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菩提經院:台灣佛教掠影
[打印本页]
作者:
企美诺布
时间:
2010-1-25 18:23
标题:
菩提經院:台灣佛教掠影
留學期間,曾多次親近來斯里蘭卡參學的台灣法師,他們的言止談吐,精神面貌,佛教知識和修持,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他們描繪的台灣佛教自身建設,僧人的素質和修持,寺院管理和人間佛教等,令人響往,一睹為快。就目前世界佛教趨勢來看,台灣佛教正以積極人世姿態,出現於世界佛教之林,無論在弘法利生,學術研究和交流,還是在實修實證等方面,人材輩出,碩果輝煌。使世界上其它佛教團體拭目以待。
因此,筆者早萌參學台灣的心願,這次,在聖印長老的大力支持,聖雲法師的熱情幫助下,我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第一批參學台灣的青年學子。
台灣佛教的歷史背景
佛教傳入台灣的確切時間已無從確考,早在公元十二,三世紀時,隨著第一批到那裡安家落戶的大陸移民,佛教已開始流行。至1661年,當鄭成功收復台灣,趕走荷蘭人時,佛教已在台灣民間廣泛傳播。其後,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佛教漸漸傳入。並具規模。在1895至1944年日本佔據期間,日本佛教各宗各派紛紛在台灣建立自己的道場,其力量較大的宗派有日蓮宗、淨土真宗、曹洞宗、臨濟宗、真言宗等。由於當時的政治因素,許多本地佛教徒加入日本佛教派系。因此日本佛教曾一度在台灣得以發展繁榮。
由此可見,在1951年以前,台灣佛教可分為兩大內涵,一是由大陸福建一帶傳入的正統佛教,但具有台灣特色的中國佛教,二是日本佛教。這兩種形式的佛教共存一處,構成了台灣佛教錯綜複雜的特色。雖然日本佛教本是源於中國大陸,但在日本本土經長時間的發展,已演變成所謂的日本佛教。即居士佛教。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佛教生活方式,有許多不可通容之處。
1951年前後,一大批大陸高僧大德相繼來台,他們具有淵博的學識,高深的修證,超凡的智慧,菩薩入世的慈悲,重樹律幢,給台灣佛教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台灣佛教煥發了青春,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台灣的正統佛教。同時,也大大削弱了日本佛教在台灣的影響。從此,台灣佛教開始走上復生和騰飛之路。今日台灣佛教的輝煌,他們的功勞不可磨滅。
佛法進入大學生活
去年十一月八日,我從香港到達台北中正機場。這裡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人人彬彬有禮,工作人員主動熱情,服務周到,態度和氣,依次排隊的旅客,秩序井然,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對出家人更是禮遇有加。
機場外面,我見到了前來迎接的聖雲法師,朱小姐和王先生。從言行舉止不難看出,兩位年經居士信仰虔誠,具一定佛教修養。原來,他們是東吳大學哲學系的高材生,對佛教高深的哲理推崇備至。朱小姐為香港人,三年前來台灣時,希望出家,未蒙父母同意。現在,通過三年來的台灣生活,她的佛學知識提高了,對佛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沒有出家之前,希望做個好居士。積極參加學校組辦的佛學社的一切活動,在她就學的東吳大學旁邊,有許多寺院,她每天下課後,只要一有時間,都要前去參加宗教活動,上殿,唸佛,以及慈濟活動。
在前往慈雲寺的車上,他們詢問起有關佛學方面的問題,比如佛教人生觀,理想佛教在現實社會中的作用等,但我們談得最多的是有關中國大陸人的佛教情況。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台灣有佛教信仰的大學生,他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愉快的大學生活,使這些年輕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瞭解社會哲學和宗教哲學,他們不再滿足書本方面的知識,主動要求校方增設宗教課程,邀請法師或大德居士前來授課。