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廉军:春节期间寺庙香火旺盛的冷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9 12:4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节期间各地寺庙香火旺盛,比平时多出好几倍,一个寺庙一天香火钱数万元相当普遍。据估算,海南省春节期间就有数千万元的烧香拜佛收入。
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到寺庙烧香拜佛,以求官运亨通、财源广进,还有求子求学求平安。烧香钱少则百元,多则上千。
当然,宗教信仰自由,但各地大兴土木滥建寺庙之风却不能熟视无睹。一些地方的宗教产业财源滚滚,开发商承包商大发其财,花钱造寺庙塑佛像只为投资赚钱,甚至打着宗教的旗号敛财,这已经脱离了正常宗教信仰的范畴。宗教若是成为一个敛财发财的产业,并加重信教群众负担的话,就不能不管管了。
经过近些年的宗教宽松环境,目前全国寺庙林立,九华山上已有上百座寺庙,宗教从业人员也良莠不齐。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看,宗教过热并非国家人民之福,南朝皇帝信佛,全国遍地寺庙,僧人数百万人,成为社会灾祸。唐初甄别全国寺庙和僧人,让充数者还俗,一些寺庙僧去人空,使佛教得到更好地传承。
做为宗教场所的寺庙并不越多越好,信众捐献给寺庙的钱还应由寺内管理,使用透明公开,说明善款的来去,把大部分善款用于慈善事业。
对一掷千金烧香拜佛的官员,笔者真不知怎么说,“升官发财”靠得是真才实学,靠对社会百姓的奉献,对事业的忠诚,而不是一掷千金的香火。
对寺庙和宗教信仰的依法管理,宁夏近些年的做法就很有实效。曾经有一个时期,宁夏清真寺的建设过快过猛过多,专职宗教从业人员过多,素质难以把握,加重了教民的负担。宁夏宗教管理部门采取强硬措施依法管理,新建寺庙一律审批,无手续建寺庙予以取缔,并对专职宗教从业人员进行考试,颁发资格证书,无资格者不能上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1-2-21 17:21:47 | 只看该作者
空明无杂念 正觉以清心——   Post By:2011-2-11 16:14:17

文/无名

  辛卯年正月初四,应朋友之邀,来到山东博山,入莲花宝山住正觉净寺。暂时卸去世俗礼法,入山出世,吃斋饭,听佛音,观佛事,无尘俗所扰,无工作所累,无应酬所困。放之空明,以正己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以清己之俗心、媚心、烦心、贪心、色心、胜心,不胜欢喜。

  两日两夜,亲历放焰口、斋天、燃灯祈福法会、朝山等佛家之盛事,参加正觉寺新春联欢会,作为编外摄影义工,有幸亲耳聆听仁炟法师讲述学佛、出家、修行、建寺之经历,虽非信众、对佛学愚钝,却有几分感触与感动,愿用拙劣文笔写出,以达心意。也望有缘观此文之虔诚信众或普通众生,尽己之力,助法师及众师父早日完成建寺大业,成就功德。

  感触之一:佛在生活中。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利益驱使和西方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人为求己之所欲,为求金钱名利,往往不择手段。丢弃礼法、道德丧失之事常有发生。正觉寺的八大根本戒规“讲团结,不说是非;讲修行,不听是非;讲奉献,不传是非;讲和谐,不打妄语”,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来说,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

  感触之二:人要有信仰。共产党员要坚信共产主义理想,愿意为此奋斗终生,奉献一切;佛教徒要笃定信仰,坚持修行以求正果。其实,不论是哪个党派、哪个教会,甚至是普通的农民、工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有了信仰,才会有人生的目标,才会有追求,才会有精神的寄托,才会活得有意义。

  感触之三:人要有所惧。人必须要有所畏惧,才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否则为官者会以权谋私,丧失公仆意识,使用手中的权利谋求金钱和美色;经商者会不顾大众的安全,制造毒食品和假冒伪劣产品,为害社会;务农者会为求产量和卖相,使用违禁药品,种出毒粮毒菜等农产品;为医者会丧失职业操守,对病患的苦痛、家属的哀求无动于衷,只求利不救人。

  感触之四:生活要有规律。现在的人多数生活都没有规律,作息时间没有规律,晚上熬夜,周末赖床;饮食没有规律,不吃早饭,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工作没有规律,压力太大,加班加点,劳身劳神。正觉寺的时间表就排得井井有条,非常连贯。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做早课、晚课,都很有规律。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也应该借鉴,尽量掌握节奏和规律,保持身心健康。

  感触之五:做人要真、信、诚,待人要和、善、忍。在寺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诚信不欺,和善友好,谦虚忍让,以礼相敬。没有世俗间的利益之争,权势之斗,其实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真信诚和善忍,那么现代和谐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不也就指日可待了吗。

  在寺中两日,除去感触之外,从师父的经历和言行中,还收获了许多感动。

  感动之一:发愿建寺,感天动地。师父五十多岁出家,在没有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发愿建寺,其宏愿非常人所感想;从寺院设计到材料采购,师父无不亲历亲为,其毅力非常人所有;从一片荒山到规模初现,无不浸透着师父的心血,其用心非常人所能。师父的宏愿,师父的行动,感天动地。

  感动之二:言行必果,说到做到。古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从这两天的见闻中,可以看到师父不仅说自己说话有信,就像一个钉子钉在地上,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如此,才有了众多追随的弟子和信众,才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义工,才会让正觉寺的建设快速步入轨道。

  感动之三:尊师重教,长幼有序。师父是有德高僧,也是年近古稀之人,更是正觉寺的创始人和建设者。但师父却尊其师父能行长老为住持,自己只做监院,这种品质是何其的珍贵呀!尊师重教,长幼有序,这不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吗,这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品质吗?

  感动之四:一心向佛,不生杂念。师父在出家之前,已是国家级食品专家、学术带头人,许多专利现在还在造福民生。以师父当时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完全是可以名利双收,受人尊重和羡慕。但师父却为一心向佛,舍弃一切荣华富贵,穿破衣、住陋室、吃粗饭,为早日建成正觉寺,呕心沥血。

  感动之五:千里朝圣,不辞劳苦。以过花甲之年,带劳累之病躯,不为烈日所阻,不断风雨所阻,不为泥泞所阻,不为困苦所阻,三步一叩首三千里朝圣五台山以报佛恩。“头吻大地,心若止水,千里叩拜,无怨无悔。会否?铁鞋踏破心无碍,浊汗成泥志益坚。牛上南山,马走平川。”仁炟法师的朝山偈语,个中意味,还请观文者自行揣摩。

  空明去杂念,正觉以清心。笔者非信众,且才疏学浅,对佛法亦不敢妄谈,仅将自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感受,用粗浅的文字记录下来,望能为有缘人铺就一通向正觉寺的鄙陋小径,也算是一大功德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7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