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開願法師開示:放生的目的是提升愛心、喚醒世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6 21:4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確實這次東北放生活動很殊勝,能夠放這麼大的生命,可以說不是那麼容易的。最大的熊聽說有六七百斤重,那麼大,相當有靈性的。我們在放生的過程中都在想,這都是佛菩薩的加持,沒有佛菩薩加持的話,那一個人的力量做不到的,大家都是齊心協力地在做。特別是放八只熊的時候,大家的心又歡喜又緊張。萬一哪只熊從籠子裏出來以後不聽話,跟人打一架怎麼辦?人肯定打不過它,所以心裏都在七上八下的。




前一天晚上我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就說放完這次熊,下次還能不能再放了呢?還有沒有因緣再放了呢?譚居士一再地問這個問題,問了好幾次。我說隨緣吧。遇到了,實在要救了,我們有這個能力,因緣具足了,我們可以放。因為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保護大自然,保護這些野生動物,國家也提倡的,對於這個生態的平衡,保護這些稀有動物的物種,都是一種貢獻,所以不要太強求。我們遇到了,緣分就具足了,在能夠做到的前提下,我們還要去做,不去刻意地我一定要以後再放幾只熊,再放多少只,沒這個想法。隨緣,隨緣就自在。




我們要明瞭,這些大的生命,我們把它給放了以後,回歸大自然了以後,它會不會念佛呢?這是她經常問的問題,譚居士在車上就問了,它會不會念佛呢?它會不會在那裏修行成佛呢?我說會的,一定會的。它比人聰明多了。所以我們就可想而知,它們是相當有生命力的。我們人類保護它,對我們來說,應該是蠻歡喜的一件事情。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放這些大的生命的時候,對人的內心的震撼力就不一樣,有那麼多的人在聽到熊被取它那個膽汁做那些東西,心裏都很痛苦,很不忍心。這就說明人的善心是具足的,愛心是具足的,出發點是能幫助這些眾生,這個心是好的,但是要有這個條件才可以。




所以這八只熊是相當有福報的,能夠到那麼好的一個生態保護區去生活,那個生態保護區很美,原生態的,真的是天然的,這也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這麼一個好的環境。我們就應該認為是怎麼一種狀況呢?應該是,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大自然,愛護我們的大自然。在這種大自然裏生活,那是多麼自在的一件事情啊。所以我們把這個問題延伸下去,我們不僅要護持這些小的生命,更主要還是要護持我們整體的生存環境,大自然也是我們要保護的對象。所以我們做這些事情,都是在提升我們對自然和環境的保護意識,提升我們這個愛心的增長。這就對了。




放生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放生,放生的目的是提升我們的愛心,提升我們這顆善良的慈悲心,提升我們對於自然生命的一個認識,對大自然保護的這個意識。這是放生的意義,不是為了放生而放生,也不應該為了我消除業障,增長我的壽命、我的福報來放生。有所求地放生,你得到的很少,因為沒有把我放下。應該是怎麼樣去放生呢?發自內心地,我就是把我的愛心奉獻出來,我盡我的力量,能夠喚醒更多人來愛護環境,來保護動物,來關懷我們的大自然。




如果都能把心態平和下來了,南北極的冰就不融化了。所以我們回向南北極的冰不再融化,這就能做到了。是這個道理。災難就不起了。為什麼?因為我們對這些小動物都去放生,你還會忍心去殺人嗎?不殺人了,地球上每個人都不殺人了,戰爭就沒有了,刀兵劫就化解了。可見放生的意義很大,非常大,我們要站一個高度來看,要護生,來護持我們的生命。我們對這些小的生命、小動物都這麼愛護,你不愛護自己的生命嗎?你不愛護你周邊人的生命嗎?所以要不斷地去換位思考,提升自己心靈的境界。這是對的。




我們做這些事,都是佛菩薩加持隨緣而做。有緣大家聚在一起放生,佛菩薩安排;哪一天不放生了,也是佛菩薩安排。就對了。到底要放多少年?要放幾天?佛菩薩安排,你何必去操心呢?佛菩薩說,放吧,就繼續放。佛菩薩會安排的。佛菩薩說,別放了。那就不放了。但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真正地為人類的和諧,為自然的和諧在努力。




