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宏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關齋戒──關閉流轉生死之門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0:21:13 | 只看该作者
八關齋戒(三十一)──不非時食的制戒緣起
於自由時報93.02.28(六)刊載

 

   佛陀時代,原本僧眾晚上也可以出去托缽。有天夜晚,佛的弟子迦留陀夷外出托缽,走著走著來到一位居士家,發現這戶人家門關起來了,想去敲門卻又擔心打擾了居士,就在門外等到有人出來,才上前去化緣。身材高大且皮膚黝黑的迦留陀夷,見到女主人出來後即走上前去,此時剛好天空出現一陣閃電,在視線不明的情況下,這位婦人一看見迦留陀夷尊者以為是個鬼,當場就嚇昏了,腹中的胎兒也因此流產。

  釋迦牟尼佛知道了以後,就召集所有的僧眾開會。佛陀告訴弟子們,出家眾為了吃一餐飯,打擾居士,惹了這些禍患,所以佛就藉這個因緣講過午不食的道理。

  佛陀住世的時代,僧眾的修行方式是專門聽經聞法及靜坐,佛即規定吃多了不好,因為吃多了,打坐的時候容易昏沉;不過不吃也不行,不吃沒有精神,也容易昏沉。吃多了除了昏沉以外,還會因為消化不良,而有脹氣、排放臭氣之虞。

  佛告訴弟子們,打坐的時候,最好只吃八分飽,不要吃太多,如此靜坐時就沒有昏沉、少妄想,較易與清淨心相應。其次,持午又可以斷六道因,所以過午不食有種種的利益。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0:21:24 | 只看该作者
八關齋戒(三十二)──持午的開緣條件
於自由時報93.03.02(二)刊載

 

   持不非時食戒有種種的利益。然而有些人體弱多病,為了持這一條戒,身體不健康,沒有精神,無法用功,此時就必須開方便,多餐少食。開緣的方法就是合掌稱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請賜弟子方便藥石。」晚上吃東西就好比是吃藥,為了要繼續用功修行而吃,不是為了滿足貪欲而用。

  我們身上有無量的細胞,吃東西是為了提供營養給細胞。眾生皆有我執,迷執色身為「我」,於是把細胞當作自己。佛經裏提到:我們身上有八萬四千戶蟲,由細胞的角度來看確實在是如此的,人類身體裡也有許多寄生蟲,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因為這些細胞、寄生蟲需要吃,所以自己才會餓、想吃。

  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的,因緣和合即有,因緣不具足即壞滅,因為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固定的自性,所以是空性。能夠如實了知身體本是空性,破除我執的人,就能夠經常入空定,在入定當中,身心凊淨,即使不吃也一樣能健康;可是一旦出定,這些細胞就又要吃了。在人世假借身體來修行,為了調身,不能不吃,但也不能吃太多;既不能太餓,也不能太飽。因為身體虛弱多病,所以開方便晚上用餐,就稱之為「藥石」。吃東西要適可而止,這就是從事上來遠離不清淨的因。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0:21:31 | 只看该作者
八關齋戒(三十三)──無住生心即是道
於自由時報93.03.04(四)刊載

 

   不非食時戒從理上來講,有其更進一步的意義。禪宗祖師說:「終日著衣,未嘗挂一縷絲;終日喫飯,未嘗咬一粒米」,一般人覺得很難理解,其實悟通這個道理,就會明白佛法處處都是道。我們吃東西的時候,知道酸甜苦辣,知道那個好吃、不好吃;知道好吃但不貪心,知道不好吃也不嫌棄。明白吃東西是為了維持身體的健康,是在調身;保持能知的這念心,清楚明白,知而不著,不起憎愛取捨。能夠做到這些,吃了就如同沒有吃一樣。

