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纯一和尚在萍乡杨岐山普通寺修复重建奠基典礼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6 21:0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杨岐山普通寺修复重建奠基法会上的讲话


               

纯   一

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永信大和尚

尊敬的慧通长老

尊敬的省民族宗教事务局肖争鸣巡视员

尊敬的萍乡市各级领导

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吉祥!


欣逢盛世,政通人和,佛日增辉,国运昌隆。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收获季节,我们充满法喜、欢聚在杨岐宗祖庭——杨岐山,共同见证和参与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普通寺重修奠基仪式。这既是萍乡和江西佛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界的一大喜事,标志着临济宗杨岐派祖庭普通寺重建工程又一次拉开了序幕!值此禅门增辉,祖印重光之际,我谨代表江西省佛教协会,对多年来关怀、支持普通寺重建,和杨岐宗振兴、发展的各级党政领导、法师、护法居士,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莅临法会的各级领导、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佛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入中华20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与中华本土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明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中华禅宗和禅宗文化是中国佛教的基本特质,是在继承印度如来禅的基础上符合中国人心性的创造性发展,至六祖慧能时代由隐秘而走向光大,并开花结果,逐步呈现出“一花开五叶”的鼎盛局面。江西是佛教大省,更是禅宗资源大省。“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在此,“一花开五叶”,有三叶五宗在此。其中,临济下杨岐宗就创立于萍乡杨岐山。
    杨岐山普通寺,始建于盛唐时期,乘广禅师于唐天宝十二年(753)所创,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名广利禅寺。后甄叔禅师得嗣其法,于唐大历年间新建法堂、僧舍,规模扩大。宋庆历年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将广利禅寺改名为普通寺,经过他多年的精进弘扬,孕育并诞生了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下一大支派——杨岐宗,又称杨岐派。方会禅师也因此被宗门和学术界公认为杨岐宗的创宗人。
    方会禅师(992~1049)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方会禅师自幼机敏,长大后,不事笔砚,后系名于官家,因愤世嫉俗,于某天晚上,他来到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九峰山,见寺院里一切恍若旧游,眷恋不已,不忍离去,于是便落发出家。方会禅师宿植善根,每阅经典,即能心领神会。方会初从楚圆禅师任监院,尽得真传,后住筠州九峰山。不久,栖止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阐扬宗风,接化学人,门庭繁茂,蔚成一派,与同门慧南禅师的黄龙派同时并立,时人以虎喻称方会,而以龙喻称慧南。据《五灯会元》、《嘉泰普灯录》载:方会门下13人,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首。仁勇下有寿圣楚文、上方日益。守端下有五祖法演,法演门下俊秀辈出,有佛眼清远、太平慧懃、天目齐、圆悟克勤、五祖表自、云顶才良等。其中,清远、慧懃、克勤三人时称“禅门三佛”或“二勤一远”。清远三传至蒙菴元聪,日僧俊芿尝从他受学,返国後,开日本杨岐禅之端,日本禅宗24流中,就有20流源自于这一法系。圆悟克勤编有《碧岩录》,闻名於世,法嗣75人中,以大慧宗杲、虎丘绍隆最为著名。宗杲盛倡“看话禅”,与曹洞宗之“默照禅”并立,法嗣90余人,以拙菴德光门庭最为繁荣,其下出妙峰之善、北磵居简二杰。日僧能仁尝受德光印可,返国揭举日本达磨宗之旗帜。居简二传至梅屋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另一弟子——东阳德晖奉敕撰《禅林清规》。方会禅师的门人辑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和尚后录》各一卷存世。他的根本思想,就是临济的正宗。与云门的“函盖乾坤”、“一切现成”的主张颇有声气相通之处。所以《续传灯录》卷七本传说,方会禅师接化学人,提纲振领和云门文偃很相类;又说他,验勘学者的机锋类似南院慧颙。所以,他兼具临济、云门两家的风格。时人称他兼具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深得马祖道一的大机大用之玄旨。但他浑无圭角,宗风喻如虎。
    杨岐宗之所以在中国禅宗史上开宗立派,与其独特的宗风和深远、广大的影响力是分不开的。自宋以後,杨岐派门徒几乎囊括了临济宗之全部道场,其宗风以拈提先人古则,拂拳棒喝,勘辨公案为悟入之机要;其家风以枯淡、超逸见长,机锋之下,学人往往转身不得而急中生智,因此而悟道者不胜枚举。
    禅宗五家七宗,到宋后几乎仅剩临济一宗,余皆式微。临济至石霜楚圆分黄龙、杨岐两家,黄龙一支数传而绝,杨岐恢复临济宗旧称。也就是说,自宋以后的杨岐宗就是禅宗的临济宗的代名词。自宋以后,临济盛行,天下丛林之禅宗多临济(杨岐)子孙。杨岐一派,历宋、明及清,法流繁衍,遍于南北。清代吴门聂乐读著《指月录》收集南宋至清康熙间之禅门高贤,经统计,凡有高行、语录、传记、塔铭者710人,而杨岐一派,独占470人之多,可见一斑。又据《佛教史》载:明末清初之高僧,只圆悟、圆修、性冲三派而已。悟、修系杨岐23世孙,性冲是杨岐21世孙。由于清室崇佛,动则修寺和开凿石像为帝后祝寿,故圆悟、圆修两支盛行京师。另据蒋维乔译《杨岐世系表》载,杨岐宗历代往日本传法者达29人,杨岐宗25代福建黄檗隆奇于日本创立黄檗宗。韩国佛教受杨岐法乳者也数不胜数。杨岐宗经方会禅师及其门人大力弘传,致使原本衰微的临济宗又几乎恢复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杨岐宗在宋代的兴盛,使临济宗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临天下”的功德和威名,发挥着“半边天”的弘化功用,影响远胜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诸宗。所以,宋以后,杨岐宗已经成为我国甚至海外禅宗的主流,在我国禅宗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方会禅师及其后世法嗣不愧为临济儿孙,临济宗的宗风玄旨也因他们的激扬衍唱,在中国禅宗舞台上独放异彩、独具魅力。
    杨岐山古称翁陵山、三鹿山,后因战国初期哲学家杨朱游学至此,面临高山岐路哭泣而得名。因山之奇美,洞之灵异,水之清幽,寺之古朴,因而,形成了今天以杨岐普通寺、孽龙洞、凤鸣湖、傩文化园为核心的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唐碑、唐塔、唐柏等珍贵文物众多。方会禅师在世时寺院规模和活动范围较小,但是杨岐宗宗风和接引学人的法门灵活自然,包容并举,利钝兼收,而成为自宋代以来流传最广的禅宗支派,至今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特别在日本、韩国有近2000万信徒。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虽然杨岐普通寺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经过历史的变迁,晚近以来,并未得到很好的振兴和有力的保护,致使祖庭凋零,三宝蒙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逐步落实,海内外有识之士关于修复、振兴普通寺和杨岐宗的呼声日高。1987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曾亲笔题写了“杨岐普通寺”匾额。全国政协常委、原中佛协会长、现为名誉会长的一诚长老,中佛协会长传印长老等教界领袖、老前辈都非常关怀和支持普通寺的发展。今年初,省佛协也提出了“振兴江西佛教十大课题”,其中,修复祖庭是今后五年乃至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江西佛教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普通寺和杨岐宗的恢复和重建也是既黄檗山、仰山、洞山之后,省佛协重点关注的祖庭建设课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予以高度关切和支持。