校園裡的活動再也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精神追求,他們有意識地把自己引入宗教生活。大學為他們各自所信奉的宗教建立了活動場所。佛教大學生經常舉行佛學討論會,組織朝聖活動,聆聽大德法師的開示。他們對佛教有極大的探求熱情,不僅把佛教當成一種知識來學習和研究,而且把它當成一種通過實踐,可以親自體證,從而享用無窮的真理。把一些社會現象,用佛教理論加以解釋,既充實了自己,又為今後在社會上可能遇到的挫折做好精神準備。這樣,豐富多姿的大學生活,又增添了許多宗教的神密色彩。學佛,論佛,證佛在各大學裡蔚然成風。許多大學生為了滿足對佛教的進一步探索的慾望,在畢業後,紛紛出家,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佛教,修證更高層次的佛法。聖雲法師就是這些大學生中的佼佼者。
她早年就學於名牌大學的服裝設計系,畢業後,曾在一大公司任職,幾年後,自己開辦一進出口貿易公司,往返於世界各地,可謂青春得意。但由於她在大學時代,就接觸過佛教,對佛法有所認識,後來在生活和工作中進一步體驗佛法,豁然意識到只有依照佛陀所教,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遂萌發出家念頭,雖遭到家庭的強烈反對。但她信心堅定,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如願以償,在南部高雄大覺寺出家,現在就學於台灣中華佛教研究所,並準備前往斯里蘭卡學習上座部佛教。
佛教教育和研究
慈雲寺位於台北市郊,依山傍水,景色迷人,對面就是東吳大學。到慈雲寺時已是下午一點多了。說來也巧,寺裡正在舉行為期七天的梁皇懺法會。法會場上莊嚴肅穆,給人一種寧靜安祥之感。法師們端坐法台,威儀萬千,居士們虔誠恭敬,致心向佛。深臨其境,頓覺俗塵盡消。第二天,我們前往中華佛教研究所和法光佛學陀。這兩所佛教高等學府,培養了大批佛教人材,包括教育研究人材,弘法利生人材,寺院管理人材等。對台灣佛教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當時,中華佛教研究所所長聖嚴法師去美國弘法未歸,我與慧敏法師作了短時間的交談。慧敏法師,畢業於日本佛教大學,對現代佛學有一整套新的教學方法,不同於照本宣科的傳統灌輸方式,我曾有緣聽過他的佛學課,他採取開導式的方法,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把深奧的佛學用簡單而又科學的方法講解出來,從而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們踴躍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又用啟發性的反問來回答,這樣產生了教學相彰的效果。
中華佛教研究所和法光佛學院,乃至我在以後參觀的所有佛學院和寺院,都備有現代化的圖書館。藏書豐富,種類眾多,不單有各種各樣的佛教資料,也有社會上暢銷的其它各種學科領域的書籍。設備先進齊全,管理方法科學合理,工作人員工作熱情熟練,一切程序都由電腦操作,在很短的時間,不僅可以找到幾乎所有漢語系佛教方面的書籍,也可以發現許許多多外文經典著作,特別是英文和日文方面的佛學資料應有盡有,圖書館整天開放,一天到晚來此尋找資料和看書的學生濟濟一堂,他們可以重溫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佛法,充實自己的資料。也可以查看自己希望閱讀的佛學名著。在以後的幾天裡,我一直來回於各個佛學院或寺院的圖書館,深深地被這裡的藏書吸引住了,它們不僅對我的論文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同時也使我認識到,要搞好佛教教育和研究,一個現代化的圖書館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佛學院這樣的教育機構,一個好的圖書館會給學院帶來無限的生機。
一天下午,我前往拜訪印順法師駐錫的華雨精舍,雖然以前沒有見過印順法師,但讀過他許多著作,他有關上座部佛教的書籍,旁引博證,極富感召力,成為當代中國研究大小乘佛教的第一人,其思想已自成一家,其學說已被世界佛教界所認同,在佛教哲學,佛教歷史,佛教文化研究領域獨領新潮流。由於我的指導老師法光法師對印順法師的學說和理論非常推崇,促成了這次拜訪的因緣。
