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见寺庙挂着一方牌匾,上头写着「有求必应」。 有智慧的人认识了真实的道理,就懂得相信、奉行,因此多能成就。世间多数人的「信」来自于「应」,觉得没有感应、没有利益,就不愿相信,白白浪费了可贵的人生。 佛菩萨晓得众生根性,于是因势利导,明白指出与佛菩萨相应之法。
《药师经》载明: 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淨。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復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旛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綵。作囊盛之。扫洒淨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馀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 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復横死。亦復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旛。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洁。着新淨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乐歌讚。右遶佛像。復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復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蝱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馀天。惟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讚。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馀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綵旛。长四十九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繫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穀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釆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馀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旛。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佛不妄语。想求消除病苦,可;想求延年益寿,可;想求家庭和乐,可;想求事业顺利,可;想求孝子贤孙,可;想求往生淨土,可。一切愿求,皆可圆满。 怎麽求?就是「恭敬供养」。 很多人说我也想恭敬供养,可是我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实在是有心无力!我们都听过「贫女施灯」的故事:有一位名叫难陀的贫女,以乞到的一文钱买了一盏油灯,欢喜虔诚地供佛。后来,所有的供灯都灭了,唯独难陀供的灯依旧光明, 佛陀随即开示大众:「这盏灯就是倾四海之水来浇,暴风来吹,也不能熄灭。因为这是发菩提心之人所施的灯。」 又有一个「贫女变皇后」的故事:有一个贫女拿仅有的两文钱布施,寺庙的住持知道之后,亲自为她祝愿。后来贫女成了皇后,特地布施万千金银,却不见住持为她祝愿。于是她问住持:「昔日两文钱,大师亲自祝愿。今日万千金,大师却不祝愿,为何如此?」住持澹然地说:「佛法不重财宝,重要的是真诚的善心。您之前布施两文钱,心念纯善殊胜,今日大施珍宝,却存我慢心,因此我不亲自为您祝愿。」 所以「恭敬供养」跟有没有钱、有没有閒未必完全相关,只要有「心」-真心、信心、诚心、善心、恆心-就是世出世间最殊胜的供养。 佛法如此,世法亦然。现今社会溷乱的原因就是教育办不好。明明资讯流通、科技发达,为何会办不好教育?因为大众只重视知识的堆叠,却完完全全把教育的根丢了-不相信老师。没有「信」,怎麽有「诚」?如何能「敬」?不信、不诚、不敬,当然得不到丝毫利益。 学佛,即以佛为师,真心相信老师,好好听、好好学、好好做,自然会有好成就。 印光大师有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往往人就开悟,得大利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信」为香,薰修善性,一心学习佛法。 以「诚」为灯,点亮慈悲,带给大众光明。 以「敬」为水,无杂无染,平等无有分别。 如此供养,必能与佛相应,满足诸愿,开启智慧,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此文出处***牟尼精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