在經教裡面學習,多半採取《仁王經》上所說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說一彈指,這一彈指有六十剎那,把這一彈指的時間分為六十;每一剎那裡面有九百生滅,這個生滅就是念頭,念頭的起滅有九百個。九百乘六十,我們平常彈,速度彈快一點,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是兩個十萬八千,也就是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一個念頭。這是講宇宙,這是真相,佛經上講的真相。
我們在經教裡學這麼多年,知道佛說法有方便說、有真實說,這是佛的方便說,為什麼?它太慢了,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這個速度太慢了。真的,我們在經上又找到一段,彌勒菩薩。世尊曾經有一次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可以說是我們佛門裡面的心理學家,這是個內行人。佛問他,我們一般人都有念頭,一般人的念頭很粗,念頭到底裡頭有多少個微細的念頭?有幾個念?有幾個形?有幾個識?這個話問得好。形是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念頭來的,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所以物質不是真的,是假的。有物質就有精神,所以不能說唯心跟唯物,唯心唯物是同時的,決定分不開。心是什麼?心是見聞覺知。
這物質現象,彌勒菩薩答覆也講一彈指,一彈指有多少個念頭?他說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比《仁王經》上講的多了,多得太多了。《仁王經》上講的一彈指才六十剎那,一剎那才九百生滅。所以彌勒菩薩所說的,用我們現在數學來講,他基本的單位是「百千念」,百千是十萬,多少個十萬?三十二億個十萬,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平常講的,一彈指是三百二十兆。那要是用四次的話,我們一秒鐘可以彈四次,那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兩百八十兆的念頭,「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彌勒菩薩說的。這是講宇宙的起源,講生命的起源,就是依報、正報從哪裡來的。
這個念頭起來之後,常寂光淨土沒有了,產生變化了,變成什麼?變成佛法裡常講的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有形的,真的,有精神、有物質。常寂光淨土是精神也沒有,物質也沒有,一念起來之後就變了,所以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有這個東西它就產生變化。這個時候他只有妄想,他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可是很快,從這個念頭他就起分別。分別心起來之後,實報莊嚴土又起了變化,變成什麼?淨宗同學曉得,叫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聲聞、緣覺,就是這四個法界,有分別,沒執著。可是很快從分別他又起執著,執著一起來之後就變成六道,方便土沒有了,叫凡聖同居土,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出現了。我們現在,你想想看,哪一個人不是統統具足妄想分別執著?只要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出不了六道範圍,六道是個小圈圈,這個東西。這是諸法實相,是宇宙、我從哪裡來的?這佛講清楚了。
我們要知道,方便土裡面沒有善惡,所以可以說它是淨土。實報土就更不必說,更清淨,連分別都沒有。有了執著之後這就有善惡,有善惡,我們就看到六道裡頭有三善道跟三惡道。好,我們休息五分鐘。
前面我們講到迷、悟。迷,迷了之後,自性才現出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精神的現象跟物質的現象,都現出來。佛告訴我們,我們的迷有三種,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非常微細的震動,它產生了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物質跟精神,物質精神同時起來的。宇宙跟我自己這個生命同時起來的,同時的,沒有先後。在理上講是有先後,但是在相上講,你看不出先後,它的速度太快了,沒有辦法覺察到;速度比光的速度還快,你看一秒鐘是一千兩百八十兆,這麼快的速度。
有了妄想之後,他還沒有分別,還沒有執著,這是淨土。所以,實報莊嚴土可以說是真正的淨土,它跟常寂光決定沒有衝突,但是這裡面有了分別,有了分別就有染淨;沒有分別,染淨都沒有。有了分別之後,這就是四聖法界,有染淨,它這四個階級,換句話說,愈是清淨就往上升。還有染污,那個染污是分別,是分別習氣,它有四個階級,四個層次,它沒有善惡。如果有了執著,那就變質了,變成凡聖同居土,就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裡面就有善惡,念頭善、行為善,叫三善道;如果念頭不善、行為不善,它就變成三惡道。所以,六道從哪裡來的?六道是我們從念頭裡頭變現出來,叫「唯識所變」。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那你就曉得,從小的來說,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有相貌莊嚴,有相貌醜陋,有身體健康,有身體多病,這什麼原因?念頭。念頭善,心地善良,相貌就很善良,就很慈悲,所以相命家都常說,叫相隨心轉;相隨心轉,身體體質也隨心轉。所以我在教學裡頭常說,大家都嚮往西方極樂世界,我常講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毫無差別,這是真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的報土都是相同的,沒有差別。那為什麼極樂世界那麼樣清淨莊嚴?我們這個世界災難這麼多?原因大家曉不曉得?我前面所說的你要聽懂了,你就明白了,念頭變的!如果我們這世界的居民像《彌陀經》上所說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這個世界物質環境都變成極樂世界,就這麼回事情。
現在我們細心來觀察一下,地球上的居民,倫理不要了,道德也不要了,因果也不相信,宗教人家也懷疑,於是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行比過去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所以這個世界災難頻繁,就都出現了。佛在《楞嚴經》裡面告訴我們,貪瞋痴叫三毒煩惱,這是我們內心的病毒,感召的是什麼?感召是三災。貪心、貪婪,所感召的是水災。瞋恚所感召的是火災,現在地球大家知道,溫度不斷上升,你看前天報紙上登著,北極的冰可能在今年九月就全部融化。我們曉得南北極的冰要融化之後,高山積雪沒有了,大災難就來了。海水上升,沿海的城市會被淹沒。雪山上沒有水,長江、黃河水源沒有了,都變成枯乾,動物、植物離開水不能生存,你說這是多麼嚴重的災難。這個災難是瞋恚,溫度上升是屬於瞋恚,人容易發脾氣,容易動瞋恚心,是你的念頭感召來的。風災,風是愚痴,愚痴感召的風災。傲慢、不平所帶來的是地震。所以佛說,如果我們能夠「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三災就不起了,就沒有了。
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化解災難從哪裡做起?從我自己內心做起,不在外面。外面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中國五千年前老祖宗,教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話說得好。你遇到困難,走不通了,回過來頭來反省,問題決定在自己,不在外頭。自己念頭糾正過來了,外面的環境自然就產生變化。這才是解決問題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