一見面,老法師很高興地講起他四十年來的第一次中國大陸之行。他說,中國佛教還是有希望的,許多寺廟逐漸恢復,宗教活動已開始走上正規,但是,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年輕一代有抱負的僧人來完成。他特別興奮地談起他與朴老的北京會面,稱讚朴老十幾年來對中國大陸佛教的恢復和建設所作的傑出貢獻。
我靜心地聆聽了老法師對諸問題獨具慧眼的見解,比如,巴利文佛教,佛教人材以及南北傳佛教的應世方法。我現在的研究課題是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對比學習,老法師知道後,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研究佛法,不應一味地栽入上座部佛教,而應注重對大乘佛教的探討和學習。」研究大乘佛教,首先必須對上座部佛教有所瞭解,而不應有任何先入為主,大小之見,無論是把它當成一個哲學理論,還是作為一佛教宗派,上座部佛教有很多地方值得大乘佛教學習,我們應客觀地,歷史地,宗教地看待這些問題。學上座部佛教的佛法,悟大乘佛教的佛性。因此佛教要興旺,只有互相吸收精華,才能使真正的佛法再現人間。而要做到這一點,人材的培養至關重要。老法師不無幽默地說,他遺憾的是自己不懂外文,只會一點日文,而且也只是書本日文。他說,在當今這個社會之中,佛教研究需要一大批精通巴利文,梵文和英文乃至藏文的專業人材。中國佛教的研究已經落後於其它國家,我們要迎頭趕上,就要求我們在培養人材,加強僧人素質方面下大功夫。另外,有了人材,要不拘一格地利用人材,使他們有一份熱,發一份光。近幾年來,在印順法師的影響下,台灣佛教在佛學研究上已經掀起了一股學習上座部佛教的新氣象,無論在學述研究,還是在弘法利生上,湧現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佛教人才。與此同時,老法師也表示了他對目前台灣佛教的擔憂,高度的物質享受也會給佛教帶來嚴峻的挑戰。
在一個多小時的交談過程中,我始終感觸到一位長者對後學寄予的無限關心和殷切期望,領受到這位佛學泰斗對中國佛教乃至世界佛教未來的卓越而精闢概述。
一個多小時的見面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老法師的話語卻不時在耳邊迴響。臨告辭前,老法師還在諄諄不倦地說,培養佛教各方面人材,是當前佛教界的頭等大事。也是當今佛教界對中國大陸佛教的期望,這正與朴老的名言:第一是人材,第二是人材,第三還是人材,遙相呼應。培養人材,是當今這兩位佛教界老人對中國佛教界發出的深切呼籲,道出中國佛教今後發展方向,同時也指出了佛教今後的希望所在。
寺院結構和建設
十一月十三日上午,我來到了台中慈明寺。專程拜訪聖印法師。慈明寺座落於台中市中心。整體結構被一條橫貫馬路切成兩部分,一邊為大悲觀音閣,分三層,二十多米高的觀世音菩薩站像,手持淨瓶,聳立閣頂,慈悲安祥。站像後面,為一南傳佛教造型舍利塔,中層為一寬敞大殿,內供本尊釋迦牟尼及四大菩薩坐像,最下層及兩邊建築,為慈明寺創辦的幼稚園,內有各種各樣的兒童遊戲和學習設備。觀音閣對面為慈明寺的主體建築,從外表看,完全是一座現代化高層建築,但寺內富麗堂皇,古色古香,頗富中國佛教寺院構造佈局,從底層依次往上,分別有大殿,玉佛樓。華嚴殿,辦公樓,法堂等,每一層都配有現代化的客房。
萬佛寺為慈明寺的下院,但規模又比慈明寺宏大,它的主要像征是一尊跏趺而坐的大佛,高大的佛像,面朝由慈明寺創辦的慈明工商學校。萬佛寺由大雄寶殿,臥佛樓和往生堂三大建築組成。
第二天,我們參訪了座落在日月潭畔的玄奘寺。
日月潭是台灣旅遊聖地之一,地勢開闊,清涼幽靜,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是修身養道之地。玄奘寺建於1969年。早在1954年,台灣佛教代表團訪問日本時,要求日本歸還因日本侵華戰爭而拿走的部分玄奘法師頭骨舍利。並於當年迎請回台灣,於日月潭畔建玄類寺供養,以緬懷玄奘法師之業績。
玄奘寺的大殿是兩層樓結構,底層中央供奉玄奘大師聖像,兩旁是書畫及紀念櫃檯。二樓正中安放著一個木製四角亭塔,塔的中間又擺著一個相應縮小了的四角長方形塔,此塔由透明玻璃圍著。據當家師說,玄奘法師的舍利時有靈驗。在我之前,曾有許多從中國大陸前往的法師屢見瑞光。茗山法師參觀時,曾見舍利由一而二,由二而四………然後是一片紅光,持舟法師看見塔的中央站立著一尊佛像,而我看到的卻是一股毫光貫滿了整個塔身,真是不可思議!塔的後面供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凝聚著一團慈悲之正氣,使人油然而生頂禮膜拜之情。玄奘寺內收藏著由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的佛陀舍利。
