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为何要遵守五伦关系 蔡礼旭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0 10:0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为何要遵守五伦关系

蔡礼旭老师

 

    ·道是五伦之道。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道,人有人道,天有天道,甚至于河川都有它流的水道,假如河川不依照水道去走,可能就会溃堤、泛滥。同理,天道的这些星体运行,都有一定的轨迹,不按照这个轨迹,铁定星球跟星球相撞了。

   
·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也效法天道,有它运行的轨迹、规则、常道。老子也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做人的常道,不踰越的去落实这些德行,这个人是明白人,知常曰明。不知常,不知道这些做人的常道,就会产生很多人生的凶相,这个凶相不只会害了自己,甚至于害了下一代。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处处替人着想是仁爱的心。福田靠心耕,有仁爱的心承传下去,后代都兴旺。

   
·每个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要服务得好,首先要设身处地为人民、为客户着想,而这样的心态,其实小时候就在扎根了。为什么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因为他那颗时时刻刻体恤他人、为人着想的心,从家庭、从对父母当中已经养成,绝对不是到大学再来修为人着想的学分。

   
·《弟子规》提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吃饭、坐下来、走路的时候,一定是爷爷奶奶、父母先吃先走,这个道往往都在生活的先后顺序当中传承下去。

   
·长善心非常重要,我们做每个动作,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把第一口的菜先夹给他,日积月累他觉得家里吃饭都应该先想到他。父母给他夹菜,爷爷奶奶也给他夹菜,在这个餐桌上,地位已经很分明,谁的地位最高?孩子。所以这个菜一夹,小皇帝、皇太后就夹出来了。当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孩子会形成一个态度,就是家里的人为我做事都是应该的,这就麻烦了。

   
·老祖宗教育我们,“至要莫若教子”,一生最重要的事,一定要把下一代教好,不然就像现在很多乱象都呈现出来了。

   
·家庭教育,应该遵循常道来教。整个五伦关系要依照这个“道”去做,不踰越去遵守,我们所流露出来的行为就是“德”,五伦八德,五伦关系也是自然的结合了八德。

   
·一个人尽孝,一定能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因为他对父母尽忠,他出社会就为社会尽忠;他对父母诚信,他也能对他人诚信;他知道不能损害父母的名声,所以能廉洁、有羞耻心。

   
·五伦当中最核心的是父子有亲,父子关系是孝道,孝道是天性。我们看到孩子跟父母那种亲爱,那不是谁教他的。小孩一、二岁看到父母,抱着父母的那种依恋,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是天性。

   
·往往很多磨擦都是因为不守礼。守礼,互相尊重,很多的磨擦、冲突就不见了,更不可能会造成伤害。

   
·人与人有一分道义,有人情味,就不会见利忘义,不顾彼此。

   
·孝是侍奉父母,事亲;悌忠信是尊重长辈、尊重兄弟,敬长。懂得侍奉领导、侍奉单位,事君,最后爱护大众。这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孝悌忠信变成一个人修身齐家之本。从孝悌忠信提升上来,礼义廉耻是在各行各业当中付出服务,这是治国。

   
·德行有了,他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孝是根;悌,《弟子规》告诉我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悌的根也在孝。

   
·“亲所好,力为具”,他能尽心尽力满父母好的愿望,这是对父母的忠心,进而能去对其他人尽这分忠心。《弟子规》说“己有能,勿自私”,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要懂得去帮助别人,这都是对人的忠。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里面,信讲得很多,对父母守信,进而对他人守信。

   
·对父母的义,有养育父母的这分自我的期许,这就是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自己德行不好就羞辱父母,他有羞耻心,因为他不敢以身侮辱父母。

   
·五伦就是落实八德。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这是五伦关系。其实人跟人和谐,社会就和谐了,世界就和谐了。

   
·一个人处世待人的态度是从家庭养成的,有句老话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安定最重要的基石、根本。

   
·夫妻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典范,能同甘共苦不分彼此,而且时时以大局为重,并掌握情绪。如果情绪不掌握好,没事都变有事,小事都变大事。

   
·在家庭中,我们是家长;在团体中,我们是领导。一个家族、团体能绵延多久不衰,完全看父母、领导者的德行,对于整个家族、团体产生德风的影响,有百世的德行,就能百世不衰。

 
  
感恩老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R65pJfc-rQ/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0:0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祥瑞 于 2011-9-10 10:11 编辑

                        《弟子规》要自己做,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
                                                          蔡礼旭老师

 
    我们常常反思到,这一辈子有一些人生态度,比方说批评别人,比方说骂别人,好像没有学到,也不会。人家大声跟我们讲话,我们就静静的听,也不会回嘴,也不知道怎么回嘴。因为没看过父母骂人,也没看过父亲回来的时候批评他哪个同事,从来没有听过,所以没学到。现在孩子他学了之后,有没有老实去做?力行是要求自己先做,这个态度一定要形成,不然就变成处处看人不对。因为他读的书太多了,他就变成批评别人,这样的心态起来就很麻烦。这样的心态起来了,整个求学问的过程叫颠倒。求学问应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结果不从自己先落实,变成“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有一个孩子,他差不多六岁,《四书》都背了,厉不厉害?不要看表面而已。这个孩子有一天在幼儿园,大家排队洗手,都排好了,结果看到他若无其事就插队到第一个位子。然后后面的同学就说:小朋友,你要排队。结果他不疾不徐的看着他的同学说:你们不知道吗?做人要懂得谦让。你看会不会晕倒!还有一个小朋友出去的时候,因为都有班长管理他们,他做错了事,班长就批评他,叫他要修正过来。结果老师说:你怎么不听班长的话,人家已经给你纠正了,你要改过来。他说:哪是我不对!是班长不对。他义正严辞说班长不对。接着老师问他:他哪里不对?他说:《弟子规》上说“见人恶,即内省”,他看到我不对了,他要内省,他怎么还说我!所以,每一句经教自己好好做,这个态度假如没起来,真的下一代统统拿着经教去要求别人。

    还有一个更扯的,一个小朋友回去,老师说电视里杀盗淫妄太多了,不要看电视。后来来学校的时候,老师说:你有没有看电视?他说有。“你还看!不是不好的节目不要看吗?尽量不要看电视。”他说:因为《弟子规》说“亲所好,力为具”。我爸爸喜欢看,所以我“亲所好,力为具”,陪他看。你看孩子,这些教诲绝对不是拿来要求别人,也绝对不是拿来推拖自己的错误,所以小聪明不可以让孩子起来。今天我们假如学《弟子规》说得多、做得少,真的孩子的口才也会一级棒,那时候就会感叹,身教还是比言教重要。
 
恭摘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集) 52-180-10    
感恩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8 09: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