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持名念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4 15:5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持名念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徐醒民老师

「实相念佛」。实相就是真如,实相念佛纯粹是理念,不是事念。即纯粹是由理念入三昧的。什么是理念呢?现在先回来看看「持名念佛」,它有「事念」有「理念」,表面看起来「持名念佛」好像是事念,实际上它含有理念,所以表上持名这个方法有包含「事念」、「理念」。

谈到持名念佛,这能持的一方是我们念佛的人。持名的持,就是执持不放的意思。「名」就是所执持的名号,名号代表佛,念佛的人念佛名号,执持名号而不放弃,这就叫「持名念佛」。持名就能得到念佛三昧,其中含有秘密之义,很难解释,但在四种念佛方法中,是易行之法。所以持名就是「事念」,也是兼有「理念」。事念的方法,看讲表(如前期所附)上解释─有能念的心,我们念佛的人都有此心。有所念的佛,我们现在所念的佛就是阿弥陀佛。而在大势至菩萨那时所念的佛不是「阿弥陀佛」。要知道,在阿弥陀经里;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才十劫,而大势至菩萨,远在恒河沙劫之前,所指的当然不是阿弥陀佛。我们现在所念的佛,就是阿弥陀佛。而念的方法是,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从心里起来,用口念出声音来,再用耳朵(耳根)听进心里去。心起、口念、耳听;听回心又再起,又口里念、耳里听,这样三处循环转动,这就是「心口耳相续循转」啊!

我们凡夫在世间所以生死不断,而且又迷惑颠倒,不小心就堕入三涂里面去,是为什么呢?皆是由于造生死业,造恶业。凭什么造业?就是凭身、口、意三处。身用肢体动作造业;口用言语造业,而身体、言语所造的业,都是从心里出来的,也就是从「意」里出来的。我们凡夫众生的身口意随时在那里造业。念佛时,则从心里发起万德庄严的佛号;口里念的也是万德庄严的佛号;耳朵听回心里的也是万德庄严的佛号。

凡夫众生的心,无始劫以来,即一念不觉,妄起无明,蒙蔽真心,熏染恶习气;一生一生的熏染,使无明更加黑暗。现在用万德庄严的佛号,在身口意三处来回的运转,蒙蔽真心的无明,就一层一层地被转、被净化。转着转着,转成功了,自然三业就清净了。而正在转时,心无二用,只由佛号引起净念。净念起时,妄念则伏。转的时候,三业就是清净的。所以古德讲「一念相应一念佛」。三业皆净,与佛号相应,此一念就是佛念。就普通法门来讲,这个「佛」,是指「自性佛」,他就出现了。

我们持名念佛讲感应,你「自性」的佛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感应道交,就能感应了。为什么呢?「名以召德」,你以清净心称念佛名,佛就应念而来。比如平常你叫某人的名字,他马上就答应了。名,即代表那个人啊!要不然叫那个名字做什么呢?当我们持名念佛时,持到三业都清净了,就能感应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到我们心中来啊!自性佛与极乐世界的佛交相感应。

身口意三处用佛号在转,必须专心一志,不要间断。在此说个比喻:「如猫捕鼠」。猫捕鼠,在城市里难得看到,在乡下有较多的人家养猫,为的就是要捕捉家里的老鼠。猫要捉老鼠时,便在鼠洞外面屏息以待。老鼠一出来,马上就抓到了。这个叫「如猫捕鼠」。

再举一喻:「如鸡抱卵」。乡下养的母鸡,生了一窝蛋,以后就伏抱在蛋上,饮食浑忘,用身体的暖气不断地来暖蛋,那些蛋得到暖气,就逐渐孵化,孵成功了,小鸡就破壳而出。这便是「如鸡抱卵」。我们念佛的人,就持一句佛号,就要「如猫捕鼠」、「如鸡抱卵」那样全力以赴,必能成就往生之愿。如此念佛虽是「事念」,亦能悟理。一旦悟理,就是理念。所谓理念,就是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融为一体。能所双亡,心佛一致。持名念佛,一旦由事念而达理念,即通实相念佛。

实相念佛

实相就是真如本性,就楞严经来讲,就是如来藏,也就是「妙真如性」。实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法身佛。自性法身就是自己的真心,此心就是佛,所以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佛就是心,所以,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无能无所,所以,能所双亡,心佛一致。

「实相念佛」纯綷是理念,是无相之念,不像持名念佛还有一个「名」,有名就是有相,而「观像」、「观想」也都有相。「实相念佛」既没有相,怎么念呢?没有相,就是没有念,一念不起,怎么念?还是会起念头的!只是起念时,不要起分别的念头,因为分别就是妄念,所起的,若不是分别心,就不是妄念,而是清净的念头,也就是净念。