在以後的幾天裡,我又先後參訪了浦裡的各大寺院,如中台山,地藏院,靈岩山寺等等。這裡山俊水美,民風樸質,沒有與現代化俱來的環境污染和精神污染。台灣各地的大德法師看好了這一寶地,紛紛前來建寺辦學。在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竟有大小寺廟一百多所,堪稱台灣佛教未來中心聖地。
接著,我南下高雄,參觀了大覺寺,光德寺,元亨寺,日月禪寺,佛光山等名勝道場。
大覺寺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背座觀音山,為台灣最早寺廟之一,經歷代高僧興建,現有觀音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圖書館等大型建築構成。中興住持慈藹法師持戒謹嚴,學識淵博,修證高深,德高望重。他祖籍江蘇,見到我這個老鄉,格外熱情,四十多年來,只因法務纏身,未能回鄉探訪,現因法體欠佳,言談之中,不免流溢出懷鄉之情,但老法師心性慈悲,豁達,淡泊世事,隨緣而住。
第二天上午,前往參訪光德寺,元亨寺,日月樣寺。然後,我們又不遠前往佛光山寺。佛光山位於高雄縣大樹鄉,佔地面積約五十餘甲。原來為一片荒野,荊棘叢生,一九五六年,星雲大師行化至此,慧眼識寶地,遂率眾弟子開山建寺,經過三四十年的辛勤耕耘這裡已變荒山為佛國,去荊棘成淨土。
佛光山為台灣最具規模的叢林寶剎,結構宏偉,設計合理,富有創造性,集中國傳統佛寺建築和現代建築藝術之大成,主要建築有圖書館,大悲殿,朝山會館,大智殿,大佛城,佛光精舍,活動中心,不二門,淨土洞窟,萬壽園,大雄寶殿,金佛樓,玉佛樓等。寺院的管理和建設井井有條,兩序大眾各司其職。秩序井然。
到達佛光山時,已是中午十點多了,在朝山會館見到滿華法師,她曾代表星雲大師到斯里蘭卡主持佛光世界斯里蘭卡分會的開幕儀式。我向他說明了這次來台灣以及來佛光山,主要是為了尋找資料,學習台灣佛教教學經驗,體驗佛學院和寺院生活。她熱情地帶我來到圖書館,參看了所有的藏書資料。接著,就安排我們一行在朝山會館用齋。後來,滿華法師來說,星雲大師想見我一面,但時間可能不會太長,因當天下午法師還有會議要參加。
說起星雲大師,我們五比丘並不陌生,而且得到過他的幫助和支持。當我來到會客廳時,星雲大師已經在那裡等候了,行禮之後,我們分別坐下。他詢問了有關我們學習生活情況,我一一作了回答。
接著,我們就很自然、坦誠地交談起來。星雲大師言談幽默,又有大家之風度,對事對物有其獨特的見地,每每有驚人之語,使人耳目一新。大師早期以文章弘法,後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致力於講經說法,出版佛教書刊,對興教利生,帶動台灣佛教,起了積極的開拓作用。致力於僧才培育,善於接引有識青年學佛,於社會福利事業,電視弘法,群眾教化等更是不遺餘力,他所創建的佛光山,乃集佛教教育、文化、慈善事業於一身。
我們首先談了中國佛教和人間淨土,他說,中國佛教就今後的自身建設和發展來看,人間佛教是一條希望之道,特別是在中國大陸。但是人間佛教並不是佛教世俗化,並非不講原則是非,肆意篡改佛教的根本教意和出家人的清規戒律,更不可以人間佛教為理由,從事不利佛教,乃至削弱佛教的勾當。人間佛教的根本點就是慈悲,但慈悲,要以佛教的智慧為指引。在他的言談之中,時時流露出他對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先生的敬仰之情。他說:「趙朴初先生高瞻遠矚,提出人間佛教,文化佛教的口號,適應了時代發展機緣,扭轉了中國佛教局面,再創了近代佛教的復興,功不可沒。」
一個多小時的見面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我向星雲大師告辭時,他關心備至地對我說:「你這次來台灣,因緣殊勝,可以把我們台灣的經驗和教訓帶回大陸,為了興旺佛教的共同目標,我們需共同努力。」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www.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