因為普通人對放生他們不瞭解,他們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提倡放生,這是對一般世人的一種喚醒:我每天買這些東西回家去殺了吃了,你們還去放!你們這幫人是不是有神經病啊?拿著錢沒地方扔是吧?有這樣想的。說這幫人挺傻的,蠻愚癡的,我們平時吃還吃不到,你們花錢買了全放了。會有這個想法。但是你問一下他,你是不是很不健康,有病呀?說是呀!是不是營養過剩,高血壓、心臟病都出來了,家裏老人也生病呀?你這個年輕人放放生體驗體驗嘛,有可能是有幫助的。哎呀你們不要叨叨了,就是說你們不要亂說了,怎麼能有用呢?放它們跟我這個身體有什麼關係呢?還是不相信。



如果有一個偶然的機會,哎呀跟你們看看吧,看你們這幫人到底在搞什麼東西。然後就跟著來了,放了以後,看著小魚在水裏遊來遊去,看這個小泥鰍在水面上浮來浮去,看了,哎喲是不一樣哈!心裏面歡喜心出來了,善的一面出來了,下一次再到菜市場一看,不想吃了,這個生命那麼活活潑潑的,我把它給買回家去殺了吃了,吃不下去了。真有這樣的人。




我們在青島放生的時候,有一個人特別愛吃海鮮,因為在沿海城市嘛。結果帶他去海上放生。他最愛吃那個蛤蜊,拿一袋子蛤蜊給他放,哢哢地往海裏放,放完以後回到家就不願吃了。剛放完怎麼能吃呢?是啊。放那個八帶燒,他們特愛吃,結果這人還沒有入佛門,只是跟著放生而已,還沒有吃素呢,結果人家給他買了那個八帶燒給他送家裏來,哎喲今天中午剛給放了,放到水裏面,活得蠻自在的、蠻好的,怎麼今天又要吃它們呢?不吃,不吃,就不吃了。



所以人心裏都有善的一面,人之初,性本善,關鍵是沒有這個環境把他這個善意引發出來。跟一次不行,跟兩次不行,時間久了以後,他就會把他自己美好的一面、善的一面引發出來了,不忍心去吃了。活生生地在水裏遊得這麼可愛,跟一個小孩有什麼區別呢?你忍心把它吃掉嗎?久而久之,這個慈悲心就出來了。是這個道理。



過幾天他不吃了,高血壓沒有了,心臟病也沒有了,老人的病也減輕了。放生真靈啊,以後再放生叫著我,我要去了。他就不說你有神經病了,也不會罵你說錢沒地方扔了。得到受益了。所以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過程,遇到這些現象,不要灰心,你要有個信心說,不要你現在這樣想,也許過段時間你放生放得比我們還虔誠呢,要有這個想法,真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我們念佛也是一樣的。他不懂,不知道念佛有什麼好處,我們念佛人有多少受用。他說你們在這搞迷信,說你們這些人神神叨叨的。他不懂,哪一天他真正明白了以後,哎呀念佛有這麼多好處啊,說不定比你還精進,比你還先成佛呢。是這個道理。不知者不怪。我們不能怪罪他。久而久之以後就會把他給感化了。哎呀你們學佛的人真好,我有毛病他都不說我,不像世間人,我還沒有一點毛病呢,剛剛怎麼樣,就把我罵得這麼慘,就會受到別人嚴厲的批評。佛是慈悲的,久而久之大家就都被佛的慈悲給感化了。因為佛對眾生沒有什麼苛刻的期求,希望眾生都能夠健康,都能夠成佛,這是他的願望。




不怕不識貨,就怕他沒有遇到,遇到以後沒有不學的。除非沒有遇到正法。遇到正法以後,決定在日常生活中有受用,就是和沒有學以前不一樣了。有變化了,變好了,你說他會不會去學呢?一定會的。是這個道理。我相信大家今天能夠在這裏坐一下午,肯定在佛門裏頭都得到甜頭了,都受益了,才能坐得住。



假如一個新來的人,看你們在這裏搞什麼東西呀,聽幾句就可能跑掉了,因為這個意識沒有。所以我們能夠在一起坐這麼長時間,都是我們善根福德因緣,過去生中就有培植,這一生把它引發出來而已。可見得大家多麼有福報。歸功於什麼?我們聚在一起,還是放生呀!如果譚居士沒有這麼一年多組織大家放生,放出來這麼一個成績,也沒有這個因緣大家能坐在一起,所以要感恩這些眾生。這些眾生的因緣,牽引我們跟佛菩薩結了這個緣,然後有這個機會大家共同在一起學習佛法。這是對的。所以我們決定不能用片面的思想來否定整個的這麼一個過程。飲水思源。