  更進一步,知道一切諸法緣起、一切諸法皆空性,當下這念無憎愛、不落兩邊的心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心就是定慧等持的這念心,這就是菩提心、就是道。受持八關齋戒就是幫助我們由事到理,藉由事上的持戒,契悟這念無住心、菩提心。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0:22:05 | 只看该作者
八關齋戒(三十四)──恆順眾生圓融持戒
於自由時報93.03.06(六)刊載

 

   佛法告訴我們面對種種境界心要清楚明白,看到好的,不生貪愛;看到不好的,也不嫌棄。例如有些人經常不斷地在添購新衣,貪著穿著,不僅是浪費,心念常在貪愛取捨中,也是一種染緣;不在物質中起貪著,心才能有定、有慧。

  雖不貪著穿衣,但也不能因此不穿,莊嚴的衣服還是可以穿,知道是好的,不起貪愛就好了。如觀世音菩薩戴花冠,穿白袍,身披纓絡,為了度化眾生如此示現,看到菩薩這般莊嚴,大眾馬上能生起恭敬心、歡喜心,願意薰修佛法。以這樣的心念來穿衣,又與一般人愛好華麗的貪愛有別。

  受持八關齋戒,從事上遠離種種染緣,幫助我們契入這一念清淨的無住心。回到社會上,就要學觀世音菩薩,菩薩有三十二應身,或穿戴華麗、或衣著樸實,隨順時節因緣,運用不同的方便度化眾生。若要去度喜歡莊嚴富貴的人,就可以穿得華麗。若要度喜歡樸實的人,就可以穿一般的衣服。

  如果因為聽了八關齋戒,對戒文產生執著,不知融通,就容易出問題。例如女眾受了「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戒之後,回到家裡,既不梳頭也不打扮,家人看了心裡不歡喜,可能就衍生出家庭問題。如果是男眾,頭髮也不梳理,鬍子也不刮,邋里邋遢,連基本的整齊都做不到,不僅是錯誤的持戒觀念,別人看了也不敢親近。所以,在道場中受八關齋戒,就是藉由事上的持戒,從事到理,回歸這念清淨心。回到社會上,就要恆順眾生,受持不非時食戒也是如此。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0:22:10 | 只看该作者
八關齋戒(三十五)──隨遇而安 身心自在
於自由時報93.03.20(六)刊載

 

   佛陀制不非時食戒,目的就是要減少我們的貪心。人一接觸外在塵境就容易起貪著,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心中執著分別,在財、色、名、食、睡中,計較、貪愛,就易墮落、招罪過。

  佛法有事、有理。有些人執於事相,卻疏於心上用功;或執

於理,卻不願於事上的實踐,這些都偏到一邊去了。大乘菩薩事理圓融,心恆在定慧,對境不生貪愛分別,因此能隨遇而安;以穿衣而言,穿好的也不執著,穿壞的也不煩惱,心中能夠定慧等持,不起分別執著,「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則處處都是道場。這念心清楚明白,又能順應因緣行菩薩道,就是有事有理,將這樣的體悟落實在生活中,穿衣吃飯都是佛法。

  禪宗祖師說,挑柴運米都是神通妙用。因為在挑柴運米的時候,這念作主的心始終存在,保持定力與智慧,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知道好壞,沒有取捨憎愛,在這念心上安身立命,就能超越時間、空間得到解脫,這就是佛法的真義。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0:22:20 | 只看该作者
八關齋戒(三十六)──事理並重 進趣佛道
於自由時報93.03.23(二)刊載

 

   佛法有事有理,理亦有深淺之分。有人是由理體悟到事;有人是從事體悟到理,無論如何,事和理皆是一體,不可偏廢。明白這些道理,可以檢討反省,吃東西是不是還有貪愛?吃到不好吃的東西,是不是心當中會有煩惱?一般人貪愛的心未除,面對種種境界都會有分別取捨的煩惱,只不過深、淺有別而已。

