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忘世上苦人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3 12:5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忘世上苦人多



  晨,执事贤健法师跟大家讲,春节要到了,山上办法会,很热闹,但我们的心不能热闹,依旧要精进用功,年,是世俗人过的,出家人不能过这个年。山上人多,不要攀缘,要收摄眼根。
  节日期间,新人难免心会浮乱一些,最近上殿有晚到现象,贤健法师没有去说迟到的人,而是说上座的比丘法师,要求众比丘法师做好表率,不要给后来人一个坏榜样。带坏了风气,否则罪过无边。
  其实,如果用心学习,每天都可以学到东西,贤健法师的这个说法的真的就是个了不起的法门,可能他学会这么讲话,也是经过了很多境界,熟读了很多经论,在前人那里得到了很多的调教,最后,终于学会了这样讲话,这样为人处事,这样的态度。即得体,又善巧地教育了新人。
  后来人就赚便宜了,直接学着做就可以。
  在僧团里就有这样的好处,想学习,随时都可以学到需要的东西,很多在境界中找不到答案的,观察前辈法师的言行,就一点点地学到了。直接可以拿来用。学着这么讲话,学着这么起行,学着这么思维。


  贤健法师讲的不能过这个年应该指的是心,不是行为,行为上也是有很多活动的,和居士一起联欢,有年夜饭,还有很多的法事活动,走廊里的小黑板上已经写满了节日期间的安排。
  虽然身在古刹丛林,但也是可以感觉到新年的气氛,值班室常有法师接一些家里人来的电话。问候新年,也有法师的亲人们来寺院里陪同过年。
  见行堂外挂了很多彩灯。
  寺院里例行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也都磨合的差不多了,有居士在佛堂里开始布置新年的装饰。


  以往大家普遍认为修行人都会与世隔绝,不问世事,古代是有那样修的。但近代,一直就有人间佛教的提法,太虚大师曾说:“吾人学佛,须从吾人能试行之佛的因行上去普遍修习,尽吾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之行为,皆佛之因行”。
  大师大概是要告诉我们出世要从入世行起吧。
  但这不是放逸和流俗的借口,能够把握好,靠自己是很难做到的,在僧团里就有基本的保障,按照僧团的要求去做,去行持,用功,应该能做到色身把这个该过的俗年过了,但内心却如贤健法师讲的那样没去过世俗人的年。
  不进僧团不知道,其实社会对僧团制度的误解实在是太深,尤其是对僧人和亲人之间的关系的误解,认为这个人出家了,就跟死了一样,从此再不跟家里联系。家里就没这个人了。
  其实,哪里是这么回事啊。古代可能有这样的个案,估计是确实有一些根器异常的大德示现这样,但大多数还都是很温和、很中道地处理修道和亲人的关系。恩师的母亲就常来山上,谁都认识,老人家那样谦恭,无论谁和她打招呼,她都立刻停下手里的事情,认真地合掌回礼。令人倍感温暖和慈祥。
  很多法师的父母亲人也会来山上看望出家的亲人,帮着在寺里做一些事情,体验一下出家的生活。法师也会陪父母进城转一转。
  这个是有传承的,看一些祖师的传记,他们小时候出家,家人想念他时,也会到寺里生活一段时间。
  出家人绝不像世间人认为的六亲不认。
  当然,修行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和世间不一样的亲情观,但这些亲情观只比世间高,不比世间低。没进僧团,当然就体会不到。
  对亲人的爱和关怀比在世间时更深远,更高,更大。
  既然爱已经有了这样的高度,那么根本就不必天天粘着在一起,就学会了放下,学会了自在的爱,获得道友的快乐。
  亲情是有乐趣的,但亲情的乐趣比不上智慧的乐趣。况且后面还有解脱的乐趣。
  智慧啊,这个东西实在是有意思。比世俗亲情要有意思多了。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乐趣。
  世间有诗,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缘团聚但不解无常的世间人一起回忆回忆往事,唏嘘不已,没缘团聚同样也不解无常的依然在归乡路上奔波的世间人也会唏嘘不已。
  深解无常的古刹僧侣也会唏嘘不已,莫忘世上苦人多啊。
  因为知道了苦,才出家,知道自己苦,知道无常,知道众生苦,知道众生不容易,所以也会在世间人的新年里忙碌不已,一起过俗年。所以,才会每天发愿,为利众生愿成佛。
  世间人对佛教的误解之深还源于佛教的超度和经忏活动,认为死了人才找和尚。活着跟和尚没关系。这真是天大的冤枉。佛法不光对现世有利益,对来世有利益,更是有着对无限生命的终极意义。
  人活着就要找和尚,越早越好,死了再找就晚了。
  这么讲还是太斯文,简单讲,佛法无边,三根普被,死活通吃。




  出坡时偶遇八岁的居士贤天,他和他妈妈做居士,护持寺院,学习佛法,见面后,很高兴,他说,你应该在僧团里为我找一个位置,等我十岁的时候就进僧团,十二岁剃度。
  问,你这么厉害?
  贤天答,是啊,不过贤生法师跟我说,等我长到一米四就可以进僧团了。
  问,你最近有没有上早课啊。
  贤天叹息说,老妈早晨不叫我,她自己也不起床,所以我也上不了早课,没办法。
  问,那实在不行,你自己起来去上早课。
  贤天继续叹息道,我还太小,你知道吗,我妈妈不仅不上早课,也不在寺里用早斋,开车下山吃早饭,你说,她老这样下去,怎么行。
  还是在一年前,贤天七岁,初皈依,拿着居士证很严肃地告诉别人,自己已经皈依了,叫贤天,翁跃春居士笑称,那以后就要叫你小师兄了啊。
  贤天正色道,不可以叫我小师兄,应该叫我师兄。


转帖 2月12日龙泉日记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0h287.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5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