雖然大家都在進步,都在完善當中,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明瞭,我們在成長,希望今年比去年好,明年比今年更好,不斷地提升、不斷地進步,借著佛菩薩的加持,借著我們幫助一切眾生的這個平臺,大家能聚在一起,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首先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你的善心從什麼地方體現呢?愛護小動物開始。所以從這些點滴開始,你的善心培養出來了,你才能學佛。所以放生這個意義是蠻深的、蠻重要的。



我們在青島初一、十五也經常放生,目的是培養我們大家的慈悲心,培養我們大家的善心,是這個道理。這樣才能夠體現出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這麼一個氛圍。所以我們要感恩這些生命。這些生命也是佛菩薩的示現來加持我們,看到它們多可憐呀,它們前一生也是人,這生變成畜生了,那我們這一生如果不好好修那怎麼辦呢,那就跟它一樣了,不就麻煩了。時時在警惕,處處都是佛在表法,都是佛法。我們對這件事情不瞭解,是我們的認識程度不夠。認識程度夠了,每一場法會都是圓滿的。這就對了。



我們隨緣做就好,有這個緣分聚在一起來做這些善事,或者這些好事,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最高的原則,一定要遵守佛菩薩的教誨,不給社會添麻煩、不給政府添麻煩、不給人民添麻煩。就對了。因為你做的是善事,是服務大眾的,是服務人民的,你添這麼多麻煩就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服從領導的指示,愛國愛教,是這個道理。一定要遵紀守法。這是佛教的宗旨。佛法在這個世間是為眾生、為人類服務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佛菩薩來這個世間都是來度眾生,為眾生服務的,我們是佛弟子,我們是義務的工作者,我們是來服務的。所以我們佛弟子在世間行菩薩道,怎麼行呢?就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廣種善因,廣結善緣,就對了。




將來因緣成熟了,我們不僅僅要放生,要護生,可以做一些慈善的活動。將來有的地方沒有、不能夠有學上,我們可以建學校;老人沒地方養,我們可以建養老院;或者是醫院不夠,我們建佛教的醫院,真正救死扶傷的醫院,這個多好。真正病人到了醫院以後,像在自己的家裏一樣,看到這些醫生護士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能夠盡心盡力地去給病人看病,護士也能夠盡心盡力地像照顧家人一樣、父母一樣照顧生病的人。這個醫院多好。為什麼?這都是菩薩學處。菩薩學什麼?就在這些日用平常當中去學。這就對了。



所以將來咱們青島的道場成立以後,就會建一個佛教養老中心和一個兒童培養的國學院,往這方面著手。然後有這個機緣的話,有緣人聚在一起。老法師常講,六十歲以後,可以退休了,退休以後養老到哪兒去養?佛教養老中心去念佛去。真正體現到少有所學、中有所用、老有所養。做到這麼一個理念。真正是一個大的彌陀村。要以這個理念去做。所以,老人家講了幾十年了,天天講,我們要去落實,盡心盡力去推動一步,把這個事情不再是理想、不再是夢想,把它落實到現實。真正地建幾所佛教的學校、建幾所佛教的醫院、建幾所佛教的養老院,那佛教在這個社會上的這個正面的影響多麼好。看佛教這些弟子們不是在消極,不是在不問世事、不為社會作貢獻,每天在積極地行菩薩道、積極地做這些善事,而且是真正地是犧牲奉獻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就對了。



所以我們真正明瞭了以後才知道,你為一切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那是自己的法身。佛法裏面常講,法身才是真正的自己,小的生命你這麼執著永遠出不了六道輪回。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的心量連個小的社會、小的地球都盛不下,你怎麼能夠成佛呢?這個小的地球裏面你都有這麼多的障礙、這麼多的矛盾、這麼多的鬥爭,那你要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佛菩薩無數,你不是天天跟人打仗?佛不會來接你的。




所以在這個世間上要練得跟任何人沒有對立,跟任何事沒有對立,能夠清淨自在地、一心一意地為眾生服務,那是多麼好的一件事情。放生也是,做這些事情都是這個功德的事。我們要發這個心、發這個願,在人間,能為社會為大眾為人類服務,這個生命,這個報身結束後,就像回向偈上面所說的,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多麼好的一件事情啊!為什麼不往這個方面去努力呢?多有意義!真的都能夠成就,都是菩薩呀,自自然然就能夠成就。



——開願法師對東北放熊活動的開示

轉自學佛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2 00: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