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持教上師法語錄(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6 13:3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吃苦能了苦,享福則消福!平常享受習慣的人,在較差的環境下就比較不能適應,因此平常就應多吃苦,多磨練,如此才能隨遇而安自在!

二.  從出生那天死亡便開始接近,切記沒有任何時間是可以揮霍浪費的!持誦咒語和皈依可以清淨語的業障,因此應放棄所有庸俗的對話。

三.  人間好話,要如海綿遇水般勞勞吸住,世間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堅固,水過則乾。

四.  信為道源功德母!若常常中斷來道場的共修,鮮少聆聽上師說法,心力將越趨薄弱,持咒修法就無法得到相應,因為斷了信力。

五.  道場有上師的證量加持,佛菩薩佛光菩照,加上同修誠心回來共修的心光,光會留下訊息,即形成場效應。
六.  修行要有進展,一定要回來共修,共修能與道場場效應震盪,迅速除障,而在家中自修因自己能量不足,磁場的力量薄弱,感應覺受就很微弱,故易昏沉退道。

七.  信佛是要培養自己的毅力與勇氣,相信自性有無限的潛能,與佛無二,而不是依賴佛菩薩,不是要依賴別人,更不是要求名利。

八.  要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人生中充滿苦難,莫以為自己是最苦的而怨天尤人,應放開心胸盡己之力去幫助別人!

九.  姓名就像一個人的影子,而影子並不能影響其實體,改名不如改心,改運不如改個性!唯有改變自己的心念想法,改變自己的個性,才能真正的改變命運。
十.  人生固然多苦難,要看自己的心如何解讀,若能以感恩心面對,再苦的人生也是『福』!而幸福的定義,不在於有沒有錢,而是心中有沒有愛。
十一.              好緣惡緣皆是宿世所結,遇惡緣應心存感恩,感恩對方給我們消業障的機會,並以寬容的心化解彼此的冤結,若再起怨恨及對待,如此冤冤相報將永無寧日。

十二.              行善佈施應無所求!因為這是我們的本份,若因行善而覺的自己功德很大,希求得到回饋,這樣的善毫無功德可言,因為貪求的心無法與性德相應。

十三.              師父盼所有同修能奮發向上,莫安於現狀,應激勵菩提心生出出離心,多思維自己能為眾生做什麼,並努力實踐,方不負活著的生命!學佛修法在於安己之心;若得法不能好好安住修法,還怨與法不能相應,即非信佛人。

十四.              得法若不能安住於法,學再多法只是貪念妄想的增長。

十五.             付出其實就是最大的收穫,因為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幸福!富有不代表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心靈安祥。
十六.              修行最重要的修護自己的善心;如果人間的每一件善行都能留下我的足跡,這樣的人生將是多麼美好!行善重真正的發心,而不是數量上的比較。

十七.             誰知無常何時會奪去我們的性命,故應把握當下積極的投入修行,生死終究是自己的旅行,無人可代替!需知臨命終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十八.              真修行人為何也遭受橫難?此乃乘其功德,有的宿世冤業就此勾消,有的重報輕受,有的提早受報,來世不再受苦!實則好事也,人生無常,一切皆有因果!

十九.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但人總是生時歡喜,老病死時煩惱,死時悲傷,應以苦為師,探求離苦的真理。
二十.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不應是因為自己的業障未除;如:發心不正確,知見錯誤.無真實改過,若是真心修行無有不應者。

二十一.      知道自己的過失就是覺悟,把過失改正叫做懺悔,懺悔改過才是真修行。

二十二.      在貧困中不難過不自卑,要能安貧樂道,在富裕中不驕傲不自滿,要能以禮待人。

二十三.     怎樣才能消業消災?把自己的本份事做好,歡喜接受所面臨的一切,過一分鐘即消一分災,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業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災解厄。
二十四.      樂觀與悲觀是一體,只要心念一轉也能將悲觀轉為樂觀。

二十五.      一個人只要精神層面富有,縱使日常生活平淡,也一定會樂在其中。

二十六.      心能知足則有富,心不知足則招禍。

二十七.     不要以感應做自我修行的衡量,應以心性之開顯為目標,以期達到自然的解脫,而對於異象與感應不要去執著,且要淡化它,這才是真正的入門修行。
二十八.     什麼叫真正的感應?上師對弟子的佛法開示,弟子真的有聽到心裡去了,真的有因上師的教導而改善了自己的習氣與行為,這樣就是真正的感應了。
二十九.     禪宗修定是手段,開慧是目的,人只要心無雜念,心定了就會開悟!一句準提咒專念到底,心清自得定,此即無為自然心。
三十.             知事少時煩惱少,與修心修行無關的儘量不聽,真修者應減少外緣,結交志同道合者即可,以免徒增煩惱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4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