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陀說---修道次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9 19:2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次,佛陀與比丘們,來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在城北郊外的迦蘭陀竹園結夏安居。
  這天,一群在自己故鄉結束結夏安居的比丘們,來到迦蘭陀竹園禮見佛陀。佛陀問他們說:
  「比丘們!在你們故鄉中,哪位比丘的精進、德行與教化成就,是大家公認最崇高的?」
  「世尊!那是尊者富樓那滿慈子了。」來訪的比丘們一致推崇道。
  這時,坐在佛陀旁邊的尊者舍利弗,心想:
  「尊者富樓那滿慈子是多麼地榮幸與幸福啊!受到這些有智慧的同伴們,在老師面前如此一致地推崇,改天有機會,一定要與他談一談。」

  幾天後,佛陀決定結束在王舍城的安居,前往憍薩羅國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而尊者舍利弗與來訪的比丘們,在王舍城一同多住了幾天,也跟著前往祇樹給孤獨園。
  另一方面,尊者富樓那滿慈子也結束在家鄉的安居,來到祇樹給孤獨園,禮見了佛陀。尊者在聽聞佛陀的說法與鼓勵後,便起身告辭,前往安達林安頓。
  這時,就有比丘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尊者舍利弗。
  於是,尊者舍利弗在傍晚時分,來到安達林,打算找尊者富樓那滿慈子一談。
  尊者舍利弗依著別人的描述,找到了尊者富樓那滿慈子,但不是那麼地確定,於是,尊者舍利弗問道:
  「道友!您是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嗎?」
  「是的!」
  「那您是為了『守戒而德行圓滿』的目的,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嗎?」
  「不是!」
  「不然,是為了『心清淨』的目的,而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嗎?」
  「也不是!」
  「再不然,是為了『見解正確』的目的,而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嗎?」
  「也不是!」
  「再不然,是為了『斷盡疑惑』的目的,而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嗎?」
  「也不是!」
  「再不然,是為了『清楚什麼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什麼不是』的目的,而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嗎?」
  「也不是!」
  「再不然,是為了『清楚修學之路』的目的,而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嗎?」
  「也不是!」
  「再不然,是為了『完成修證』的目的,而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嗎?」
  「也不是!」
  「那您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而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
  「道友!我是為了證得無所取著的涅槃之緣故,而跟隨沙門瞿曇修學的。」
  然而,什麼是「無所取著的涅槃」呢?於是,尊者舍利弗繼續問道:
  「道友!沙門瞿曇是以『守戒而德行圓滿』為『無所取著的涅槃』嗎?」
  「不是!」
  「以『心清淨』、『見解正確』、『斷盡疑惑』、『清楚什麼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什麼不是』、『清楚修學之路』、『完成修證』為『無所取著的涅槃』嗎?」尊者舍利弗繼續一一地問。
  「不是。」尊者富樓那滿慈子一一分別回答。

  這僅僅「不是」的回答,似乎難以讓尊者舍利弗確認尊者富樓那滿慈子的意思,因此,尊者舍利弗請尊者富樓那滿慈子詳加說明其中的意涵。
  於是,尊者富樓那滿慈子說:
  「道友!如果世尊沙門瞿曇僅僅以『守戒而德行圓滿』為『無所取著的涅槃』,那麼,所有還帶著取著的,都可以稱為涅槃了。
  同樣的,如果世尊沙門瞿曇僅僅以『心清淨』、『見解正確』、『斷盡疑惑』、『清楚什麼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什麼不是』、『清楚修學之路』、『完成修證』為『無所取著的涅槃』,那麼,所有還帶著取著的,都可以稱為涅槃了。
  但是,如果世尊離開這些而說涅槃,那麼,一般不修學的平常人,也都是涅槃者了,因為他們都成就不了這些;離開這些法。
  所以,道友!是『守戒而德行圓滿』的緣故,才能達到『心清淨』;『心清淨』的緣故,才能達到『見解正確』;『見解正確』的緣故,才能達到『斷盡疑惑』;『斷盡疑惑』的緣故,才能『清楚什麼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什麼不是』;『清楚什麼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什麼不是』的緣故,才能『清楚修學之路』;『清楚修學之路』的緣故,才能『完成修證』;『完成修證』了,才是證得了『無所取著的涅槃』。

  道友!且讓我打個比方:以前,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在首都舍衛城,因有急事要在一天之中趕到很遠的薩迦陀城去。為了這樣,他想了一個方法,就是在兩城的路上,含頭尾共設置了七個驛站,每個驛站都備妥了體力充沛的馬與保養良好的車。國王從舍衛城的王宮乘車出發,當每到一個驛站時,立刻捨棄原來疲憊的馬車,換乘等在那兒的新馬車,這樣,就在預定時間內,趕抵了薩迦陀城。
  這時,如果群臣問國王,能這麼快抵達,到底他是乘哪一輛馬車來的,波斯匿王應當怎麼回答?」
  「道友!波斯匿王當然會說,他是乘第一輛車出發,到第二驛站換第二輛車,一共換了七輛車,才能在一日中,快速地抵達的。」尊者舍利弗回答。
  「是啊,道友!波斯匿王應當這樣回答。就像這樣,道友!『守戒而德行圓滿』的緣故,才能達到『心清淨』;『心清淨』的緣故,才能達到『見解正確』;『見解正確』的緣故,才能達到『斷盡疑惑』;『斷盡疑惑』的緣故,才能『清楚什麼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什麼不是』;『清楚什麼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什麼不是』的緣故,才能達到『清楚修學之路』;『清楚修學之路』的緣故,才能『完成修證』;『完成修證』了,世尊才說,這樣是證得了『無所取著的涅槃』。」
  尊者舍利弗對這樣的說明,大為佩服,就問道:
  「道友!敢問您的大名?您的同伴都怎麼稱呼您?」
  「道友!我的名字叫富樓那,同伴都叫我滿慈子。」
  尊者舍利弗面對這位心目中早已十分敬佩的尊者,是更加敬佩了,於是,當面表白了對尊者富樓那滿慈子的諸多敬仰與讚歎。
  此時,尊者富樓那滿慈子也感受到眼前這位提問者言談之中的不平凡,問道:
  「道友!敢問您的大名?您的同伴都怎麼稱呼您?」
  「尊者!我的名字叫優波提沙,同伴都叫我舍利弗。」
  尊者富樓那滿慈子,也早已知道尊者舍利弗的名聲,於是,也當面表明了對尊者舍利弗諸多敬仰與讚歎。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中部第二四傳車經》、《中阿含第九七車經》。
  二、印順法師在其《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中,指出《中阿含經》是以僧團為中心所集成的教典,所以,「修道次第的條貫」,無可迴避地成了《中阿含經》的課題之一(第七三二至七三五頁)。本則故事所列舉的七個修學次第,未明確提及「禪定」,其說明的偏重上,雖有別於「戒→定→慧」、「六觸入處律儀→三妙行→四念處→七覺分→明解脫」之體系,但展現佛法重於「修道次第」的精神,則是無庸置疑的。
  三、次第中,「心清淨」之定義與內涵,難以從原經文中明確解讀,菩提比丘英譯本,在註解中作「離五蓋」,極為明確,也很合理,值得參考。又,「斷盡疑惑」與「清楚什麼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什麼不是」似乎就是初果成就「斷三結」中的「斷疑」、「斷戒禁取」。
  四、以七部車的次第接力,比喻「守戒而德行圓滿」到「完成修證」七個修學步驟的前後關係,說明了佛法修學的次第性與完整性,不是一蹴可及的。這樣的主張,與一般所說的「頓悟」成就有所不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3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