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教徒如何面對家人與朋友 --土丹卻准法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 21:3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122%]
對於不信佛的家人與朋友應該如何談論自己對佛法的興趣?

在初學佛的時候,我們心裡可能還不是很肯定,或是對於佛法沒有太大的信心,因此對於他人的評語非常敏感。當修持漸漸上路時,就會覺得比較容易和家人及同事談論佛法了。當然,也不是說應該像傳道士一樣嘴裡湧出許多佛教術語,我們可以用簡單易了的方式來回答問題。不用佛法詞彙而談論佛教的方法有很多--佛教畢竟是合乎情理的處理生活的方式。當朋友與我們談論所遇到的問題時,我們甚至可以不用「佛教」一詞,而以簡單的方式討論對付嗔恨,嫉妒或執著的方法。

在與別人論及他們所信仰的宗教時,我們可以討論他們的信仰與佛教的共同點。每種宗教都重視倫理與慈悲,所以最初介紹佛教時談論這些事就比較妥當。剛開始不要談投胎、業果、佛法僧以及其他別人所不熟悉的詞語與觀念。我們可以強調佛教認為多種宗教並存是件好事,因為這能使人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哲學與修行方法,並非每個人都必須成為佛教徒。這樣說能使信仰其他宗教的人感到放鬆,因為這使他們明白我們尊重他們的宗教,不會試圖改變他們的信仰。

行為比言辭更為有力。如果我們的家人注意到我們變得有耐心、能容忍,他們就會感到好奇,從而想知道這些變化是如何產生的。

已婚的人如有興趣可以請配偶與子女去會見自己的師長或參觀佛教道場。有的人因為一心想著成佛利生,以致於忽視了自己的家人。他們對所有的人都能忍耐,惟獨將配偶與子女排除在安忍的對象之外,他們自己去修法,卻指望家人來做家務,這種做法實在不太巧妙。修行人希望減少對家庭的貪著,但這並不表示應當忽視他們。佛法教我們產生真實的慈悲,慈悲的對象不光是住在太空另一端的那些從沒見過面的有情,也應當包括我們日常所接觸的人!

摘自土丹卻准法師《大乘精髓及日常實踐·生活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 20: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