  禪宗祖師說:「有一些些,還有一些些。」心中有一些些貪、瞋、癡的念頭,就感未來的生死。要想做到完全不起心、不動念,就先要持戒清淨,藉由事上的遠離,幫助自己的心能契入無住之理。所以佛制戒有其精神及緣起,並不是先把一條一條的戒制好,硬性規定大家去遵守,而是遇到適當的因緣,弟子們真正認知到戒法的重要性後方才制戒,不非時食戒也是如此。

  如果因為體弱而開緣用藥石,晚上進食之前合掌稱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請賜弟子方便藥石。」如此午後吃東西就沒有罪過,就是清淨的。但是仍要注意不可以起貪心,這是不非時食戒的根本精神。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0:22:28 | 只看该作者
八關齋戒(三十七)──時間的感受,因心而生
於自由時報93.03.30(二)刊載

 

   不非時食戒的時間是以人間為準。雖然同樣身處在這個空間,每一個眾生所感受的時間長短都不同。人道的眾生煩惱太多,分別、執著、苦惱,正所謂度日如年;而在天上便覺得時間過的快,如四天王天的天人壽命是五百歲,在天上一天,人間已過五十年。

  例如我們坐在禪堂裏面聽經、打坐,每一個人所感受的心境不一樣,所感受的時間觀念也會不同。如果打坐打得很好的人,感到身心安詳,一個鐘頭很快就過去了;相反的,初學打坐的人,坐在禪堂裏,雙腿又痠又麻又痛,真是時間難熬。同樣在一個空間中,因為心境的不同,便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又好比學生在學校裏面上課,專注聽課的學生,聽到連被蚊蟲叮一下都不知道,下課鈴一響,會覺得怎麼這麼快就下課了!相反的,學生覺得老師課上得不好,自己也聽不懂,東張西望之餘,還不斷看手錶,想著怎麼還不下課?愈看愈覺得時間過得愈長。所以對時間的感受是從心生出來的,一切都是我們這念心的作用,由此可知,心是很重要的!

  佛經中提到:「法從心生」。悟到這個道理,就開悟了。悟到這念心沒有生滅,不動、無住、了了分明,就是最高的戒體。沒有達到這個體,就要先從事相做起,實踐每一條戒,才能幫助自己真正契入這一念清淨心、不動心。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00:22:39 | 只看该作者
八關齋戒(三十八)──不非時食戒,以人道為根本
於自由時報93.04.01(四)刊載

 

   每一個眾生對時間的感受皆不同,不僅天上和人間有所差別,即使在這個世界上,人和畜生對時間的認知都有所不同。例如,人類認為一天二十四小時很短暫,一下就過去了。可是同樣是一天,對小昆蟲來說,牠會感覺是好幾年。所以眾生無量,世界無量,確實是如此。

  佛法提到人體有八萬四千戶蟲,一般人覺得這個身體是自己的,但身體裏面的蟲並不這麼認為,人體對牠們而言是依住的地方,是牠的世界;我們認為牠是寄生蟲,很討厭牠,但蟲子會認為我們是在妨礙牠。慢慢去觀察,就會發現同樣在這個世界中,每個眾生對於時間、空間的感受都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為報母恩,曾到忉利天為其母摩耶夫人說法。忉利天主釋提桓因看到佛陀到天上,即恭敬地請問:「釋尊,您到天上來,這是我們的大福報。我們想以飲食供養您,不過天上和人間的時間不一樣,我們要用那一道的時間為標準呢?」釋迦牟尼佛回答:「用人間的時間來供養。」因為佛住在人間,所以是以人為根本,否則如果用天上的時間,那和人間的時間就相差很遠了。如忉利天這一層天的天壽是一千歲,天上一日一夜就等於人間一百年,如果要以天上的時間來供養佛,每天供養一次就是人間一百年供養一次,一般人活不到這麼長的時間。所以不非時食戒是以人的時間為根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琉璃光傳統醫學論壇 ( 京ICP备1000300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9 16: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