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說眾生都有佛性,眾生也等於佛。而煩惱等於是菩提。如果我們的念頭在迷裡面,我們就是凡夫,當我們開悟了,我們就等於佛一樣。我們的念頭在某一個境界裡面,就會產生煩惱,當念頭離開了所有的境界,這時就叫做菩提。要想開悟就要離開所有的境界。
有些人汲汲追求名利,得到了以為是福,其實是禍;有些境界原以為是禍,原來是福。因為我們不是明眼人,沒有辦法去了解。這個就是落在一個境界裡面。修行也有很多的境界,同樣地我們落在境界裡面,就有煩惱。
事實上,我們在追求修行境界的時候,也會產生很多的煩惱。但是如果我們是明眼人,把福與禍看透了,把境界也看穿了,把這個世界都看透了,把所有的煩惱都看透了,這個時候煩惱就是菩提。
我們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是沒有把煩惱放在心上,等於沒有煩惱,這個時候你才能夠被稱為一個開悟者,這個時候你才可以講煩惱就是菩提。煩惱隨他來去,跟我不相干,這就是離境即悟,所有的煩惱跟你沒有什麼相關。在我們開悟之前一定會有煩惱的,但是要時時提醒自己離開煩惱,告訴自己所有的煩惱都跟你沒有關係,這一點不容易做到,但是時時提醒自己,也會進步的!
當我們懂得煩惱就是菩提,也懂得煩惱不在我們的心上,那麼就已經開悟了。我們不落在境界裡面,修行也是一樣,如果落在境界裡面,只是追求境界的話,就脫離不開那個境界。所以世間一般人是不滿足的所以有煩惱,當我們能夠感到滿足時已經超越脫離了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