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这时,旁边坐着的两位女性一直在关注,关注的是师父到底给了她多少钱,因为在师父给她塞钱时,她们的目光一直在钱上。当老人在吃东西时,她们开始问老人的情况,老人今年有83岁,有三个儿子,可她被赶出来了,身体很不好,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全身都在疼,耳鸣的厉害。 说到这些时,她看着师父,师父给他摸顶诵咒。她很感激,在问师父是哪里的,姓什么,(以前只听师父说过,这次真看到有人问出家人姓啥了)师父看着我笑了笑说:“我是鸡足山的,姓释”。她想了半天,又拿出一顶帽子和一个布袋送给师父,师父说“袋子我要了,帽子你留着吧”师父很高兴的接受了,师父对旁边的人说:“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不容易啊”。那位老人的眼泪一直在打转,又问了一次师父"您贵姓?"师父再次笑着说“我姓释,鸡足山的”。后来她想了一下,好像记住了,突然给师父磕头,师父把她拉起来,为她摸顶赐福。师父叫她要照顾好自己,要念佛,心心不离佛号,她一直在旁边,直到我们吃完东西回去。 其实,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这个老人其实不贪心,实在是为生活所迫。而师父的做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这位老人得到师父的加持、她还供养了师父两个布袋子,已经结下佛缘,种下了善根。 其次,旁边一开初误解出家人怎么还来街上吃东西的人,后来也投来了赞叹的目光,发自内心的赞叹师父,种下了福田,将来以后如果有人在她们的面前说提到出家人,他们一定是有好感的,一定会在别人面前赞叹出家人的。再者,师父的做法,肯定会引起旁边人的深思,一个出家人,对一个陌生的老人有这样的举动,那么她的儿女呢,我们的社会呢? 坐在旁边的两位女士,一开始时有点嫌弃老人,可到后来,她们竟然主动和老人讲话,问这问那呢,是师父唤起了她们本有的慈悲之心。其实这就是在行持,在生活中修行。而我们亲近出家人,不一定他们从语言上传授一些什么,在他们的身边,我们从很微细的地方都会学到东西,受用无穷! |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www.ysbh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