    萍乡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高度重视,曾多次派人在省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并寻觅高僧来此中兴道场,令人敬佩!奈由于种种因缘不具,未能如愿。今天,终于恳请到了德高望重的慧通禅师驻锡道场,重举复兴之旗,重振杨岐宗风,实乃禅门之幸,众生之福! 慧通长老是当代禅门尊宿,他在云居山住禅堂几十年,深谙禅宗旨趣,并应全国各地禅刹之邀,兴办禅堂,琢育宗门人才,备受海内外宗门禅和子的赞叹和拥戴。我们认为,礼请慧通长老为普通寺住持真可谓名蓝得主,人天赞叹!

    今天奠基法会因缘殊胜,我们对普通寺的圆满落成和杨岐宗的振兴充满信心!在新的历史时期,普通寺有了得天独厚的禅宗文化底蕴和别致的自然景观,必将使杨岐山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继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普通寺的恢复重建,也一定会有力地推动杨岐山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为萍乡整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无限的生机!相信有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有广大檀越信众的护持和资助,有慧通长老率先垂范,领众熏修,有普通寺两序大众齐心协力,这一美好的愿望必将早日实现。我们相信,普通寺两序大众在继承和发扬杨岐山禅宗文化的优良传统方面必将迈上新台阶;在处理挖掘整理杨岐山禅宗文化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杨岐山禅宗文化资源的关系上,必将有新的突破;在为全面实现我省佛教禅净圣地的打造和十大课题的落实方面必将提供新的历史见证。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普通寺必将成为海内外杨岐宗弟子的精神家园和朝拜圣地;必将成为当地旅游事业的新景点和亮点;必将成为萍乡高品位和高文化底蕴对外交流的窗口,必将成为所有佛教禅宗爱好者参禅悟道和休闲养生的好去处。衷心希望普通寺在慧通长老的带领下,遵循伽蓝基本建制和普通寺的历史传统来进行整体规划,组织专家学者严格论证,逐步完成寺院建筑群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希望普通寺常住遵循佛教清规戒律迅速组建好僧团,树立良好的道风,为早日实现祖庭重光,如法如律开展各项法务活动,发大菩提,行大愿力,为江西佛教乃至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法会取得圆满成功!

    祈愿:十方诸佛菩萨加持,普通寺早日落成!

    祝愿:与会大众,身心健康,六时吉祥!

    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谢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3 19: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