净土宗祖师常讲:「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两句话,就是解释实相念佛。实相理体,如如不动,一念不起,可谓无念。不起妄念,只起净念,可谓有念。无念是寂,有念是照,寂照圆融。寂而常照,是无念而念。照而常寂,是念而无念。这是纯粹的理念,最难领悟。

既然实相纯粹是理念,而持名念佛为什么包含「事念」与「理念」呢?各位注意!看看在讲表上「事念」那第一行:「心口耳相循转」。你只要按照祖师这个方法去做,光是佛号从心里起来,口里念出来,再听回心里面去,又再从心起来,就是一心在这作用上,没有其他作用,这就是心无二用。你在念佛时,不能想到别的事情。例如你现在在念佛,同时又在想:「我什么时候可以见到佛?」或是想:「我往生有没有希望?」你这些念头都不容许出现的。你只管把这句佛号从心里起,由口出,听入耳,再回到心里!只有一心这么转。你在转时,有没有其他杂念?这时你还会分辨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吗?能念所念的念头打成一片,这样就与理念的「能所双亡,心佛一致」一样了。所以,持名念佛也把理念包含在其中。

净念相继

可是,像这样念,对我们念佛的人来说就感到为难了!讲表上,「事念」下面说:「如猫捕鼠」、「如鸡抱卵」,那我们岂不是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都得「佛号从心里起来,再口念、耳听、再回心里」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就不行,那我在世间还能做什么事情啊?那该怎么办呢?这一点业师雪庐老人过去讲这章经的时候,就特别要我们注意。

念佛这「念」字,不是专门用口念。当然我们在做朝暮二课或在打佛七时,都是用口念出声音来,但在二课或佛七以外的时候,口念佛号断了,那你就不念佛了吗?那「净念相继」要怎么相继啊?所以我们不要误会口念才是念佛,口不念,就是不念佛。昔日雪庐老人说过四种念佛,除了「持名」是用口念佛以外,「观像」、「观想」、「实相」,都不用口,但也都算是念佛。这么说来,我们持名念佛,就只有用口念佛吗?当然不是。怎么说呢?做任何事情有根本有枝末啊!持名念佛的根本在那?在心。

为什么要心起来、口念出声音来、耳朵听回去,还再听到心里去?心是根本啊!口念只是枝末。只知道用口念,而不知道用心念的话,那是只知枝末,不知道根本啊!那要求一心不乱就难了!必须注意,其他三种念佛,都不用口念,也叫做念佛,当然都以心为根本。我们持名念佛也是以心为根本,持名当然不能不用口念,但是,用口念佛有间断的时候,因为除了早晚做功课念佛与在道场共修念佛以外,平常是没办法一天到晚佛号都口念个不停。但是只要心不离开佛号,这还是念佛。后面经文讲的「忆佛、念佛」,这忆佛,就是把佛号放在心里,清清楚楚,不要忘记。口念,你要教它不断是办不到的,而「心念」就是要继续不断,是可以办得到的。

或许有人会起疑惑:我们吃饭的时候,心就是在饭上面,做事的时候,心就在事情上面,这佛号如何提起?怎么能想到佛呢?雪庐老人过去就曾针对这个问题说了个比喻。比如一个小孩子,离开了母亲,这孩子没有一时一刻不想念他的母亲。吃饭的时候也想,做事的时候也想,什么时候都在想,他这想念的心可以不间断。但是想的时候,并不妨碍他吃饭、不妨碍他睡觉、不妨碍他办一切事情。他想母亲的那个念头与他日常做的事情不相妨碍!这就好比尽管心里有佛号的念头在,仍照常做事情,并没有妨碍的。

用心念佛

学持名念佛,懂得用心,就把握到持名念佛的根本了。懂得用心来念佛,平常每日早晚功课,或在道场共修念佛时,心起口念,耳朵听。其余时间,不用口念,则用心念心听。

心念佛号,好像没有声音,但心里只要起个念头,你用功的人,当心思用得很细密的时候,就会听出声音来。雪公曾经解释:「心念者,不出声而默转佛号。虽默,而字字清楚,便是心听。」所以「心念心听」就能「净念相继」了。再进一步就是「神念神听」。雪公也曾说过:「神念者,心不默转佛号,而起念皆不离佛,神与之化。」(见雪公佛学问答类编下)这更难了。这不是普通人一开始念佛,就能神念神听,甚至念佛多年,也办不到。但在开始念的时候,只要老老实实的心起口念耳听,念到熟了,就能「心念心听」,一切皆不离心,最后自然能「神念神听」。 (待续)

http://www.tcbl.org.tw/old/Wujing/4/05/fd000002.ht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2-8-24 16:30:01 | 只看该作者
{:3_115:}{:3_120:}{:3_1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8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