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佛是失意后的退路吗(济群法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9 15:2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在传统的观念中,许多人认为:“儒家是入世,佛教是出世”,于是年青时候选择入世做官、做事,官场失意或年纪大了,才考虑选择佛教信仰。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何正确理解佛教的出世思想?

  答:官场失意或年纪大了才选择佛教信仰,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写照,并非所有的人。在历史上很多士大夫或文人,在年青为官之时就选择佛教为信仰,如唐宋文人中白居易、王维、柳宗元、苏东坡、王安石等人。今天也有不少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一方面获得了世俗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同时也开始寻找生命的智慧,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所以,觉得只是官场失意或年纪大了才选择佛教,这是对佛教出世思想的片面理解。

  那么,佛教所说的出世是什么意思?出世有出离、超越之意。这并不是说,必须放弃世俗的生活和事业。有些人远离尘世,入山修行,那只是个人的选择,或者是修学某个阶段的选择,不是学佛的必经之路。如果具有正见,在红尘中一样可以修行。因为我们真正要出离的并不是环境,而是生命内在的迷惑和烦恼。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们在迷惑和烦恼中度日,那就是世间。一旦超越这种迷惑和烦恼,在世间的当下,便是出世间。这也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

  信仰所关注的是人生大事。比如我是谁?活着的意义?生命的归宿等,这些问题是人类永恒的困惑,对于每个人都存在。只是因为人的根机不同,有的人慧根深厚,从小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也有的人要经历世俗生活的历练才开始思考。当然,还有一些人终日沉迷于物欲中,只会关注眼前的需要和欲望的满足,他们可能永远也想不到人生还有这样的大问题。不过,人生一旦触及这些问题,必然就要面临解决。如果想要圆满解决,自然离不开佛教的信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d4edb0102dqqd.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1-7-29 15:50:57 | 只看该作者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3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