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說三歸五戒十善義---印光大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4 23:0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悲哉衆生,從無始來,輪回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托。若失父

之孤子,猶喪家之窮人。總由煩惱惡業,感斯生死苦果。盲無慧目,不能自出。

大覺世尊湣而哀之,示生世間,爲其說法,令受三歸,爲翻邪歸正之本;令持五

戒,爲斷惡修善之源;令行十善,爲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從茲諸惡莫作,衆善

奉行,三業既淨,然後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塵合覺,轉凡成聖。斷貪嗔癡煩惱

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爲說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助道品等到無量

法門。又欲令速出生死,頓成佛道,故爲說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使其不費多力,

即生成辦。噫!世尊之恩,可謂極矣!雖父母不足譬,天地不足喻矣。不慧受恩

實深,報恩無由,今汝等謬聽人言,不遠數千里來,欲以我爲師。然我自揣無德,

再四推卻,汝等猶不應允。今不得已,將如來出世說法度生之意,略與汝等言之,

並將三歸五戒十善與淨土法門,略釋其義,使汝等有所取法,有所遵守。其四諦

乃至三十七助道品等,非汝等智力所知,故略而不書。汝等若能依教奉行,便是

以佛爲師,何況不慧;若不依教奉行,則尚負不慧之恩,何況佛恩。





三歸者(歸亦作皈,皈字從白從反,取其反染成淨之義。)



一、 歸依佛;二、歸依法;三、歸依僧。



歸者歸投,依者依託。如人墮海,忽有般來,即便趨向,是歸投義。上般安

坐,是依託義。生死爲海,三寶爲船,衆生爲依,即登彼岸。既歸依佛,以佛爲

師乃至命終,不得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歸依法,以法爲師,從今日起,

乃至命終,不得歸依歸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經及修行種種法門,典籍即經書也。)

既歸依僧,以僧爲師,從於今日,至命終時,不得皈依外道徒衆。





五戒者



一、 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不殺生者,好生惡死,物我同然;我既愛生,物豈願死?由是思之,生可殺

乎?一切衆生,輪回六道。隨善惡業,升降超沈,我與彼等,於多劫中,互爲父

母,,互爲子女,當思拯拔,何忍殺乎?一切衆生,皆不佛性,于未來世,皆當

成佛,我若墮落,尚望拔濟。又既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無

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殺乎?然殺生之由,起於食肉。若知如上所說因緣,自

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謂肉爲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內盛屎尿,外雜糞穢,腥臊

臭穢,美從何來?常作不淨觀,食之當發嘔矣。又生謂人及禽獸,蛆蟲魚蝦,蚊

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謂大者不可殺,小者可殺也。佛經廣說戒殺放生功

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讀,當觀安士先生《萬善先資》,可知其梗概矣。



不偷盜者,即是見得思義,不與不取也。此事知廉恥者,便能不犯。然細論

之,非大聖大賢,皆所難免。何也?以公濟私,損人益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

忌人富貴,願人貧賤,陽取爲善之名,遇諸善事,心不認真,如設義學,不擇嚴

師,誤人子弟;施醫藥,不辨真假,誤人性命;凡見急難,漠不速救,緩慢浮游,

或致誤事;但取塞責了事;糜費他人錢財,於自心中,不關緊要,如斯之類,皆

名偷盜。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非

其所禁,但當相敬如賓,爲承宗祀,不可以爲快樂。徇欲忘身,雖是己妻,貪樂

亦犯,但其罪輕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極重。行邪淫者,是

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獄餓鬼,後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

離。一切衆生,從淫欲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

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則如見毒蛇,如遇怨賊,恐畏怖慎,欲心

自息矣。對治方法廣載佛經,俗人無緣觀覽,當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

知其梗概矣。(利謂不犯之利,害謂犯之禍害。)



不妄語者,言而有信,不虛妄發也。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以虛爲實,以

有爲無等,凡是心口不相應,欲欺哄於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斷惑,謂爲斷惑;自

未得道,謂爲得道,名大妄語,其罪極重,命終之後,決定直墮阿鼻地獄,永無

出期。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當痛戒之,切要切要!



以上四事,不論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過,以體性是惡故也。

然不受戒人,一層罪過;受戒之人,兩層罪過,於作惡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

若持而不犯,功德無量無邊。切須勉之。



不飲酒者,酒能迷亂人心,壞智慧種,飲之令人顛倒昏狂,妄作非爲,故佛

制而斷之。凡修行者,皆不許飲,並及蔥韭薤(音械,小蒜也)蒜五種葷菜,氣

味臭穢,體不清潔,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許食,然此一事,未

受戒者,飲之食之,皆無罪過;受戒飲食,一層罪過,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

汝又去犯,故有罪也。(五葷菜西域有五,此方但四)。





十善者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九、不嗔恚;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

爲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爲十惡。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

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

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殺盜淫妄,已於五戒中說。綺語者,謂無益浮詞,

華妙綺麗,談說淫妄,導人邪念等。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

鬥構兩頭等。惡口者,謂言語粗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

母,名大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慳貪者,自己之財,

不肯施人,名之爲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爲貪。嗔恚者,恨怒也。見人

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邪見者,不

信爲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然此十

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到不能體察,今略舉一

二: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念佛,求生

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細逼,以失孝道。但

于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于兄弟則盡友,于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

力教訓,使其爲良爲善,切勿任意嬌慣,致成匪類。於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

爲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于朋友則盡信,於仆使當慈愛,於公事則盡心竭

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

以假貸哄騙於人。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吧,便能消禍亂於未萌,致刑罰於無用。

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爲政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9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