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健林捐赠10亿支持大报恩寺重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5 11:3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新网南京11月8日电 (王敏)“做一名慈善家是我的梦想,”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这么说,“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能行动起来”。8日晚上的签字仪式上,这位中国地产首富向金陵大报恩寺的重建工作捐赠了10亿元。
在王健林看来,企业家赚钱和花钱有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为自己,第二层次是为事业、为小团体的利益,而最高的层次是为社会。他表示,民营企业家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先富了起来,就要履行好对社会的责任。
今年10月份发布的《2010胡润房地产富豪榜》中,王健林以财富280亿元名列房地产榜首富。
企业财富增值的同时,王健林和他的团队不忘履行社会责任。自企业成立到现在的22年来,万达集团及王健林个人对社会的各项慈善公益捐助累计超过了27亿元,是中国慈善公益捐助最多的民营企业之一,全国唯一四次荣获中华慈善奖;今年4月19日,万达集团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捐款就有1亿元。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重建工程对再现金陵佛都胜景具有重要意义,已列入南京市2010年城市建设“十六个重大项目”之一。此次王健林以个人名义捐赠的10亿元,将于今年12月份一次性捐给中华慈善总会,由中华慈善总会分三次拨付南京市政府,用于重建金陵大报恩工程建设。
王健林表示,他本人不是佛教信众,此次巨额捐赠,并不是信众的布施,而是盛世之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中华历史文化内涵、促进社会和谐的善举。他也表示,这只是一个启动基金,希望他的行动能带动更多的企业家加入慈善的行列。(完)

来源:http://fo.ifeng.com/zhongsheng/detail_2010_11/10/3059273_0.s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2:08:47 | 只看该作者


资料图片
  2010年11月8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向南京大报恩寺捐赠10亿元人民币,支持复建工程,他希望复建一个不那么局促,配得上佛教圣物佛顶骨舍利的宏伟庙宇,再现史上大报恩寺的风采。这次前所未有的文化之举,再次让大报恩寺成为社会焦点。而它上一次被人们关注是在2年前,一座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在这座饱经风霜的古刹面世。高约1.1米的这座银质鎏金塔中还藏有“感应舍利”、“佛顶真骨”、“金棺银椁”等佛宝,震撼世界。
  前世种种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人熟悉的诗句背后,却少有人知道,四百八十寺的源头,其实就是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寺。
  大报恩寺建于明朝,然而它背后的历史,却要远远早于这个时间。在大报恩寺的原址上,1000多年的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寺庙毁了又建,建了又毁。
大报恩寺以佛塔著名,佛塔在梵文中又叫做浮屠,和佛同音。据历史学家考证,南京的这一座佛塔最早建于公元194-195年,而此时,距汉明帝梦见西方道人有丈六金身,引入佛法仅仅130年,而此前,尽管佛教已经东传,但佛塔在中国尚未出现,这一座佛塔,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佛塔。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南京为东吴孙权所占,适逢天竺僧人康辉东游建业(南京),宣讲阿育王事迹,孙权为阿育王所感,遂建阿育王塔,将佛祖真身舍利供奉其中,并以阿育王塔为中心建寺,名为建初,这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寺庙。后孙吴灭佛,建初寺毁于一旦。直到西晋灭吴之后,僧人在原址建寺,名为长干。东晋中期曾先后在寺中建造双塔,仍名为阿育王塔。
  南北朝时,南京这座故都终成佛法圣地,寺庙佛塔鳞次栉比,唐朝诗人杜牧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这所有的寺庙,都是以长干寺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大报恩寺为源头。可以说,南北朝,是大报恩寺的第一个辉煌时代,尽管那时候它还不叫大报恩寺。
  南北朝以后,历经隋唐,大报恩寺也几易其名,北宋时曾经重建,并于宋天禧元年(1017年)改名为天禧寺,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再改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直到明朝1408年再次被人焚毁。
地宫中的秘密
  历经千年,几次毁建的大报恩寺总是和地宫、宝塔、舍利有关。2008年,在大报恩寺的双塔地宫中发掘出七宝阿育王塔,塔中有佛顶舍利,震惊世人。然而实际上,在近两千年的历史烟云之中,地宫中的舍利早已经流散无数,今天发掘出来的,不过是最后的一部分而已。
  这座坐落在长干里的寺庙,其实一开始就和舍利有关。孙权建阿育王塔时,目的就是为了收藏佛祖舍利。东晋第一次重建时,僧人慧达在长干寺地下就发现一只铁箱,铁箱内套着银箱,银箱内又套金箱。金箱内收藏着多枚晶莹圆润的佛祖舍利,另外还有佛祖留下的指甲和头发等物。
  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润州刺史李德裕将荒废已久的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再次打开,发现了21枚舍利。其中的11枚迁往润州(今镇江),另外的10枚则被留在了原地。
  唐朝以后,为防止有人觊觎舍利,僧人们对地宫藏有舍利的事情开始秘而不宣。但秘密终究不能永远隐瞒,至宋朝时宋真宗下诏整修长干寺,并新建了9层佛塔,赐名为“圣感舍利塔”,塔下建地宫,显然,寺中有舍利已然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明朝也有类似的记载,这是大报恩寺建立以后的事情了,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有一段记录:正德十五年(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驾临大报恩寺,他进入琉璃塔底层大殿时,突然发现地下留着一个长方形的小孔。他向司值的僧人询问,僧人惊慌之中说这是“金井”(墓葬中放置棺木的地方留的小孔)。朱厚照听了面带怒容,大报恩寺方丈西林大师不得已道出舍利的秘密,并称这叫“气眼”,留此气眼是为了让佛祖舍利接触生气,保持灵性。
  如今,距这一段记录已然500年了,塔下的舍利也终见天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7 13: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