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光大师的慈悲呵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5 09:2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无 名

  《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这些都是在说明“勇于管教”的重要性,正所谓“文王一怒定天下”。浅近地说,父母的庭训管教,可以帮助我们止恶防非,止住啼闹,更进一步帮助我们思考,或改变行为方式,实在是慈悲的展现。当然,这样的呵斥,必须以慈悲与智慧做后盾,否则就是自误误人了!

  读印光大师的开示,常令人感动莫名!弘一大师赞曰“三百年来第一人”,实至名归也。人来问道,印光大师如大圆镜般,物来则应,一丝不挂,启迪我们真实智慧;时常是当头棒喝,说到我们每个人的病处;又苦口婆心劝人念佛,实在是哀怜末法众生,开示如来度生第一大法。正所谓“我佛弘开八万门,唯此念佛最为尊”,现今当世,这样的善知识已不多见,我们应努力弘扬大师的精神及开示才是。要知道,大师的谦卑实在是到了极处,他常自称是“常惭愧僧”、只会吃饭的“粥饭僧”,所以他的开示,实在是对来问道者,不得不信的真实语。当然,我们没有能力学大师作狮子吼,摧邪拨正,呵斥纠正他人,可是如果我们不珍惜大师的慈悲开示,反过来怀疑大师未能彻悟,起瞋恨心,或是说大师知见未圆,偏赞净土,则无边罪过,当自亲得,实令有识者哀悯!

  以下略举几段大师开示,让我们见识“菩萨心肠”的“怒目金刚”示现——

  “此念佛法门,一代时教大乘经典,尽皆赞扬。小乘经中,绝不提起。有不通教理者,斥为小乘。乃无知邪说,不可听从。又乩坛所说,多属灵鬼依托当人之智识而作。若说世间道理,则是者尚多。若说佛法,则非己所知,妄造谣言。如金刚直解后,所附之先天古佛宝号,乃灭人慧命,瞎人正眼,极恶无比之魔话。以此施人,罪过无量矣。” (《增广卷一· 与陈锡周居士书》)

  “彼魔子者,乃以误为悟。悟尚全体是误,何况说证。乃不知惭愧,不惧因果,竟致无量好心男女,受彼所骗,同断善根。汝宜笃信吾言,自不被彼所陷矣至嘱至嘱。”(《增广卷一·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汝从生已来,有如此为汝筹划者否。倘或不依吾言,即为忘恩负义,则将来之苦,当更甚于今日无量无边倍矣。把手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始相应。可听与否,祈自裁度。并祈以此告福莲贞女知之。” (《增广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又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古今人多有以行草体写经者,光绝不赞成。所以宽慧师发心在扬州写华严经。已写六十余卷,其笔法潦草,知好歹者,便不肯观。光极力呵斥,令其一笔一画,毕恭毕敬。又令作讼过记以讼己过,告诫诚阅者。彼请光代作,故芜钞中录之。方欲以此断烦惑,了生死。度众生,成佛道。岂可以游戏为之乎。当今之世,谈玄说妙者,不乏其人。若在此处检点,则便了寥寥矣。尤君来书,语颇谦恭。光覆之,已又致谢函,可谓笃信之士。然仍是社会之知见,于佛法中仍不能息心实求其益。何以见之,今有行路之人,不知前途。欲问于人,当作揖合掌。而尤君两次来函,署名之下,只云合十。是以了生死法,等行路耳。且书札尚不见屈,其肯自屈以礼僧乎。光与座下心交,与尤君亦心交。非责其见慢,实企其获益耳。” (《增广卷一·复弘一师书一》)

  “《慧命经》,系清初魔民柳华阳所著。彼出家为僧,而种性邪谬。故引佛经中文,一一皆以己意妄会,以作炼丹之证。有不便者,则改其字句,而且又自为注。其意欲人以己为千古第一高人。而一班无知无识辈,为之刻板,私相授受。恐明眼人知之,则殃祸不浅。凡看此种书者,皆邪正不分之流。若具眼者见之,当即付之烈火,以免瞎天下后世人之正眼。仙佛合宗,其诬谤佛法,比《慧命经》为更甚。夫欲炼丹,即以己炼丹家之言论倡导即已。何得挽正作邪,作掩耳盗铃之计。引人之言而不依人之义,既慕其名而反恶其实。岂非丧心病狂,求升反坠乎哉。此等本不足挂齿,何堪详谈。但以阁下未知彼此之源虽同,彼此之流迥异。若不分辨,则尚以丹法为负郭田,不能如庄复真之直下舍彼而取此耳。光岂好辩哉,诚恐含糊其辞,致阁下二门皆不得其益矣。” (《增广卷一·复郦隐叟书》)

  “宁波观宗谛法师病未好,亦不需住彼听经。古人云,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寸。真心为己者,其绎思之。”(《增广卷一·复戚智周居士书三》)

