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徹威 上卷談到佛教改運的方法,改運在佛教而言是將業力改好。但什麼是不好的業力呢?佛法有所謂八難。八難的意思是說見聞佛法有障礙的八種難處。其實即是以不能見聞佛法為最不好的業力或「運」。相對現在的人多數以經濟作為運程的標準。
八難即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無想天、盲聾瘖啞、世聰辯智、佛前佛後。
地獄、餽鬼、畜生三惡道,一般人都知道是「難」,盲聾瘖啞在這世上生活都有困難,固然是「難」,其他的需要解釋一下。
北俱盧洲是佛曾經說過的四大洲之一,東勝神洲、南贍部洲(就是我們住的地方)、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在北俱慮洲的眾生平等安樂,壽是千年,但無聞佛法。
無想天是色界第四禪天,是外道(即其他宗教)所生天,報盡再輪迴,亦無聞佛法。
世聰辯智是指現世的所謂「高IQ」,現在我們的世界有很多聰明人,能言善辯的人。在此世間自然生活得比較好。但世間聰明障礙了本有的般若智慧。對佛法一是不肯正信或見文生義,一是以小聰明去辯難。又會因自恃聰明而貢高我慢,固然是修學佛法的障吓。修學佛法講究的是實事求是,精進不懈,埋首潛心,虛懷若谷,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能做得到才是真正聰明人。假如利用密法去妖言惑眾,為人改運賺錢,就算能賺到盤滿砵滿,但因此而放棄無上佛法,是天下的大蠢人,也是世聰辯智之累。因為能言善辯,能吸引人,助長一些人的貪念。其實佛法所言的「本不生義」,是指事物未加上任何意識之前本有的相。例如蓮花,師云「蓮花本染不為客所染」。是指蓮花生來本來就是如此。我們加上了美、醜,代表性(蓮花可謂佛法代表),甚至聰明人懂利用蓮花去賺錢等等概念。離概念,就是自性清淨,愈聰明愈多概念,遠離佛法。
佛前佛後是八難之一。能生在佛在世之時,能見佛就易生信心。亦因為有佛在指導我們,成道就較容易。在歷史上釋迦佛渡引下有不少弟子得羅漢果,僻支佛位。一見釋迦即見道者亦不少。現在世間,莫說是佛,要找個見道的人都難。現在是處於佛前(彌勒佛降臨之前)、佛後(釋迦佛之後),是八難之一。幸好尚有殘餘佛法可供追尋。眾大德唯有能做一分就得一分,搶灘登陸,以免此「南贍部洲」成為沒有佛法的地方。在此筆者對一些推動佛法孜孜不倦的大德作無限敬意。
以上所言就是業力不好而生的障礙。已經生於斯──南贍部洲,是不錯的業力。祇要不是一出生就瘖啞矇聾,就有機會修學佛法。所以要改好業力,希望不要在此生半途中生出障礙。例如發生意外傷殘,生重病,或者因為失業、生活困難等等而失去修行的信心或能力。
所以佛法本來對改善生活,或言賺多些錢是沒有反對。如一個向佛的人能多集資糧,好令他能安心修學佛法,就是好「運」。但大部份人賺錢改善生活之後又會想再賺多點錢再改善生活。例如多年前香港人很喜歡換樓,就算唔炒樓都換樓,以期有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這當然無可厚其非,但越換越大之下,貪念一生,就難以遏止。到卒之成了負資產,又怨天尤人。在這種心態下,怎能專心修學佛法?於是又再追求風水、術數,聽一些神棍作改運方法等等,貪之心越搞越大,這本來就是心的作用。
先不論佛法,你可有坐下來想過,一天廿四小時內你的心在想什麼?生活形態可能沒有什麼大變動。早上起床,梳洗穿衣服上班,吩咐賓妹如此這般,搭車,回到工作地點埋首工作,到午膳,之後又再工作,晚上回家,應付一下兒女、妻子或丈夫,看電視,上床睡覺。這些都是一般生活模式。在這過程中,貪嗔痴在腦筋轉動中出現過多少次!可有人反思過。
不要忘記,在這個生活模式再加上思想無休止的活動,全都會蘊集業力。
舉一個實際例子。多數人都要工作,在上班的地方自然發生很多人事物的關係。這些關係每一天都在加深。例如你與一個同事不和,如果不去解脫,怨懟會日益加深,這就是業力。到最後就算能和解都有「心病」,這又是業力。不好的先而口角繼而動武,也是業力。另一例,如果與一位異性同事發生感情,好的是共諧連理,結婚生子,是業力。不好的是婚外情,導致兩個家庭家變。這又是業力。
想象一下前面的例子,在與同事結怨未火爆之前,是不是有一種力量去推動?每次你見到該同事的時候是不是都有思想上的活動,而想做一些行為。就算是在走廊見到他,想避開,都是經過思想──行為。如此日日思想──行為,形成心理上一個行為的軌跡,每次都會重覆,這就是《心經》言「照見五蘊皆空」五蘊中的「行蘊」,就是業力。佛教的解脫,就是要解脫此種「行蘊」的束縛,整體而言是業力的作用。業力首先是自己思想上的蘊集。人的苦也是這樣蘊集而來。四聖諦的「苦、集、滅、道」,「苦、集」就是這個意思。
由以上例子,可推想一切生活的型態,都是你思想上乃至行為產生現象,自尋煩腦。
所以要改運改業力,必須由思想或「心」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