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陀如何說老人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4 07:2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陀如何說老人法

星雲大師


我們有很多長輩是老人,我們在人生旅途上也會有一段年老的歷程,現在政府提倡社會福利,對於老人問題也很重視。因此,我先向各位介紹佛陀教育法中的老人法,也就是佛陀教我們如何尊敬老人,以及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待遇。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智慧第一。有一次,他帶著僧團到另一個道場佈教,有些年輕的比丘修持不夠,一個個拿著臥具搶睡覺的位置,『我要睡這裡有窗子』,『我要睡那裡比較方便』……這個也搶位置,那個也挑地方,最後能睡的地方都被佔滿了,年高德邵的舍利弗反而沒有地方過夜,只好在屋外一棵樹下打坐。佛陀知道了以後,就把僧團大眾集合起來,向大家開示:


『在過去久遠劫以前,有鷓鴣、猿、象三個朋友,彼此互不相讓,什麼都要爭,結果反而誰也得不到什麼。後來覺悟到「佛法在恭敬中求」,決定推選一位年齡智慧最高的長者,尊敬他的判斷,依他的教誡修行。這一來,紛爭的亂局頓時改觀:鷓鴣不能吃的食物,猿可以吃;猿用不著的東西,可以給大象用;三個朋友互通有無,相扶相讓,彼此反而更富足了。所以你們大家要知道:我的教法中,並沒有高下階級的分別,但是也不能罔視長幼的禮教;你們對法臘高的長老一定要恭敬奉事,誠懇的禮拜、迎禮、合掌,因為他們在學佛道路上,跋涉過千萬的水火風霜,可以給你們經驗傳授,是教法的象徵,所以要給長老最好的床坐,供養最好的水、最好的飲食。』


長者、長老,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佛經裡面說:「長者不必以年耆」,就是不完全以年高這一點來認定,而是以戒德為準;換句話說,一個出家人的道德很高,戒臘很高,就算是長者、長老了。長老應該具備什麼道德呢?《法華經》裡有所謂「長老十德」:

1.姓貴:出身德行清淨恭謹的貴族,且又是佛教家庭,世代虔奉佛法,真正依教行持的佛弟子。

2.位高:身居高位,心性柔和忍辱,能慈心愛護體恤下屬,而不以權位欺凌人。

3.大富:具備世間、出世間種種功德法財,能以歡喜心布施,濟拔眾生身心遠離困乏怖畏。

4.威猛:心能降伏種種惡念,身行威儀莊嚴,受人敬重。

5.智深:除威儀能攝眾,智慧的善巧方便外,更能度化千差萬別剛強頑冥的眾生,引導出離迷妄深陷的境界。

6.年耆:平易親切,言行足堪為年輕後輩的模範者。

7.行淨:身、語、意三業都清清淨淨。

8.禮備:舉手投足都合乎世間、出世間的儀禮,胸懷曠達,能容人容物。

9.上歎:一切行為殊勝,讓上位的人讚嘆。

10.下歸:一個長老要能以德服人,讓下位的人也能心悅誠服。

具備了「長老十德」,才有資格接受長老應有的供養。

長老、長者,應受什麼供養呢?佛經裡記載:我們對於佛陀有十種供養,就是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對於宗教師(出家人)也有四種供養,即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對於老人、父母、師長、三寶,應該清淨身、口、意三業來供養,三業供養是一種崇高的敬意。


所謂身供養,就是不時地讓老人家感覺到你的舉止行動,舉凡站的位置、坐的動作等等,都是很尊重他。口供養,是時時讚美對方的慈悲和道德。意供養,是心存敬意,「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尊敬老人家,我們的兒孫輩們耳濡目染,將來也自然會尊敬我們。


年老之人,最大最寶貴的特長,就是他們的人生經驗,這種經驗常常就是處世的智慧。佛經裡面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尊崇老人的意義:

遠在佛陀時代,有個波羅奈國的國王,下了一道慘無人性的命令:

「家中不准養有老人,不從者,滿門抄斬。」

波羅奈王認為:老人是多餘的,既不能做事又浪費米糧,如果能省下一個老人的米糧,來養活一個幼兒,不是更有意義?


於是,在這樣荒謬的「經濟政策」下,波羅奈國觸目皆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再也看不到一個老人了。

這時候,有一位孝順的年輕人,因為不忍心把老父親流放山林,就瞞著親友鄰居,暗中把父親藏在地窖中,讓年老的父親日日閱讀佛經,聊慰餘年。


不久,鄰國因看不慣波羅奈國這種慘無人道的作風,下了一封挑戰書,要波羅奈國國王回答兩個問題,如果三天內答不出,就興兵征伐。這兩個問題是:

一、世間上什麼生命最長久?

二、世間上什麼東西最寶貴?

國王煩惱極了,大街小巷四處張貼告示,只要有人能回答這兩個問題,可獲賞黃金萬兩。一天、兩天過去了,國中幾十萬人竟無一人能回答,就在國王焦頭爛額的時候,突有一位年輕人撕下告示,表示能解答,國王立刻召見。年輕人胸有成竹,意態從容地說出答案來:

一、智慧命最長。

二、信為第一財。

說完,在場的百官大臣立刻鼓掌稱妙。國王非常高興,即刻吩咐左右重賞黃金萬兩,年輕人卻立刻拒絕,叩頭跪說:『我沒有資格接受這些黃金,因為想出這個答案的人並不是我。』

國王納悶地問:

『不是你,是誰想出來的?』

『我的父親!』

『你父親為什麼不親自來見我呢?他現在人在什麼地方?』

『求國王恕罪,我因不忍年邁的父親被放逐山野,就自作主張把他藏在家中地窖,雖能逃得性命,卻不能前來晉見,當面向國王獻策呀!』

這個年輕的孝子,激動地說完之後,國王恍然大悟,很後悔地說:

『我錯了!過去,我只知道嫌棄老年人年邁體衰,卻忽略了老人的經驗智慧,弄到幾乎亡國的悲劇。真是愚昧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7 15: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