  “此事(光)绝不赞成。按实说,当今修行,还是在家人好,何以故,以一切无碍故。出家人之障碍,比在家人多,是以非真实发道心者,皆成下流坯,无益于法,有玷于佛也。”

  (《增广卷一·复唐大圆居士书》)

  “阁下之见,以不知契理契机之所以然,妄执利上根之法,而普劝一切修习。遂成偏执谬见。以不合机之法,妄行劝修,谓为佛法真义。光虽庸劣,敢其阁下同陷谤佛谤法谤僧之咎,而妄为赞许乎哉。如谓不然,祈付丙丁,各行各道即已,光岂能强阁下舍己所学而从我乎。不过以阁下见问,不得不直贡愚诚耳,祈洞察是幸。”(《增广卷一·复汪雨木居士书》)

  “若借冷弱为名,以自图华美轻快,则是不知惭愧之人,以所杀蚕命,实非小可。至于服阿胶,更非所宜问者,此与吃肉有何分别。阿胶吃了就会不冷乎,倘日常礼拜,身体自然强壮,何用阿胶为哉。彼贫人亦曾过冬,谁曾用丝绵阿胶乎。一言以蔽之,曰不知惭愧,与不知自己是甚么人而已。祈洞察是幸。”(《增广卷一·与方远凡居士书》)

  “此一篇文,完全于世无益,有何可研究之价值乎哉。(光)少不努力,老无所知,偶因问及,任己意说,其是与非,任人所指。又(光)年近七旬,精神衰颓,兼以冗务繁多,直是不能支持。祈勿再以此种事来问,再来问,则原因寄回,决不答复,以免于人无益,于己有损也,祈慧察是幸。” (《增广卷一·复慧朗居士书》)

  “且莫认作于境无心,便于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广弛,则是深著空魔,堕于顽空,由兹拨无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滥圣,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阿鼻地狱种子矣。此中关系,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为略陈其利害也。”(《增广卷一·复袁福球居士书》)

  “人生世间,须安本分,越分作为,及与赞誉皆为招祸取辱之本。光一庸劣粥饭僧,汝为甚么为我作传,胆敢以去圣时遥,真修日渺等四句下,便以我承之令我得罪于天下宗教知识,贤士大夫。汝意谓说得好听,便为荣幸乎,不知以凡滥圣,罪在不原。汝亦曾看楞严经,何不知犯大妄语,其罪重于杀盗淫罪,百千万亿倍乎。汝如此妄为,不但汝自己罪过得不得了,且令光现在受明眼人唾骂,将来受阿鼻地狱之苦报,无有出期。譬如庶民,妄称帝王,罪必灭族,良以大妄语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汝以此当架子摆乎。祈将其稿焚之,以后不得另有所述。我只要得生西方,要传做甚么,汝将谓由此便可流芳百世乎,而不知瞎造谣言之传,不但遗臭万年,且复受苦永劫也,若以吾言为非,则是魔王眷属,请从此绝。”(《增广卷一·与马契西书》)

  “若言习气,蕅益可谓绝无。而一般瞎眼禅和,谓为徒有文字,未得大悟,贡高我慢。此等人乃仰面唾天,何得据以评论耶。至于毁世宗者,亦与毁蕅益者知见相同。皆道听途说,随声附和之流辈耳。” (《增广卷一·复周群铮居士书一》)

  “祈熟读普贤行愿品,与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同求往生,乃光之所深望也。否则各守己志,不须相商。” (《增广卷一·复汪谷人居士书》)

  “使颙师一钵一杖,则温公未必不如郑公。而温公以吹毛求疵,自失钜益。颙师以什物过多,损众福田。有法道之任者,俱宜鉴之。” (《增广卷一·与友人书》)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厌,自己胸膈膨胀,头晕神疲。再不自重,必致吐血。轻则便成废疾,重则或致殒命。反贻人谓汝学佛修行,不唯无益,而反受损。从兹一班无知,遂谓佛法之咎。因之诽谤阻遏,断人善根。不知由汝不依佛教而行之所致也。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汝之病,皆尔自取,谓之何哉。急急改过,摄心念佛,即经典亦暂且勿看。过一二月,便可复原。不然,即绝交。他日再见,一任情同陌路而已。” (《增广卷一·复马契西居士书六》)

  “名者,实之表。有实有名,亦不为荣。何以故。以属本分故。无实得名,辱孰甚焉。况欲张罗,动人视听,必致遍登报纸,彼于表彰处,必加一番疑议,则成欺世盗名之实案矣。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故不得不一再详告也。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且汝年始二十余,即知此结交。后来佛学大通时,当日不暇给矣。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增广卷一·复马契西居士书七》)

  “如仍不领会,但息心念佛,到业消智朗时,自可了了悉知,不必专以问人为事也。” (《增广卷一·复马契西居士书九》)

  “一般死执著汉,所以终日讲说,终日违背,皆坐此死执著之病根未消,故致难得实益也。” (《增广卷一·复周孟由昆弟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7 02: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